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8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莱斯芽孢杆菌G127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优化
1
作者 张根林 胡可心 +3 位作者 周超 杜晓盼 许世武 高波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7-25,共9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分布广泛、生物活性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防治菌株,降低成本提高细胞生物量是实现Bacillus velezensis广泛应用的关键。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响应面优化Bacillus velez...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分布广泛、生物活性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防治菌株,降低成本提高细胞生物量是实现Bacillus velezensis广泛应用的关键。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通过响应面优化Bacillus velezensis G127的高密度发酵条件和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成配方及培养条件为牛肉膏添加量15.2 g/L、糖蜜13.0 g/L、NaCl 5.0 g/L、发酵时间72 h、发酵温度30℃、接种量3.3%、初始pH值5.1,优化后生物量可达5.45×10^(10) CFU/mL,获得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为Bacillus velezensis G127的规模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响应面优化 高密度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米曲霉在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发酵性能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霖靖 刘功良 +3 位作者 彭勃 高苏娟 屈春云 侯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 选取3株米曲霉菌株进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通过形态学分析、成曲酶活力测定、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肽分子质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有机酸含量及感官评价等指标的比较分析,探讨3株米曲霉在发酵性能方面的差异。研究表明,米曲霉D3具有高产蛋白酶系的菌株特征,5种蛋白酶酶活基本高于米曲霉D1和D2,特别是中性蛋白酶、氨肽酶和羧肽酶。米曲霉D3所酿造的高盐稀态酱油,根据理化指标变化情况分析,符合特级酱油标准。肽分子质量分布结果显示,米曲霉D3菌株能更好的水解蛋白质产生500~3000 Da的小分子肽。在有机酸方面,乳酸和乙酸在米曲霉D3酿造酱油中所含比例具有一定优势,这有利于酱油形成良好的风味。米曲霉D3的感官评价得分最高,消费者的喜爱程度更高。综上,米曲霉D3具有更好的发酵性能,该研究为选育更适合高盐稀态酱油的生产菌株提供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油 高盐稀态 米曲霉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对高温大曲的扰动及制曲工艺探究
3
作者 张柱 黄钧 +9 位作者 周荣清 张宿义 秦辉 董异 王超 王小军 雷梓伦 唐秋香 万营东 张毅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84,共10页
以高温大曲为对象,应用多种检测技术探讨了传统(T)与架式(J)工艺及Monascus分离株间扰动对高温大曲理化性质和代谢组分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架式工艺提高了发酵力及醇类的丰富度和含量,降低了酯化力,分离株扰动提高了曲的总挥发性和酯... 以高温大曲为对象,应用多种检测技术探讨了传统(T)与架式(J)工艺及Monascus分离株间扰动对高温大曲理化性质和代谢组分贡献的差异。结果表明,架式工艺提高了发酵力及醇类的丰富度和含量,降低了酯化力,分离株扰动提高了曲的总挥发性和酯类成分的含量,改变了组成轮廓。其贡献特点因发酵方式而异,扰动显著提高了传统工艺曲的理化性质和代谢组分的含量,且H26使四甲基吡嗪的含量高达0.38 mg/kg。分离株增大了曲中Saccharopolyspora及Bacillus和Thermoactinomyces等功能菌的丰度。探讨功能菌与理化性质和代谢成分相关性的结果表明,细菌与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负相关的,而Kroppenstedtia、Thermoactinomyces等5个属与多种非挥发组分正相关。应用KEGG注释酶的表达解析了代谢途径的特征,架式工艺曲的代谢途径中EC:2.6.1.1的丰度高表达提高了苯乙醇的含量,传统工艺曲则是相关代谢途径中EC:1.4.1.3及EC:1.4.1.4和EC:6.3.4.14的高丰度表达,提高了四甲基吡嗪和酯类组分的含量。由此可见,发酵方式和酱香型大曲内源性分离株的专一性显著影响扰动作用的特点。研究结果为构建目标代谢的生物扰动技术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分离株扰动 代谢组分 传统工艺 架式工艺 相关性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cBio测序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及其代谢特性变化
4
作者 刘瑶 田新惠 +5 位作者 马超 王思思 唐玉明 冯军 刘成元 刘茂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共5页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 利用16S r RNA基因全长测序技术PacBio解析浓香型白酒酒醅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代谢特性变化,并对细菌菌群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可分为变化期(0~14 d)和稳定期(14~80 d)。在种水平上注释到12种优势细菌(相对丰度≥1.00%),其中,金山醋酸乳杆菌(Acetilactobacillus jinshanensis)从酿造14 d开始相对丰度>90%。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与挥发性风味物质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与未命名的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sp.)、丝状菌(Thiothrix eikelboomii)相关的物质数量较多,2,4-二叔丁基苯酚和戊酸乙酯几乎与所有优势细菌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白酒酿造相关的代谢通路中甘氨酸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的相对丰度在发酵过程中提高,但氨基酸代谢、其他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的相对丰度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醅 浓香型白酒 高通量测序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的分批补料法高密度培养 被引量:1
