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砂岩的物源分析:对古地理位置重建和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英利 贾晓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3-380,共18页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 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主要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的岩石组合,前人研究多认为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克拉通盆地。但同时期出现的大陆岩浆作用显然与前期认定的克拉通盆地性质不符,需要借助扬子西缘的物质来源探讨构造背景。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本文通过对扬子陆块西缘会泽和会东附近寒武系3件砂岩样品进行重矿物分析、电气石电子探针和碎屑锆石U-Pb测年分析,确定扬子西缘寒武纪沉积物的源区;并结合沉积序列等综合探讨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纪的构造背景。沉积序列表明,扬子西缘寒武系沧浪铺组、西王庙组和二道水组主要由砂岩和白云岩等组成,沉积环境为滨岸—潮坪。细—粗砂岩碎屑颗粒为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较差;碎屑组分主要为石英,岩屑几乎全部为燧石,长石含量较少。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重矿物分析指示扬子西缘寒武系砂岩重矿物主要由锆石、赤—褐铁矿、电气石、钛铁矿、金红石、磷灰石等组成,重矿物组合指示岩浆岩为其主要母岩;电气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贫锂花岗岩和变砂岩、变泥岩;碎屑锆石测年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主要为983~540 Ma岩浆岩。碎屑锆石年龄对比等综合分析表明,寒武系沉积物部分源自康滇古陆983~708 Ma的岩浆岩和变沉积岩,部分源自冈瓦纳大陆东非造山带663~540 Ma的岩石,物源区岩石经历再旋回产物作用。扬子西缘寒武系的沉积序列、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和碎屑组成等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扬子陆块西缘寒武系形成于前陆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重矿物 物源分析 寒武纪 碰撞环境 前陆盆地 扬子陆块西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物源分析——来自重矿物、元素地球化学及碎屑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被引量:2
2
作者 呼其图 关平 +5 位作者 王大华 李世恩 肖永军 张驰 白璐 张济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66-485,共20页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 【目的】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地区广泛出露侏罗纪残留地层。由于后期强烈改造,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被严重破坏,其残留凹陷原始沉积关系、原型盆地发育及展布规律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中侏罗统碎屑岩样品的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进行了系统物源分析,并结合古构造背景、地层与沉积相特征,对该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与结论】(1)中侏罗世,可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沉积体系,各沉积区重矿物组合、全岩地球化学以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相异;(2)研究区物源母岩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混有不同程度的再旋回沉积岩;(3)物源区岩石的成因以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为主,且普遍受到两期岩浆事件(200~300 Ma和400~500 Ma)的影响;(4)研究区与潜在物源区特征对比显示,A区物源主要来自柴北缘构造带,少量物源来自欧龙布鲁克古地块;B区物源主要来自北偏东方向的南祁连地体;C区和D区物源主要来自近物源供给,推测为北方向的古隆起;E区物源主要来自东部东昆仑鄂拉山附近;(5)研究区在大煤沟组第五段时期,发育多个小型分隔型湖盆,而到了大煤沟第七段时期,小柴旦—红山地区和霍布逊地区湖盆连通,成为统一湖盆。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柴达木盆地侏罗纪演化,指示青藏高原北缘盆山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指导柴北缘东段油气勘探具有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北缘东段 中侏罗统 物源分析 重矿物组合 元素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特征及其示踪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向绪洪 邵磊 +1 位作者 乔培军 赵梦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35,共9页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特征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支流的重矿物组合及其代表性特征矿物差别明显。根据重矿物组合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相关性分析可以把珠江流域源区类型从西到东分为3个区带,西部区带为西江上游源区,其... 珠江流域沉积物重矿物组合与源区岩石特征具有极好的相关性,不同支流的重矿物组合及其代表性特征矿物差别明显。根据重矿物组合类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相关性分析可以把珠江流域源区类型从西到东分为3个区带,西部区带为西江上游源区,其重矿物组合类型为磁铁矿+钛铁矿+锆石+白钛石+磷灰石,特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铬铁矿,在该区域除大面积分布的碳酸盐岩外,发育变质岩和基性岩组合,有少量超基性和酸性岩浆岩;中部为西江中下游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锆石+钛铁矿+磁铁矿+电气石+白钛石+绿帘石,特征矿物为辉石、白钛石、锆石、绿帘石,母岩出露区以碎屑岩类沉积岩为主,有少量变质岩和基性、酸性岩浆岩,其重矿物组合特征除了反映源区母岩的组合特征外,还由上游搬运而来的重矿物组合改造而成,属混合来源;东部为东江和北江源区,重矿物组合类型为角闪石+电气石+磁铁矿+钛铁矿+绿帘石+石榴子石,特征矿物为角闪石、电气石、榍石、石榴子石、矽线石,代表该区域大面积覆盖的酸性岩浆岩组合特征,夹部分变质岩及碎屑岩类沉积岩。研究结果显示,利用重矿物组合特征示踪珠江流域物源演变历史具有可行性。该研究结果对揭示珠江流域沉积物剥蚀-搬运-沉积规律,开展源汇对比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分析 沉积物分析 特征矿物 源区对比 珠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61
