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Evaluation for Buffering Airbag of Heavy Equipment During Airdrop Landing 被引量:5
1
作者 王红岩 洪煌杰 +2 位作者 李建阳 芮强 郝贵祥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2012年第4期223-229,共7页
Aimed at the difficulties in analyzing the buffer characteristics of airbag system by using thermodynamic or experimental method only,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nonlinear models for heavy equipmen... Aimed at the difficulties in analyzing the buffer characteristics of airbag system by using thermodynamic or experimental method only,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nonlinear models for heavy equipment and its airbag system.The models' efficiency and correctness were validated by using on-site experiment data in vehicle airdrop land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agree very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 results.Then,the environment adaptability of airbag system of heavy equipment under high-altitude condition was studied by using the models.Finally,some solutions were given to solve the overturn problem in the l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车 理论研究 一般性问题 步兵战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环境施工作业效率测量及修正研究
2
作者 周勇 马佳瑶 +2 位作者 李翔 侯兴隆 陶昌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45,共9页
为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建筑工人作业效率的影响,基于可穿戴设备和SVM模型,构建工作状态识别模型对高原与平原地区建筑工人进行作业效率测量,分析高原作业效率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不同个体特征下高原不同工种作业效率修正系数及综合预测模... 为探究高原低氧环境对建筑工人作业效率的影响,基于可穿戴设备和SVM模型,构建工作状态识别模型对高原与平原地区建筑工人进行作业效率测量,分析高原作业效率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不同个体特征下高原不同工种作业效率修正系数及综合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低氧环境增加了施工人员的间接工作与空闲时间,导致作业效率平均下降约为26%,平均作业效率修正系数约为0.60~0.85;劳动强度较大的泥工等工种适应能力较弱,修正系数约为0.60~0.65;技术性高的门窗工等工种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修正系数约为0.80~0.85。研究结果可为高原施工进度优化与职业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环境 施工作业效率 多穿戴设备 修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生境乳酸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
3
作者 黄万艳 毕秀芳 +3 位作者 倪春蕾 郝刚 黄梅桂 唐善虎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4-221,共8页
特殊生境是指特定环境条件或者特殊地理位置的生物生存环境,微生物在特殊生境下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乳酸菌目前主要运用于发酵食品、发酵青贮饲料、调控肠道炎症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特殊生境乳酸菌是生存在非常规环境或从一些极端环境... 特殊生境是指特定环境条件或者特殊地理位置的生物生存环境,微生物在特殊生境下往往具有特殊的功能。乳酸菌目前主要运用于发酵食品、发酵青贮饲料、调控肠道炎症和环境修复等领域。特殊生境乳酸菌是生存在非常规环境或从一些极端环境条件下分离出来的乳酸菌,对人类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近年来对生存在高海拔、高寒、高温和高盐环境条件下乳酸菌功能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在新型发酵产品开发和极端环境生物修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高海拔 高寒 高温 高盐 功能特性 特殊生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燕麦品种粒色与籽粒功能营养成分关系分析
4
