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连续检测的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安再展 蔡德钩 +3 位作者 叶阳升 朱宏伟 郑新国 李斯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9,共7页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 针对传统检测方法无法满足路基压实质量实时、全面控制要求的问题,开展了高速铁路路基碾压足尺模型连续检测试验,分析了路基压实过程中振动轮振动能量变化规律,建立了能量压实值与动态变形模量、地基系数和压实度的相关关系,对基于连续检测的路基压实程度、压实稳定性和压实均匀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振动轮振动能量随碾压遍数增大而增大,能量压实值与常规检测指标具有强相关性,可以作为高速铁路路基压实质量连续检测指标;采用考虑90%置信水平预测区间下限的压实质量连续控制值判断路基压实程度更符合路基实际压实状态;碾压区域内能量压实值平均增长率应小于2%,出现过压现象时应停止碾压;碾压结束后,各检测单元能量压实值应在碾压区域平均能量压实值的80%~120%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压实质量 连续检测 控制方法 能量压实值 动态变形模量 地基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夯参数对夯击效果影响的室内模型试验 被引量:25
2
作者 冯世进 胡斌 +1 位作者 张旭 水伟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7-1153,共7页
为了研究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和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变形规律,专门设计了半模试验箱和用于测试动应力的微型土压力盒,采用半圆形夯锤,进行强夯法加固粉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夯击次数、落距、能级和锤径等参数变化时,土体内部动应力和位移... 为了研究强夯法的加固机理和强夯过程中土体的变形规律,专门设计了半模试验箱和用于测试动应力的微型土压力盒,采用半圆形夯锤,进行强夯法加固粉土地基室内模型试验.分析夯击次数、落距、能级和锤径等参数变化时,土体内部动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规律,研究各种参数变化对强夯加固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能级一定时,单击夯沉量和影响深度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累积夯沉量和影响深度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不同能级作用下,随着落距的增大,影响深度总体是在不断地减小;夯坑深度和影响深度都随着能级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影响深度与夯坑深度比值介于3~4之间;影响深度随着锤径的增大而减小,影响宽度则随着锤径的减小而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夯 室内试验 粉土 能级 锤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储罐高能级强夯碎石地基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红军 赵世斌 贾贵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228-231,共4页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大,可加固处理沿海非均匀回填的抛石填海,处理后的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得到有效提高。阐述高能级强夯在碎石地基的施工及夯后检测方法,依据现场原位试验测试数据并结合经验数据,确定土体模型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 高能级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大,可加固处理沿海非均匀回填的抛石填海,处理后的地基土强度和均匀性得到有效提高。阐述高能级强夯在碎石地基的施工及夯后检测方法,依据现场原位试验测试数据并结合经验数据,确定土体模型参数。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Plaxis,建立大型油罐夯后地基的二维及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强夯法在该种地基处理中的可行性,将二维、三维计算结果与监测资料进行对比,讨论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以后设计计算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碎石地基 有限元法 差异沉降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4
作者 杨天亮 叶观宝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湿陷机理 高能级强夯法 地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贺伟 韩晓雷 +2 位作者 薛玉 水伟厚 贾向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 根据8 0001、2 000 kN.m高能级强夯大面积处理地基加固的综合检测试验数据,结合室内试验数据及黄土地区的特殊性,得到了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的有效加固深度、湿陷性处理效果;分析了高能级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加固效果、加固深度及能级变化对地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研究为进一步分析高能级强夯的加固机理,尤其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加固机理提供了依据,也为高能级强夯的大面积设计、施工和检测提供了优化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湿陷性黄土 地基处理 标准贯入 加固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碎石回填地基上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年廷凯 水伟厚 +2 位作者 李鸿江 杨庆 王玉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29-1034,共6页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针对沿海下卧软弱夹层、高地下水位的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开展了3个试验区的强夯系列试验与对比研究。试验区A:14000,10000和8000 kN.m能级单点夯试验;相同能级(6000 kN.m)、不同压强夯锤对比试验,即34 kPa(18 t),50 kPa(25 t)和90 kPa(46 t)夯锤单点夯。试验区B:12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试验区C:15000 kN.m能级强夯群夯试验。通过现场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标准贯入试验与钻孔取样室内土工试验,对同一能级强夯前后、不同能级夯后的地基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沿海复杂地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上不同夯击能的有效加固深度及梅纳深度公式的修正系数,为同类地区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监测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下卧层 高能级强夯 单点夯与群夯 圆锥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质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加固效果测试与对比分析 被引量:40
7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 为了探讨山谷型与滨海型两种不同土质条件下碎石回填地基的强夯加固效果,开展了8000kN·m能级的现场强夯对比试验;同时考虑滨海大型工程建设地基处理施工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实施了10000,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对各场地不同能级试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与静力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采用8000kN·m夯击能处理山谷型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可达10.0~11.5m;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8.5~9.0m;②采用10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山前厚层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2~12.5m;③采用15000kN·m夯击能处理滨海型下卧软弱夹层且存在地下水的碎石回填地基,其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④若采用梅纳公式的修正形式预估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其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建议为0.29~0.40;对于软弱下卧层浅、高地下水等不利情况应取低值,对于回填碎石层厚、且级配较好时可取高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碎石回填地基 软弱下卧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山谷与滨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强夯下地基土体的变形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威 王建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15-319,共5页
