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粪生物炭对Pb、Zn、Cd和Cu吸附特性及机制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杏锋 聂小奇 +3 位作者 姚航 张学洪 冯健飞 高波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29,共6页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 制备并探讨了羊粪源生物炭在溶液中对Pb、Zn、Cd和Cu的吸附特性及机制。结果表明,羊粪生物炭对溶液中4种重金属均能进行有效吸附,在吸附过程发生了化学反应,存在离子交换现象。吸附数据能在Langmuir模型与准2级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相对合适的拟合。在吸附过程中,各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当初始pH为1时,Zn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3时,Pb、Cd在吸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当初始pH为5、7时,Pb、Cu在吸附竞争中占据优势。羊粪生物炭在适宜条件下对复合溶液中的4种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均处于较高水平,具备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粪生物炭 pb zn cd CU 复合重金属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沘江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Pb、Zn、Cd、As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0
2
作者 赵筱青 李丽娇 +1 位作者 杨红辉 谈树成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 以流经中国铅锌矿储量最大的兰坪金顶铅锌矿区的澜沧江支流——沘江周围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采样、室内实验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测定分析了土壤中Pb、Zn、Cd、As的含量及其化学形态分布,以探讨矿产开发对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沘江流域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蓄积量大,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Ⅱ级)衡量,Pb、Zn、Cd、As含量超标率分别为66.667%、91.667%、100%、16.667%,污染程度为Cd﹥Zn﹥Pb﹥As;(2)土壤中Pb和Cd的化学形态均以水溶态为主,活性大,迁移能力强,水溶态元素能够直接进入生态链,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将给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而Zn和As化学形态分别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这两种形态在一般环境条件下较稳定,迁移能力弱;Pb和Cd的环境有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腐殖酸结合态之和)含量较高,如果发生酸雨或酸性矿山废水的排出,它们的环境有效态会大量增加,对流域具有潜在的危害;(3)土壤中Pb、Zn、Cd、As含量分布和化学形态分布,整体上均为随着与矿区的距离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分布曲线分为单峰状、双峰状两类。另外,Cd、Pb、Zn的化学形态分布与总量分布趋势基本一致,As的腐殖酸结合态、残渣态与总量分布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分布特征 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改良剂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Cd、Zn的固定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高明 陈炳睿 +3 位作者 徐超 曾敏 周航 廖柏寒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144,共5页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别施加膨润土和磷酸二氢钙2种改良剂,研究了这两种改良剂对土壤中Pb、Cd、Zn的固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膨润土和磷酸二氢钙均可以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的含量,对交换态Zn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随着膨润土的加入...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别施加膨润土和磷酸二氢钙2种改良剂,研究了这两种改良剂对土壤中Pb、Cd、Zn的固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1)膨润土和磷酸二氢钙均可以降低土壤中交换态Pb、Cd的含量,对交换态Zn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随着膨润土的加入量的增加,交换态Pb含量先减少,当施入量为2.0 g.kg-1时,其减少量最大,减少了0.48%,随后交换态Pb含量又呈增高趋势;而交换态Cd、Zn的含量则呈降低趋势,最大减少量分别为7.75%、0.41%。(3)随着磷酸二氢钙施加量的增加,交换态Pb、Cd含量均有明显的降低,且都呈现先减少而后逐渐上升的趋势。当加入4.0 g.kg-1时,交换态Pb减少量最大,减少量为1.31%;当加入1.0 g.kg-1时,交换态Cd含量减少最大,减少了7.99%。而加入的磷酸二氢钙使交换态Zn量增加了,因此磷酸二氢钙不利于Zn的固定。(4)磷酸二氢钙对Cd、Pb的固定效果优于膨润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重金属污染 膨润土 磷酸二氢钙 pb cd zn 污染土壤 土壤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Zn、Pb、Cu复合污染对斑茅生长及吸收富集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天顺 陈伟 +6 位作者 蒋文艳 杨玉霞 段维兴 王海军 李晓妤 廖洁 莫磊兴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103,共7页
