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mice
1
作者 SHI Cai-yun AN Zi-xuan LI Wei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4-675,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CH)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METHODS A total of 60 male SPF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reforming longa m...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CH)on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mice.METHODS A total of 60 male SPF Kunming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reforming longa method into sham group(sham),model group(tMCAO,reforming longa method),CH 0.2 and 0.5 g·kg-1 groups and positive drug control group(edaravone 0.008 g·kg-1).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were performed 24 h after opera⁃tion.Mice with scores ranged between 1 and 3 were included in subsequent experiments.Each group had 8 mice.CH edaravone and normal sa⁃line were ip injected for 5 d.The tMCAO group and the sham group were administered the same amount of normal saline as administration groups.TTC staining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olu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ELISA was per⁃formed to detect the levels of interleukin-6(IL-6),interleukin-1β(IL-1β),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and interferon-γ(IFN-γ)in serum and penumbra.RESULTS TTC stai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infarction in sham group.Compared with tMCAO group,the infarct volume in each administr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ELISA results showed that IL-6,IL-1βand IFN-γin serum and penumbra were of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MCAO group and sham group(P<0.01),and BDNF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1).Compared with tMCAO group,IL-6,IL-1βand IFN-γin serum and ischemic penumbra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ll administration groups(P<0.01),while the content of BDNF was in⁃creased in CH 0.2 g·kg-1 group and edaravone 0.008 g·kg-1 group(P<0.05),and other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0.01).CONCLU⁃SION CH could reduce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vol⁃ume and improve the nerve injury caused by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The mechanism was related to inhibit the expression of IL-6,IL-1βand IFN-γ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BDNF possib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erebroprotein hydrolysa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teomic study on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to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
2
作者 ZHANG Chun-fang CHEN Zhu-chu +3 位作者 GUO Hai-zhou ZHANG Heng XIAO Zhi-qiang CHEN Sheng-x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z1期304-309,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lung tissue of rabbit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and try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P.Methods 12 domestic rabbits were rando...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protein expression of lung tissue of rabbit after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and try to elucidate the potential protective mechanism of IP.Methods 12 domestic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group IP and group control(6 rabbits in each group).All the left lungs were afflicted by ische mia-reperfusion injury except that those in group IP were subject to IP prior to ischemic phase.2-DE was employed to separate the total protein of the lung tissue.PDQuest analysis software was used to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tly expressed protein spot.MALDI-TOF-MS and Mascot database searching were exploited to identify these proteins.Results 1)IP attenuated the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2)The proteomic analysis showed 35 target proteins,of which 17 were characterized such as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delta catalytic subunit.Conclusions 1)Proteomic is a promising tool to investigate the IP and ischemia-reperfusion lung injury.2)That IP inhibits inflammatory cascades through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may be one of its protective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OM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分析
3
