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ossypium herbaceum Negative Mutant for Fiber Elongation a Useful Isoline for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for Fiber Elongation
1
作者 KATAGERI I S KHADI B M ANANDKUMA P REDDY V S VAMADEVAAH H M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3-,共1页
Actin cytoskelet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 morphogenesis in plants as demonstrated by pharmacological,biochemical,and genetic studies.The actin cytoskeleton may be involved in
关键词 Gossypium herbaceum Negative Mutant for Fiber Elongation a Useful Isoline for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for Fiber Elongation GE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影响
2
作者 韩光明 蓝家样 +2 位作者 陈全求 张胜昔 李国荣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103-108,共6页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以国审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新品种EZ9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生物炭技术对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在连作2年、6年、11年和14年4种连作年限的棉田土壤中分别施用0 t/hm^(2)(C0)、10 t/hm^(2)(C1)和20 t/hm^(2)(C2)生物炭,在棉花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4个生理时期测定了不同连作年限、不同生物炭处理对棉田土壤N、P、K、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棉田土壤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整体呈减少的趋势;C1处理、C2处理与C0处理相比,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均有明显的提高;生物炭处理可以有效缓解不同连作年限下棉田土壤营养物质的缺乏,且在生物炭施加量增加的情况下,棉田土壤中N、P、K、有机质含量也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连作 棉田 营养物质 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棉EST-SSRs的遗传评价 被引量:8
3
作者 余渝 王志伟 +3 位作者 冯常辉 张艳欣 林忠旭 张献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85-2091,共7页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247条草棉EST序列,搜索SSR并进行引物设计。其中的25条序列含有27个SSR,1~6碱基重复类型都存在,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的频率较高。为了明确在A、D和AD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依据25条序列共设计25对EST-SSR引物,其中22...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247条草棉EST序列,搜索SSR并进行引物设计。其中的25条序列含有27个SSR,1~6碱基重复类型都存在,二碱基和三碱基重复的频率较高。为了明确在A、D和AD基因组中的可转移性,依据25条序列共设计25对EST-SSR引物,其中22对引物扩增出清晰可辨的DNA条带,产生92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引物产生3.64个多态性片段。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49~0.91之间,平均为0.81。6对引物在BC1种间作图群体[(鄂棉22×Pima3-79)×鄂棉22]中表现多态性,产生7个多态性位点,其中5个为共显性,2个为显性。除HAU230b标记在BC1分离群体中不符合孟德尔式分离比例,其余引物表现正常分离。6个位点被整合到陆地棉和海岛棉种间BC1遗传连锁图谱上的6条染色体:有4个位于A亚基因组的4条染色体上(Chr.6、10、11和12),2个位于D亚基因组的2条染色体(Chr.19和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表达序列标签 简单序列重复 多态性信息含量 遗传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河平原区棉花饲用黑麦复种方式及水肥利用效率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游永亮 赵海明 +3 位作者 李源 武瑞鑫 刘贵波 翟兰菊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6-176,共11页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 2011年10月-2014年10月连续3年在河北省任县安排了定位试验,通过饲用黑麦不同播期与棉花构建几种棉草复种茬口搭配方式,从产量、经济效益、水分利用效率和养分利用效率以及对土壤肥力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棉花饲用黑麦复种的可行性及复种方式。结果表明,棉花可与饲用黑麦复种,为降低饲用黑麦对棉花的影响,饲用黑麦可适当推迟到10月20日播种,次年4月底收获,效益可提高5470.1元·hm^(-2)。棉花饲用黑麦复种与棉花单作相比,平均水分利用率提高16.49%;水分经济利用效率提高56.54%;并且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长幅度提高5.71%,土壤含盐量平均降低幅度达到23.72%,土壤改良效果明显;是适用于该区域的高效复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饲用黑麦 冬闲田 复种 产量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和亚洲棉的核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宋平 季道藩 许复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以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L.)3个品种和亚洲棉(G.arboreum L.)6个品种,以及1个亚洲棉与草棉种间杂种 F_1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草棉和亚洲棉在核型上基本相似,其主要差异是草棉具有2对 st 染色体,而亚洲棉中没... 