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地区HBV基因亚型特点及其与核苷(酸)类抗HBV药物耐药突变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晓东 李庆虹 +7 位作者 李进 周渝霞 郝玉清 戴久增 李乐 姚增涛 张玲霞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9-631,634,共4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核苷(酸)类药物基因型耐药突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提取2377例慢性乙肝(1942例)和乙肝相关肝硬化(435例)患者血清HBV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反转录酶(RT)基因区,对PCR产物...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亚型在中国华北地区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核苷(酸)类药物基因型耐药突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提取2377例慢性乙肝(1942例)和乙肝相关肝硬化(435例)患者血清HBVDNA,采用巢式PCR扩增反转录酶(RT)基因区,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根据所测RT/S基因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HBV基因亚型,检测RT区耐药突变,将数据录入HBVdb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感染HBV各基因亚型的例数为B1型10例(0.4%),B2型344例(14.5%),B3型6例(0.3%),B4型8例(0.3%),C1型28例(1.2%),C2型1937例(81.4%),C3型21例(0.9%),C4型6例(0.3%),D型17例(0.7%)。B2和C2亚型患者之间在性别、HBVDNA载量、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水平、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肝患者中,C2亚型病毒感染的拉米夫定耐药突变V173L、L180M、M204I和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A181V检出率显著高于B2亚型病毒感染(P<0.05);乙肝相关肝硬化患者中,B2亚型病毒感染的阿德福韦酯耐药突变N236T检出率显著高于C2亚型病毒感染(P=0.014)。结论我国华北地区流行的HBV以C型和B型为主,其中C2和B2为主要亚型,HBV基因亚型可能会影响临床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突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亚型 抗药性 病毒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德福韦酯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区新变异rtN236V的表型耐药特点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晓 刘妍 +8 位作者 思兰兰 陈丽 白文林 刘立明 王嫣 许智慧 戴久增 姚增涛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56-259,共4页
目的鉴定1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RT)区的新变异rtN236V,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方法从1例ADV治疗失败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RT区,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转化JM109细... 目的鉴定1例阿德福韦酯(ADV)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反转录酶(RT)区的新变异rtN236V,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方法从1例ADV治疗失败患者的血清中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扩增HBV RT区,将PCR产物克隆到pGEM-Teasy载体,转化JM109细胞。挑选34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并分析耐药相关突变。构建1.1倍HBV野生株和耐药株重组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拉米夫定(LAM)、ADV、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转染后第4天收集细胞培养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作用下细胞培养上清中HBV DNA的产量,并分析其表型耐药特点。结果该例患者在接受ADV治疗15个月后出现病毒学突破和生化学突破,测序结果显示34个克隆中,20个(58.8%)为rtN236V变异株,11个(32.4%)为rtN236T变异株,2个(5.9%)为野生株,1个(2.9%)为rtA181V+N236V变异株。rtN236T、rtN236V和rtA181V+N236V变异株的相对病毒复制力分别为野生株的89.43%、83.60%和75.44%。表型耐药分析显示:rtN236T株、rtN236V株和rtA181V+N236V株对ADV的敏感性分别为野生株的1/4.75、1/3.10和1/5.10,但对LAM、ETV和TDF均敏感。结论在ADV长期治疗失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池中鉴定了新的变异形式rtN236V,并与rtN236T和rtA181V株伴随存在,该变异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力及对ADV的敏感性,可能是一个新的ADV耐药相关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抗药性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P基因区突变序列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程 孙剑 +2 位作者 陈金军 王战会 侯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9-730,735,共3页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P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入选的115例患者中103例检测到拉米...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P基因逆转录酶区(RT区)序列突变特点。方法收集115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HBVP基因RT区序列耐药变异。结果入选的115例患者中103例检测到拉米夫定基因型耐药变异,最主要的耐药变异模式为rtL180M+rtM204V和rtM204I,分别占58.3%和22.3%,其他耐药位点包括rtL80V/I、rtT184S和rtA200V,并在5例患者中检测到RT区3个位点的联合变异。结论对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耐药检测除了HBVP基因区常见的rtL180和rtM204位点变异外,还应考虑其他位点的联合耐药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耐药变异 拉米夫定 P基因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病毒复制机制及慢性乙型肝炎药物靶点 被引量:31
