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孔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1
作者 敖祥 陈晶晶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318-321,共4页
木孔煤矿为探明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隐蔽致灾因素,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安全,全系统分析整理了矿井的地质勘探、地面物探、水文补勘、矿井地质、水文、瓦斯等报告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矿井生产井下揭露和地面观测的实际... 木孔煤矿为探明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灾害的隐蔽致灾因素,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矿井安全,全系统分析整理了矿井的地质勘探、地面物探、水文补勘、矿井地质、水文、瓦斯等报告资料,并结合近年来矿井生产井下揭露和地面观测的实际情况,找出可能导致矿井出现事故的隐蔽致灾因素,提出了应对和防范措施,夯实矿井安全生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 分析评价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泽宇 夏黎红 +6 位作者 付洋 姜一弘 朱靖 畅通 张敏 阮柏 王小成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2期96-100,共5页
隐匿性听力损失以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但伴有严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功能障碍为特点。目前,有1%~10%的听阈正常人群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同,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损伤不伴有毛细胞死亡或丢失,而... 隐匿性听力损失以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但伴有严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功能障碍为特点。目前,有1%~10%的听阈正常人群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同,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损伤不伴有毛细胞死亡或丢失,而以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间带状突触丢失为主要表现。早期患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未来更易产生老年性听力损失,对耳毒性药物和噪声的耐受性也会发生显著下降。因此,为了更好应对隐匿性听力损失带来的影响,本文就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听力损失 带状突触 诱发因素 发病机制 诊断方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保当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3
作者 马伟 白喜成 +2 位作者 徐裴 张宝鹏 王宇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2期91-95,99,共6页
为避免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矿井人员伤亡和损失,应对煤矿中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探查和分析。以小保当煤矿为研究背景,以2^(-2)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井下探测等方式,并结合以往煤矿地质资料,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 为避免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减少矿井人员伤亡和损失,应对煤矿中存在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探查和分析。以小保当煤矿为研究背景,以2^(-2)煤层开采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井下探测等方式,并结合以往煤矿地质资料,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了汇总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煤矿存在水害、火灾和顶板事故等隐患。煤矿水害来源为导水裂隙发育贯通的延安组基岩含水层和直罗组基岩含水层,并且开采区与直罗组富水区存在重叠部分,还存在采空区积水和断层处突水的隐患;煤矿火灾隐患来自煤层的自然发火性;顶板事故隐患来自基本顶的强矿压显现和采空区顶板大面积悬顶。基于对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煤矿灾害的防治提供了相应的借鉴,有效减少了煤矿灾害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隐蔽致灾因素 水害 火灾 顶板事故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升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综合勘探研究
4
作者 闫锦浩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3期35-38,共4页
正升煤矿水害致灾因素不详,对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及构造情况进行综合勘探分析可知,区域内积水区较多,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成为一个主要的水害隐蔽致灾因素。目前开采区域断层、陷落柱等积水区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但陷落柱本身就是隐蔽... 正升煤矿水害致灾因素不详,对区域内水文地质情况及构造情况进行综合勘探分析可知,区域内积水区较多,开采形成的导水裂隙带成为一个主要的水害隐蔽致灾因素。目前开采区域断层、陷落柱等积水区对煤矿开采影响较小,但陷落柱本身就是隐蔽致灾因素,仍需加强勘探及管理。主要对正升煤矿水害隐蔽致灾因素的综合勘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 隐蔽致灾因素 导水裂隙带 综合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水煤矿山体地质灾害实时在线监测技术
5
作者 何林 姚宜斌 +1 位作者 许超钤 何玉峰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4期20-25,共6页
