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库下采煤安全性评价分析
1
作者 裴书锋 魏福泽 刘晓飞 《煤炭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35-139,共5页
为了分析水库下采煤对水库及地表的影响,以某煤矿32采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得到了某煤矿地表水库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水平变形值。... 为了分析水库下采煤对水库及地表的影响,以某煤矿32采区为例,采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破坏形成的导水裂缝带高度,采用概率积分法和数值模拟得到了某煤矿地表水库地表最大下沉值和水平变形值。结果表明:导水裂缝带最大标高距底部的高差均大于250 m,导水裂缝带不会影响到水库安全,地表水平变形最大值远小于规定允许变形值,在地表水库下进行煤炭开采是安全的。通过32采区工作面的安全开采,验证了分析方法与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采煤 导水裂缝带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一煤矿4号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高度预测研究
2
作者 张吉勇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1期61-65,共5页
针对红一煤矿为新建矿井,还未进行工作面覆岩破坏方面的研究,1150401首采工作面上覆顶板可能会对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影响的问题,需要准确探查该区域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以11504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数值模拟得... 针对红一煤矿为新建矿井,还未进行工作面覆岩破坏方面的研究,1150401首采工作面上覆顶板可能会对工作面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影响的问题,需要准确探查该区域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以11504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经验公式计算、数值模拟得到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并与井下仰斜钻孔观测装置得到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和相互印证,注重安全考虑,最终确定红一煤矿4号煤层1150401工作面采高1.7 m条件下,导水断裂带高度为 26.24~34.62 m,为矿井安全生产和煤层顶板支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数,同时为类似的工作面实测导水断裂带高度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断裂带高度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底煤业3号煤层开采充水水源和充水通道分析
3
作者 蔡磊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2期41-45,共5页
为了支持胡底煤业升级改造后的防治水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通过分析矿井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对矿井涌水量、降雨量以及产量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对3号煤层开采具有明显影响,3号... 为了支持胡底煤业升级改造后的防治水工作,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通过分析矿井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对矿井涌水量、降雨量以及产量等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和底板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水对3号煤层开采具有明显影响,3号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通道为煤层开采后形成的顶板导水裂隙带和大断层、陷落柱等导水构造,采掘工作面接近大断层、陷落柱等导水构造前应该提前进行探测,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防治 充水水源 顶板砂岩水 导水裂隙带 导水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胜煤业5号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分析
4
作者 杨晓宏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1期68-72,共5页
为了保证德盛煤业5号煤层的安全开采,通过分析德胜煤业5号煤层开采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5号煤层直接、间接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通过在50206工作面进行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表明5号煤层开采后导... 为了保证德盛煤业5号煤层的安全开采,通过分析德胜煤业5号煤层开采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认为5号煤层直接、间接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条件差,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通过在50206工作面进行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表明5号煤层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已经超过其与2号煤层之间的间距,能够导通至第四系含水层,因此判断2号煤层开采后的采空区积水和地表大气降水均能够溃入井下,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必须加强对地裂缝的治理,减小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顺导水裂隙带流入井下,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害防治 导水裂隙带 采空区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
5
作者 李艺超 《煤》 2025年第4期105-108,共4页
导水裂隙带是良好的充水导水通道,研究导水裂隙带分布情况能够更好地指导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文章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岳城煤矿43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情况,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现场实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 导水裂隙带是良好的充水导水通道,研究导水裂隙带分布情况能够更好地指导顶板管理和安全生产。文章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岳城煤矿43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情况,利用数值模拟验证了现场实测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岳城煤矿顶板管理、防水煤柱留设、提高开采上限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孟家窑煤矿隐蔽致灾因素分析
