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_(2)O_(3)和MgO对高炉初渣黏度及结构的影响
1
作者 赵建行 李廷乐 +4 位作者 杨松陶 赵梓安 巩新华 张云峰 田冶 《冶金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共7页
以CaO-SiO_(2)-MgO-Al_(2)O_(3)-10%FeO系高炉初渣为研究对象,固定二元碱度为1.6,探讨了Al_(2)O_(3)和MgO质量分数对其黏度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O_(3)质量分数由6%增至9%引起初渣黏度剧烈降低,Al_(2)O_(3)进一步增多使黏度缓... 以CaO-SiO_(2)-MgO-Al_(2)O_(3)-10%FeO系高炉初渣为研究对象,固定二元碱度为1.6,探讨了Al_(2)O_(3)和MgO质量分数对其黏度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O_(3)质量分数由6%增至9%引起初渣黏度剧烈降低,Al_(2)O_(3)进一步增多使黏度缓慢升高;MgO质量分数增加,使初渣黏度呈“V”型变化,MgO质量分数为10%时黏度最低;Al_(2)O_(3)和MgO分别表现为酸性和碱性,聚合和解聚Si-O网络结构而不改变Al-O网络。黏度规律是固相晶体数量和液相网络聚合度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初渣 al_(2)o_(3) MGo 黏度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锈钢冶炼用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性能与侵蚀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艳俏 赵惠忠 +3 位作者 潘料庭 余俊 谈利强 刘丛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9-337,共9页
铁水包内衬材料长期服役于间隔周期较长的高、低温交替环境,极易发生剥落与侵蚀损毁。为了探索影响铁水包内衬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市面上四种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 铁水包内衬材料长期服役于间隔周期较长的高、低温交替环境,极易发生剥落与侵蚀损毁。为了探索影响铁水包内衬材料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对市面上四种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物理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高炉渣为侵蚀介质,重点研究了不锈钢冶炼用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中Al_(2)O_(3)含量越高,高温下制品的液相量越低,越有利于提高耐火砖的高温力学性能;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水包Al_(2)O_(3)-SiC-C内衬砖的抗渣性得到明显改善,但抗氧化性及高温抗折强度呈下降趋势;高炉渣中CaO、MgO向耐火砖中渗透,与耐火砖中的Al_(2)O_(3)、SiO 2发生反应形成高熔点的镁铝尖晶石及低熔点的钙长石等,生成的低熔相会加剧耐火砖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冶炼 铁水包 al_(2)o_(3)-SiC-C内衬砖 高炉渣 抗渣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SiO_(2)-MgO-Al_(2)O_(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永春 郑海燕 +1 位作者 胡心光 沈峰满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2-657,共6页
高炉渣系各组元活度对高炉冶炼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最终建立了修正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 高炉渣系各组元活度对高炉冶炼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分子-离子共存理论,建立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结合试验测定值对其进行验证与修正,最终建立了修正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同时,依据模型计算结果探究R(w(CaO)/w(SiO2)),w(MgO)/w(Al2O3)和w(Al2O3)对Al2O3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CaO-SiO 2-MgO-Al2O3四元渣系Al2O3活度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能够很好地预测熔渣Al2O3活度;当w(MgO)/w(Al2O3)=0.40,w(Al2O3)=20%时,随着R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R=1.25,w(Al2O3)=20%时,随着w(MgO)/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减小;当w(MgO)/w(Al2O3)=0.40,R=1.25时,随着w(Al2O3)增加,Al2O3活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离子共存理论 质量浓度 高炉渣 预测模型 al_(2)o_(3)活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脱硫速度及铁水残硫量预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保志 郑海燕 +3 位作者 丁亚强 周先润 马腾飞 沈峰满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了研究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的脱硫行为,依据1 500℃条件下的黏度测定试验和脱硫试验结果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探讨了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成分碱度、镁铝比、Al_(2)O_(3)含量对炉渣黏度、铁水残硫量和脱硫速度的影响及制约关系... 