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能谱CTA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支架效果显示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欣 丁宁宁 +5 位作者 周丽 赵文哲 李达亮 刘哲 杨健 金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3,共6页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 目的 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技术在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支架置入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及支架显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接受下肢动脉能谱CTA检查的20例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支架植入患者的图像资料[年龄(65.61±9.65)岁;男/女:16/4]。原始图像重建为7组单能量图像(40~100 keV)、120 kVp、虚拟平扫(VUE)和去金属伪影(MAR)技术图像。图像经去骨处理后,以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显示支架,并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估,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与其他重建组图像相比,80 keV和MAR图像评分最高(P<0.01)。结论 80 keV单能量成像技术和MAR提高了下肢动脉支架内腔和结构的图像质量,为临床医师提供了更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慢性闭塞性疾病 能谱ct血管成像 单能量成像 下肢动脉 动脉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扫描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岩心多尺度裂缝提取方法
2
作者 吴丰 陈学武 +2 位作者 赵辉 石祥超 刘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2-894,共13页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 裂缝广泛存在于各类岩石中,其特征对于储层评价、油气藏开发和地质灾害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图像处理的裂缝提取技术在微裂缝识别、裂缝细节特征提取、裂缝与孔隙区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提出了一种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采用多个滤波核叠加对岩心CT扫描图像进行滤波降噪,再将滤波结果叠加;提出了一种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将阈值分割、顶帽分割等图像分割方法与边缘增强技术相结合,以增强微裂缝信息,并针对不同尺度裂缝采取不同的分割策略;分析了图像分割三维体的长度、宽度、表面积、体积、形状因子、平整度和伸长率等形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裂缝滤波核叠加降噪方法显著降低了岩心CT扫描图像噪声干扰,精准地保留了裂缝细节特征;多尺度信息增强裂缝分割方法提高了多尺度裂缝的提取精确度和稳定性;裂缝形态参数图版能剔除与裂缝相似的孔隙、特殊矿物边界等非裂缝,最终实现多尺度裂缝的准确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数字岩心 ct扫描 图像处理 滤波 边缘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技术在农业工程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3
作者 张青松 郑中原 +2 位作者 廖庆喜 燕桓 廖宜涛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3,共13页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融合了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算法,能够精确揭示物体内部结构,在农业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工程智能化和精准化的重要技术之一。为...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 tomography,CT)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非侵入式成像技术,融合了X射线和计算机重建算法,能够精确揭示物体内部结构,在农业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工程智能化和精准化的重要技术之一。为了系统总结CT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分析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该文概述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设备构造、工作流程、图像重建和后处理技术等,并通过与其他无损检测技术的对比,突出了CT技术在高分辨率、强穿透力等方面的显著优势,梳理了CT技术在果蔬品质检测、籽粒评价、茎秆分析、根系分析以及土壤孔隙分析等研究领域的应用实例。同时,该文结合CT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目前该技术存在设备操作流程复杂、图像处理难度高、检测分辨率限制和设备成本高昂及辐射安全等问题,提出了CT技术应用发展趋势有丰富研究对象、增强应用效果和优化技术环节等方面,旨在为CT技术在农业工程领域进一步应用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CT技术与农业工程研究的深度融合及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技术 农业工程 无损检测 图像重建 后处理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搏动性耳鸣识别及高致病区域
4
