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强度间歇训练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对中老年肥胖女性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托托 方虹 +2 位作者 封文平 刘琼 尚文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8-526,共9页
目的:比较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及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为HIIT和MICT降低心血管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老年肥胖女性选取适合高效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比较8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训练(MICT)对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及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相关指标的影响效果,为HIIT和MICT降低心血管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中老年肥胖女性选取适合高效的运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34名符合研究标准的中老年肥胖女性随机分为HIIT组(n=13)、MICT组(n=12)和对照组(CON组,n=9)。受试者均在干预前进行实验室VO_(2max)测试,以此确定相应运动负荷,HIIT组以80%~85%VO_(2max)强度运动2 min、30%VO_(2max)强度运动1 min为1组,重复10组。MICT组以65%VO_(2max)强度持续运动30 min。两运动组均采用功率自行车完成为期8周、3次/周的运动干预,CON组保持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体重、体脂量、肌肉量、体脂率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脂蛋白a[Lp(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8周后HIIT组体脂量、体脂率显著降低(P<0.05),肌肉量显著增加(P<0.05),MICT组体脂量、体脂率、肌肉量无显著变化(P>0.05);HIIT组hs-CRP、ET-1显著降低(P<0.01),Lp(a)、Hcy无显著性变化(P>0.05),MICT组hs-CRP、ET-1、Lp(a)、Hcy无显著变化(P>0.05),CON组Hcy、Lp(a)显著升高(P<0.01)。干预前后变化值的组间比较显示,HIIT组hs-CRP(P<0.05)、Lp(a)(P<0.05)、Hcy(P<0.01)的降低幅度显著高于CON组,MICT组Hcy降低幅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组间比较两运动组干预效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IIT在改善中老年肥胖女性体成分,降低血清hs-CRP、ET-1方面优于MICT,对改善慢性炎症状态及血管内皮功能有积极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老年肥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肥胖 心血管危险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和血脂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林坚 赵红勤 +2 位作者 黄雄昂 刘晓林 章睿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139-2144,共6页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 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肥胖女大学生体成分、血脂和空腹胰岛素(FIN)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6月选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在校肥胖女大学生36例为研究对象。按研究对象体质指数(BMI)从小到大进行排序,先以4例为1层(共分为9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层研究对象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最终每组纳入18例。两组均给予自我运动锻炼宣教,运动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集中的HIIT。于试验开始前1周及试验结束后1周检测研究对象体成分指标〔体质量、体质指数(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腹围、臀围〕、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FIN水平。结果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对照组,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体质量、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腹围小于试验前,去脂体质量、静息代谢率大于试验前(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F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组试验后HDL-C水平高于试验前,LDL-C、FIN水平低于试验前(P<0.05)。结论HIIT可以降低肥胖女大学生体脂含量,增加静息代谢率,同时改善血脂和FIN水平,对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有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exercise) 高强度间歇训练 肥胖 身体成分 血脂 胰岛素 女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梁崎 焦睿 +5 位作者 江沁 王于领 陈艺莉 伍贵富 刘鹏 丁建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5-928,共4页
目的:探讨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19名青年男性志愿者被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和无运动训练的对照组(CON)。HIT组参加持... 目的:探讨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对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的19名青年男性志愿者被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和无运动训练的对照组(CON)。HIT组参加持续2周,每周3次,共6次的高强度间歇运动平板训练。MCT组参加2周,每周3次,共6次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平板训练。训练前后3天各进行一次极量运动试验,比较前后运动耐量的变化。结果:HI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运动耐量由运动前的(14.1±1.7)METs增加至运动训练后的(15.0±1.3)METs(P<0.05);训练后与CON组比较差异具显著性(P<0.05)。CMT组训练后完成运动试验的运动总时间增加(P<0.05),但运动耐量增加无显著性。结论:短期的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平素缺乏运动的青年男性运动耐量,其效果优于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 运动耐量 代谢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干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梅 李玉霞 +6 位作者 张田丽 曾斯琴 杜亮 柴丽 董燕飞 邱卓英 李安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72-1278,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至2019年9月运动干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追溯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结果和结论运动以及运动结合饮食等,对糖尿病... 