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柱状弹高速撞击下高强聚乙烯复合夹芯结构的抗侵彻分析模型研究
1
作者 戴文喜 谢伟 +3 位作者 胡鹏程 程远胜 张攀 李德聪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7,共11页
[目的]为快速评估高强聚乙烯(UHMWPE)复合夹芯结构的抗弹性能,建立其抗高速柱状弹侵彻的理论分析模型。[方法]首先,将夹芯结构的抗柱状弹侵彻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能量耗散问题,提出忽略柱状弹镦粗和考虑柱状弹镦粗影响的理论... [目的]为快速评估高强聚乙烯(UHMWPE)复合夹芯结构的抗弹性能,建立其抗高速柱状弹侵彻的理论分析模型。[方法]首先,将夹芯结构的抗柱状弹侵彻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析各阶段的能量耗散问题,提出忽略柱状弹镦粗和考虑柱状弹镦粗影响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而建立各阶段的消耗能量与剩余速度之间的关系式;然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AUTODYN建立高强聚乙烯复合夹芯结构的抗柱状弹侵彻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弹体的剩余速度,从而拟合得到弹道极限数值;最后,将理论分析模型与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以数值模型结果为基准,忽略弹体镦粗、考虑弹体镦粗的理论分析模型预报值的弹道极限误差均小于22%;综合考虑误差最大值、平均值和相关系数,考虑弹体墩粗的理论分析模型的弹道极限计算精度更高。[结论]该理论分析模型能够较好地计算高强聚乙烯复合夹芯结构抗柱状弹侵彻的弹道极限,可为其他纤维复合夹芯结构的抗侵彻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芯结构 复合结构 高强聚乙烯 抗弹性能 弹体侵彻 弹道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10种分散性染料
2
作者 朱皓辰哲 刘育形 +4 位作者 梁颖茵 彭绮珊 董犇 钟怀宁 胡长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种分散性染料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79,检出限(LOD)为0.1~0.5μg/L,定量下限(LOQ)为0.5~1.0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2%。该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增强陶瓷复合材料抗弹性能
3
作者 王小伟 翟文 +9 位作者 张文婷 宗昊 董彬 何金迎 付思伟 魏汝斌 李英建 马伟超 吴炘铭 刘文龙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1-126,共6页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 采用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分别对高温处理后的整板SiC和B_(4)C防弹插板进行3次连续有效射击,分析插板凹陷深度、陶瓷面板毁伤情况及断口形貌显微结构,对防弹插板的耐损伤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陶瓷力学性能与插板抗多发弹性能的关系;随后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制备防弹插板进行靶试试验,分析了插板靶试结果、防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UD预浸料的插板抗穿透性能优于薄膜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薄膜材料在吸收冲击能量方面更有效。SiC和B_(4)C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复合防弹插板在高温条件下均能抵御住3发53式7.62 mm穿甲燃烧弹的连续打击,具有良好的抗多发弹打击性能。此外,SiC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稳定性优于B_(4)C防弹插板,B_(4)C防弹插板抗单发弹性能优于SiC防弹插板。陶瓷的强度和硬度有利于提高陶瓷的抗弹性能,而其韧性在防弹插板的抗多发弹性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抗弹性能 损伤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脂酸钙/硅酮粉改性PE-UHMW/PE-HD共混物的制备
4
作者 刘杰 韩宁 +2 位作者 秦升学 张弘斌 周海萍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49,共5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熔融共混,可提高PE-UHMW熔体加工性能,但其工业化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熔体纺丝工业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实验,研究了硬脂酸钙(CaSt...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UHMW)与高密度聚乙烯(PE-HD)熔融共混,可提高PE-UHMW熔体加工性能,但其工业化生产效率仍然较低,无法满足熔体纺丝工业生产的需求。针对此问题,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实验,研究了硬脂酸钙(CaSt_(2))、硅酮粉及其复合助剂对质量配比为60∶40的PE-UHMW/PE-HD共混物加工流动性及拉伸性能的影响。加工扭矩与初生丝表面状态结果表明,CaSt_(2)、硅酮粉及其复合助剂均能降低加工扭矩,提高熔体挤出稳定性。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这两种添加剂具有内润滑效果。在高剪切速率下,CaSt_(2)表现出较强的外润滑效果,能进一步降低加工扭矩,提高熔体挤出的稳定性。CaSt_(2)与硅酮粉协同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助剂内润滑作用,降低挤出扭矩并提高挤出稳定性。差式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改性剂可促进共混物结晶,从而使材料拉伸强度提高。