作者 田山 王治文 +2 位作者 曹学鹏 苏磊 刘兆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5-632,共8页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 搏动性耳鸣(PT)的病因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测,但病因众多,缺乏普适性强、机制明确的诊断标准。基于搏动性耳鸣患者和无耳鸣人群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横截面图,提出一种高精度的耳鸣识别神经网络模型,并自动标示高致病区域,辅助临床诊断。使用迁移学习Resnet-v1-50模型,取骨窗颞骨中部水平截面样本进行分类学习,并以梯度加权类激活映射(gradCAM)方法对分类高权重区域自动标注;统计CT截面大图(全颅)、中图(双侧颞骨)、小图(右侧颞骨)3种数据集的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涉及的解剖结构,逐步细化感兴趣区域,提高分类高权重区域标注分辨率。实验结果显示:包含双侧颞骨的中图数据集分类精度最好,测试集精度达到100%。搏动性耳鸣分类高权重区域集中于双侧或单侧颞骨部位,主要包括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上鼓室等部位。搏动性耳鸣与颞骨及附近骨质结构有密切关系;搏动性耳鸣患者在双侧颞骨或耳鸣对侧颞骨均有较大概率存在区别于无耳鸣人群的结构异常;颞骨蜂房、鼓窦、乙状窦骨板、鼓室等结构均有较高概率包含搏动性耳鸣的高致病区域。以上影像分析结论与搏动性耳鸣生物力学研究结论实现了相互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性耳鸣 机器学习 可视化策略 ct影像 神经网络模型 辅助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泌尿系尿酸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杰 田兆荣 王志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 目的:探讨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1年4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经能谱CT扫描诊断为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并获取结石能谱碘/水基图像,于轴位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量结石碘/水物质浓度,与术后结石经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进行对照并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数据。结果:对于碘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与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水基图物质浓度,尿酸结石组除与一水草酸钙(COM)+二水草酸钙(COD)+碳酸磷灰石(Cap)结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与其余非尿酸结石各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结石组与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与COM+CaP结石组、与非草酸钙结石组中曲线下面积(AUC)均为1.00,特异度与灵敏度均为100.0%,尿酸结石组与COM+COD+CaP组AUC为0.96,特异度100.0%、灵敏度88.9%;对应的尿酸结石在碘基图表现为低密度,在水基图上表现为高密度。非尿酸结石各亚组中,仅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间在碘基图物质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M结石组与COM+COD结石组AUC为0.62,特异度55.6%、灵敏度84.6%,COM结石组与COM+COD+Cap结石组AUC为0.71,特异度85.7%、灵敏度53.8%;对应的非尿酸结石(含钙结石)在碘基图和水基图上均表现为高密度。结论:能谱CT通过物质分离技术获得的碘基图在鉴别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及其各亚组有重要价值,为临床甄别尿酸结石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计算机体层成像 尿酸结石 ct能谱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
6
作者 黄梓菡 韩巧玲 +2 位作者 赵玥 赵燕东 宋美慧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8,共13页
【目的】针对土壤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依赖成对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MSF-CycleGAN),提升土壤CT图像质量,降低高分辨率采集CT图像成本,为农林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 【目的】针对土壤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依赖成对数据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生成对抗网络(CycleGAN)的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方法(MSF-CycleGAN),提升土壤CT图像质量,降低高分辨率采集CT图像成本,为农林业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新的技术支持。【方法】首先,构建土壤CT图像和土壤SEM图像数据集,共包含3种含水率下多次冻融循环的土柱样本,为后续图像分辨率提升提供数据基础。其次,引入适用于跨域转换的CycleGAN网络模型应用于土壤CT/SEM图像多尺度融合任务,利用CT与SEM图像的不同成像特性补充低分辨率土壤CT图像信息。为提高生成图像的分辨率,在生成器A中加入上采样模块,在生成器B中加入下采样模块。为增强图像的真实性和一致性,采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原始图像上采样后加入身份损失函数的计算。最后,基于改进ConvNeXt网络模型对融合高分辨率图像进行孔隙分割,构建三维孔隙模型并进行参数提取。