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2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肿生肌汤辅助LIFT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疼痛与康复进程的影响
1
作者 孔二波 郭宗战 贾宝新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51-554,共4页
目的:研究消肿生肌汤辅助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94例肛瘘患... 目的:研究消肿生肌汤辅助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LIFT)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确诊的94例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对照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LIFT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消肿生肌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便失禁严重性指数(Fecal incontinence severity index,FISI)、Wexner肛门失禁评分(Wexner)、肛肠动力学、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FISI、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直肠静息压(Rectal resting pressure,RRP)、肛管最大收缩压(Analmaximal contraction pressure,AMCP)、肛管静息压(Anal tube resting pressure,AR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nal longest contraction,AL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高于对照组,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趋化因子5(Chemokine ligand 5,CCL5)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肿生肌汤辅助LIFT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创口愈合,减少炎症反应,降低肛肠疼痛度,缩短临床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肿生肌汤 lift 高位单纯性肛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技术
2
作者 朱彦 王成强 +3 位作者 向超群 范子寅 高世卿 王蕾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可以降低车辆轮轨间的摩擦阻力,减少车轮磨损。但由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升力翼所承受的动态载荷在不断变化,为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升力翼结构的节能减阻效能,需为升... [目的]高速铁路动车组升力翼结构可以降低车辆轮轨间的摩擦阻力,减少车轮磨损。但由于高速铁路动车组的运行工况复杂多变,升力翼所承受的动态载荷在不断变化,为确保动车组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升力翼结构的节能减阻效能,需为升力翼设计合适的控制方案。[方法]介绍了升力翼的整体结构组成,提出了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方案。其中,为底部旋转装置设计了基于位置跟踪的多变量耦合系统解耦控制算法;为攻角变换装置设计了基于LADRC(线性自抗扰控制)的交叉耦合协同控制算法;为翼尾伸缩装置设计了控制流程和到位停车电路方案。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底部旋转控制方案、攻角变换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结果及结论]升力翼结构运动的主动控制方案可以满足升力翼的功能需求,包括底部旋转装置的到位精度要求、攻角变换装置的同步控制要求及翼尾伸缩装置的匀速运动和到位停车要求。该方案弥补了既有控制方案的不足,提高了升力翼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动车组 升力翼 解耦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内倾斜双层幕墙施工技术研究
3
作者 黎春宏 陈超 +3 位作者 王英 张后利 罗程 韩景扬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94-96,共3页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针对内倾斜双层幕墙材料尺寸过大无法施工电梯,且因为倾斜角度的存在,现在无法使用常规吊篮进行幕墙龙骨与连接件的安装等问题,结合中银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施工技术来解决该问题。达到了提升工程质... 本研究主要介绍了针对内倾斜双层幕墙材料尺寸过大无法施工电梯,且因为倾斜角度的存在,现在无法使用常规吊篮进行幕墙龙骨与连接件的安装等问题,结合中银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的施工技术来解决该问题。达到了提升工程质量、保障结构安全性、节省工期的效果,创造了较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幕墙 脚手架 格栅 高空吊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项目钢结构安装施工方案及工艺研究
4
作者 易昭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1期20-22,共3页
