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虹鳟hif-1a基因家族的拷贝数变异及分歧进化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宪宗 宋晶 杨春娟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3-161,共9页
为深入阐明虹鳟不耐低氧的分子机制,采用BLAST搜索、重构最大似然树来确定其hif-1a家族的拷贝数,并对这些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共表达基因及其所富集的GO条目、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分布及部分结构域的三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虹鳟... 为深入阐明虹鳟不耐低氧的分子机制,采用BLAST搜索、重构最大似然树来确定其hif-1a家族的拷贝数,并对这些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共表达基因及其所富集的GO条目、编码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分布及部分结构域的三维结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虹鳟的hif-1a有2个拷贝,与它们直系同源的斑马鱼基因均是hif-1aa。2个hif-1a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存在显著的分化,它们的共表达基因数量及所富集的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物质运输和代谢相关的GO条目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它们所编码的蛋白质均拥有5个保守结构域,C-TAD结构域三维结构均存在结构创新,但bHLH结构域的三维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综上,虹鳟在较近的全基因组重复事件之前丢失了hif-1ab,现有的2个hif-1aa拷贝在朝亚功能化方向快速进化,某些地理种群中可能已经存在有利于提高耐低氧性能的基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hif-1a基因家族 低氧 基因组重复 共表达基因 亚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唐晓飞 薛永国 +6 位作者 曹旦 孙建强 刘琦 朱梓菲 栾晓燕 王秀君 刘鑫磊 《大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2,共13页
FAR1/FHY3转录因子家族是光敏色素A(phyA)介导的远红光信号传导的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反应和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中的FAR1/FHY... FAR1/FHY3转录因子家族是光敏色素A(phyA)介导的远红光信号传导的重要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光信号转导、植物激素反应和抗逆性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探究大豆FAR1/FHY3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中的FAR1/FHY3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对该基因家族的编码蛋白特征、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染色体位置、启动子顺式元件以及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豆中共鉴定出72个FAR1/FHY3成员,分布在19条染色体上。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与拟南芥和玉米的FRS蛋白分为5个亚组,保守蛋白质基序和基因结构分析说明蛋白质之间存在进化关系。共线性分析鉴定表明,共有24对基因存在共线性关系。对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大豆FAR1/FHY3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谱的分析表明,FAR1/FHY3可能在逆境胁迫反应中具有潜在作用。对低温胁迫下表达量差异显著的6个家族成员(A.Glyma.09G012900;B.Glyma.11g088700;C.Glyma.12g052000;D.Glyma.13g211200;E.Glyma.15g125400;F.Glyma.20G156100)进行qRT-PCR分析表明,其表达情况与转录组分析的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解析大豆FAR1/FHY3在大豆生长发育及胁迫应答中的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FAR1/FHY3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蜜柑WAT1基因家族鉴定及果实浮皮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3
作者 全岚林 张艺馨 +4 位作者 余璇 刘德春 杨莉 刘勇 胡威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7-1656,I0005,I0006,共12页
宽皮柑橘浮皮与果皮细胞壁密切相关,而WAT1基因在植物细胞壁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宽皮柑橘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WAT1基因家族特征及功能,分析WAT1基因家族与果实浮皮之间的联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WAT1基因家族,分... 宽皮柑橘浮皮与果皮细胞壁密切相关,而WAT1基因在植物细胞壁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宽皮柑橘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WAT1基因家族特征及功能,分析WAT1基因家族与果实浮皮之间的联系,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WAT1基因家族,分析其核苷酸、启动子及编码蛋白特性,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表达特性;同时通过赤霉素(GA_(3))和二氢茉莉酸丙酯(PDJ)处理研究WAT1基因表达与果实浮皮的关系。共鉴定出35个温州蜜柑WAT1家族成员,基因外显子数量大多为6和7个,编码的氨基酸长度为125~885 aa,等电点为5.55~9.98,均为疏水蛋白,蛋白质预测主要定位于质膜、液泡膜和叶绿体。WAT1家族基因启动子含大量MYB响应元件、激素响应等元件,推测其在温州蜜柑生长发育及其他涉及细胞壁合成与代谢等生理活动中均发挥重要作用。Ⅰ类和Ⅱ类WAT1基因表达具有明显时空差异性,其表达量的变化与浮皮发生的趋势相反,表明其可能在浮皮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6个WAT1s基因在GA_(3)和PDJ处理下果皮油胞层和白皮层中的表达规律,发现2个基因(MSYJ255930和MSYJ180350)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始终高于对照,同时果实浮皮指数始终低于对照。结合启动子元件分析及基因表达特点,推测MSYJ255930和MSYJ180350受GA_(3)和PDJ诱导参与温州蜜柑果实浮皮发生的调控。本研究为揭示宽皮柑橘浮皮发生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宽皮柑橘遗传改良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皮柑橘 浮皮 细胞壁 WAT1基因家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介导下藜麦LAZ1基因家族生信分析及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