【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本研究从定性、定量角度对比MSF-CycleGAN与超分辨率重建算法,证明MSF-CycleGAN多尺度融合方法能够提高土壤CT图像的分辨率且效果比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更明显。引入SEM图像和身份损失函数,验证了二者设计的有效性。对50%、75%、100%含水率土柱的图像多尺度融合试验表明,融合后的土壤三维模型能够观察到更多细小孔隙,孔隙数量增加2倍,孔隙率较融合前提高3.93%,孔隙成圆率提高3.64%,分形维数提高0.55%。孔隙参数量化试验表明,基于高分辨率融合图像分割量化的孔隙参数在冻融循环下的变化更符合现有研究规律,证明本研究方法能够准确、有效提高土壤CT图像的分辨率。【结论】本研究论证将土壤CT图像与SEM图像进行多尺度融合提高CT图像分辨率的可行性,为降低采集高分辨率图像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能够推动土壤结构研究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尺度融合 循环生成对抗网络 ct图像 SEM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在主动脉CTA虚拟平扫中的研究
7
作者 张天语 赵小英 +2 位作者 宋建 沈艺 吴兴旺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5-740,共6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 目的研究低剂量条件下能谱CT虚拟平扫(VUE)联合深度学习重建(DLIR)算法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94例行主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能谱增强组和100 kVp常规增强组,每组47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扫描模式先行主动脉常规平扫(TUE),管电压120 kVp,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40%重建TUE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组采用宝石能谱成像(GSI)扫描模式行增强扫描,DLIR-H重建得60 keV虚拟单能量图像(VMIs)和VUE图像;100 kVp常规增强组行常规增强扫描,管电压100 kVp,ASIR-V 50%重建增强图像。在每组图像上测量和计算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的CT值、噪声(SD)值、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由2名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相对于100 kVp常规增强图像,低剂量能谱增强图像的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髂总动脉SNR值及CNR值更大(P<0.05),两者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UE图像比较,VUE图像的腹主动脉、髂总动脉、腰大肌SNR值及升主动脉CNR值较大(P<0.05),主观图像质量相近;低剂量能谱增强扫描ED值较100 kVp常规增强扫描降低约40.0%。结论低剂量能谱CT联合DLIR应用于主动脉CTA,可以显著提高SNR及CNR值,同时生成的VUE图像质量接近TUE扫描,具有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ct血管造影 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能谱ct 虚拟平扫 低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PET-CT门控成像方法研究
8
作者 徐世东 孙校丽 +3 位作者 刘双全 郑玉爽 李默涵 魏存峰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1-1372,共12页
PET-CT是一种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两种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多模态成像技术。该成像可同时提供准确、全面的功能成像及结构信息成像。PET-CT... PET-CT是一种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两种影像诊断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多模态成像技术。该成像可同时提供准确、全面的功能成像及结构信息成像。PET-CT成像在对活体进行心胸成像时,不可避免地呼吸运动和心跳运动导致的运动模糊严重干扰定量分析,进而影响诊断结果判断。目前常用门控成像技术解决呼吸及心跳运动带来的成像伪影影响,主要包括外接门控设备法和数据驱动法。现有的数据驱动门控方法难以兼顾多模态数据处理稳定性,心脏信号提取精准性以及实时性处理及反馈。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数据驱动门控方法——基于局部信息的主成分分析方法(partial dat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D-PCA),实现了优化数据驱动门控成像完整流程。并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制的Eplus多能全景动物PET-CT设备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门控成像方法能够保证在心脏信号提取上实现了更高的精度,可实现实时门控动态高精度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成像 数据驱动 PET-ct PD-P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in Transformer和卷积神经网络的低剂量纳米CT重建图像去噪
9
作者 汪澳 彭真 +5 位作者 汪俊 陶芬 张玲 杜国浩 刘一 邓彪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3,共11页