采用桶栽试验的方法,以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为材料,研究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斑茅的生长响应及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迁移特征变化,为斑茅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 采用桶栽试验的方法,以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 Retz.)为材料,研究不同重金属复合污染条件下斑茅的生长响应及重金属吸收、富集和迁移特征变化,为斑茅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的修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地上部鲜质量逐渐下降,最多较对照(不添加重金属)下降26.71%;斑茅根、茎、叶组织中的Cd、Zn、Pb、Cu含量也逐渐增加,其根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04.4、2486.0、379.7、1457.3 mg/kg,其茎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32.3、1461.7、77.6、25.3 mg/kg,其叶部Cd、Zn、Pb、Cu的最大含量分别为13.6、488.5、21.7、43.5 mg/kg;除对照外,同一处理水平Cd、Zn、Pb、Cu在斑茅中的富集系数表现为茎部Zn>Cd>Pb>Cu,叶部Cd>Zn>Cu>Pb;随着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增加,斑茅茎部Cd、Zn、Pb、Cu的转移系数逐渐减小,而叶部Cd、Zn的转移系数逐渐增大,叶部Pb和Cu的转移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综合考虑,斑茅对Cd、Zn具有较好的吸收累积及转运能力,可作为Cd、Zn污染土壤的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重金属 复合污染 吸收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Cd^(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1
5
作者 施惠生 刘艳红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507-510,共4页
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Zn2+,Cd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VI)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 试验研究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剂用量对膨润土吸附重金属离子Pb2+,Zn2+,Cr(VI)和Cd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pH值、吸附时间及吸附剂用量条件下,膨润土对Pb2+,Zn2+,Cd2+的吸附效果均优于其对Cr(VI)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上述吸附的重要因素,离子交换和表面络合是上述吸附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润土 重金属 pb^2+ zn^2+ Cr(Ⅵ) cd^2+ 吸附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自交系重金属Pb、Cd积累差异及分子检测
6
作者 李淑君 刘娅娟 +3 位作者 张扬 蒲汝民 袁亮 廖长见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1-258,共8页
【目的】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以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 【目的】筛选获得在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下Pb、Cd低积累的优良甜玉米自交系,以及可用于甜玉米重金属Pb、Cd积累早代鉴定的分子技术。【方法】以10个甜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重金属Pb、Cd单一污染及Pb、Cd复合污染下,玉米根系、茎叶和籽粒中Pb、Cd含量的积累差异;同时对供试材料ZmHMA2 InDel位点进行Pb、Cd积累差异分子检测,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重金属Pb、Cd在不同材料间的积累结果,筛选甜玉米重金属低积累自交系。【结果】无论是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重金属Pb、Cd的积累规律均表现为根系>茎叶>籽粒;在复合污染下,玉米不同组织对重金属Pb、Cd的积累无明显竞争与协同效应,表明玉米Pb、Cd的积累机制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鉴定,获得籽粒Pb低积累玉米自交系2份,籽粒Cd低积累玉米自交系3份,仅有一份材料闽甜系X901表现出籽粒Pb、Cd均低积累。利用InDel位点(InDel2307)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有4份存在该位点,含有该位点的材料中根系、茎叶和籽粒Cd含量平均值较其他材料平均值分别低1.801、0.64、0.131 mg·kg^(-1)。【结论】InDel2307位点能将不同玉米自交系按Cd累积量进行区分,对甜玉米Cd含量的区分具有特异性标记。综合分子标记检测与Pb、Cd含量积累结果,筛选出自交系闽甜系X901为Pb、Cd低积累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pb污染 cd污染 甜玉米 积累特征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润土对水泥固化体中Pb(Ⅱ),Zn(Ⅱ),Cd(Ⅱ)及Cr(Ⅵ)浸出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阚黎黎 朱瑨 +1 位作者 陶毅晨 施惠生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2期216-221,共6页