4
作者 操应长 宋玲 +3 位作者 王健 李俊良 刘明全 方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35-841,共7页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聚类分析的数学统计方法,将重矿物资料在垂向上分出不同的沉积期次,得出表征不同母岩区的重矿物组合类型,进而在整个研究区对比划分物源体系并结合ZTR等值线图研究各沉积期次物源方向。...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被广泛的应用。采用聚类分析的数学统计方法,将重矿物资料在垂向上分出不同的沉积期次,得出表征不同母岩区的重矿物组合类型,进而在整个研究区对比划分物源体系并结合ZTR等值线图研究各沉积期次物源方向。由此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三段下亚段可划分为四大物源体系,分别为北西物源体系,南西物源体系,北东物源体系,东部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及物源方向与扇三角洲或冲积扇的主推进方向一致。因此,利用聚类分析方法所得的重矿物组合类型划分涠西南凹陷物源区是十分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ZTR指数 聚类分析 物源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源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泰一段地层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徐田武 宋海强 +3 位作者 况昊 王英民 陈莉琼 齐立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目前高邮凹陷深层勘探以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准确预测岩性体储层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而对岩性体做出准确的预测,需要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做出准确的判断。利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对高邮凹陷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重矿物的相关... 目前高邮凹陷深层勘探以寻找岩性油气藏为主,准确预测岩性体储层是寻找油气藏的关键,而对岩性体做出准确的预测,需要对沉积时期的物源做出准确的判断。利用重矿物法、碎屑岩类分析法、沉积法对高邮凹陷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及R型聚类分析表明本区存在南北两大物源;碎屑岩类分析法表明本区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砾岩和岩屑的分析表明本区也存在南北两大物源;沉积法表明本区除了南北两大物源外,还存在一个来自盆地西部菱塘低凸起的次级物源。结果表明:高邮凹陷泰一段沉积时期,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来自凹陷南部的通扬隆起、北部的建湖隆起、西部的菱塘低凸起,物源对凹陷的贡献的大小也如上隆起顺序依次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 碎屑岩 沉积 高邮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重矿物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52
6
作者 付玲 关平 +3 位作者 赵为永 王牧 张英 卢静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867-2875,共9页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 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由于其沉积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密切相关,并且近几年来多口探井在该层系见到了良好的油气显示而被研究者所关注。沉积物源分析作为了解造山带构造演化、盆地沉积作用以及划分油气有利区带的重要方法是路乐河组研究的关键内容。前人对盆地不同区块第三系物源进行了研究但缺乏从全盆地范围整体探讨路乐河组物源的报导。本次研究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及重矿物稳定系数的平面展布特征结合岩屑类型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路乐河组地层进行系统分析,初步划分出昆特依-冷湖一-四号、马海-南八仙、红山、鄂博梁-碱山、油砂山-跃进、黄石-弯西等11个物源体系,基本确定了物源方向并恢复了母岩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物源区沉积物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昆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长,阿尔金山前物源搬运距离最短,祁连山前物源搬运距离中等。上述认识为研究区沉积体系的精细划分、原型盆地恢复以及盆地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古近系路乐河组 重矿物分析 物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99
7
作者 魏斌 魏红红 +1 位作者 陈全红 赵虹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7-450,共4页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重矿物组合 古流向 粒度 物源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沉积期物源分析及母岩类型研究 被引量:35
8
