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细胞癌中FAM134B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山 王弦 +1 位作者 卫晶晶 吴正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7-323,333,共8页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 目的探讨FAM134B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60例HCC组织和癌旁非肿瘤肝组织中FAM134B的表达,并分析FAM134B表达与HCC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应用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敲低FAM134B对HCC细胞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FAM134B在HCC和癌旁正常组织中高表达率分别为70.0%(42/60)和40.0%(24/60)。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FAM134B在HCC中的表达显著增高(P<0.001),与患者脉管侵犯、肿瘤最大径和早期复发呈正相关(P均<0.05)。生存分析表明FAM134B的高表达是HCC患者的不良预后(P均<0.05)和高复发风险的独立预后因子(P均<0.05)。体外实验表明,敲低FAM134B可抑制HCC细胞的迁移、侵袭和增殖能力(P均<0.05)。运用TCGA数据库行GSEA分析,结果显示FAM134B的表达与AKT/mTOR通路呈正相关。结论FAM134B高表达可能是HCC高复发风险和不良预后的标志物,有望作为HCC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FAM134B 预后 侵袭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行血管介入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唐置鸿 袁度 +4 位作者 许少伟 庞清清 赵桂霖 韦猛 吴飞翔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4,共9页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目的探讨经血管介入治疗(包括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患者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4年4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符合条件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描述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参数和术后病理结果,并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的中位手术时间为240 min,中位出血量为200 mL。24例(22.6%)患者需要术中输血。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9.1%(52/106),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是肝功能衰竭(23例,21.7%)。1例(0.9%)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余105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4.7个月。随访期间有49例(46.2%)患者复发,其中早期复发(1年内)39例(36.8%),肝内复发33例(31.1%)。13例(12.3%)患者在随访期间死亡,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15.7个月,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6.9%和40.3%。中位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和85.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达到完全病理缓解(HR=0.410,95%CI 0.172~0.980,P=0.045)、合并微血管侵犯(HR=2.423,95%CI 1.269~4.625,P=0.007)、存在卫星灶(HR=1.916,95%CI 1.014~3.620,P=0.045)和肿瘤多发(HR=1.818,95%CI 1.012~3.241,P=0.046)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血管介入治疗联合TKI及PD-1抑制剂转化治疗后序贯肝切除术可能是一种不良反应可控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对≤3 cm肝细胞癌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3
作者 郑丽丽 林艳艳 +2 位作者 杜奕岩 詹维伟 任新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肝细胞癌(HCC)和肝脏其他恶性肿瘤(O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总院及无锡分院行CEUS检查、病灶最大径≤3 cm且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的126例患者(163个病灶)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163个病灶中,HCC 133个,OM 30个。分析病灶的CEUS特征,根据美国放射学院CEUS LI-RADS v2017对病灶进行分类,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CEUS征象及分类标准对HCC和O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HCC组与OM组病灶动脉期增强特征、廓清时间和廓清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HCC组分类结果以LR-3(20个,15.04%)、LR-4(25个,18.80%)、LR-5(82个,61.65%)为主,OM组分类结果以LR-M(28个,93.33%)为主。CEUS征象中,延迟廓清诊断HCC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28/30)和98.06%(101/103),早期廓清诊断OM的灵敏度为93.33%(28/30)。CEUSLI-RADS v2017分类中,LR-5和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分别为61.65%(82/133)和80.45%(107/133),特异度均为93.33%(28/3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62%(82/84)和98.17%(107/109),LR-4/5诊断HCC的灵敏度高于LR-5(P=0.001);LR-M诊断OM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3%(28/30)和95.49%(127/133)。结论CEUS LI-RADS v2017对最大径≤3 cm的HCC与OM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但LR-5对HCC的诊断灵敏度较低,LR-4/5可提高对HCC的诊断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 超声造影 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对肝细胞癌进展和化疗耐药的影响
4