作者 胡泽龙 梁国玲 +2 位作者 刘文辉 琚泽亮 李文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43-1851,共9页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粒色燕麦(Avena sativa)籽粒的营养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省推广应用的8个燕麦品种,对不同品种籽粒内总酚、类黄酮、花色苷、β-葡聚糖、氨基酸、总蛋白、维生素E、锰和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粒色燕麦品种与籽粒... 为明确青藏高原不同粒色燕麦(Avena sativa)籽粒的营养特性,本研究选取青海省推广应用的8个燕麦品种,对不同品种籽粒内总酚、类黄酮、花色苷、β-葡聚糖、氨基酸、总蛋白、维生素E、锰和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探讨不同粒色燕麦品种与籽粒功能营养成分的关系,为高寒区燕麦种质资源的鉴定、专用品种选育及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8个燕麦品种营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燕2号’总酚(4.678 mg·g^(-1))、类黄酮(3.288 mg·g^(-1))和花色苷含量较高(122.053µg·g^(-1)),较其他参试品种分别平均高59.71%,99.43%和29.67%;‘青燕6号’氨基酸(4.328 mg·g^(-1))、总蛋白(17.582 mg·g^(-1))、维生素E(120.653µg·g^(-1))和锰含量最高(46.427 mg·kg^(-1))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分别高62.85%,30.57%,48.12%和26.46%;‘林纳’β-葡聚糖(4.095 mg·g^(-1))含量高,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高52.25%;‘青引2号’锌(46.427 mg·kg^(-1))含量高,较其他参试品种平均高82.10%;粒色分析显示,黑色籽粒燕麦的总酚、类黄酮、花色苷、维生素E和锰含量分别较黄色籽粒燕麦高35.15%,110.57%,34.46%,19.29%和19.70%,而黄色燕麦β-葡聚糖含量较黑色燕麦高37.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燕麦 粒色 营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对高寒隧道温度和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
5
作者 齐明山 王祥 +1 位作者 陈光友 晏启祥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目的】高海拔寒区隧道工程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逐年增多,隧道洞口冻害普遍存在,现阶段防冻技术主要是被动保温防冻技术。【方法】基于此,建立高寒隧道电加热主动防护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衬砌的受拉损伤以及电加热技术对于围岩... 【目的】高海拔寒区隧道工程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逐年增多,隧道洞口冻害普遍存在,现阶段防冻技术主要是被动保温防冻技术。【方法】基于此,建立高寒隧道电加热主动防护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衬砌的受拉损伤以及电加热技术对于围岩冻胀和衬砌低温劣化的抑制效果,并探讨不同电热带发热功率、埋置深度、工作时间及保温板厚度等参数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损伤随温度降低愈加严重,复合电加热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低温损伤劣化问题;(2)随环境温度降低,高寒隧道电加热系统热功率增大;(3)电热带应铺设于高寒隧道衬砌表面,并配套使用厚度约5 cm的保温层效果较好;(4)隧道衬砌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具有滞后性,建议在寒季开始前约15天左右开启电加热系统,提前7天关闭系统。【结论】电加热技术在隧道保温防冻中能极大程度提高保温防冻效果,不同环境温度下所需的电加热系统功率不同。通过对电加热进行参数化分析,提出合理的施工建议,以指导电加热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海拔寒区 数值计算 电加热技术 低温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隧道热物性参数对衬砌温度-损伤的影响
6
作者 韦勇克 陈光友 +3 位作者 吴悦 晏启祥 何廷全 陈人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054-6061,共8页
冻害问题是高寒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为有效防控隧道衬砌低温损伤破坏,设计合理的保温措施,建立了考虑热传导与热对流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工况设计分析不同热物性参数对衬砌温度的显著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显著性因素对衬... 冻害问题是高寒隧道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为有效防控隧道衬砌低温损伤破坏,设计合理的保温措施,建立了考虑热传导与热对流作用的数值模型。通过正交试验工况设计分析不同热物性参数对衬砌温度的显著性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显著性因素对衬砌损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流系数、保温层导热系数、围岩导热系数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保温层导热系数影响最为显著。随着保温层导热系数增大,衬砌最低温度降低,衬砌整体损伤水平逐步提高。随着对流系数的增加,高寒隧道衬砌最低温度逐渐降低,衬砌整体损伤程度增大。随着围岩导热系数的增加,高寒隧道衬砌最低温度增大,高损伤区域由拱顶向两侧扩散,且受拉损伤值分布离散性愈发明显。通过减小保温层导热系数与对流系数以及增大围岩导热系数有利于改善隧道衬砌整体损伤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隧道 热物性参数 温度场 衬砌损伤 显著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耐蚀机制原位腐蚀试验研究
7
作者 杨颖芳 李亚鹏 +2 位作者 张谊千 严基 崔闯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8-87,共10页
