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23·7”特大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1
作者 李超 王贺 +1 位作者 付真真 赵凯华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3-456,共14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G卫星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数据对河北地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副高与大陆高压打通...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FY-4G卫星的云顶亮温(Black Body Temperature,TBB)数据对河北地区2023年7月29日至8月2日出现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动、热力和水汽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副高与大陆高压打通,在河北北部形成了准东西向的“高压坝”,台风“杜苏芮”登陆后减弱为低空气旋,该气旋在副高西侧气流的引导下北上,受“高压坝”阻挡停滞于山西一带,在暴雨区上空形成东高西低的有利环流形势;中尺度对流系统在暴雨期间呈阶段性特征反复出现,先后以大范围的螺旋雨带、集中的旺盛对流、零散的对流云团对暴雨的维持产生了重要影响,降水的落区与TBB低值区对应较好;暴雨期间水汽条件充足,低空存在大范围的水汽辐合中心,低涡倒槽、暖式切变线和偏东南急流影响为暴雨提供了强盛的上升气流,太行山对水汽及气流的阻挡作用使得降水强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环流形势 中尺度对流系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河东夏季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环流形势分类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孔祥伟 李晨蕊 +2 位作者 杨秀梅 杨毅 杨晓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9-341,共13页
甘肃河东地区短时强降水易致灾,预报预警难度大。利用2010-2021年夏季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筛选出甘肃河东50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基于这些天气过程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使用K均值客观聚类分析和... 甘肃河东地区短时强降水易致灾,预报预警难度大。利用2010-2021年夏季加密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筛选出甘肃河东50次区域性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基于这些天气过程的500 hPa位势高度距平场,使用K均值客观聚类分析和主观天气学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分类,并通过合成分析和中尺度对流天气环境场条件分析方法构建不同类型的天气尺度系统配置概念模型。结果表明:(1)甘肃河东区域性短时强降水的天气尺度环流形势可分为高原槽东移型、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两高切变型和西北气流型四类。(2)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引发的区域性短时强降水次数最多,两高切变型和高原槽东移型发生频率相当,西北气流型发生次数最少。(3)四种类型的环流形势在天气系统配置、抬升条件、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原槽东移型、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两高切变型三种类型发生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所处的位置逐渐向西向北推进,水汽条件和不稳定条件逐渐趋好,当高空槽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斜压锋生形成大范围短时强降水。高原槽东移型抬升条件最好,短时强降水落区偏南;两高切变型冷空气偏北且主要由对流层低层侵入,短时强降水落区偏北;副高边缘西南气流型冷暖气团交汇最剧烈,斜压锋生最强,短时强降水范围及强度也更大。西北气流型的动力条件和水汽条件是四类中最差的,但强烈的中高层干冷平流叠加低层暖湿气流或温度暖脊形成了四类中最好的不稳定条件,短时强降水落区较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河东地区 短时强降水 天气尺度环流形势 聚类分析 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引发密云泥石流的局地暴雨的分析和诊断 被引量:40
3
作者 王迎春 钱婷婷 +1 位作者 郑永光 陶祖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20 0 2年 8月 1日晚北京东北部密云县发生了降雨量达到 2 80 .2mm的局地短历时特大暴雨 ,并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卫星云图分析表明 ,它是由一个中 β尺度对流系统在北京北部山区停留造成的。TBB图的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对暴雨落区... 20 0 2年 8月 1日晚北京东北部密云县发生了降雨量达到 2 80 .2mm的局地短历时特大暴雨 ,并引发了洪水和泥石流。卫星云图分析表明 ,它是由一个中 β尺度对流系统在北京北部山区停留造成的。TBB图的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对暴雨落区有指示意义。大尺度环流诊断表明 ,暴雨前一天存在较深厚的下沉运动 ,其伴随的逆温层抑制对流的发生 ,使不稳定能量得以积累。各种稳定参数的计算结果证实了这一能量的积累过程。暴雨当天 ,下沉运动转为微弱的上升运动 ,使对流的发生成为可能。大尺度水汽场的诊断表明 ,北京处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的高温高湿气流的控制下 ,有很强的水汽输送。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 ,中尺度低压和辐合线是对流的触发系统 ,北京地区北部处于中尺度低压东部暖湿气流的辐合区中 ,在有利的地形条件下使密云县西部山区产生了局地特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云泥石流 局地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天气过程分析 大尺度环流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暖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10
4
作者 张晓美 蒙伟光 +1 位作者 张艳霞 梁建茵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1-560,共10页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综合降水CMORPH资料、卫星TBB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07年5月2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主要研究了与暴雨过程相关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利用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综合降水CMORPH资料、卫星TBB资料、雷达回波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2007年5月26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主要研究了与暴雨过程相关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本次暴雨过程形成于地面低压倒槽及西南低空急流的左侧,暴雨区斜压特征不明显,是一次比较典型的暖区暴雨过程;(2)暴雨至少与三个连续生消的Mβcss的活动直接相关,不同暴雨落区中降水峰值出现的时间与相应Mβcss发展强盛期对应关系良好;(3)Mβcss的发展演变表现为后向次第发展的形式,与华南另一种较为常见的前向次第发展类型不同,即新的对流系统主要在原Mβcss的后部形成;(4)引发暴雨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形成于850hPa西南低空急流左侧的辐合区,高层200hPa有明显辐散气流。