以二倍体栽培棉种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L.)3个品种和亚洲棉(G.arboreum L.)6个品种,以及1个亚洲棉与草棉种间杂种 F_1为材料,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草棉和亚洲棉在核型上基本相似,其主要差异是草棉具有2对 st 染色体,而亚洲棉中没有;虽然2个棉种的核型类别都属于2A 型,但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更对称,属于较原始的类型。来自不同地区的6个亚洲棉品种的 sm 染色体数目分别为4个、6个或8个,随体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个或4个。而且它们的 sm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这表明,同一栽培种内来源于不同生态地区的品种间在核型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亚洲棉 核型分析 二倍体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45S 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坤波 宋国立 +6 位作者 王春英 刘三宏 刘方 李懋学 黎绍惠 张香娣 王玉红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4-273,共10页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6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6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核型 草棉 GISH-NOR rDAN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盘出土籽棉的鉴定与古代西域的棉花利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曹秋玲 朱苏康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21,共6页
在新疆营盘遗址M29号墓的发掘中,发现附有干裂分离的棉铃壳的籽棉。采用加速器质谱测定出土棉铃壳的14C年代为BP 845±40年。将出土棉铃与现代4个栽培种棉铃进行实物对比,由铃壳、种子、纤维特征确定出土籽棉为草棉种质。这是国内... 在新疆营盘遗址M29号墓的发掘中,发现附有干裂分离的棉铃壳的籽棉。采用加速器质谱测定出土棉铃壳的14C年代为BP 845±40年。将出土棉铃与现代4个栽培种棉铃进行实物对比,由铃壳、种子、纤维特征确定出土籽棉为草棉种质。这是国内首次对籽棉进行年代与棉种的科学鉴定。从古文献记载来看,新疆(古代叫做西域)早在汉代就有草棉传入,草棉的传播自西向东,元代以前止于河西。新疆出土的棉织品自汉、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先后千年所织的都有。对营盘籽棉种质的鉴定,与历史记载相吻合,进一步证实了草棉在古代新疆的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盘 籽棉 加速器质谱 西域 草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属四个栽培种的核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135-139,共5页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研究了草棉(Gosypiumherbaceum)、亚洲棉(Garboreum)、陆地棉(Ghirsutum)和海岛棉(Gbabardense)的核型。各棉种的核型简式为:草棉,2n=2x=... 以四个栽培棉种为材料,研究了草棉(Gosypiumherbaceum)、亚洲棉(Garboreum)、陆地棉(Ghirsutum)和海岛棉(Gbabardense)的核型。各棉种的核型简式为:草棉,2n=2x=26=18m+4sm+4st(4SAT);亚洲棉,2n=2x=26=22m+2sm+2st(2SAT);陆地棉,2n=4x=52=28m+22sm(2SAT)+2st(2SAT);海岛棉,2n=4x=52=28m+24sm(4SAT)。通过对4个栽培棉种核型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草棉的核型比亚洲棉对称,属较原始的类型,陆地棉与海岛棉的核型很相似,唯在Sm染色体的数目和位置上有一定差异。研究还表明,在4个栽培种中,只有草棉具有a型随体,据此可鉴别种间杂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草棉 亚洲棉 陆地棉 海岛棉 核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棉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郑泗军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2期191-193,共3页
以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的根尖为材料,采用5μg/ml放线菌素D(AMD)+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处理1.5h,Ohnuki′s溶液中低渗0.5h。根尖在载玻片上加固定液捣碎法制片,首次在草棉中诱导出高分辨的染色体带纹。显示的带纹随染... 以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的根尖为材料,采用5μg/ml放线菌素D(AMD)+0.002mol/l 8—羟基喹啉混合液处理1.5h,Ohnuki′s溶液中低渗0.5h。根尖在载玻片上加固定液捣碎法制片,首次在草棉中诱导出高分辨的染色体带纹。显示的带纹随染色体所处阶段而有所变化,前期和晚前期染色体带纹最多。早中期次之,中期染色体仍能显示1~4个带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染色体 高分辨带 制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Ⅱ.杂种F_1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花粉萌发率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69-374,共6页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 以棉属(Gossypium)的四个栽培种的种间杂种F_1植株为材料,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和测定花粉萌发率。结果表明:在中期Ⅰ,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出现一个四体环;(陆地棉×海岛棉)F_1通常联会成26个二价体。三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_1×陆地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陆地棉)F_1和四元杂种[(陆地棉×海岛棉)F_1×(亚洲棉×草棉)F_1双二倍体]F_1分别出现11.7个、8.8个和8.4个单价体以及1.2个,5.6个和5.7个三价体。在后期Ⅰ,两个二元杂种F_1的染色体分离较规则,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极不规则。在四分体形成时期,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异常四分体频率为18.3~20.2%,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高达71.2~74.7%。各杂种F_1及其亲本花粉萌发率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_1花粉的萌发率为54.3%,表现半不育;(陆地棉×海岛棉)F_1为85.7%,与其双亲基本一致;而三元和四元杂种F_1的花粉萌发率极低,仅为7.1~12.4%,表现高度的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F1 减数分裂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以前西域的棉纺织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秋玲 刘辉 王博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3-68,共6页
