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北页岩油二氧化碳强压质换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壮坤 张宏录 池宇璇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保持苏北页岩油藏能量,降低产量递减率,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研究了苏北页岩油CO_(2)强压质换技术。采用苏北页岩油藏岩心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焖井时间对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CO_(2)注入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 为了保持苏北页岩油藏能量,降低产量递减率,提高页岩油藏采收率,研究了苏北页岩油CO_(2)强压质换技术。采用苏北页岩油藏岩心进行了室内试验,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焖井时间对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CO_(2)注入量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了SD1J井注入时机、注入量、注入速度及焖井时间的优化,并进行了SD1J井注超大量CO_(2)强压质换技术现场试验。SD1J井措施后自喷正常生产,产液量由38.6 t/d降至30.3 t/d,产油量由14.0 t/d升至29.2 t/d,含水率由63.8%降至3.5%。研究表明,CO_(2)强压质换技术能够提高页岩油藏地层能量和降低产量递减率,为提高页岩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二氧化碳 强压质换 采收率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耦合脱碳工艺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天娇 刘欣 +2 位作者 刘永铎 周军 张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5-219,共5页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 为解决沙漠气田原料气温度高(≥60℃)、处理规模大(1200×10^(4)m^(3)/d)且二氧化碳分压低(≤0.5 MPa)而引起的胺液脱碳效果差及装置能耗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的耦合工艺,利用HYSYS建模并优选出最佳分流比为25%,最佳回流位置为第12层塔板;在此基础上,与常规的一段吸收+(闪蒸+汽提)再生工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条件下,分流吸收-级间循环冷却工艺的甲烷损失、轻烃损失较低,获得的净化气流量更高,且更加节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法 天然气脱碳 高温 二氧化碳分压 分流 循环冷却 工艺流程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的煤岩孔隙结构全孔径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文涛 李小刚 +5 位作者 任勇 师斌斌 戴瑞瑞 洪星 杨潇 陈国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0,共10页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 为探究深层、超深层煤岩孔隙结构,在鄂尔多斯盆地DJ区块本溪组X号煤岩采集了12块样品,基于数字岩心CT扫描三维重构技术,联合高压压汞、液氮吸附、二氧化碳吸附测试,应用多实验拼接方法,表征了X号煤岩孔隙的全孔径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深层及中浅层煤岩的微孔、介孔、大孔的分布差异及其对吸附作用、渗透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煤岩储层的储集空间以微孔及大孔为主,介孔发育较少;深层X号煤岩微孔平均占比为44.1%,大孔平均占比为53.9%,中浅层X号煤岩中微孔平均占比为34.8%,大孔平均占比为64.1%;深层煤岩中起吸附作用的纳米孔更发育,但在中浅层煤岩中微米级裂缝发育程度优于深层煤;通过全孔径分布特征分析认为,中浅层X号煤岩大孔孔容占比更高,渗透率比深层X煤岩高出1个数量级,而深层X号煤岩微孔孔容占比更高,吸附性更强。该研究通过全孔径定量表征,明确储层各级孔隙分布特征,为煤层气赋存状态及产出机理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全孔径拼接 微米CT扫描 高压压汞 液氮吸附 二氧化碳吸附 鄂东缘DJ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异戊烷中微量CO、CO_(2)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协灵 胡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4,共4页
利用高压液体进样阀-气相色谱仪,结合镍转化炉,建立了一种测定异戊烷中微量CO和CO_(2)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最低检测限,并对实际异戊烷样品中CO、CO_(2)的含量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标样组分的回收率为9... 利用高压液体进样阀-气相色谱仪,结合镍转化炉,建立了一种测定异戊烷中微量CO和CO_(2)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以及最低检测限,并对实际异戊烷样品中CO、CO_(2)的含量进行分析。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标样组分的回收率为98.0%,重复3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CO、CO_(2)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13μL L和0.26μL L,该方法完全可以满足全密度聚乙烯工艺对异戊烷中微量CO、CO_(2)的质量监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烷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镍转化炉 高压液体进样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对鲜榨西瓜汁杀菌效果和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野 赵晓燕 +2 位作者 邹磊 胡小松 宋焕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2-88,共7页