5
作者 宗敏华 刘宗俊 +2 位作者 吴虹 娄文勇 朱定和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7-52,65,共7页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发酵产油脂的能力,采用分批补料的培养方式对其进行高密度培养,考察了初始糖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100 g/L,在该浓度下Trichosporon fermentan...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发酵产油脂的能力,采用分批补料的培养方式对其进行高密度培养,考察了初始糖浓度对发酵性丝孢酵母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初始糖浓度为100 g/L,在该浓度下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可获得较高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且不存在底物抑制现象;然后,在5 L发酵罐中进行分批补料培养,发酵132h后,Trichosporon fermentans HWZ004的生物量、油脂含量及油脂生产强度分别为102g/L、48%和0.37g/(L·h).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硬脂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5%以上,适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性丝孢酵母 分批补料式发酵 高密度培养 生物量 油脂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外发酵研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曾全恒 王元楷 +5 位作者 周纯洁 陈玉瑶 庄子越 张文华 蔡甜 陈科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3,共8页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 叶绿素可以影响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缓解肥胖和改善炎症,但相关作用还需要深入探究。该研究采用体外厌氧模式,向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粪便肠道菌群中添加脱镁叶绿素,进一步探究脱镁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发酵48 h后,运用16S rRNA微生物组学,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靶向测定短链脂肪酸,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对上述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相比于空白组,脱镁叶绿素组在门水平上能够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提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属水平上显著抑制致病菌(P<0.05)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丰度。短链脂肪酸测定结果表明,脱镁叶绿素能促进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产生短链脂肪酸,其中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显著提升(P<0.05)。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显示,高脂粪菌受到脱镁叶绿素额外作用后可产生脂类化合物、氨基衍生物、胆汁酸盐等代谢物,并且还能产生抗生素类物质(istamycin AO、夫西地酸、庆大霉素C1等)。综上,脱镁叶绿素能够调节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菌群结构与代谢,对机体健康具有潜在有益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体外发酵 脱镁叶绿素a 脱镁叶绿酸a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氏乳杆菌HB49-2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发酵条件优化
7
作者 王通 刘兰 +4 位作者 李鹏 邓涛 岳斯源 聂俊辉 黄筱萍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以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HB49-2作为出发菌株,D-乳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德氏乳杆菌HB49-2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计算D-乳酸的光学纯度。结果表明,德... 以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HB49-2作为出发菌株,D-乳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对德氏乳杆菌HB49-2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计算D-乳酸的光学纯度。结果表明,德氏乳杆菌HB49-2产D-乳酸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发酵温度39℃。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10 g/L、蛋白胨10 g/L、酵母粉10 g/L、磷酸氢二钾0.25 g/L、磷酸二氢钾0.25 g/L、乙酸钠0.05 g/L、硫酸镁0.5 g/L、维生素B1240 mg/L、碳酸钙50 g/L。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72 h后,D-乳酸产量为82.15 g/L,比优化前(62.01 g/L)提高了32.4%,平均光学纯度达到9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 D-乳酸 高光学纯度 发酵条件 培养基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和瘤胃菌群的影响
8