为掌握响水煤矿山体地质灾害的实时状态及变化情况,对滑坡体全要素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提出了一套基于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MEMS陀螺仪的山体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介绍了关键技术原理,分析了监测误差的关键参数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制定了... 为掌握响水煤矿山体地质灾害的实时状态及变化情况,对滑坡体全要素数据进行实时监测,提出了一套基于MEMS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MEMS陀螺仪的山体地质灾害监测技术,介绍了关键技术原理,分析了监测误差的关键参数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制定了标定试验步骤,在工程案例中对结果进行了验证。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经过温度误差改正,该系统测量精度可达0.2 mm,分辨率和灵敏性优于0.1 mm,长期稳定性可达0.2 mm,可准确判断山体地质灾害的隐伏滑面为地面下13.0 m处,计算该隐伏滑坡体的方量和下滑力,满足山体地质灾害全要素长期实时监测和预测预警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体地质灾害 隐伏滑面 MEMS传感器 陀螺仪 全要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地质建模技术的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嘉伟 王海军 +4 位作者 吴汉宁 吴艳 韩珂 程鑫 董敏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1,121,共12页
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煤矿智能开采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几何建模为主、属性建模为辅,缺少针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灾害属性建模。针对上述问题,以陕北某煤矿作... 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煤矿智能开采建设的关键问题,而三维地质建模是实现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煤矿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以几何建模为主、属性建模为辅,缺少针对隐蔽致灾因素的灾害属性建模。针对上述问题,以陕北某煤矿作为研究对象,对煤层厚度、顶底板构造起伏、积水区、浅埋煤层地形地貌等隐蔽致灾因素进行三维地质建模。首先,完成对地质资料、物探、钻探等成果的数字化工作,建立煤矿地质数据库。其次,利用DepthInsight建模软件从全矿井和工作面2个尺度开展建模工作,即以钻孔分层数据作为地层控制点,通过煤层及地表等高线、虚拟钻孔等数据联合控制地层层序,并处理初始层面模型中的穿层异常,构建地层面模型和地质体模型,再运用数字高程模型对工作面进行地表模型构建。然后,采用岩体建模构建采空区、积水区模型并标注温度、气体等信息,利用工作面回采测量数据构建回采实测模型。最后,创建截断网格模型,通过序贯高斯模拟生成含水层渗透率、富水系数模型,实现区内水文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显示。基于三维地质模型,从地层、煤层及工作面、采空区及其积水区、水文属性多角度分析隐蔽致灾因素的分布及影响。研究成果可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的精准治理提供靶区,助力煤矿智能开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三维地质建模 隐蔽致灾因素 地质透明化 几何建模 属性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煤层水害基本架构及发展情势
7
作者 武强 朱慧聪 +10 位作者 胡辰睿 魏新疆 侯柱平 肖璇 刘学 李俊杰 赵佳 程一帆 杨亮 邢一迪 曾一凡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1,共10页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 为了解决煤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煤层水害问题,基于近20余年间煤层水害事故的统汇分析,提出了“隐蔽突水致灾因素”萌生、煤层水害“三要素”定型、多要素耦合孕灾、突破临界状态激发灾变和灾变后负效应显现等5个煤层水害的主体构成阶段,依据各阶段独立属性特征,将煤层水害概括为顶板水害、底板水害和老空水害3个主类,以及巨厚基岩含水层高势能涌(淋)水、岩溶陷落柱导升突水、同位水平空间侧向涌水等11个子类,并对不同类型煤层水害的孕灾致灾诱因、发育发展过程机理、灾变显现特征等进行阐述。最后,对我国煤层水害的未来发展情势做了简要展望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防治 煤层水害 隐蔽致灾因素 致灾机理 主动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瞬变电磁法在非煤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中的应用
8
作者 廖鑫 黄惠勇 +2 位作者 杨百顺 黄泽 王东升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3期232-234,共3页
我国非煤地下矿山数量大、类型多、工艺复杂,部分矿山开采历史久远,基础资料缺乏,存在矿山隐蔽致灾因素辨识不清、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便捷、低阻敏感、探测距离较深等技术特点,... 我国非煤地下矿山数量大、类型多、工艺复杂,部分矿山开采历史久远,基础资料缺乏,存在矿山隐蔽致灾因素辨识不清、各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成果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研究表明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便捷、低阻敏感、探测距离较深等技术特点,可以查明地下矿山历史采空区位置、范围、边界和含水性等信息,科学高效支撑非煤地下矿山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变电磁法 非煤地下矿山 隐蔽致灾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技术——以新疆屯宝煤矿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海军 郑三龙 +5 位作者 王相业 董敏涛 吴艳 马良 杨伟 朱玉英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3-188,共16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的关键地质因素,透明地质是实现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地质构造透明化勘查是重中之重。为建立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或煤矿区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制约矿井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的关键地质因素,透明地质是实现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探测的重要技术手段,其中地质构造透明化勘查是重中之重。