但与典型华南前汛期暴雨区上空对应为南亚高压东侧向外辐散的类型不同,本次暖区暴雨位于入海南亚高压西侧的偏东和偏南气流的辐散区下方。(5)低空急流不仅为暴雨区输送了丰富的暖湿空气,有利于中低层高不稳定能量存储区形成,相应的暖空气平流对对流系统的形成可能有更直接的作用。从地面中尺度流场出发,对这些暖区暴雨对流系统形成和发展的可能触发机制进行了有意义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分析 暖区暴雨 华南暴雨 中β尺度对流系统(Mβc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龙王中尺度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林毅 刘铭 +1 位作者 刘爱鸣 黄美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8,I0001,共8页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省,在福州地区引发特大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诊断分析表明,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其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出现分支而形成的两支气流在福州地区的再次交汇,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激发... 2005年10月2日台风龙王登陆福建省,在福州地区引发特大暴雨。卫星云图、多普勒雷达资料和诊断分析表明,台风进入台湾海峡后,其东南侧的西南气流受台湾岛地形影响出现分支而形成的两支气流在福州地区的再次交汇,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激发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是这次强降水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垂直剖面上θe的非对称鞍形场结构、湿位涡的下负上正分布及高空强辐散和低空强辐合互耦,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中尺度暴雨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6月6—7日福建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沈桐立 曾瑾瑜 +1 位作者 朱伟军 丁治英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4,共11页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PSU/NCAR等共同研制的新一代细网格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6年6月6—7日福建地区出现的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进行了初步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涡是本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之一,低涡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暴雨中心的移动和雨强的变化相一致。暴雨中心的强上升运动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有利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高低空急流耦合是此次强降雨爆发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域850hPaθse场呈现典型的"Ω"型,高湿能条件的维持,保证了强降雨过程的能量供给,是强降雨持续的重要条件。暴雨中心位于最大垂直速度中心附近,暴雨区两侧存在垂直的次级环流,对流层中低层负湿位涡区、高层正湿位涡区的配置有利于造成较强烈的中尺度上升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WRF模式 特大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中尺度低涡 急流 湿位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一次大暴雨过程云图及环境场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赵桂香 赵建峰 +2 位作者 杨东 彭爱国 张朝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47-1757,共11页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 利用卫星资料、自动站资料、L波段探空秒数据和常规探测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的云图及环境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暴雨过程发生在500hPa两槽一脊、副热带高压稳定,200hPa反气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高能高湿、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以及较强的上升运动是云团初生的基本环境场特征,但其动热力结构和强度的差异以及中尺度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云团后期的发展;4个区域的大暴雨是由不同性质的云团造成的,其降水性质和特征差异明显。(2)L波段探空秒数据分析显示,云系分层现象消失,云顶高度降低,湿层厚度加大,凝结高度降低,0℃层降低,逆温层消失,均有可能是MCC形成的先兆信息。(3)此次大暴雨过程中,低空急流变窄、急流分支消失,同时高空西北风急流减弱、低层偏北风加强,干冷空气下传,大气不稳定度增大;地面锋面南侧暖区里,水汽的突然增大和气压的持续增强,均有可能是MCC发展的重要信号。(4)低层比湿和南北风分量诊断分析表明,MCC是在湿度锋的强迫抬升下,由于干冷空气的侵入而在湿中心附近生成的对流云团发展加强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云团 环境场 中尺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7.6”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春 谌芸 +1 位作者 方之芳 李泽椿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62,共9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雷达及FY-2C卫星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并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显示:500hPa高原东侧的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准...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雷达及FY-2C卫星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并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显示:500hPa高原东侧的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准静止锋南移进入广西境内,在地面形成锋面低槽的形势。暴雨发生在850hPa低涡切变线上,暴雨中心与β中尺度低涡扰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次过程的主要降水系统是南部的对流云团和锋面附近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柳州极端暴雨由两个雨团造成,其中一个雨团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与强降水回波的列车效应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有关,是柳州高强度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C 雨团 列车效应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强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周玲丽 高领花 +3 位作者 王东法 张陆 翟国庆 陆小勇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0-335,共6页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 利用严重影响浙江东南地区的2005年05号台风的雷达和地面加密风场资料,分析对比台风中尺度暴雨过程中雷达回波与实况降水、中尺度地面流场与暴雨之间的关系,结果得到:多普勒雷达近地面强回波带或中心往往达到50 dbz时,与一小时的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暴雨中心区也与地面加密的中尺度流场中出现的中尺度气旋性环流和汇合气流有关,强暴雨区落在同时刻中尺度涡旋或汇合线附近.