作者 周路路 东冰 +2 位作者 辛杰晶 徐光华 刘娜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分析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21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行肝组织活检的271例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 目的分析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21年6月于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行肝组织活检的271例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HBsAg及ALT水平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71例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中86例(31.73%)肝组织炎症活动度≥A2、72例(26.57%)肝纤维化分期≥F2,112例(41.33%)患者存在中、重度肝组织损伤。ALT>20 U/L患者中肝组织炎症活动度≥A2比例高于ALT≤20 U/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8,P=0.047)。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HBsAg水平患者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A2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HBsAg水平、ALT水平患者的肝纤维化分期≥F2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对年龄≤30岁和无乙型肝炎家族史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肝组织炎症活动度≥A2比例和肝纤维化分期≥F2比例的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HBsAg水平、ALT水平等临床特征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超过40%的低病毒载量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存在显著损伤,不同年龄、性别、乙型肝炎家族史、HBsAg及ALT水平患者的肝组织损伤程度未见明显差异,即使年龄<30岁否认乙型肝炎家族史,患者仍有相当比例的肝组织存在损伤,需要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病毒载量 炎症 肝纤维化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马仕鹏 余燕青 +5 位作者 邬小萍 王亮 刘丽萍 张愈靓 万欣 葛善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分析比较恩替卡韦(ETV)与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对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3年11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ETV或TAF治疗至少48周的167例初治CHB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抗病毒药物分为ETV组(n=117)和TAF组(n=50)。为均衡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按照2∶1比例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48周时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及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根据患者48周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和异常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肾功能异常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指标预测发生肾功能异常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CHB患者抗病毒治疗期间eGFR动态变化情况。结果PSM成功匹配150例CHB患者,其中ETV组100例,TAF组50例。基线时,ETV组和TAF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基线eGFR分别为(112.29±9.92)mL·min^(-1)·1.73 m^(-2)和(114.72±12.15)mL·min^(-1)·1.73 m^(-2)。48周时两组患者eGFR水平较基线均有下降,ETV组48周eGFR明显低于TAF组[(106.42±14.12)mL·min^(-1)·1.73 m^(-2)vs(112.25±13.44)mL·min^(-1)·1.73 m^(-2),t=-2.422,P=0.017],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TAF组(17.00%vs 4.00%,χ^(2)=5.092,P=0.024)。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n=131)与异常组(n=19)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年龄(Z=-2.039,P=0.041)、治疗药物(ETV/TAF)(χ^(2)=5.092,P=0.024)、基线eGFR水平(t=4.023,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eGFR(OR=0.896,95%CI:0.841~0.955,P<0.001)和治疗药物(OR=5.589,95%CI:1.136~27.492,P=0.034)是发生肾功能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基线eGFR预测CHB患者发生肾功能异常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1,cut-off值为105.24 mL·min^(-1)·1.73 m^(-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68%、82.44%。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组患者(χ^(2)=22.330,P<0.001);ETV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累积发生率高于TAF组患者(χ^(2)=4.961,P=0.026)。随着抗病毒治疗启动,ETV组和TAF组患者eGFR均降低(F=5.259,P<0.001),但仅在48周时ETV组eGFR水平明显低于TAF组(t=-2.422,P=0.017);在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和基线eGFR>105.24 mL·min^(-1)·1.73 m^(-2)的两组患者中,eGFR亦下降(F=5.712,P<0.001),且基线及第12、24、36、48周两组患者eG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927、-9.780、-8.835、-9.489、-8.953,P值均<0.001)。结论对于ETV或TAF初治的CHB患者,ETV抗病毒治疗48周时的肾损伤风险高于TAF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 肾损伤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通过上调Tif1γ抑制TGF-β1/Smad通路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
5
