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粒沉积次生孔隙发育模式——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夏子街组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马永平 王国栋 +4 位作者 张献文 潘树新 黄林军 陈永波 郭娟娟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4-43,共10页
近源扇三角洲粗粒砂砾岩体往往沉积规律复杂,具有块状构造、砾石大小混杂、粒径变化大、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整体偏差且横向变化快等特征,导致对该类致密砂砾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落实难度大。基于井-震一体化研究方法... 近源扇三角洲粗粒砂砾岩体往往沉积规律复杂,具有块状构造、砾石大小混杂、粒径变化大、泥质杂基含量高、物性整体偏差且横向变化快等特征,导致对该类致密砂砾岩油气富集规律的区带评价及勘探目标的落实难度大。基于井-震一体化研究方法,通过三维地震、铸体薄片、岩石物性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沉积相划分、岩石学特征、物性规律、孔隙类型及成岩作用进行分析,认为夏子街组砂砾岩储层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低,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蚀孔,保留少量残余粒间孔,物性整体较差。利用孔隙度演化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粗粒沉积孔隙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组孔隙的演化先后经历了快速压实、早期胶结、有机酸溶蚀及晚期碳酸盐胶结等4个成岩阶段。在快速压实阶段,强烈的机械压实导致原始孔隙急剧减少,孔隙度由29.8%下降至15.1%;成岩早期形成的黏土、杂基及沸石类胶结物对储集空间造成破坏,孔隙度平均减小6.5%;有机酸溶蚀是对储层物性起关键改善的成岩作用,主要是对沸石类胶结物形成溶蚀,孔隙度由早期胶结后的8.6%增至12.1%,同时溶蚀作用与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相吻合,有利于油气的有效充注;成岩晚期随埋深加大,压溶作用增强,硅质及碳酸盐胶结物相继沉淀,使颗粒支撑方式由点-线接触演变为线接触为主,储层物性再次变差,孔隙度损失约3.4%,一系列复杂的成岩作用下演变为现今的致密砂砾岩储层,孔隙度约8.7%。该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夏子街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次生孔隙 粗粒沉积 夏子街组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军用大功率柴油机电控高压喷油系统的开发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红光 杨青 +2 位作者 李建纯 范伯元 程昌圻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4-67,共4页
对目前的电控高压喷油系统进行全面地分析和比较 ,从而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军用大功率柴油机电控高压喷油系统开发方案 ,然后对其进行了开发和实验。
关键词 军用大功率柴油机 电控 高压喷油系统 开发方案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FOR ELECTRONICALL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的黄河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红武 李琳琪 +1 位作者 彭昊 侯琳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8,共9页
在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查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与防洪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由于现行涉水规划依据的水沙条件和洪水设计成果同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根据新的边界变化确定符合实际的水沙条件,及时修正洪水设计成果及... 在深入实地开展走访调查和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就黄河流域水沙调控与防洪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由于现行涉水规划依据的水沙条件和洪水设计成果同实际存在一定差距,需要根据新的边界变化确定符合实际的水沙条件,及时修正洪水设计成果及防洪调度指令等,避免编制黄河防御洪水方案或水沙调控方案时,将整个滩区划为行洪、滞洪、沉沙区,并将北金堤与东平湖滞洪区纳入滞洪区。科学治水方略应提倡"上拦下排、槽滩共治",前者体现了1946年以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黄的成功经验,后者强调了河道与滩区必须共同治理。应重视和支持黄河开展重点研发工作,进一步研究能够直接促进黄河治理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效果的重大或关键性科技问题,如"三门峡工程辅助小浪底水库防洪运用方式研究",能在来沙大为减少条件下,将水库运用方式调整提升,在秋汛与稀遇洪水来临时,通过三门峡水库限规模短期滞洪,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度进一步控制黄河洪水,降低小浪底大坝和下游防洪安全风险,为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减灾保障;再如"下游窄河段河道工程优化布局对过洪输沙能力提升研究",可利用钢结构异型板桩技术实现局部扩宽与改造,扩大窄河段过洪能力,在明显改善黄河下游防洪体系运行状况的同时,确保窄河段"束水攻沙"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治理 保护 水沙调控 防洪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坝地防洪保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永宏 郭玉梅 +1 位作者 王英顺 邓吉华 《中国水土保持》 1997年第4期18-22,共5页