基于同步辐射的全场纳米CT(computed tomography)能够以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对样品内部三维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具有较广的应用领域。常规纳米CT需要采集大量的投影图像以确保三维重建的准确性和高分辨率,这不仅耗时且可能对样品造成辐射... 基于同步辐射的全场纳米CT(computed tomography)能够以纳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对样品内部三维结构进行无损检测,具有较广的应用领域。常规纳米CT需要采集大量的投影图像以确保三维重建的准确性和高分辨率,这不仅耗时且可能对样品造成辐射损伤。针对纳米CT技术面临的挑战,提出一种新型的去噪网络模型——SwinCBD(Swin Transformer-based convolutional blind denoising)。该模型基于Swin Transformer和卷积神经网络,旨在通过深度学习构建噪声图像与干净图像之间的结构关系映射,实现低曝光、少投影的低剂量纳米CT的高质量重构。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winCBD模型的低剂量纳米CT重建图像去噪,不仅能提高低剂量CT切片图像的信噪比(提高49.26%),还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大幅缩短纳米CT采集时间。该模型对于提高纳米CT时间分辨率和减少样品辐射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ct 图像去噪 同步辐射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WTV和高斯注意力引导的LDCT图像去噪网络
10
作者 李志媛 刘祎 +4 位作者 张鹏程 张丽媛 任时磊 芦婧 桂志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图像的去噪任务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逆问题。现有的基于CNN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提升空间有限且计算成本高。相比之下,将图像先验知识与模型相结合来辅助图像去噪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名为AWTV_G... 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图像的去噪任务是一个高度复杂且不确定的逆问题。现有的基于CNN的方法虽然有效,但提升空间有限且计算成本高。相比之下,将图像先验知识与模型相结合来辅助图像去噪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名为AWTV_GANet的LDCT图像去噪框架。该框架利用自适应加权总变分(adaptive weighted total variation,AWTV)展开和高斯注意力引导的方法,通过端到端的CNN模型,将噪声优化模型、边缘检测模型和图像重建模型集成在一起。实验证明,AWTV_GANet能够准确地去除伪影噪声,并恢复出更精细的结构细节,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优异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ct 图像去噪 深度学习 自适应加权总变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新虚拟单能量成像技术在头颈部动脉支架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凡子榕 孙喜霞 +3 位作者 刘庆爽 王照谦 杨志强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9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 目的:探讨基于双能量CT的新虚拟单能量成像(VMI+)技术应用于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图像质量及最佳单能级水平。方法:对21例头颈部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的患者行双能量CT头颈部血管成像,经后处理获得M_0.6融合图像(M_0.6图像)和40~150 keV(10 keV间隔)VMI+图像。计算正常血管管腔及支架内管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采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支架直径,计算支架内、外管腔的CT值差值△CT(内-外)以及支架直径低估率。结果:21例患者共植入23枚支架。80 keV VMI+图像支架血管段的SNR、CNR与M_0.6图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eV时VMI+图像的支架直径测量值增大趋势开始减缓。与其他单能级图像相比,80 keV和90 keV图像的△CT_((内-外))绝对值较小。与M_0.6图像相比,80 keV图像的主观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93±0.23和4.61±0.37,P<0.05)。结论:80 keV VMI+可以提高头颈部动脉支架的图像质量,减少支架产生的射线束硬化伪影,推荐其作为头颈部动脉支架成像的最佳单能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虚拟单能量 支架 头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对疑似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价值
12
作者 刘庆爽 杨志强 +2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王照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6-361,共6页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疑似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93例疑似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CT-MPI均使用第三代双源CT扫描仪。主要终点是随访自CT-MPI... 目的:探讨腺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对疑似冠心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93例疑似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和CT-MPI均使用第三代双源CT扫描仪。主要终点是随访自CT-MPI检查后至首次发生MACE的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价MACE的预测因素。将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各模型整体卡方评分,评价三个模型对MACE的预测价值。