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希鹏 肖翠 +3 位作者 高玉巧 李鑫 郭涛 蔡潇 《煤田地质与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71,共18页
【目的】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薄层拓展,但整体上具有非均质性强、超低渗、地应力高、富集规律复杂等地质特点,面临地质理论不完善、关键技术适应性差、投资回报率低等... 【目的】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是天然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接替领域,近年来煤层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薄层拓展,但整体上具有非均质性强、超低渗、地应力高、富集规律复杂等地质特点,面临地质理论不完善、关键技术适应性差、投资回报率低等挑战,制约了煤层气规模效益开发。【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中深部薄煤层勘探开发实践为例,系统分析气田地质特征,总结煤层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建立了地质工程一体化的中深部薄煤层高效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结果】(1)延川南气田发育谭坪、万宝山两个构造带,不同构造带沉积、煤岩煤质、储层、保存、地应力特征差异较大,但总体上为中深层、欠饱和、低温、低压的热成因优质煤层气藏,生产特征受控于压裂改造效果,常规疏导式压裂气井具有“见气上产慢、单井产能及可采储量低”的生产特征,有效支撑压裂气井具有“上产快、单井产能及可采储量高”的生产特征。(2)动静结合,形成了中深层煤层气“沉积控煤、保存控富、地应力控渗、有效改造控产”的四元耦合富集高产地质认识。(3)建立地质–工程“双甜点”定量化指标评价体系,指导有利区优选;形成了煤多尺度孔缝特征定量表征技术,实现储集空间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级多尺度定量表征。(4)基于煤层气建模数模一体化关键技术明确了剩余气类型及分布规律,指导剩余气富集区重构井网,提高气田储量动用率、采收率;强化井网与缝网的适配性,建立了不同地质条件下“井网–缝网–产能–效益”一体化开发技术政策。(5)针对煤层厚度薄、构造起伏大等问题,兼顾高效钻完井与压裂、排采需求,形成了薄层水平井导向–压裂–排采一体化成井技术;通过深化煤岩特性认识,开展多轮次攻关实践及迭代优化,形成了“高液量前置拓缝长,变排量稳压控缝高,变粒径支撑不同尺度裂缝”有效支撑压裂优化技术;基于压裂技术进步,排采理念由“缓慢长期”向“优快上产”转变,形成了基于有效支撑压裂的“四段两压三控”优快上产排采制度。(6)形成“节点–区域–中心”的“三级增压”模式,最大限度释放产能。【结论】在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气田产量稳中有升,单井产能大幅提升,定向井日产气量由0.1万m^(3)提升至1万m^(3),水平井日产气量由(0.5~0.6)万m^(3)提升至(2.5~6.0)万m^(3),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实现效益开发,对于国内同类型深、薄煤层气资源的效益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部煤层气 薄层煤层气 鄂尔多斯盆地 延川南 富集高产规律 高效勘探开发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神勇 秦身钧 +7 位作者 门长全 侯佳佳 吕大炜 郑雪 庞薇 郝龙龙 赵道远 章少卓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2-3565,共14页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但传统燃煤利用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与“双碳”目标存在根本性矛盾。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转型,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需求,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但传统燃煤利用作为主要碳排放源,与“双碳”目标存在根本性矛盾。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化转型,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现实需求,也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路径。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量子效应与表面特性,在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环境治理等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煤炭有机质中的稠环芳烃网络和无机组分(如硅铝酸盐)为功能材料构建提供了结构基元,前者通过定向碳重排可转化为零维碳量子点、二维石墨烯及碳纳米管等纳米碳材料;后者经矿相重构可合成分子筛、介孔材料等纳孔体系,其中未燃尽碳与无机灰分共存的“碳-灰复合体”为功能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系统分析了煤基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能”调控机制,解析煤炭有机质分子构效关系及热化学转化路径对碳纳米材料维度的影响规律,发现碳纳米材料维度受煤变质程度主导,详细综述煤基纳米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在锂电池负极材料、电催化、污染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进展;阐明了煤基固废中硅铝矿相演变与纳孔材料合成机理,探讨硅铝基纳米级孔隙结构材料等在CO_(2)捕集、重金属吸附等环境治理中的潜力。当前研究需突破原料组分非均质性导致的产物一致性差、酸碱处理工艺的环境风险等瓶颈,未来应聚焦分子尺度结构精准解析、多源固废协同转化、绿色制备工艺开发等研究方向。随着“原料替代”战略推进与纳米技术迭代,煤基纳米材料有望成为煤炭增值利用的新兴方向,为构建清洁煤基材料工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基碳纳米材料 硅铝基纳米级孔隙结构材料 结构性能调控 高值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高效开发技术对策与实践——以大宁—吉县区块宜川井区为例
3