为研究高压二氧化碳对鲜榨西瓜汁的杀菌效果及对风味的影响,采用高压二氧化碳(HPCD)技术对鲜榨西瓜汁进行处理。以95℃、1min热处理西瓜汁作为对照,考察30MPa、60min HPCD处理对西瓜汁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典型风味化合物含... 为研究高压二氧化碳对鲜榨西瓜汁的杀菌效果及对风味的影响,采用高压二氧化碳(HPCD)技术对鲜榨西瓜汁进行处理。以95℃、1min热处理西瓜汁作为对照,考察30MPa、60min HPCD处理对西瓜汁中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及典型风味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并探讨两种处理西瓜汁在4℃、30d贮藏过程中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95℃、1min热处理的杀菌效果略好于30MPa、60min HPCD处理,采用两种处理西瓜汁的微生物指标均符合《果、蔬汁饮料卫生标准》的要求;并且保质期满足鲜榨西瓜汁的消费要求。30MPa、60min HPCD处理对西瓜汁的典型风味化合物含量影响较小;贮藏过程中风味变化也较小。总体看来,HPCD处理更适合于鲜榨西瓜汁的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二氧化碳 西瓜汁 杀菌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抑制西瓜汁褐变的试验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野 张超 +4 位作者 赵晓燕 马越 李武 廖小军 胡小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73-378,共6页
为了利用非热技术抑制西瓜汁的褐变,该文采用了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西瓜汁,并研究了处理后西瓜汁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颜色、褐变度、番茄红素和总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在50℃下,采用8、15、22和30MPa4个压力下选取2.5、5、10... 为了利用非热技术抑制西瓜汁的褐变,该文采用了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西瓜汁,并研究了处理后西瓜汁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颜色、褐变度、番茄红素和总酚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在50℃下,采用8、15、22和30MPa4个压力下选取2.5、5、10、20、30min5个时间梯度对西瓜汁进行处理,同时与50℃热处理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HPCD处理不仅显著钝化POD活性,而且有效抑制西瓜汁褐变的发生。经HPCD处理后,西瓜汁中的番茄红素含量略有下降(P<0.05),总酚含量保持不变(P>0.05)。数据分析显示西瓜汁的褐变度与POD活性残存率呈正相关,与其亮度值L*呈负相关,并且50℃、30MPa、30min的HPCD处理可以较好的满足西瓜汁加工的需要。因此,在西瓜汁加工中,通过HPCD处理可有效钝化果汁中POD活性,并可以达到抑制褐变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质控制 颜色 农产品 高压二氧化碳 西瓜汁 过氧化物酶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溶解度试验 被引量:45
7
作者 范泓澈 黄志龙 +3 位作者 袁剑 高岗 童传新 冯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1,19,共7页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 根据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得的甲烷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在碳酸氢钠型水中的溶解度数据,对两种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力及地层水矿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地层水中的溶解机制不同,导致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值随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具有不同的演变特征;综合前人低温(小于90℃)测试的溶解度数据,可将甲烷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演变关系划分为缓慢递减(0~80℃)、快速递增(80~150℃)和缓慢递增(大于150℃)3个阶段;二氧化碳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随压力升高而逐渐增大,其溶解与析离能力受压力影响更为明显;实际地层中,两种气体间溶解度的差异演变影响了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甲烷 二氧化碳 溶解度 析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和超高压对多酚氧化酶和果胶甲酯酶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野 张超 +1 位作者 赵晓燕 胡小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3-87,共5页
为考察高压二氧化碳(HPCD)和超高压技术钝化多酚氧化酶(PPO)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的机理,采用SDS-PAGE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处理前后酶蛋白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压强HPCD处理和超高压处理60min后,PPO和PE的活性... 为考察高压二氧化碳(HPCD)和超高压技术钝化多酚氧化酶(PPO)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的机理,采用SDS-PAGE电泳、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对处理前后酶蛋白的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压强HPCD处理和超高压处理60min后,PPO和PE的活性均随着处理压强的增大而逐渐降低。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处理后酶蛋白的肽链不发生断裂,但红外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显示酶蛋白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均发生变化。因此,HPCD和超高压技术通过改变PPO和PE酶蛋白的结构达到钝化酶活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二氧化碳 超高压 多酚氧化酶 果胶甲酯酶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CO_2-乙醇二元系统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宜灵 韩铭 +2 位作者 陈丽 冯季军 秦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在带有可视石英窗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在 60- 180℃温度范围、 4.0- 14.5 MPa压力范围下测定了 CO2和乙醇二元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了 pc,Tc,xc.