目的探讨运动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数据库2014年至2019年9月运动干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相关文献。追溯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结果和结论运动以及运动结合饮食等,对糖尿病前期患者有明确疗效。运动种类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它们对血糖、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管内皮功能、脑的葡萄糖代谢、脑乳酸代谢都有正面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HIIT省时、高效、依从性好,与持续中等强度训练一样,可降低空腹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改善胰岛素抵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耐量受损 运动 高强度间歇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心梗大鼠左心室β3-AR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陈婷 呼德尓朝鲁 +1 位作者 张可 田振军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7-63,76,共8页
目的:探讨心脏β3-AR及其下游分子eNOS和nNOS的变化是否在有氧运动保护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中发挥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肌梗死组(MI),心梗+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ME1),心梗+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ME2),... 目的:探讨心脏β3-AR及其下游分子eNOS和nNOS的变化是否在有氧运动保护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中发挥作用。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肌梗死组(MI),心梗+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ME1),心梗+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组(ME2),每组12只。C组大鼠常规饲养,MI组采用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法,建立MI模型。ME1和ME2组大鼠在MI手术后一周进行8周跑台运动。ME1组运动以10m/min速度,运动5min后,以3m/min的速度递增至16m/min。ME2组运动以10m/min速度,运动10min后,速度逐渐递增至25m/min,运动7min;然后间歇3min,其速度为15m/min,之后依次交替进行。ME1和ME2组运动总时间均为60 min,5d/1wk×8wk。训练结束后,测定LVSP、LVEDP、±dp/dtmax指标,判定各组大鼠心功能变化。之后开胸摘取心脏,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免疫荧光法观察分析左心室β3-AR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β3-AR、eNOS及nNOS蛋白含量。结果:与C组相比,MI组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和LVEDP显著升高(P<0.01),LVSP和-dP/dt max均显著降低(P<0.05)。MI后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位于心肌细胞膜表面。同时β3-AR蛋白表达有增高趋势。左心室eNOS蛋白表达有下降趋势,nNOS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MI组比较,ME1和ME2组CVF和LVEDP均显著降低(P<0.01),ME1组-dP/dt max显著升高(P<0.05),ME2组LVSP显著增加(P<0.05)。ME1和ME2组均可见左心室β3-AR阳性染色,同时ME1组β3-AR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ME2组β3-AR表达有增加趋势。ME1和ME2组eNOS和nNOS表达较MI组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ME1和ME2组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两种运动方式均可通过增加左心室β3-AR表征,上调其下游因子eNOS及nNOS蛋白表达,抑制心梗后胶原过度增生,保护心梗大鼠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3-AR 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 心肌梗死 一氧化氮合酶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运动和间歇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肝脏Rev-erbα和SC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沈友青 宋涛 徐国栋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6-615,共10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肝脏Rev-erbα和SCD1表达的影响及其肝脏脂质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37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饮食安静组(CS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S组)、高脂饮食持续运动组... 目的探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肝脏Rev-erbα和SCD1表达的影响及其肝脏脂质代谢调节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37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对照饮食安静组(CS组)、高脂饮食安静组(HS组)、高脂饮食持续运动组(HE组)和高脂饮食间歇运动组(HI组)。HE组和HI组分别采用低强度持续运动和大强度间歇运动方式训练,每周5 d,周期为10周。检测体质量、血清学指标、肝脏中性脂质含量以及靶分子Rev-erbα、SCD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HE组和HI组体质量、血脂和血糖含量较HS组降低,QUICKI指数显著增加;HI组中性脂质含量较其它高脂组显著降低。HS组SCD1 mRNA表达量较CS组明显增加;Rev-erbα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HI组SCD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Rev-erbαmRNA表达量升高;且HI组与其它高脂组均存在显著差异。靶分子蛋白表达量与转录水平基本一致。结论大强度间歇运动预防高脂饮食喂养大鼠机体代谢异常和肝脏脂质沉积,其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持续运动方式,Rev-erbα对SCD1的代谢调控可能是影响高脂喂养大鼠肝细胞脂质代谢调节的重要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持续运动 大强度间歇运动 肝脏 Rev—erbα SC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付常喜 马刚 +1 位作者 李平 彭朋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8-648,共11页