淤地坝防洪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自身的防洪能力(即防御标准);二是坝地生产的防洪能力(即指坝地的防洪保收标准).淤地坝工程自身的防御标准,在有关规范中已有过明确规定和要求.而坝地生产的保收能力、保收标准,则是随着大规模坝地... 淤地坝防洪能力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工程自身的防洪能力(即防御标准);二是坝地生产的防洪能力(即指坝地的防洪保收标准).淤地坝工程自身的防御标准,在有关规范中已有过明确规定和要求.而坝地生产的保收能力、保收标准,则是随着大规模坝地的形成和生产利用逐渐提出来的.从坝地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及淤积厚度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考虑,提出了多沙粗沙区淤地坝防洪保收的标准为:洪水频率5%、作物保收率80%以上.通过淤地坝防洪保收指标和临界值的分析计算,得到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防洪保收条件:坝地淹水深度小于作物株高的1/3,淹水历时在7天之内,淤泥厚小于作物株高的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洪保收 坝地 多沙粗沙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效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长 顾红 刘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5-222,共8页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 2016年,福建、江西和贵州正式成为我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对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进行研究,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行评估,并将合成控制法和双重差分法相结合对其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1)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设立后各试验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成效较为显著。(2)以合成控制—双重差分法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政策效应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效应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因此,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成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这对当前和今后我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较好的经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成控制法 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嘴河烟岗高水头电站首部枢纽引水防沙研究
6
作者 王平 郭世兴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针对高水头电站对引水防沙的特殊要求,本文结合优化取水口引水防沙结构布置,合理选择水库运行方式,确保过机含沙量在允许范围内(特别是d>0.1mm粗粒径泥沙),防止有害粒径对水轮机及过流部件的磨损,泥沙计算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都表明,... 针对高水头电站对引水防沙的特殊要求,本文结合优化取水口引水防沙结构布置,合理选择水库运行方式,确保过机含沙量在允许范围内(特别是d>0.1mm粗粒径泥沙),防止有害粒径对水轮机及过流部件的磨损,泥沙计算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都表明,烟岗首部枢纽采用"水库沉降悬移质粗沙"是可行的,确定的烟岗低闸运行水位是合理的,在流量不超过避峰流量55 m3/s时,数学模型计算结果和物理模型试验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沉降悬移质粗沙的效果达到沉沙池的标准,过机含沙量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头电站 引水防沙 结构布置 数学模型 物理模型 水库运行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流域河网编码方法应用实例 被引量:9
7
作者 邓利 李铁键 +1 位作者 刘家宏 王光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数字流域模型的河网编码方法使河网中河段的直接定位和拓扑关系运算更为方便。将此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河网,按河网自然的拓扑形态和流域的天然分界将该地区河网划分为4级37区。数字流域河网编码方法在多沙粗沙区的水沙模型... 数字流域模型的河网编码方法使河网中河段的直接定位和拓扑关系运算更为方便。将此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河网,按河网自然的拓扑形态和流域的天然分界将该地区河网划分为4级37区。数字流域河网编码方法在多沙粗沙区的水沙模型计算和并行计算调度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使产流产沙和演进的模拟过程更符合自然河流的发育规律,并易于高效并行调度算法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流域模型 河网编码方法 多沙粗沙区 二叉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支流治理开发模式的探讨——以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学义 何兴照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24,共5页
本文阐明了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区域自然背景,论述了综合治理开发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煤田开发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各项措施。同时还对重点项目治理开发的指导思想,治理方略、开发层次... 本文阐明了窟野河、秃尾河、孤山川区域自然背景,论述了综合治理开发目标和任务;提出了流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及煤田开发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等各项措施。同时还对重点项目治理开发的指导思想,治理方略、开发层次和总体布局提出了见解。从而为探索多沙粗沙区煤田开发及综合治理配套措施提供了经验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沙粗沙 治理 开发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