研究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5%CaSt_(2)和0.5%硅酮粉复合改性剂表现出内外润滑的协同作用,与未改性共混物相比,协同改性使PE-UHMW/PE-HD共混物挤出合格初生丝最高螺杆转速从5 r/min升高到20 r/min,加工扭矩降低21.4%,拉伸强度提高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高密度聚乙烯 复合助剂 熔体加工性能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碳纤维网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石素宇 张学锋 +2 位作者 白雨 王利娜 辛长征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1,108,共5页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 为了提高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拉伸强度和模量,将碳纤维(CF)梳理成均匀的碳纤维网,将其作为增强材料与LLDPE复合制备LLDPE/CF复合膜,综合利用热失重分析(TG)、扫描示差量热分析(DS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拉伸测试等手段分析碳纤维网含量对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LDPE膜相比,LLDPE/CF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显著提高并随碳纤维网含量增加而增大,当碳纤维网质量分数仅为1%时,拉伸强度从10.6MPa提高到28.7MPa,提高了171%,杨氏模量由75MPa增大到1119MPa,约提高到原来的15倍;碳纤维网的引入有利于LLDPE/CF复合膜热稳定性能的提高,当碳纤维网含量仅为1%时,LLDPE/CF的初始热分解温度和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与LLDPE相比分别提高了21℃和11℃;碳纤维网的引入促进了LLDPE分子链的结晶,使LLDPE/CF复合膜的结晶度增大,有利于拉伸强度和模量提高;SEM结果显示碳纤维网与LLDPE基体间的界面结合较强,有利于力学性能的提高。研究成果可为高性能聚合物/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碳纤维网 复合膜 热压成型 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DPE/EPDM/SBR复合改性剂增韧RHDPE的研究
6
作者 刘永超 孙长红 +1 位作者 刘恒源 张磊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回收聚乙烯(RHDPE)复合材料,探究了阻聚剂不同种类和用量对其改性剂(RHES)化学成分、熔体流动速率和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HES中交联物多于接枝物;阻聚剂种类及用量对RHES流动性影响显著;当二甲基亚砜(DM...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回收聚乙烯(RHDPE)复合材料,探究了阻聚剂不同种类和用量对其改性剂(RHES)化学成分、熔体流动速率和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HES中交联物多于接枝物;阻聚剂种类及用量对RHES流动性影响显著;当二甲基亚砜(DMSO)用量为1.9%时,RHDPE/RHES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冲击强度提高到8.48倍,拉伸屈服应力和弯曲弹性模量保持率分别为86.6%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高密度聚乙烯 橡胶 阻聚剂 结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黏度参数对挤出特性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尚恺 李加才 +1 位作者 王诗航 李盛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0-819,共10页
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料及其挤出成型技术是我国高压电缆生产的关键问题。绝缘料的黏度参数会影响其在单螺杆挤出机内包括挤出口流率和流道内熔体最高温度等的挤出特性,进而决定了高压电缆绝缘的成型质量和绝缘性能。该文通过... 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料及其挤出成型技术是我国高压电缆生产的关键问题。绝缘料的黏度参数会影响其在单螺杆挤出机内包括挤出口流率和流道内熔体最高温度等的挤出特性,进而决定了高压电缆绝缘的成型质量和绝缘性能。该文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黏度参数对挤出特性的影响,提出利用绝缘料挤出最高温度-挤出口流率曲线反映不同黏度参数下的挤出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最高温度随着挤出口流率增大而升高,零切黏度和松弛时间对最高温度-挤出口流率曲线的斜率影响最大,幂律指数次之,温度系数影响最小。其中,零切黏度和幂律指数与挤出口流率和最高温度的关系均为正相关,且零切黏度增大到一定值后挤出口流率不再明显增大而最高温度持续提升;松弛时间和温度系数与挤出口流率和最高温度的关系均为负相关,且温度系数较小挤出特性较好。最终,根据实际电缆绝缘料挤出生产需求,提出了绝缘料黏度参数的适宜范围。该文可为国产高压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研发和挤出成型技术的提升提供重要数据支撑与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交联聚乙烯绝缘料 黏度参数 挤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保护头盔用复合材料结构吸收碰撞能量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强 范浩南 +4 位作者 谭长生 李峰 秦文娜 朱露 张国君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244,共6页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 针对碳纤维头盔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PE)头盔,采用坠落式冲击试验台和基于冲击加速度及头部损伤指数(HIC)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材料种类、缓冲垫密度和服役环境温度对头盔吸收碰撞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缓冲垫密度的增加,两种头盔在低温(-20℃)条件下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增加趋势,在常温(20℃)及高温(50℃)下,碳纤维和PE头盔壳体的冲击加速度幅值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升高温度有利于降低头盔的加速度幅值,对于80g/L和90g/L的缓冲垫,两种头盔的冲击加速度幅值随温度升高都表现出降低趋势。缓冲垫密度和温度显著影响头部损伤指数,随着温度从-20℃升高至50℃,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均表现出增加趋势,然而,碳纤维头盔在50℃表现出与常温和低温相反的趋势,即随着缓冲垫密度增加,其头部损伤指数逐渐降低,但PE头盔的头部损伤指数数值低于碳纤维头盔。两种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损伤形貌不同:PE头盔有明显的基体凹陷形变特征但均无裂纹形成,而碳纤维头盔均表现出明显的基体开裂及纤维断裂。碳纤维由于其高刚度,在冲击力大于破坏强度后容易产生裂纹,无法通过结构系统塑性形变吸收冲击能量,是导致其在不同缓冲垫密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头部损伤指数以及加速度幅值均高于PE的主要原因。PE具有较高的缓冲作用和吸收冲击能量能力,因此,虽然均表现出较大基体凹陷,但均无裂纹形成,采用PE头盔,头部损伤指数和加速度幅值都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碳纤维头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盔 碳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吸收碰撞能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辐照交联高密度聚乙烯耐环境应力开裂与直流电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珍珍 谢书鸿 +5 位作者 闫志雨 邱兴宇 牛学超 王凯 赵新东 杨佳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8-146,共9页