利用实物资料,将纺织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探讨元代以前西域棉纺织的原料利用、纺纱和织造技术。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晋以来棉纺织品历时弥久,品种多样,不仅用于服饰领域,也见于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元代以前,西域种植... 利用实物资料,将纺织科学与考古学相结合,探讨元代以前西域棉纺织的原料利用、纺纱和织造技术。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沿丝绸之路出土的汉晋以来棉纺织品历时弥久,品种多样,不仅用于服饰领域,也见于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元代以前,西域种植的为一年生草棉,由于草棉的采摘、初加工不易,阻碍了植棉与棉纺织的发展,草棉的种植传播止于河西地区。元代以前西域采用纺车或纺专纺棉,棉纺加工技术不及毛纺加工技术。元代以前的棉织机具还较原始,包含水平织机和立机两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西域 草棉 纺纱 织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棉种间二、三、四元杂种的研究 Ⅰ.杂种F_1的产生及其形态特性
12
作者 王志宁 季道藩 许复华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 本研究以棉属(Gossypium)的栽培种草棉(C.herbaceum L.)、亚洲棉(G.arboFeumL.)、陆地棉(G.hirsutum L.)和海岛棉(G.barbodense L.)为材料,通过种间杂交产生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F_1,首先进行同染色体组内的种间杂交,然后用0.2%秋水仙碱溶液处理(亚洲棉×草棉)F_1获得双二倍体,并进一步以该双二倍体与陆地棉或(陆地棉×海岛棉)F_1进行正反交,产生三元杂种F_1和四元杂种F_1。形态学研究表明,各二元、三元和四元杂种的F_1均生长旺盛,两个二元杂种F_1的叶片和花器或表现为明确的显隐性关系或超过双亲的平均值(如叶片的长度和宽度)。三元和四元杂种F_1在叶形和花器形态上表现了三个和四个棉种的一些性状。这表明把几个栽培棉种的某些性状组合于同一杂种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种F1 形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nraveling the puzzle of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otton A-genome
13
作者 MA Zhiying 《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 2020年第2期146-148,共3页
Gossypium hirsutum,the most widely planted cotton species,its evolution has long been an unsolved puzzle because of its hybrid origin from D-genome and A-genome species.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co... Gossypium hirsutum,the most widely planted cotton species,its evolution has long been an unsolved puzzle because of its hybrid origin from D-genome and A-genome species.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genetic component of cotton,Huang et al.recently sequenced and assembled the first A1-genome G.herbaceum,and updated the A2-genome G.arboreum and(AD)1-genome G.hirsutum.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reference genomes,they resolved existing controversial concepts and provided novel evolutionary insights surrounding the A-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genomes Gossypium herbaceum Origins EVOLUTION Structural variatio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棉不同倍性材料叶片转录组差异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亚杰 李昱樱 +3 位作者 申状状 陈天 荣二花 吴玉香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33-2748,共16页
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草棉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为同源多倍体的表型变化及其染色体加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提供基因表达水平的依据。本研究以草棉二倍体(CK)和同源多倍体后代为材料,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出同源三倍体(T)... 通过转录组测序筛选草棉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差异表达基因,为同源多倍体的表型变化及其染色体加倍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变化提供基因表达水平的依据。本研究以草棉二倍体(CK)和同源多倍体后代为材料,通过流式细胞仪鉴定出同源三倍体(T)和同源四倍体(M)植株,比较同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生理指标,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草棉同源四倍体叶片的SOD、POD、CAT、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DESeq差异分析结果表明, CK vs T、T vs M、CK vs M分别有4166 (2832个上调, 1334个下调)、4037 (1766个上调, 2271个下调)、4184 (2679个上调, 1505个下调)个DEGs,有205个DEGs是不同倍性植株两两比较的3组间共同表达的。GO功能分析表明, DEGs在膜的固有成分、膜的组成部分、催化活性等途径差异显著。