4
作者 贾子健 王宝强 +4 位作者 桂金凤 朱晓林 陈立飞 魏小红 赵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2,共10页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LAZ1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基本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基因结构和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等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结合RT-qPCR分析LAZ1家族基因在混合盐碱胁迫和外源NO处理下不同器官和时间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在藜麦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1个LAZ1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LAZ1基因家族分为3个亚家族;片段复制是该基因家族进化的主要原因,并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纯化选择;在转录组分析基础上,对其中6个LAZ1基因在盐碱胁迫和NO处理下的RT-qPCR鉴定分析表明,不同的LAZ1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响应混合盐碱并受到NO的正向调控,其中CqLAZ1-9在盐碱胁迫下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提高了129.6倍。综上所述,本研究从藜麦基因组中鉴定了11个LAZ1家族成员,不同成员在不同组织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其中CqLAZ1-9响应盐碱胁迫和外源NO的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LAZ1基因家族 NO 生信分析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PATL基因家族鉴定及CsPATL1上游转录调控分析
5
作者 王金波 谢思艺 +3 位作者 窦祥亚 申小华 田娜 刘硕谦 《茶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Patellin(PATL)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对茶树PATL(CsPATL)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和详细分析,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鉴定出CsPATL家族的5个成员,并对其蛋白序列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PATL... Patellin(PATL)基因家族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适应性有着重要影响。对茶树PATL(CsPATL)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鉴定和详细分析,通过多种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鉴定出CsPATL家族的5个成员,并对其蛋白序列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sPATL家族的5个成员编码氨基酸232~585个,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6.31~64.69 kDa,等电点为4.65~9.35。同时,对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其启动子序列中的顺式元件进行了详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主要参与植物激素响应、非生物胁迫响应和光响应。通过酵母单杂交试验、凝胶电泳迁移试验和双荧光素酶试验验证了Cshdz7可以直接结合CsPATL1的启动子并促进CsPATL1的表达。这些发现为理解CsPATL家族基因在茶树发育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基因家族 CsPATL1 启动子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致病基因RUNX1新变异c.509-2A>G的识别和致病性
6
作者 马菁菁 张成成 +3 位作者 邓梅 林伟霞 郭丽 宋元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6-374,共9页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 目的: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familial platelet disorder with predisposition t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FPD/AML)是RUNX1(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1)基因变异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研究报告了1例FPD/AML 3日龄男婴患儿的临床表型和RUNX1基因型特征,旨在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患儿的临床信息,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运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方法寻找可能的遗传学病因,基于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技术研究了剪接位点新变异的异常剪接机制,并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分析新变异的致病性。结果:患儿因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2 d入院。