为满足深海光电复合缆在高压力、强腐蚀性海水环境中的运行要求,文中选择具有良好阻水性能且可耐受直流高压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电缆绝缘材料。但结晶度较高的HDPE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较差,为此采用交联改性来加强片晶间的作用力来... 为满足深海光电复合缆在高压力、强腐蚀性海水环境中的运行要求,文中选择具有良好阻水性能且可耐受直流高压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作为电缆绝缘材料。但结晶度较高的HDPE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较差,为此采用交联改性来加强片晶间的作用力来保证材料在保持阻水性能的同时能极大地提高材料的耐开裂特性。鉴于HDPE加工温度高(~140℃),与传统的过氧化物交联及硅烷交联工艺适配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光敏的紫外光引发交联技术,配合一种含有多不饱和双键的交联助剂制备了不同交联度的HDPE材料。从拉伸与热延伸试验得出,随着材料交联度的提高,片晶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强,有效提升了材料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900 h),并保持了优异的阻水特性(<0.125%);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并结合空间电荷分布、直流电阻率与直流击穿强度测试得到,交联助剂的极性基团——羰基在材料内引入了0.8 eV的空穴陷阱与1.9 eV的电子深陷阱,在材料内部有效抑制了空间电荷注入现象,并提高了材料的直流电阻率,保持了材料的直流击穿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紫外光辐照交联 耐环境应力开裂 直流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层组合陶瓷复合装甲的抗侵彻性能及其损伤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毅磊 王晓东 +1 位作者 任文科 高光发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7,共14页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 为了研究相同面密度下Kevlar/SiC-TC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靶板的复合结构参数对其抗弹性能的影响和失效机理,选用4组不同厚度组合的靶板试样,并使用12.7 mm穿燃弹以相同着靶速度(488 m/s)进行弹道冲击实验。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复合装甲板在弹道侵彻下的损伤模式。实验结果表明:在所述实验条件下8 mm+2 mm+10 mm厚度组合的Kevlar/SiC-TC4-UHMWPE复合靶板是最佳的抗侵彻工程应用结构;在同等面密度条件下,将1 mm厚陶瓷替换成同等面密度的TC4钛合金背板(约0.5 mm厚)时,复合装甲板的抗弹道侵彻性能提升了约29.69%,可见钛合金的结构参数对复合装甲板抗弹性能的影响权重大于SiC;钛合金背板面密度的增加不仅增强了对陶瓷的支撑作用,而且增加了弹-靶作用时间,提升了复合靶板的整体防护性能;12.7 mm穿燃弹侵彻后复合装甲板的损伤模式包括SiC碎裂、钛合金背板少量隆起变形及十字形拉伸撕裂损伤、UHMWPE层合纤维背板剪切断裂、层间分离和纤维拉伸;在整体复合装甲的设计中,应将高抗剪材料放置在背板的前几层,将高抗拉材料放置在背板后几层,以充分利用每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复合装甲 抗弹性能 损伤机制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12.7 mm穿燃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处理对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抗折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张港 谢群 +1 位作者 于晓伟 赵鹏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9-754,762,共7页
为了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高温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乙烯纤维与钢纤维混杂方式制备一种混杂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抗折试验探讨所制得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温度20、60、100、150、200、250℃... 为了探究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高温处理后的力学性能,采用聚乙烯纤维与钢纤维混杂方式制备一种混杂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三点抗折试验探讨所制得聚乙烯纤维-钢纤维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经温度20、60、100、150、200、250℃处理后的抗折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该复合材料的开裂应力、峰值应力和弯曲韧性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处理温度为60、150℃时最大开裂应力为12.09 MPa,最大峰值应力为18.52 MPa;峰值应力受处理温度的影响较显著,当处理温度为200、250℃时,聚乙烯纤维熔化,复合材料的峰值应力相较于处理温度为150℃时的分别减小42.7%、57.9%;该复合材料的弯曲韧性在指定挠度为L/150、L/100(其中L为支座间跨度)阶段受处理温度影响较小,在指定挠度为L/50、L/25阶段,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聚乙烯纤维熔化导致复合材料在大挠度阶段的弯曲韧性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 高温处理 抗折性能 弯曲韧性 聚乙烯纤维 钢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抑菌水性涂料中氯代抗菌剂
12
