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3体外抗HSV-1活性与免疫调节效应 被引量:12
1
作者 梅少林 袁红艳 +2 位作者 常雅萍 李平亚 卢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抑制作用与免疫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Rg3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检测Rg3对Vero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以Rg3诱导小鼠脾细胞,用鼠...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3体外对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抑制作用与免疫调节效应。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观察Rg3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检测Rg3对Vero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以Rg3诱导小鼠脾细胞,用鼠脾T淋巴母细胞增殖分析法测定上清中IL-2活性,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IFN-γ活性。结果:浓度在1.56~25mg·L^-1的Rg3对HSV-1致细胞病变效应抑制作用显著高于病毒对照组(P〈0.05);浓度小于25mg·L^-1的Rg3对传代Vero细胞及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与细胞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13~6.25mg·L^-1的Rg3体外诱生IL-2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Rg3具有体外抗HSV-1活性,对传代Vero细胞及小鼠脾细胞无毒性,可显著促进IL-2和IFN-γ分泌,参与免疫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甙 疱疹病毒1 抗病毒活性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IgY制备及其生物学活性检测
2
作者 苏海涛 翟玥 +1 位作者 宋秀玲 徐坤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09,共7页
目的: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卵黄抗体(IgY),探讨该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阐明其抗HSV-1的能力。方法:制备HSV-1灭活疫苗,采用鸡胸多点注射法免疫高产蛋鸡,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法提纯IgY,采用间接ELISA法、十二烷基硫酸钠-... 目的:制备抗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卵黄抗体(IgY),探讨该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阐明其抗HSV-1的能力。方法:制备HSV-1灭活疫苗,采用鸡胸多点注射法免疫高产蛋鸡,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法提纯IgY,采用间接ELISA法、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和蛋白浓度定量试剂盒测定IgY效价、纯度及蛋白水平,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IgY中和病毒的能力,测定病毒阻断率,以Vero细胞为病毒感染靶细胞,测定不同抗体浓度(0.01560、0.03125、0.06250、0.12500、0.50000、和1.00000 g·L^(-1))作用后细胞病变效应(CPE),根据CPE程度测定IgY体外抗HSV-1能力。结果:制备的IgY效价随免疫时间逐渐升高,达到1/1024000后保持稳定;IgY轻链重链条带清晰;IgY平均蛋白水平为11.544 g·L^(-1);IgY对HSV-1的阻断率可高达77.90%;HSV-1致CPE程度随抗体浓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当IgY浓度达到0.50000g·L^(-1)及以上时,25%以下细胞(甚至无细胞)发生病变。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SV-1的IgY,该抗体对HSV-1具有明显的中和阻断能力和体外抑制活性,可用于药物及诊断方法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 卵黄抗体 中和病毒 体外抗病毒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伏表达癌调蛋白的HSV-1减毒载体能有效治疗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明 高瀛政 +2 位作者 李萌 曹霞 黄新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评价潜伏表达癌调蛋白OCM的HSV-1减毒型载体(1716-OCM)在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病毒增殖特性及OCM表达。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716-OCM注射组和野生型病毒角膜... 目的评价潜伏表达癌调蛋白OCM的HSV-1减毒型载体(1716-OCM)在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体外细胞感染模型中检测重组病毒增殖特性及OCM表达。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1716-OCM注射组和野生型病毒角膜感染组),每时间点3只/组,于感染后7、14、30、60 d免疫荧光法检测OCM基因及病毒蛋白gB在大鼠视网膜和下丘脑中的表达。大鼠视神经损伤模型中,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假手术组,PBS治疗对照组,1716-OCM感染组及1716-OCM感染加cAMP增敏组),5只/组。治疗45 d后,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测视觉电生理功能。免疫荧光法检测视网膜RGCs数量及神经髓鞘蛋白表达。结果重组减毒型1716-OCM在体外细胞感染中病毒增殖远低于野生型病毒,其能够介导OCM有效表达。重组病毒能够介导OCM在大鼠眼部RGC层及脉络膜层表达。相比于野生型病毒,1716-OCM未引发显著的眼部组织结构破坏。在视神经损伤模型中,相比于未治疗组,1716-OCM联合cAMP治疗能够显著促进视网膜RGC存活(P=0.007)并抑制视神经脱髓鞘(P=0.03)。FVEP分析显示1716-OCM联合cAMP显著促进大鼠ΔN1-P1峰振幅恢复(P<0.001)。