钢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承重构件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飞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在桥梁承重中,具有稳定性的优点。基于项目工程概况,分析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重难点并设计整体施工方案,具体分析重点安装技术在项目... 钢结构作为建筑的主体承重构件能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飞机场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起重机等机械设备在桥梁承重中,具有稳定性的优点。基于项目工程概况,分析钢结构在工程建设中的重难点并设计整体施工方案,具体分析重点安装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以期实现钢结构建筑的提质增优,顺利合龙,并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结构 安装工艺 吊装 高强螺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施工技术应用与研究
5
作者 周国梁 王桂龙 +3 位作者 李元春 王建伟 李振兵 傅林波 《建筑技术》 2025年第5期527-531,共5页
以白桥双创中心项目钢桁架施工实践为依托,介绍工程概况、钢柱、钢梁安装、钢桁架地面拼装、分段桁架吊装、高空拼装、临时支撑设置与卸载、质量控制等内容。通过现场的实施,采用桁架地面拼装,分段吊装加高空拼装施工技术,可有效保证过... 以白桥双创中心项目钢桁架施工实践为依托,介绍工程概况、钢柱、钢梁安装、钢桁架地面拼装、分段桁架吊装、高空拼装、临时支撑设置与卸载、质量控制等内容。通过现场的实施,采用桁架地面拼装,分段吊装加高空拼装施工技术,可有效保证过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也提升了工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桁架 分段吊装 高空拼装 大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高墩施工中液压提升爬模技术
6
作者 吴汉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为满足车辆快速平稳地运行,需要在河流、山谷上修建大跨度高墩桥梁,考虑其整体性强、跨越能力大,多使用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开展施工。基于此,以某大桥为例,简要阐述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特点,结合工程情况,开展液压提升爬模结构荷载分析、结... 为满足车辆快速平稳地运行,需要在河流、山谷上修建大跨度高墩桥梁,考虑其整体性强、跨越能力大,多使用液压提升爬模技术开展施工。基于此,以某大桥为例,简要阐述液压提升爬模技术特点,结合工程情况,开展液压提升爬模结构荷载分析、结构计算及改进设计,以此为基础,提出施工技术应用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高墩 液压提升爬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无侧向卸荷巨型悬挑钢结构建造技术
7
作者 李嘉祺 李日荣 +2 位作者 陈志标 柴松园 邓力浩 《建筑技术开发》 2025年第2期9-11,共3页
超高层建筑大悬挑平台钢结构的施工作业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基于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项目,通过地面拼装、分段起吊的方式,在大楼38层屋面依次安装屋面桁架和悬挑区域钢梁,并基于动臂塔式起重机的吊运能力设计了钢结构分段安装的顺序,... 超高层建筑大悬挑平台钢结构的施工作业技术难度高、安全风险大。基于腾讯广州总部大楼项目,通过地面拼装、分段起吊的方式,在大楼38层屋面依次安装屋面桁架和悬挑区域钢梁,并基于动臂塔式起重机的吊运能力设计了钢结构分段安装的顺序,提高了施工的效率,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悬挑平台 钢结构 吊装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预提升管断裂原因分析与优化
8
作者 吴军 窦益华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5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预提升管频繁失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精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预提升管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硫化氢等气体的腐蚀性开裂、高温环境下的持续冲蚀以及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应力。此外,还发现管材在高温条件... 对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预提升管频繁失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精细的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预提升管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高温硫化氢等气体的腐蚀性开裂、高温环境下的持续冲蚀以及交变载荷下的疲劳应力。此外,还发现管材在高温条件下发生了碳化现象。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旨在从根本上消除高温硫化氢的腐蚀影响,有效避免了非对称交变载荷引起的疲劳破坏。改进后的运行结果表明,预提升管的正常使用周期显著延长,同时优化了催化剂在提升管内的径向分布,实现了催化剂与原料的充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提升管 腐蚀开裂 疲劳破坏 冲刷磨损 高温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过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春霞 苏圣致 +2 位作者 刘绍谦 郑源 张千旭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63,177,共5页