作者 麦晓霞 张子豪 +2 位作者 岳大磊 彭速标 肖前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1-19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技术建立了水性涂料中5种氯代抗菌剂的测定方法。样品涂抹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经室温干燥后刮下混合均匀,用蒸馏水和甲醇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分离,0.1%三氯乙酸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技术建立了水性涂料中5种氯代抗菌剂的测定方法。样品涂抹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经室温干燥后刮下混合均匀,用蒸馏水和甲醇的混合溶液超声提取,Ec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分离,0.1%三氯乙酸水溶液和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在260nm和nm波长下进行分析检测。5种氯代抗菌成分在浓度1.0~20.0μg·m 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定量限(10S/N)为3.2~7.4280mg·kg^(-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4.8~109.2%,相对标准偏差(RSD)≤6.21%(n=6)。结果表明本方法快速可靠、准确简便,适用于抑菌水性涂料中限用氯代抗菌成分氯己定、苯扎铵和三氯生的分析检测,为抑菌水性涂料中限用氯代抗菌成分含量的测定提供检测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菌水性涂料 氯代抗菌剂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表面金属化改性及应用
13
作者 于佳立 陈胜男 +2 位作者 姚平平 秦佳莹 徐坚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0-489,共10页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及织物因表面呈化学惰性且高度结晶,导致其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弱,影响复合材料性能.为增强纤维表面活性,通过无电沉积金属铜的方法实现UHMWPE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纤维及织物因表面呈化学惰性且高度结晶,导致其与复合材料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力弱,影响复合材料性能.为增强纤维表面活性,通过无电沉积金属铜的方法实现UHMWPE纤维表面金属化改性,制备UHMWPE-Cu复合纤维,分别考察金属镀层对UHMWPE纤维的形貌、晶体结构、表面粗糙度和电导率等性能的影响,并研究UHMWPE-Cu复合纤维与聚氨酯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黏接性能和抗穿刺性能.结果表明,无电沉积金属化赋予了纤维良好的导电性能,电导率可达660.79 S/cm.同时,金属化增加了纤维的表面活性,提高了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黏接性能.UHMWPE纤维可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剥离强度,相对于未改性纤维样品提高了108%.此外,UHMWPE纤维的金属化也显著提高了其复合材料的抗穿刺性能,与未改性样品相比,改性的样品抗穿刺性能提升了35%.金属化还大幅度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性能,电磁屏性能可达53 dB,远优于屏蔽应用的合格电磁干扰强度值(20 dB).UHMWPE纤维表面金属化在电磁屏蔽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超高分子量乙烯纤维 无电沉积 金属化 界面黏接性能 电磁屏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结构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的研究(Ⅱ)——树脂基料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国建 董玥 +1 位作者 刘琳 许乾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27-531,共5页
采用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HHCPE)以及它与丙烯酸酯树脂或氨基树脂拼用为基料,季戊四醇/三聚氰胺磷酸盐类为防火体系,制备了钢结构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并研究了基料种类、用量及拼用对防火涂料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高性能高氯化聚乙烯 丙烯酸酯树脂 氨基树脂 钢结构 超薄膨胀型防火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聚乙烯专用HDPE树脂剖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左胜武 徐振明 +1 位作者 顾学峰 傅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61,共4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考察了氯化聚乙烯(CPE)专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结构、性能和颗粒形态。结果表明:CPE专用HDPE具有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单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低共聚单体含量、高结晶度、高密度...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考察了氯化聚乙烯(CPE)专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的结构、性能和颗粒形态。结果表明:CPE专用HDPE具有中等相对分子质量、单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低共聚单体含量、高结晶度、高密度和低蜡含量等特点;进口料的粒径控制较好,粗颗粒含量更少;国产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更精细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氯化聚乙烯 结构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C50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25
16