当台风移近大陆时,靠近沿海地区的地面流场中尺度涡旋特征并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台风近地面偏东南气流出现分支,形成偏东与偏东南气流,有利于在沿海地区形成局部气流汇合并引起或增强对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高分辨输出结果,分析了近地面流场特征及演变,证实了暴雨带近地面流场中存在气流汇合,它在沿海地区台风暴雨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中尺度分析 中尺度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 被引量:39
10
作者 李倩倩 李铁龙 +2 位作者 赵倩倩 刘大喜 金朝晖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3-148,共6页
对天津市3条典型主要交通干线雨水径流中的Cr、Cd、Fe、Cu、Hg 5种重金属进行了取样监测,重点探讨了路面径流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冲洗特征、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悬浮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降雨特征对重金属污染的... 对天津市3条典型主要交通干线雨水径流中的Cr、Cd、Fe、Cu、Hg 5种重金属进行了取样监测,重点探讨了路面径流重金属的平均质量浓度、冲洗特征、重金属之间以及重金属与悬浮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用聚类分析方法对降雨特征对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严重,Fe、Cr和Cd质量浓度较高,污染贡献率大,为径流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水平高于国内外城市研究结果,反映出天津市在道路路面环境维护和管理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路面径流的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径流初期冲洗效应,在径流的初始阶段,重金属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降雨和径流的延续,污染物质量浓度呈波浪性锯齿状下降,至降雨结束,重金属质量浓度最终趋于稳定。径流中不同种类重金属具有同源性,且与径流中的悬浮固体具有明显的相互依存关系,重金属主要以悬浮固体吸附的形式或重金属颗粒形式存在。通过聚类分析可知,重金属污染受降雨强度和前期晴天积累影响显著,其次是降雨量和降雨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路面 雨水径流 重金属污染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化“9.3”特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陆 周玲丽 +2 位作者 查贲 何斌 翟国庆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6-342,共7页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的地面资料,分析了发生于2005年9月3日的昌化特大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昌化三面环山,东面平原的有利地形条件下,由于登陆减弱并滞留在江西境内的台风"泰利"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相结合,同时受东...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和加密的地面资料,分析了发生于2005年9月3日的昌化特大暴雨过程.此次暴雨过程是在昌化三面环山,东面平原的有利地形条件下,由于登陆减弱并滞留在江西境内的台风"泰利"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相结合,同时受东南部海面上"彩蝶"台风外围环流影响而产生的.分析表明:台风"彩蝶"外围边界层偏东气流与地形的影响,使得昌化地区近地面出现中尺度辐合线并逐渐发展为中尺度涡旋,有利于触发对流的发生,随着暴雨的发生发展,地面辐合逐渐减弱并转为辐散;台风"泰利"和"彩蝶"的对流层中低层气流汇合,加强了偏南气流,它与北部西风带低槽的结合,有利于浙西地区中层的辐合,由此产生上升气流向上输送暖湿空气,并与高空槽前的辐散气流构成了中尺度的反环流圈特征;在多系统和多尺度的影响下,是造成昌化特大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物理诊断 中尺度分析 特大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8·7”北京大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廷福 廖晓农 俞连芬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4-48,共5页
对“987”北京大暴雨过程中的雨团、雷达回波、地面风场(流场)及气压场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偏东风的中尺度切变线。
关键词 暴雨 雨团 中尺度分析 降水过程分析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云团的卫星监测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3
作者 方宗义 覃丹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83-593,共11页
该文对卫星监测、分析和研究暴雨云团的国内外若干研究结果和进展给予了简要综述。主要涉及卫星遥感监测和分析暴雨云团的适宜尺度,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东亚梅雨锋暴雨云团的监测和分析,卫星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及问题与展望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卫星监测 暴雨云团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尺度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对2010年6月19—20日中国南方大暴雨过程的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吴政谦 徐海明 +6 位作者 王东海 邢谦 王峰云 杜钧 冯涛 刘英 尹金方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3-663,共11页
运用BGM扰动方案,基于ARPS和WRF模式并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建立了一个多模式、多初值、多物理过程的中尺度超级集合预报系统,并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集合预报系统能很好模拟这... 运用BGM扰动方案,基于ARPS和WRF模式并采用不同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建立了一个多模式、多初值、多物理过程的中尺度超级集合预报系统,并针对2010年6月19—20日的一次华南强降水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超级集合预报系统能很好模拟这次对初值及物理过程都非常敏感的强降水过程。相对于单一确定性预报而言,该超级集合预报能显著提高预报时效,能比控制预报提前24~36小时捕捉到强降水信息。并且该集合预报优于单一模式或者单一物理过程参数化的集合预报。对本次过程而言,集合平均对物理过程参数化方面带来的不确定性的改进比对模式不确定性方面的改进大得多。对于暴雨预报而言,低层的形势场对初值及物理过程的扰动比高层要敏感得多,这也是造成这次过程各个成员预报好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预报 数值模拟 超级集合 暴雨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冷涡研究概述 被引量:98
