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il heavy metal(loid)s and risk assessment in vicinity of a coal mining area from southwest Guizhou, China 被引量:17
1
作者 QIN Fan-xin WEI Chao-fu +3 位作者 ZHONG Shou-qin HUANG Xian-fei PANG Wen-pin JIANG X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9期2205-2213,共9页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 lead, cadmium, mercury, nickel, chromium, and copper in the soils from near a coal mine area in southwest Guizhou, China,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the ... Total concentrations of arsenic, lead, cadmium, mercury, nickel, chromium, and copper in the soils from near a coal mine area in southwest Guizhou, China,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contamination,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s posed by the heavy metals were quantitatively estimated. Results reveal that all heavy metals/metalloid exceeded the background values for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heavy metals in Guizhou area. Geo-accumulation index(I_(geo)) showed that arsenic had the highest contamination level(I_(geo)=4) among the seven heavy metals/metalloid, and the contamination levels of mercury and lead were also relatively high(I_(geo)=3).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identified that mercury, copper and arsenic had a relationship, and their presence might be mainly related to mining activity, coal and oil combustion, and vehicle emissions. Improved Nemerow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studied area ranged from moderately–heavily contaminated to heavily contaminated level.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index(R_I) analysis manifested that the whole ecological risk level ranged from high degree to very high degree(325.30≤R_I≤801.02) in the studied soil samples, and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risk factors (E_r^i) of heavy metals/metalloid were as follows: Hg > As > Cd > Pb > Cu > Ni > Cr, and the E_r^i of Hg and As reached very high risk gra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soil contamination ecological risk coal mining area Xingren coun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avy Metal Distribution in Soils near the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Uzbekistan
2
作者 Obidjon Kodirov Nosir Shukurov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32-233,共2页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 along the 5 transects.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Almalyk,Uzbekistan,where the intensification o...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s the distribu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oils of Almalyk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ial area along the 5 transects.The study area is located in Almalyk,Uzbekistan,where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negatively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The distribution of 17 heavy metals (Cu,Zn,Pb,Sc,V,Cr,Co,Ni,Ga,Rb,Sr,Y,Zr,Nb, Ba,Th,and U)were studied in 21 sampling locations (21×3=63 soil samples)along the 5 radial transects with the total length of 60 km downwi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metalS mining and SMELTinG industry soil pol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阻控与修复措施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超 胡钧铭 +2 位作者 韦翔华 张俊辉 何冰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3期1-6,15,共7页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工作实践,分析采矿、冶炼活动对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剖析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来源、特征和风险,探讨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迁移、转运等环境效应及其阻控与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我国矿区周边农田... 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工作实践,分析采矿、冶炼活动对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现状,剖析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来源、特征和风险,探讨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的迁移、转运等环境效应及其阻控与修复措施。结果表明:我国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点位较多且生态风险严峻,污染主要源于尾矿风化、采矿废水及大气沉降,农田普遍存在重金属复合叠加污染且程度高低与距离污染源远近相关,对土壤环境、作物安全及人体健康有极高的风险。