作者 霍怡杉 李大伟 +4 位作者 段相冰 马玉玉 张国军 张凯楠 马秀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5-492,共8页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 目的探究Go-ichi-ni-san复合物亚基1(GINS1)在肝细胞癌(HCC)进展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肿瘤数据库GEPIA2网站检索并分析GINS1在HCC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收集2017年5月—2021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及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HCC患者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INS1在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Western Blot检测GINS1在HCC细胞系Huh7、Hep3B、Li-7、MHCC97H和人正常肝细胞系QSG7701中的表达差异。通过慢病毒转染细胞的方法构建稳定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株及其阴性对照细胞株。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使用奥沙利铂处理细胞以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构建裸鼠负瘤模型,观察GINS1敲低对HCC体内生长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Notch通路和JAK/STAT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加入Notch受体激动剂Jagged-1处理细胞,分析GINS1与Notch/JAK/STAT通路之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GINS1在HCC患者、HCC组织和HCC细胞系中均表达上调(P值均<0.05)。GINS1表达水平与HCC临床TNM分期正相关(r=0.822,P=0.01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降低(P值均<0.01),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增强(P<0.01)。与对照组裸鼠相比,GINS1敲低导致裸鼠形成的肿瘤质量和体积均受到显著抑制(P值均<0.001)。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在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内,Notch1、Notch3、p-JAK2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值均<0.05),JAK2和STAT3总体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Jagged-1处理后,敲低GINS1的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均有所增加,而细胞对奥沙利铂敏感性有所减弱,p-JAK2、p-STAT3水平升高(P值均<0.05)。结论GINS1在HCC中表达上调,并且能够通过Notch/JAK2/STAT3通路促进HCC进展和肿瘤细胞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S复合物 肝细胞 抗药性 肿瘤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吕玻玮 沈皓 +2 位作者 田淏 夏勇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1,共6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遍布全球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常年位居前列。由于其发病隐匿,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通过转化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的不断进步,以靶向和免疫治疗药物为代表的新型治疗被广泛用于HCC转化治疗。相较其他转化治疗方案,这些药物能有效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且具有不良反应可控等优势。此外,靶向药物与免疫治疗药物的联合治疗在提高HCC患者的生存收益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旨在综述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HCC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安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建伟 王葵 +3 位作者 夏勇 薛辉 唐明 张小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8-205,共8页
目的探索转化治疗对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49例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根据最终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转化治疗... 目的探索转化治疗对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149例合并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所有患者接受系统治疗联合局部治疗,根据最终是否接受手术治疗分为转化治疗组(n=42)和非转化治疗组(n=107),分析转化治疗后的长期预后和不良反应。结果149例患者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为15.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尚未达到。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的中位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19.8个月和10.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未达到和28.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转化治疗是总生存期的保护因素(HR=0.125,95%CI 0.016~0.966),但不是无事件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的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96.4%和72.1%、53.4%,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年、2年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77.5%、33.8%和47.3%、31.5%,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0)。转化治疗组和非转化治疗组患者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6.7%(28/42)vs 72.0%(77/107),P=0.524]及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23.8%(10/42)vs 27.1%(29/107),P=0.68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转化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伴有大血管侵犯的晚期HCC患者的预后,并且不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大血管侵犯 转化治疗 预后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选择性内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赵曼 倪倩雯 +8 位作者 朴贤杰 吴晓勤 周瑞 张恺廷 汪珍光 邹明皓 周文炫 刘福晨 刘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钇-90(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90Y对肝细胞癌进行治疗的新型方法。90Y半衰期较长,可利用其高能β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定向杀伤,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应和较好的局部控制能力。近年来,随着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钇-90(90Y)选择性内放射治疗(SIR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90Y对肝细胞癌进行治疗的新型方法。90Y半衰期较长,可利用其高能β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定向杀伤,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效应和较好的局部控制能力。近年来,随着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90Y-SIRT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然而,90Y-SIRT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包括如何提高转化治疗效果、优化治疗方案等。本文对90Y-SIRT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选择性内放射治疗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亚型肝细胞癌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8