15
作者 张立祥 李泽椿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28,共11页
简述了东北冷涡的形势特征、气候特征、天气特征与强对流特征;回顾、综述了东北冷涡形成、发展、维持、消退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东北冷涡强对流特征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东北冷涡强降水、强天气等预报业务的难点及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认... 简述了东北冷涡的形势特征、气候特征、天气特征与强对流特征;回顾、综述了东北冷涡形成、发展、维持、消退期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东北冷涡强对流特征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东北冷涡强降水、强天气等预报业务的难点及其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依靠现代雷达、卫星等观测设备和数值模拟手段,加强东北冷涡暴雨及强天气机制研究,提高东北冷涡天气的预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中尺度系统 降水机制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回流强降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守保 张迎新 郭品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67-1074,共8页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诊断分析方法等,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 使用华北地区加密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应用中尺度滤波方法、诊断分析方法等,对2003年10月华北回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回流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的辐合带中存在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中尺度低压和切变主要在600 hPa以下,中尺度低压随高度向西、向北倾斜,东西向中尺度切变随高度向北倾斜。此次回流暴雨过程中有5个中尺度雨团活动,其中3个中尺度雨团与中尺度低压和切变配合且随低压和切变移动,暴雨期间多普勒雷达速度图上出现了持续2 h以上的逆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回流 中尺度分析 逆风区 中尺度雨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27
17
作者 宋巧云 魏凤英 许晨海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输出结果,对2003年7月4—6日淮河流域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这次暴雨过程的雨带位置和走向均有较好的模拟,但暴雨中心位置偏移。这次暴雨过程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加强及衰减均在模拟结果中有所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暴雨过程 WRF数值模式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类分析在暴雨预报和环流形势分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汤桂生 杨克明 +1 位作者 王淑静 赵梅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33-38,共6页
数值预报投入业务运行以来,高空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要素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是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作者利用数值预报500hPa高度场及降水实况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暴雨落区预报... 数值预报投入业务运行以来,高空形势预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要素预报的准确率也在不断提高,对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是近年来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作者利用数值预报500hPa高度场及降水实况资料,采用聚类分析法,研究暴雨落区预报和我国暴雨环流形势特征,所得结果在暴雨预报业务中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环流型 暴雨落区 暴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类评分的暴雨/冰雹分类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文 王萍 孙红跃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8-612,共5页
针对暴雨和冰雹2种强对流天气的区分问题,研究了主成分分析联合线性鉴别分析对雷达图像中提取的冰雹及暴雨特征降维和去相关的作用,设计了基于聚类评分的暴雨/冰雹分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评分的办法确定具有高分类性的主成分,并以此主... 针对暴雨和冰雹2种强对流天气的区分问题,研究了主成分分析联合线性鉴别分析对雷达图像中提取的冰雹及暴雨特征降维和去相关的作用,设计了基于聚类评分的暴雨/冰雹分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评分的办法确定具有高分类性的主成分,并以此主成分设计分类器对暴雨和冰雹进行区分.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联合线性鉴别分析进行特征处理能够在降维的同时保留大部分分类性信息,基于聚类评分的分类模型有利于提高冰雹识别的命中率并降低其误警率,且对一般类型公共数据分类问题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冰雹分类 聚类评分 主成分分析 线性鉴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一次持续性梅雨锋暴雨的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尹洁 叶成志 +1 位作者 吴贤云 郭文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2,共7页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雨量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6月17~21日江西省梅汛期发生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由9个中β尺度云团和12个中尺度雨团东移发... 利用NCEP1°×1°的6小时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雨量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对2005年6月17~21日江西省梅汛期发生的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是由9个中β尺度云团和12个中尺度雨团东移发展造成的。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上升运动的加强对中尺度对流云团和雨团加强发展有重要作用,与暴雨强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850hPa的西南急流中不断有急流核生成并发展东移,中尺度暴雨云团和雨团出现在急流核北侧约200km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β中尺度对流云团 诊断分析 低空急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