作者 张才利 张雷 +5 位作者 陈调胜 张艳 杨亚娟 黄静 贺静 李慧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30-439,共10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砂岩的类型、轻重矿物特征、重矿物聚类分析及泥岩的地化特征研究,并结合盆地周边源区露头剖面的岩性组合资料,讨论了长7沉积期的物源方向,恢复各源区母岩性质。经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7沉积期存在五个方向物源,东北、西南为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北、南部作为次要物源方向;其中东北源区母岩以中基性岩浆岩、高级变质岩为主,西南源区母岩以白云岩、浅变质岩为主,西北源区母岩以沉积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南部源区母岩以含灰岩、碎屑岩为主,浅变质岩次之;另外经讨论证实西部存在局限的物源供给区,母岩主要为白云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重矿物 聚类分析 物源方向 母岩类型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朱宗良 李文厚 +3 位作者 李克永 陈全红 郭艳琴 袁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7-555,共9页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区大地构造性质、沉积格局及古水流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组分,轻、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确定物源的差异演化过程及... 本文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的物源区大地构造性质、沉积格局及古水流等的综合分析,并结合砂岩组分,轻、重矿物及微量元素等资料,对盆地南部晚三叠世物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阐明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确定物源的差异演化过程及发展趋势。研究表明,盆地南部晚三叠世沉积物源主要为太古生界深变质的结晶片岩、片麻岩及震旦亚界和古生界的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物源分异的影响下,不同的沉积体系分布区轻、重矿物组分特征明显不同。在镇原—泾川地区砂岩碎屑中石英含量相对较高,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屑,向东南部铜川—耀县一带,长石含量逐渐增加,岩屑中火成岩和变质岩岩屑也增加。盆地南部重矿物主要为锆石、电气石及石榴石为主的组合,其分布受到了沉积水系的控制,形成了西南部的环县—庆阳—泾川一带、南部的长武—宁县一带、东南部的黄陵—铜川地区和东北部富县—延安一带的4个重矿物集中分布区,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古水系及沉积物扩散区。在REE配分模式上,富县—延安地区延长组地球化学特征及配分模式曲线与盆地东北缘太古代及早元古代变质岩一致,二者有较大的亲缘关系;镇泾地区和盆地西南缘变质岩REE分配模式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晚三叠世 物源分析 重矿物 REE配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及其对物源和沉积物扩散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利波 李军 +3 位作者 赵京涛 窦衍光 胡邦琦 孙荣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6-74,共9页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 对取自渤海辽东湾的128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碎屑矿物鉴定,对矿物成分含量应用log-ratio法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平均值为6.3%,高值区位于六股河口和湾西北近岸。共鉴定出7种轻矿物,38种重矿物,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和钾长石为主,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磁铁矿、石榴子石、钛铁矿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特征,可将研究区划分为两个矿物组合区,其中又可细分为6个矿物亚区。六股河和湾西北近岸矿物亚区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六股河、湾西北入海小溪和海岸侵蚀物质,湾东北部矿物亚区沉积物主要来源于双台子河和大辽河,湾中部矿物亚区为多源混合区,湾南部矿物亚区受邻近海域和复州河沉积物影响大,湾东南部的辽东浅滩矿物亚区为潮流作用的产物。与河流入海沉积物相比,该区表层沉积物的石英/长石比值和ZTR指数明显增大。研究认为,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碎屑矿物的组合与分布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受到海洋水动力和矿物性质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湾 重矿物 物质来源 沉积物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二段物源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群明 王丽娟 +3 位作者 饶良玉 王国亭 叶国 刘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3-369,共7页
为弄清歧口凹陷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等多参数物源分析方法,对歧口凹陷周边源区分布及其各自对凹陷内部沉积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源区母岩岩石类型以中基性喷出岩为主。研究区存在北... 为弄清歧口凹陷沙二段物源-沉积体系展布特征,通过碎屑组分、重矿物、稀土元素等多参数物源分析方法,对歧口凹陷周边源区分布及其各自对凹陷内部沉积的影响范围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各源区母岩岩石类型以中基性喷出岩为主。研究区存在北部、西部和南部3大物源区,可细分为北部燕山、西北沧县隆起、西部港西和港东凸起以及南部赵北和张东6个分支物源。其中北部燕山和西北沧县隆起分支物源控制了北大港潜山北部以及板桥凹陷一带的大部分三角洲沉积,并与西部港西凸起分支物源在港中一带形成混源滩坝沉积。而港西、港东、赵北和张东4分支物源仅控制其周边的扇三角洲和滩坝相沉积。总之,古物源区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为沙二段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物源分析 碎屑组分 重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郑荣才 王昌勇 +2 位作者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分析 长6油层组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源分析方法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15
13
作者 赵红格 刘池洋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9-415,共7页