耐候钢适用于高海拔寒区等严酷环境地区的桥梁建设,但当前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腐蚀机制不明确。为探究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的耐蚀机制,以典型桥梁耐候钢和普通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的高海拔寒区环境,开展桥梁钢的原位腐蚀试验,以... 耐候钢适用于高海拔寒区等严酷环境地区的桥梁建设,但当前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腐蚀机制不明确。为探究高海拔寒区桥梁耐候钢的耐蚀机制,以典型桥梁耐候钢和普通钢为研究对象,针对典型的高海拔寒区环境,开展桥梁钢的原位腐蚀试验,以探究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应用的可行性。首先依据规范设计20个原位腐蚀试样,开展腐蚀周期为2、4、10、18、24个月的原位腐蚀试验;结合腐蚀失重数据、锈层宏观形貌、锈层微观形貌及元素沿锈层的分布规律,对耐候钢在高海拔寒区的耐蚀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试件在康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失厚量在腐蚀周期为10个月前基本一致;在腐蚀周期为24个月时,耐候钢的腐蚀失厚量比普通碳钢低约10%;耐候钢锈蚀产物中形成的针铁矿阻碍了氧气、水分等向锈层内聚集,阻止了其腐蚀;腐蚀过程中,Cr在耐候钢内锈层富集,导致内锈层在后续腐蚀中越发致密,进一步增强了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寒区 耐候钢 腐蚀试验 耐蚀性能 电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RFC坝施工越冬期温度应力控制
8
作者 陈德辉 王子轩 +2 位作者 杨霖 傅蜀燕 欧斌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7-504,共8页
针对高寒地区堆石混凝土(RFC)坝,尤其岸边坝段在施工越冬期存在温度及应力控制的问题,在传统保温方法基础上,提出基岩保温和过渡层解决方案,以减轻岸边坝段温度应力影响.以云南省某RFC坝为模型,利用MSC-Patran进行前处理,ABAQUS进行计... 针对高寒地区堆石混凝土(RFC)坝,尤其岸边坝段在施工越冬期存在温度及应力控制的问题,在传统保温方法基础上,提出基岩保温和过渡层解决方案,以减轻岸边坝段温度应力影响.以云南省某RFC坝为模型,利用MSC-Patran进行前处理,ABAQUS进行计算和后处理.采用顺序耦合法,考虑分仓浇筑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未保温时,坝体内外最大温差可达15.00℃,温度应力高达3.00 MPa,远超允许拉应力,存在破坏风险;实施保温措施后,坝体温度波动降低,内外温差控制在10.00℃左右,温度应力降至2.00 MPa以下;基岩保温措施进一步控制坝体边界温度及温度应力;引入过渡层后,内外温差下降至3.00℃左右,拉应力降低至1.00 MPa以下,显著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高寒RFC坝施工越冬期有必要实施温控措施,提出的新方法能优化RFC坝温度应力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堆石混凝土坝 越冬期 温度应力控制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区堆石混凝土一体化厚层浇筑坝体温度研究
9
作者 夏勇 杨家琦 +2 位作者 赵恒 张喜龙 金峰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2-213,共12页
【目的】低水化热温升和施工速度快的堆石混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RFC)筑坝技术契合了高寒区的筑坝需求,针对其在高寒区建设过程中的仓内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可为其在高寒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依据。【方法】为研... 【目的】低水化热温升和施工速度快的堆石混凝土(Rock-Filled Concrete,RFC)筑坝技术契合了高寒区的筑坝需求,针对其在高寒区建设过程中的仓内温度变化情况进行现场监测可为其在高寒区的设计建设提供基础资料与参考依据。【方法】为研究高寒区RFC坝在一体化厚层浇筑下的坝体温度变化与分布规律,对叶巴滩二道坝(坝顶高程2730.0 m)的坝体温度展开了现场跟踪监测,累计在13个施工仓面内布设了83个温度测点。【结果】结果显示:抗冲耐磨层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的水化热温升均值为24.77℃,显著高于坝体RFC的10.94℃;当浇筑层厚增加0.5 m时,C25-RFC的水化热温升均值的变化幅度仅为0.02℃,而C30-SCC则从24.33℃增加到27.24℃,上升了近3.0℃;堆石内部测点(30 cm深)与堆石外部测点(5~15 cm)的入仓温度与水化热温升度数相差不大,且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一致。【结论】结果表明:(1)在高寒区抗冲耐磨一体化通仓厚层浇筑的情况下,坝体局部高温、高温度梯度区一般会分布在上下游抗冲耐磨层表面;(2)浇筑层厚的适当增加,对坝体RFC水化热温升幅度影响较小,但对抗冲耐磨层SCC的影响较大;(3)当混凝土标号和浇筑层厚一定时,抗冲耐磨层的水化热温升度数相对稳定,可通过调整入仓温度来使其峰值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区 堆石混凝土 一体化厚层浇筑 坝体温度 抗冲耐磨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压力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
10
作者 蒋林 白克强 +2 位作者 白月 陈华 王信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8-248,共11页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开展飞行工况测试中存在的发动机状态突然改变的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AHSMC)策略。通过对高空台的进气环境模拟系统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建立了一个动态二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高阶滑... 针对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开展飞行工况测试中存在的发动机状态突然改变的鲁棒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AHSMC)策略。通过对高空台的进气环境模拟系统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建立了一个动态二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器,利用积分终端滑模函数设计的自适应增益和自适应律提高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抗扰能力。在高空台进气环境模拟仿真平台上进行了工况实验验证,并与当前工程中使用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进行对比。结果显示,AHSMC策略控制下响应时间缩短了40.24%,超调量减少了87.93%,稳态误差减少了87.11%。此策略对进气环境模拟系统实现了更高精度的控制,满足了航空发动机高性能测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台 进气环境模拟系统 自适应高阶滑模控制器 自适应律 积分终端滑模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概念在急进高寒地区军人适应能力及人格对整体功能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11