为建立适用于不同地质条件或煤矿区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透明化勘查技术体系,首先在对构造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构造分析入手,地面、井下联合调查的构造隐蔽致灾因素快速排查技术体系,高效圈定矿井地质构造异常发育区、分析其分布规律;基于以往地面地质勘查钻孔资料和三维地震勘探数据初步分析全井田煤层厚度、断裂构造以及顶底板构造起伏形态;采用槽波勘探、定向钻探、超前物探、随采随掘地震、巷道快速写实等综合技术手段,对采掘工作面的地质构造逐级透明化;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现场工程验证等方法,对地质构造类型、属性特征与煤层厚度、煤岩体结构、瓦斯涌出量、瓦斯压力、顶板矿压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在开采条件下采掘工作面过断裂构造不同区内的瓦斯参数、顶板/矿压灾害的响应规律,通过特征参数阈值选取实现工作面构造隐蔽致灾因素的监测和预警;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对不同地质构造及其灾害属性的数字化表达,通过建模软件实现对构造隐蔽致灾因素的三维透明化显示;构建了区域构造地质研究、隐蔽致灾因素精细勘查、致灾威胁性科学评价、地质构造透明化4个层级的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逐级透明化勘查技术体系,并在屯宝煤矿进行了工程实践。研究结果表明:屯宝煤矿地质构造类型复杂,不仅发育有地堑式、地垒式、雁列式、挠曲等断裂构造样式,同时发育有小型冲刷带、断层及其破碎带等;复杂地质构造是诱发矿井瓦斯突出、顶板灾害、应力集中以及矿井冲击地压显现等矿井灾害的关键性地质因素,断层对巷道应力集中的影响范围为10~15 m,对工作面的影响范围为20~30 m;工作面内存在瓦斯富集区,瓦斯含量与瓦斯涌出量的分布具有明显分带性,且分带性受断层的控制;煤层瓦斯的含量、瓦斯涌出量随着工作面与断层的距离变化呈现对数相关性,在距离断层25 m处出现明显增加,在大于25 m区域变化不大,在小于25 m区域随着距离的减小呈指数型增大。工作面初次来压位置前后20 m、工作面见方前后30 m为中等冲击危险区域,采空区煤柱影响区、终采线前后50 m、落差大于4 m的断层前后30 m等区域为弱冲击危险区域;冲击地压、顶板和瓦斯等多种矿井灾害的隐蔽致灾因素叠合区域为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研究成果实现了构造复杂区域地质构造隐蔽致灾因素与矿井灾害透明化的无缝衔接,为煤矿区传统的地质勘查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隐蔽致灾因素 地质透明化勘查 地质保障技术 断层 智能开采 透明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柱采空区下工作面切眼巷积水区探测及煤柱应力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星宇 王飞 汪军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2-137,共6页
针对郭家湾煤矿51208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上覆4煤采空区积水和残留煤柱矿压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采前物探、钻探等工程手段,查清并疏放完成影响安全生产的上覆采空区积水;采取理论计算、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51208... 针对郭家湾煤矿51208综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间上覆4煤采空区积水和残留煤柱矿压等因素的影响,采取采前物探、钻探等工程手段,查清并疏放完成影响安全生产的上覆采空区积水;采取理论计算、FLAC^(3D)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了51208综采工作面来压步距和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提前物探、钻探等工程手段以及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等分析论证,有效治理了影响综采工作面开采的残余煤柱矿压、采空区积水、煤层露头和裂隙发育等主要隐蔽致灾因素,为类似综采工作面安全回采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覆采空区 综采工作面 矿山压力 隐蔽致灾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隐伏岩溶控制因素与发育规律
11
作者 申梁 陈立强 黄勇 《科技通报》 2024年第2期7-12,共6页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度属弱~中等。本文为分析影响该区域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以及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运用地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法来对研究区岩溶发育规律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地质条件和钻孔资料数据... 句容抽水蓄能电站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岩溶发育强度属弱~中等。本文为分析影响该区域岩溶发育的诸多因素以及岩溶发育规律,综合运用地质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经验法来对研究区岩溶发育规律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地质条件和钻孔资料数据,将研究区岩溶划分为3个水文地质单元和1个非可溶岩水文地质单元,得到该区域岩性、断裂构造、节理、地下水和岩浆活动等在岩溶发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探讨该区域的岩溶发育规律如地层岩性和溶洞高程、埋深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结果能为水电站的施工和防渗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岩溶 水文地质单元 发育规律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风险评价
12
作者 马富武 李杨 +3 位作者 苏怀瑞 潘伟辉 宋卫华 梁开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17-223,共7页