物源分析是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分析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相对位置、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物源分析方法众多 ,文中主要讨论了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裂变径迹法、沉积方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法等的方法、... 物源分析是盆地和造山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分析沉积盆地与造山带的相对位置、演化过程及相互作用等方面意义重大。物源分析方法众多 ,文中主要讨论了重矿物法、碎屑岩类法、裂变径迹法、沉积方法、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法等的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条件和局限性 ,并指出地球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 ,也应该考虑构造抬升、剥蚀作用和化学风化等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物源区判定的影响。物源分析时应注意将多种方法相结合 ,扬长补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 裂变径迹 碎屑岩 沉积 地球化学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山溪性小河流碎屑重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被引量:14
14
作者 邓凯 杨守业 +4 位作者 王中波 李超 毕磊 张永斌 刘祖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1-542,共12页
台湾山溪性小河流每年向边缘海输入巨量沉积物,对东海陆架的沉积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分析台湾两条典型河流(兰阳溪和浊水溪)沉积物的全粒级碎屑重矿物组成,共鉴定出20种重矿物,但重量百分含量较低,为0.004%~0.116%。兰阳溪的... 台湾山溪性小河流每年向边缘海输入巨量沉积物,对东海陆架的沉积过程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分析台湾两条典型河流(兰阳溪和浊水溪)沉积物的全粒级碎屑重矿物组成,共鉴定出20种重矿物,但重量百分含量较低,为0.004%~0.116%。兰阳溪的主要重矿物组合为:锆石—菱镁矿—赤褐铁矿—锐钛矿—黄铁矿,浊水溪为:锆石—石榴石—赤褐铁矿—钛铁矿—锐钛矿—白钛石。研究流域的碎屑重矿物组成存在明显的沿程不均一性,指示出多数沉积物主要受到近源影响,从上游至下游重矿物组成的继承性较差。因此,基岩性质是河流碎屑重矿物组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兰阳溪和浊水溪的下游地区主要受各自流域内第四纪碎屑沉积物的贡献,上游地区则主要受到中央山脉庐山组的贡献。基岩控制起主导作用也使得重矿物指数如ATi、GZi和ZTR等难以恰当地应用于台湾山溪性小河流中。并且,大陆东部典型入海河流的重矿物组成与台湾河流存在明显区别:大陆入海河流中主要重矿物为磁铁矿和绿帘石;与之不同的是,兰阳溪河口富集锆石、菱镁矿和黄铁矿,浊水溪河口富集锆石和石榴石。这种差异主要反映了流域内基岩性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浊水溪 兰阳溪 重矿物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部大三江盆地群城子河组和穆棱组时期重矿物特征及物源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云鹏 任建业 +2 位作者 侯艳平 王珊 杨承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4-682,共9页
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大三江盆地群主要盆地20口钻井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重矿物ZTR指数、稳定指数以及组合特征分析。城子河组和穆棱组重矿物ZTR指数等值线图都具有由边部向中心逐渐增大的趋势,... 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大三江盆地群主要盆地20口钻井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重矿物ZTR指数、稳定指数以及组合特征分析。城子河组和穆棱组重矿物ZTR指数等值线图都具有由边部向中心逐渐增大的趋势,而这两个组的重矿物稳定系数整体也较低,反映出成盆初期重矿物稳定性弱的特点,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六大重矿物组合带。最后,综合分析认为大三江盆地群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方向上变化不大,两组之间是一种继承关系,主要存在3大物源体系:西部和西北部的物源主要来自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东部物源主要来自宝清地体及东三江隆起区;东南部物源主要由兴凯地体提供,那丹哈达地体和延吉褶皱带分别向虎林盆地北部和鸡西盆地南部提供物源,但影响范围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三江盆地群 重矿物 物源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储层物源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洪建 吴小斌 +1 位作者 孙卫 张志国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38-43,共6页
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小层对比复杂砂层厚度、岩性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碎屑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以及轻重矿物组合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系延长... 在沉积微相研究工作基础上,针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小层对比复杂砂层厚度、岩性横向变化大的特点,对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长4+5油层碎屑岩稀土元素、碳酸盐岩岩屑以及轻重矿物组合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区内三叠系延长组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和西南向,在陇东地区北东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南梁—华池地区,西南物源的沉积边界大约在悦乐地区,两者间为砂岩层厚度、岩性、物性变化大的混源区。通过对不同物源区的储层特征分析对比,认为在陇东地区延长组沉积物物源分布范围、组合特征是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稀土元素 碳酸盐岩岩屑 轻矿物 重矿物 物源分析 储层物性 影响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直罗组物源分析及其铀成矿意义 被引量:38
17