为了掌握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LS-DYNA的框架内,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显示有限元算法和"帽子"本构模型,计算了强夯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首先,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基本模型,并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 为了掌握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土体的变形特性,在LS-DYNA的框架内,采用非线性大变形显示有限元算法和"帽子"本构模型,计算了强夯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首先,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有限元基本模型,并与实际的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其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出土体的隆起和侧向位移特点。其次,以该基本模型和夯坑的变形为考察对象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了不同能级、同能级不同动量以及夯锤与地基土间的水平摩擦力对土体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夯锤与地基土间的水平力是不可忽略;夯锤与地基土之间的摩擦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强夯 帽子模型 土体变形 动力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0kN·m高能级强夯时的地面变形与孔压试验研究 被引量:48
9
作者 王铁宏 水伟厚 +1 位作者 王亚凌 裴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59-762,共4页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根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地面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及与3000kN·m监测结果的对比...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根据对试验过程中的地面变形和孔隙水压力的监测分析及与3000kN·m监测结果的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施工参数和孔压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0000kN·m 地面变形 孔压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0k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有效加固深度试验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平 张露露 +1 位作者 李鹏 方勇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16,121,共5页
针对某工程高填方地基,采用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探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评价8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0.0 m,并根据强夯有效... 针对某工程高填方地基,采用8 000 k N·m高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通过静力触探试验、动力触探试验、探井、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评价8 000 k N·m能级强夯处理填土地基的加固效果,得出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0.0 m,并根据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实测结果,提出基于梅拉公式计算结果的修正系数为0.353,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及施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有效加固深度 高填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碎石回填地基15000kN·m高能级强夯试验 被引量:10
11
作者 年廷凯 李鸿江 +2 位作者 杨庆 陈允进 王玉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9-694,共6页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 针对某沿海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土地基,在国内首次开展了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现场试验。通过单点夯试验各夯点与夯坑周围地面沉降观测及强夯前后地基动力触探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下卧软弱夹层的碎石回填地基上15000kN·m高能级强夯的作用机制,得出该条件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为11.5m,主夯点间距宜为12.5m,夯击数宜为18~22击的有关结论。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5 000kN·m 下卧软弱夹层 动力触探测试 有效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孙文怀 杨志刚 杜小川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4-78,共5页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试...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过程中结构弱化,湿陷变形发展很快,量也很大,强度大幅度降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通过分析黄土湿陷性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将增湿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消除了黄土湿陷性的同时,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增湿高能级强夯法 动力固结 静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现场试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冯世进 水伟厚 梁永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利用能级为15 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测试夯击过程中夯坑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并对强夯后的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可发现,第1、2和3遍夯击时的平均夯坑深度分别达到4.38,3.71和1.93m,夯击过程中地表土体... 利用能级为15 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加固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测试夯击过程中夯坑及其周边土体的沉降变形,并对强夯后的地基加固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价.可发现,第1、2和3遍夯击时的平均夯坑深度分别达到4.38,3.71和1.93m,夯击过程中地表土体都发生沉降变形,并未发生隆起;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法评价该场地强夯加固深度至少达到16.5m,并且在整个加固深度范围内,未出现软弱层,夯后地基承载力远高于设计要求值.最后,提出了利用Menard公式评价高能级强夯处理粗颗粒碎石回填地基有效加固深度时n值的范围,为同类场地条件下高能级强夯工程的设计、施工与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粗颗粒碎石土 加固深度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双基推进剂高应变率Ⅱ型断裂力学行为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超 郑健 +2 位作者 鞠玉涛 张君发 汪文强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使用紧密剪切试件,借助霍普金森压杆、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高速摄影设备,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断裂能、断裂韧性及裂纹传播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准静态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而在高应变率条... 使用紧密剪切试件,借助霍普金森压杆、万能材料实验机和高速摄影设备,研究了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的断裂能、断裂韧性及裂纹传播路径。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在准静态条件下表现出明显的粘弹性,而在高应变率条件下表现出脆性。通过分析计算得到了紧密剪切试件在不同应变率下剪切面应力应变关系的变化规律、裂纹传播路径,以及1 000 s-1应变率下材料的断裂能、断裂韧性等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双基推进剂 紧密剪切试件 高应变率 断裂能 动态断裂韧性 裂纹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视频分析的森林火灾烟雾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怀兵 翟济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6-691,710,共7页