作者 何怡然 何阳 +4 位作者 邓国艳 樊志强 汤紫照 魏凤 欧阳林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9-898,共10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保护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并用Ost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Ost)保护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建立APAP诱导小鼠肝损伤模型,并用Ost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浆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转录中间因子1γ(Tif1γ)及Smad4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小鼠肝脏组织IL-1β、IL-6、TNF-α及Smad4、Tif1γ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Smad2/3、pSmad2/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结构破坏、肝细胞死亡增多;ALT、AST、ROS、MDA及LDH升高,SOD及GSH-PX降低;IL-1β、IL-6及TNF-α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Ost干预组小鼠肝脏结构改善、肝细胞死亡减少;ALT、AST、ROS、MDA及LDH降低,SOD及GSH-PX升高;IL-1β、IL-6及TNF-α mRNA表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组织pSmad2/3、Smad4蛋白及Smad4 mRNA表达增加,Tif1γ蛋白及m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相比,Ost干预组小鼠肝脏组织pSmad2/3、Smad4蛋白及Smad4 mRNA表达减少,Tif1γ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结论:Ost可改善肝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APAP诱导的小鼠肝细胞损伤,机制与上调Tif1γ,削弱TGF-β1/Smad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转录中间因子1γ TGF-Β1/SMAD信号通路 肝损伤 肝星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蜜环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
6
作者 陈然然 王佳怡 +1 位作者 张晴 沈明花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8,共9页
用40%乙醇灌胃大鼠(剂量为15 mL·kg^(-1)),诱导肝损伤模型,用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多糖(低、高剂量组分别命名为AMP-L、AMP-H,剂量为100、400 mg·kg^(-1))灌胃大鼠,4周后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用40%乙醇灌胃大鼠(剂量为15 mL·kg^(-1)),诱导肝损伤模型,用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多糖(低、高剂量组分别命名为AMP-L、AMP-H,剂量为100、400 mg·kg^(-1))灌胃大鼠,4周后测定大鼠肝脏指数,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活性,清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和乙酰化超氧化物歧化酶2(Ac-SOD2)表达量。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MP-H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AMP-L和AMP-H的ALT、AST、GGT活性显著降低,ALB含量显著增加;AMP-H的血清TG、TC含量极显著降低;AMP-L和AMP-H的血清LDL-C含量极显著降低,HDL-C含量极显著增加;AMP-H的SOD、SOD2活性显著增加;AMP-L和AMP-H的MDA含量显著降低,Nrf2、HO-1和Sirt3表达量极显著增加,Ac-SOD2表达量极显著降低,表明蜜环菌多糖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利用蜜环菌多糖缓解肝损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环菌 多糖 肝损伤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合并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机制
7
作者 孙可欣 李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7-1442,共6页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代的到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寿命显著延长,非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相关疾病的发生率较ART应用前明显升高,其中肝脏疾病是非AIDS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HIV感染者肝损伤发生率较高,造成肝损伤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HIV感染、合并HBV/HCV及其他病原体感染、药物、代谢功能障碍、肠道菌群移位等多个方面对发生肝损伤可能的危险因素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IV感染者的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病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刘海燕 付明月 +1 位作者 孙海珍 曾玉英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9-423,共5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斯泼累格·多雷(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HBV模型组,IFN-α组,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HBV抗原构建HBV大鼠模型。IFN-α组大鼠高压尾静脉注射10μg pKCMvint.IFN-α,汉黄芩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汉黄芩素10 mg/kg、20 mg/kg、40 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d),持续2周。2周后处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分别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纤维化情况,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匀浆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HBV模型组比较,汉黄芩素中、高剂量组大鼠饮食和排泄基本正常,腹腔积液消失,肝组织损伤缓解,肝纤维化减少,血清HBeAg、HBsAg、GOT、GPT水平和肝组织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汉黄芩素可保护HBV大鼠肝功能,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乙型肝炎病毒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肝功能 大鼠模型 病理损伤 纤维化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的临床诊断
9
作者 刘永萍 沈瑶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46,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部分病例可以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似的特征,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对DI-ALH的命名、诊断和临床处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专家意见,建立了临床诊断标准。然而,DI-ALH的临...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部分病例可以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似的特征,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对DI-ALH的命名、诊断和临床处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专家意见,建立了临床诊断标准。然而,DI-ALH的临床诊断依然复杂、困难,药物摄入和机体免疫进展之间的联系目前尚无直接证据。因此,本文从临床表型、病理诊断、诊断积分和临床预后4个方面探讨DI-ALH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达拉非新型片剂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改善小鼠肝纤维化
10
