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深高温高盐油藏膨胀乳液调驱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雷 叶荣俊 +2 位作者 陈德瑞 许文俊 张健鹏 《特种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0-136,共7页
塔里木盆地河道砂油藏属于超深高温高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易沿物性较好的河道中央窜进。针对该问题,利用可视化微观模型与非均质长岩心模型开展膨胀乳液调驱物理模拟研究,分析调驱特征与机理,优选调驱参数与段塞组合方式,并进... 塔里木盆地河道砂油藏属于超深高温高盐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易沿物性较好的河道中央窜进。针对该问题,利用可视化微观模型与非均质长岩心模型开展膨胀乳液调驱物理模拟研究,分析调驱特征与机理,优选调驱参数与段塞组合方式,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河道砂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类型主要包括多分支式簇状、并联式喉道状、角隅式凹状、分散式孤滴状、连片式成块状等类型。膨胀乳液的调驱机理为深部运移+增黏提压、膨胀封堵+变形运移、剥离油膜+推拉拖拽。优化调驱参数为:注入量为0.30倍孔隙体积,质量分数为8%,乳液粒径为微米级,注入速度为0.52 mL/min,注入段塞组合为0.15倍孔隙体积小粒径乳液颗粒+0.15倍孔隙体积大粒径乳液颗粒。现场应用表明调驱效果显著,调驱井组日产油量最高升至26.4 t,含水率最低降至32.1%。该研究成果对具有强非均质性的超深高温高盐河道砂油藏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乳液 调驱 超深油藏 高温 高盐 非均质 河道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齐璞 孙赞盈 +1 位作者 茹玉英 王开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2-19,共8页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高含沙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海,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沙用水,使黄河的水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为了防止高村以上宽河段在清水冲刷期造成滩地坍塌,应加强宽河整治,使其形成窄槽宽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变化 窄槽宽滩 输水输沙 黄河 河道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高滩深槽形成过程及因素分析
3
作者 伊晓燕 张超 张翠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6-17,19,共3页
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形成的高滩深槽库区冲淤形态以及适当的泄流规模,为其蓄清排浑运用创造了条件。三门峡水库高滩深槽形成的过程是滩槽同步淤积抬升后主槽再冲刷下降。影响潼关以下库区主槽容积的主要因素为入库水沙条件、坝前运用水... 三门峡水库运用初期形成的高滩深槽库区冲淤形态以及适当的泄流规模,为其蓄清排浑运用创造了条件。三门峡水库高滩深槽形成的过程是滩槽同步淤积抬升后主槽再冲刷下降。影响潼关以下库区主槽容积的主要因素为入库水沙条件、坝前运用水位和水库的泄流能力,当水库未发生滞洪壅水时,来水量的多少对主槽容积变化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滩深槽 主槽容积 蓄清排浑 三门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下游河道输沙特性与形成窄深河槽的原因 被引量:20
4
作者 赵文林 茹玉英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共4页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出:含沙量200kg/m3以上的洪水,河道排沙能力强,500m3/s流量的排沙比可达100%;含沙量100~200kg/m3的洪水,800~1000m3/s流量的排沙比才能达到100%,河槽排沙能力...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得出:含沙量200kg/m3以上的洪水,河道排沙能力强,500m3/s流量的排沙比可达100%;含沙量100~200kg/m3的洪水,800~1000m3/s流量的排沙比才能达到100%,河槽排沙能力低,主槽淤积机会多、数量大,对河道不利;高含沙量小水,主槽淤积严重;高含沙量大洪水淤滩刷槽,形成窄深河槽。河岸抗冲稳定性较强,并经常出现高含沙量大洪水,是形成渭河下游窄深河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输沙 窄深河槽 排沙比 渭河下游 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输沙用水量可以大量节省 被引量:2
5
作者 齐璞 侯起秀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74,共6页
经过我国几代人对黄河泥沙输移的研究和实践,认识己有重大突破,即可以利用高含沙水流输沙入海,节省输沙用水量,减缓河道淤积,为解决黄河下游防洪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为小浪底水库采用泥沙多年调节,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利用汛期... 经过我国几代人对黄河泥沙输移的研究和实践,认识己有重大突破,即可以利用高含沙水流输沙入海,节省输沙用水量,减缓河道淤积,为解决黄河下游防洪展现出美好的前景。为小浪底水库采用泥沙多年调节,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输沙潜力,利用汛期大流量输送高含沙水流入海提供了可能,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节省输沙用水的有效技术途径。在黄河下游水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使平水年、枯水年小浪底水库不排沙,全部水量用于兴利和环境用水。方案计算表明采用1970-1996年实测系列,水库开始排沙后,年均输沙用水量为43亿立米,丰水年排沙用水量达128亿立米,最小者为16亿立米。利用丰水年洪水输沙将从根本解决输沙用水量与下游河道工农业用水之间的尖锐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用水量 高含沙水流 窄深河槽 泥沙多年调节 利用洪水排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