6
作者 李晖 《煤炭与化工》 2025年第1期88-92,共5页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很多事故是由于隐蔽致灾因素导致的。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山西孟家窑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 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很多事故是由于隐蔽致灾因素导致的。为了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开展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工作意义重大。本文以山西孟家窑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及资料收集,查明了煤矿隐蔽致灾因素,既加强了煤矿地质工作,同时也为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发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断层、裂隙、褶曲,采空区、废弃老窑及封闭不良钻孔等因素为隐蔽致灾因素。陷落柱,古河床冲刷带、天窗等不良地质体、冲击地压不是矿井内隐蔽致灾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致灾 煤矿安全 导水裂隙带 地质灾害 地下含水体 采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综合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毅 周余 +3 位作者 张丁丁 王禹 杨珍 王伟 《矿业安全与环保》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1,共10页
针对因煤层开采易导致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贯通地下含水层引发矿井水灾的问题,以盘城岭煤业1501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公式、现场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和钻孔电视成像探测法,以及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和发育... 针对因煤层开采易导致上覆岩层产生裂隙,贯通地下含水层引发矿井水灾的问题,以盘城岭煤业1501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公式、现场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和钻孔电视成像探测法,以及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综合分析导水裂隙带的高度和发育规律。理论计算导水裂隙带的最大高度为81.56 m;通过井下仰孔注水测漏法监测3个钻孔的注水渗透量梯度临界值为12 L/min,通过临界值判定导水裂隙带高度为78.56~79.99 m;通过钻孔电视成像探测法观测钻孔内裂隙分布判定导水裂隙带高度为78.39~79.46 m;利用FLAC3D和UDEC数值模拟,根据覆岩塑性区变化特征,当工作面推进至180 m时,裂隙发生贯通,塑性区最大高度达到76.4 m,并根据覆岩塑性区变化、垂直应力分布、垂直位移云图分析了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的3个阶段。对不同方法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相互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采动覆岩 导水裂隙带 裂隙带最大高度 现场观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似模拟试验的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及发育形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勃阳 张宇科 +2 位作者 黄虎威 林志斌 李亚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目的 为研究采动影响下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及其发育形态,方法 以司马煤矿三采区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相似模拟试验,并以此为基础,对顶板的岩性组合加以改变,结合数字照相量测系统对不同岩性组合顶板导裂带高度和发育形态进行分析,... 目的 为研究采动影响下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及其发育形态,方法 以司马煤矿三采区13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开展相似模拟试验,并以此为基础,对顶板的岩性组合加以改变,结合数字照相量测系统对不同岩性组合顶板导裂带高度和发育形态进行分析,并进行理论验证。结果 结果表明:(1)工作面推进长度为160 m时,硬岩岩性顶板模型、硬-软岩岩性组合顶板模型以及软岩岩性顶板模型的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分别为69.6,55.6,61.1 m;(2)3种模型的导水裂隙带发育形态分别为底角50°的正梯形、前底角62°后底角60°的近似正梯形、前底角50°后底角60°的梯形;(3)根据模型试验和数据统计结果,给出适用于长治二岗山断褶带以南井田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式;(4)运用材料力学方法分析垮落角形成规律,垮落角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呈反正切函数关系,并计算得到3种模型导水裂隙带前底角发育角度,分别为49.24°,61.21°和51.12°。通过导高计算公式得到3种模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别为74.1,51.1,59 m,均与相似模拟试验结果吻合。结论 研究结果对各类岩性顶板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发育高度 发育形态 相似试验 顶板岩性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洼煤矿水库坝体下工作面安全开采高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涛 张一铭 +7 位作者 张杰 林海飞 闫医慧 张建辰 马海虎 孙建平 庞海波 武浩昊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3,共11页