KEGG富集分析表明, DEGs在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烷生物合成、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通路较为活跃。通过富集分析筛选CK vs T和CK vs M中与倍性相关的DEGs发现,多倍体在应激反应(62.46%和54.84%)、逆境反应(57.42%和53.85%)、细胞(70.16%和66.22%)、代谢(72.73%和66.14%)、生物活性物质和抗性(60.33%和63.37%)、光合(58.06%和63.16%)等方面的差异基因大都是上调表达,这可能是导致多倍体优势的关键因子。Nr注释信息CK vs M中共获得27个与抗性相关的基因(19个上调, 8个下调), 11个与光合相关的基因(9个上调,2个下调)。对不同倍性草棉与光合相关的27个DEGs进行聚类分析发现, 18个(66.67%)基因在四倍体中表达丰度最高。对3组间共同表达的205个DEGs进行Nr注释和表达情况分析发现,有30个基因都表现为上调表达,且在四倍体中表达量最高,7个基因都表现为下调表达,且在四倍体中表达量最低,这37个基因可能是受DNA剂量影响或是与植株倍性相关的基因。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多倍体植株在抗性、生长势、新陈代谢以及光合速率方面均优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同源多倍体 流式细胞 生理指标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D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棉同源四倍体的诱导与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昱樱 申状状 +2 位作者 荣二花 郑赟 吴玉香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二倍体草棉加倍成同源四倍体,获得能够结铃并且育性稳定的同源四倍体,这对于棉花的种质创新和下一步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二倍体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为材料,采用改良初生分生组织处理法... [目的]本研究旨在将二倍体草棉加倍成同源四倍体,获得能够结铃并且育性稳定的同源四倍体,这对于棉花的种质创新和下一步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二倍体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为材料,采用改良初生分生组织处理法对其进行多倍体诱变,并对获得的草棉突变型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流式细胞仪倍性鉴定。[结果]形态性状表明:突变型与野生型相比具有较强的生长势,植株矮壮,叶片颜色浓绿,且叶片皱缩、增厚,茎干较野生型粗,统计分析表明突变型与野生型存在显著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显示:突变型的峰值位于400,而野生型峰值位于200,表明突变型DNA含量为野生型的二倍。细胞学结果表明:野生型染色体数为26,突变型染色体数为52,直观证明突变型为四倍体。气孔统计分析表明:突变型和野生型的叶片下表皮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突变型气孔密度比野生型降低25.29%,突变型保卫细胞比野生型长度增加32.86%。[结论]本研究获得的草棉突变型为同源四倍体,为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和种质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多倍体诱导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筛选及性状鉴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亚杰 李昱樱 +3 位作者 申状状 陈天 荣二花 吴玉香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4-73,共10页
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及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_(1)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学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流式细胞倍性鉴定表明,以二倍体的荧光峰值作为参照,8株后代中有5株三倍体和3株四... 多倍化是物种形成及植物育种的重要途径。以实验室前期合成的草棉同源多倍体后代S_(1)为材料,对其进行流式细胞术、形态学、细胞学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流式细胞倍性鉴定表明,以二倍体的荧光峰值作为参照,8株后代中有5株三倍体和3株四倍体。形态学鉴定表明,二倍体表现为株高、茎细、叶薄、叶片较小、叶色翠绿、花朵较小,三倍体和四倍体则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粗壮、叶片增厚和皱缩、叶片较大、叶色浓绿、花朵较大。细胞学鉴定表明,随着倍性的增加,气孔密度呈下降趋势,而气孔长度、叶绿体数和花粉粒直径均呈上升趋势;二、三和四倍体草棉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出现正常和异常行为,包括单分体(0.17%,2.50%和2.17%)、二分体(0.33%,0.67%和0)、三分体(4.17%,10.00%和2.33%)、正常四分体(94.83%,54.00%和73.67%)、异常四分体(0.17%,0.33%和0.83%)和多分体(0.33%,32.50%和21.00%);异常多分体均不能形成正常花粉粒,所以三者的正常花粉粒所占比例分别为95.33%、58.83%和77.67%。SRAP分子标记鉴定表明,三倍体和四倍体不仅扩增出与二倍体完全一致的条带,还出现了条带的缺失与新的特异性条带,其中三倍体的遗传比例分别为80.81%、6.73%和12.46%,四倍体的遗传比例分别为76.59%、10.37%和13.04%,从分子水平证明了多倍体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棉 同源多倍体 性状鉴定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17
作者 校百才 景忆莲 《陕西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3,共3页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Griffing-4对5个陆地棉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强度及断长的一般配合力较其特殊配合力作用重要,纤维细度的特殊配合力作用重要,成熟度的两种配合力同等重要。由此认为,目前优质育种的杂交...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的Griffing-4对5个陆地棉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纤维长度、强度及断长的一般配合力较其特殊配合力作用重要,纤维细度的特殊配合力作用重要,成熟度的两种配合力同等重要。由此认为,目前优质育种的杂交亲本选配,在注重当地品种生态类型的前提下,要有一个具备优质性状且配合力高的亲本参加。其后代可能出现较好的材料。参试亲本PD9223是较好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纤维品质 配合力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