用 Peng-Robinson方程和 Wong-Sandler混合规则进行了拟合 ,所得结果与... 在带有可视石英窗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在 60- 180℃温度范围、 4.0- 14.5 MPa压力范围下测定了 CO2和乙醇二元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预测了 pc,Tc,xc.用 Peng-Robinson方程和 Wong-Sandler混合规则进行了拟合 ,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相平衡 二氧化碳 乙醇 PENG-ROBINSON状态方程 气液平衡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杀灭大肠杆菌的杀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先汉 邹旭鹏 +4 位作者 曾庆梅 吴克平 顾炜军 李志萍 朱晓维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1-16,共6页
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体内H+-ATP酶的活性、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萃取物的氨基酸成分、扫描电镜对处理前后的大肠杆菌进行观察,比较考察高压CO2对大肠杆菌菌粉和菌悬液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高压CO2杀灭大肠杆菌不是由某一机理单独作用... 通过检测大肠杆菌体内H+-ATP酶的活性、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萃取物的氨基酸成分、扫描电镜对处理前后的大肠杆菌进行观察,比较考察高压CO2对大肠杆菌菌粉和菌悬液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高压CO2杀灭大肠杆菌不是由某一机理单独作用的,而是由机械破裂致死机制、萃取机制和酸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CO2 大肠杆菌 杀菌机理 酸化 萃取 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下二氧化碳-盐水体系pH值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皮亚利 彭勃 +2 位作者 赵永鸿 林梅钦 李明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69-473,共5页
采用带有高压复合电极的pH计研究了高压下二氧化碳-盐水体系的p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水体系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的pH值均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且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相同浓度的盐溶液,在相同压力下,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 采用带有高压复合电极的pH计研究了高压下二氧化碳-盐水体系的p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水体系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溶液的pH值均随着压力升高而降低,且先急剧下降后趋于平缓。相同浓度的盐溶液,在相同压力下,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及硫酸钠溶液的pH值均低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二氧化碳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中主要是以HCO3-的形式存在,而在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钠和硫酸钠溶液中主要是以H2CO3的形式存在。大庆模拟水中含有较多的NaHCO3和Na2CO3,NaHCO3和Na2CO3对模拟水的pH值起主导作用,CO2在大庆模拟水中溶解后,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10%的氯化钙溶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实验考察的温度及压力范围内,氯化钙和CO2作用不会形成不溶的碳酸盐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盐水 PH 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静 李顺峰 +3 位作者 田广瑞 王安建 聂波 袁青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为了探讨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高压二氧化碳对双孢蘑菇进行瞬时处理,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d,测定失重率、硬度、颜色、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PPO、PAL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3 MPa高压二氧化... 为了探讨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不同高压二氧化碳对双孢蘑菇进行瞬时处理,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d,测定失重率、硬度、颜色、总酚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PPO、PAL和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0.3 MPa高压二氧化碳瞬时处理对双孢蘑菇贮藏保鲜效果最佳,该处理能较好保持双孢蘑菇的硬度、降低其失重率和抑制其褐变,同时还能促进双孢蘑菇多酚和抗坏血酸的积累、降低PPO和POD的活性以及提高PAL的活性。因此,0.3 MPa二氧化碳处理可以较好保持双孢蘑菇的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高压二氧化碳 品质 颜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对双孢蘑菇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静 李顺峰 +3 位作者 田广瑞 王安建 刘丽娜 魏书信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08-312,319,共6页