为了确保含重金属废弃物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安全资源化利用,研究了在不同p H条件下纯水泥对Pb(Ⅱ)、Zn(Ⅱ)、Cd(Ⅱ)及Cr(Ⅵ)等重金属的固化效果及加入膨润土后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r(Ⅵ)之外,纯水泥对Pb(Ⅱ)、Zn(Ⅱ)及Cd(Ⅱ)的固化效果较... 为了确保含重金属废弃物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安全资源化利用,研究了在不同p H条件下纯水泥对Pb(Ⅱ)、Zn(Ⅱ)、Cd(Ⅱ)及Cr(Ⅵ)等重金属的固化效果及加入膨润土后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r(Ⅵ)之外,纯水泥对Pb(Ⅱ)、Zn(Ⅱ)及Cd(Ⅱ)的固化效果较好,当重金属的掺量达到5‰时,即便在p H=3的强酸条件下,其浸出毒性仍然低于国家标准。加入膨润土后,可进一步降低水泥基材料中各重金属的浸出率,当膨润土掺量为30%、酸性条件下,28d龄期固化体中Zn(Ⅱ)、Cd(Ⅱ)、Cr(Ⅵ)的浸出浓度分别降低了60.9%、51.3%及53.3%,CH峰值下降、AFt峰值明显增高,但膨润土对Pb(Ⅱ)有负效应,酸性溶液中的浸出量高于中性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Ⅱ) zn(Ⅱ) cd(Ⅱ) Cr(Ⅵ) 膨润土 水泥固化 重金属浸出率 重金属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叶树对Pb、Cd、Cu污染模拟湿地的适应性和修复潜力 被引量:1
8
作者 陆洁 彭远航 +5 位作者 朱洁怡 龙凤玲 阮可瑾 郑峰霖 刘颂颂 曾曙才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3,共8页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 【目的】探究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对重金属污染湿地环境的修复潜力。【方法】以银叶树为研究对象,在盆栽条件下模拟湿地环境,以不添加重金属为对照(CK),探究T_(1)(50 mg·L^(-1)Pb+5 mg·L^(-1)Cd+100 mg·L^(-1)Cu)、T_(2)(100 mg·L^(-1)Pb+10 mg·L^(-1)Cd+200 mg·L^(-1)Cu)、T_(3)(200 mg·L^(-1)Pb+20 mg·L^(-1)Cd+400 mg·L^(-1)Cu)3个复合污染水平(处理)对银叶树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及Pb、Cd、Cu累积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T_(1)对银叶树根部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T_(2)、T_(3)显著抑制根部生物量生长,3个处理银叶树的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与CK无显著差异;T_(1)处理银叶树的耐性系数为103.96%,T_(2)、T_(3)处理分别降至95.18%、80.80%;3个处理银叶树的N、P、K吸收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提高,银叶树对Pb、Cd、Cu的吸收量均不断增加,且大部分储存在根部;3个处理银叶树对Pb、Cu的转运系数较对照均显著下降,对Cd的转运系数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熵权TOPSIS模型评价结果表明,T_(3)处理银叶树的修复潜力最好,T_(2)、T_(1)次之。【结论】银叶树对复合重金属污染湿地的适应性较高,但高浓度重金属显著抑制根系生长;在ρ(Pb)≤50 mg·L^(-1)、ρ(Cd)≤5 mg·L^(-1)、ρ(Cu)≤100 mg·L^(-1)的重金属污染湿地中,银叶树生长不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 cd Cu 银叶树 植物修复 湿地 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孝感城区大气TSP及Pb·Cd和Zn含量日变化研究
9
作者 彭方 刘宽 胡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666-11667,11672,共3页
[目的]分析孝感市城区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及来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TSP及Pb、Cd、Zn的含量。[结果]孝感城区车流量和人流量密集的部分功能区大气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大气颗粒物的日浓度最高值出现在7:00~8:00... [目的]分析孝感市城区颗粒物污染的现状及来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TSP及Pb、Cd、Zn的含量。[结果]孝感城区车流量和人流量密集的部分功能区大气质量存在一定的污染,大气颗粒物的日浓度最高值出现在7:00~8:00的时间段,在城站路和学院南门分别为0.5833和0.7500mg/m3,大气已受不同程度铅、镉、锌污染。其中重金属含量为Pb>Zn>Cd,3种重金属含量的日最大值均出现在11:00~13:00的时间段,城站路的Pb、Zn、Cd含量分别为21328.13、1113.58和2093.75mg/kg,学院南门的Pb、Zn、Cd含量分别为15484.38、618.29和2763.68mg/kg。表明孝感城区大气中TSP存在污染,最高值出现在黎明前后,且TSP中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Pb、Cd和Zn,其中Pb和Zn为主要污染物,日最高浓度均出现在11:00~13:00时间段。[结论]该研究为改善孝感城区大气质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感 TSP 重金属 pb cd z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联合EDTA-2Na协同洗脱高细粒土壤中Pb和Cd
10