针对以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整体上把握矿井的风险的情况,本文以昌吉州准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地质构造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选取断层、瓦斯、顶板、火烧区、地下含水体... 针对以往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整体上把握矿井的风险的情况,本文以昌吉州准南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地质构造因素、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三个因素为基础,选取断层、瓦斯、顶板、火烧区、地下含水体、采空区、不良钻孔封闭等12个影响因子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造相应的判断矩阵,计算得出各层次指标权重。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从矿区隐蔽致灾因素对煤矿安全影响程度的大小考虑,将评语集划分为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较低风险五个等级,确定了模糊综合评判矩阵,以准南矿区宽沟煤矿为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自然地质因素、勘查(采掘)工程因素,二级指标权重较高的为地下含水体、瓦斯、废弃老窑(井筒);准南矿区宽沟煤矿风险值介于45~50分之间,综合风险等级为中等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昌吉州准南矿区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评价方面具有适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 准南矿区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庄煤业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13
作者 何鑫 时鹏程 崔岩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9期66-68,74,共4页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推动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减... 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具有隐蔽性、时变性、突发性等,探测和预防难度大。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几大灾害事故,多数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紧密相关。通过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推动煤矿企业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有效防范和遏制煤矿重特大灾害事故,为煤矿制定防灾措施和安全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陷落柱 导水裂缝带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可视化在矿井灾害治理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杜兰宝 《陕西煤炭》 2024年第7期132-137,共6页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隐患,隐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隐蔽地质灾害的表达、分析工具开发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可视化应用研究3个层面进行探讨,以三道沟地质保障系统所构建的全矿井...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安全隐患,隐蔽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是矿井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隐蔽地质灾害的表达、分析工具开发及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可视化应用研究3个层面进行探讨,以三道沟地质保障系统所构建的全矿井三维地质建模作为载体,将普查报告所认定的隐蔽致灾因素进行准确定位、三维建模和分类管理,实现隐蔽地质灾害的可视化表达;分析工具开发方面,基于三道沟矿区地质环境和地层特点,通过研究矿井工作面开采形成的“上三带”的发育规律,开发专用建模工具,快速构建(模拟)回采工作面“上三带”模型;在应用方面,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和专用工具,快速分析、模拟和预测隐蔽致灾因素对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提高矿井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 三维地质模型 导水裂隙带 “上三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煤层地表隐蔽致灾因素普查技术
15
作者 李亚军 王海军 +2 位作者 尹家宽 吴艳 解鹏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浅埋煤层地表各类隐蔽致灾因素制约着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如何快速、高效查明地表隐蔽致灾因素类型、种属性,并结合矿井生产分析其所处的状态及其致灾危险性,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浅埋煤层新民矿区青龙寺煤... 浅埋煤层地表各类隐蔽致灾因素制约着煤矿的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如何快速、高效查明地表隐蔽致灾因素类型、种属性,并结合矿井生产分析其所处的状态及其致灾危险性,是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浅埋煤层新民矿区青龙寺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地面地质调查、地质测量、采样测试、综合分析等技术,快速查明地表隐蔽致灾因素时空分布,结合井下涌水量观测、导水裂缝带高度多手段探查、矿压大数据分析、采空区气体监测及分析、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等技术,综合研究地表隐蔽致灾因素与矿井水害、顶板、火灾等关系。结果表明,井田内地表隐蔽致灾因素种类有过深沟开采、薄基岩—风化基岩、地表露天采坑及其积水、露天采坑回填、煤层露头自然发火等,上述隐蔽致灾因素可诱发井下工作面冒顶、工作面过沟开采顶板切落—动载矿压显现、工作面过露天采坑积水及其回填区的溃水溃沙、露头隐蔽高温区的有毒有害气体涌入等矿井灾害。研究成果可以为煤矿各类隐蔽致灾因素调查、分析提供参考,为浅埋煤层地表隐蔽致灾因素精准治理与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沟开采 地质调查 卫星遥感 无人机 矿井安全 隐蔽致灾因素 数值模拟 浅埋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6
作者 葛朝霞 薛梅 宋颖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建立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所选优势因子主要是一组反映冷暖空气活动的指数,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强度对宜昌的年平均流量影响很大;各优势因子的优势隐含周期4~9个不等,且... 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建立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所选优势因子主要是一组反映冷暖空气活动的指数,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强度对宜昌的年平均流量影响很大;各优势因子的优势隐含周期4~9个不等,且普遍都具有25a和22a的变化周期;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拟合和试预报合格率都达到了100%,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水文预报 逐步回归 优势因子 优势隐含周期 宜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机系统安全实时风险量化评估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雪岩 陈天平 张串绒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03-207,共5页