4
作者 赫晓林 黄建炜 +1 位作者 许瑞安 崔秀灵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尽管乙肝防治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缺乏高效的药物与手段。研究表明,肝损伤、肝衰竭程度与HBV及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复杂关系。因而详细地探明HBV生命周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种严重影响公共卫生与人体健康的全球性流行性疾病,尽管乙肝防治已有很大提高,但仍缺乏高效的药物与手段。研究表明,肝损伤、肝衰竭程度与HBV及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存在复杂关系。因而详细地探明HBV生命周期和感染过程,为研究HBV药物靶点和制定新的抗病毒策略提供前期坚实的基础,意义重大。该文详细介绍HBV病毒复制机制,并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新发现的和潜在的药物靶点,为制备新型的抗HBV药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病毒复制 作用靶点 装配 NTPC 核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多聚酶区的耐药变异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许智慧 陈丽 +6 位作者 徐腾 刘妍 王耀 韦柳婷 任晓强 貌盼勇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检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是否存在耐药变异。方法收集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早期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全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RT/S基因序列... 目的检测未接受过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HBV是否存在耐药变异。方法收集96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住院早期血清,提取HBV DNA,采用巢式PCR方法扩增HBV反转录酶(RT)全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NA双向测序,对RT/S基因序列进行分子进化树分析反基因分型,对rt80、rt173、rt180、rt181、rt184、rt202、rt204、rt236和rt250等位点上的耐药相关变异进行分析,并用克隆测序法进行验证,每个样本测定10~20个克隆。结果用直接测序法检出NA耐药变异8例(8.3%),C型6例,B型2例。其中6例为拉米夫定(LAM)耐药变异,包括4例rtM204I、1例rtL80I+rtM204I和1例rtL180M+rtM204I;另2例检出与阿德福韦酯(ADV)耐药相关的rtA181V变异。变异株多数与野生型病毒株共存。克隆测序法的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的结果大体相符,部分样本中有2种或多种耐药变异株共存,其中1例患者的样本中除LAM变异株外,还检出了ADV和恩替卡韦(ETV)耐药变异株,变异形式分别为rtA181T+rtN236T和rtL180M+rtS202G+rtM204V。结论未接受过NA治疗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感染NA耐药株病毒,NA耐药病毒可以在人群中传播引起急性乙型肝炎,变异病毒的传播致病不只局限于LAM耐药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 药物耐受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6
作者 赵艳娟 高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1-342,共2页
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a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 了解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实验研究。98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同时使用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a1 13周,随后使用干扰素α2b及胸腺肽α1 13周,最后单用干扰素α2b 26周;对照组49例单用同样剂量干扰素α2b 52周。疗程中定期检测血常规、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透明质酸酶(HA)。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 ALT、HA复常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1.6%和53.1%,P< 0.005;44.9%和22.4%,P<0.025;42.9%和20.4%,P<0.025:79.6%和51.0%,P<0.005)。干扰素α2b与苦参素、胸腺肽α1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干扰素α2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慢性 干扰素 苦参素 胸腺肽Α1 药物疗法 联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HBV反转录酶区新变异rtM204Q的表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嫣 刘妍 +5 位作者 许智慧 思兰兰 陈丽 戴久增 姚增涛 徐东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8-551,共4页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反转录酶(RT)区YMDD功能域新变异rtM204Q的表型特点。方法从1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扩增HBV全长RT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反转录酶(RT)区YMDD功能域新变异rtM204Q的表型特点。方法从1例接受拉米夫定(LAM)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扩增HBV全长RT区基因,PCR产物直接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随机挑选40个克隆进行DNA序列测定并分析耐药相关变异。