作者 何苏祺 李正 陈建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4-1150,共7页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为1 g,无患子粗提液浓度为5 g/L,淋洗2 h对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50%和73.40%。无患子粗提液联合低浓度EDTA-2Na复合淋洗效果均优于单独淋洗,其中两者混合淋洗组合效果最好。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可交换态和Pb的铁锰氧化物态有较好的洗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粗提液 EDTA-2Na pbcd污染土壤 复配淋洗 重金属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钙化合物对污染土壤水稻吸收累积Cd Pb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昭兵 纪雄辉 +2 位作者 彭华 石丽红 李洪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4,共7页
以潮泥田和红黄泥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类型钙化合物(CaO、CaCO3、CaSO4)对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潮泥田施用CaO和CaCO3后,土壤pH值明显升高。当CaO施用量达到0.36gCa·kg-1时土壤有效态Cd含... 以潮泥田和红黄泥为供试土壤,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类型钙化合物(CaO、CaCO3、CaSO4)对水稻吸收累积Cd、Pb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潮泥田施用CaO和CaCO3后,土壤pH值明显升高。当CaO施用量达到0.36gCa·kg-1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水稻糙米Cd含量也随之显著下降,降幅达26.3%;施用CaCO(30.24gCa·kg-1)和CaSO(40.24gCa·kg-1)后水稻糙米Cd含量降幅分别为23.7%(P<0.05)和18.4%(P<0.05)。红黄泥施用CaO、CaCO3和CaSO4后,土壤pH值变化趋势与潮泥田相同。当CaO施用量达到0.24gCa·kg-1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显著降低,但水稻糙米Cd含量反而上升,当CaO施用量达到0.36gCa·kg-1时,与对照相比水稻糙米Cd含量增加34.5%(P<0.05);当CaO施用量增至0.48gCa·kg-1时土壤有效态Pb含量明显增加,水稻糙米Pb含量也随之显著增加,增幅达41.7%。在等钙(0.24gCa·kg-1)条件下,潮泥田及红黄泥施用CaO、CaCO3和CaSO4后因pH变幅较小导致水稻糙米Cd、Pb含量无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认为,利用钙化合物控制污染土壤上水稻对Cd、Pb的吸收累积时,需要根据土壤Cd、Pb含量和pH综合考虑合理的钙化合物类型和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合物 重金属污染 水稻糙米 cd p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城郊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生态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刘琼峰 李明德 +2 位作者 段建南 魏文学 吴海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564-1570,共7页
采集长沙城郊18个乡镇513个农田土壤样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含量、土壤理化特性(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土壤区位特征(土壤采样点离城镇的距离、离建设用地的距离、离河流的距离、离农... 采集长沙城郊18个乡镇513个农田土壤样点,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含量、土壤理化特性(pH值、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土壤区位特征(土壤采样点离城镇的距离、离建设用地的距离、离河流的距离、离农村居民点的距离)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并根据生态风险指数值(ERI)将生态风险等级划分为四级(Ⅰ级ERI>0.70、Ⅱ级0.6<ERI≤0.70、Ⅲ级0.4<ERI≤0.60、Ⅳ级ERI≤0.40)。结果表明,22.9%的土壤样点生态风险指数为Ⅲ级和Ⅳ级水平,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主要分布在河流、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的聚集区。根据各乡镇生态风险等级的差异,划分农田土壤重金属Pb、Cd的高、中、低生态风险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与分级、分区是建立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防控体系的必要手段,可为农田土壤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pb cd 生态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Pb^2+和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6
13
作者 张大鹏 蔡春菊 +1 位作者 范少辉 苏文会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 以毛竹种子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铅离子(Pb2+)、镉离子(Cd2+)对毛竹种子萌发和幼苗早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b2+和Cd2+浓度的增加,毛竹种子的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与浓度呈负相关关系;同时,Pb2+和Cd2+对幼苗根伸长、芽伸长及生物量积累等指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尤其是根部,根伸长抑制率最高分别达到96.20%和94.00%;幼苗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对Pb2+、Cd2+的积累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升高,但地下部分的积累量要显著高于前者,相同浓度下最高差距分别达到地上部分的27.21、6.2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种子 发芽率 毛竹 铅离子 镉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基及铁基钝化剂对Pb、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其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宝麟 杨志辉 +3 位作者 柴立元 吴瑞萍 刘琳 廖映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14-319,共6页