作者 聂志宏 王得志 +9 位作者 熊先钺 季亮 周昌辉 邓永洪 王伟 宋一男 黄扬扬 高锡成 许成超 邢雪杰 《中国石油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0-140,共21页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开发过程中存在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多套薄煤岩发育区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动用。为提升单井产量,以大宁—吉县区块105口直丛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产能主控因素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了11... 深层煤岩气直丛井开发过程中存在产能主控因素不明确、单井产量差异大等问题,制约了多套薄煤岩发育区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动用。为提升单井产量,以大宁—吉县区块105口直丛井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产能主控因素识别。通过单因素分析明确了11项地质与工程因素的产能控制规律,其中资源丰度与储层可改造潜力构成气井高产的地质基础。进一步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决策树模型,从工程因素中识别出施工总砂量、施工压力、关井时长与压裂后辅助排液量4项工程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优部署—强改造—控伤害—提能效”的高产井培育路径,形成了以地质—工程甜点区协同优选、大规模体积压裂改造、压裂后快速返排控滤失、多源能量耦合助排降压为核心的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并配套提出人工举升工艺前移、地面工程分段实施、多工序协同推进等工程组织策略,建立了覆盖直丛井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开发模式。该技术体系在宜川井区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平均单井日产气量由0.8×10^(4)m^(3)提升至1.8×10^(4)m^(3),EUR达到2000×10^(4)m^(3),储层降压效率显著提升,稳产能力持续增强。研究成果不仅支撑了宜川井区深层煤岩气资源的高效开发,也为该技术体系在同类区块的规模化推广应用提供了路径参考与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煤岩气 直丛井 高产主控因素 高产培育路径 高效开发技术体系 工程组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能源体系发展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挑战及途径 被引量:42
4
作者 谢克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气候环境问题凸显,能源转型变革加快。在此背景下,构建更加适应形势变化的能源体系对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系统的可持续性及安全稳定性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化石能源仍占据主体地位。油气资源存在能源安全问题及新... 当今世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气候环境问题凸显,能源转型变革加快。在此背景下,构建更加适应形势变化的能源体系对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系统的可持续性及安全稳定性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化石能源仍占据主体地位。油气资源存在能源安全问题及新能源技术水平有待提升,中国短期内对煤炭能源仍将保持较高依赖性。因此,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新型能源体系的具体内涵与构建方向展开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对新时代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煤炭的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进步及煤化工产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议。新时代要求赋予新型能源体系更多的内涵。因此从战略上看,未来能源体系应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多元协同、智能普惠”多个特征,这也对煤炭产业的清洁高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已取得显著进步,但多个关键技术仍亟待突破。结合煤炭产业转型发展与“双碳”目标关系的系统性认识,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需求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转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其关键在于加强该领域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研究和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的创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革命 新型能源体系 煤化工 煤转化技术 清洁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王丹丹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世界能源消费趋势和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及挑... 煤炭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发展煤炭新质生产力是煤炭行业应对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概述了世界能源消费趋势和我国能源安全现状及挑战:全球能源格局正历经深刻变革,地缘政治因素深刻影响世界能源布局;我国能源需求持续攀升,能源进口来源集中且中东地区保障存忧,新能源发展受技术经济瓶颈制约,我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应对挑战,给出了煤炭新质生产力内涵与发展要求,以创新驱动产业转型,通过技术革命达成高质量发展。简要总结了煤炭智能开采技术取得的重要进展,聚焦煤炭智能高效开发、绿色及清洁低碳利用、智能开采技术、科技人才培养及创新发展等关键点,详细阐述了煤炭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路径。基于我国煤炭产业发展基础现状,对煤炭产业智能绿色高质量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煤矿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协同共进,智能化筑牢深部矿井安全生产防线,逐步实现危险和繁重岗位作业无人化,煤基产品高端化转型加速,煤炭企业生产组织与管理模式深度变革,煤矿系统智能与人的智慧深度融合等具体方向,以推动煤炭产业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适应我国能源发展新形势与新要求,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与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能源安全 煤炭产业 煤炭智能开采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科技“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和科技创新展望 被引量:3
6
