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糖皮质激素治疗致眼科不良反应分析 被引量:23
1
作者 苗静 徐虹 +2 位作者 沈茜 饶佳 彭晓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26例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共收治52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26例因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应用糖皮质激素而引起高眼压或白内障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同期共收治524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26例发生糖皮质激素性眼部并发症,发生率4.9%。26例患儿中,18例高眼圧,6例白内障,2例高眼压合并白内障;男性15例,女性11例;起病平均年龄(5.0±3.2)岁,平均激素使用时间(22.10±37.24)个月。ROC曲线分析白内障发生与激素累积服用剂量显示曲线下面积0.850(P<0.05),当激素累积服用剂量为4 171 mg/m2,发生白内障灵敏度100%,而特异度为74.3%。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一旦发生了高眼压或白内障,应逐渐减量或停用糖皮质激素,并根据眼压水平局部给予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高眼压 白内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稳定期高眼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春明 谢汉平 +1 位作者 汪辉 罗启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108-2111,共4页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稳定期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79例(155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3例,年龄18~46(... 目的探讨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后稳定期发生高眼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在我院行ICL植入术的79例(155眼)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43例,年龄18~46(23.84±6.54)岁。对术后1 d至6个月随访资料,包括眼压、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等效球镜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房角镜检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中央前房深度(central anterior chamberdepth,ACD)、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术后拱高及小梁虹膜夹角(trabecular-iris angle,TIA)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ICL植入术后出现稳定期高眼压8例16眼(10.3%,16/155),正常眼压71例(139眼)。87.5%的患者药物控制(14眼)效果良好,12.5%的患者(2眼)药物控制欠佳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ACD、术后拱高及术后TIA与术后稳定期高眼压发生密切相关(P<0.05,P<0.01),术后TIA是稳定期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稳定期高眼压患者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26.13±3.56)mmHg,(0.69±0.20)]与治疗后1周[(19.98±2.51)mmHg,(0.80±0.19)]、随访结束时(术后6个月)[(17.58±2.30)mmHg,(0.84±0.19)]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 ICL植入术后稳定期高眼压的发生可能与植入的人工晶体与患眼匹配度欠佳所致长期慢性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R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术后高眼压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孟丽珠 陈松 +2 位作者 韩泉洪 林思勇 赵秉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37-539,546,共4页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1眼)行VRS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高眼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161眼)行VRS的PDR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结束时患者的眼压、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23个月。对手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VRS术后43例(43眼)患者发生高眼压,发生于术后1d~15个月,发生率为26.7%(43/161);其中48.8%的患者(21眼)为术后暂时性高眼压,51.2%的患者(22眼)需手术控制眼压。患者治疗前平均眼压(34.26±8.76)mmHg(1kPa=7.5mmHg);治疗后6~8周时平均眼压为(17.44±3.79)mmHg;随访结束时平均眼压为(15.58±3.80)mmHg,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患者血糖水平及前房炎性反应(OR=2.866、3.027;P=0.013、0.028)。与患者年龄、术中填充物的类型、是否一期行白内障手术、术后再次玻璃体出血及是否联合扣带术等无关。本组患者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成功率90.70%。发生高眼压前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08,随访结束时最佳矫正视力为无光感~0.7。结论 PDR患者血糖水平及前房炎性反应为VRS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发现、个体化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秀玲 王海林 高殿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35mmHg)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与先行小梁切除再行超声乳化分期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32例应用药物治疗不能降低眼压(≥35mmHg)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眼,其中16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16眼采用小梁切除术后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术后视力、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视力提高及眼压降低效果无显著性差异。择期手术组面临小梁切除术后人工晶体度数计算不确定,术后散光以及晶体膨胀加重浅前房问题。结论对于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结合患者情况、眼压情况、手术熟练程度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眼压升高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鑫 苏冠方 +1 位作者 王晨光 祝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有青光眼解剖因素存在、眼部手术史、术中联合晶状体摘出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房水成分及引流通路改变、... 高眼压是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外伤、有青光眼解剖因素存在、眼部手术史、术中联合晶状体摘出及全视网膜光凝、术后房水成分及引流通路改变、术后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主要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放出过多填充物、激光虹膜根部切开、睫状体光凝或冷凝、青光眼引流装置植入等。术前发现高危因素、正确判断高眼压发生机制将对术后高眼压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高眼压 相关因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时机探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淑莉 陈红玲 +1 位作者 黄宝玲 张桂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0例16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5例(84眼)患者行前房穿刺后3~7d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65例(84眼)患者行前房穿...