将Xho I/Sph I双酶切后的RT片段与载体连接成含HBV 1.1倍基因组长度的重组载体。采用FuGENE HD试剂盒,将构建的含野生株和变异株的重组载体转染至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转染4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核苷(酸)类药物[LAM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阿德福韦酯(ADV)终浓度为0、0.033、0.1、0.33、1、3.3μmol/L;恩替卡韦(ETV)终浓度为0、0.001、0.01、0.1、1、10μmol/L;替诺福韦酯(TDF)终浓度为0、0.01、0.1、1、10、100μmol/L],隔天换药,连续作用4d后收集细胞上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药物浓度下HBV DNA的复制水平,以分析变异株的表型特点。结果对从患者血清获得的37个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3个(35.1%)为野生型,11个(29.7%)为rtM204Q突变型,2个(5.4%)为rtM204I突变型,10个(27.0%)为rtA181T突变型,1个(2.7%)为rtA181T+rtM204Q突变型。后4种变异株的复制力分别是野生株复制力的89.95%、46.28%、55.77%和34.44%(P<0.05)。前2种变异形式的表型耐药分析结果显示,rtM204Q对LAM的敏感性为野生株的1/75.68,而rtM204I对LAM的敏感性不及野生株的1/1000。rtM204Q和rtM204I株对ADV、ETV和TDF均敏感。结论 HBV RT区新的YQDD基序变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病毒复制力,对LAM的敏感性降低,提示这可能是一个新的LAM耐药相关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抗药性 病毒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型与耐药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蒋孝华 李小芬 +1 位作者 蔡亚平 李红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方法湖南省衡阳地区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96周,发生耐药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d)96周。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HBV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核苷(酸)类似物耐药变异的关系。方法湖南省衡阳地区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拉米夫定治疗(100mg/d)48-96周,发生耐药变异者改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0mg/d)96周。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HBV基因分型,同时检测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耐药变异位点。结果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86例(70.49%),C基因型24例(19.67%),未分型12例(9.84%)。42例检出拉米夫定变异株,其中B基因型32例,C基因型10例,B、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7.21%(32/86)和41.67%(10/24),差异无显著性(x^2=0.16,P=0.69);42例经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和96周的变异发生率分别为0.00%(0/42)和2.38%(1/42),B、C基因型阿德福韦酯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13%(1/32)和0.00%(0/10)。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主要为rtM204V+rtL180M(35.71%)和rtM204I(38.10%);B、C基因型比较,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类型差异无显著性(x^2=17.44,P=0.23)。结论湖南省衡阳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HBV基因型对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发生率及变异类型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型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太松 董瑞华 +5 位作者 李建芳 林炳生 雍万军 胡守旺 李明 周新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8-432,共5页
【目的】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YMDD基序变异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提取2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经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膜条杂交并同测序比较分析检... 【目的】采用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YMDD基序变异进行检测,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提取2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 DNA,经聚合酶链反应后进行膜条杂交并同测序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随后对该方法进行灵敏度和混合感染检测能力的评价。【结果】242例样本检测结果有236例与测序结果相符,反向斑点杂交检测结果同测序结果的符合率达97.5%;混合型感染58例,占样品总数的24%。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的灵敏度达103IU/mL,在病毒混合感染群体中能检测出约占10%的突变型病毒株。【结论】反向斑点杂交技术检测HBV YMDD基序变异具有简单、准确、经济实用的特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HbV) 突变 耐药 反向斑点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阿德福韦酯自然变异耐药与抗病毒后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P基因序列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莉萍 韩方正 +3 位作者 李春杨 闫梅 张言超 颜学兵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606-608,共3页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RT区序列分析,观察对阿德福韦酯(ADV)自然变异耐药及继发耐药的异同。