为了探讨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用优化好的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双孢蘑菇,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测定双孢蘑菇褐变度、细胞膜透性、O_2^-·生成速率、MDA、抗氧化物质和... 为了探讨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变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采用优化好的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双孢蘑菇,然后于4℃条件下贮藏8 d,测定双孢蘑菇褐变度、细胞膜透性、O_2^-·生成速率、MDA、抗氧化物质和H_2O_2的含量以及自由基清除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短期保鲜效果并不理想。与对照相比,在4 d贮藏期内,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褐变度、相对电导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促进了O_2^-·、H_2O_2等活性氧物质的积累,同时降低了CAT和SOD活性。然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显现出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双孢蘑菇的保鲜效果。在贮藏后期,0.3 MPa二氧化碳短时处理抑制了双孢蘑菇的褐变,降低了相对电导率和MDA、O_2^-·、H_2O_2等的含量,提高了CAT和SOD的活性。此外,0.3 MPa二氧化碳短时能够减少双孢蘑菇体内总酚和抗坏血酸的损失,进而抑制双孢蘑菇的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短时高压二氧化碳处理 褐变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速冻双孢菇工艺优化 被引量:16
14
作者 谭熙耀 吴继红 +2 位作者 廖小军 庞雪莉 孙志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为解决果蔬速冻加工产品冻结时间长、易发生干耗的问题,该研究采用了高压二氧化碳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对双孢菇进行了速冻。原料在热烫钝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速冻产品感官评价试验对速冻工艺... 为解决果蔬速冻加工产品冻结时间长、易发生干耗的问题,该研究采用了高压二氧化碳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对双孢菇进行了速冻。原料在热烫钝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合速冻产品感官评价试验对速冻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HPCD速冻双孢菇最佳工艺参数为处理釜初温6℃、处理釜设定压力7MPa、卸压时间4min,且卸压时间为影响速冻产品品质最显著因素。HPCD速冻技术具有良好的工业化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品质控制 优化 双孢菇 速冻 高压二氧化碳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技术速冻香菇工艺 被引量:9
15
作者 谭熙耀 胡小松 +3 位作者 李淑燕 庞雪莉 肖丽霞 吴继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9,共5页
采用高压二氧化碳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对香菇进行速冻,以期解决国内食用菌速冻技术存在的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在原料热烫钝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速冻产品感官评价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 采用高压二氧化碳技术(high pressure carbon dioxide,HPCD)对香菇进行速冻,以期解决国内食用菌速冻技术存在的能耗大、成本高的问题。在原料热烫钝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结合速冻产品感官评价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PCD速冻香菇最佳工艺参数为处理釜初温6℃、处理釜设定压力7MPa、卸压时间4min,且卸压时间为影响速冻产品品质的最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速冻 高压二氧化碳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酸化杀菌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周先汉 宋俊骅 +4 位作者 曾庆梅 张安 程丽梅 胡行军 邹旭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14,共4页
以大肠杆菌及其低活性P-AT Pase型和F-AT Pase型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初步研究高压CO2杀菌过程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高压CO2对突变型大肠杆菌的致死效果比对正常型大肠杆菌的致死效果都要好,H+-AT Pase的活性对杀菌效果具... 以大肠杆菌及其低活性P-AT Pase型和F-AT Pase型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实验初步研究高压CO2杀菌过程的酸化机理。结果表明,高压CO2对突变型大肠杆菌的致死效果比对正常型大肠杆菌的致死效果都要好,H+-AT Pase的活性对杀菌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说明在高压CO2杀菌过程中,由于CO2气体渗透入细菌的细胞内,使胞内发生酸化,致使细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CO2 杀菌机理 P-AT Pase F-AT Pase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联合高密度CO_2处理钝化对虾多酚氧化酶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倩琳 刘书成 +5 位作者 刘蒙娜 刘媛 郭明慧 吉宏武 李承勇 高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65-271,共7页