为研究高扬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过程,以某高扬程泵站的出水流道及出水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并使用Fluent仿真计算了虹吸管流态变化。针对3种出水池水位使用VOF模型计算其压力、流速等参数。驼峰段原角度为段前150°... 为研究高扬程泵站虹吸式出水流道虹吸形成过程,以某高扬程泵站的出水流道及出水池为研究对象,建立三维模型并使用Fluent仿真计算了虹吸管流态变化。针对3种出水池水位使用VOF模型计算其压力、流速等参数。驼峰段原角度为段前150°、段后160°,在虹吸段顶端使用DN350的真空破坏阀,同时改变驼峰段角度进行优化,发现将段前角度增加10°后,虹吸形成时间为448 s,相较于优化前缩短了56 s,改善了泵启动过程。分析发现,不同水位下虹吸形成时压力分布较为均匀;水位较低时流速分布不均,不良流态产生,低水位造成的负面影响远大于高水位;在驼峰段安装DN350真空阀能减小水力损失,对虹吸形成过程起到促进作用;真空阀会影响经典断面处流速分布,产生高流速区,出水池水位较低时,该现象使得流速分布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扬程 虹吸式出水管 气液两相流 虹吸形成时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KJ-01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330m超高层建筑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边广生 尚阳 张万 《建筑技术》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针对某330 m超高层项目,详细介绍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的应用,主要包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平面布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参数设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直爬与斜爬部位处理,建筑结构凹槽位置防护设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斜爬角度变化,... 针对某330 m超高层项目,详细介绍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超高层的应用,主要包括: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平面布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参数设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直爬与斜爬部位处理,建筑结构凹槽位置防护设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斜爬角度变化,避难层位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理,高区大堂处格构柱设计,塔式起重机附墙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理措施,施工电梯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理措施,卸料平台处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处理措施,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分片提升断口位置处理,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安装、提升、拆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 斜爬 格构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树林油田CCUS采油工程方案优化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才庆 张丹丹 +2 位作者 张华春 孙维娜 刘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 大庆榆树林油田扶杨油层属低孔、特低渗透储层,针对以往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困难、压裂有效期短、水驱开发难以有效动用的问题,开展CO_(2)驱油技术现场试验。从经济性、技术适应性、配套工艺成熟性等角度对采油工程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优选出单、双管分层注入工艺、高气液比举升工艺、注采两端个性化防腐工艺及物理化学组合解冻堵工艺等CCUS采油工程技术。结果表明:试验区投产初期及目前生产情况均达到了油藏预测指标;采出井平均泵效及检泵周期与外围油田平均水平相持平,注气井与采出井腐蚀速率小于行业指标;实现CO_(2)有效埋存108.9×10^(4) t,比水驱预测采出程度提高采收率4.39百分点,取得较好的驱油开发效果。研究成果为CCUS示范区的高效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开辟了大庆油田外围难采储量有效动用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林油田 CCUS 采油工程方案 分层注气 高气液比举升 防腐 防窜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层建筑工程内爬塔式起重机附着提升拆除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胜辉 刘军 +3 位作者 吴承杰 李永轩 夏子川 张明明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0期1234-1237,共4页
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大型设备,本研究介绍了内爬塔结构系统构造及爬升流程,通过设置支撑梁承受结构重力和塔式起重机设计荷载、设置液压油缸和内爬框架进行顶升操作,完成内爬塔结构提升。以小塔拆大塔为塔式起重机... 内爬塔式起重机是适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一种大型设备,本研究介绍了内爬塔结构系统构造及爬升流程,通过设置支撑梁承受结构重力和塔式起重机设计荷载、设置液压油缸和内爬框架进行顶升操作,完成内爬塔结构提升。以小塔拆大塔为塔式起重机拆除原则,设计了两次屋面吊拆除过程,保障拆除工期和屋面结构安全。建立了支撑梁和内爬框架的三维实体有限元计算模型,优化支撑梁系统设计,得到了支撑梁和内爬框架在满载支撑状态下的应力和位移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支撑系统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内爬塔式起重机 支撑框架 提升 拆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客机机体噪声机理及控制技术
13
作者 王尚 陈斌年 +2 位作者 陈国勇 杨小权 翁培奋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8,共16页