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对ADV耐药患者外周血HBV RT区基因序列。其中曾用ADV治疗患者30例(... 目的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RT区序列分析,观察对阿德福韦酯(ADV)自然变异耐药及继发耐药的异同。方法 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78例对ADV耐药患者外周血HBV RT区基因序列。其中曾用ADV治疗患者30例(治疗组),未抗病毒治疗48例(未治疗组),并对两组ADV相关耐药变异位点发生频数进行比较。结果未治疗组ADV耐药的主要变异类型为rtA181V/T 10例(20.8%),rtN/H238T/D/S 10例(20.8%)和rtV214A变异13例(27.1%);而治疗组发生的ADV耐药变异主要为rtA181V/T 16例(53.3%),没有发现rtN/H238T/D/S变异,仅发现1例rtV214A变异。结论CHB患者中存在相当严重的ADV自然变异耐药变异,主要变异类型为rtN/H238T/D/S及rtV214A,而抗病毒治疗后该变异位点发生频数反而相对减少。rtA181V/T变异既可以为自然变异也可以由ADV抗病毒治疗而诱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酯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药性 多种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者耐药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庞婷 邢卉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HBV耐药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且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但HBV DNA仍可检测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访,以出现HCC为临床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HBV耐药基因突变与肝细胞癌(HC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北京地坛医院进行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且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经治,但HBV DNA仍可检测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访,以出现HCC为临床结局。分析HBV感染者耐药基因突变与HCC发生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HCC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有22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结果中未检测到耐药基因突变者占45.37%(103/227),检测到耐药基因突变者占54.63%(124/227)。HBV耐药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的HBV DNA载量分别为(5.19±1.60)log10IU/ml、(5.44±1.75)log10IU/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4,P=0.258)。HBV耐药基因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中肝硬化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4.19%(30/124)、16.50%(17/103),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2.026,P=0.155)。中位随访时间为28个月(4~58个月),HCC发生率为7.49%(17/227)。HBV耐药基因突变者的HCC发生率为9.68%(12/124),未检测到HBV耐药基因突变者的HCC发生率为4.85%(5/103)。发生HCC的患者中基线时检测出HBV耐药基因突变者占70.59%(12/17),未发生HCC的患者中基线检测出HBV耐药基因突变者占53.33%(112/210)。结论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HBV DNA未被有效控制的患者,其HCC发生率与未进行抗病毒的患者HCC发生率结果相当,有较高的HCC发生的风险;若出现HBV耐药基因突变,其发生HCC的风险可能较高,未来需更长时间、更大样本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细胞 突变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氧核酶及锁核酸核酶对2.2.15细胞中HBsAg和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玉琳 牛俊奇 王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5-308,31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对HBV前C/C区的脱氧核酶(DNAzyme)及锁核酸核酶(LNAzyme)对2.2.15细胞中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前C/C区2031位点的10-23DNAzyme、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及LNAzyme。本实验设对照组和10-23DNAz... 目的:观察针对HBV前C/C区的脱氧核酶(DNAzyme)及锁核酸核酶(LNAzyme)对2.2.15细胞中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针对HBV前C/C区2031位点的10-23DNAzyme、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及LNAzyme。本实验设对照组和10-23DNAzyme组、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组、LNAzyme实验组。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组、单纯脂质体对照组、单纯10-23DNAzyme对照组、无关10-23DNAzyme对照组。观察在0.16、0.64、1.28、1.60及1.92μmol.L-1浓度下及12、24、36、48、60、72、84及96 h时间段对2.2.15细胞的HBsAg、HBeAg表达的抑制效应。结果:10-23DNAzyme及LNAzyme作用于2.2.15细胞后,可明显抑制HBsAg、HBeAg的表达,且抑制率LNAzyme明显高于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而后者又明显高于未进行任何修饰的10-23DNAzyme组。LNAzyme及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对HBsAg的最高抑制率分别是(91.6±8.4)%和(78.4±2.0)%,对HBeAg的最高抑制率分别是(90.1±5.2)%和(76.4±4.8)%;在给药后12 h就表现出抑制效应,48 h达高峰,LNAzymes、点硫代修饰的10-23DNAzyme有效抑制时间分别是为84及72 h。其对2.2.15细胞未见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10-23DNAzyme及LNAzyme对2.2.15细胞具有明显的高效阻断HBV的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且LNAzyme优于DNAzyme,是一类特异的高效的抗HBV治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催化性 锁核酸核酶 2.2.15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包装 被引量:1