为解决水库坝体下开采安全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以王洼煤矿水库坝体下1105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物理仿真模拟、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展开研究。为避免矿井开采对地表水坝与水体破坏,针对导... 为解决水库坝体下开采安全性,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以王洼煤矿水库坝体下110505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物理仿真模拟、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覆岩裂隙发育规律及导水裂隙带高度展开研究。为避免矿井开采对地表水坝与水体破坏,针对导水裂隙带高度分析结果,提出了110505工作面限高开采方案。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后地表形成“凹”型盆地,并产生拉伸裂隙,致使地表水位下降78%;现场实测导水裂隙高度为170.76 m,物理仿真模拟试验、数值计算、传统经验公式得出三者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62,164 m和120.57 m;方差修正系数对经验公式做出修正后,反推出限高开采的安全开采高度为2.6 m。研究揭示了工作面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规律及水库水体受采动影响的规律,为王洼煤矿后续此类条件下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下采煤 高强度开采 绿色开采 物理仿真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与水源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坤 赵飞 +3 位作者 吴访 郝英豪 王泽唐 王超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7-381,共5页
为消除上覆含水层发生突水或淹井事故,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顶板探放水设计十分重要。通过数值模拟、钻探注水、窥视等手段,发现21404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形态由初期的“拱形”逐步演化“马鞍形”,导水裂带高度呈上升趋势,并在推进... 为消除上覆含水层发生突水或淹井事故,预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顶板探放水设计十分重要。通过数值模拟、钻探注水、窥视等手段,发现21404工作面导水裂隙发育形态由初期的“拱形”逐步演化“马鞍形”,导水裂带高度呈上升趋势,并在推进距离为90 m时取得最大值,为116.8 m;注水实测结果显示,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120.5 m,与多数方法间相对误差均小于5%;水化学与微生物特征表明水质类型为典型的直罗组水。表明采空区直接水源为直罗组含水层,具有滞留还原水化学特征,采空区与白垩系含水层的水力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水 导水裂隙带 水化学特征 微生物种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硬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及导水裂缝带控制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玉军 李友伟 +2 位作者 肖杰 张志巍 李嘉伟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8,共14页
针对深部煤层开采坚硬覆岩条件下导水裂缝带控制问题,充分借鉴坚硬顶板预裂弱化技术,提出预裂弱化坚硬主控覆岩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新方法。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主控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详细阐... 针对深部煤层开采坚硬覆岩条件下导水裂缝带控制问题,充分借鉴坚硬顶板预裂弱化技术,提出预裂弱化坚硬主控覆岩控制导水裂缝带高度的新方法。综合采用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坚硬主控覆岩预裂弱化改性效应,详细阐述了不同弱化层位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机理,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预制裂缝可以使坚硬岩石往强度低的方向进行转变,并将完整岩样的劈裂破坏特征转变为以预制裂缝为主控的张拉剪切破坏,坚硬岩石的破坏程度由剧烈趋于缓和;揭示了预制裂缝对坚硬岩体的弱化改性效应,计算得到应力与裂缝耦合的损伤变量,定性的分析了弱化程度与岩性转变的关系,改性后岩体能量存储能力降低,耗散能力增强;数值模拟了不同弱化层位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效果,综合对比覆岩破坏形态、裂隙数量及破坏高度动态演化规律,发现“马鞍形”破坏形态随着弱化层位的升高而逐渐减弱,覆岩裂隙数量演化基本呈现“缓增−突增”的演化趋势,未弱化以及中、高位弱化覆岩破坏高度动态演化近似呈现“S”形,而中位弱化呈“半抛形”,综合分析得出低位弱化对导水裂缝带的控制效果最好;在分析高、中、低位坚硬岩层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预裂弱化层位控制导水裂缝带发育机理;钻孔实测孟村矿顶板压裂条件下的“两带”发育高度,对比发现预裂弱化条件下裂采比降低,初步验证了顶板预裂弱化对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抑制性。研究成果将为深部矿区耦合灾害防控、水资源及生态保护等领域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硬覆岩 预裂弱化 岩层控制 导水裂缝带高度 改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采宽综采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探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丁亚恒 张胜军 +1 位作者 朱术云 王诗灵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66-171,共6页
为了探究永煤公司新桥煤矿深埋煤层大采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特征,以典型的开采宽度330 m的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深埋煤层大采宽工作面三维工程地质概化预开采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 为了探究永煤公司新桥煤矿深埋煤层大采宽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特征,以典型的开采宽度330 m的某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深埋煤层大采宽工作面三维工程地质概化预开采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研究,发现这种大采宽工作面开采后应力集中程度明显增大。和经验公式类比获得了该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取值范围,提出了现行规范中的相关计算公式预计结果明显偏小,已不适合这种地质及开采条件。最后,在其他条件不变仅改变采宽条件下,模拟了7种不同采宽开采后沿倾向和走向导水裂隙带高度发育特征,对比分析发现导水裂隙带高度随采宽增加呈非线性变化,两者之间具有很好的自然对数拟合关系,确定了增加幅度的采宽阈值及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宽 导水裂隙带 数值模拟 类比分析 厚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厚煤层分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演化及其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海伦 程香港 乔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5,共9页
