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燕山期佛冈–南昆山花岗岩石成因:来自锆石微量元素、H_(2)O含量及Hf-O同位素的约束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克鸿 夏小平 +2 位作者 丁兴 杨晴 张乐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44,共19页
华南地区发育大规模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与成因存在诸多争议,厘清这些争议有助于理解华南地区的成矿作用。锆石是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具有非常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容易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可以很好地保存... 华南地区发育大规模与稀有金属成矿相关的燕山期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与成因存在诸多争议,厘清这些争议有助于理解华南地区的成矿作用。锆石是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具有非常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容易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可以很好地保存其形成时母岩浆的地球化学信息,从而避免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的不足。本研究选取华南地区佛冈–南昆山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LA-ICP-MS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研究,结合SIMS氧同位素和H_(2)O含量等数据,探讨佛冈岩体和南昆山岩体的岩石类型和成因。两个岩体的锆石都呈现LREE亏损、HREE富集、Eu负异常、Ce正异常,以及Zr/Hf>55、Eu/Eu~*>0.005、Hf含量低(<1.2%)等特点,明显不同于高分异I型花岗岩,指示母岩浆分异程度较低。同时,锆石的REE+Y与P含量之间的关系表明它们也不是S型花岗岩。佛冈岩体锆石较高的δ18O值(7.97‰~10.29‰)、富集的εHf(t)值(-13.6~-5.7)、较低的H_(2)O含量(核密度峰值317~412μg/g)以及较高的锆饱和温度(799~800℃)表明,佛冈花岗岩可能是源区有高比例沉积物加入的A型花岗岩。南昆山岩体也具有类似的、但变化范围更大的锆石δ18O值(6.34‰~11.11‰)、εHf(t)值(-11.1~1.1)和H_(2)O含量(297~1253μg/g)。锆石Hf-O同位素和H_(2)O含量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均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其中南昆山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加入比例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 微量元素 hF-o同位素 h_(2)o含量 壳幔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H_(2)O预氧化对高阶煤中N元素迁移路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亚莹 王卓智 +3 位作者 封硕 马姣 沈伯雄 孙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28-336,共9页
通过贫氧预氧化可以有效改善高阶煤燃烧过程中着火困难、燃尽率低、NOx排放量高等问题。基于O_(2)和H_(2)O对煤基燃料表面结构的协同活化特性,研究高阶煤O_(2)/H_(2)O预氧化过程中N元素的演化机制。应用等温固定床试验台作为反应器,将... 通过贫氧预氧化可以有效改善高阶煤燃烧过程中着火困难、燃尽率低、NOx排放量高等问题。基于O_(2)和H_(2)O对煤基燃料表面结构的协同活化特性,研究高阶煤O_(2)/H_(2)O预氧化过程中N元素的演化机制。应用等温固定床试验台作为反应器,将高阶煤样品承装于微型流化装置。当反应器温度稳定在1173 K时,在O_(2)/H_(2)O气氛下进行高阶煤活化改性试验。通过控制微型流化装置在反应区的停留时间,调节煤粉样品的预氧化程度。反应尾气由高精度红外烟气分析仪进行在线测量,半焦样品冷却后进行元素分析、工业分析和XPS分析,确定预氧化过程中N元素和C元素的迁移路径和析出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阶煤贫氧预氧化过程中,H_(2)O的加入将导致半焦中残留N元素的含量明显降低,气态产物中N_(2),HCN和NH_(3)的占比明显升高,燃料氮向NO的转化率明显降低;预氧化过程中O_(2)和H_(2)O可以协同促进稠环芳香结构转化为小芳香环结构,导致结构内部的N元素逐渐迁移至结构边缘,促进燃料中热稳定性较强的吡啶(N-6)和季氮(N-Q)转化为HCN的前驱体吡咯(N-5);在反应过程中,O_(2)体积分数的提高和H_(2)O的加入可以定向促进结构氮的快速释放,降低N元素剥离过程中固定碳的损耗。因此,O_(2)/H_(2)O预氧化可以有效优化高阶煤在预氧化过程中N元素的析出路径,调控半焦中残留N元素的赋存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优化高阶煤的燃料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煤 o_(2)/h_(2)o 燃料氮 No 半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岩浆中H_(2)O含量测定方法:综述 被引量:3
3
作者 严清高 袁璐璐 +1 位作者 刘永超 李建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97-2210,共14页