重金属在农田中的迁移转化易受降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生物等多重因素影响,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阻控或修复手段对矿区周边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治理。矿区周边农田重金属污染隐蔽性和潜伏性强,传统治理手段与风险评价监测方法亟待创新,采取地球化学与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精准反演,清晰掌握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强化田块尺度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在因地制宜快速切断污染源的同时,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元技术手段,有助于持久遏制重金属污染的扩散,推进深度治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 污染 农田 阻控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诱发污染物释放迁移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4
作者 郭钟群 唐韬 +3 位作者 罗飞跃 刘琪琪 汪浩轩 冯秀娟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在冶金工业与新材料制备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广泛推荐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其主要生产流程为“原地打井-注液溶浸-母液回收”。由于大量浸矿剂进入到采矿场地的岩土体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 离子型稀土矿富含中重稀土元素,在冶金工业与新材料制备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广泛推荐原地浸矿开采工艺,其主要生产流程为“原地打井-注液溶浸-母液回收”。由于大量浸矿剂进入到采矿场地的岩土体中,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严重制约了离子型稀土绿色开发与利用。本文介绍了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工艺及新方法,阐述了溶浸过程中土体中氨氮迁移规律,分析了原地浸矿后土体重金属形态变化特征,综述了pH、土壤质地、有机质等因素对重金属释放迁移影响规律,并对稀土矿山土壤环境研究进行展望。旨在梳理离子型稀土矿土壤氨氮与重金属释放迁移规律,为矿区污染治理与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氨氮 重金属 污染物释放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和富集特征研究
5
作者 刘芳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6,I0002,共7页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 测定了典型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广东省贵屿镇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稻田土壤及水稻中的7种重金属(Cu、Cr、Zn、Cd、Pb、As、Sb),探究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和水稻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电子废弃物拆解区周围稻田土壤中7种重金属均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但只有Cu平均浓度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的风险筛选值,而Cd和Sb存在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积累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电子废弃物拆解活动,Cu和Pb还可能与附近的冶金厂有关。重金属在水稻根系中的富集能力远大于地上部分,米中富集的重金属均未超出《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铬、镉、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NY 861—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废弃物拆解区 土壤-水稻系统 重金属 污染特征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德兴铜矿附近流域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高知睿 常玉虎 赵元艺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7-180,共14页
采用Tessier修正的七步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区邻近的大坞河、浮溪河和乐安河(德兴段)流域沿岸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Hg和Pb不同化学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含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 采用Tessier修正的七步连续提取法对德兴铜矿区邻近的大坞河、浮溪河和乐安河(德兴段)流域沿岸土壤中重金属As、Cd、Cr、Cu、Hg和Pb不同化学形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其含量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重金属不同元素的同种化学形态在平均含量分布上呈现出高度一致性,各元素化学形态组成特征总体上呈现出多元模式,Cd、Cu和Hg的化学形态组成在空间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As、Cd和Cu有效态最大百分含量在乐安河(德兴段)流域,Hg和Pb有效态最大百分含量分别在大坞河和浮溪河流域,Cr有效态含量在3个流域基本相同。土壤中不同重金属化学形态间的相关性以Cu、Hg和Pb较为显著,化学形态间的相互转化主要受到土壤环境中pH值、Eh值等因素的制约,同时影响着重金属的可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德兴地区的矿业活动是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在该区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的过程中应注意碳酸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的释放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化学形态 德兴铜矿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对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的影响
7
作者 龚伟 杨一帆 +4 位作者 常亮亮 李美兰 陈梦珍 孙焓钰 曹宝月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8,共10页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 文章以超支化结构的衣康酸型超支化聚酯(IA-HBP)为共聚单体,成功制备出P(VAc-DBM-AA-AM-IA-HBP)超支化型共聚乳液(简称为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并将其用于铅锌矿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结果发现,功能单体IA-HBP的引入,使得共聚乳液对铅锌矿区土样具有更加优异的固结强度、保水能力、抗热老化及固定重金属离子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处理土样后Pb、Cd、Zn的有效态含量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19.73%、23.66%和21.84%,且土壤残渣态Pb、Cd、Zn分别由7.88%、4.51%、13.04%提升到21.87%、22.81%、36.53%。另外,通过植物栽培实验发现,所制备的共聚乳液喷洒于铅锌尾砂表面后,能够促进植物的发芽及生长;而且,微生物实验也表明该超支化型共聚乳液能够促进铅锌矿区尾砂中普通细菌、放线菌及真菌的生长,具有良好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超支化PVAc共聚乳液在治理铅锌矿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型共聚乳液 铅锌尾矿库区 污染控制 重金属离子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8