为了提高火灾烟雾识别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森林火灾烟雾检测方法。采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背景建模,通过背景差法检测运动目标。充分考虑烟雾的特点,设计了多种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器,... 为了提高火灾烟雾识别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视频分析的森林火灾烟雾检测方法。采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背景建模,通过背景差法检测运动目标。充分考虑烟雾的特点,设计了多种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设计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器,对检测出的运动目标区域进行分类识别,确定其是否为烟雾。分别针对正常情况和雾天情况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森林火灾烟雾的检测且对天气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鲁棒性。检验了使用不同特征组合的识别效果。结果显示选取运动方向、高频能量、紧凑度3个特征组成的特征向量进行识别具有最优的效果,在正常天气和雾天情况下,正确率分别达到了92.7%和7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分析 森林火灾 烟雾检测 高斯混合模型 静态特征 动态特征 支持向量机 运动方向 高频能量 紧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法处理深厚吹填砂土地基现场试验 被引量:29
16
作者 苏亮 时伟 +1 位作者 水伟厚 曹建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60-1569,共10页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 沿海吹填砂土地基地下水位较高、常含软土夹层,地基处理难度大。为了研究高能级强夯在这类吹填砂土地基上的加固效果,在山东沿海某吹填砂土场地开展6 000和8 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试验。试验结束后分别运用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平板载荷试验进行现场检测。通过对比分析了设计要求深度范围内标准贯入试验和静力触探试验,发现夯前夯后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和静力触探锥尖试验阻力均明显提升,有效消除了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液化势;通过平板载荷试验p-s曲线及夯后静力触探锥尖阻力标准值与承载力特征值的关系式,得到夯后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20 kPa,验证了高能级强夯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对软土夹层位置和地下水位高度展开研究,发现软土层会阻碍夯击能传递,减小强夯有效加固深度,且软土层位置不同对强夯加固效果影响程度不同,强夯影响临界范围处存在软土层时,有效加固深度为软土层顶部位置处;对砂土地基进行4 000 kN·m能级强夯试验时,发现未降水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为5 m,降水至地面以下3 m强夯后有效加固深度达到了7 m,提高了加固效果。在高能级强夯研究基础上,对现场吹填砂土地基进行了75万m^(2)的大面积高能级强夯施工,发现处理后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用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填砂土地基 高能级强夯 标准贯入试验 静力触探试验 平板载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回填地基上10000kN·m高能级强夯标准贯入试验 被引量:25
17
作者 水伟厚 王铁宏 王亚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09-1312,共4页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3000,6000,8000,10000kN.m),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夯后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3000,6000,8000,10000kN.m),为10000kN.m高能级强夯的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夯后地基的标准贯入试验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土地基上10000k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等检测结果。建议若用于规范表格,对碎石土、砂土等粗粒土在10000kN.m强夯能级下的有效加固深度可取13~1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0000 kN·m 标准贯入试验 有效加固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级强夯地基土载荷试验研究 被引量:29
18
作者 水伟厚 王铁宏 王亚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90-1093,共4页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后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场地强夯后P–S曲线为直线(缓降... 通过在某沿海碎石土回填地基上成功实施的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为10000 kN.m高能级强夯的设计、监测和检测提供了依据。本文根据对不同能级强夯后地基土平板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与对比,得到了碎石场地强夯后P–S曲线为直线(缓降)型,其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模量高,变形量小;夯点与夯间地基土的密实度基本一致;无需过大增加荷载板的面积等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平板载荷试验 荷载板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高渗透率区域电网的RTDS仿真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建设 廖梦君 +3 位作者 周云 李畅飞 廖一旭 庞松岭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70,共5页
分析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系统结构、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提出了适应大系统响应的风力发电系统RTDS等值建模方案。选取海南电网作为风电新能源接入示范电网,建立了含四级电压等级的海南电网主网模型,并设计了主网与风机VSC模型的... 分析了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的系统结构、数学模型以及控制策略,提出了适应大系统响应的风力发电系统RTDS等值建模方案。选取海南电网作为风电新能源接入示范电网,建立了含四级电压等级的海南电网主网模型,并设计了主网与风机VSC模型的仿真接口。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新能源高渗透区域电网模型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实时数字仿真 永磁直驱风机 动态等值 高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0kN·m高能级强夯作用下孔压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水伟厚 王铁宏 王亚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8-81,共4页
结合在沿海某回填地基上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对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与距离的孔隙水压力(以下简称孔压)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与分析,得到夯击过程中孔压增长与消散特征。结果表明:犬牙式孔压增量曲线显示的孔压消... 结合在沿海某回填地基上实施的国内首次10000.kN.m高能级强夯系列试验,对试验过程中不同深度与距离的孔隙水压力(以下简称孔压)进行较为全面的测试与分析,得到夯击过程中孔压增长与消散特征。结果表明:犬牙式孔压增量曲线显示的孔压消散速率较台阶式曲线为快,10000 kN.m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超过11.8m,主夯点间距宜为12 ̄13.5m,夯击击数宜为14 ̄16击。提出一些可供高能级强夯地基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和监测参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级强夯 10000kN·m 孔隙水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