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1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光焕 李伟 王一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121,共9页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 针对胜利油田不同类型稠油油藏的地质特点及开发矛盾,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并取得了显著的开发效果。从各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矿场应用2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稠油油藏开发技术进展。对于高轮次吞吐后的稠油油藏,基于非达西渗流理论,形成了井网加密技术;对于敏感性稠油油藏,形成了近热远防理论,降低了水敏对开发的不利影响;对于特超稠油油藏,通过HDCS技术的协同降黏、膨胀增能作用,解决了“注不进、采不出”的开发难题;对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蒸汽驱,达到加密角井流线、水井流线逆向的目的,从而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对于深层稠油油藏,以气热协同保热强热、热剂协同接替助驱、气剂协同均衡热前缘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认识为基础,形成了多元热复合驱油理论,实现了深层稠油的有效动用;对于薄层稠油油藏,通过热+水平井复合开发模式,提高了油藏的吸汽能力和动用范围;对于浅薄层超稠油油藏,通过HDNS技术增能降黏扩波及,实现了该类油藏的高效开发。胜利油田稠油油藏开发技术系列的应用,为胜利油田稠油效益开发、绿色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薄层稠油油藏 敏感性稠油油藏 低效水驱油藏 井网加密 近热远防 HDCS HDNS 多元热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条带状背斜油藏边部注水开发产能影响因素
3
作者 谢启超 田亚飞 +4 位作者 乐平 宋鹏 刘新菊 刘建 刘万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0-566,共7页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 JY油田Y油藏为典型窄条带状背斜油藏,其储集层注入水极易沿河道中心方向突进,导致油井快速水淹,产量递减快;由于对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产能影响因素认识不清,此类油藏开发难度较大。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窄条带状背斜油藏精细数值模型,通过对比论证提出了“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储集层物性等参数对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边部注水+逐步转注”开发不仅可以增大边水能量,使得井网双向受效,还可以有效延缓构造高部位油井的见水时间,大幅度降低油井含水率。另一方面,在考虑油藏构造特征的前提下,量化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产能特征,明确了水体大小、构造幅度、垂向渗透率与水平渗透率之比等参数的合理界限,论证了不同储集层物性下油藏面积的适应性。可为同类型油藏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条带状背斜油藏 边部注水 产能影响因素 稳油控水 油井转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中深层稠油CO_(2)非混相驱油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海鹏 张新奇 +3 位作者 刘蕊 夏近杰 王倩 董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8,共7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 准噶尔盆地东部北10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具有埋藏深、原油黏度大、储层强水敏的特点,自探明以来一直未获得有效动用。为了解决油藏难动用的难题进行了CO_(2)-稠油实验,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根据试验区生产现状提出“非混相驱+吞吐”措施,利用数值模拟手段优化生产参数得到最优方案并预测出生产指标。结果表明:地层稠油注入CO_(2)后原油体积膨胀和黏度降低的能力大幅增强,是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井区稠油CO_(2)驱替方式为非混相驱,驱替过程中CO_(2)先以溶解和扩散作用为主,待建立驱替通道后才开始产出原油,采收率为29.60%;试验区非混相驱初期见效慢,为加快受效提出“油井吞吐”措施,数值模拟预测非混相驱配合3轮油井吞吐生产,最终采收率可达21.0%,解决了研究区油藏难动用的难题。研究成果对中深层强水敏稠油油藏的动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稠油 强水敏 CO_(2)非混相驱 提高采收率 北10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空气辅助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
5
作者 刘晓丽 李阳 +5 位作者 白雷 吴丛文 王红波 马挺 姜振学 万云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3-111,共9页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 针对边底水油藏“双高阶段”零散分布剩余油如何有效动用、低成本高效微生物驱油体系如何研发、微生物驱效果评价及配套技术攻关等难题,建立微生物驱筛选图版并评价了油藏微生物驱的适应性;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全面解析了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筛选了乳化效果好的采油功能菌株H3;通过对主要营养成分碳源、氮源、磷源的筛选,开展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可实现原油乳化分散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复合粉激活体系;研究了底水油层“船底形”剩余油富集特征,形成了“微生物乳化+空气提效+稠化剂封堵”提高采收率驱油模式,明确了提高采收率幅度与注入菌体浓度、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正相关。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准噶尔盆地陆梁油田薄层砂岩边底水油藏,实施“4注20采”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先导试验,注入微生物激活剂0.13倍孔隙体积,2017至2023年阶段增油5.6×104 t,采收率提高4.0个百分点,增油效果好的井主要分布在总菌浓度高、石油地质储量大、构造高部位、油层厚度大、底水薄、采出程度较高的区域。研究成果对丰富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序列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微生物驱 边底水油藏 剩余油 激活体系 采收率 准噶尔盆地 陆梁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油海上油田采油工程技术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刘建忠 徐文江 +2 位作者 姜维东 毛庆凯 林志勇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6,共9页