目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研究大多针对的是单一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而对于巨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研究较少。基于新疆侏罗系煤田巨厚煤层地质条件,选取新疆准南煤田硫磺沟煤矿(9−15)08典型工作面参数,通过数值模... 目前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研究大多针对的是单一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而对于巨厚煤层开采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研究较少。基于新疆侏罗系煤田巨厚煤层地质条件,选取新疆准南煤田硫磺沟煤矿(9−15)08典型工作面参数,通过数值模拟和分形几何理论分析,定量评价巨厚煤层在综放分层开采条件下覆岩裂隙场的发育特征和演化规律,并构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PSO−SVR)的巨厚煤层分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巨厚煤层分层开采时,老顶范围内坚硬岩层和亚关键层呈铰接结构,整体上覆岩变形破坏呈拱式结构。②受采动影响,顶板覆岩破断垮落,横向裂隙不断发育生成,且垂向裂隙向上发育,导水裂隙带持续上升,分形维数快速上升。而随着工作面的持续推进,上覆岩层裂隙中横向裂隙被上覆岩层压实,裂隙开度降低,分形维数逐渐降低。③分层开采时裂隙分形维数总体呈现为升维、降维、稳定和波动4个阶段。④选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偏差(MBE)和相关指数R2等指标对PSO−SVR模型进行了评估,其相关指数R^(2)>0.90,MAE<6.5 m,−0.5 m<MBE<0.5 m,表明建立的PSO−SVR模型能够用于分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⑤将9−15(08)工作面数据代入PSO−SVR模型中,预测值与实测值绝对误差为12.52 m,相对误差为4.86%,表明PSO−SVR能够有效、准确地进行巨厚煤层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煤层 导水裂隙带高度 分层开采 分形维数 覆岩裂隙演化 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成勇 宋伟 +3 位作者 盛奉天 古文哲 袁超峰 张磊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顶板水害防治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强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彬长矿区雅店煤矿ZF1405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和钻孔实测相结合的... 导水裂隙带高度是顶板水害防治的关键参数之一,为研究强含水层下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彬长矿区雅店煤矿ZF1405工作面为背景,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了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并采用数值模拟和钻孔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该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了全面探测。结果表明:考虑的影响因素越多,建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越合理,模型预测结果为257.4m,相较于经验公式更精确;数值模拟得到的导水裂隙带最大发育高度为244.2 m,发育规律可分为缓增阶段(工作面推进0~200 m)、突增阶段(工作面推进200~280m)和稳定阶段(工作面推进280m后),其中突增阶段最易发生顶板涌水事故,现场开采时,工作面由开切眼推进至200m后需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钻孔钻液消耗量和钻孔窥视探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247.4,238.4m;数值模拟和钻孔实测结果共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靠性,为安全起见,取4种研究方法的最大值257.4m作为最终结果。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的矿井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彬长矿区 强含水层 导水裂隙带 预测模型 钻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导水裂隙带影响因素敏感性及高度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晓斌 李全生 +6 位作者 李金松 刘小庆 李井峰 方杰 张勇 王路军 张传玖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3-201,共9页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 研究导水裂隙带高度是含水层修复和地表生态保护的重要基础,明确其影响因素的敏感性排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安全高效地实现矿井水预防。本文采用现场实测、数值模拟和数学统计方法,分析了导水裂隙带高度与岩层硬度、工作面长度、采高和埋深的内在联系,得到了导水裂隙带高度计算公式,并在现场得到应用。通过研究可知:导水裂隙带高度在硬岩中传导更快,而软岩可以抑制导水裂隙带高度。软岩与硬岩组合(下软上硬)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硬岩与软岩组合(下硬上软)导水裂隙带高度。开采方法会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综放开采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厚煤层分层开采、单一薄煤层开采、单一中厚煤层开采。各因素影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程度为:采高>硬岩岩性比例系数>采深>工作面长度。与“三下”规程经验公式相比,利用多因素拟合公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乌兰木伦煤矿12403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误差仅为−2.54%,研究成果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水害治理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 多因素分析 导水裂隙带高度 敏感性 预测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神矿区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姜万明 薛雄飞 +4 位作者 马壮 胡志华 刘桂璋 吉勇 李方典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为探测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及高度,以榆神矿区西南部3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水文观测、岩芯地质、物理测井、直流电法、密集分布式光纤感测相结合的导水裂隙带探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 为探测导水裂隙带发育特征及高度,以榆神矿区西南部302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钻孔水文观测、岩芯地质、物理测井、直流电法、密集分布式光纤感测相结合的导水裂隙带探测技术以及数值模拟,对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35.00 m,裂采比为21.43,冒落带发育高度为66.38 m,冒采比为10.5,弯曲下沉带高度为94.87 m;呈现出沿工作面倾向导水裂隙带在巷道发育最小,在工作面中心位置发育最大的“拱形”形态,冒落带在工作面中心位置发育最大,在巷道位置发育最小的特征;数值模拟精度与建立模型的地质条件参数密切相关,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隙带 现场实测 物理测井 岩芯地质 密集分布式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分层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研究