实验室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和骨髓巨核细胞发育不良。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患儿是RUNX1基因c.509-2A>G变异的杂合子,为国内外文献所未曾报道的新生变异。Minigene基因分析发现该变异导致异常转录本r.509_515del (p.Gly170Alafs*3)的形成,可明确诊断为FPD/AML。经对症支持处理,患儿血小板数量稳定,但仍明显低于正常,远期预后尚有待随访观察。结论:本研究识别了1个新生RUNX1基因剪接位点变异,并通过Minigene技术确认了其可导致FPD/AML,拓展了RUNX1基因变异谱,对FPD/AML的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NX1基因 家族性血小板疾病伴急性髓系白血病倾向 Minigene剪接变异体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GmBRI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根瘤菌侵染的响应
7
作者 杨家慧 黄乐香 +5 位作者 刘郅贤 苏伯鸿 赵苗羽 邢程顺 刘宝辉 赵晓晖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89-1004,共16页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 大豆[Glycine max(L.)Merr.]能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实现生物固氮。油菜素类固醇(BR,brassinosteroid)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对大豆结瘤具有负调控作用,但油菜素甾醇受体BRI1在大豆共生固氮方面的功能尚不明确。因此,鉴定与解析GmBRI1基因家族成员的特征与功能对于揭示GmBRI1在大豆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基因组中共鉴定出6个GmBRI1基因,非均匀地分布在4条染色体上,氨基酸数量在1136~1211 aa之间,亮氨酸占比最高,均为酸性稳定蛋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mBRI1基因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分布高度相似。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是GmBRI1基因家族扩张的主要原因。GmBRI1基因家族的启动子上含有丰富的调控大豆光响应、激素响应、逆境响应和生长发育过程的顺式作用元件。GmBRI1的潜在磷酸化位点数量在111~132个之间。同时预测了与GmBRI1互作的蛋白有19个,直接结合的有9个,通过与多种蛋白互作参与到BR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多种生物学过程。GmBRI1家族基因在根和根瘤中均表达,而且GmBRI1a、GmBRI1b、GmBRL1a和GmBRL1b在受到根瘤菌侵染后下调表达。本研究为大豆GmBRI1基因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并证明了它们在根瘤菌侵染早期发生响应,这为深入了解GmBRI1基因家族在大豆共生结瘤中的功能与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BRI1基因家族 BR受体 结瘤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苍藤WRI1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黄诗宇 田姗姗 +2 位作者 杨天为 高曼熔 张尚文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42-254,共13页
【目的】鉴定赤苍藤WRI1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探究WRI1在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基于赤苍藤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赤苍藤中的WRI1转录因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WRI1在赤苍藤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赤... 【目的】鉴定赤苍藤WRI1转录因子,为进一步探究WRI1在油脂合成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基于赤苍藤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赤苍藤中的WRI1转录因子,基于转录组数据分析WRI1在赤苍藤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在赤苍藤鉴定出17个含有2个AP2保守结构域的WRI1蛋白(EsWRI1-1-EsWRI1-17),氨基酸数为359-776,平均分子量为56 kD,多为偏酸性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亚细胞定位显示其多位于细胞核,17个EsWRI1s成员不均匀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蛋白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17个WRI1蛋白分为9个亚家族(Grooup1-Group9),其中Group3成员与拟南芥、大豆亲缘关系较近,EsWRI1-10与拟南芥亲缘关系最近。EsWRI1s基因家族启动子分析显示,含有较多的生物与非生物胁迫、植物激素响应及植物生长发育相关的基序,其中生长发育相关的元件最多。基因表达模式分析显示,EsWRI1-10、EsWRI1-14、EsWRI1-16基因在未成熟种仁中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其中EsWRI1-10基因在赤苍藤种仁形成中发挥主要作用;EsWRI1-11、EsWRI1-17、EsWRI1-7在赤苍藤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RT-qPCR验证与转录组数据一致。【结论】共鉴定出17个WRI1基因,编码蛋白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亲水性且预测主要定位于细胞核;EsWRI1s基因家族与拟南芥、大豆、蒜头果WRI1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定基因在未成熟种仁特异性表达,暗示其对种仁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可能在赤苍藤油脂合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苍藤 WRI1转录因子 基因家族 油脂 药食同源植物 油酸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基因突变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慧敏 赵昊天 +2 位作者 郑宁 张涵 邵硕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KYLL-202309-169。