气动噪声问题不仅是大型客机适航取证的关键技术难题,更是关系到乘客舒适度的重要技术指标。增升装置噪声和起落架噪声是大型客机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本文针对我国大型客机研制中增升装置噪声和起落架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控制关键科学问题... 气动噪声问题不仅是大型客机适航取证的关键技术难题,更是关系到乘客舒适度的重要技术指标。增升装置噪声和起落架噪声是大型客机机体噪声的主要来源。本文针对我国大型客机研制中增升装置噪声和起落架噪声的产生机理及控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噪声源、远场声辐射精细化数值模拟。针对噪声产生机理,发展了近壁面边界涡量流、拟涡能流等涡动力学过程与涡声理论相结合的噪声源分析方法;针对机体噪声控制难题,提出了缝翼凹腔小尺度波纹噪声控制方法和起落架支杆大尺度波纹噪声控制方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缝翼凹腔是增升装置的重要噪声源之一;中低频噪声和纯音峰值主要来自缝翼凹腔和主翼前缘,后缘襟翼对噪声的贡献相对较小;起落架尾迹区域和轮胎空腔区域存在大量、复杂的大尺度湍流涡结构,是起落架的主要噪声源,起落架各部件噪声特性基本呈现宽频特性,支柱部件辐射噪声最大,轮胎次之,中间的连轴部件和扭杆部件辐射噪声相对较小;缝翼凹腔波纹噪声控制方法兼具减阻和降噪功效;起落架大尺度波纹噪声控制方法能有效降低远场辐射噪声。本文研究内容可为增升装置气动与噪声一体化设计、起落架降噪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体噪声 增升装置 起落架 噪声机理 噪声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扬程多起伏输水管道停泵水锤防护优化
14
作者 张瑜 李红艳 +3 位作者 崔建国 张峰 史文韬 马熠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5-160,共6页
为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对高扬程、多起伏输水管道停泵水锤防护设备参数进行优化,构建BP神经网络模拟水力过渡过程,以空气阀和单向调压塔参数为决策变量,协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 为兼顾可靠性和经济性,对高扬程、多起伏输水管道停泵水锤防护设备参数进行优化,构建BP神经网络模拟水力过渡过程,以空气阀和单向调压塔参数为决策变量,协同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Ⅱ)进行优化得到Pareto最优解集,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决策确定最佳方案。将该方法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相比初始方案,优化方案以低于92.06%的单向调压塔容积提供相近的正压防护效果,管道沿线最低负压提升49.28%,与无防护措施相比,在满足管材耐压能力的同时,管道沿线最大、最小压力与屈服能力上、下限的最大差距分别减小84.02%和65.00%。该方法可实现停泵水锤防护计算与智能优化算法有效链接,确定可靠且经济的停泵水锤防护设备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扬程多起伏 输水管道 停泵水锤 BP神经网络 NSGA-Ⅱ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大桥高墩施工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伟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7-41,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特大桥高墩施工技术,以银昆高速太彭段LJ08-2标段为例,重点分析了特大桥高墩施工的实施要点和成效。针对特大桥高墩施工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采取了有效的施工措施方法。实践表明,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翻模)作为特大桥高墩成型... 为了深入研究特大桥高墩施工技术,以银昆高速太彭段LJ08-2标段为例,重点分析了特大桥高墩施工的实施要点和成效。针对特大桥高墩施工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采取了有效的施工措施方法。实践表明,采用大块定型钢模板(翻模)作为特大桥高墩成型的手段,同时把控好模板吊装及混凝土浇筑,并做好高墩线形控制,能够高效完成特大桥高墩的施工并实现质量验收100%的目标,为企业节约成本12.48万元,既保证了特大桥高墩的施工进度和安全,也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和应用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桥 高墩施工 翻模 模板起吊 混凝土浇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重载大行程运动升降平台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钱倩宇 吴勇 李维嘉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9-324,共6页
[目的]为满足恶劣海况下舰船的大幅运动模拟需求,开展高速、重载、大行程运动升降平台的研发工作。[方法]针对运动平台的重载、高速及变参数特点,基于Adams仿真平台对采用重量平衡、4钢缆同步伺服驱动的高速升降平台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目的]为满足恶劣海况下舰船的大幅运动模拟需求,开展高速、重载、大行程运动升降平台的研发工作。[方法]针对运动平台的重载、高速及变参数特点,基于Adams仿真平台对采用重量平衡、4钢缆同步伺服驱动的高速升降平台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模糊PID控制的多电机同步驱动控制系统,并基于控制特性相似原理研制了1∶14的缩比高速升降平台。[结果]通过平台的响应特性试验,验证了控制系统具有同步性强、控制精度高的优点,运动平台可以良好地模拟恶劣海况下舰船的升沉运动。[结论]所设计的重量平衡、4钢缆同步伺服驱动的高速升降平台可填补舰船大幅升沉运动模拟领域的空白,并对类似运动模拟器的研发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降平台 运动控制 高速重载 钢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扭矩限制器触发特性分析
17