结论减毒型重组1716-OCM能够介导OCM在大鼠视网膜表达,玻璃体腔注射1716-OCM重组病毒和cAMP能够有效治疗大鼠机械性视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表达 视神经损伤 癌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春梅 刘强 +1 位作者 惠晶 王振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8-210,219,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采用颅内注射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感染后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作用。方法将雄性C57BL/6小鼠10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采用颅内注射法建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动物模型,感染后20 d进行水迷宫实验评价认知功能,应用RT-qPCR方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CDK5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受损明显,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CDK5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K5有可能参与了HSV-1感染后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 认知功能障碍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 SM44株糖蛋白D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余颖 马文煜 杨乔欣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构建HSV 1型SM44株糖蛋白D(g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用此重组质粒直接免疫小鼠 ,探讨HSV 1gD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从HSV 1基因组中扩增 gD的全编码基因 ,克隆入载体 pUC19中 ,测序鉴定后转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 目的构建HSV 1型SM44株糖蛋白D(gD)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并用此重组质粒直接免疫小鼠 ,探讨HSV 1gD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从HSV 1基因组中扩增 gD的全编码基因 ,克隆入载体 pUC19中 ,测序鉴定后转入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1( +)。所得重组质粒pcDNA gD以电穿孔法转染CHO细胞 ,并以荧光染色法鉴定表达效果。用 pcDNA gD免疫小鼠 ,ELISA法检测基因免疫的应答效果。结果成功地构建了可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的HSV 1gD真核表达载体 ,用其直接免疫小鼠可引起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应答。结论 gD的真核表达载体有可能作为HSV 1的基因疫苗 ,为进一步研究基于 gD的表位生物学和表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v-1 糖蛋白D 真核表达 基因免疫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HSV-1及猴B病毒相关抗体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乔红伟 佟巍 +3 位作者 蒋虹 丛喆 王卫 魏强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57-60,87,共5页
目的以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做为抗原,利用空斑法和IFA法比较猴BV和人HSV-1阳性血清两种不同血清的中和能力的差异,建立一种实用、准确、可靠的病毒毒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HSV-1病毒悬液作连续的10倍稀释,取1 mL接种于已经长成... 目的以人单纯疱疹病毒(HSV-1)做为抗原,利用空斑法和IFA法比较猴BV和人HSV-1阳性血清两种不同血清的中和能力的差异,建立一种实用、准确、可靠的病毒毒力的检测方法。方法首先,将HSV-1病毒悬液作连续的10倍稀释,取1 mL接种于已经长成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算出病毒悬液中每毫升所含蚀斑单位,即滴定出HSV-1的TC ID50。同时,用免疫荧光方法(IFA)对猴和人疱疹阳性血清进行滴定,得到其血清的效价。其次,用滴定出的病毒液分别与两种阳性血清体外中和后,接种到单层的Vero-E6细胞上,用1%甲基纤维素覆盖,待其出现蚀斑后计数。最后,计算出其蚀斑减少率。结果用1%甲基纤维素作覆盖层的蚀斑数量平均为10-5PFU,能形成115-116个/mL蚀斑,形状呈黍米大小的规则圆形,其蚀斑边缘清晰。IFA滴定的人HSV-1阳性血清与猴BV阳性血清的中和抗体均为1∶80。人HSV-1和猴BV两种阳性血清的空斑减少率均为100%。结论确定了利用1%甲基纤维素做为覆盖层可得到清晰可靠的蚀斑,由此方法检测到用人HSV-1可以代替猴B病毒,筛查猴B病毒抗体。且为将来进行药物筛选和中和实验中利用病毒空斑法建立方便、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疱疹病毒1 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空斑减少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报告基因检测HSV-1潜伏相关启动子在神经细胞的特异性激活
7
作者 郭景霞 李永鑫 +4 位作者 朱慧 史茜 张彩荣 朱红娟 马正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3-878,共6页
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潜伏相关转录本启动子(latencyassociated transcripts promoter,LATP)在病毒于神经组织中潜伏感染期间保持活性.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HSV-1的LATP,并将LATP分别插入增强型绿... 1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潜伏相关转录本启动子(latencyassociated transcripts promoter,LATP)在病毒于神经组织中潜伏感染期间保持活性.本研究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HSV-1的LATP,并将LATP分别插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前,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cDNA/LATP/EGFP和pGL3/LATP/Luc.pcDNA/LATP/EGFP转染293T细胞后,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表明LATP具有启动子活性,其活性低于PCMV.