作者 王月 安明喆 +2 位作者 余自若 李志光 王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通过混凝土抗冻性快动法试验,对C5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尺寸对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影响很大,尺寸为100mm×100 mm×100 mm的试件经225次冻融... 通过混凝土抗冻性快动法试验,对C50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尺寸对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影响很大,尺寸为100mm×100 mm×100 mm的试件经225次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已大于5%,而尺寸为100 mmX100 mmX400 mm的试件经500次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仍小于5%;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件的相对抗压强度与相对动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而且相对抗压强度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速率的3.74倍;试件在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失效时的氯离子渗透深度为8.2 mm;表层0~5 mm深度内的氯离子浓度大于5mg·g-1,明显高于自然扩散;在氯盐侵蚀与冻融循环耦合作用下,C50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规律满足菲克第二定律,扩散系数为1.21×10^-12 m^2·s^-1;按保守估计,当C50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分别为30和40 mm时,因氯盐侵蚀而导致其破坏的时间分别为39和88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氯盐侵蚀 冻融循环 耦合作用 耐久性 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DPE结构和形态对氯化聚乙烯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左胜武 王冰 +2 位作者 徐振明 傅勇 邱敦瑞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共5页
选择几种不同催化剂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BET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粒径及其分布对氯化聚乙烯(CPE)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 选择几种不同催化剂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分别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BET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粒径及其分布对氯化聚乙烯(CPE)加工性能、力学性能、表面形貌和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则CPE门尼黏度、绍尔硬度和拉伸强度高,但断裂伸长率较低;HDPE颗粒比表面积大,微结构丰富,则氯化更均匀,相应的CPE拉伸强度降低,断裂伸长率提高;CPE的形貌、粒径分布与HDPE粉料之间存在复制效应,但平均粒径较HDPE增大30%~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氯化聚乙烯 结构 性能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毛云增 蔡正国 +2 位作者 杨曙光 马敬红 徐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37-42,20,共6页
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因其可作为尖端武器的重要基础材料以及在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国内研发水平的差距和国外的技术垄断,我国高性能纤维的研发虽然取得... 芳纶、碳纤维、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并称为世界三大高性能纤维。因其可作为尖端武器的重要基础材料以及在民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国内研发水平的差距和国外的技术垄断,我国高性能纤维的研发虽然取得了相关进展,但仍然需要大量的进口。加强对高性能纤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系统地介绍了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优良力学性能、优异的耐化学介质性能、优异的耐冲击性能和防弹性能及相应的用途。回顾了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的产业发展历史,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 高强高模纤维 高性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阻燃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方 郑雪琴 +1 位作者 董锐 蔡诗琴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2001年第1期18-20,共3页
研究了含卤阻燃剂、无机阻燃剂、稳定剂、氯化聚乙烯和不同分子量的基础树脂对高密度聚乙烯的阻燃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 含卤阻燃剂 氯化聚乙烯 阻燃性能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改性增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恒 王李波 +1 位作者 高誉鹏 周爱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39,共7页
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体积效应和尺寸效应;采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是增强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单相或多相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 纳米材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体积效应和尺寸效应;采用具有特殊性能的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聚合物是增强聚合物材料性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单相或多相纳米材料填充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综述了纳米材料改性增强UHMWP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热学性能等;展望了纳米填充UHMWPE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提出采用微量的高性能纳米材料改性聚合物以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的性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复合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