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际视角下农村彩礼习俗异化的协同治理
1
作者 任鹏旭 张宁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8期87-91,共5页
农村彩礼习俗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了一定异化,由原本的礼节性仪式演变为物质化交易,加剧了代际矛盾。农村父母本身经济条件不佳,还要承担子女彩礼支付压力,致使农村老龄人口养老负担加剧。协同治理农村彩礼习俗异化问题,对调整农村家... 农村彩礼习俗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了一定异化,由原本的礼节性仪式演变为物质化交易,加剧了代际矛盾。农村父母本身经济条件不佳,还要承担子女彩礼支付压力,致使农村老龄人口养老负担加剧。协同治理农村彩礼习俗异化问题,对调整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和农村人口结构意义重大,也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研究表明,家庭结构变迁、社会心理变化、代际权利义务关系失衡是导致彩礼习俗异化的主要原因。为此,应构建代际互动的基层治理机制,重建代际互惠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代际和谐的新型婚俗文化,缓解农村青年经济压力,减轻老年人养老负担,改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障 农村 彩礼 代际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新生代青年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现实挑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艳霞 刘远冬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80,共18页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礼花费、改口费和房产花费,彩礼因过于货币化和功利化而被排除在有意义的婚姻交换之外。自明清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和社会主义新风尚共同塑造了当地礼俗传统,弱代际责任感下自由恋爱、代际和性别平等的情境化解了婚姻交换的偿付和资助功能,礼物模式的婚姻交换在仪式和日常中塑造着集体道德感,即使是在跨婚姻圈的新生代中也没有形成高额彩礼。但随着社会流动性和风险性增大,当地低额彩礼实践的维系正面临着跨区域文化冲突和彩礼抵押功能强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额彩礼 重庆 农村 新生代青年 礼物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难成家、老无所依?性别失衡下的男性婚姻挤压与家庭发展风险 被引量:5
3
作者 靳小怡 段朱清 +1 位作者 孟阳 李树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4-177,共14页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长达近40年,男性人口过剩导致的男性婚姻挤压已带来系列严重后果,婚姻成本不断攀升、高价彩礼难以遏制、农村家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女性缺失背... 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长达近40年,男性人口过剩导致的男性婚姻挤压已带来系列严重后果,婚姻成本不断攀升、高价彩礼难以遏制、农村家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基于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与法国国立人口研究所合作的“中国女性缺失背景下男性家庭性别角色和家庭生活调查”数据和西安交通大学新型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于2018年在全国11个省份收集的农业户籍人口专项调查数据,构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分析框架与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分析框架,使用定量分析方法,界定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的主要场域,为婚姻场域、健康场域与养老场域;识别出各场域典型风险,为成婚风险、性健康风险与自身养老风险;构建出以国家治理模式为核心,以社会发展制度与家庭发展政策为支撑,以弱势群体家庭发展促进工作平台为突破点的农村大龄未婚男性家庭发展风险治理模式;定义了农村男性婚姻成本概念,包含婚房、彩礼、媒人中介费、婚礼四要素,识别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四种类型,为偏重彩礼型、偏重婚房型、彩礼-婚房并重型与混合型;揭示出农村男性婚姻成本变迁特征、结构性差异与关键影响因素;在对各级政府现行农村地区彩礼治理政策进行回溯分析与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城乡间、区域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就地城镇化,提升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与职业保障,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全方位调研地区婚姻成本实践内涵,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先行”,充分挖掘村庄内生治理资源,依托群众性自治组织加强引导,建立政府主导、社区与家庭参与的婚介机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失衡 婚姻挤压 城镇化 农村男性 家庭发展 婚姻成本 彩礼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价彩礼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挤出效应——基于扩展OLG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5
4
作者 柳清瑞 刘淑娜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7-102,共16页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消费增长变化迟缓的消费粘性。它与消费理论中的习惯形成消费粘性不同,是指农村家庭消费未随收入增长同步变化而表现出的消费粘性,即农村家庭消费率增长率始终围绕零值上下波动。根据农村家庭消... 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家庭普遍存在消费增长变化迟缓的消费粘性。它与消费理论中的习惯形成消费粘性不同,是指农村家庭消费未随收入增长同步变化而表现出的消费粘性,即农村家庭消费率增长率始终围绕零值上下波动。根据农村家庭消费的扩展OLG模型,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对高价彩礼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1)高价彩礼对农村家庭消费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抑制了收入增长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了消费粘性;2)根据贝克尔时间偏好理论,男孩偏好或者育有男孩的家庭面临高价彩礼的冲击,不得不减少当期消费,从而强化了消费粘性;3)高价彩礼严重影响了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也进一步强化了消费粘性。进一步实证检验发现,婚姻挤压、城镇化过程中的婚姻观念转变和女性就业异质性是农村高价彩礼的成因,并形成了影响消费粘性的传导机制。在理论与实证基础上,对抑制高价彩礼和促进农村消费增长的相关公共政策选择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消费 消费粘性 高价彩礼 挤出效应 时间偏好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价彩礼何以可能:一种基于劳动激励与消费机制的建构论阐释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晶环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0,共8页
近年来高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在彩礼上涨过程中宏观层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丰富彩礼劳动补偿说和财产转移说基础上,以河北省农村为例,从机制变迁视角揭示了彩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解释机制变迁带来的相关行动者对于彩礼意义的重新解读。... 近年来高价彩礼现象屡见不鲜,在彩礼上涨过程中宏观层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丰富彩礼劳动补偿说和财产转移说基础上,以河北省农村为例,从机制变迁视角揭示了彩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解释机制变迁带来的相关行动者对于彩礼意义的重新解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劳动激励机制由劳动爱国转向劳动致富,消费机制由爱国节约转向消费主义。由此带来彩礼上涨的物质基础是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且产生个体之间差距,彩礼成为弥补收入和消费差距的重要来源;带来彩礼上涨的心理基础是追求个人收入和消费成为合理诉求,彩礼成为满足需求的重要来源。两种机制的转型推动着承载了劳动收入差异补偿功能和消费能力转移功能的彩礼由仪式化向世俗化转变。天价彩礼的形成不仅是个体主观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机制建构的结果,需要从宏观的、综合的视角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天价彩礼 劳动激励机制 消费机制 劳动收入补偿 消费能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