对比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胶原代谢通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最佳康复运动处方。方法:45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血... 对比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HIE)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脏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胶原代谢通路(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在其间的作用机制,研制高血压肾病患者的最佳康复运动处方。方法:45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高血压安静组(SHR-S组)、中等强度持续运动组(SHR-M组)、高强度间歇运动组(SHR-H组),同时,将10只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WKY组)。WKY组和SHR-S组大鼠在鼠笼内安静饲养,SHR-M组和SHR-H组大鼠分别进行18周相应方式的运动干预。实验后,使用无创血压仪检测尾动脉血压;以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24 h尿蛋白含量评价肾功能;使用H-E和Masson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进行评分以及计算间质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磷酸化Smad2/3(p-Smad2/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脏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量。结果:SHR-S组的血压、24 h蛋白尿、BUN、SCr、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p-Smad23、CTGF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肾脏α-SMA表达量均高于WKY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低于WKY组(p<0.05);SHR-M组的血压、24 h蛋白尿、BUN、SCr、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3、CTGF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肾脏α-SMA表达量均低于SHR-S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高于SHR-S组(p<0.05);SHR-H组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和CVF均高于SHR-S组(p<0.05),但是血压、肾功能、TGF-β_(1)、p-Smad2、p-Smad3、CTGF蛋白表达量及肾脏α-SMA表达量相较SHR-S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SHR-H组的血压、肾功能、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CVF、TGF-β_(1)、p-Smad2、p-Smad3、CTGF蛋白表达量、肾脏α-SMA表达量均高于SHR-M组(p<0.05),而MMP-9蛋白表达量、TIMP-1蛋白表达量和MMP-9/TIMP-1比值均低于SHR-M组(p<0.05)。结论:长期中等强度持续运动通过维持胶原代谢稳态(即促进降解并降低合成)及抑制成纤维细胞向成肌纤维细胞分化而减轻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并改善肾功能;长期高强度间歇运动则进一步破坏胶原稳态平衡(抑制胶原降解,但对胶原合成无影响)加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但并未引起成纤维细胞转化及肾功能继续恶化。因此,中等强度持续运动仍然是高血压肾病患者康复的最佳运动方式,长期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肾病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高血压肾病 肾脏纤维化 细胞外基质 胶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杨晓琳 李燕春 +8 位作者 包大鹏 梅涛 周多奇 乌云格日勒 聂晶 夏小慧 张之豪 顾壮壮 何子红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05-517,共13页
目的: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是运动健身中最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个体差异的表型和遗传因素,构... 目的:安静心率、运动中心率的增加以及运动后心率恢复是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是运动健身中最常用的监控指标。本研究旨在分析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个体差异的表型和遗传因素,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为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40名身体活动不足健康成年人完成12周HIIT,提取血液白细胞DNA进行全基因组解析,通过包括520多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影响运动心率改善效果的遗传标记,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分子标记预测模型;计算权重后的多基因预测评分(polygenic predictor score,PPS),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通过线性逐步回归构建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结果:(1)12周HIIT后,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显著下降(P<0.05),但效果存在个体差异,27%的受试者未有效降低运动心率(ΔHR≥0);(2)表型指标中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解释24.5%的效果差异;(3)基于GWAS筛选出12个效果相关SNPs(P<1×10^(-5)),去除冗余,由其中10个SNPs构建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可解释训练效果差异的37.7%,单个SNP的解释度在1.2%~8.1%;PPS高于11.45分时,HIIT对运动心率降低完全无效(ΔHR≥0),当PPS低于-7.728分时,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最好(ES<-0.8)。(4)联合表型和遗传指标构建的综合预测模型中,PPS、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是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的预测因子,可在62.5%的程度上共同解释HIIT改善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结论:多基因预测评分、初始运动心率、性别和年龄可有效预测HIIT改善定量负荷运动心率效果个体差异。受试者的PPS高于11.45分时无训练效果,低于-7.728分时效果最佳。