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春季暴雨不稳定条件和对流触发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春喜 朱佩君 +4 位作者 郑永光 卓鸿 邵明轩 谭晓光 余小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46-753,共8页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 2003年4月中旬发生在山东一带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引发了一次罕见的春季大暴雨。在不稳定的大尺度环境中,触发条件决定了对流系统在何时、何地发生。触发条件通常位于近地面层中,水平尺度也很小,常规资料无法揭示出来。为此,采用数值模拟和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客观分析对它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诊断。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由MCS(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两次发展造成的。第1次是比较典型的华北MCC(中尺度对流复合体)过程,它是由地形强迫抬升触发了初始对流。第2次初始对流是由午后的边界层辐合线触发的,从华北平原南下的浅薄冷空气也起了重要作用。另外,最大对流有效位能(MCAPE)对初始对流的发生位置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对流有效位能 边界层幅合线 M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6月6—7日福建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沈桐立 曾瑾瑜 +1 位作者 朱伟军 丁治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4,共11页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850hPaθse场呈现典型的"Ω"型,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暴雨区两侧存在垂直的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负湿位涡区、高层正湿位涡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WRF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中尺度低涡 急流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β尺度系统造成的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慕建利 杜继稳 +1 位作者 梁生俊 宁志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3-29,共7页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 利用T106资料和MM5V3·5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2年6月8—9日发生在陕西和四川东北部的一次突发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形势下,中α尺度切变激发的中β尺度系统是本次暴雨的直接引导系统。进一步诊断分析揭示了中β尺度系统的动力场和热力场之间具有一种强耦合机制:中β尺度系统是在低空急流带上发展起来的,垂直上升运动与近饱和湿空气柱及涡散柱互耦,低空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触发了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很好地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整个发展过程和降水雨带,细网格模拟的降水量与实况比较接近,分析结果可为中尺度暴雨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β尺度系统数值模拟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宋巧云 魏凤英 许晨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过程 WRF数值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暴雨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的对比研究——以北京2012年7月21日暴雨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杰 彭丽霞 史培军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91-196,215,共7页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 2012年7月21-22日,北京地区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一次罕见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对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该文采用新一代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RFV3.7,对这次极端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模式输出结果对其发生、发展机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这次暴雨的落区、暴雨演变过程和24h累积降水;本次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典型的华北暴雨环流形势,暴雨过程主要由低空中尺度系统造成,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是由中尺度系统随时间的移动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WRF 诊断分析 数值模拟 对比分析 北京“7·21”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年6月24~25日江南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芳华 马旭林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NCAR、NCEP和FSL NOAA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数值模式 ,对 2 0 0 3年 6月 2 4~ 2 5日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WRF模式比... 采用NCAR、NCEP和FSL NOAA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中尺度数值模式 ,对 2 0 0 3年 6月 2 4~ 2 5日江南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WRF模式比较成功地再现了高低空环流形势的演变及暴雨带的分布特征 ;低层切变线上分布不均匀的辐合区 ,中低层正涡度区、高层负涡度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同时有很强的湿度锋区 ,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分析发现 ,沿850hPa切变线的局地风暴相对螺旋度与暴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WRF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次江淮大暴雨中尺度系统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马吉红 潘晓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21-4623,4637,共4页
利用MM5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带上强烈发展并东移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这次江淮暴雨最... 利用MM5中尺度暴雨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暴雨过程,结合地面加密和常规观测资料对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带上强烈发展并东移的多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是造成这次江淮暴雨最直接的影响系统;在切变线附近正涡度平流的作用下,对流层中低层降压产生变压风辐合造成上升运动,低层暖湿气流抬升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暴发形成局地对流产生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 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