为了评价主机系统的安全风险变化,建立了一个描述主机安全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主机处于被攻击状态的概率,分析了影响攻击执行过程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计算攻击成功概率的方法,并最终计算主机系统的风险指数.该方法可以动... 为了评价主机系统的安全风险变化,建立了一个描述主机安全状态的隐马尔可夫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主机处于被攻击状态的概率,分析了影响攻击执行过程的因素,提出了一种计算攻击成功概率的方法,并最终计算主机系统的风险指数.该方法可以动态获取主机系统的风险态势曲线,有利于指导安全管理人员调整安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机系统安全 风险量化评估 隐马尔可夫模型 暴露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岳良文 武春友 张米尔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10期24-31,共8页
通过系统地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方法,并对中国1953~2012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经济效率、能源的环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 通过系统地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法,探讨了一种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方法,并对中国1953~2012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能源的经济效率、能源的环境效率和能源的生态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定义了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投入指标是能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能源的隐藏流,产出指标是经济价值与环境正影响。该研究给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评价方法不仅讨论了我国能源利用过程中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问题,还将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和生态代价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评价框架中,是一种符合绿色增长理念的能源效率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能源效率 科技资源 物质流分析 绿色增长 隐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地震勘探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忠琴 刘鹏 +1 位作者 唐建益 刘最亮 《中国煤炭》 2023年第1期16-29,共14页
地震勘探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简要回顾了煤炭地震勘探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勘探的应用效果,如地震法探查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采空区、废弃巷道、岩浆岩倾侵入区、河... 地震勘探在我国煤炭工业中的应用已有60多年历史。简要回顾了煤炭地震勘探在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勘探的应用效果,如地震法探查断层、陷落柱、煤层厚度、煤层顶板与底板突水灾害、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采空区、废弃巷道、岩浆岩倾侵入区、河床冲刷煤层变薄带等;系统分析了煤矿采区采前勘探前沿地震技术的攻关进展。在综合分析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所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地震岩石物理分析方法研究、优化煤矿采区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未来几年我国煤炭地震勘探技术10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以大幅提高地震勘探在探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方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因素 煤炭地震勘探技术 发展历程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缺失数据的纵向隐马尔可夫因子模型的贝叶斯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夏业茂 陈宣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7-468,共12页
隐马尔可夫因子模型在刻画多元纵向数据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观测数据往往呈现缺失数据.本文在纵向框架内,对缺失的数据提出了一个建模.使用一个多项模型去拟合缺失数据指标,并提出用一系列一维条件分布的联合分... 隐马尔可夫因子模型在刻画多元纵向数据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观测数据往往呈现缺失数据.本文在纵向框架内,对缺失的数据提出了一个建模.使用一个多项模型去拟合缺失数据指标,并提出用一系列一维条件分布的联合分布来建模.每个一维条件分布不仅取决于当前变量的观测值,而且也糅合以前的观测值和丢失的信息.在贝叶斯框架内,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用于实现后验分析.带有Metropolis-Hastings算法的Gibbs采样器被用来从相关的满条件分布中抽取随机样本.后验推断基于这些模拟观测值进行展开.我们进行了模拟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模型是正确指定时是十分有效的,而且对模型偏移也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马尔可夫模型 因子分析模型 缺失机制 MCMC抽样 Gibbs抽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