作者 宋明月 张卫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肝细胞癌(HCC)在组织学特征、遗传变异和蛋白质表达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性,2019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根据组织病理学将其中约65%归为普通型HCC,将其余归类为不同亚型HCC,各具不同分子特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不同亚型HCC影像学表现与其... 肝细胞癌(HCC)在组织学特征、遗传变异和蛋白质表达方面均存在高度异质性,2019年消化系统肿瘤WHO分类根据组织病理学将其中约65%归为普通型HCC,将其余归类为不同亚型HCC,各具不同分子特征。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不同亚型HCC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学特征存在相关性。本文围绕不同亚型HCC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按组织学类型划分的肿瘤 诊断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转化治疗现况与进展
9
作者 田淏 刘俊杰 +2 位作者 沈皓 夏勇 沈锋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188,共7页
肝细胞癌(HCC)的生物学特性导致门静脉癌栓高发,其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致使患者预后极差。通过对不可切除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合理的降期治疗,达到可切除的范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CC合... 肝细胞癌(HCC)的生物学特性导致门静脉癌栓高发,其病情发展迅速,短期内可丧失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致使患者预后极差。通过对不可切除的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进行合理的降期治疗,达到可切除的范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HCC合并门静脉癌栓转化治疗的潜在目标人群,并分析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放射治疗、区域性及系统药物治疗在HCC转化治疗中的应用,指出联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手段是提升HCC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门静脉癌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从不可切除到可切除的新希望
10
作者 钟承千 林孔英 曾永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旨在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已成为不可切除HCC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HCC转化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及HCC转化治疗最新进展,对HCC转化治疗策略及疗效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解读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照 朱继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4-1327,共4页
2017年6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提出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国内外在原发性肝癌研究方面不断出现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为此,国家卫生健... 2017年6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提出推荐性意见具有重要意义,此后国内外在原发性肝癌研究方面不断出现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修订更新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4年版)》,本文对新版指南的更新要点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肿瘤辅助疗法 精准医学 诊疗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耐药后的二线治疗方案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天奇 曹钰哲 +1 位作者 左孟轩 顾仰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6-390,共5页
近年来,靶向和免疫单药及联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为一线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疗效与安全性证据。然而,对于肝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各项临床指南尚无统一意见,原因在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局限于索拉非尼失败后的选择,而对于... 近年来,靶向和免疫单药及联合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研究为一线用药方案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疗效与安全性证据。然而,对于肝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目前各项临床指南尚无统一意见,原因在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局限于索拉非尼失败后的选择,而对于新的一线方案,如靶向免疫联合治疗肝癌耐药后的二线治疗方案,依然缺乏高证据等级的临床试验结论。本文回顾了目前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根据药物作用的不同机制,对靶向免疫一线治疗耐药后肝癌二线治疗方案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并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对于一线靶免联合治疗耐药的肝癌患者,靶向联合治疗、免疫双抗治疗均有望提高疗效、改善生存,未来还需更多前瞻性临床研究数据,为靶免联合治疗耐药的肝癌患者提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药物疗法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凯 王艳艳 +7 位作者 江忠勇 孙巍 刘晨霞 那琬琳 许宏宣 谢静 刘媛 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9-326,共8页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HCC)复发进程中DNA修复调节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串联质量标签(TMT)标记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HCC 2年内复发和5年预后良好的肝癌组织样本,分析富集在DNA复制、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4条通路的蛋白表达差异,分析在HCC复发进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调控通路及靶点,预测可能的调控机制。