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30例16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5例(84眼)患者行前房穿刺后3~7d行小梁切除术,对照组65例(84眼)患者行前房穿刺后即时行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在8~21mmHg(1kPa=7.5mmHg)为手术成功的标准,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1a,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59例(77眼)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1.67%;对照组51例(68眼)患者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0.95%,2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术后早期的并发症:试验组角膜水肿5例(5眼),虹膜炎症反应13例(19眼);对照组角膜水肿32例(41眼),虹膜炎症反应60例(79眼),瞳孔大18例(18眼),前房出血4例(4眼),脉络膜脱离3例(3眼)。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高眼压持续状态下的小梁切除手术宜在前房穿刺术后3~7d进行,手术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 小梁切除术 前房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超 邝国平 +2 位作者 武正清 谭湘莲 刘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41-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 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2组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内眼压控制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眼压波动相对平稳,术后3个月时2组眼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2组滤过泡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更好的控制患者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黄斑水肿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临床分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庞辰久 王丽娅 +1 位作者 宋晓虹 张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47-849,共3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以来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的病历(包括外院病例)...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分型,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2年以来LASIK术后皮质类固醇性高眼压患者的病历(包括外院病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患者34例64眼,男18例,女16例,年龄18~35岁,手术前等值球镜为-3.50^-14.00D,发病时间为术后6~28d。结果根据其临床特点分为普通型、上皮水肿型、层间积液型、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角膜扩张型。其中普通型46眼,其临床仅表现为高眼压;上皮水肿型4眼,除高眼压外,裂隙灯检查可见全角膜上皮水肿;层间积液型2眼,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层间有积液,角膜中央测出为低眼压,但从周边测可发现眼压升高;弥漫性板层角膜炎型4眼,其特点为高眼压,裂隙灯检查可见类似弥漫性板层角膜炎表现,皮质类固醇治疗加重病情,降眼压治疗有效;角膜扩张型8眼,临床表现为高眼压,角膜地形图可发现角膜扩张。结论LASIK术后继发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临床医师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皮质类固醇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高眼压大鼠mfERG变化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新光 于敬妮 +5 位作者 郭斌 潘爱珠 马千丽 李捍民 刘建荣 金丽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并观察高眼压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巩膜表层静脉烧灼阻断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用笔式眼压计Tonopen分别测量模型眼和对照眼眼压。在暗适... 目的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并观察高眼压前后多焦视网膜电图(muh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对巩膜表层静脉烧灼阻断方法建立慢性高眼压大鼠模型,用笔式眼压计Tonopen分别测量模型眼和对照眼眼压。在暗适应5h后,将视盘对准中心刺激点,采用RETscan 3.15系统检查双眼的mfERG。比较模型眼和对照眼mfERG特点,分别比较4个象限和5个环的P1波和N1波反应密度、潜伏期及幅值。结果采取烧灼法建立模型的成功率为45%,模型眼眼压升高至22.6—30.0mmHg(1kPa=7.5mmHg),高于对侧眼70%~140%.高眼压会造成部分象限和R3~R5的波形参数变化(P〈0.05),造成R1和R2P1波和N1波反应密度和幅值降低(P〈0.05),潜伏期延长(P〈0.05)。结论烧灼法建立大鼠高眼压模型是一种廉价实用的方法。高眼压会导致视盘及其周围视网膜功能损伤,采用视盘对准中心点位置检查,结合5环波形分析对于诊断高眼压造成视神经损伤有一定价值。[眼科新进展2008;28(2):106—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焦视网膜电图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吸引后兔玻璃体四种氨基酸浓度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海霞 黄一飞 +1 位作者 杨惠英 窦宏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85,共3页
目的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眼压急剧升高对兔眼玻璃体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SP)、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CLY)浓度的影响。方法将LASIK术中使用的负压环置于兔眼,瞬时眼压≥65mmHg,分别持续45s和3min,于术后不... 目的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眼压急剧升高对兔眼玻璃体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SP)、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CLY)浓度的影响。方法将LASIK术中使用的负压环置于兔眼,瞬时眼压≥65mmHg,分别持续45s和3min,于术后不同时间(即刻、7、10、14d及1个月)摘除眼球。利用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法,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各组兔眼玻璃体中氨基酸的浓度。结果负压吸引持续45s组,玻璃体GLU水平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16429,P>0.05)。负压环吸引持续3min组,玻璃体GLU水平较持续45s组显著升高(t=3.541,P<0.05),术后10d达高峰,与吸引持续45s组有显著差异(t=5.9814,P<0.01)。负压环吸引持续3min组,在GLU升高的同时,GABA也升高,二者有正相关性(r=0.8569,P<0.05)。ASP和GLY在实验过程中虽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仅做激光治疗的实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的GLU浓度比较无差别。结论LASIK术中常规负压吸引45s引起的急性眼压升高不会导致玻璃体氨基酸浓度变化,负压吸引持续时间延长(如3min)及其恢复正常眼压早期均可导致玻璃体GLU浓度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眼压 玻璃体 氨基酸 角膜磨镶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29
11