作者 封文斌 杨建钦 +5 位作者 李丽媚 雷佳秀 刘繁 赵子建 穆云萍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0-297,共8页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0%CCl 4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构建模型,每周2次,持续8周。造模4周后治疗组分别给予他达拉非新型片剂(1.0 mg...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对四氯化碳(CCl 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和对肝星状细胞(HSCs)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20%CCl 4玉米油溶液腹腔注射构建模型,每周2次,持续8周。造模4周后治疗组分别给予他达拉非新型片剂(1.0 mg·kg^(-1))或他达拉非原研药(希爱力,2.5 mg·kg^(-1))经口灌胃治疗,每天1次,持续给药4周。模型到期后通过血清学检测、肝组织病理学染色、Western blot,观察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对肝纤维化小鼠肝功能、肝组织胶原沉积、肝小叶结构损伤及HSCs活化标志蛋白表达及分布的影响;培养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TGFβ1刺激后加入他达拉非干预,通过Western blot观察他达拉非对LX-2细胞活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比指数明显增加,肝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的肝细胞坏死,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伴有严重的炎症细胞浸润,HSCs活化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明显升高;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小鼠的组织结构损伤,降低转氨酶水平,减轻肝细胞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明显抑制α-SMA和Fn的表达,值得注意的是,低剂量的他达拉非新型片剂治疗效果与高剂量的原研药相当。细胞水平上,他达拉非处理明显抑制LX-2细胞活化,降低活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他达拉非新型片剂可显著抑制HSCs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改善CCl 4引起的肝纤维化和肝功能损伤,且与他达拉非原研药相比具有起效剂量低的显著优势,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达拉非新型片剂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四氯化碳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在α-鹅膏毒肽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11
作者 王浩伟 张晓星 +2 位作者 杨根梦 王尚文 曾晓锋 《法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9,共8页
目的通过检测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铁沉积,小鼠肝细胞和L-02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及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究铁死亡是否参与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方法建立α-鹅膏毒肽C57BL/6J小鼠中毒模型和L-02细胞染毒模型,采用Lillie... 目的通过检测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铁沉积,小鼠肝细胞和L-02细胞氧化应激指标及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探究铁死亡是否参与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方法建立α-鹅膏毒肽C57BL/6J小鼠中毒模型和L-02细胞染毒模型,采用Lillie二价铁染色、普鲁士蓝染色检测铁沉积情况,试剂盒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蛋白质印迹法分析p53、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结果相较于对照组,α-鹅膏毒肽暴露后,小鼠肝组织中二价铁(Fe^(2+))和三价铁(Fe^(3+))阳性细胞率均升高(P<0.05),中(0.35 mg/kg)、高(0.45 mg/kg)剂量组肝组织及1μmol/Lα-鹅膏毒肽处理的L-02细胞中GSH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SOD和CAT活性下降(P<0.05)。此外,α-鹅膏毒肽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上调p53表达,并抑制SLC7A11和GPX4的表达。结论铁死亡在α-鹅膏毒肽诱导的肝细胞损伤机制中发挥作用,铁死亡相关指标的异常可为α-鹅膏毒肽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法医毒理学 α-鹅膏毒肽 铁死亡 氧化应激 肝损伤 L-02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在瑞芬太尼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陈玲利 李秀芳 +1 位作者 郝泉水 张喜华 《器官移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5,共10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瑞芬太尼(REM)抗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HIRI组、HIRI+REM组、HIRI+PGC-1α抑制剂SR-18292(HIRI+SR-18292)组和HIRI+REM+SR-18292组,每组8只。采用无创动脉夹阻断法构建HIRI大鼠模型,并于术前分别静脉注射REM或SR-18292。使用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三磷酸腺苷(ATP)水平;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Ⅳ(COX-Ⅲ、COX-Ⅳ)活性水平;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荧光探针(DCFH-DA)法和比色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性氧簇(ROS)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及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PGC-1α、NRF-1和TFAM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HIRI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组比较,HIRI+REM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下降,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降低,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升高,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为P<0.05),而HIRI+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与HIRI+REM组比较,HIRI+REM+SR-18292组大鼠肝组织病理评分及肝组织细胞坏死程度增加,血清中ALT、AST水平和肝组织中ROS、MDA水平升高,肝组织中ATP含量以及SOD、GSHPx、COX-Ⅲ和COX-Ⅳ活性水平降低,肝组织中mtDNA拷贝数以及PGC-1α、NRF-1、TFAM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结论PGC-1α通过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进而参与调节REM抗HIRI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瑞芬太尼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 活性氧簇 线粒体DNA 线粒体转录因子A 核呼吸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AQP-4 on blood-brain barrier damage after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13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150-150,共1页