针对海上油田面临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大、重大技术迭代慢、大型作业技术应用成本高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海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稳产上产、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等3方面推动技术变革,逐步形成了以“两提一降”为主线的数智化精细注水和稳... 针对海上油田面临的油气开采技术难度大、重大技术迭代慢、大型作业技术应用成本高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海油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从稳产上产、技术迭代和降本增效等3方面推动技术变革,逐步形成了以“两提一降”为主线的数智化精细注水和稳油控水、大井距高强度稠油热采、低渗储层改造等三大工程技术,以及机采井延寿降耗、低产低效井增产、大修井作业、提高采收率等四类技术。提出了采油工程技术发展的10条技术路线,加快构建海上低成本采油工程技术体系,为推进中国海上油田采油工程技术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油 海上油田 采油工程 注水 稠油热采 储层改造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等温加热区的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
7
作者 王斌 黄世军 +3 位作者 赵凤兰 范昕涵 苏哲烨 杨晨曦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2-140,共9页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 经典模型不适用于预测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基于非等温加热区,提出考虑非等温和渗透率各向异性影响的厚层稠油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新方法。在验证新方法的准确性后,分析加热区温度分布及前缘、不同生产制度下多周期产能、不同渗透率各向异性情况下产能。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加热区平均温度、压力、前缘位置;同一周期内,随着生产进行,加热前缘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相同周期内生产时间下,加热区前缘会随着周期数增加而扩大;当保持低井底压力和高产量时,加热区平均压力较低,油藏压力衰减较快,反之亦然;厚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产能预测需要考虑各向异性渗透率影响,否则会降低产能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蒸汽吞吐 产能 非等温加热区 加热区前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曹妃甸低幅底水稠油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模式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晖 李廷礼 +2 位作者 刘春艳 袁志乾 李子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曹妃甸油田群为渤海规模最大的底水稠油油田,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经过十多年开发进入了特高含水期,目前采油速度低、水驱采收率低,亟需综合调整。通过室内实验与水驱模型推导,研究了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水脊特征与... 曹妃甸油田群为渤海规模最大的底水稠油油田,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低、地层原油黏度大,经过十多年开发进入了特高含水期,目前采油速度低、水驱采收率低,亟需综合调整。通过室内实验与水驱模型推导,研究了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水脊特征与水驱波及系数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平井开采过程中单区脊进严重、沿程驱替不均衡;水平井水驱波及系数“早期缓慢上升、后期持续增大”,这说明提高产液量可以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水脊演化规律的水平井网加密调整技术、融合构造与储层描述的水平井精准布井技术、基于孔隙有效动用的水平井大排量提液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而建立了特高含水期老区与新区并举、老井与新井交错、纵向分带、平面分区的水平井整体加密调整模式。按照本文模式调整后,油田储量动用程度提高了21.3个百分点,采油速度提高了1.3倍,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9个百分点,实现了特高含水期快速上产并持续稳产,为海上油田中长期持续稳产和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稠油 水平井 水脊 开发模式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水体对火驱开发效果影响的实验
9
作者 孙梓齐 赵仁保 +3 位作者 王田田 龙海庆 黄田 陈昌剑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 针对注蒸汽开发产生的次生水体对火驱开采效果影响尚不明确的问题,利用燃烧管实验装置,将不同含水量的油砂填充到燃烧管的中间部分,以模拟储层中的次生水体,研究次生水体对火线的传播特征和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生水体有利于提高火线的推进速度,但会降低火线的燃烧稳定性。当次生水体的含水饱和度高于75.4%时,火线穿过次生水体后难以稳定地推进至生产井,导致开发效果较差;含水饱和度低于50.0%且有一定含油量的次生水体对火驱的开发效果影响不大,火线可以穿过次生水体并稳定推进。研究结果对认识储层中次生水体对火线的稳定推进、火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注蒸汽开发油藏火驱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烧油层 次生水体 燃烧稳定性 火线推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10