基于遗传和表型因素构建的运动心率改善效果预测模型将为制定效益最大化的个体化运动健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运动心率 高强度间歇运动 多基因预测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康复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霞 李容华 +1 位作者 徐林 陈小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老年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本院就诊的62例老年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强度持续训练,观察组患者给予高强度间歇训练,训练周期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肺功能、骨质疏松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各CPET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率、血清碱性磷酸酶、骨钙素、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 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训练后,观察组患者圣?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 0.05),且观察组患者SGR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0.05)。随访1年,观察组COPD急性加重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骨质疏松 运动能力 肺功能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锻炼上调M_3R对MI大鼠心脏产生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振军 张可 陈婷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61,共7页
目的:探讨运动上调M3受体(M3R)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脏产生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梗组(MI),心梗+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ME1),心梗+高强度间歇运动组(ME2),每组12只。C组常规饲养,MI组采用左... 目的:探讨运动上调M3受体(M3R)对心肌梗死(MI)大鼠心脏产生保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心梗组(MI),心梗+中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ME1),心梗+高强度间歇运动组(ME2),每组12只。C组常规饲养,MI组采用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LAD)建立MI模型。ME1和ME2组心梗手术1周后进行跑台运动,60min/次,1次/d,5d/1周×8周。ME1组以10m/min×5min,再以3m/min速度递增至16m/min。ME2组以10m/min×10 min后,逐渐递增至25 m/min×7 min;之后以15 m/min×3min间歇运动,依次交替进行。训练结束后次日,腹腔麻醉进行颈动脉插管测定LVSP、LVEDP、±dp/dtmax等指标,评定心功能变化。之后迅速开胸摘取心脏,分别进行组织学制片、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纤维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分析心肌M3R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M3R、MEK1/2、p-ERK1/2、ERK1/2、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MI组胶原容积百分比(CVF%)和LVEDP较C组显著升高(P<0.01),LVSP和±dp/dtmax较C组均显著降低(P<0.01)。MI后可见心肌M3R阳性染色,且M3R、MEK1/2、p-ERK1/2/ERK1/2表达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Bcl-2/Bax比值较C组显著降低(P<0.01)。ME1和ME2组CVF%和LVEDP较MI组均显著降低(P<0.01),ME1组-dP/dt max较MI组显著升高(P<0.01),ME2组LVSP较MI组显著升高(P<0.01)。ME1和ME2组均可见心肌M3R阳性染色,M3R、MEK1/2、p-ERK1/2/ERK1/2表达较MI组显著增加(P<0.01),Bcl-2/Bax比值较MI组显著升高(P<0.01,P<0.05),ME1组和ME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上调心梗心肌M3R-MEK1/2-ERK1/2通路,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纤维化程度,保护心梗大鼠心功能。心梗心肌M3R-MEK1/2-ERK1/2-细胞凋亡途径与持续和间歇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关系不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3受体 MEK1/2-ERK1/2通路 心肌细胞凋亡 持续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生HIIT和MICT运动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玲 彭团辉 +1 位作者 徐晓阳 林文弢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33,共11页
目的:探讨终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终生运动对脂代谢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方法: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年轻安静组(YC组)、自然衰老安静组(O... 目的:探讨终生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ICT)对自然衰老小鼠运动能力和脂代谢的影响,为研究终生运动对脂代谢影响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方法:5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年轻安静组(YC组)、自然衰老安静组(OC组)、终生HIIT运动组(EH组)和终生MICT运动组(EM组),运动干预至72周龄后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身体形态指标、运动能力指标、血脂、肝脂含量及肝脏SREBP-1c、ACC、CPT1α等基因表达、FAS和CPT1α酶的活性。结果:与YC组比较,OC组小鼠体重、体长、肝脏重量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TG、TC、LDL-C、FFA含量及肝脏TG、FFA含量、SREBP-1c、ACC基因表达、FAS酶的活性OC组都显著高于YC组(P<0.05);血清HDL-C含量和肝脏CPT1α基因和酶的活性OC组显著低于YC组。终生运动后,EH组和EM组小鼠最大跑速、最大抓力显著高于OC组小鼠,血清TG、TC、LDL-C、FFA含量和肝脏TG、FFA含量、SREBP-1c、ACC基因表达、FAS酶的活性都显著低于OC组小鼠,而血清HDL-C含量、肝脏CPT1α基因和酶的活性组显著低于OC组。结论:(1)终生运动可以有效的缓解增龄对身体形态的不良影响,终生HIIT和MICT运动的改善效应基本相同。(2)终生MICT和HIIT运动后,均能有效影响小鼠的最大跑速和最大抓力:在30周龄-54周龄,HIIT运动对小鼠最大跑速的影响优于MICT运动;而在60-72周龄MICT运动对小鼠最大跑速的维持效果略优于HIIT运动;HIIT和MICT运动均可以维持小鼠最大抓力不受年龄影响。(3)终生运动可以改善衰老脂代谢异常,促进老年健康,终生MICT运动改善肝脏脂质异常效果略优于终生HIIT运动,而终生HIIT运动改善血脂的效果稍好于终生MICT运动,其原因可能与终生运动提高了肝脏脂质氧化能力,降低脂质合成能力有关。但其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终生运动 脂代谢 运动能力 自然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75
12
作者 黎涌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9-75,96,共18页