Aquaporin-4 (AQP-4), a water-channel protein,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brain, which is important ele- 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QP-4 ex... Aquaporin-4 (AQP-4), a water-channel protein,is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brain, which is important ele- m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brain edem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rapid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AQP-4 ex- pression up-regulates after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in rats, making the astrocytic endfeet swelling, with the con- sequence of the injury of blood-brain barrier(BBB) , increasing the permeability of BBB, render too much water in the blood flow to the brain parenchyma, which results in cytotoxic edema, disorder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 addintion, the increased permeability of BBB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cerebral strok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that re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QP-4 with BBB further and restore the blood-brain barrier injury be a new strategy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worthy of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P-4 brain EDEMA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lood-brain barrier astrocytic endfeet SWELLING CYTOTOXIC EDE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勤荣 尧颖 徐智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55-1258,共4页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时候通过肝组织活检也无法直接区分,因此正确鉴别DI-AL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实践中的重难点。本文总结了DI-...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是药物性肝损伤的一种特殊临床表型,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多数时候通过肝组织活检也无法直接区分,因此正确鉴别DI-ALH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临床实践中的重难点。本文总结了DI-ALH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治、预后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此类疾病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诏鹤 孔秋月 丁正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5-625,共11页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A12A(heat shock protein A12A,HSP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采用脓毒症小鼠肝组织RNA测序的公共数据库,以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Hspa12a和多种载脂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2)采用6~8周龄Hspa12a基...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A12A(heat shock protein A12A,HSP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采用脓毒症小鼠肝组织RNA测序的公共数据库,以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Hspa12a和多种载脂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2)采用6~8周龄Hspa12a基因敲除(Hspa12a knockout,Hspa12a-/-)鼠和野生型(wild type,WT)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 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以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注射小鼠为对照组,分为NS-WT组、NS-Hspa12a-/-组、LPS-WT组和LPS-Hspa12a-/-组;LPS作用6 h后,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其中HSPA12A、ApoA1、ApoB、ApoM表达水平;分离血清,测定肝功能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3)WT鼠原代肝细胞过表达Hspa12a后,使用LPS(500 ng/mL)作用于肝细胞模拟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模型,6 h后检测肝细胞培养上清的ALT和AST水平。(4)根据是否发生脓毒症肝损伤将患者分为脓毒症肝损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T、AST、HDL-C和LDL-C的差异。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脓毒症小鼠肝脏Hspa12a、Apoa1、Apob和Apom的m RNA表达下降。(2)与NS-WT组相比,LPS-WT组肝组织出现明显损伤(P<0.001)、炎症病灶数量增多(P<0.01)、血清ALT(P<0.05)和AST(P<0.01)升高,同时肝组织中HSPA12A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与LPS-WT组相比,LPS-Hspa12a-/-组肝脏病理变化更严重(P<0.05)且血清ALT(P<0.01)和AST(P<0.05)水平升高,HDL-C和LDL-C水平下降(P<0.01),肝组织载脂蛋白(ApoA1、ApoB、ApoM)表达降低(P<0.05,P<0.01)。(3)体外实验中LPS作用使肝细胞培养上清中ALT和AST水平升高(P<0.001),而过表达Hspa12a能够减轻LPS作用引起的ALT和AST水平升高(P<0.01)。(4)临床数据显示,出现脓毒症肝损伤的患者血浆中ALT和AST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HDL-C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内毒素血症导致肝脏HSPA12A表达下调,其介导了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发生,过表达Hspa12a能够保护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维持肝脏载脂蛋白及脂蛋白稳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A12A 内毒素血症 肝损伤 载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窝蛋白1在肝脏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17
作者 朱骏毅 李瑞蕊 +1 位作者 舒仪雪 孙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9-1274,共6页