模型1:血脂异常;模型2:模型1+CCTA≥50%狭窄;模型3:模型2+CT-MPI≥1个心肌节段低灌注。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4.0(21.4~41.6)个月。25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死亡2例,非致命性心肌梗死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接受晚期(≥90天)血运重建3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CT-MPI≥1个心肌节段低灌注(HR:8.37,95%CI:1.96~35.74,P=0.004)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将CT-MPI≥1个心肌节段低灌注加入模型2时,AUC值由0.72升至0.80(95%CI:0.74~0.86)(模型2 vs.模型3,P=0.011),整体卡方评分从10.81显著升至25.20。结论:联合CT-MPI比单独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或仅与CCTA联合具有更高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ct心肌灌注成像 冠心病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舒玲 王璇 +7 位作者 白书衡 马文 施笑蕊 朱平 郝玉杰 施常备 张一力 任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9月于西安市中医院影像科行双肾螺旋CT平扫的33例患者的CT常规平扫图像及行双肾能谱扫描的20例患者的平扫图像。根据前者(...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在肾动态显像的辐射个体化组织衰减计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4年1—9月于西安市中医院影像科行双肾螺旋CT平扫的33例患者的CT常规平扫图像及行双肾能谱扫描的20例患者的平扫图像。根据前者(n=33)测定个体化的肾脏深度(KD),并与Tønnesen公式估算的肾脏深度D_(gates)作对比。根据后者(n=20)能谱CT 140 keV虚拟单能量下能谱曲线得出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CT平均值,由CT值计算公式可得肾后组织衰减系数μ_(脂)、μ_(肌)、μ_(骨)。运用CT三维重建中的密度阈值分割方法,得出肾后组织体积V_(脂)、V_(肌)、V_(骨)及其体积占比V_(脂)%、V_(肌)%、V_(骨)%,由体积占比拟合出深度占比,得到肾后组织的深度D_(脂)、D_(肌)、D_(骨)。根据组织衰减公式I/I_(0)=e^(-μ×D)(I_(0)、I分别为衰减前、后射线能量分布),可得个体化、Gates法、CT实测法组织衰减校正公式分别为e^(-μ脂×D脂)×e^(-μ肌×D肌)×e^(-μ骨×D骨)、e^(-μ×Dgates)、e^(-μ×KD)。采用配对t检验对上述3种组织衰减校正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两两比较。结果:CT测量的33例患者左、右KD分别为(7.55±1.25)cm、(7.54±1.41)cm,Gates法Tønnesen公式估算的左、右KD分别为(5.78±0.76)cm、(5.82±0.76)cm,2种方法所得左、右K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20例患者的能谱曲线可知其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CT值分别为-83、34、292 HU,计算后得到肾后脂肪、肌肉、骨骼平均衰减系数分别为0.140、0.159、0.197 cm^(-1)。采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测得的33例患者左肾和右肾后脂肪、肌肉、骨骼体积比(即深度比)分别为0.43±0.11、0.55±0.10、0.02±0.01和0.40±0.11、0.58±0.10、0.02±0.01,左肾和右肾后脂肪、肌肉、骨骼的深度(单位:cm)分别为3.29±1.066、4.14±0.910、0.12±0.770和3.01±0.959、4.41±1.131、0.12±0.063。左、右肾Gates法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416±0.455、0.413±0.455,CT实测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320±0.570、0.323±0.611,个体化组织衰减校正结果分别为0.324±0.560、0.325±0.619,3种组织衰减校正方法两两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左、右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后组织的构成存在个体差异,应用CT三维重建密度阈值分割技术对肾后肌肉、脂肪及骨骼体积进行个体化计算,采用个体化肾后组织衰减校正,能提高射线衰减校正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密度阈值分割 肾动态显像 个体化组织衰减 衰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CycleGAN网络的鼻咽癌自适应放疗CBCT-sCT生成研究
14
作者 贺亚迪 周炫汝 +1 位作者 金锦辉 宋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9-186,共8页
目的探索基于PE-CycleGAN方法从锥形束CT(CBCT)合成高质量CT(sCT),用于鼻咽癌自适应放疗(ART)。方法提出感知增强的CycleGAN模型(PE-CycleGAN),引入判别器双重对比度损失、生成器多感知损失和改进的U-Net结构。采用80例鼻咽癌患者的CBCT... 目的探索基于PE-CycleGAN方法从锥形束CT(CBCT)合成高质量CT(sCT),用于鼻咽癌自适应放疗(ART)。方法提出感知增强的CycleGAN模型(PE-CycleGAN),引入判别器双重对比度损失、生成器多感知损失和改进的U-Net结构。采用80例鼻咽癌患者的CBCT和CT作为训练集,7例为测试集。通过量化sCT与参考CT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峰值信噪比(PSNR)、结构相似性指标(SSIM)以及sCT与参考CT剂量gamma通过率、靶区和危及器官(OAR)相对剂量偏差,评估sCT图像质量和剂量计算精度。结果PE-CycleGAN生成sCT与对应标准CT的MAE为56.89±13.84 HU,较CBCT的81.06±15.86 HU降低约30%(P<0.001)。