继而以pcDNA/LATP/EGFP和pGL3/LATP/Luc分别转染HeLa细胞、Eca109细胞、U251细胞和SK-N-SH细胞.结果表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在U251和SK-N-SH两种神经细胞中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其在HeLa和Eca109两种非神经细胞中的表达.说明LATP能够驱动基因在神经组织细胞中高效表达,可作为神经组织特异性表达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单纯疱疹病毒 潜伏相关转录本 启动子 神经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HSV-1基因治疗载体的快速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雯虹 杨丽娟 +4 位作者 李志伟 聂祖庆 王若花 黄新伟 曹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6-1082,共7页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 基因改造的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在肿瘤溶瘤病毒治疗及基因转导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报道一种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载体构建方法。首先,双顺反表达靶点g DNA和Cas9核酸酶的基因编辑质粒与同源重组模板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后,用亲本株感染细胞;然后,Cas9对胞内病毒基因组定点切割,诱导外源基因同源重组,修复至病毒基因组指定位点。通过PCR、Western印迹、免疫荧光等方法证明,相比于传统自发同源重组的构建方法,该方法能显著提升病毒重组率(4.1%vs 1.1%)。同时,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单克隆病毒纯化方案,简化了阳性病毒筛选步骤。本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快速的重组HSV-1构建方法,这对于HSV-1相关基因治疗及其病理机制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单纯疱疹病毒 CRISPR-Cas9基因编辑 同源重组修复 病毒载体 基因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IT1负反馈上调干扰素β表达促进抗HSV-1病毒保护 被引量:2
9
作者 方义军 胡好 +2 位作者 蔡少丽 丰志华 傅雅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96,共9页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能够通过受损皮肤或黏膜感染宿主细胞并引起多种疾病。HSV-1的侵入激活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诱导干扰素β(IFN-β)的产生,通过表达干扰素刺激基因(ISG)发挥抗病毒功能。近年来,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IFIT1)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IFIT1敲除细胞株,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敲除细胞株IFIT1在蛋白质水平的表达。转染HT-DNA和Poly[I:C]刺激L929 WT和IFIT1敲除细胞株,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发现,HT-DNA刺激敲除细胞时,IFN-β及下游ISGs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FN-β的表达量比L929-WT组平均高出13.4倍,IFIT1和趋化因子10(CXC chemokine ligand-10,CXCL10)的表达量比L929 WT组分别平均高出6.7倍和21倍(P<0.001),而Poly[I:C]刺激无明显变化(P>0.05),表明IFIT1是通过DNA信号通路来行使其负反馈调节作用。为研究IFIT1基因的抗病毒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改造的HSV-1-VP26-mCherry病毒感染该敲除细胞株,通过测定病毒荧光数及病毒拷贝数,发现IFIT1敲除细胞株与L929 WT细胞相比,存活率提高了60%(P<0.001),病毒增殖能力在48 h后降低28.6倍(P<0.001)。该结果表明,IFIT1基因的缺失有利于抵抗HSV-1的感染。综上所述,IFIT1通过DNA信号通路负反馈上调IFN-β及ISG的表达,IFIT1的缺失对病毒入侵发挥了保护作用。该结果为后续研究开发治疗HSV-1感染相关的治疗药物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CRISPR/Cas9 干扰素诱导的四肽重复蛋白1 干扰素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V-1糖蛋白B和糖蛋白D的T细胞表位重组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丹凤 马小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1-144,167,共5页
目的构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糖蛋白B(gB)和糖蛋白D(gD)的T细胞表位重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作为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登录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查阅已发表的无症状表位,联合运用SYFPEITHI、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潜在的HSV-... 目的构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糖蛋白B(gB)和糖蛋白D(gD)的T细胞表位重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作为核酸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登录免疫表位数据库(IEDB),查阅已发表的无症状表位,联合运用SYFPEITHI、IEDB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潜在的HSV-1 gB和gD的T细胞表位。将已知表位和预测表位串联,设计并合成HSV-1 gB、gD的T细胞多表位基因盒(Tg)。将Tg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Tg。pVAX-Tg转染293T细胞,鉴定其蛋白表达。