为了弥补超高压(UHP,ultra high pressure)钝化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PPO,polyphenol oxidase)效果差的缺点,同时利用高密度CO_2钝化凡纳滨对虾PPO的优势,初步研究UHP+CO_2处理对凡纳滨对虾PPO的钝化效果,以探讨UHP+CO_2联合处理用于开... 为了弥补超高压(UHP,ultra high pressure)钝化凡纳滨对虾多酚氧化酶(PPO,polyphenol oxidase)效果差的缺点,同时利用高密度CO_2钝化凡纳滨对虾PPO的优势,初步研究UHP+CO_2处理对凡纳滨对虾PPO的钝化效果,以探讨UHP+CO_2联合处理用于开发虾类新产品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UHP+CO_2联合处理比单独CO_2处理和UHP处理更能有效地钝化PPO;100 MPa UHP+CO_2联合处理30 min,PPO相对酶活降至18.92%±1.52%;200 MPa UHP+CO_2联合处理10 min,PPO相对酶活降至10.91%±1.08%;300 MPa UHP+CO_2联合处理10 min,PPO被钝化95%;400 MPa UHP+CO联合处理5 min,PPO被钝化97%;500 MPa UHP+CO联合处理10 min,PPO100%被钝化;与单独UHP处理相比,UHP+CO_2联合缩短了处理时间,提高了钝化PPO的效果;PPO经UHP+CO_2联合处理后在4℃贮藏6 d后活性未见恢复,说明PPO在处理过程中发生了不可逆的变性失活。研究结果为虾类的贮藏和加工以及开发新产品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化 CO2 超高压 多酚氧化酶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二氧化碳处理对牛通脊颜色和肌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中峰 李兴民 +2 位作者 刘洁洁 闫文杰 李开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在35℃、30min,不同压力(0、7、14、21、28、35MPa)和在35℃、21MPa,不同时间(0、10、20、30、40、50min)对牛通脊进行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测定肉的色泽和肌红蛋白(Mb)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HPCD处理能使肉由红色逐渐变成灰棕色,显... 在35℃、30min,不同压力(0、7、14、21、28、35MPa)和在35℃、21MPa,不同时间(0、10、20、30、40、50min)对牛通脊进行高压二氧化碳(HPCD)处理,测定肉的色泽和肌红蛋白(Mb)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HPCD处理能使肉由红色逐渐变成灰棕色,显著提高L*值(p<0.05)、降低a*值(p<0.01)。在35℃、30min条件下,7、14、21MPa的处理分别使L*值提高4.891、9.494、16.432;a*值降低1.575、3.573、5.872。同时,HPCD处理显著降低了肌红蛋白的总量(p<0.01),7~35MPa处理后分别降低了0.034、0.048、0.054、0.044、0.061mmol/L/L。另外,提高压力、延长时间也能显著降低高铁肌红蛋白(MetMb)比例(p<0.05),提高氧合肌红蛋白(MbO2)比例(p<0.01)。4℃冷藏7d后,与对照组相比,HPCD处理均能提高肌红蛋白的稳定性。该研究为HPCD技术在肉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二氧化碳 牛通脊 颜色 肌红蛋白 贮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CO_2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杀灭及协同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媛 周先汉 +2 位作者 曾庆梅 范伟 孙潇雅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4-68,共5页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研究高压(5~25MPa)CO2协同热处理对其芽孢杀灭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MPa高压CO2处理前在45℃预热处理30min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了3.84个数量级,单纯20MPa高压CO2处理30... 选用枯草芽孢杆菌为研究对象,以磷酸盐缓冲液为基质,研究高压(5~25MPa)CO2协同热处理对其芽孢杀灭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20MPa高压CO2处理前在45℃预热处理30min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了3.84个数量级,单纯20MPa高压CO2处理30min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2.44个数量级。采用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不同的施压方式考查其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灭活及萌发影响,结果表明:10MPa、50℃连续30min高压CO2处理对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杀灭使其数量下降了0.67个数量级,间歇施压(低压10MPa施压10min,高压30MPa施压10min)循环1次时枯草芽孢杆菌芽孢的失活率达到2.55个数量级。选择添加3种组合的营养发芽诱导因子考察在不同的压力条件下(10MPa 30℃、10MPa 50℃、30MPa 30℃、30MPa 50℃)与高压CO2处理相结合对芽孢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的营养发芽诱导因子在低压(10MPa)时的诱导作用不如高压(30MPa)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CO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 萌发 杀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条件下CO_2泡沫性能评价及剖面改善效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健 张作伟 +2 位作者 苏海斌 任旭 秦山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6-239,共4页
针对吉林油田黑79区块CO_2气窜的问题,提出用CO_2泡沫封堵气窜。利用高温高压泡沫工作液性能测试装置评价CO_2泡沫体系的性能,探讨温度、矿化度和含油饱和度对CO_2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流实验,研究CO_2泡沫改善剖面的情况。结果表... 针对吉林油田黑79区块CO_2气窜的问题,提出用CO_2泡沫封堵气窜。利用高温高压泡沫工作液性能测试装置评价CO_2泡沫体系的性能,探讨温度、矿化度和含油饱和度对CO_2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流实验,研究CO_2泡沫改善剖面的情况。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CO_2泡沫半衰期和综合指数先上升后下降;随着矿化度的增加,半衰期和综合指数先增大后减小,矿化度对泡沫高度影响较小;随着含油饱和度的增加,泡沫高度、半衰期和综合指数均减小;泡沫可以有效启动低渗填砂管,低渗填砂管提高采收率幅度优于高渗填砂管。该项研究为吉林油田黑79区块控制气窜提供了参考依据,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泡沫体系控制气窜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泡沫 高温高压 含油饱和度 分流实验 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