通过DTPA和Na HCO3浸提方法评价磷基、铁基钝化剂对Pb、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磷基钝化剂中磷酸二氢钙对有效态Pb、Cd固定效果较好,35 d后其去除率分别为61%、38%;铁基钝化剂中以硫酸高铁对有效态As固定效果最好,... 通过DTPA和Na HCO3浸提方法评价磷基、铁基钝化剂对Pb、Cd、As复合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效果。结果表明,磷基钝化剂中磷酸二氢钙对有效态Pb、Cd固定效果较好,35 d后其去除率分别为61%、38%;铁基钝化剂中以硫酸高铁对有效态As固定效果最好,28d后其去除率达74.6%。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随磷酸二氢钙用量增加,土壤中有效态Pb、Cd含量明显下降;随硫酸高铁用量增加,对有效态As的固定效果明显增加,当硫酸高铁添加量为土壤中As总物质的量的3.06倍时,28 d后土壤中有效态As的去除率高达74.5%。土壤水分含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对有效态Pb固定影响不大,但均略高于最大田间持水量30%~50%时的Pb去除率;土壤水分含量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有效态Cd固定效果较好。当磷酸二氢钙用量为土壤中Pb、Cd总物质的量的10倍,土壤水分含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60%时,21 d后有效态Pb、Cd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39%。铁基与磷基钝化剂复配可以同时固定土壤中的Pb、Cd、As。当Fe3+与PO3-4物质的量的比为7.2∶1时,7 d后土壤有效态Pb、Cd、As去除率分别为99%、4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重金属钝化 pbcd、As复合污染 磷酸盐 铁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和珠三角农业土壤对Pb、Cu、Cd的吸附解吸特性 被引量:31
15
作者 符娟林 章明奎 黄昌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9-64,共6页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 研究了长江三角州和珠江三角州10种代表性农业土壤对重金属Pb、Cu和Cd的吸附与解吸特性。结果表明:大多数土壤对重金属有较强吸附能力,土壤性质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行为有很大影响。其中,pH值是影响土壤对重金属吸附与解吸的最重要因素,土壤重金属吸附量随pH值增加而增加。土壤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如乌栅土、青紫泥田、黄斑田),其对重金属吸附能力高于pH值和有机质或粘粒含量较低的土壤(如黄筋泥、粉泥田)。重金属解吸量随重金属吸附量和土壤重金属饱和度增加呈指数增加趋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从强至弱依次为Pb、Cu、Cd;当3种重金属共存时,重金属之间竞争能力强弱顺序与吸附能力顺序相同。重金属之间竞争作用随土壤酸度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吸附 解吸 竞争吸附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pb CU 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幼苗修复Pb和Cd重金属污染土壤特性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曹福亮 郁万文 朱宇林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3,共6页
研究重金属Pb2+,Cd2+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土壤对盆栽银杏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银杏幼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2+和Cd2+的富集特性及土壤修复。结果表明:Cd2+,Pb2+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Cd2+对银杏幼苗生物量增量... 研究重金属Pb2+,Cd2+污染及其复合污染土壤对盆栽银杏幼苗生物量的影响及银杏幼苗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Pb2+和Cd2+的富集特性及土壤修复。结果表明:Cd2+,Pb2+可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Cd2+对银杏幼苗生物量增量的抑制作用较Pb2+小,Cd2+-Pb2+复合污染进一步降低了银杏幼苗单株及各器官生物量增量;银杏幼苗体内Pb2+,Cd2+的质量分数和富集系数均表现为根>茎>叶,有利于Pb2+和Cd2+向茎、叶部迁移;Cd2+-Pb2+复合污染可促进植株对Cd2+和Pb2+的吸收,且对Pb2+的向上转运能力大于Cd2+,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协同作用;银杏幼苗对Cd2+,Pb2+具有较大的积累量,且根中Cd2+,Pb2+累积量高于或显著高于茎、叶;Cd2+-Pb2+复合污染下银杏幼苗对Pb2+具有较强的吸收、运输和积累能力;银杏幼苗对Pb,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幼苗 重金属 pb cd 富集特性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Pb、Cd在冬小麦植株体内积累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来坤 郭天财 +3 位作者 朱云集 康国章 王晨阳 马冬云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3,共4页