作者 滕博 邱吕宝 杨振兴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130,共7页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四五”中期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灾害防治、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清洁高效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效。面对煤炭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压力,煤炭科技依然在体系... “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持续推动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系统总结了“十四五”中期煤炭科技在地质勘探、灾害防治、绿色安全智能开采、清洁高效转化等方面的发展成效。面对煤炭高质量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压力,煤炭科技依然在体系建设、科技创新水平、重大课题研究深度、产业技术瓶颈等方面存在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行业科技创新要做好“政策+体系+资金+平台+人才+技术”“六位一体”建设,即加大政策支持、加强体系建设、提高科研资金投入、创建科研创新平台、强化煤炭高精尖人才培养及国际合作、持续关键技术创新。尤其要持续推动煤炭安全绿色智能化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以及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科技创新 绿色开采 低碳转型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煤炭与新能源耦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燃煤高效清洁发电技术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4
7
作者 帅永 赵斌 +3 位作者 蒋东方 何锁盈 吕俊复 岳光溪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煤炭也逐渐从主体能源向基础能源和调峰能源转变。本文阐述了中国燃煤发电技术现状,梳理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中超超临界发电、循环流化床燃烧、碳汇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 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保障中国能源安全,亟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而煤炭也逐渐从主体能源向基础能源和调峰能源转变。本文阐述了中国燃煤发电技术现状,梳理了洁净煤发电技术中超超临界发电、循环流化床燃烧、碳汇及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的技术优势;分析了适应"双碳"目标的燃煤电厂灵活性技术和基于煤电机组的多种生物质燃料掺烧技术;探讨了基于煤电机组的耦合超临界CO_(2)布雷顿循环或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可行性;展望了燃煤高效清洁发电的3个发展阶段。分析表明:燃煤发电灵活性调峰改造和CO_(2)处理技术是未来清洁低碳燃煤发电的重要发展方向,燃煤机组与新能源耦合发电系统可同时实现能源梯级利用、降低发电煤耗和CO_(2)排放,促进新能源消纳,助力燃煤发电产业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灵活性技术 CCUS 掺烧生物质 耦合发电 高效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现状及煤电前景展望 被引量:14
8
作者 牟春华 居文平 +1 位作者 王洋 黄嘉驷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共10页
阐述了“双碳”战略对煤电目前总体影响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对煤电机组清洁排放、节能减碳、供热提效、灵活运行的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展望了煤电发展前景,得出了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及能源战略安全来积极看待煤电发展的结论,应... 阐述了“双碳”战略对煤电目前总体影响以及面临的发展问题;对煤电机组清洁排放、节能减碳、供热提效、灵活运行的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分析,展望了煤电发展前景,得出了基于我国资源禀赋及能源战略安全来积极看待煤电发展的结论,应重视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与各种新能源的优势互补,动态协同发展,以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稳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清洁 高效 灵活 煤电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48
9
作者 刘入维 肖平 +2 位作者 钟犁 江建忠 徐正泉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23,共8页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700℃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及温室气体的控制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发展700℃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高温合金材料研制、锅炉和汽轮机关键高温部件的... 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700℃技术)能够大幅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及温室气体的控制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提出并分析了发展700℃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高温合金材料研制、锅炉和汽轮机关键高温部件的加工制造、高温阀门制造、高温材料及关键部件的实炉验证、700℃超超临界示范电站的设计、建造及运行等。目前,国内700℃技术的研发正在按照计划稳步进行,在镍基高温材料研制、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主机方案研究、关键部件验证试验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均已取得阶段性进展,通过研发掌握700℃技术,将大大推动我国的材料工业、电力工业及装备制造工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超临界机组 700℃技术 镍基合金 高温材料 清洁燃烧 发电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浮煤泥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牛勇 王怀法 《洁净煤技术》 CAS 2011年第3期6-8,共3页