患儿女,16岁,2023年2月因“发热、头痛、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1日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伴有发...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KYLL-202309-169。患儿女,16岁,2023年2月因“发热、头痛、左侧肢体无力1天”就诊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1日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著,伴有发热,最高达39℃,伴呕吐胃内容物,持续性的左侧肢体无力。既往有类似发热、惊吓后左侧肢体无力史,并在短期内恢复,家属诉幼时疑似发热后智力较同龄人低,未进行系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ATP1a2 磁共振成像 基因突变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PatGT-1a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10
作者 李俊仁 吴带娣 +1 位作者 赵公政 陈秀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3-41,共9页
为研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GT-1的特征及表达特性,以广藿香为材料,根据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广藿香GT-1,命名为PatGT-1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atGT-1a基因在广藿香不同组织及外源茉莉酸... 为研究广藿香Trihelix家族基因GT-1的特征及表达特性,以广藿香为材料,根据转录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广藿香GT-1,命名为PatGT-1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测定PatGT-1a基因在广藿香不同组织及外源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构建pAN580-EGFP-PatGT-1a表达载体并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考察PatGT-1a亚细胞定位。构建pGBKT7-PatGT-1a表达载体,转化Y2HGold酵母,观察其转录自激活活性。结果表明,PatGT-1a开放阅读框(ORF)为1179bp,编码392个氨基酸。PatGT-1a为不稳定亲水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含有20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含有1个GT1保守结构域。进化树分析表明,PatGT-1a属于Trihelix转录因子家族的GT-1亚家族,与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SsGT-1的同源性最高。qRT-PCR分析显示,PatGT-1a在广藿香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尤以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在MeJA处理后,PatGT-1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在4~24h呈上升趋势。PatGT-1a定位于细胞核,并具有转录自激活活性。本研究首次克隆并分析了广藿香PatGT-1a基因,研究结果丰富了广藿香Trihelix家族的研究,并为后续研究PatGT-1a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藿香 Trihelix基因家族 GT-1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PatGT-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BES1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响应模式分析
11
作者 李晶晶 刘秀玉 +4 位作者 陈随清 王利丽 郭晨宁 马蕊 练从龙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6-486,共11页
【目的】从艾(Artemisia argyi)全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BES1(BRI1-EMS-Suppressor1)基因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阐明艾BES1基因家族的表达特性。【方法】使用在线分析软件对艾BES1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启动子元件、系统进化... 【目的】从艾(Artemisia argyi)全基因组数据中鉴定出BES1(BRI1-EMS-Suppressor1)基因家族成员,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阐明艾BES1基因家族的表达特性。【方法】使用在线分析软件对艾BES1家族成员的理化性质、启动子元件、系统进化关系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利用转录组数据,明确各成员在艾不同组织的表达水平以及响应盐碱胁迫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AaBES1成员进行艾不同组织和应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的表达模式分析。【结果】从艾基因组中共鉴定获得14个AaBES1基因,AaBES1s蛋白亚细胞定位均在细胞核;AaBES1基因家族启动子含有多种逆境和激素响应元件;艾BES1家族成员响应盐碱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胁迫,大多呈现先升高再下降的表达模式;与茎叶中表达相比,该家族成员在艾根中的表达模式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量明显高于茎叶。【结论】通过对艾BES1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答分析,表明艾BES1基因在盐碱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开展艾BES1基因功能的研究和植物抗逆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S1基因家族 实时荧光定量PCR 植物生长调节剂 盐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A2/ATP1A3基因变异患儿10例遗传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12
作者 裴培 李伟华 +8 位作者 淮婉 姚如恩 葛禾佳 王纪文 王秀敏 吉炜 周昀箐 贺影忠 韩凤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0-597,共8页