花岗岩岩浆中的H_(2)O含量通过影响熔体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控制了花岗岩岩浆的结晶粒度、岩浆侵位深度以及某些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的过程。因此,对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开展H_(2)O含量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目前,测试花岗岩岩浆中H_... 花岗岩岩浆中的H_(2)O含量通过影响熔体物理化学性质,进而控制了花岗岩岩浆的结晶粒度、岩浆侵位深度以及某些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的过程。因此,对花岗岩熔体包裹体开展H_(2)O含量的定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目前,测试花岗岩岩浆中H_(2)O含量的方法可分为间接估算和直接测量两种方法。间接估算法,如利用花岗岩熔体的粘度和岩浆中H_(2)O溶解度模型进行岩浆H_(2)O含量估算,其H_(2)O含量数据的准确性严重依赖于花岗岩熔体组成、熔体包裹体精确的温压参数;直接测量法,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电子探针(EPMA)、二次离子探针(SIMS)等对熔体包裹体H_(2)O含量直接开展原位微区分析,这些测试技术具有样品制备繁琐、H_(2)O容易泄漏、红外光谱分析光斑大,测试结果受控因素较多等特点,容易降低测试精度。激光拉曼测试法作为直接测量法中的重要技术,具有样品制备简单,原位、无损分析测试的特点,本文认为激光拉曼在花岗岩岩浆H_(2)O含量的定量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前景。今后,可尝试建立热液金刚石压腔+激光拉曼原位检测熔体包裹体H_(2)O含量的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岩浆 h_(2)o含量 激光拉曼 熔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浸出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被引量:6
4
作者 肖发新 彭宇 +1 位作者 孙树臣 涂赣峰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5-800,806,共7页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 以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针对该矿样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采用氨水-硫酸铵浸出体系进行了常温常压浸出实验.针对该矿样的主要含铜矿物孔雀石(Cu_(2)(OH)_(2)CO_(3)),基于质量和电荷的双守恒的条件下构建的浸出体系中建立Cu_(2)(OH)_(2)CO_(3)-(NH_(4))_(2)SO_(4)-NH_(3)-H_(2)O的热力学模型,采用Matlab的拟合功能与diff和solve函数算出不同硫酸铵浓度时氨浸出孔雀石的最佳氨浓度和总铜离子浓度.实验考察了浸出氨水浓度、氨铵比、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碱性脉石氧化铜矿石适宜浸出条件为氨水浓度1.2 mol/L,氨铵比2∶1,液固比3∶1,该条件下铜浸出率较高,达到约70%.实验结果与热力学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浸 氨铵比 热力学 (Nh_(4))_(2)So_(4)-Nh_(3)-h_(2)o体系 高碱性脉石低品位氧化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在线气体检测系统设计及试验验证
5
作者 佟帅 洪陆阔 +3 位作者 艾立群 陈建松 周美洁 孙伶艳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5,共7页
“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基还原铁矿是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本文联合应用维萨拉(Vaisal)温湿度计和红外煤气分析仪,设计并验证一套适用于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满足高H_(2)O含量检测要求。在还原温度为1173~137... “双碳”战略目标背景下,氢基还原铁矿是钢铁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路径。本文联合应用维萨拉(Vaisal)温湿度计和红外煤气分析仪,设计并验证一套适用于高温氢基还原铁矿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满足高H_(2)O含量检测要求。在还原温度为1173~1373 K、还原气氛为60%CO+40%H_(2)和还原时间为40 min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系统设计后,该系统在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的响应性和灵敏度;随着还原温度和时间的增加,气体在线检测系统的整体误差逐步减小,系统核算的失重与断点称重实测结果差值为0.01~0.11 g,在测量误差范围之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基于所设计的气体在线检测系统,可为实验室高温下氢基还原的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氢基还原 h_(2)o含量 气体在线检测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