PE-CycleGAN的PSNR和SSIM(26.69±2.41 dB,0.92±0.02)高于CBCT(21.54±2.37 dB,0.86±0.05)(P<0.001)。在与计划CT剂量gamma分析中,在2 mm/2%标准下,PE-CycleGAN的sCT剂量比对通过率(90.13±3.75)%高于CBCT的(81.65±3.92)%(P<0.001)和CycleGAN的(87.69±3.50)%(P<0.05)。在3 mm/3%标准下,PE-CycleGAN的sCT通过率(97.20±2.52)%同样优于CBCT的(86.92±3.51)%(P<0.001)和CycleGAN的(94.58±2.23)%(P<0.01)。sCT相比计划CT的靶区和OAR相对剂量偏差均值除Lens Dmax(Gy)为3.38%(P=0.09)外都在±3%范围内(P>0.05),PTVnx HI、PTVnd HI、PTVnd CI、PTV1 HI、PRV_SC、PRV_BS、Parotid、Larynx、Oral、Mandible、PRV_ON相对剂量偏差均值都小于±1%(P>0.05)。结论PE-CycleGAN能从CBCT快速合成高质量sCT,可用于鼻咽癌的CBCT引导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合成ct 自适应放疗 深度学习 生成对抗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视角CT非线性图像重建不确定度量化研究
15
作者 唐志鹏 管永红 景越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9-131,共13页
闪光照相技术可以对快速物理过程进行诊断,但由于是瞬时照相,获得的投影数量稀少。考虑视角典型受限(即一个视角)的情况下,CT图像重建不确定度量化方法的研究。目前的单视角CT图像重建不确定度量化方法通常假设在线性光程方程中含有高... 闪光照相技术可以对快速物理过程进行诊断,但由于是瞬时照相,获得的投影数量稀少。考虑视角典型受限(即一个视角)的情况下,CT图像重建不确定度量化方法的研究。目前的单视角CT图像重建不确定度量化方法通常假设在线性光程方程中含有高斯噪声的模型,但这种物理模型过于简化。从朗博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出发,构建了关于透射率的指数衰减方程及其高斯噪声项,得到更合理的非线性图像重建模型,推导得到相应的非线性后验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利用RTO算法以及Gibbs算法对该后验概率进行抽样,通过统计抽样样本得到图像重建的平均值及其不确定度。为了验证新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模拟数据,并与基于光程方程的线性图像重建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透射率方程的非线性图像重建方法具有更好的不确定度估计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图像重建 单视角ct 不确定度量化 贝叶斯推理 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CBCT设备下颌管清晰度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罗旭辉 刘澍 +1 位作者 滕跃辉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对比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设备拍摄的CBCT图像下颌管的显示清晰度,为中老年种植患者CBCT成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70例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分别使用过两种不同CBCT机型拍摄的CBCT图像,设备1为NewTo... 目的:对比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不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设备拍摄的CBCT图像下颌管的显示清晰度,为中老年种植患者CBCT成像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我院70例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分别使用过两种不同CBCT机型拍摄的CBCT图像,设备1为NewTom VGi(电压:110 kV,电流:1~12 mA,体素0.30 mm,扫描视野12×8 cm,曝光时间4.3 s),设备2为Kavo 3D exam(电压:120 kV,电流:5 mA,体素0.25 mm,扫描视野16×13 cm,曝光时间7 s)。由影像医师对CBCT图像的下颌管进行清晰度评分,评分分为3个等级,将2种CBCT机型的下颌管清晰度评分使用SPSS 27.0进行统计学分析。此外,影像医师对2种CBCT设备的轴位图像的噪声进行总体评分,评分分为2级。结果:设备1的下颌管清晰度评分低于设备2,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表明,设备1(1~4 mA)亚组与设备2之间的下颌管清晰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设备1(5~7 mA)亚组及(8~12 mA)亚组与设备2之间的下颌管清晰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电流设置外,2个CBCT图像重建算法具有较大差异,设备1的图像无明显噪声,设备2的图像噪声较明显,表明2个设备的重建算法可能具有一定的差异。结论:对于中老年女性种植患者,应合理选择CBCT扫描参数及图像重建算法以提升CBCT图像下颌管清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中老年患者 下颌管 骨量减低 管电流 图像重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图像肾肿瘤分割的三维轴向Transformer模型
17
作者 张金龙 吴敏 孙玉宝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7-685,共9页