本研究在阐述高强度间歇训练(HIT)的定义和回顾HIT的历史的基础上,对HIT在不同训练人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HIT是指以≥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的负荷强度进行多次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的练习,且每两次练习之间安排使练习者不足以... 本研究在阐述高强度间歇训练(HIT)的定义和回顾HIT的历史的基础上,对HIT在不同训练人群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HIT是指以≥无氧阈或最大乳酸稳态的负荷强度进行多次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的练习,且每两次练习之间安排使练习者不足以完全恢复的静息或低强度练习的训练方法。竞技体育领域对HIT的再次重视推动了HIT在运动健身和慢性疾病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文献综述表明,HIT对不同训练人群的应用效果并不一样。尽管HIT对于非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人群可能是一种省时有效的训练/锻炼方式,但是,HIT对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尚不明确。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来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考虑循序渐进地进行HIT。HIT提高运动能力的机制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尤其是以高水平运动员为对象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持续训练 高水平运动员 普通人群 运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充碳酸氢钠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生理应激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范朋琦 彭庆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97-102,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前碱中毒(补充碳酸氢钠[NaHCO_3])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生理应激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以随即和双盲的方式分别摄入NaHCO_3和安慰剂(Placebo)后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记录运动时的做功... 目的:观察运动前碱中毒(补充碳酸氢钠[NaHCO_3])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生理应激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以随即和双盲的方式分别摄入NaHCO_3和安慰剂(Placebo)后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记录运动时的做功量和力竭时间。分别于摄入前、摄入后60 min(即训练前)、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10min取动脉血测定酸碱平衡参数;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90 min和18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应激标志物含量以及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量。结果: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_3平均做功量和平均力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摄入前比较,摄入后60 min,补充NaHCO_3时pH值、HCO_3和碱过量增加(P<0.05),而[H+]下降(P<0.05);与训练前(即摄入后60 min)比较,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_3时pH值、HCO_3和碱过量均降低(P<0.05),而[H+]升高(P<0.05);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_3时pH值、HCO_3和碱过量升高(P<0.05),[H+]降低(P<0.05)。与训练前比较,补充Placebo血浆TBARS和单核细胞HSP72表达量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升高(P<0.05),补充NaHCO_3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AB和GSSG/TGSH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_3时血浆皮质醇在训练前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显著上调单核细胞HSP72表达;补充NaHCO_3对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HSP72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并不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而与维持酸碱平衡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氢钠 高强度间歇训练 运动能力 应激 热休克蛋白7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强度间歇运动与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勇涛 万敏 万贤齐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3-738,共6页
目的:比较30 min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48名18~24岁(男女各24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大强度间歇运动组、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和控制组,每组各16名,运动前后进行执行功能测试。大强度间歇运... 目的:比较30 min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对大学生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48名18~24岁(男女各24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大强度间歇运动组、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和控制组,每组各16名,运动前后进行执行功能测试。大强度间歇运动,共6组,每组150 s不低于85%HRmax的全速爬楼梯和150 s 50%HRmax主动恢复时间;中等强度持续有氧运动组以60%~70%HRmax完成30 min运动;控制组不做任何身体活动。结果: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抑制功能的影响显著优于大强度间歇运动和控制组,大强度间歇运动和控制组没有显著差异;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刷新功能的影响显著优于控制组,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转换功能有一定积极影响,但与控制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强度间歇运动和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均能够改善大学生执行功能;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对执行功能的抑制、刷新和转换均有影响,尤其是对抑制和刷新有显著促进作用,大强度间歇运动更有利于刷新和转换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大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大鼠骨骼肌代谢及纤维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孙一 裴晶晶 李学恒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72,共9页