作者 张龙 吴柏林 +5 位作者 刘池洋 雷开宇 侯惠群 孙莉 寸小妮 王建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441-34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直罗组原生灰色砂岩具有高铀背景值的特征,在层间氧化阶段砂岩同沉积期富集的铀元素遭受氧化迁出构成该区铀成矿的重要铀源。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铀矿区直罗组砂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定年、重矿物和古水流分析,深入分析了该区直罗组的沉积物源,并探讨了富铀砂岩的成因。结果显示:矿区直罗组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集中在251~308Ma,322~354Ma,1529~2182Ma,2200~2632Ma四个年龄区间;富Mn钛铁矿、锆石、磷灰石和榍石的重矿物组合指示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通过与源区对比分析认为铀矿区直罗组物源主要来自盆地之北的乌拉山-大青山地区和狼山东部地区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及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变质岩。结合源区岩体铀含量特征分析,发现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相对于源区其它岩体强烈富集铀元素,是研究区直罗组高铀背景值砂岩形成发育的主要原因。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演化密切相关,其分布特征可以作为中东亚成矿域内盆地铀资源远景预测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铀源 碎屑锆石U-Pb定年 重矿物 砂岩型铀矿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物源体系探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操应长 周磊 +2 位作者 张玉明 陈孔全 谢正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6-1104,共9页
在综合分析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砂砾岩展布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和分布。碎屑颗粒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能指示物源区母岩类型和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砂砾岩展布能指明了... 在综合分析碎屑颗粒组分、重矿物组合、砂砾岩展布和地层倾角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十屋断陷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特征和分布。碎屑颗粒组分和重矿物分析能指示物源区母岩类型和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砂砾岩展布能指明了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向和搬运途径,地层倾角测井则指示了古水流的方向。结果表明,十屋地区营城组存在三大物源体系,分别是西北方向以沉积岩和岩浆岩为母岩的西北物源体系、以岩浆岩为母岩的北部斜坡物源体系和以岩浆岩、变质岩为母岩的东部斜坡物源体系,三大物源体系共同控制了十屋地区营城组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并且形成了"多物源混源沉积、各物源源间存异、各时期继承发育"的沉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颗粒组分 重矿物 古水流 多物源分析 营城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砂岩物源特征:来自重矿物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的限定 被引量:21
19
作者 张英利 王宗起 +2 位作者 王刚 李谦 林健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72,共19页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色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碎屑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重矿物中发现大量碎屑铬尖晶石和锆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上... 上扬子会泽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组主要为河流相的紫红色砂岩,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碎屑重矿物组合表明物源主要来自于岩浆岩,且重矿物中发现大量碎屑铬尖晶石和锆石。本文运用电子探针微区成分分析和碎屑锆石U-Pb测年方法,对上扬子早三叠世飞仙关组砂岩中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进行分析。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其具有高铬、低Fe^(3+)和高TiO_2含量的特征,源岩分析指示这些铬尖晶石来源于与洋岛/板内、岛弧以及大火成岩省相关的火成岩。同时,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测定表明,飞仙关组的物源主要来自于248~272Ma和715~997Ma的岩浆岩。铬尖晶石和碎屑锆石综合分析表明,248~272Ma的物源岩石具有大火成岩省玄武岩特征,主要为峨眉山玄武岩及同期基性侵入岩;715~997M的物源为洋岛/板内玄武岩类,主要为研究区周缘与新元古代苏雄组及其同期的岩浆岩;铬尖晶石指示的岛弧性质物源则可能源自1000~1100Ma的岩浆岩。同时,碎屑锆石还指示古元古代和早寒武世发育岩浆作用,且存在古老的新太古代结晶基底。这些资料为上扬子地区构造演化提供了沉积学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 碎屑重矿物 铬尖晶石 碎屑锆石年代学 物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仁布地区上三叠统重矿物组合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曾庆高 李祥辉 +4 位作者 夏斌 徐文礼 尼玛次仁 普琼 李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4,共7页
采用重矿物组合和指数方法对西藏南部仁布地区上三叠统朗杰学群和涅如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上三叠统常见的重矿物主要为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锐钛矿和电气石;重矿物组合ZTR和ATi指数均高,MZi指数较低但多见,GZi指数低且... 采用重矿物组合和指数方法对西藏南部仁布地区上三叠统朗杰学群和涅如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区上三叠统常见的重矿物主要为锆石、磷灰石、金红石、锐钛矿和电气石;重矿物组合ZTR和ATi指数均高,MZi指数较低但多见,GZi指数低且多为零;郎杰学群的ZTR和ATi指数成反比关系,涅如组的ZTR增加时ATi基本不受影响。仁布地区上三叠统的物源主要来自火山岩,次为中酸性岩浆岩,少量来自变质岩和超基性侵入岩;涅如组的物源可能来自南边;朗杰学群的物源则可能来自北边,向郎杰学群提供物源的可能是拉萨地块。涅如组和郎杰学群在重矿物组合及其指数上的异同的成因有待进一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重矿物指数 上三叠统 西藏仁布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