目的总结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类型,丰富对该疾病的基因型-表型关联认识,促进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24年6月诊治的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遗... 目的总结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变异类型,丰富对该疾病的基因型-表型关联认识,促进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1月至2024年6月诊治的10例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结合文献检索,总结已报道的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类型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共纳入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患儿10例,女3例、男7例,起病年龄0至14岁;以惊厥起病3例,以肌无力起病2例,偏瘫起病1例,交替性偏瘫起病1例,注意力缺陷障碍伴遗尿起病1例,1例以惊厥合并肌无力起病,语言运动障碍起病1例。基因检测ATP1A2变异3例,ATP1A3变异7例,均为点突变。目前ATP1A2基因(NM_000702.3)变异c.587G>A(p.Arg196His)及c.2841-2A>C突变位点和ATP1A3基因(NM_152296.4)变异c.1013C>T(p.Ala338Val)及c.2426C>A(p.Ala809Asp)突变位点尚未见报道。结论新发现的变异丰富了ATP1A2及ATP1A3基因变异谱及临床表现谱,同时提示临床工作者对于以癫痫、肌无力及偏瘫等神经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疾病,若疗效欠佳时应及时完善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1a2基因 ATP1a3基因 儿童交替性偏瘫 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CaSEP1和CaSEP4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吴诗琪 罗银 +3 位作者 罗希榕 杨良刚 胡美忠 覃成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51,共10页
SEPALLAT (SEP)基因在植物花器官发育中至关重要。采用PCR技术克隆辣椒CaSEP1和CaSEP4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蛋白结构、进化及基因调控关系,用qPCR技术检测CaSEP1和CaSEP4在花萌芽后不同时期及在低温中的表达量。蛋白结构分析表... SEPALLAT (SEP)基因在植物花器官发育中至关重要。采用PCR技术克隆辣椒CaSEP1和CaSEP4基因,并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蛋白结构、进化及基因调控关系,用qPCR技术检测CaSEP1和CaSEP4在花萌芽后不同时期及在低温中的表达量。蛋白结构分析表明,CaSEP1和CaSEP4编码区全长分别为702 bp和726 bp,分别编码232个和241个氨基酸,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两个蛋白均为不跨膜的碱性亲水性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系统发育树表明,与CaSEP1和CaSEP4亲缘关系最近的分别是马铃薯StSEP1和StAGL9基因。qPCR结果显示,二者在花萌芽后10 d的表达量最高,且受低温影响。低温促进了CaSEP1基因在萼片、花瓣和雄蕊中的发育,而抑制雌蕊的发育;同样,低温也促进了CaSEP4基因在花瓣和雄蕊中的表达,抑制了雌蕊的发育。顺式作用元件分析显示,两个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到各种环境信号(如光、低温、厌氧和植物激素)的调控。CaSEP1和CaSEP4基因结构保守,在花发育中存在不同的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MADS-box基因家族 CaSEP1基因 CaSEP4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鉴定及不同品种表达分析
14
作者 黄金恒 黄茜 +3 位作者 张家燕 周新裕 廖沛然 杨全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5,共13页
【目的】C3H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功能,为研究其在广金钱草生理和形态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广药大1号’和野生广金钱草的转录组数据比较,鉴定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 【目的】C3H家族基因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探究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特性及功能,为研究其在广金钱草生理和形态形成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广药大1号’和野生广金钱草的转录组数据比较,鉴定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基因的理化性质、染色体位置、系统发育关系、保守基序和结构域,以及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C3H家族基因在广金钱草不同组织和品种中的表达模式,并对广金钱草C3H基因与类黄酮合成关键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测定不同品种茎尖、茎基总黄酮含量。【结果】广金钱草C3H基因家族的27个成员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多编码碱性、不稳定和亲水性蛋白质。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分为3个组群,同一组群成员之间相对保守;保守基序和结构域分析显示,数量出现最多的motif与生长素调控相关,广金钱草C3H家族成员存在与ANKYR等结构域协同作用的情况。表达模式分析显示,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主要在广金钱草的茎中发挥作用,且在‘广药大1号’茎尖处高表达。相关性分析发现,广金钱草C3H家族基因表达量与类黄酮生物合成关键基因表达量呈正相关。总黄酮含量测定发现,在茎尖部位,‘广药大1号’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匍匐广金钱草,在茎基情况相反。【结论】GsC3H家族基因可能通过调控黄酮类化合物在茎段的生物合成间接影响‘广药大1号’广金钱草的农艺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3H家族基因 广金钱草 表达分析 相关性分析 总黄酮 基因家族鉴定 ‘广药大1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IG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15