将pVAX-Tg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Tg,且该质粒能够成功转染细胞并表达目的蛋白。将pVAX-Tg免疫小鼠后,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01)。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构建HSV-1 gB和gD的T细胞表位核酸疫苗,其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并能够有效诱导细胞免疫,为HSV-1多表位核酸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糖蛋白B 糖蛋白D T细胞表位 核酸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2基因佐剂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免疫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晓娟 朱明昭 +6 位作者 宋国兴 许于飞 刘宏伟 王盛 杨宝玲 董方田 许雪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在HSV-1病毒角膜攻击时的保护效果。方法利用pcDNA3.1载体分别构建HSV-1糖蛋白D和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gD和pIL-2,体外鉴定... 目的研究白介素2(IL-2)cDNA协同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gD核酸疫苗免疫对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以及在HSV-1病毒角膜攻击时的保护效果。方法利用pcDNA3.1载体分别构建HSV-1糖蛋白D和IL-2的真核表达质粒pgD和pIL-2,体外鉴定其表达。动物实验分为pcDNA3.1空载体对照组、pgD单独免疫组和pgD+pIL-2联合免疫组3组,具体为通过肌肉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间隔2周,每次接种质粒100μg,第3次免疫后2周,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滴度并做亚型分析,利用3H-TdR掺入法进行Th细胞增殖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Th细胞分泌的IL-2、IFN-γ和IL-10水平,耳廓肿胀实验检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反应;HSV-1病毒角膜攻击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病变。结果与pgD单独免疫组相比,pIL-2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IgG2a抗体滴度、Th细胞增殖反应和DTH反应,Th细胞分泌IL-2和IFN-γ水平也显著提高,IL-10水平明显下降。在动物保护实验中,pIL-2的协同免疫明显增强了pgD疫苗在病毒攻击时对角膜的保护效果。结论IL-2cDNA的协同免疫可以显著提高pgD核酸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加核酸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白介素2 单纯疱疹病毒1 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 被引量:9
12
作者 孟祥俊 贺冰 +2 位作者 冯非 李光源 毕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7-720,共4页
目的 :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1型糖蛋白 B(HSV-1gp 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 目的 :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 ,探讨单纯疱疹病毒 1型糖蛋白 B(HSV-1gp 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的基因片断 (2 6 73bp) ,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载体中 ,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 gp B,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结果 :双酶切重组质粒 pc DNA- gp B,电泳可见两条带 ,分别为目的基因 (2 70 0 bp)和线性质粒 pc DNA3(5 4 0 0 bp) ;以重组质粒 pc DNA- gp B为模板进行 PCR扩增 ,在 2 70 0 bp位置扩增出特异的产物 ;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 ,与 Gen Bank中登录的 HSV- 1F株 gp B基因序列比较 ,同源性达 99.5 %。结论 :利用 PCR技术从 HSV- 1SM4 4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 HSV- 1gp B去除 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 (39bp)的基因片断 (2 6 73bp) ,成功地构建了 HSV- 1基因疫苗pc DNA- gp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1 糖蛋白B DNA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与三叉神经节内HSV1潜伏相关转录启动子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立信 姜忠良 +2 位作者 董晓光 袁凤波 史伟云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比较角膜与三叉神经节 (TG)内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 1)潜伏相关转录 (LAT)启动子序列 ,进一步证实角膜为HSV 1的另一潜伏地。方法 用新西兰白兔建立HSV 1潜伏感染动物模型 ,提取并PCR扩增角膜及TGLAT启动子 ,比较LAT启动子序列... 目的 比较角膜与三叉神经节 (TG)内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HSV 1)潜伏相关转录 (LAT)启动子序列 ,进一步证实角膜为HSV 1的另一潜伏地。方法 用新西兰白兔建立HSV 1潜伏感染动物模型 ,提取并PCR扩增角膜及TGLAT启动子 ,比较LAT启动子序列。