作者 张巍 毕婷 +1 位作者 李薇 冯晓东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分析急进高寒地区军人适应能力、人格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适应能力评价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整体功能评定量表以及自我概念量表对688名急进高寒地区军人进行调查。结果适应能力平均分为(165... 目的分析急进高寒地区军人适应能力、人格对整体功能的影响并检验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适应能力评价量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整体功能评定量表以及自我概念量表对688名急进高寒地区军人进行调查。结果适应能力平均分为(165.56±10.54)分,人格平均分为(507.47±89.42)分,整体功能平均分为(90.22±5.88)分,自我概念平均分为(24.86±2.06)分;适应能力、人格、整体功能、自我概念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人格对自我概念、整体功能具有显著负向影响(β=-0.326/-0.317,P<0.05),适应能力对自我概念、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1/0.185,P<0.05),自我概念对整体功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390,P<0.05);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发现自我概念在适应能力、人格对整体功能的影响间起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127与0.153,相对中介占比分别为28.60%与45.27%。结论急进高寒地区军人的适应能力、人格可影响整体功能,自我概念是适应能力、人格影响整体功能的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寒地区 适应能力 人格 整体功能 自我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低氧低温环境下新能源建设人员的安全健康管理
12
作者 杨建明 郑志龙 李屹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6-262,共7页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在低氧低温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以青藏高原某光伏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样本人群血氧浓度、心率测试,调查初进高原、习服超过1个月后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以及低温冻伤、感冒发生情况等,分析世居平原建设人员... 为提高高海拔地区新能源项目在低氧低温环境下的安全管理水平,以青藏高原某光伏项目为研究背景,通过样本人群血氧浓度、心率测试,调查初进高原、习服超过1个月后高原反应症状的变化,以及低温冻伤、感冒发生情况等,分析世居平原建设人员安全健康所受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建设人员在4854.5 m已处于轻度缺氧和心率异常状态;初进项目人员在入睡困难、头痛/头晕、难以进食/食欲明显下降方面发生人群比例超过80%,即使现场习服超过1月,仍有高达88.51%人群睡眠质量受影响;新增出现记忆力减弱、反应力降低影响人群在50%左右;平均温度低于5℃后,感冒发生人群超过50%;在有保护情况下,低温仍造成部分人员的手部、脚部、耳朵发生冻伤。高原低氧、低温环境已对建设人员安全健康造成影响,应加强进场控制、完善过程管理、提升应急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新能源建设人员 低氧环境 低温环境 安全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草对贵州高海拔区苹果园土壤呼吸及水热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建文 韩秀梅 +3 位作者 蒙小玉 杨华 李顺雨 吴亚维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81-89,共9页
【目的】探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果园不同草种覆盖条件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关系,为筛选苹果园适宜生草类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鼠茅草(Vulpia myuro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 【目的】探明西南冷凉高地苹果产区果园不同草种覆盖条件土壤呼吸特征及其与土壤水热的关系,为筛选苹果园适宜生草类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鼠茅草(Vulpia myuros)、鸭茅(Dactylis glomerata)、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鼠茅草+鸭茅+白三叶混播、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鼠茅草+黑麦草+白三叶混播8个苹果园生草处理,以清耕作对照(CK),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配套使用土壤呼吸气室(6400-09)测定果园土壤呼吸速率,采用非线性回归和指数模型,分析不同生草处理对土壤呼吸与土壤水热环境的影响。【结果】生草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呼吸速率,较清耕提高0.07%~256.39%,其中,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处理提高幅度最高。生草覆盖显著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对0~20 cm土层的影响最明显,相同月份不同生草处理间土壤水分差异明显,生草混播处理提高土壤水分能力优于生草单播处理。