作者 于天力 何振莲 +3 位作者 韩怡静 任靖宇 夏呈强 裴彩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菌群数量、乳酸代谢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体重(23.26±0.33)kg的3月龄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5∶25,辣蓼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菌群数量、乳酸代谢及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体重(23.26±0.33)kg的3月龄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5∶25,辣蓼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L1组)、10(L2组)和15 g/d(L3组)。预饲期15 d,正式期60 d,共计75 d。正式期结束当天晨饲3 h后,对所有试验羊进行瘤胃液采集,用于后续瘤胃发酵参数、瘤胃微生物酶活、瘤胃乳酸代谢和瘤胃菌群的测定。[结果](1)L3组绵羊瘤胃液中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1组(P<0.05),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乙丙比显著低于对照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低于L1组和对照组(P<0.05),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L1组和对照组(P<0.05);L2组绵羊瘤胃液中丙酸和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乙丙比和NH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1组绵羊瘤胃液中NH_(3)-N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L2和L3组绵羊瘤胃液中纤维二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3组绵羊瘤胃液中蛋白酶活性还显著低于L1组(P<0.05),α-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L1组和对照组(P<0.05)。(3)L3组绵羊瘤胃液中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L1组(P<0.05),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3个试验组绵羊瘤胃液中丙酮酸含量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L3组显著高于L2和L1两组(P<0.05)。(4)L3组绵羊瘤胃液中总产甲烷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原虫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显著低于L1组和对照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L1组和对照组(P<0.05);L2组绵羊瘤胃液中总原虫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可以调控瘤胃菌群,改善瘤胃发酵,降低乙丙比,增加MCP含量,降低NH_(3)-N浓度,通过调控乳酸代谢相关酶活性减少乳酸的堆积,本试验条件下最适添加量为15 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料饲粮 辣蓼 绵羊 瘤胃发酵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酵阶段低温大曲中真菌菌群多样性解析
9
作者 李俊薇 侯强川 +4 位作者 李斯琳 项云 董孝元 郭壮 李良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0-104,共5页
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阶段低温大曲的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探究低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从入库前到拆曲,低温大曲中真菌菌群的超1指数和香农指数分别从156和2.90上升至376和4.29... 采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发酵阶段低温大曲的真菌菌群多样性进行解析,探究低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从入库前到拆曲,低温大曲中真菌菌群的超1指数和香农指数分别从156和2.90上升至376和4.29,均依次在上霉、起潮火和潮火阶段出现显著提升(P<0.05)。马氏距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潮火阶段之前,各阶段的低温大曲真菌群落结构各不相同,而在潮火阶段之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低温大曲发酵过程中共注释到9个优势真菌属(平均相对丰度>1.0%),包括覆膜孢酵母菌属(Saccharomycopsis)、威克汉姆酵母菌属(Wickerhamomyces)、曲霉属(Aspergillus)等,入库前,以Wickerhamomyces和Saccharomycopsis为主;上霉后,以Saccharomycopsis和根霉菌属(Rhizopus)为主。整个发酵过程中的核心类群由Wickerhamomyces、Saccharomyces和汉逊酵母菌属(Hanseniaspora)等组成,而入库后的特有类群主要由Rhizopus和Saccharomycopsis等组成。由此可见,上霉、起潮火和潮火阶段对低温大曲中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且潮火阶段对大曲中真菌群落结构的稳定亦有着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大曲 发酵过程 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 真菌 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挂面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0
作者 郭瑞芳 周站杰 +1 位作者 周雨轩 李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4,162,共7页
为探究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WBSDF)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不同添加量的WBSDF加入到小麦粉中制备WBSDF挂面,对其进行体外动态胃肠消化和体外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和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并对其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面条... 为探究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WBSDF)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将不同添加量的WBSDF加入到小麦粉中制备WBSDF挂面,对其进行体外动态胃肠消化和体外发酵,测定发酵液的pH和短链脂肪酸(SCFAs)含量,并对其进行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面条中的WBSDF能显著降低发酵液的pH(P<0.05),产生大量的SCFAs。与未添加WBSDF组相比,WBSDF的添加能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上,WBSDF的添加能显著减少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增加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WBSDF的添加能显著增加肠道有益菌的相对丰度(P<0.05),降低有害菌的相对丰度(P<0.05)。总体表明,WBSDF挂面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维持肠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 体外发酵 肠道菌群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粪菌体外发酵叶绿素a、b后的肠道菌群及代谢组分析