13
作者 项凤梅 卢建溪 +4 位作者 王强 李永伟 陈伟 刘旭东 李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8-400,共3页
目的:构建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同时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为进一步产生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假病毒,进一步感染肝源性细胞,进行耐药机制的研究做准备。方法:采用基因扩增、重组和克隆的方法,从构建好的... 目的:构建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同时进行逆转录病毒载体的包装,为进一步产生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假病毒,进一步感染肝源性细胞,进行耐药机制的研究做准备。方法:采用基因扩增、重组和克隆的方法,从构建好的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重组质粒中,扩增出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组,然后插到pLEGFP-N1载体上,再进行重组质粒的转化、提取、纯化和测序,然后将测序成功的重组质粒扩大培养,并转染PT67细胞,最后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和提取细胞培养上清进行病毒DNA提取。结果:凝胶电泳分析血清HBVDNA扩增可见3.2kb条带,HBVDNA和pLEGFP-N1载体连接后可见10.1kb目的条带,该重组质粒双酶切后可见3.2kb和6.9kb目的条带。突变前质粒测序显示含有HBV基因型为C型血清型adr的全基因组,突变后测序证实存在HBV逆转录酶169、184、202、250位点的预期碱基突变。荧光倒置显微镜显示,转染后的PT67细胞有明显的荧光表达,培养上清DNA提取后,经过核酸分析仪检测,最后换算结果显示培养上清假病毒颗粒可达104-105/cfu。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的HBV全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了包装,产生了含恩替卡位耐药基因的假病毒颗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恩替卡韦 基因组 药物耐受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输入免疫因子的HBV模型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乔梅红 齐欢 +1 位作者 刘安平 田天海 《数学年刊(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研究脉冲投放免疫因子对HBV传染病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利用脉冲微分不等式和比较定理,证明了HBV模型的无病周期解的存在性,给出了无病周期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系统的持续性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短的投放周期... 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用于研究脉冲投放免疫因子对HBV传染病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利用脉冲微分不等式和比较定理,证明了HBV模型的无病周期解的存在性,给出了无病周期解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系统的持续性的充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短的投放周期或适当的免疫因子投放量可以导致HBV的清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数学模型 药物治疗 全局渐近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螺霜抑制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凌庆枝 刘群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9-510,共2页
关键词 天螺多糖 2215细胞 药物作用 乙型肝炎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斯沧 陈红旗 《中国防痨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HBVM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组合药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病人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Ⅱ”病人肝损率差... 目的 观察抗结核组合药对HBVM阳性肺结核病人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较HBVM阳性和阴性肺结核病人组合药治疗前后肝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HBVM阳性病人肝损率比阴性者明显增高 (P <0 .0 1) ;其中“模式Ⅰ”与“模式Ⅱ”病人肝损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而“模式Ⅰ +Ⅱ”病人肝损率比“模式Ⅲ”高 (P <0 .0 5)。结论 组合药致肝功能损害 ,HBVM阳性病人比阴性多见 ,尤以“模式Ⅰ、Ⅱ”病人更易发生 ,可能与用药前肝脏病理损害严重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药物治疗 肝功能 组合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洪涛 何桂蓉 吴诗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0-885,共6页