作者 杨丛丛 姜涛 王大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82-98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11例为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外伤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确诊的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其中11例为闭角型青光眼,9例为外伤及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眼压、疼痛等级评分、眼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降低率依次为25. 91%、42. 07%、51. 66%、51. 99%、64. 15%,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依次为35. 96%、45. 66%、45. 86%、50. 30%、51. 72%,两组患者术后较术前眼压均明显下降,但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降眼压效果更好。术后1 d、1周、1个月、2个月及3个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及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疼痛等级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术后第1天17眼出现球结膜充血,2眼发生明显角膜水肿;术后第2天12眼出现球结膜充血,之前2眼角膜水肿明显减轻;术后1周球结膜未见明显充血,之前2眼角膜轻度水肿,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球结膜均无充血、角膜透明。术后第1天大部分患者眼痛较以前减轻,其中1眼疼痛与术前相同,之后给予药物止疼后症状缓解,术后1周疼痛感自行消失。结论超声睫状体成形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性高,降眼压效果明显,可减轻患者眼部疼痛,改善眼部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睫状体成形术 高强度聚焦超声 难治性青光眼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辉 吴苗琴 +1 位作者 张岚 郦晓霞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5眼)...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5眼),比较术前及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眼均未发生严重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1周20眼(57.14%)视力较术前提高2行或以上,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提高至25眼(71.43%)及30眼(85.71%)。术前周边前房约为1/4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CT)者12眼,〈1/4 CT者23眼;术后1 d周边前房深度约1/4 CT者6眼,〉1/4~1/2 CT者13眼,〉1/2~1 CT者14眼,2眼超过1 CT。术后所有患眼均较术前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术后3个月时31眼眼压恢复正常,2眼眼压需使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控制,2眼因眼压控制不佳行小梁切除术。术后6个月时所有患眼眼压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结论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与微创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不仅可有效降低眼压,避免了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还为外滤过手术保留了完整的结膜组织,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持续高眼压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BDNF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ERK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蒋丽珠 黄菊芳 +3 位作者 李昌琪 童建斌 陈旦 曾乐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2-495,共4页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 为研究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干预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表达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将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单纯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和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动物左眼于加压前2d分别给予BDNF或溶媒预处理,右眼设为正常对照。各组动物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并维持60min,动物分别存活1、3、7、14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p-ERK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相比,单纯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p-ERK表达下调(P<0.05),1、3、7d组内核层出现p-ERK阳性细胞;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实验结果与单纯急性高眼压组相似;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急性高眼压后1、3、7d时p-ERK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似,7d和14d出现了重新分布。此结果提示外源性BDNF可能通过促进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ERK1/2的活化对受损的视网膜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高眼压 BDNF P-ERK1/2 RG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囊泡素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旦 王慧 +5 位作者 童建斌 曾乐平 蒋丽珠 周瑾 黄菊芳 罗学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0-1042,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囊泡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并维持60min,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存活1、3、7、14、21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SYN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研究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突触囊泡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并维持60min,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存活1、3、7、14、21d后处死,冰冻切片行SYN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正常情况下SYN蛋白分布于视网膜内、外网层,外网层染色较深,急性高眼压后SYN阳性产物除外网层分布外,还出现于外核层的内侧部分,存活7d时,阳性产物在外网层及外核层的分布范围最宽,至14d时又恢复至与正常相似的分布模式。SYNmRNA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存在于内核层与节细胞层的神经元胞体,急性高眼压后1、3、7d时内核层SYNmRNA阳性细胞数逐渐增多,均高于正常水平,14d时又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SYN的表达先增强后减弱,且出现空间分布的改变,提示急性高眼压损伤后视网膜内突触溃变前可能存在突触功能增强的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囊泡素 突触 突触发生 溃变 急性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急性闭角青光眼高眼压方法的研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聂昕 谯雁彬 郑延川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21-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原发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期高眼压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99例(105眼)原发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药物治疗降眼压组共62眼,治疗有效眼为32眼,有效率为51.6%。前房穿... 目的:探讨有效降低原发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期高眼压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6月至2006年6月99例(105眼)原发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药物治疗降眼压组共62眼,治疗有效眼为32眼,有效率为51.6%。