小窝蛋白(CAV)1是质膜上小窝的结构蛋白,是肝脏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CAV1可通过多种分子通路调节肝脏脂质沉积、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线粒体功能和肝细胞增殖等。因此,CAV1在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增殖等代谢调节过程中维持肝脏生理方面起着... 小窝蛋白(CAV)1是质膜上小窝的结构蛋白,是肝脏功能的重要调节因子。CAV1可通过多种分子通路调节肝脏脂质沉积、脂质和葡萄糖代谢、线粒体功能和肝细胞增殖等。因此,CAV1在肝脂肪变性和肝细胞增殖等代谢调节过程中维持肝脏生理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CAV1还参与调节不同类型肝损伤、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CAV1在肝脏及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及调控肝巨噬细胞的机制进行综述,为靶向CAV1治疗肝脏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窝蛋白1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肝纤维化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候积分的慢性乙型肝炎湿热证的中西医临床特征
18
作者 刘雅茹 胡义扬 赵瑜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523-3530,共8页
目的:依据湿热证证候积分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证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病毒学指标、肝脏纤维化指标、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及部分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团队临床样本库中上海中医药大... 目的:依据湿热证证候积分探索慢性乙型肝炎(CHB)湿热证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病毒学指标、肝脏纤维化指标、炎症介质和趋化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及部分血常规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4年5月团队临床样本库中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南京市第二医院和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健康志愿者36例、CHB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版)中对肝胆湿热证的主次证进行判定,对肝胆湿热证进行评分。依据湿热证候积分及舌苔是否黄腻将患者分为典型湿热证组40例、非典型湿热证组108例。比较典型湿热证组和非典型湿热证组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病毒学指标、肝脏纤维化指标、炎症介质及趋化因子、细胞免疫指标及部分血常规指标。结果:与非典型湿热证组比较,典型湿热证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GOT)、碱性磷酸酶(ALP)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评分、血清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百分比,炎症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6、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典型湿热证CHB患者伴随肝脏损伤相关肝功能指标、肝脏纤维化指标、免疫指标和炎症介质及趋化因子水平升高的临床表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候 辨证分型 湿热证 证候积分 肝损伤 免疫反应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肝脏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边姝 于倩 刘亮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99-1306,共8页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是由多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似物如花生四酰乙醇酰胺(anandamide,AEA)和2-花生四酰甘油(2-arachidonoyl glycerol,2-AG)及其特异性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是由多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类似物如花生四酰乙醇酰胺(anandamide,AEA)和2-花生四酰甘油(2-arachidonoyl glycerol,2-AG)及其特异性结合G蛋白偶联受体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 1,CB1R)和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 receptor 2,CB2R)等组成。通过对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ECS几乎影响了机体所有细胞的生命进程和生物学活性。在肝脏,生理性ECS仅低水平表达,肝损伤因素的作用,会强烈刺激肝内ECS的表达和分泌。ECS是多种肝脏疾病共同的参与者。已知,ECS参与了肝细胞脂肪变性过程,促进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和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形成和发展;参与了肝脏疾病的炎症损伤过程,对肝组织的免疫炎症损伤反应有重要影响;参与了肝纤维形成,促进了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生与发展。文章通过例举脂代谢相关性肝病(NAFLD和ALD)和其他肝脏病,进一步深入阐述了ECS在肝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 肝损伤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基硫氧嘧啶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显著性肝损伤 被引量:13
20
作者 连小兰 白耀 +3 位作者 戴为信 郭芝生 李伟 卢琳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2-177,共6页
目的 探讨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 PTU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 2001年 2月至 2002年 1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 亢 进症 并 开 始 使 用 PTU... 目的 探讨丙基硫氧嘧啶 (propylthiouracil PTU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过程中引起肝损伤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 2001年 2月至 2002年 1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甲状腺功能 亢 进症 并 开 始 使 用 PTU 治 疗的 70例 患 者的 肝 损 伤 发 生情 况 , 进 行 为 期 6个 月 的 临 床 研 究 , 初 始 给 予 PTU 300m g/d,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减量并维持治疗 6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每个月查肝功、甲状腺功能。结果 70例患者中有 64例完成 治 疗 观察 。PTU 导 致 肝 损 伤的 发 生 率 为 51.6% (33例 ), 其 中 亚临 床 性 肝 损伤 的 发 生 率 为 34.4%(22例),轻度症状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 9.4% (6例),显著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 7.8% (5例)。肝损伤最多出现在服药后 2个月内 (84.8%)。不同程度肝损伤者 PTU 的使用剂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亚临床性肝损伤不需停用PTU ,肝损伤可自行恢复;轻度症状性肝损伤者应减少 PTU 剂量,加用一般的保肝治疗,肝损伤可完全恢复;显著性肝损伤者需停用 PTU ,停药 4周后肝功能检查恢复正常。结论 PTU 可引起肝损伤,且多发生在治疗的初始阶段,绝大多数为亚临床性肝损伤和轻度症状性肝损伤,不需停用 PTU ,但少数患者可发生显著性肝损伤,必须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硫氧嘧啶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