作者 徐璐 周洪印 +2 位作者 赵炫越 张乃明 包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32-1742,共11页
为探究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来源及空间分布,本研究共采集研究区75个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r、Cu、Cd、Ni、Pb、Hg和Zn的含量。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和地累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使... 为探究云南某矿区周边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来源及空间分布,本研究共采集研究区75个土壤样品,测定8种重金属As、Cr、Cu、Cd、Ni、Pb、Hg和Zn的含量。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潜在生态风险和地累积指数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使用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绘制土壤污染空间分布图;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PMF模型探究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8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超过云南省土壤背景值,是背景值的1.07~9.83倍;重金属空间分布不均,Zn、As、Hg、Cd和Pb在空间分布上有所相似;内梅罗综合指数平均值为5.51,整体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地累积指数由大到小为Cd>Pb>Cu>Hg>Zn>Cr>Ni>As,重金属Cd属于重度污染,在土壤中积累明显。生态风险整体处于高生态风险水平,且Cd和Hg是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分别高达60.50%和23.09%。源解析结果表明,As和Cd主要来自工业源(24.17%);Cr、Cu和Ni主要为母质源(35.26%);Hg和Zn主要来自农业源(25.48%);而Pb主要来自大气交通混合源(15.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矿区 耕地土壤 风险评价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赵欣鑫 刘惠 +3 位作者 吴俞勇 巨凡凡 张少华 刘智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89-1895,共7页
金属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健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危害。为提升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修复效能,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热点趋势,综述了物理、... 金属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对生态健康、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大危害。为提升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可持续修复效能,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矿区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技术应用现状、热点趋势,综述了物理、化学、生物及其联合修复技术的适用性、优缺点,并提出了改良传统修复技术、开发新修复技术、优化修复技术组合形式及构建可持续修复体系等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复杂金属矿区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重金属污染 土壤修复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铜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磊 陈晓辉 +3 位作者 徐丽春 杜艾芳 王琼 吴亮亮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7-214,共8页
以某典型铜矿区废石场和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Cd、Pb、As、Cu、Cr(Ⅵ)、Ni、Hg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 以某典型铜矿区废石场和尾矿库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分析了矿区周边表层土壤重金属Cd、Pb、As、Cu、Cr(Ⅵ)、Ni、Hg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并对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局部区域存在土壤酸化问题,土壤Pb和As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7.55倍和47.83倍,42.86%和67.86%的样品超过了国家土壤筛选值标准限值,Cd、Cu、Ni、Pb、As和Hg平均含量均大于当地背景值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Cd、Cu、Pb、As和Hg地累积指数较高,在重度至极度污染等级(等级5和等级6)中的占比分别为50%、46.42%、42.85%、35.71%和3.57%;经口摄入途径是土壤重金属引发人体健康致癌风险的最主要暴露途径,其中砷的致癌风险指数为2.91×10^(-4)~1.60×10^(-3),非致癌风险指数为3.93~21.60,存在健康危害风险。铜矿区工业活动会引起周边土壤环境风险,研究结果为后续铜矿区周边土壤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重金属污染 污染评价 空间分布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镇矿集区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迁移富集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雪 汪小祥 +2 位作者 景山 张杰 张响荣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1-244,共14页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 岩石的风化成土作用造成重金属富集并导致土壤超标是一类特殊的地质成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也被称为地质高背景问题,近年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为弄清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重金属的物质来源、释放迁移和富集规律,本研究以宁镇矿集区代表性碳酸盐岩、岩浆岩和碎屑岩风化成土剖面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岩矿鉴定、相关性分析、上陆壳标准化蛛网图解、化学蚀变指数和质量平衡系数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迁移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各剖面土壤与其下伏母岩具有物源继承关系;在同一气候条件下,重金属在风化剖面中的迁移规律受岩石岩性、剖面化学风化程度和重金属元素在岩石中赋存状态等多因素控制;岩浆岩和碎屑岩剖面土壤重金属表现出继承母岩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特征,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正比。