阐述了难浮煤泥的特点及改善浮选效果的主要方法。以庞庞塔5号煤泥为浮选试样,研究了一次浮选、精煤再选、分支浮选3种不同浮选流程对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到了适合难浮煤泥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分支浮选流程可以在满足... 阐述了难浮煤泥的特点及改善浮选效果的主要方法。以庞庞塔5号煤泥为浮选试样,研究了一次浮选、精煤再选、分支浮选3种不同浮选流程对难浮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从而找到了适合难浮煤泥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分支浮选流程可以在满足精煤灰分的要求下,提高精煤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 难浮煤泥 工艺流程 精煤灰分 分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净化技术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清如 焦红光 +1 位作者 潘兰英 王海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45-352,共8页
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的90%以上为煤炭,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燃烧是煤炭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劣质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煤炭燃前分选加工以获取洁净燃料... 我国化石能源储量的90%以上为煤炭,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会改变的.燃烧是煤炭最主要的利用方式,劣质煤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有害物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煤炭燃前分选加工以获取洁净燃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选择.指出煤炭必须清洁利用,走清洁煤的发展战略;提出采用燃前两段高效干法选煤技术,实现动力煤优质化工程;阐述了块煤和煤粉干法选煤技术的机理和发展应用现状,认为煤粉高效干法分选技术的工业性应用将有效地减轻燃煤污染,并可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建议以清洁煤为原料,进行大型坑口电站建设;实施西电东送,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经济、高效和环境生态友好的清洁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清洁原料煤 高梯度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协同治理技术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牧 胡玉清 桂本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6-151,共6页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 为实现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介绍了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处理系统协同治理技术路线,分析了该协同治理技术路线烟尘协同效应的机理及特点,重点对烟尘排放在不采用湿式电除尘器时达到<5 mg/m3及<10mg/m3的协同治理技术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当前利用协同治理技术达到烟尘超低排放的推荐性技术配置方案,相关结论可为现阶段燃煤电厂烟尘治理系统的设计与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 超低排放 低低温电除尘器 高效除尘湿法脱硫 湿式电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的建立与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吟颖 王淑娟 +2 位作者 冯武军 陈昌和 徐旭常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59-166,共8页
针对13种可能的洁净煤高效发电技术路线,分析对比各技术路线的发电效率、经济性、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并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ositive index,ESDCI)。分析不同的指标权重对ESDCI的影响;并基... 针对13种可能的洁净煤高效发电技术路线,分析对比各技术路线的发电效率、经济性、污染物排放等指标,并建立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positive index,ESDCI)。分析不同的指标权重对ESDCI的影响;并基于我国2030,2050年能源利用的不同情景,分析、预测不同发电技术的ESDCI变化趋势。研究结果指出:2030,2050年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ultra-supercritical pulverized coal power plant,USCPC)是电力工业最主要的高效洁净利用技术;如果采用二氧化碳捕集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CCS)技术,多联产+CCS、USCPC+CCS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CCS是较好的选择。研究成果为确定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化利用的技术途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高效洁净发电 权重指标 能源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标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矿区“三软”极复杂煤层综采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伟 詹振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00-1808,共9页
针对淮北矿区"三软"极复杂煤层赋存条件,经过近40a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集成创新了一套适合于该复杂条件较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和近距离厚煤层的综采关键技术,探索了一条极复杂条件矿区高产... 针对淮北矿区"三软"极复杂煤层赋存条件,经过近40a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的研究、试验和推广,集成创新了一套适合于该复杂条件较薄煤层、中厚煤层、厚煤层、特厚煤层和近距离厚煤层的综采关键技术,探索了一条极复杂条件矿区高产、高效和安全开采的有效途径,大幅度提高了矿区采掘机械化水平和效率,实现了"三软"极复杂煤层的安全高效综采,发展了综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软”极复杂煤层 安全高效 综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超临界压力燃煤发电与低费用烟气净化技术 被引量:12
15
作者 叶大均 李宇红 徐旭常 《中国电力》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9,共6页