生草覆盖后显著降低夏季(5—7月)表层土壤(0~5 cm)温度。不同生草覆盖处理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呼吸以二次函数拟合效果最佳,决定系数R 2在0.242~0.989,拟合度较高。各生草处理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指数函数关系,0~5 cm和5~10 cm土层拟合模型决定系数R 2平均值高于10~15 cm和15~20 cm土层。土壤温度、水分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呼吸的协同影响高于土壤单因子的影响。【结论】苹果园生草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降低果园夏季表层土壤(0~5 cm)温度,有效改善苹果根系生长环境,有利于树体发育。不同生草模式中以黑麦草+白三叶+鸭茅混播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园 生草 土壤呼吸 水热环境 高海拔区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7
14
作者 乔雄 杨小龙 冯勇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3-256,I0033-I0056,共48页
针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结合隧道冻害的相关研究,从冻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冻害机制、温度场、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成果为:1)通过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 针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冻害问题,结合隧道冻害的相关研究,从冻害类型及原因分析、冻害机制、温度场、处置措施等4个方面的现状进行阐述和分析,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主要成果为:1)通过对高海拔严寒地区隧道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总结4种冻害类型及4种冻害原因;2)基于含水风化层冻胀理论、整体性围岩冻胀理论、衬砌背后积水冻胀理论、裂隙水冻胀理论等4种冻胀理论,建立多年冻土区以整体性围岩冻胀理论为主、季冻区以裂隙水冻胀理论为主的多理论联合分析的方法;3)温度场研究方法分为现场监测、理论解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4种,其中现场监测是对洞内外温度进行监测,而理论分析、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则是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4)冻害处置措施有防排水措施、保温防寒措施、抗冻措施等3种,防冻的关键是将三者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5)指出冻害机制适用性、温度场研究方法现状、处置措施适用性等方面的不足,未来应在高海拔严寒地区建立多种冻胀理论、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应用的研究体系,并在隧道防排水、保温防寒、抗冻等方面给出处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海拔严寒地区 冻害机制 温度场 处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演化规律——以黑恰隧道工程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潘振华 包卫星 +2 位作者 卢汉青 车博文 尹严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9-1810,共12页
为研究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青藏高原西北部喀喇昆仑高山区的黑恰隧道为依托工程,首先,在现场建立包括气象要素在内的寒区隧道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提... 为研究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青藏高原西北部喀喇昆仑高山区的黑恰隧道为依托工程,首先,在现场建立包括气象要素在内的寒区隧道远程自动监测系统,对特高海拔寒区隧道温度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其次,提出考虑湍流对流传热和热传导作用下的隧道三维数值模型,利用现场监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最后,讨论铺设保温层前后隧道温度场的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在距进口0~270 m隧道受到冻融作用影响,洞内气温与衬砌温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2)隧道洞内气温对隧道径向温度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衬砌和浅层围岩;3)在最冷月平均气温方面,不同类型寒区隧道温度大小关系为特高海拔<高纬度<高海拔,在最大冻结深度方面,不同类型寒区隧道最大冻结深度大小关系为特高海拔>高纬度>高海拔;4)铺设保温隔热层后,保温层对衬砌与围岩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海拔 寒区隧道 温度场 数值模型 现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低膳食纤维摄入的影响
16
作者 轩宗香 赵亚丽 +5 位作者 张伟 秦琼 李益智 洪夏芸 秦丽蓉 宋枫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369,共6页