作者 陈梦瑶 胡怡然 +1 位作者 郑志富 潘天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3,共10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天隆1号’Glycine max ‘Tianlong 1’ IG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探究IGT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对大豆‘天隆1号’IGT蛋白结构域进行BLASTP搜索,确定GmIGTs;以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大豆‘天隆1号’Glycine max ‘Tianlong 1’ IGT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探究IGT基因家族在大豆中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对大豆‘天隆1号’IGT蛋白结构域进行BLASTP搜索,确定GmIGTs;以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关系,以及在不同组织部位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7个GmIGT基因,并根据其系统发育关系将其分为4个分支:TAC、IGT-like、DRO和LAZY。蛋白质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天隆1号’IGT蛋白均含有Motif2。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显示:GmIGT不均匀地定位在11条染色体上,并且片段复制可能在GmIGT基因的扩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IGT的表达可能与光响应、生理响应、植物激素响应和胁迫等相关。此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表明:GmIGT基因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表达特点,GmIGT4在所有组织中表达量都相对较高,GmIGT4、GmIGT10与GmIGT17在茎与叶柄中高度表达。【结论】GmIGT基因可能在塑造大豆‘天隆1号’株型中发挥某些潜在作用,GmIGT4、GmIGT10与GmIGT17可能为该过程中的核心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天隆1号’ 株型 IGT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NPR1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南方根结线虫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勇 杨志晓 +5 位作者 孔德钧 王仁刚 黄宁 余世洲 王世泽 张小全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33,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挖掘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NPR1(non-expressor of PR genes)家族成员,并明确其功能。基于拟南芥AtNPR1家族成员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分析烟草NtNPR1基因家族成员及其特征。通过qRT-PCR检测南方... 本研究旨在挖掘烟草抗南方根结线虫病程相关基因非表达子NPR1(non-expressor of PR genes)家族成员,并明确其功能。基于拟南芥AtNPR1家族成员蛋白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分析烟草NtNPR1基因家族成员及其特征。通过qRT-PCR检测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后抗病(NC95)、感病(长脖黄)烟草品种Nt-NPR1家族重要候选抗性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采用LC-MS/MS方法对2个品种烟草根系内源水杨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从普通烟草基因组中共鉴定到12个NtNPR1基因,这些基因被分为3个亚组,同一亚组中NtNPR1家族成员蛋白结构、保守基序的长度和位置都极为相似。编码氨基酸长度范围为462~588,均为亲水性蛋白,均位于细胞核。南方根结线虫侵染抗、感烟草品种后,根系中水杨酸含量、NtNPR1基因家族成员表达量在抗病品种中均升高,在感病品种中则降低,其中NtNPR6的变化最为明显。综上,NPR1基因与烟草南方根结线虫抗性密切相关,NtNPR6基因可作为烟草响应南方根结线虫胁迫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PR1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分析 南方根结线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Btools观赏桃花青素调控PpTTG1s基因家族分析
17
作者 张文斗 胡坤 +2 位作者 徐曼 顾振华 王燕 《中国果树》 2024年第12期36-42,共7页
以中油桃14种质作为参考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中国特有植物观赏桃中的PpTTG1s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该基因家族在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14个PpTTG1s家族成员均含有WD40保守结构域,表明它们可能在植物生... 以中油桃14种质作为参考基因组,采用生物信息学工具对中国特有植物观赏桃中的PpTTG1s基因家族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该基因家族在花色形成中的调控机制。结果显示,14个PpTTG1s家族成员均含有WD40保守结构域,表明它们可能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具有共同的功能。通过染色体定位和共线性分析,揭示了PpTTG1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和演化关系,且与拟南芥的TTG1基因存在共线性。启动子分析表明,PpTTG1s的启动子上存在丰富的MYB元件和G-Box(bHLH)元件和少部分低温响应元件LTR,进一步支持了PpTTG1s基因家族在调控花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为观赏桃花色性状的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和潜在的候选基因,对理解观赏桃花色调控机制及品种的改良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桃 PpTTG1s基因家族 TBtools 花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构建裸鼹鼠HIF-1α基因敲除质粒及其功能验证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静远 姜晓龙 崔淑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9,共8页