前房穿刺降眼压组共43眼,治疗有效眼为31眼,有效率为72.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P<0.05)。结论:前房穿刺术较降眼压药物治疗能更有效更迅速缓解急性闭角青光眼急性期中的高眼压状态,解除极高眼压对视神经造成的严重损害(可短时内造成不可逆损害),为可能需要的进一步手术治疗积极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此类病人可考虑直接使用前房穿刺术降眼压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青光眼 高眼压 前房穿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3 位作者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1-273,27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HIF-1α基因表达。结果正常兔眼视网膜无HIF-1α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EPO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国产rhEPO能够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可能是rhEP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缺氧诱导因子-1Α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组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瑶 张星慧 +6 位作者 李美香 张弛 贺鹏程 蒋湘 尹卫东 Moshe Laudon 石金凤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眼压组、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Trendelenburg... 目的探讨Neu-P11对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及视网膜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眼压组、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每组6只,后3组采用Trendelenburg卧位法建立高眼压模型,各组通过眼角膜滴注方法给药。正常对照组和高眼压组滴注10μL生理盐水,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分别滴注10μL 100μmol·L^(-1)褪黑素和NeuP11药物治疗,给药后休息2 h,再次置于卧位45 min后每小时测1次眼压,共6次,观察1周,重复实验1次。实验末注射过量戊巴比妥钠处死大鼠,留取各组大鼠眼球常规组织学切片观察SD大鼠视网膜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视网膜GFAP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眼压为(13.61±0.55)mmHg(1 kPa=7.5 mmHg),高眼压组眼压为(41.26±1.73)mmHg(P<0.01),即急性高眼压大鼠模型建立成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眼压组大鼠视网膜水肿增厚,层次不清晰,GFAP表达呈强阳性。而褪黑素治疗组和Neu-P11治疗组大鼠眼压较高眼压组显著降低,GFAP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减弱。结论Neu-P11能够降低急性高眼压大鼠眼压,抑制视网膜组织胶质细胞的激活,降低GFAP表达,保护视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P11 高眼压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褪黑素 视网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网膜缺血对兔视神经纤维损害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浩 周韵秋 +2 位作者 高洪瑞 蔡季平 王强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1-272,共2页
目的:定量研究视网膜缺血对视神经的损害。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算视神经纤维数量;通过前房灌注平衡液,造成超高眼压,形成兔视网膜完全缺血模型,观察视神经纤维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兔眼平均视神经轴突数为10960... 目的:定量研究视网膜缺血对视神经的损害。方法: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定量测算视神经纤维数量;通过前房灌注平衡液,造成超高眼压,形成兔视网膜完全缺血模型,观察视神经纤维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兔眼平均视神经轴突数为109608±14561(n=22);视网膜缺血眼视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减少(P<0.001)。结论:急性高眼压造成的视网膜缺血可使视神经节细胞及轴突的数量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 视网膜缺血 高眼压 图像分析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术中突发高眼压的应急处理措施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月华 卢弘 +3 位作者 张孝生 律学彦 许卓再 李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中突发高眼压应急处理措施。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术中突发高眼压患者共35例(35眼),采用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水囊抽吸术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等应急措施...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中突发高眼压应急处理措施。方法选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术中突发高眼压患者共35例(35眼),采用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水囊抽吸术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等应急措施,比较术前与应急处理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理后并发症情况。结果32眼(91.4%)应急处理后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前。术前平均眼压为(18.37±2.13)mmHg(1kPa=7.5mmHg),应急处理后平均眼压为(17.40±1.89)mmHg,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前平均前房深度为(2.93±0.50)mm,应急处理后平均前房深度(3.13±0.56)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应急处理后并发症包括玻璃体少量积血1眼,脉络膜脱离1眼,视网膜出血2眼,未发现高眼压、浅前房等。结论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水囊抽吸术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控制白内障术中突发高眼压的积极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瞳孔阻滞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艳青 王新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0例(168眼)PK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50例(50眼)出现眼压升高,其中一过性眼压升高19眼,继发性青光眼31眼,根据不同原因分别进...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0例(168眼)PK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50例(50眼)出现眼压升高,其中一过性眼压升高19眼,继发性青光眼31眼,根据不同原因分别进行药物或(和)手术治疗,分析其病因、影响因素,同时观察术后眼压升高的时间。结果术后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1周内,其中最早出现在术后3 h;术后晚期继发性青光眼出现在术后3周~9个月,多数在术后4个月内。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真菌性角膜溃疡等。存在眼部既往病变患者与未存在既往病变患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7.69%、25.24%(2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结论 PKP术后眼压升高与术前角膜疾病有关,主要危险因素为术前角膜穿孔、真菌性角膜溃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高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