在不施加污染物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 Cu、Pb、Cd 在4个冬小麦品种(豫麦18、豫麦34、豫麦49和豫麦50)植株体内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u 在小麦生育期间的积累随生育进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在灌浆中期达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Pb... 在不施加污染物的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 Cu、Pb、Cd 在4个冬小麦品种(豫麦18、豫麦34、豫麦49和豫麦50)植株体内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u 在小麦生育期间的积累随生育进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且在灌浆中期达最大值,之后又逐渐下降;Pb 的积累动态呈先降后升的"V"字型变化,并在成熟期达上最大值;Cd的积累动态表现为升高-降低-升-缓慢降低的变化特点,且与 Cu 一样,其积累高峰期也出现在灌浆中期。在不同生育时期,上述3种重金属在4个供试冬小麦品种植株体内的积累量表现出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含量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解析方面的应用: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18
18
作者 蒲雅丽 涂耀仁 +2 位作者 游镇烽 段艳平 曹双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1-590,共10页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污染源,采用Pb、Zn同位素的双金属源解析手段是对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Pb、Zn同位素的示踪机理、分析方法以及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关键在于识别其污染源,采用Pb、Zn同位素的双金属源解析手段是对水系沉积物重金属进行源解析的最佳手段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Pb、Zn同位素的示踪机理、分析方法以及Pb、Zn同位素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中的应用,以此分析双金属同位素源解析方法的优缺点及具体运用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可行性,并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同位素源解析的研究趋势与未来展望,对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源解析 重金属污染 pb同位素 zn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重金属Pb和Cd对河蚬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雨薇 张彦峰 +2 位作者 陈萌 钟文珏 祝凌燕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9-137,共9页
以河蚬为受试生物,以存活率、呼吸抑制率为测试终点,研究了沉积物和上覆水中重金属Pb、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和同时提取金属(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SEM)对重... 以河蚬为受试生物,以存活率、呼吸抑制率为测试终点,研究了沉积物和上覆水中重金属Pb、Cd对底栖生物的毒性效应,并探讨了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acid volatile sulfide,AVS)和同时提取金属(simultaneously extracted metals,SEM)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中Pb、Cd对河蚬致死效应较低,当Pb、Cd浓度分别为400、100 mg獉kg-1,连续暴露21 d时,致死率低于20%;沉积物中Pb、Cd对河蚬14 d的呼吸抑制率EC50分别为519和151 mg獉kg-1;上覆水中Pb和Cd离子浓度较低,对生物毒性效应贡献可以忽略;SEM/AVS值和生物呼吸抑制率有着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当SEMPb/AVS>1,SEMCd/AVS>0.6时,重金属对河蚬有明显的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cd pb 河蚬 沉积物 呼吸抑制率 酸挥发性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累积与分布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20
作者 何东进 郑开基 +6 位作者 王韧 张典铨 蔡金标 李晓景 王其炳 游巍斌 游惠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2,共6页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对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植株Zn、Cd、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0.039)、(1.30±0.111)和(30.07±0.042)mg.... 通过设置典型样地,对闽东滨海湿地不同起源秋茄林重金属元素Zn、Cd、Cu的吸收、累积与分布特征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秋茄天然林植株Zn、Cd、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21±0.039)、(1.30±0.111)和(30.07±0.042)mg.kg-1,依次是人工林的1.28、1.16、0.60倍;天然林表层(0-30 cm)土壤Zn、Cd、Cu的平均富集系数分别为0.767、0.339和1.464,依次是人工林的4.62、1.45、1.30倍;秋茄天然林Zn、Cd、Cu的现存累积量分别为304.33、21.78和396.86 mg.m-2,依次是人工林的4.78、2.06、1.58倍;而Zn、Cd、Cu在人工林林地土壤中的平均储量分别为9682.44、489.61和5287.46 mg.m-2,依次是天然林的1.10、1.18、1.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天然林 人工林 zncd、Cu重金属元素 闽东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