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真核生物复制复合体通路MCM2(P=0.018)、MCM3(P=0.047)、MCM4(P=0.014)、MCM5(P=0.008)、MCM6(P=0.006)、MCM7(P=0.007)、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中PCNA(P=0.019)、RFC4(P=0.002)、RFC5(P<0.001)、LIG1(P=0.042)共4个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碱基切除修复通路PCNA(P=0.019)和LIG1(P=0.042)在HCC复发组中均显著降低;错配修复富集通路中MSH2(P=0.026)、MSH6(P=0.006)、RFC4(P=0.002)、RFC5(P<0.001)、PCNA(P=0.019)、LIG1(P=0.042)共6个蛋白在肝癌复发组织中均显著减少。差异蛋白涉及MCM复合体、DNA聚合酶复合体ε、连接酶LIG1、长补丁碱基剪切修复复合体(long patch BER)、DNA错配修复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分。对DNA修复调节的重要差异蛋白进行临床样本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复发组中除MCM6表现出下降趋势外,MCM5(P=0.008)、MCM7(P=0.007)、RCF4(P=0.002)、RCF5(P<0.001)和MSH6(P=0.006)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HCC复发过程中,DNA修复进程中多个复合体蛋白组分存在显著减少或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复发 局部 DNA修复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介导肝细胞癌耐药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润兵 史婷婷 +2 位作者 伍杨 张久聪 郑晓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15-2319,共5页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 肝细胞癌(HCC)治疗抵抗是制约其疗效的重要因素。自噬是一种多步骤、多靶点的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密切相关。同时,自噬与肿瘤治疗抗性之间也存在显著串扰。因此,自噬可能是肿瘤细胞在临床干预后阻碍细胞死亡的关键因素之一。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长链非编码RNA是导致HCC耐药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转化生长因子-β、上皮间充质转化及长链非编码RNA这三个角度,探讨其介导复杂的分子网络诱导自噬的发生而影响HCC耐药性的可能机制,为提高HCC治疗敏感性探索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自噬 抗药性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肝细胞癌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帅兵 谭杰 向斌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59-664,共6页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03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随访TACE后肝外转移(EHM)及总生存时间(OS)。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TACE资料,观察中晚... 目的分析中晚期肝细胞癌(HCC)经TACE后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103例以TACE作为初始治疗的中晚期HCC患者,随访TACE后肝外转移(EHM)及总生存时间(OS)。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TACE资料,观察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及OS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TACE后1个月,103例中,84例客观缓解、19例治疗无效;随访3~50个月、中位时间16.9个月,期间34例发生EHM,70例死亡。治疗前甲胎蛋白(AFP)≥400 ng/ml(HR=3.451)及首次TACE无效(HR=3.049)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EHM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治疗前碱性磷酸酶(ALP)≥100 U/L(HR=2.193)、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125(HR=1.737)、肝功能Child-Pugh B级(HR=2.417)及首次TACE后1年内EHM(HR=4.488)均为OS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治疗前AFP≥400 ng/ml及首次TACE无效均为中晚期HCC经TACE后发生EHM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ALP及PLR升高、肝功能下降及首次TACE后早期发生EHM均可使OS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化学栓塞 治疗性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提高医师对肝脏局灶病变诊断效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巴特 任阿红 +2 位作者 蒋佳慧 徐辉 杨正汉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01,共7页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8专项培训对提升医师对肝细胞癌(HCC)高危人群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征象评估及分类的准确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HCC高危患者,最终共纳入63例患者的70个病灶,其中有27个HCC病变,15个非HCC恶性病变和28个良性病变。18位不同年资的影像诊断医师参加CT LI-RADS v2018专项培训。受试医师在参加培训前后分别独立判读入组病灶图像并记录结果,包括对入组病灶的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识别和LI-RADS分类。将病变分类为LR-5即可诊断HCC,计算受试医师在LI-RADS培训前后评估LI-RADS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和诊断HC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准确率并计算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培训前后对LI-RADS主要征象和支持HCC的辅助征象评估效能及HCC的诊断效能。结果:培训后受试医师对LI-RADS的主要征象及支持HCC的辅助征象的识别效能均较培训前有提升(P值均<0.05),其中对非边缘性廓清、强化包膜以及辅助征象中的无强化包膜识别效能提升较为显著。培训前后受试医师对HC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45.9%、80.9%、60.1%、70.4%、67.4%和55.8%、91.0%、79.5%、76.6%、77.4%(P值均<0.05)。结论:CT LI-RADS专项培训能提升医师对HCC高危人群肝局灶病变的征象评估及诊断能力,其专项培训具有确切的推广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晓玲 高宛军 +3 位作者 何维恒 陈俊 戴志军 陈大治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1-1507,共7页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增强MRI影像学征象和血清学指标与微血管侵犯(MVI)的关系,旨在术前预测MVI,为评估患者预后和指导个性化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8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患者。采用“7点”基线取材法获取病理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VI,将患者划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患者术前MRI增强图像,独立评估MRI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探究H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血清学指标和MRI影像学特征与MVI关系。