11
作者 陈玉瑶 王元楷 +3 位作者 曾全恒 周纯洁 蔡甜 陈科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6-146,共11页
通过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探讨叶绿素及其结构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粪菌体外发酵48 h后叶绿素被肠道微生物转化、降解,其主要衍生物为氧化产物(13^(2)-羟基叶绿素a、15^(1)-羟基内酯叶绿素b、13^(2)-... 通过代谢组学和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探讨叶绿素及其结构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粪菌体外发酵48 h后叶绿素被肠道微生物转化、降解,其主要衍生物为氧化产物(13^(2)-羟基叶绿素a、15^(1)-羟基内酯叶绿素b、13^(2)-羟基叶绿素b)和脱镁衍生物(脱镁叶绿素a和13^(2)-羟基脱镁叶绿素b),减少的叶绿素降解成非荧光代谢物(m/z 666.289 5)、荧光代谢物(m/z 614.273 5、618.268 4、792.321 2)及丙酸吡咯衍生物(m/z 223.071 3)等。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补充叶绿素能够下调埃希氏-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并上调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且叶绿素a与叶绿素b对微生物丰度和种类有不同作用。靶向代谢组测定发酵后粪便的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补充叶绿素会引起粪便代谢物的差异(叶绿素a、b组均有更多抗生素合成),这些代谢物主要富集在叶绿素a组的己内酰胺降解通路和叶绿素b组的12、14和16元大环内酯的生物合成通路,且两组有15条共同通路。本研究将有助于解释补充叶绿素对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为研究叶绿素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 粪菌发酵 肠道菌群 高脂饮食 短链脂肪酸 非靶向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的研制
12
作者 黄星源 黄星才 +5 位作者 谢永巧 刘功良 赵志勇 王宏 屈春云 姚建华 《酿酒》 2025年第2期125-129,共5页
以广东云浮郁南县优质成熟无核黄皮和青梅为原料,经精选、清洗、破碎,然后三次加入果胶酶进行酶解,接着加入酵母进行低温发酵,最后经二段变温陈酿,澄清,冷冻和过滤后处理步骤,得到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该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呈... 以广东云浮郁南县优质成熟无核黄皮和青梅为原料,经精选、清洗、破碎,然后三次加入果胶酶进行酶解,接着加入酵母进行低温发酵,最后经二段变温陈酿,澄清,冷冻和过滤后处理步骤,得到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该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呈禾黄浅褐色,复合果香浓郁、酒体更醇和稳定,营养成分丰富,保健效果好;有效克服了单一水果发酵酿酒味道单一、营养成分单一和保健功能有限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无核黄皮和青梅 三次酶解 低温发酵 二段变温陈酿 发酵型无核黄皮青梅果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玉米酒精浓醪发酵措施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艳军 马任熙 +4 位作者 王巍旭 屈丰磊 郑伟 韩久祥 俞建良 《酿酒》 2025年第2期18-21,共4页
我国目前乙醇的生产仍以玉米原料为主,而浓醪发酵技术在酒精生产企业获得普遍认可。浓醪发酵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能源动力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是酒精发酵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高浓底物、... 我国目前乙醇的生产仍以玉米原料为主,而浓醪发酵技术在酒精生产企业获得普遍认可。浓醪发酵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同时还可以降低能源动力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是酒精发酵行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高浓底物、产物、温度、pH、氮源、钙镁离子、发酵促进剂、酵母菌种等关键要素,综述分析了浓醪发酵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可供为从事玉米酒精发酵行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浓醪发酵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不同发酵容积率对高温大曲品质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陈友波 熊飞跃 +6 位作者 邓皖玉 陈波 张春香 王会 许永明 聂宏芳 曾鹏 《酿酒科技》 2025年第1期86-89,共4页
本研究为探究高温大曲发酵房的最适发酵容积率,设计了梯度试验,综合高温大曲温湿度变化、理化指标检测、香气呈现、感官鉴定、等级鉴定,确定最适的发酵容积率范围。结果表明,发酵容积率对高温大曲品质有较大影响,面积为43 m2的发酵房,... 本研究为探究高温大曲发酵房的最适发酵容积率,设计了梯度试验,综合高温大曲温湿度变化、理化指标检测、香气呈现、感官鉴定、等级鉴定,确定最适的发酵容积率范围。结果表明,发酵容积率对高温大曲品质有较大影响,面积为43 m2的发酵房,最佳的发酵容积率范围为60%~70%,在高温大曲的生产过程中确定最适的发酵容积率可有效提升高温大曲的品质。本研究为确定发酵房最适发酵容积率以提升大曲品质提供了基础性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大曲 发酵容积率 发酵房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大曲发酵后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酒质形成的关联研究
15
作者 张盼德 孙振良 胡明亮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5期91-94,共4页