目的:对比8周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大鼠骨骼肌代谢及纤维类型的影响,为制定最佳运动康复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ED)、持续有氧运动组(CA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E)。实验前... 目的:对比8周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大鼠骨骼肌代谢及纤维类型的影响,为制定最佳运动康复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ED)、持续有氧运动组(CAE)和高强度间歇运动组(HIE)。实验前后利用无创血压仪测定尾动脉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实验后分离比目鱼肌(慢肌,I型肌纤维为主)和胫骨前肌(快肌,II型肌纤维为主),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柠檬酸合酶(CS)活性,ATP酶染色法鉴定肌纤维类型(I、II)以及毛细血管密度,Western Blot法测定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CI、CII、CIII、CIV和CV),血管生成因子包括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I、IIa、IIx和IIb)百分构成比。结果:1)血压水平:实验后CAE组SBP和DBP均较实验前显著性降低(P<0.05),HIE组血压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2)比目鱼肌:CAE组和HIE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CII~CV以及SDH蛋白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CS活性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HIE组毛细血管密度以及eNOS和VEGFR2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HIF-1α表达升高(P<0.05),CAE组毛细血管密度及各血管生成因子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AE组和HIE组MHC IIa型比例增加(P<0.05),MHC IIx型比例减少(P<0.05)。3)胫骨前肌:CAE组和HIE组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CI~CIII和CV蛋白表达量显著性升高(P<0.05),CS活性均显著性下降(P<0.05);HIE组SDH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CAE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HIE组毛细血管密度以及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量显著性降低(P<0.05)、HIF-1α表达升高(P<0.05),CAE组毛细血管密度显著性升高(P>0.05),但各血管生成因子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CAE组MHC IIb型比例减少(P<0.05),MHC IIx型比例增加(P<0.05),HIE组MHC IIb型比例增加(P<0. 05)。结论:持续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骨骼肌代谢和纤维类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持续有氧运动是改善高血压骨骼肌氧化能力的适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持续有氧运动 高血压 骨骼肌 纤维类型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焦睿 黄东锋 +4 位作者 梁崎 李海 刘恒 梁明华 余淑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1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n=6)、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n=7)和空白对照组(CON组,n=6)。前两组隔天1次进行6次运动训练,共2周,其中HIT... 目的观察短期不同强度平板运动训练对青年男性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19名健康青年男性分成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组(HIT组,n=6)、中等强度持续运动训练组(MCT组,n=7)和空白对照组(CON组,n=6)。前两组隔天1次进行6次运动训练,共2周,其中HIT组进行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MCT组进行中等强度平板运动;CON组不进行运动训练。分别于第1次运动前3 d、第1次运动刚结束时、第6次运动结束后3 d采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1α、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各组间血hs-CRP、IL-1α、TNF-α和IL-6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MCT组运动1次后血IL-1α浓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0.01);CON组运动后血IL-6浓度比运动前升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平板运动和中等强度持续平板运动在调控炎性介质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炎症介质 青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IT和LIAT两种方式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学敏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06,共7页
目的:研究HIIT、LIAT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的影响效果量、短期效应及长期效应问题。方法:受试者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来测定Vo_2max,并提取50%~60%Vo_2max、80%~90%Vo_2max对应的HR值,进而制定了运动处方。通过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 目的:研究HIIT、LIAT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的影响效果量、短期效应及长期效应问题。方法:受试者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来测定Vo_2max,并提取50%~60%Vo_2max、80%~90%Vo_2max对应的HR值,进而制定了运动处方。通过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Polar表监控),C组保持原先生活状态,最终测试并收集了54位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数据。结果:HIIT对身体成分、心肺功能中的VC指标、肌肉力量水平以及瞬发力水平均较LIAT提高显著(p<0.05或p<0.01);在心肺功能中的ST指标、LVEF指标,柔韧性具有相似的效果量;在长、短期效应上,HIIT对身体成分、心肺功能以及瞬发力均具有短期效应,而对肌肉力量具有短期和长期两种效应优势。LIAT则对以上大多数指标具有长期效应,仅瞬发力指标效果较小,肌肉力量无论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均低于HIIT。结论:LIAT和HIIT两种方式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均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但是,根据实际需求,又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HIIT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而LIAT可能对其具有更长远的影响。研究推测:未来探究两种训练方式的组合优化策略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累加,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需要设计更长时间、更多组合变化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高强度间歇 低强度有氧 单纯性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运动能力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勇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2,共7页