目的利用簇状规则间隔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质粒并敲除裸鼹鼠皮肤成纤维(NMR skin fibroblasts,NSF)细胞HIF-1α基因,为研究裸鼹鼠的耐低氧机制及缺氧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针对裸鼹鼠HIF-... 目的利用簇状规则间隔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构建质粒并敲除裸鼹鼠皮肤成纤维(NMR skin fibroblasts,NSF)细胞HIF-1α基因,为研究裸鼹鼠的耐低氧机制及缺氧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针对裸鼹鼠HIF-1α基因的1~4号外显子区域设计4对sgRNA序列,并成功构建表达质粒。筛选得到最优sgRNA后,转染HEK-293T细胞收集上清液测定病毒滴度。前期用pLenti-Cas9(blast)病毒感染NSF细胞,后用制备的HIF-1α-sgRNA病毒感染表达Cas9蛋白的NSF细胞。经药筛后观察荧光表达,同时提取细胞gDNA和蛋白。通过T7E1酶和Western Blot检测NSF细胞中HIF-1α基因变化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Sanger测序显示,所设计的sgRNA成功插入到pX459和pKLV2-U6-sgRNA2载体上,序列验证正确,重组质粒构建成功;T7E1酶切实验成功切除3条带,sgRNA的打靶效率为54%,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经药筛后的裸鼹鼠NSF细胞HIF-1α基因敲除成功,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019);且未发现HIF-1α敲除细胞形态的明显变化,基因敲除对细胞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结论成功构建靶向裸鼹鼠HIF-1α基因的CRISPR/Cas9质粒,且质粒靶向敲除HIF-1α基因功能验证成功,将有利于裸鼹鼠耐低氧机制研究,并为人类缺氧相关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鼹鼠 hif-1Α 基因敲除 CRISPR/Cas9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雪冰 路瑛丽 +2 位作者 冯连世 张漓 徐建方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64,70,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低氧耐力训练对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90只,经过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采用常压低氧舱以13.6%... 目的:探讨不同模式低氧耐力训练对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龄雄性SD大鼠90只,经过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60只,随机分为6组:常氧安静组、低氧安静组、低住低练组、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采用常压低氧舱以13.6%的氧浓度(相当于海拔3 500 m的氧浓度)进行低氧训练,低氧训练强度为30 m/min,常氧训练强度为35 m/min,持续运动1 h/d,5天/周,训练4周。安静组4周末、训练组最后一次训练恢复24 h后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试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高住高练组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 mRNA表达较低住低练组均有非常显著性上调(P<0.01);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大鼠肾皮质HIF-1α、VEGF mRNA表达与低住低练组相比有所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高住高练组HIF-1α与VEGF表达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8(P<0.05)。结论:高住高练比高住低练、低住高练更能促进肾皮质HIF-1α、VEGF mRNA表达;高住高练肾皮质HIF-1α基因表达对VEGF转录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hif-1Α VEGF 基因表达 肾皮质 影响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HIF-1α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蒋春华 高钰琪 +3 位作者 黄庆愿 黄缄 贺伟峰 段小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40-2043,共4页
目的构建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HepG2细胞的转染情况。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亚克隆将人HIF-1α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利用pAdEasy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经脂质体转染HEK... 目的构建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对HepG2细胞的转染情况。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经过亚克隆将人HIF-1α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利用pAdEasy系统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后,经脂质体转染HEK293细胞,进行重组腺病毒的包装、扩增。采用PCR方法对重组腺病毒进行鉴定,利用穿梭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进行病毒滴度的测定和对HepG2细胞感染效率的监测。结果酶切鉴定及PCR结果证明重组腺病毒载体成功,人HIF-1α重组腺病毒滴度达1.15×1010pfu/ml,阴性对照腺病毒的滴度为8×1010pfu/ml,并对HepG2细胞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结论应用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成功构建了含人HIF-1α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 hif-基因 同源重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