而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迁移能力与化学风化程度呈反比,导致碳酸盐岩剖面重金属呈现出(岩石)低背景、(土壤)高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Cd、As的含量甚至超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需要加以重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建立了重金属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的释放迁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 化学风化 富集 矿集区 宁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以乐安河为例
12
作者 黄立章 梁培瑜 +3 位作者 吴施婧 周小华 吴永明 朱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37,共7页
河流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开采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为明晰金属矿区河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污染来源,测定乐安河丰、枯水期沉积物中Fe、Mn、Cu、Cd、Pb、Zn、Cr和Ni的含量,借助富集因子法(EF)、沉积物质量基准法... 河流重金属污染是矿山开采活动面临的突出问题,严重威胁流域生态环境健康。为明晰金属矿区河流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与污染来源,测定乐安河丰、枯水期沉积物中Fe、Mn、Cu、Cd、Pb、Zn、Cr和Ni的含量,借助富集因子法(EF)、沉积物质量基准法(CBSQGs)、主成分分析(PCA)、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及金属稳定同位素(δ^(65)Cu)等方法判别乐安河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生态风险与来源结构。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Cd的富集现象较为突出,Fe、Cr和Ni相较于背景值增幅较小;时空分布上,Cu在大坞河沉积物中含量较高,Cd、Pb和Zn在洎水沉积物中浓度较大,丰水期与枯水期重金属含量变化不明显。重金属的富集因子排序依次为Cd>Cu>Zn>Pb>Cr>Ni。大坞河、洎水及其与乐安河干流交汇后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对底栖生物有毒性影响,主要危害元素为Cu和Cd。铜矿和铅锌矿采选是Cu与Cd、Pb、Zn的主要来源,Fe、Cr和Ni则受自然作用影响较大;Cu同位素进一步表明Cu可能来源于铜矿外围水体,尾矿库水等来源对乐安河下游Cu的影响仍需深入的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乐安河 重金属 风险评价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
13
作者 牛海 华宇鹏 +4 位作者 马丽杰 张硕 管瑞杨 盛敏 段文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6-120,共15页
为探明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石圪台和黑岱沟两座露天煤矿的排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排土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8个方位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 为探明露天煤矿排土场重金属污染情况及其影响因子,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石圪台和黑岱沟两座露天煤矿的排土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排土场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8个方位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重金属污染情况(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进行评估)及其相互关系,为因地制宜地选择矿区生态修复方案提供了指导.分析结果表明:①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结构及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石圪台和黑岱沟矿区间差异显著;②石圪台土壤全磷和黑岱沟土壤全钾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③石圪台的Cd为重污染,Mn为微污染;黑岱沟的Cd为重污染,Cu和Ni为微污染;④石圪台Cd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而Mn的污染程度与方位无关;黑岱沟Ni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差异显著,而Cd和Cu的污染程度与方位无关;⑤石圪台Cd和黑岱沟Ni的污染程度在不同方位间的变化趋势与其地势的变化基本一致,即地势越低重金属污染越重;⑥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程度与土壤pH、全钾含量和大粒径土壤颗粒占比关系密切.综上,不同矿区排土场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其主要原因与排土场地势、土壤肥力水平和土壤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排土场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结构 土壤重金属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解析
14
作者 曾晓丽 李惠民 +6 位作者 樊艳春 梅子奇 易芳 刘鑫珍 杨秀琼 赵刚 胡春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36-1848,共13页
为了探究江西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在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采集了4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8种重金属(Cd、Cr、Cu、Ni、Pb、Zn、As和Hg)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 为了探究江西石煤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来源,在某石煤矿区周边农田采集了4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8种重金属(Cd、Cr、Cu、Ni、Pb、Zn、As和Hg)的总量进行了测定,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进行综合评价,并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绝对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石煤矿区农田土壤中,Cd、Cu、Ni、Pb和Zn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特别是Cd和Zn的污染最为严重,其均值分别为2.94 mg·kg^(−1)和230.3 mg·kg^(−1),是土壤背景值的8.16倍和3.05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d和Zn都达到了等级较高的污染水平,Cd的生态风险等级最高,被评价为极强生态风险,且该区域综合生态危害指数(RI)≥150的点位占比达到了68%.源解析结果表明,Cd、Cu、Ni和Zn主要来源于石煤矿业活动和农业活动影响的复合源,Cr主要来源于自然源,Pb、Hg和A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煤矿区 农田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APCS-MLR 受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矿区土壤重金属As、Sb高光谱反演研究