结果:84例患者中,34例(40.5%)为MVI阳性,50例(59.5%)为MVI阴性。MVI阳性患者的Ki-67标记指数更高(P=0.027),甲胎蛋白(AFP)水平更高(P=0.001),肿瘤长轴直径更大(P<0.001),短轴直径更大(P<0.001),更易出现动脉期瘤内强化小动脉(P=0.013)、瘤周强化(P=0.002)、瘤周无或不完整强化包膜(P=0.039)、延迟期不光滑的肿瘤边界(P=0.001)和微静脉侵犯双特征预测因子(TTPVI)(P<0.001)。两位放射科医师评估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良好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与MVI独立相关的因素。联合三个特征诊断MVI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64(95%CI:0.767~0.881),敏感度为75.8%,特异度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85.7%。结论:AFP、肿瘤长轴直径和TTPVI是预测MVI的独立因素,联合患者血清学特征和MRI肿瘤影像学特征对HCC患者的MVI状态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有潜力为HCC治疗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磁共振成像 血清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蟾素调控AK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抑制肝细胞癌肺转移裸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悦 续嗣钰 +3 位作者 王珏 杜施霖 张春蕾 宋海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40-1847,共8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 目的研究华蟾素通过调控肝细胞癌(HCC)上皮间质转化(EMT)抑制HCC转移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36只6周龄雄性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MHCC97H细胞建立肝癌肺转移瘤模型,随机分为华蟾素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建模当日起分别腹腔注射华蟾素120μL/kg、60μL/kg或生理盐水,每周2次。8周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检测肝癌肺转移率。MHCC97H细胞用华蟾素高、低剂量(2.5μL/m L、5μL/m L)干预,通过划痕实验、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相关分子的表达。用CoCl2孵育模拟低氧环境诱导MHCC97H细胞,同时加入高、低剂量华蟾素干预,通过划痕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华蟾素对低氧诱导的细胞迁移能力和EMT的影响。使用转录组学分析华蟾素对MHCC97H细胞的效应机制。用Western Blot检验华蟾素干预对MHCC97H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华蟾素干预组裸鼠较对照组肝癌肺转移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使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减小、上皮型分子表达上调(t=2.860,P<0.05),并使EMT转录因子和基质型分子下调(t值分别为3.545、2.022、2.852、2.341,P值均<0.05)。低氧诱导上调MHCC97H细胞划痕愈合率和基质型分子、EMT转录因子表达水平(P值均<0.05),华蟾素干预逆转EMT变化并抑制划痕愈合(P值均<0.05)。肝癌细胞转录组学分析显示,华蟾素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的基因差异,华蟾素主要影响了肿瘤、代谢、免疫和信号传导相关基因表达,其中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进一步检测发现华蟾素干预可下调HCC细胞AKT、P-AKT和P-AKT/AKT的水平(t值分别为2.434、3.401、2.258,P值均<0.05)。结论华蟾素可抑制肝癌转移,尤其对于低氧环境诱导的肝癌转移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调控AKT信号转导通路介导的HCC细胞EMT可能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华蟾素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蒙蒙 张海婧 程树群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80-890,共11页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进展迅速、侵袭力强,治疗方法多样。但因其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基因较多、机制复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治疗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耐药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lncRN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肝细胞癌是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类型,进展迅速、侵袭力强,治疗方法多样。但因其发生、发展所涉及的基因较多、机制复杂,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治疗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不明显,而耐药相关机制尚未完全明确。lncRNA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型非编码RNA,能通过基因突变等作用于肝癌的发展、转化和侵袭,同时可以通过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功能等参与肝癌耐药。本文对lncRNA在肝细胞癌放化疗、靶向和免疫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及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解决肝癌耐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肿瘤抗药性 长链非编码RNA 化学疗法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肝细胞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吴雨 刘福晨 +1 位作者 冯啸尘 刘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46-1552,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近年来,靶向、免疫及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HCC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尽管HCC对放射线敏感,但因肝脏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低,放射治疗在临床上...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近年来,靶向、免疫及放射治疗在不可切除HCC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尽管HCC对放射线敏感,但因肝脏对放射线的耐受性较低,放射治疗在临床上的地位常常被低估。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其在不可切除HC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无论是单纯放射治疗还是放射治疗联合其他治疗,均对不可切除HCC患者显示出明显的生存获益。本文重点阐述放射治疗及其与其他方法的联合治疗在不可切除HCC中的临床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放射治疗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