结果  6 6 7% (4/6 )的角膜组织扩增出HSV 1LAT启动子 ,且与TG的电泳位置相同 (2 16bp) ;其在 2~ 16 1间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结论 HSV 1潜伏期的角膜组织存在LAT启动子 ,并与TG内的序列相同 ,表明角膜在很大程度上与TG一样 ,是HSV 1的另一潜伏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节 角膜 启动子序列 LAT DNA hs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1型单纯疱疹病毒载体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雪莹 赵晓飞 +2 位作者 李永鑫 朱慧 马正海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2-329,共8页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为溶瘤病毒和病毒载体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本研究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建立了一种HSV-1载体系统.首先,将HSV-1内部反向重复序列(internal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s,IR)两侧的片段克隆入p KO5获得穿梭质粒...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作为溶瘤病毒和病毒载体的研究已有很长的历史.本研究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技术建立了一种HSV-1载体系统.首先,将HSV-1内部反向重复序列(internal inverted repeat sequences,IR)两侧的片段克隆入p KO5获得穿梭质粒p KO5/BN,其电转含p HSVBAC的大肠杆菌后筛选获得删除IR区重组DNA的p HSVΔIR-BAC.p HSVΔIR-BAC转染Vero细胞获得删除IR区的重组病毒HSVΔIR(MH1001).上述p KO5/BN和含p HSVΔIR-BAC的大肠杆菌构成了HSV-1载体系统.利用该系统获得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病毒HSVΔIR/EGFP(MH1002).MH1001和MH1002在感染的Vero细胞中增殖水平略低于野生型HSV-1,但无显著差异;Western印迹检测表明,重组病毒早期蛋白质ICP0、ICP4、ICP8、ICP22、ICP27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下降;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检测表明,重组病毒与野生型病毒均存在于细胞质中.以上结果表明,删除IR区的重组HSV-1保留了复制能力,能够携载并表达外源基因,建立的HSV-1载体系统可用于构建携载外源基因的复制型重组HS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单纯疱疹病毒 病毒载体 细菌人工染色体 内部反向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1型US12基因siRNA筛选及其对病毒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深 任哲 +7 位作者 王巧利 向阳飞 王一飞 胡巢凤 戚仁斌 陆大祥 张庶民 张佩琢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28-532,共5页
目的:筛选高效沉默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US12基因的siRNA,研究siRNA沉默US12基因后对HSV-1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N1-US12融合表达质粒,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靶向US12基因的siRNA,与pEGFP-N1-US12融合表达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流式... 目的:筛选高效沉默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US12基因的siRNA,研究siRNA沉默US12基因后对HSV-1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pEGFP-N1-US12融合表达质粒,设计并化学合成3对靶向US12基因的siRNA,与pEGFP-N1-US12融合表达质粒共转染Vero细胞,流式细胞术筛选高效抑制pEGFP-N1-US12融合蛋白的si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NA对细胞内US12 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效果,空斑减数实验评价siRNA对HSV-1增殖的抑制效果。结果:共转染实验筛选出高效抑制pEGFP-N1-US12融合蛋白的siR-NAS121、siRNAS122及siRNAS123。3对siRNA均能显著降低感染细胞US12 mRNA的表达水平,但空斑减数实验均未发现3对siRNA对HSV-1的增殖有显著抑制效果。结论:成功构建pEGFP-N1-US12融合表达质粒,筛选到高效抑制US12基因表达的3对siRNA,但是对病毒的体外增殖无显著影响,表明US12表达的立即早期蛋白ICP47的功能可能与HSV-1体外增殖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RNA干扰 基因 US12 单纯疱疹病毒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SM_(44)株和17Syn~+株用作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铁军 喻启桂 +1 位作者 刘露霞 朱治远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7-202,共6页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已被证明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它可被轴突顺行或/和逆行运输,还可被跨神经元传递;病毒的株不同,其运输方向亦可不同。本文研究了此病毒SM44株和17yn+株在鼠脑内跨神经元传递的方向性和可...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已被证明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跨神经元追踪示踪物。它可被轴突顺行或/和逆行运输,还可被跨神经元传递;病毒的株不同,其运输方向亦可不同。本文研究了此病毒SM44株和17yn+株在鼠脑内跨神经元传递的方向性和可靠性。结果提示:此两株病毒均能被跨神经元传递,并且以顺行跨神经元传递为主,因而可被作为示踪物用于跨神经元追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 Ⅰ型 示踪物 神经元 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序列分析筛选单纯疱疹病毒I型蛋白组中的PACS-1结合蛋白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军 李英辉 +5 位作者 薛采芳 甄荣芬 李旬 王宪锋 刘忠湘 万磊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筛选单纯疱疹病毒I型蛋白组中的PACS1结合蛋白。方法根据筛选标准,利用ScanProsite和PSORT软件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该方法可有效地筛选出PACS1结合蛋白。利用该方法,在单纯疱... 