作者 张德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春风油田 沙湾组 稠油油藏 油水关系 倾斜油水界面 非稳态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水油藏开发中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分析
11
作者 孙琳钧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239-241,共3页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地质导向效率主要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分布的复杂性以及构造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定量刻画井眼附近的储层特征,才能有效的控制轨迹贴顶钻进和抑制底水锥进。由此,引入了超高清随选油藏描绘仪(Per... 底水油藏开发过程中地质导向效率主要受到储层非均质性、油水分布的复杂性以及构造预测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需要准确的定量刻画井眼附近的储层特征,才能有效的控制轨迹贴顶钻进和抑制底水锥进。由此,引入了超高清随选油藏描绘仪(PeriScope Edge)工具提供的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通过反演井眼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储层特征,来指导地质导向施工。综合分析验证了PeriScope Edge技术在底水油藏精细开发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地质导向 PERISCOPE edge超高清随钻油藏描绘技术 电阻率反演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家寺油田采出液沉积物调堵运用与效果
12
作者 王秋月 翟盼盼 张小英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42-144,共3页
针对不同油藏特点,选择开展边部堵水调剖和蒸汽流场调整两项工作实验,并在单家寺油田稠油区块进行了10口井采出液沉积物边部堵水与蒸汽流场调整试验,现场应用效果好,为消化石油采出过程中伴生的废弃物提供了一条绿色之路。
关键词 稠油 采出液沉积物 边部堵水 蒸汽流场调整 绿色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区稠油油藏边底水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张吉昌 张鹰 +2 位作者 蒋有伟 王中元 李培武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2期73-75,共3页
针对辽河油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储量丰富,分布广泛的特点,通过对边底水稠油油藏水侵规律的分析研究,总结出针对不同油藏控制边底水的有效技术。开发过程中,在利用边底水能量的同时,延长了油井的见水时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边底水侵入 措施 射孔 加密调整 侧钻 堵水 辽河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非均质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效果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周燕 赵红雨 +2 位作者 李献民 牛丽娟 孙建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4-46,共3页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西块开发历史长和低速、低效、高含水的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立足蒸汽吞吐,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油层底部避射、逐周期增加...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西块开发历史长和低速、低效、高含水的现状,在重新进行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对储层的非均质性、油水关系及构造特征取得了新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立足蒸汽吞吐,综合运用局部井网加密、油层底部避射、逐周期增加注汽强度等技术,对老井实施老井新投、边部老井提液和调层上返等措施。方案实施后,单井吞吐效果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对同类油藏的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边底水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生产特点 开发效果 油藏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蒸汽后稠油油藏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技术——以新疆H1块火驱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27
15
作者 席长丰 关文龙 +7 位作者 蒋有伟 梁金中 周游 吴键 王晓春 程宏杰 黄继红 王波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5-721,共7页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 以新疆H1块已实施3 a的火驱试验区为原型,通过与物理模拟结果、现场生产动态相互验证和调整,合理划分原油组分、确定火驱高温燃烧方程式、求取原油氧化动力学参数,建立了精确的火驱数值模拟基础模型。应用该模型对H1块火驱试验进行了跟踪模拟研究。研究表明:注蒸汽后形成的次生水体在燃烧初期大部分被烟道气驱替出来,只有小部分起到了有限湿烧的作用;火驱储集层从注气井到生产井依次为已燃区、火墙、结焦带、高温凝结带、油墙、剩余油区,比以往认识增加了高温凝结带;与原始油藏火驱过程不同,注蒸汽后的油藏火驱,存在着"先填坑、后成墙"的油墙构建、运移过程,油墙的形态与附近生产井动态密切相关。矿场试验表明,火驱跟踪数值模拟有效提升了火驱动态预测和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数值模拟 次生水体 油墙 高温凝结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技术在太平边底水稠油油藏的应用 被引量:24