15
作者 张杨 吴琳娜 欧阳坤长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81-1092,共12页
喀斯特矿区土壤在高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重金属污染严重,是区域重金属迁移的重要源区,快速监测其重金属含量能为区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同步测定土壤样品As、Sb含量和采集高光谱数据。通过对比9种高光谱数... 喀斯特矿区土壤在高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重金属污染严重,是区域重金属迁移的重要源区,快速监测其重金属含量能为区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同步测定土壤样品As、Sb含量和采集高光谱数据。通过对比9种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优选出5种较优预处理方法,基于遗传算法筛选光谱特征波段,分别建立了两种机器学习(偏最小二乘回归(GA_PLSR)和随机森林(GA_RF))的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多元散射校正+一阶微分(MSC+FD)预处理方法是土壤As和Sb的最优光谱预处理方法;(2)喀斯特矿区土壤重金属As的最优反演模型为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该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R^(2)均大于0.9,RPD均大于3.0;土壤Sb的最佳反演模型是随机森林模型,该模型训练集与测试集的R^(2)均大于0.9,RPD均大于3.0;(3)喀斯特矿区反演土壤As的光谱特征波段分布在446.1~468.4、534.7~561.2、685~728.3、735.7~766.6、817~839.7和852.2~1077 nm之间;而土壤重金属Sb的特征波段主要为343.6~359.6、671.5~686.5、746~753.4、921.2~998.6、1024.3~1037.7 nm。该结果可以为喀斯特矿区快速获取土壤中As和Sb含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反演 土壤重金属 随机森林 偏最小二乘回归 喀斯特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眉县猕猴桃产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16
作者 邓文 李超 孙亮 《落叶果树》 2025年第3期31-35,共5页
测定陕西眉县猕猴桃主产区8个乡镇44个果园土壤样品中的镉、铅、铬、铜4种重金属元素残留量,以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所测土壤样品中4种重金属元素残留水平均未超过标准限量。在陕西省土壤背景值... 测定陕西眉县猕猴桃主产区8个乡镇44个果园土壤样品中的镉、铅、铬、铜4种重金属元素残留量,以污染指数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显示,所测土壤样品中4种重金属元素残留水平均未超过标准限量。在陕西省土壤背景值下,4种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均>1,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2.60,污染等级为中度污染,潜在综合生态风险为低潜在生态风险。基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除首善镇、齐镇和营头镇镉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值>1.0外,其余3种重金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值均<1.0,4种重金属元素平均综合污染指数为0.77,潜在综合生态风险属于低风险区。镉元素是种植区域贡献最大的生态危险因子,需对其进行密切监测,科学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县 猕猴桃产地 重金属污染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橄榄在废弃矿渣中的品种生长特性和生态价值
17
作者 杨周一 罗昶旭 +3 位作者 沈剑 李娟 王俊捷 龙伟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5期60-70,共11页
矿山生态修复是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对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矿渣对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生长性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 矿山生态修复是改善废弃矿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植物种类的选择和配置对修复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矿渣对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生长性能和存活率的影响,为矿山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矿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黏土矿渣的pH值接近中性(6.856),有机质含量为13.848 g·kg−1。相比之下,砂砾矿渣呈酸性(pH 5.678),有机质含量略高(16.481 g·kg−1)。然而,砂砾矿渣中的重金属含量(如汞、砷、铬、镉和铅)通常高于黏土,这可能会对植物生长和生态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不同油橄榄Olea Europaea品种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豆果’的苗高(111.43 cm)、苗高生长量(61.43 cm)和冠幅(东西58 cm,南北58.57 cm),总体表现较好,可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恢复物种;‘阿尔波萨纳’和‘克罗莱卡’作为补充。此外,矿渣类型对不同油橄榄品种的存活率有显著影响:‘阿尔波萨纳’在黏土和砂砾矿渣中的存活率分别为(80.60,89.312%),‘豆果’为(82.60%,80.03%),‘克罗莱卡’为(82.70%,83.08%)。综上所述,油橄榄各品种在矿山恢复方面各具特色,可做作为矿山修复的主要物种。通过优化分区种植策略和加强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矿山生态恢复的有效性,为类似矿区的植被恢复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生态修复 重金属 废弃矿区 黏土矿渣 砂砾矿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岭矿区农田土壤和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18
作者 牛浩泽 张超 +4 位作者 贺峰 王姊煜 袁梦瑶 赖潘民旺 郭军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5-989,共15页