目的: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与低膳食纤维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和内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便秘相关性内痔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低膳食纤维摄入与便秘、内痔的关系进... 目的:探索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性内痔的发生风险与低膳食纤维摄入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和内痔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便秘相关性内痔发生的风险因素,并对低膳食纤维摄入与便秘、内痔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607名官兵中,有75例(12.4%)便秘,有89例(14.7%)内痔。在内痔的病例中,便秘相关的内痔62例(69.7%),便秘无关的内痔27例(20.3%)。便秘相关的内痔的疼痛评分和治愈时间均显著高于便秘无关的内痔(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OR值为161.987)是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性因素。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635)。在考虑便秘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低膳食纤维摄入与内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低膳食纤维摄入是高原高寒地区官兵便秘相关的内痔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主要是通过引发便秘来间接增加内痔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内痔 高原高寒地区 低膳食纤维摄入 风险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温控措施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厚然 徐艳杰 +2 位作者 赵恒 梁婷 金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182,共8页
对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工程开展全坝段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重点研究大坝横缝分缝措施和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对坝体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分缝措施可以降低坝体内部拉应力,设置1条横缝即可有效控制坝体内部高拉... 对位于高海拔地区的叶巴滩堆石混凝土二道坝工程开展全坝段温度应力仿真分析,重点研究大坝横缝分缝措施和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对坝体温度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分缝措施可以降低坝体内部拉应力,设置1条横缝即可有效控制坝体内部高拉应力区范围,并使应力极值降低约0.8 MPa;混凝土表面保温措施可在秋冬季节显著降低大坝表层混凝土温降幅度,减小表层温度应力水平,使应力极值降低约0.6 MPa;叶巴滩二道坝设置1条横缝并采取表面保温可满足施工期温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坝 温度应力 横缝 表面保温 高寒高海拔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 T MRI评估青藏高原环境下亚硒酸钠改善大鼠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红科 梁博深 +4 位作者 陈皓田 王磊 赵思斯 方鑫 郜发宝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2,共7页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 目的利用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组织追踪技术评估高原低氧环境下亚硒酸钠(sodium selenite,SE)对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索SE提升PAH后左心室功能的潜在机制。材料与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于购置第二日从成都(海拔500 m)陆运至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原动物实验室(海拔4250 m),随机分为对照组(n=10)、模型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组,n=20]和治疗组(SE组,n=16)。高原低氧环境下饲养28周后,MCT组和SE组大鼠均接受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的MCT以建立PAH模型,而对照组则接受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一周后,SE组大鼠通过灌胃方式给予0.7 mg/kg的SE持续治疗一个月,对照组和MCT组进行常规饲养。干预完成后将大鼠运回成都。随机从三组中各选取8只大鼠进行CMR成像,以评估左心室功能、应变和T2弛豫时间。CMR扫描结束后取材大鼠心脏组织和血液分别进行病理、血生化检测。结果相较于对照组,MCT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1.36%±4.50%)和左心室整体周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LVGCS)(−19.81%±0.84%)显著降低(P值均<0.05)。然而,与MCT组相比,SE组的LVEF(75.29%±5.67%)、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strain,LVGRS)(42.90%±5.94%)和LVGCS(−21.43%±1.33%)明显提高(P值均<0.05),表明SE治疗提高了PAH后左心室功能。对照组和MCT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vs.MCT组:(16544.38±3734.02)U/mL vs.(9974.00±900.80)U/mL,P<0.05],MCT组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相较于对照组有所增加[MCT组vs.对照组:9.00(7.60,13.20)μmol/L vs.3.86(3.60,6.20)μmol/L,P<0.01],提示MCT组大鼠抗氧化能力下降。经SE干预后,SE组的大鼠表现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292.60±44.38)U/mL和GSH-Px(17843.26±3585.44)U/mL水平的升高以及MDA[5.37(5.10,6.20)μmol/L]水平的降低(P值均<0.05)。凋亡染色表明,与对照组相比,MCT组左心室的相对荧光强度显著增高(P<0.001),而治疗后SE组的相对荧光强度较MCT组明显降低(P<0.001)。结论CMR组织追踪技术能够定量评估肺动脉高压后左心室功能的异常;SE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能改善PAH后左心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大鼠抗氧化能力、减轻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左心室心功能 高原低氧环境 亚硒酸钠 大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研究