16
作者 高宝国 徐福刚 +1 位作者 信德发 朱建英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针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沾1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 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针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直井开发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在沾18块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较好效果。初步形成了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隔夹层研究、水平井技术等水平井整体调整技术,对太平油田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技术 边底水油藏 稠油 热采 综合调整 太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杨元亮 沈国华 +2 位作者 宋文芳 郭卫忠 李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3-84,88,共3页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活跃边底水 注氮气 控制水锥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边水推进规律物理模拟实验 被引量:15
18
作者 冯其红 李尚 +4 位作者 韩晓冬 陈先超 张伟 任熵 周文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3,116,共3页
在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因边水侵入而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快、采收率低,开发效果较差。为认清稠油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在明确其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均质及非均质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对单直井、双直井和单水平井3种不... 在边水活跃的稠油油藏开发过程中,因边水侵入而导致油井含水率上升快、采收率低,开发效果较差。为认清稠油油藏边水推进规律,在明确其地质及开发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储层均质及非均质二维可视化物理模型,对单直井、双直井和单水平井3种不同井型开采条件下边水推进规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井型开采条件下,均质油藏边水均沿压力梯度最大处向油井推进,非均质油藏边水主要沿压力梯度最大处和高渗透区推进;相同井型开采条件下,均质油藏边水推进前缘较为明显,采出程度高于非均质油藏。双直井开采条件下,储层采出程度远高于单直井,即增加油井数有利于采出程度的提高;对比单直井和单水平井条件下储层采出程度,水平井具有更好的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物理模拟 边水推进 剩余油分布 非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层稠油油藏CO_2吞吐控水增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孙雷 庞辉 +2 位作者 孙扬 侯大力 潘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94,共7页
针对低稠油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原油采收率的低等问题,开展了CO2吞吐控水增油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单井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数值模拟。为了研究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机理及可行性,在室内分别开展了CO2与地层原油/地层... 针对低稠油油藏和稠油油藏注水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快、原油采收率的低等问题,开展了CO2吞吐控水增油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单井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数值模拟。为了研究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机理及可行性,在室内分别开展了CO2与地层原油/地层水配伍性实验和CO2吞吐控水增油长岩芯实验。CO2与地层原油/地层水配伍性实验结果表明:CO2对原油有增容膨胀和降黏作用;一定温度下,随着压力的降低,饱和CO2的地层水的体积膨胀,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降低,CO2吞吐过程中,地层水遇到狭小孔隙受阻,产生贾敏效应,控制水的产出。长岩芯实验也表明,CO2吞吐有明显的控水增油的作用。单井CO2吞吐控水增油的数值模拟结果同样证实了CO2吞吐具有良好的控水增油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稠油油藏 CO2吞吐 控水增油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底水非均质性稠油油藏蒸汽驱关键技术 被引量:11
20
作者 蔺玉秋 薛宗占 +2 位作者 秦艳玲 张鹰 李秀娈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锦91块为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活跃的特稠油油藏,目前蒸汽吞吐采出程度已达35.8%,局部已有边底水侵入,产量以10%-20%的速度递减,蒸汽驱是该块下一步需要转换的开发方式。采用热采工程、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蒸汽驱设计的关键技术:井网形... 锦91块为非均质性较强、边底水活跃的特稠油油藏,目前蒸汽吞吐采出程度已达35.8%,局部已有边底水侵入,产量以10%-20%的速度递减,蒸汽驱是该块下一步需要转换的开发方式。采用热采工程、数值模拟方法,优选出蒸汽驱设计的关键技术:井网形式为83 m井距反九点井网;转驱时油层压力及蒸汽驱过程中的压力必须控制在5 MPa以下;单位油藏体积注入速度为1.65 t/(d.hm2.m),注入井底蒸汽干度达到55%,采注比为1.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边底水 稠油油藏 蒸汽驱 热采工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