为探究陕西秦岭不同矿区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自秦岭陕西段至东部选择10个矿区,采集并测定了214个表层土壤(0~20 cm)、160份玉米和160份小白菜样品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采用单因子、综合污染、地累积指... 为探究陕西秦岭不同矿区农田土壤、作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自秦岭陕西段至东部选择10个矿区,采集并测定了214个表层土壤(0~20 cm)、160份玉米和160份小白菜样品中As、Cd、Cr、Cu、Pb和Zn的含量。采用单因子、综合污染、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该农田土壤矿区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初步探究了该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选用美国环保署(USEPA)开发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矿区农田土壤及作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陕西秦岭矿区周边农田土壤普遍存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Cd、Cr、Cu、Pb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陕西省土壤背景值的11.03、1.49、1.82、5.52倍和1.27倍,两种作物中Cr、As、Cd和Pb的含量均有超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022)阈值的情况,土壤中Cd达到偏重污染及以上污染等级的点位占比为13.60%,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平均值为162.31,达到高风险及以上潜在生态风险等级的点位占比为35.38%;相关性分析表明,这些重金属可能有着共同的污染源,主成分分析表明矿产开采活动为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农田土壤重金属对儿童和成人均存在非致癌和致癌风险,作物对人群可能产生致癌危害,其中作物中的Cr、As、Pb和Cd是主要的风险元素。研究表明,因受矿区开采活动的影响,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为严重,作物中重金属含量超出标准,研究地块存在显著的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因此,有必要加强对重金属的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矿区 重金属 农田土壤 作物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某典型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19
作者 彭位华 黄欣瑞 +3 位作者 吴美平 林曼利 陈松 桂和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38-750,共13页
为明确安徽典型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以铜陵某金属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区周边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Mn、Ni、Pb、Fe和Zn共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开发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土壤健... 为明确安徽典型金属矿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人体健康风险,以铜陵某金属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矿区周边土壤样品,测定As、Cd、Cr、Cu、Hg、Mn、Ni、Pb、Fe和Zn共10种重金属含量,采用美国环保署(USEPA)开发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进行土壤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10种重金属分布形态属于正偏态,Cr和Ni含量分布特征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而其他8种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主要受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手口途径是引起人体健康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均大于成人;As、Cr、Pb和Mn是引起该区域非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而As和Cd是该区域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研究区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空间分布大致相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风险等级,高值区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和西部,呈面源分布态势,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矿区重金属污染实施分区管控,以降低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健康风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区 土壤 重金属 健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矿区周边农田土壤HMs-PAHs共存污染特征及土壤微生物的响应
20
作者 彭冠维 易盛炜 +6 位作者 张祺明 刘杰 甘杰 黄钟霆 石雪芳 吴玉俊 李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6-707,共12页
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垣县部分锰矿区周边重金属(HMs)和多环芳烃(PAHs)共存污染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旱地与水田土壤中HMs和PAHs的含量,借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 本研究以湖南省花垣县部分锰矿区周边重金属(HMs)和多环芳烃(PAHs)共存污染旱地和水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分析了旱地与水田土壤中HMs和PAHs的含量,借助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和污染因子(CF)法对HMs-PAHs共存污染土壤进行风险评估,使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了不同共存污染程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抗性机制。结果表明:旱地中Cd、As和PAHs的含量分别是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0.4、1.4倍和1.8倍,而水田Cd和PAHs的含量分别是风险筛选值的3.9倍和1.1倍,旱地Cd生物有效性明显高于水田。根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将采样点所处的旱地和水田划分为重、中、轻污染区,污染因子风险排序为Cd>As>Pb>PAHs。不同共存污染程度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其中重、中污染和轻污染土壤中优势菌属分别为酸杆菌Gp6、酸杆菌Gp4和芽孢杆菌,旱地中的优势菌属为酸杆菌和鞘氨醇单胞菌,水田中的优势菌属为芽孢杆菌。Cd和PAHs分别是旱地和水田中优势菌群的主要影响因子。污染程度与功能菌株的HMs耐受性基因和PAHs降解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鞘氨醇单胞菌的相对丰度与共存污染水平(包括HMs和PAHs)显著正相关,提示其可能成为该区域共存污染特征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重金属 多环芳烃 共存污染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