本研究以发酵后期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结合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测定,探究微生物群落与酒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后期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乳酸菌属、酿酒酵母属和芽孢杆菌属,... 本研究以发酵后期的浓香型白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特征,结合理化指标和风味物质测定,探究微生物群落与酒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后期的优势菌群主要包括乳酸菌属、酿酒酵母属和芽孢杆菌属,其相对丰度随发酵进程呈现显著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风味物质具有显著相关性,可解释白酒风味特征变异的82.3%。本次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白酒发酵机理和提升白酒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发酵后期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中生香酵母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16
作者 王建成 邓鹏 +3 位作者 李小映 朱康 孔茂竹 熊定钊 《酿酒科技》 2025年第2期61-64,68,共5页
为提升金六福雅致香型白酒酯香、花香和蜜香,采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法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纯化酵母,通过感官嗅闻法初筛、试饭培养复筛确定1株高产酯的生香酵母,对其进行发酵特性相关研究,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株鉴定。... 为提升金六福雅致香型白酒酯香、花香和蜜香,采用平板稀释涂布培养法从中高温大曲中分离纯化酵母,通过感官嗅闻法初筛、试饭培养复筛确定1株高产酯的生香酵母,对其进行发酵特性相关研究,并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株鉴定。结果表明,经过初筛和复筛后获得1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编号JLFJ01,其发酵液中乙酸乙酯含量为170 mg/L,可判定为生香酵母;对其发酵特性进行研究,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可在20%糖浓度和6%酒精浓度之下正常生长;经鉴定JLFJ01为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生香酵母 分离筛选 发酵特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米曲霉高产曲酸的诱变筛选及配方优化
17
作者 白鸿杰 李镇江 +5 位作者 曾方塬 陈静 叶莉 唐晓芳 杨学昭 庹有朋 《现代食品》 2025年第3期63-67,72,共6页
通常米曲霉产曲酸发酵温度为30℃,但夏季气温超限,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冷却水降温,不具经济性及环保性。因此本文从米曲霉出发,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酸率高且耐35℃温度的米曲霉突变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通过试验,发现最... 通常米曲霉产曲酸发酵温度为30℃,但夏季气温超限,生产过程需消耗大量冷却水降温,不具经济性及环保性。因此本文从米曲霉出发,经紫外诱变,得到一株产酸率高且耐35℃温度的米曲霉突变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研究。通过试验,发现最优发酵培养基成分为甘蔗糖蜜90 g·L^(-1)、豆饼粉5 g·L^(-1)、KH_(2)PO_(4)3 g·L^(-1)、MgSO_(4)·7H_(2)O 0.25 g·L^(-1),发酵65 h曲酸产量为61.00 g·L^(-1),产量提高57.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酸 米曲霉 耐高温发酵 紫外诱变 培养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方法学验证
18
作者 钟地长 熊艳霞 +3 位作者 张阳 吴玉珍 李丽莹 余银芳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61-64,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色谱分离,以0.1%甲酸溶液-乙腈(98∶2,V/V)作为流动相,设置流速为1.0... 本文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使用Agilent Zorbax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进行色谱分离,以0.1%甲酸溶液-乙腈(98∶2,V/V)作为流动相,设置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为10μL、柱温为30℃以及检测波长为284 nm,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羟甲基糠醛在0.0302~15.120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9,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0.90%。该方法专属性强、稳定性好、耐用性良好,适用于乳酸菌发酵牛乳产物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 5-羟甲基糠醛 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胶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伟民 包洪涛 李娜 《酿酒科技》 2024年第4期65-67,共3页
探讨果胶酶在酒精浓醪发酵中的应用。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在酵母菌接种前加入果胶酶,添加量为每克原料80个单位,可有效降低醪液黏度,增加酵母菌以及糖化酶与原料的接触效果,能提高淀粉出酒率1%,缩短发酵周期4 h。
关键词 果胶酶 酒精 浓醪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光纯D-乳酸生产菌株假肠膜明串珠菌HL64-1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筱萍 王通 +1 位作者 李鹏 刘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3-141,共9页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 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产酸菌是获得高光学纯度乳酸生产菌株有效的途径之一。从腐烂果实中分离获得一株产高光学纯度D-乳酸菌株HL64-1,经形态学、16S rDNA序列分析、序列相似性Blast比对分析鉴定为假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pseudomesenteroides)。在基础发酵培养基中摇瓶发酵24 h,产D-乳酸的量达到62.18 g/L,产酸速率达2.59 g/(L·h),光学纯度达99.90%(ee);在5 L发酵罐中放大培养,通过补加碳源,发酵72 h,D-乳酸产量达到78.74 g/L,平均产酸速率达1.09 g/(L·h)。该菌株可以有效利用农业副产物花生饼粉和棉籽粉作为替代氮源以降低发酵原料成本。该菌还可利用木糖产生D-乳酸,且葡萄糖能显著提高木糖的利用效率,极具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乳酸生产菌 分离 高光学纯度 发酵 木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