目的筛选单纯疱疹病毒I型蛋白组中的PACS1结合蛋白。方法根据筛选标准,利用ScanProsite和PSORT软件对蛋白质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该方法可有效地筛选出PACS1结合蛋白。利用该方法,在单纯疱疹病毒I型蛋白组中,共筛选出可能与PACS1结合的蛋白质33种。结论建立了一种有效的筛选PACS1结合蛋白的方法。筛选出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的PACS1结合蛋白,将为研究PACS1在疱疹病毒发生及潜伏性感染中的作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PACS-1 蛋白组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导致的人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倩 李玲 +6 位作者 王斌 于向民 宋旭霞 钱冬萌 侯云 姜光域 胡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ST)已被证实具有抗广谱病毒的作用,但有关其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1,HSV-1)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GST对由HSV感染所致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异常的抑制作用。... 目的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ST)已被证实具有抗广谱病毒的作用,但有关其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erpessimplex virus-1,HSV-1)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GST对由HSV感染所致人胶质瘤细胞(U251)增殖和凋亡异常的抑制作用。方法设立GST组、GST+HSV-1组、HSV-1组和对照组,以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5的HSV-1感染U251细胞,通过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和RT-PCR检测GST对HSV-1感染致U251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的抑制作用。结果①MTT法显示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并有非常明显的时间效应(P<0.05)。其中30μg/ml GST组和HSV-1组MTT值低于对照组(P<0.05);15μg/ml GST+HSV-1组MTT均值高于HSV-1组均值(P<0.05),3.75和30μg/ml GST+HSV-1组MTT值均低于HSV-1组(P<0.05)。②形态学观察HSV-1组细胞感染12 h后出现融合,36 h后出现细胞病变效应,15μg/ml GST+HSV-1组细胞感染24 h后开始出现少量融合,36 h后融合增多,但大部分细胞为正常形态;流式细胞术显示,15μg/ml GST+HSV-1组凋亡率低于HSV-1组(P<0.05)。③RT-PCR检测显示HSV-1组感染6 h后开始检测到gD基因的表达;15μg/ml GST+HSV-1组在感染12 h内gD基因表达受到抑制,24 h后gD基因才开始表达。结论 15μg/ml浓度的GST能抑制HSV-1感染所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异常,同时抑制病毒gD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单纯疱疹病毒1 U251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100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张望之先生经验方"清热退翳丸"联合1%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1%阿昔洛韦点眼,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中药&... 目的:观察名老中医张望之先生经验方"清热退翳丸"联合1%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1%阿昔洛韦点眼,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中药"清热退翳丸"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97%和7.14%,对照组的治愈率和复发率为92%和30.43%,两组相比治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疗程时间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采用中药清热退翳丸联合西药1%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见效快,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退翳丸 1%阿昔洛韦滴眼液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小鼠脑组织内ICAM1 mRNA动态变化及药物影响
20
作者 朱丽阳 衣曼 +1 位作者 魏兵 吴保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34-436,438,共4页
目的 :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小鼠脑组织内的ICAM 1mRNA动态变化及药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小鼠HSE治疗前后ICAM 1mRNA的表达 ,并给予阿昔洛韦 (ACV)及地塞米松 (DEX)治疗 ,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治疗后脑细胞... 目的 :了解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SE)小鼠脑组织内的ICAM 1mRNA动态变化及药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半定量检测小鼠HSE治疗前后ICAM 1mRNA的表达 ,并给予阿昔洛韦 (ACV)及地塞米松 (DEX)治疗 ,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治疗后脑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 :HSE小鼠在感染后第 3天ICAM 1mRNA的表达开始增加 ,第 4天达高峰 ,第 5天后逐渐下降 ;用药物干预的小鼠脑神经细胞改变较轻微 ,未找到病毒颗粒 ,毛细血管周围水肿减轻。结论 :ICAM 1mRNA是HSE炎症反应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HSE时早期给予ACV +DEX治疗对HSE脑细胞结构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小鼠 脑组织 ICAM-1MRNA 动态变化 药物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