19
作者 屈金权 李佳佳 +5 位作者 鲁洪男 杨欣悦 孙赳 梁飞行 王岩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2,共9页
目的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寒冷组(HC)及平原常温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 h、2 h、4 h、8 h、24 h 5个实验亚组,HC组下... 目的观察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未直接损伤肠道继发性通透性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55只实验猪分为高原寒冷组(HC)及平原常温组(LN)共2个大组,每个大组下按照观察时间点将分为0 h、2 h、4 h、8 h、24 h 5个实验亚组,HC组下每个亚组6只实验猪,LN组下每个亚组5只实验猪。按照分组时间点安乐死实验猪,取肠道组织,以ELISA法检测肠道组织匀浆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水平以及血液中肠道通透性标志蛋白二氨氧化酶(diarnine oxidse,DAO)、D-乳酸(D-lactate,D-LA)浓度;取LN-0 h、LN-8 h以及HC-8 h时间点实验猪肠道组织,使用HE染色后观察其肠道病理变化并评分,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肠道通透性相关的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闭合蛋白3(Claudin-3)与通道相关的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yocin light chain kinase,MLCK)的含量。结果HC组与LN组伤后均导致了典型的腹部肠管贯通伤,腹腔感染评分及肠管粘连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C组与LN组实验猪血清中DAO、D-LA随时间逐渐增加,HC组DAO、D-LA在全部时间点均显著高于LN组(P<0.01或P<0.001),HC组的DAO、D-LA增加最快的时间段为4~8 h而LN组则为8~24 h。HC组肠道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LN组实验猪(P<0.01)。LN组与HC组肠道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6随时间均不断升高,HC组炎症因子增加最明显的时间点为4~8 h,LN组为8~24 h。HC组实验猪肠道组织中的IL-6、TNF-α在全部时间中均高于LN组(P<0.05、P<0.01或P<0.001)。HC-8 h组Occludin与ZO-1较LN-8 h时间点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laudin-3对比LN-8 h显著下降(P<0.001)。HC-8 h组TLR4、NF-κB与MLCK均高于LN-8 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寒冷环境会导致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后继发性肠道通透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TLR4/NF-κB/MLCK通路的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寒冷环境 腹部火器伤 肠道通透性 紧密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对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孙赳 杨雪 +4 位作者 李佳佳 屈金权 杨欣悦 郑爱萍 刘江伟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6-253,共8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 目的观察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CNI)、损伤控制性外科(DCS)和CNI联合DCS治疗对模拟高原寒冷环境下猪腹部肠管火器贯通伤的救治效果。方法40只健康长白仔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为高原致伤组(HI),实验组分别为高原致伤+CNI治疗组(HIC)、高原致伤+DCS治疗组(HID)、高原致伤+DCS+CNI治疗组(HDC)。高原寒冷环境猪腹部火器肠管贯通伤模型建立:仔猪放入模拟高原寒冷环境的西北地区特殊环境人工实验舱48 h,并使用手枪射击右侧腹部。HIC组伤后2、8、16 h分别予以CNI静脉输注,此后每天输注3次。HID组伤后4 h予以DCS治疗。HDC组伤后CNI输注同HIC组,并于伤后4 h行DCS治疗。分别对比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伤后不同时间血液炎症相关指标、肝功能指标、24 h生命体征。结果HIC组较HI组血液学炎症指标改善,生存时间延长(P<0.05)。HID组和HDC组的腹腔积血、肠系膜损伤、弹孔直径、小肠挫伤、小肠破裂、结肠破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D组和HDC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麻醉复苏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HIC组、HID组、HDC组比HI组的白细胞、ALT、AST、肿瘤坏死因子-α、IL-6水平低,且HDC组更明显(P<0.05)。HID组、HDC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NI联合损伤控制性外科可能是高原寒冷环境腹部火器伤救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外科 姜黄素纳米晶注射液 高原寒冷环境 腹部火器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