目的:探讨间歇期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时运动能力以及有氧、无氧代谢供能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2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自愿参加本实验。受试者先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ma... 目的:探讨间歇期不同恢复手段对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HIT)时运动能力以及有氧、无氧代谢供能的影响,为科学制定训练计划提供依据。方法:20名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自愿参加本实验。受试者先利用递增负荷实验测定最大摄氧量(maximal oxygen uptake,VO2max)和最大功率输出(maximal power output,Wmax),择日进行3次HIT(以110%Wmax强度蹬车至力竭,间歇5 min,重复4组),间歇期对应3种不同的恢复方式,即以20%VO2max对应的功率继续蹬车(即积极性恢复,HITA)、下肢牵张运动(HITS)以及在功率车上安静休息(即消极性恢复,HITP)。实验过程中分别测定做功量、力竭时间、VO2、VO2动力学、氧亏积累(AOD),以及血乳酸含量([La])。结果:与HITS和HITP比较,HITA做功量、峰值摄氧量(VO2peak)、平均摄氧量(VO2mean)和总摄氧量(VO2total)升高(P<0.05),VO2动力学时间常数(TC)降低(P<0.05);力竭时间、AOD和血[La]在HITA、HITS和HITP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HITS与HITP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IT间歇期进行积极性恢复对于运动能力的效果优于消极性恢复以及牵伸运动,其机制可能与积极性恢复时有氧代谢能量输出增加有关,VO2动力学加快和氧利用率提高是有氧供能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恢复 运动能力 能量代谢 摄氧量 氧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运动激活β-catenin通路延缓小鼠绝经后骨量丢失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甲换 赵必允 夏臣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治疗组。模型组和运动治疗组接受去双侧卵巢手术造模,假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的等量脂肪组织...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效果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30只成年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治疗组。模型组和运动治疗组接受去双侧卵巢手术造模,假手术组切除双侧卵巢周围的等量脂肪组织。术后常规饲养3天后,运动治疗组进行每天30 min高强度间歇运动干预(5 m/min步行60 s,间隔25 m/min快跑30 s),持续8周。干预完成后,摘取小鼠双侧股骨进行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检测骨密度及骨微结构,采用阿尔新蓝/苏木精(Alcian blue/hematoxylon,ABH)染色检测病理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检测β-链蛋白(β-catenin)及其下游成骨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结构稀疏伴有骨髓腔内大量脂肪空泡堆积,β-catenin及其下游Runx2和ALP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强度间歇运动治疗组小鼠股骨骨密度升高,骨小梁增多增粗,髓腔内脂肪空泡减少并被代以正常的骨髓细胞及骨小梁组织,β-catenin、Runx2和AL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运动能够有效延缓小鼠绝经后骨量丢失,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β-catenin及下游Runx2、ALP成骨基因,进而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高强度间歇运动 Β-CATENIN 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式急性运动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静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8-104,共7页
目的:探讨总运动量相配匹的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分别进行一次HIT(1:1 min,100%s VO2peak)和一次MCT(70%s VO2peak),完成的... 目的:探讨总运动量相配匹的一次高强度间歇运动(HIT)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MCT)对男子篮球运动员炎症因子和代谢反应的影响。方法:20名男子篮球运动员在电动跑台上分别进行一次HIT(1:1 min,100%s VO2peak)和一次MCT(70%s VO2peak),完成的运动量均为5 km。于安静时、运动后即刻、运动后30 min和运动后60 min测定血糖、非酯化脂肪酸(NEFA)、尿酸、乳酸、皮质醇和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含量。结果:血乳酸:HIT组和MCT组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HIT组高于MCT组(P<0.05)。血浆NEFA:MCT组运动后即刻较安静时升高(P<0.05),且高于HIT组(P<0.05)。血糖和血尿酸:HIT组与MCT组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皮质醇和IL-10: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各时间点均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IL-6: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IT组IL-6曲线下面积(AUC)高于MCT组(P<0.05)。血浆TNF-α:HIT组和MCT组运动后即刻较安静时升高(P<0.05),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IT组AUC(TNF-α)低于MCT组(P<0.05)。血浆IL-10/TNF-α比值:HIT组和MCT组运动后30 min和60 min较安静时升高(P<0.05),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总运动量相匹配的不同方式(HIT和MCT)急性运动能够诱导相似的炎症反应和抗炎反应状态,而代谢反应则存在运动方式依赖性,即HIT诱导的生理应激明显高于M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运动 中等强度持续运动 炎症因子 代谢反应 能量消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