自动分割CT图像序列中肾脏及其肿瘤区域能够为放化疗计划提供定量参考依据。当前基于Transformer的肾肿瘤分割模型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与U-Net模型及其变体结合使用。现有的基于Transformer的分割网络通常在单个切片局部窗口内进行特... 自动分割CT图像序列中肾脏及其肿瘤区域能够为放化疗计划提供定量参考依据。当前基于Transformer的肾肿瘤分割模型得到了广泛关注,特别是与U-Net模型及其变体结合使用。现有的基于Transformer的分割网络通常在单个切片局部窗口内进行特征学习,对切片内空间信息以及切片间轴向信息表示存在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维轴向Transformer模块,将3个维度的复杂耦合关联分解为交替的2个轴向注意力,融合了切片内部以及切片之间的轴向体关联信息。以三维轴向Transformer模块为基础,融合多尺度特征与残差学习方式,构建了二阶段的肾脏肿瘤分割编解码网络ATrans UNet,在KiTS19数据集上,肾脏和肾脏肿瘤分割结果的Dice相似性分别是96.43%和81.04%,平均Dice得分对比2D-Unet提升了8.40%,对比3D-Unet提升了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序列 肾肿瘤三维分割 三维轴向Transformer 二阶段编解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A-Segformer的多尺度特征煤炭CT图像分割研究
18
作者 石宇含 董良 +3 位作者 薛舸航 苏淑娴 柳建华 王赫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5-193,共9页
机器视觉在煤炭加工分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图像分割时,仍存在多尺度特征煤炭颗粒CT图像中背景与前景的分离难题,以及因颗粒尺寸不一致而导致的分割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CA-Segformer模型的煤炭颗粒CT... 机器视觉在煤炭加工分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在图像分割时,仍存在多尺度特征煤炭颗粒CT图像中背景与前景的分离难题,以及因颗粒尺寸不一致而导致的分割挑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ECA-Segformer模型的煤炭颗粒CT图像语义分割方法。针对颗粒多尺度分布不均易发生的漏检现象,模型引入了ECA-Net注意力机制,有效增强网络的表征能力,旨在提高分割精度。此外,采用Squared ReLU激活函数更好地捕捉前景与背景的不同特征,以提高煤炭颗粒CT图像的分割效率。基于自建煤炭颗粒的CT数据集开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的Segformer模型综合检测能力最优,平均交并比达87.78%,平均像素精度达到93.44%,准确率高达93.46%,相较于基础Segformer网络分别提升了2.12、1.30、0.58百分点。针对分割后的数据分析能够研究煤炭颗粒的粒度分布统计,这对煤炭高效智能化分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特征 Segformer模型 煤炭颗粒 ct图像 智能化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P-YOLACT:面向多模态PET/CT肺部肿瘤医学图像的实例分割模型
19
作者 周涛 柴文文 +3 位作者 王亚星 陈凯雄 陆惠玲 石道宗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8-212,共15页
针对多模态肺部肿瘤医学图像对比度低、病灶边界模糊,现有方法未充分考虑多模态图像信息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多模态PET/CT肺部肿瘤医学图像的实例分割模型,该模型为充分利用不同模态图像的病灶共性特征进行病灶形态增强,设计融合PET... 针对多模态肺部肿瘤医学图像对比度低、病灶边界模糊,现有方法未充分考虑多模态图像信息互补性的问题,提出了面向多模态PET/CT肺部肿瘤医学图像的实例分割模型,该模型为充分利用不同模态图像的病灶共性特征进行病灶形态增强,设计融合PET和CT模态图像特征的多模态特征混合器;为增加模型对病灶区域的关注度,构造增强特征金字塔,该结构由强化特征融合模块以及多尺度特征融合器组成;为增强模型对病灶区域的定位能力,设计基于全局与局部特征强化的并行特征增强预测头模块。使用临床多模态肺部肿瘤医学图像数据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对于肺部病灶分割的AP_(det)、AP_(seg)、AR_(det)、AR_(seg)、mAP_(det)和mAP_(seg)分别为64.55%、65.53%、51.47%、52.28%、64.37%和65.41%。该模型实现对肺部肿瘤病灶区域的精确检测分割,以及对肺部肿瘤自动化辅助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图像 肺部肿瘤 多模态 PET/ct 实例分割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Transformer的肺部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
20
作者 刘杰 吴优 +1 位作者 田佳禾 韩轲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4-1442,共9页
肺部CT图像灰度级别丰富,导致特征提取不充分、重建细节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局部增强Transformer和U-Net的肺部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采用空洞卷积进行多感受野的深层特征提取,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层下获得全局图像信息,进行不同感... 肺部CT图像灰度级别丰富,导致特征提取不充分、重建细节较差,为此提出基于局部增强Transformer和U-Net的肺部CT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网络.采用空洞卷积进行多感受野的深层特征提取,在不同膨胀率的空洞卷积层下获得全局图像信息,进行不同感受野下的特征信息融合.将通过3×3卷积层获得的原始特征送入结合所提网络的编解码结构中,在局部增强窗口模块的作用下减小计算量并捕获局部信息.在解码阶段,为了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使用跳跃连接并加入融合空间注意力和通道注意力的分割注意模块,进行无用信息丢弃和有用信息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SARS-CoV-2数据集中,所提网络与Transformer网络相比,4倍超分辨率的结构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分别提高了0.029和0.18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ct图像 超分辨率重建 TRANSFORMER 空洞卷积 分割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