作者 姚露 陆建国 +2 位作者 徐佳琦 丁玉波 陈铭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扭矩限制器是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中重要的过载保护装置,能够在触发后阻止过量的载荷沿传动线系传递。触发特性的研究对于扭矩限制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种滚子-摩擦片式的扭矩限制器,提出了一种球窝结构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动力... 扭矩限制器是民用飞机高升力系统中重要的过载保护装置,能够在触发后阻止过量的载荷沿传动线系传递。触发特性的研究对于扭矩限制器的设计有重要的意义。设计了一种滚子-摩擦片式的扭矩限制器,提出了一种球窝结构的建模方法,建立了动力学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扭矩加载速率、动静摩擦片初始安装距离、预加碟簧力和球与球窝摩擦系数对触发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扭矩加载速率改变会影响触发时间但不改变触发扭矩值。相同初始安装距离时,触发扭矩分别与碟簧力和摩擦系数呈线性关系。研究为高升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升力系统 扭矩限制器 触发 有限元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升力翼对高速列车横风气动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李志榕 王哲 +1 位作者 许澳 张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8-1690,共13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横风环境下列车运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从控制气动升力角度提出一种非对称升力翼结构以期形成抗倾覆力矩,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原始车型、全展开升力翼车型和收缩迎风侧升力翼车型的气动载...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升,横风环境下列车运行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为此,从控制气动升力角度提出一种非对称升力翼结构以期形成抗倾覆力矩,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原始车型、全展开升力翼车型和收缩迎风侧升力翼车型的气动载荷及列车周围流场结构,探究横风环境下该结构对列车横风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力翼对高速列车气动载荷及周围流场影响显著;列车安装升力翼后主要改变了车顶和车体背风侧表面压力分布以及车顶、车体背风侧和尾流区域的速度分布;车体顶部由于受到非对称升力翼压力面影响,在升力翼下方车顶区域形成了低速高压区且向车体背风侧延伸;同时,车体背风侧表面压力升高,在升力翼下游车体背风侧空间区域,由流动分离导致的漩涡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相比于原始车型,收缩迎风侧升力翼车型(模型Ⅱ和模型Ⅲ)均可减小列车横向力和倾覆力矩;模型Ⅲ效果最显著,3车编组列车横向力和倾覆力矩分别减少13.19%和1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升力翼 非对称布置 抗倾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力翼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轮轨黏着性能研究
19
作者 黄初贤 王金能 +2 位作者 陈旸 敬霖 王开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36-2047,共12页
建立考虑轮轨关系、升力翼及流场耦合特性等因素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升力翼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运动姿态和轮轨接触特性响应,研究列车在曲线轨道运行的轮轨黏着性能,探讨轨道不平顺、曲线半径、运行速度及轮轨接触条件对轮轨黏... 建立考虑轮轨关系、升力翼及流场耦合特性等因素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升力翼高速列车曲线通过时的运动姿态和轮轨接触特性响应,研究列车在曲线轨道运行的轮轨黏着性能,探讨轨道不平顺、曲线半径、运行速度及轮轨接触条件对轮轨黏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气动升力通过改变列车运行动态响应和轮轨接触特性导致内、外侧轮轨垂向力和纵向蠕滑力重新分配,促使内侧轮更易失去黏着;气动升力和运行速度的增大均会劣化轮轨黏着性能,但曲线半径的增大将显著提升轮轨黏着水平;轨道不平顺削弱了轮轨黏着性能,干态、湿态、油态条件下的轮轨黏着性能依次恶化。列车牵引运行时,干态、湿态、油态条件下的轮轨均能满足牵引力安全限值要求,但制动运行时,湿态和油态条件下的轮轨均不能满足制动力安全限值要求。研究结果可为超高速列车的安全运行与节能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升力翼 牵引 制动 曲线通过 轮轨黏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力翼高速列车前后翼干扰特性研究
20
作者 张宝珍 熊小慧 +1 位作者 汪欣然 耿嘉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06-1821,共16页
在高速列车车顶安装升力翼旨在通过提高列车气动升力减小轮轨作用力,是一种新型等效减重的手段。升力翼安装到高速列车顶部后,其工作环境与航空相比有很大不同,升力翼与升力翼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以三车编组1꞉10缩比某型CRH高速列车模型... 在高速列车车顶安装升力翼旨在通过提高列车气动升力减小轮轨作用力,是一种新型等效减重的手段。升力翼安装到高速列车顶部后,其工作环境与航空相比有很大不同,升力翼与升力翼之间存在相互干扰。以三车编组1꞉10缩比某型CRH高速列车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IDDES)方法,分别针对不同高度和不同间距布局的两翼高速列车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探讨前后升力翼布局对升翼力列车气动力和周围流场结构的影响规律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间距布局,当后翼距离前翼过近时,前翼翼尖涡流的干扰导致流速加大,压差变小,最终使气动升力有所降低;而当前后翼间距过大时,即后翼远离前翼尾流干扰范围,后翼由于无法受到前翼下洗气流的正向作用,使得升力减小。对于不同高度布局,错落式布局下前翼的尾流涡旋由于高度差的原因远离后翼,相较于等高式布局,错落式布局中前翼尾流对后翼造成的干扰程度较小。错落式布局的列车整体升力性能优于等高式布局的列车整体升力性能,且前低后高式布局下,列车的增升效果最好。综合不同间距和不同高度布局的结果可知,对于两翼高速列车,翼间距为0.90H时前低后高式布局的整车气动性能最优,尤其是列车升力可以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升力翼 翼间干扰特性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