目的 :通过巢式PCR及特异引物,建立一种新的乙肝病毒(HBV)DNA rtA181T耐药突变的PCR直接扩增检测方法。方法:巢式PCR方法第1轮扩增HBV DNA逆转录酶rt活性域片段,第2轮PCR上游引物3′末端碱基设计为与HBV DNA rtA181T突变碱基相同的碱基... 目的 :通过巢式PCR及特异引物,建立一种新的乙肝病毒(HBV)DNA rtA181T耐药突变的PCR直接扩增检测方法。方法:巢式PCR方法第1轮扩增HBV DNA逆转录酶rt活性域片段,第2轮PCR上游引物3′末端碱基设计为与HBV DNA rtA181T突变碱基相同的碱基,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即为突变片段。利用该方法 ,本文检测了43例HBV DNA rtA181T变异标本,分析该方法检测的灵敏性;并比较分析低拷贝HBV DNA水平与高拷贝HBV DNA水平下,该方法与PCR-Sanger测序法检测HBV DNA rtA181T突变的一致性。结果:产物经测序证实,突变检测引物巢式PCR法能扩增出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在HBV DNA水平为24 U/μL、rtA181T突变株含量低至10%时,该方法仍能较好检测出rtA181T变异片段。对43例不同拷贝水平的HBV DNA rtA181T耐药变异临床标本检测显示,该方法检测灵敏性达100%,常规PCR-Sanger测序灵敏性为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巢式PCR及突变引物为基础的HBV DNA rtA181T耐药突变PCR直接检测法能较好地检测HBV DNA rtA181T耐药变异发生;对HBV DNA低拷贝水平下的rtA181T耐药变异检测,该方法灵敏性优于Sanger测序法,且有较好的特异性。这对早期发现HBV DNA耐药突变、及时更改抗HBV治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性 突变 基因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基因组常见突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爱荣 胡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1463-1467,共5页
HBV基因组特殊的结构及生活周期特点决定了其易于突变。突变改变了病毒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前S/S开放读码框(ORF)以点突变为主,可引起免疫逃避,与隐匿性HBV感染有关;前C/C-ORF以G1896A突变常... HBV基因组特殊的结构及生活周期特点决定了其易于突变。突变改变了病毒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影响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前S/S开放读码框(ORF)以点突变为主,可引起免疫逃避,与隐匿性HBV感染有关;前C/C-ORF以G1896A突变常见,与HBe 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细胞癌(HCC)、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发生相关;P-ORF的突变主要发生在逆转录酶区(RT区),与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耐药关系密切;X-ORF突变主要是重叠于该区的核心启动子的A1762T和G1764A的双突变,与HBe Ag阴性CHB、HCC、慢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相关。明确这些突变与疾病的关系,可为HBV感染者制订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基因组 突变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HBV重叠感染者耐药HBV毒株C区和P区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彪 吴南屏 +1 位作者 Armin Bader 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7-509,共3页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 (HBV)耐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HAART)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 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 ,定量检测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用 HBV- DNA C区和 P区引物常规扩增 HBV- DNA C区和 P区产物 ,PC...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乙肝病毒 (HBV)耐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HAART)的耐药机制。方法 :用 HBV- DNA荧光定量试剂盒 ,定量检测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用 HBV- DNA C区和 P区引物常规扩增 HBV- DNA C区和 P区产物 ,PCR产物纯化后测序 ,用 BL AST软件分析序列 ,与国际 HBV基因库对比。结果 :36例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中 ,HBV- DNA阳性 4例 (11.1% ) ,血清中 HBV- DNA拷贝数 3例在 10 4copies/ ml级 ,1例在 10 7copies/ ml级。对 1例 HBV- DNA在 10 7copies/ ml级标本进行 HBVDNA C区和 P区序列测定 ,用 BL AST软件与国际基因库对比 ,结果 ,C区 nt 2 4 12位 T→ C,nt 2 4 13位 T→ C,P区 nt 74 1位A→ G(YMDD→ YVDD)。结论 :HAART治疗的 HIV/ HBV重叠感染者 ,HBV耐药可能与 HBV- DNA C区和 P区联合变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药物作用 肝炎病毒 乙型 重叠感染 序列分析 DNA 高效抗逆转录疗法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 YIDD变异株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维祯 李迪 +3 位作者 李桂秋 张淑云 房勇 谷鸿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9-42,共4页
构建HBV C基因型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求耐药后的有效治疗奠定基础。以重组质粒PMD18T-HBV-C为模板,采用PCR扩增HBV C基因型YIDD变异株的全基因组DNA,并将其... 构建HBV C基因型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的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的分子机制,寻求耐药后的有效治疗奠定基础。以重组质粒PMD18T-HBV-C为模板,采用PCR扩增HBV C基因型YIDD变异株的全基因组DNA,并将其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获得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HBV-C(YIDD)通过酶切后电泳及测序进行鉴定。琼脂糖电泳结果证实PCR产物大小约为3.2 kb,与预期相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HBV C基因型YIDD拉米夫定耐药株全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C(YIDD)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耐药变异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