结合丹麦和日本发电机组情况,介绍当今高效超临界压力发电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水平。还着重介绍多种燃煤污染防治技术的特色与环保和经济效益,指出该发电技术必须与低费用燃煤污染防治技术,特别是低费用耗水少的烟气脱硫和低N... 结合丹麦和日本发电机组情况,介绍当今高效超临界压力发电技术的主要技术特点和发展水平。还着重介绍多种燃煤污染防治技术的特色与环保和经济效益,指出该发电技术必须与低费用燃煤污染防治技术,特别是低费用耗水少的烟气脱硫和低NO_x燃烧新技术相结合,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电力工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发电 高效超临界压力 烟气脱硫 烟气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精矿提质降杂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樊绍良 段其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论述了铁精矿提质降杂是铁矿选矿厂生存及发展的需要 ,介绍了铁精矿提质降杂的工艺、设备、药剂 。
关键词 品质 杂质 铁精矿 提质降杂 弱磁选精选设备 反浮选工艺 高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新技术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金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2,共5页
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对我国目前煤炭高效洁净利用3项新技术(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新技术、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创新点、技术优点及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当前实际... 煤炭的高效洁净利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基于此,对我国目前煤炭高效洁净利用3项新技术(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水煤浆制备和应用新技术、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技术)的技术原理、创新点、技术优点及推广情况进行了介绍。结合当前实际,指出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的发展方向是通过对清洁煤粉制备技术、煤粉物流配送技术、锅炉煤粉燃烧及净化技术以及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深入系统化研究,最终建立高效煤粉工业锅炉技术体系。利用矿井水制备气化水煤浆并实现长距离管道运输,是气化水煤浆的发展方向。活性焦干法烟气净化技术适用于水资源缺乏地区,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提高活性焦性能,降低工艺成本,提高脱硝能力,简化工艺流程,实现脱除和再生在一个装置内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洁净煤技术 高效煤粉工业锅炉 水煤浆 烟气净化 节能减排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m大采高综采集约高效技术集成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建功 赵庆彪 祁泽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783-1788,共6页
自试验成功5.0m大采高综采后,为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展开了其保障技术集成研究。即优化开采设计参数,深化矿井运输环节技术改造,开展大采高综采装备升级改造研究和相配套工程技术集成研究等,以充分发挥大采高综采整体效能,并拓展大采高... 自试验成功5.0m大采高综采后,为提高其整体技术水平,展开了其保障技术集成研究。即优化开采设计参数,深化矿井运输环节技术改造,开展大采高综采装备升级改造研究和相配套工程技术集成研究等,以充分发挥大采高综采整体效能,并拓展大采高综采在特殊条件下的应用范围。实验成功表明,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设备、新工艺应用研究等,大幅度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单产水平和工效,产量达到282万t/a,原煤生产全员工效达到15.6t/工,大采高综采集约高效技术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了很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m大采高综采 集约高效 技术改造 装备升级 集成技术 保障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宏刚 李凡 谢克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的洁净煤技术贯穿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四个领域。指出了发展洁净技术的重要性,较全面地评述了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正在研究开发的技术,并期望我... 中国的洁净煤技术贯穿于煤炭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和污染控制四个领域。指出了发展洁净技术的重要性,较全面地评述了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正在研究开发的技术,并期望我国积极推进洁净煤技术领域中的四大系统工程:优质煤工程、煤化工。程、高效洁净燃烧工程和洁净矿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转化 污染控制 洁净煤 煤炭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内燃机技术发展趋势 被引量:52
20
作者 苏万华 张众杰 +1 位作者 刘瑞林 乔英俊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7-103,共7页
为实现车辆低碳排放和零污染控制,笔者比较了新能源车和内燃机的各自优势,指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原动力。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效、节能、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包括:先进燃烧技术、高增压和小型强化技术、多系统... 为实现车辆低碳排放和零污染控制,笔者比较了新能源车和内燃机的各自优势,指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内燃机仍将是汽车的主要原动力。本文总结了目前高效、节能、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包括:先进燃烧技术、高增压和小型强化技术、多系统多变量控制技术、余热回收技术、智能停缸技术、缸内喷水技术等。最后指出,在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危机迫切的压力下,高效、清洁的内燃机新技术层出不穷,可挖掘潜力巨大,我国内燃机工业不可懈怠,自主发展高效清洁的内燃机是我国汽车工业走向汽车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技术优势 发展潜力 新技术 高效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