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定读者框架下的政治演讲立场研究——以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为例
1
作者 屈静雯 李战子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51,F0003,共7页
本研究借助假定读者分析框架,从作者、读者相对关系的视角,结合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和微观对话机制两个层面,对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语篇通过建构不同类型的假定读者,在对话属性、说服策略和立场表达等... 本研究借助假定读者分析框架,从作者、读者相对关系的视角,结合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和微观对话机制两个层面,对拜登关于结束阿富汗战争的演讲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语篇通过建构不同类型的假定读者,在对话属性、说服策略和立场表达等方面建立了一定的关联,协助实现加强联盟、转移责任、缓和争议和重建共识等交际目的。假定读者框架下的反恐演讲研究为分析政治演讲中的声音操控和立场表达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全面理解美国官方反恐话语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定读者 多声 立场表达 政治演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新话语之一——《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巴赫金式解读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战子 向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5,共5页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 网络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的风行引发了对陈凯歌电影《无极》的批评和对短片作者胡戈是否侵犯著作权的争议,但本文无意从这两方面进行讨论,而是旨在根据巴赫金的杂语和狂欢化理论,并结合短片的多模态话语特征,分析该片的混杂语类和狂欢化特色,说明网络flash文化为一种新的大众评论话语提供了空间和可能性,同时探讨此类作品所代表的中国社会新话语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语 狂欢化理论 多模态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前契约”消费之多声对话——北京6位老年签约者访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高一虹 徐继菊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5-34,共20页
“生前契约”是关于殡仪服务的商业契约,可供当事人通过购买殡仪服务提前计划身后事,在我国属于死亡话语新语类。本研究考察作为话语实践的“生前契约”消费,揭示签约者访谈中的多声互动和身份定位。我们在北京某养老院访谈了已签约的6... “生前契约”是关于殡仪服务的商业契约,可供当事人通过购买殡仪服务提前计划身后事,在我国属于死亡话语新语类。本研究考察作为话语实践的“生前契约”消费,揭示签约者访谈中的多声互动和身份定位。我们在北京某养老院访谈了已签约的6位老人,了解其签约考量和过程。语料分析借鉴叙事定位理论和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结果发现,在是否谈论死亡和提前计划丧事、亲情联结与个人独立、生命长度与质量、形式繁简等主题上,有多种声音的张力;在多声互动中,签约者建构了“我的丧事我做主”的独立规划者身份定位,但也有面对现实的无奈。研究尝试概括了身份定位的“PART”模式。生前规划身后事的观念及其商业契约形式在尊重个人权利的同时,也对亲情传递、文化传承提出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前契约 死亡话语 多声 身份定位 评价理论 殡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舍《茶馆》中的北京方言及其英译解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姜静 《语言与翻译》 2013年第1期48-53,共6页
文章对语言、变体与方言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茶馆》的两个英译本进行考察,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本所采用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效果,指出为传达原文中方言的语体特色,译文可采用口语化和非标准变体策略。
关键词 方言 地域变体 杂语 补偿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灿烂千阳》中的复调书写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龙桓 《外国语文研究》 2019年第2期41-48,共8页
小说《灿烂千阳》运用复调的技巧展示了杂语和它们各自所对应的意识,它们在共时作用下产生对峙,实现情节的急转和剧变,既是作者精湛写作技巧的展现,又是强烈情感的力量来源。各种杂语又进行对话,甚至在一个人物身上进行多种声音的对话,... 小说《灿烂千阳》运用复调的技巧展示了杂语和它们各自所对应的意识,它们在共时作用下产生对峙,实现情节的急转和剧变,既是作者精湛写作技巧的展现,又是强烈情感的力量来源。各种杂语又进行对话,甚至在一个人物身上进行多种声音的对话,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揭示了阿富汗人的灵魂世界。对位法则下不般配的俯就、闹剧场面和临界点上的人物所体现的狂欢化精神则是对阿富汗男权世界的反抗。胡赛尼的复调书写是小说成功的原因所在,也体现了作者作为西方社会的穆斯林为打破偏见积极寻求该群体与西方主流社会对话的积极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调 杂语 对话 双重性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语篇中的情态动词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立华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21-29,共9页
新闻语篇作为语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态度和立场的表达。情态动词作为人际意义态度编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语篇中的多种声音来源一起构成了新闻语篇真实性、立体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尺度。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 新闻语篇作为语篇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态度和立场的表达。情态动词作为人际意义态度编码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语篇中的多种声音来源一起构成了新闻语篇真实性、立体性和客观性的重要尺度。以批评话语分析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依托,比照《纽约时报》,对《中国日报》在报道当地新闻时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作了统计分析,认为《中国日报》在情态动词与报道声音的结合方面缺乏灵活性,从而限制了新闻语篇与读者在人际意义态度层面上的磋商和意义交流,同时也削弱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降低了新闻语篇的故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篇 情态动词 多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沙诗歌杂语性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程继龙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34-40,共7页
伊沙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杂语。借鉴巴赫金的杂语理论分析伊沙诗歌的杂语性特征,有一定的合理性。伊沙诗歌的杂语性表现为各种时代、各种阶层、各种行业、各种文体等多种话语的共存。杂语在诗歌中并非松散无序地存在,而是相互激发、相互依... 伊沙诗歌中充斥着大量杂语。借鉴巴赫金的杂语理论分析伊沙诗歌的杂语性特征,有一定的合理性。伊沙诗歌的杂语性表现为各种时代、各种阶层、各种行业、各种文体等多种话语的共存。杂语在诗歌中并非松散无序地存在,而是相互激发、相互依托,形成"有意味的形式"。反讽、戏仿等是诗歌组织杂语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赫金 伊沙 杂语性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责任型情态及其语篇中态度与立场的解析
8
作者 齐曦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8-24,共7页
系统功能语言学拓展了英语情态的研究,将情态语言系统下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并对所表达的人际功能进行了论述。意态化对应于逻辑中区分的责任型情态,论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此类情态的论述,结合巴赫金话语多声的概念,以三篇有关哥... 系统功能语言学拓展了英语情态的研究,将情态语言系统下分为情态化和意态化,并对所表达的人际功能进行了论述。意态化对应于逻辑中区分的责任型情态,论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此类情态的论述,结合巴赫金话语多声的概念,以三篇有关哥本哈根气候会议报刊社论为语料,分析社论语篇的功能语旨,即对重要事件和问题表达媒体的态度和立场,如何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言学 责任型情态 人际意义 话语多声 社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调理论观照下的《哈姆雷特》解读
9
作者 张军学 王文英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4,共3页
俄国著名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语言杂多理论和狂欢化理论,为我们把握思想文化变革、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话语特色提供了别样的解读范式。从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以及复调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等角度切入... 俄国著名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语言杂多理论和狂欢化理论,为我们把握思想文化变革、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小说和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话语特色提供了别样的解读范式。从复调理论、狂欢化理论以及复调小说情节结构的特点等角度切入,重新解读莎翁名剧《哈姆雷特》,以期在复调理论的观照下,对该剧的话语意涵、结构匠趣、狂欢预设等进行探讨和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姆雷特》 复调理论 多声喧哗 故事情节 狂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