为了研究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的脱硫行为,依据1 500℃条件下的黏度测定试验和脱硫试验结果并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探讨了高Al_(2)O_(3)型高炉渣系成分碱度、镁铝比、Al_(2)O_(3)含量对炉渣黏度、铁水残硫量和脱硫速度的影响及制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炉渣的脱硫速度与炉渣的黏度和成分均有关;随着炉渣黏度的增大,脱硫速度减慢;随着炉渣碱度和镁铝比的增加,SiO_(4)^(4-)和AlO_(4)^(5-)四面体结构发生解聚反应,炉渣结构简单化,表现为黏度降低、脱硫速度增加;随着Al_(2)O_(3)含量的增加,SiO_(4)^(4-)和AlO_(4)^(5-)四面体结构发生聚合反应,且炉渣中更易生成高熔点化合物(镁铝尖晶石),炉渣结构变复杂,表现为黏度增加、脱硫速度降低;确定了铁水残硫量与炉渣的成分和黏度之间的关系式,可较好地预测铁水残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_(2)o_(3)型高炉渣 黏度 铁水残硫量 脱硫速度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Al_(2)O_(3)含量高炉渣的脱硫行为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永春 沈峰满 +4 位作者 刘春城 郑海燕 李洋 王中华 韩涛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30,共5页
针对高炉炉渣中Al_(2)O_(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_(2))],w(MgO)/w(Al_(2)O_(3))和w(Al_(2)O_(3))对高Al_(2)O_(3)型C... 针对高炉炉渣中Al_(2)O_(3)含量(质量分数)偏高导致炉渣黏度增大、流动性变差、脱硫能力下降的问题,利用双层石墨坩埚模拟铁液滴下穿过炉渣的过程,探究了R[w(CaO)/w(SiO_(2))],w(MgO)/w(Al_(2)O_(3))和w(Al_(2)O_(3))对高Al_(2)O_(3)型CaO-SiO_(2)-MgO-Al_(2)O_(3)四元高炉渣系脱硫能力的影响.当w(MgO)/w(Al_(2)O_(3))=0.50,w(Al_(2)O_(3))=20%时,R由1.05提高到1.3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Al_(2)O_(3))=20%,R=1.30时,w(MgO)/w(Al_(2)O_(3))由0.25提高到0.55,炉渣的脱硫能力增强;当w(MgO)/w(Al_(2)O_(3))=0.40,R=1.30时,w(Al_(2)O_(3))由12%提高到20%,炉渣的脱硫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渣 脱硫能力 w(Mgo)/w(al_(2)o_(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钢2000m^(3)高炉镁铝比的控制及镁的加入方式 被引量:3
6
作者 魏航宇 高远 +1 位作者 霍红艳 周小军 《炼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16,共5页
对邯钢2000m^(3)高炉炉渣镁铝比的控制,以及镁在烧结、球团、高炉工序的配加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炉渣(Al_(2)0_(3))最高达到17.3%,通过生产镁质球团矿、高炉配给蛇纹石等措施,实现镁从烧结工序向球团工序、高炉工序的转移,既保证... 对邯钢2000m^(3)高炉炉渣镁铝比的控制,以及镁在烧结、球团、高炉工序的配加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炉渣(Al_(2)0_(3))最高达到17.3%,通过生产镁质球团矿、高炉配给蛇纹石等措施,实现镁从烧结工序向球团工序、高炉工序的转移,既保证烧结矿和球团矿的质量,又保证了高炉炉渣镁铝比控制在合适范围。2020年,高炉利用系数3.0V(m^(3)·d),煤比145kg/t,燃料比515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炉渣 镁铝比 烧结矿 镁质球团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炉渣成分对含钛高铝型高炉渣结构及黏度的影响
7
作者 侯鑫 张保志 +4 位作者 张绅 郑海燕 姜鑫 高强健 沈峰满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471,512,共8页
为了保证含钛高铝型铁矿石高炉冶炼的稳态顺行,围绕含钛高铝型高炉渣系,解析了炉渣成分、炉渣结构和炉渣黏度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w(TiO_(2))=0~10%时,TiO_(2)呈现酸性氧化物的特性,故随着w(TiO_(2))的增加,炉渣发生聚合反应... 为了保证含钛高铝型铁矿石高炉冶炼的稳态顺行,围绕含钛高铝型高炉渣系,解析了炉渣成分、炉渣结构和炉渣黏度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当w(TiO_(2))=0~10%时,TiO_(2)呈现酸性氧化物的特性,故随着w(TiO_(2))的增加,炉渣发生聚合反应,黏度增大;当w(TiO_(2))=10%~25%时,随着w(TiO_(2))的增加,(SiO_(4)^(4-)+TiO_(4)^(4-))和AlO_(4)^(5-)的峰谱强度逐渐降低,且(SiO_(4)^(4-)+TiO_(4)^(4-))峰左移,这说明此时TiO_(2)呈现碱性氧化物的特性,炉渣中网状结构被破坏,炉渣发生解聚反应,黏度减小;随着w(Al_(2)O_(3))的增加,AlO_(4)^(5-)的峰谱强度逐渐升高,炉渣中AlO_(4)^(5-)网状结构增加,炉渣发生聚合反应,黏度逐渐增大;随着w(MgO)/w(Al_(2)O_(3))和w(CaO)/w(SiO_(2))的增大,AlO_(4)^(5-)和SiO_(4)^(4-)的峰谱强度降低,炉渣中AlO_(4)^(5-)和SiO_(4)^(4-)网状结构减少,炉渣发生解聚反应,黏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钛高铝高炉渣 黏度 拉曼光谱 炉渣结构 解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