17
作者 王文卫 芦晓伟 +1 位作者 丁坤朋 王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以赵固一矿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分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窥视方法对采后覆岩破坏高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下分层工作面采后,顶板垮落带发育高度为6.93~27.72 m,... 以赵固一矿厚松散层薄基岩下分层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研究、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及钻孔窥视方法对采后覆岩破坏高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下分层工作面采后,顶板垮落带发育高度为6.93~27.72 m,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22.17~71.73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下分层采高2.5 m、累计采高6 m时,最大垮采比为2.61,而累计采厚小于6 m、基岩厚度不小于30 m、黏土层厚度大于5 m时可认为黏土层厚度能够阻隔导水裂缝带向上发育;采用现场实测方法得到累计采厚5.8 m处,垮落带15.26 m,垮采比为2.62,导水裂缝带55.59 m,裂采比为9.58。东一盘区下分层工作面后开采覆岩破坏高度的规律,可以为该矿下分层工作面时确定防水、防砂安全煤(岩)柱厚度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松散层 薄基岩 垮落带 导水裂隙带 下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家堡井田二盘区导水裂隙带高度实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蔺成森 任邓君 +4 位作者 王青振 李超峰 王敬喻 黄鹤飞 刘强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了查明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发育规律,采用地面钻孔分段注水测试和钻孔窥视方法实测了高家堡井田204工作面和205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结果表明:(1)205工作面DT1钻孔位置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27.75 m,裂采比25... 为了查明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发育规律,采用地面钻孔分段注水测试和钻孔窥视方法实测了高家堡井田204工作面和205工作面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结果表明:(1)205工作面DT1钻孔位置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27.75 m,裂采比25.81。(2)204工作面DT2钻孔位置煤层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97.85 m,裂采比35.33。(3)高家堡井田二盘区导水裂隙带实测结果丰富了黄陇煤田综放采煤覆岩破坏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家堡井田 导水裂隙带 注水测试 黄陇煤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关键层综放面厚硬覆岩垮落及导水裂隙带演化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屈少波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0-891,共12页
为研究双关键层综放面厚硬覆岩垮落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针对某矿首采面顶板“两带”发育高度及顶板水害防治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RFPA2D-Strata软件(岩层分析版)数值模拟方法,运用微震监测、应力监测、声发射监测等研究工... 为研究双关键层综放面厚硬覆岩垮落特征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针对某矿首采面顶板“两带”发育高度及顶板水害防治问题,采用物理相似材料模拟、RFPA2D-Strata软件(岩层分析版)数值模拟方法,运用微震监测、应力监测、声发射监测等研究工作面煤层回采后顶板覆岩“两带”发育规律,综合确定双关键层综放面“两带”高度。结果表明:微震监测的事件位置及能量密度分布的高密度区域会形成导水裂隙带;微震事件总能量和频次反应的周期来压位置基本都处于高能量区,但微震事件频次不一定多;当微震事件能量值为108.708 J时,裂纹形成导水裂隙带;亚关键层垮落时,采空区区域应力变化呈不规则“U”型分布,采空区后方应力趋于5 MPa波动;关键层垮落时,采空区区域应力变化呈“W”型分布,采空区后方应力趋于6 MPa波动;随着工作面不断开挖,覆岩不断产生声发射破坏继而演化成拉破坏,且发育成自下而上,最终不断形成导水裂隙带。研究结果为工作面顶板水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关键层 微震 声发射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素煤矿上覆岩体运移规律及“上三带”发育高度
20
作者 吴访 苏士杰 +2 位作者 姜坤 郝英豪 王超勇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83-288,共6页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 为研究大采宽条件上覆岩体运移与离层空间发育规律及“上三带”的关系,以内蒙葫芦素煤矿21406工作面与21101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论预测、建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钻探取芯观测岩性与裂隙发育、注水测量漏失量与窥视等方法研究了回采面开采后上覆岩层移动与变形规律与“上三带”发育关系。21406工作面位移呈“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态势,其运动速度先增加后减小,并在推过钻孔138 m处取得极大值;工作面推过138~178 m的范围内,为离层演化和发育的核心区间,并在322 m开始减弱并发生闭合;离层空间分布在距离煤层约260 m向上区域。21101工作面随着推进距离的增加,裂隙发育范围由“拱形”逐步演化为“马鞍形”,其发育的高度在推进80 m时达到61.6 m的最大值;注水实测导水裂隙带高度为65.39 m,裂采比为22.54倍。离层空间含水层发育在煤层上方260 m以上,远离导水裂隙带范围。本文研究结果为离层注浆与顶板疏放水提供了较为扎实的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素煤矿 采动覆岩体运移 覆岩离层 上三带 导水裂隙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