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5篇文章
< 1 2 7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稠密雨量观测的四川省复杂地形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周秋雪 康岚 +1 位作者 龙柯吉 冯良敏 《高原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基于四川省空间稠密的3454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四川省7个区域近10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四川省汛期雨量有三个大值中心:盆地西南部雅安、盆地西北部安州区和攀西地区南部盐边,其中安州区是全... 基于四川省空间稠密的3454个站点逐小时降水资料及高精度格点海拔高度资料,对四川省7个区域近10年的降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四川省汛期雨量有三个大值中心:盆地西南部雅安、盆地西北部安州区和攀西地区南部盐边,其中安州区是全省的大暴雨中心,汛期雨量主要由R_(24)≥100 mm的天气过程贡献。(2)受山脉走向和地形陡峭程度影响,盆周大值区形态和等值线梯度均有明显差异,且累积雨量越大,站点越向山脉迎风坡集中。(3)夜雨比率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弱,其中攀枝花夜雨比率为全省最大。(4)大雨及以上量级的强降水雨日分布与地形关系密切,大暴雨日站点仅分布在盆地西部与高原的陡峭过渡区。另外盆地西北部暴雨日中出现小时雨强≥50 mm·h^(-1)的站点比率最高。(5)相较持续性大雨而言,持续性暴雨的站点分布受迎风坡地形影响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强降水 陡峭地形 夜雨 汛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2001-2022年暴雨洪水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贾本有 黎东洲 +5 位作者 杨帆 孙晓明 高瑾瑾 苏琨 毕峥峥 范子武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6,共11页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 科学认识流域实际发生暴雨洪水特征,总结洪水特征及其对致洪暴雨特征响应关系和产汇流规律,对流域洪水精准精细模拟与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汶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01-2022年实测降雨洪水时间序列资料,整理了场次暴雨洪水,选取降水空间矩、洪水集中度等指标表征暴雨洪水特征,采用Kendall秩相关分析研究暴雨洪水响应关系,并对流域降水-径流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大汶河洪水的流域降雨量呈东多西少特征,洪水相应的暴雨事件常覆盖全流域1/3~1/2的面积,暴雨中心多集中在上游大中型水库附近;(2)北支牟汶河子流域洪水总量统计均值大,是大汶河洪水的主要来源,其洪水特征值与致洪暴雨强度呈弱正相关,但与一阶降水空间矩呈负相关,表明子流域内部具有较强的调蓄能力,而南支柴汶河子流域则相反;(3)大汶河流域洪水产流表现为蓄满产流为主、兼有超渗产流的特点,其中大戴区间近22年降雨事件中产流很少,这与其区间特殊的富水性地质条件及灌区引水密切相关,需在流域水文模拟与洪水预报时特别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次暴雨洪水 Kendall秩相关分析 降雨径流关系 产流机制 大汶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注气改善稠油火驱效果的机理及应用
3
作者 袁士宝 辛文宾 +5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展宏洋 任梓寒 李海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342-9348,共7页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 火驱作为接替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主要开采方式之一,在开发稠油时存在波及效率低、见效时间晚等问题。针对稠油油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脉冲注气的火驱方式,该方式通过调整注气井的工作制度,以改善火驱的燃烧波及效果。在新疆红浅1稠油油藏地质特征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揭示了脉冲注气的可行性和作用机理,研究了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对脉冲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应用于火驱矿场。结果表明:脉冲注气通过脉冲的峰值与谷值对燃烧前缘进行调控,加速了燃烧前缘的均匀推进,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脉冲注气可使见效时间提前600 d左右,燃烧波及增加30%以上。脉冲注气适用于储层纵向渗透率级差小于15、原油黏度为2000~10000 mPa·s的中等非均质储层,最佳的脉冲振幅为1.5~2、步长为30 d。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红浅1火驱工业区后,井组日产油增加0.5~2.8 t,空气油比降低34%,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脉冲注气 非均质储层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质稠油油藏火驱开发特征对比研究
4
作者 陶磊 丁雨辰 +8 位作者 张霞 徐正晓 胡子伟 史文洋 白佳佳 张娜 朱庆杰 姜龙宇 班晓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2-133,共12页
针对稠油油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复杂,常规火驱技术很难有较好的开发效果等问题,提出了非均质油藏添加助燃剂进行化学点火,与均质油藏火驱开发特征进行对比,验证该技术的火驱开发效果。通过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有、无物性遮挡条件下的火驱... 针对稠油油藏内部储层非均质性复杂,常规火驱技术很难有较好的开发效果等问题,提出了非均质油藏添加助燃剂进行化学点火,与均质油藏火驱开发特征进行对比,验证该技术的火驱开发效果。通过三维物理模型开展了有、无物性遮挡条件下的火驱实验,分别探究了温度场的发育情况以及结焦带的形成、扩展规律,并通过火驱后的生产效果分析以及剩余油分布进一步揭示了2种储层条件下的火驱开发特征。结果表明:储层非均质性影响燃烧前缘的推进,尤其是在物性遮挡处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并产生局部高温,添加助燃剂后进行中继点火可协同火驱前缘突破遮挡,此时温度腔持续扩展,最高温度可达583.2℃;与均质油藏不同,其形成的结焦带呈不连续状分布,中继点火后物性遮挡产生应力断裂,燃烧前缘穿过断裂条带继续向生产井推进,燃烧腔迅速扩展;均质油藏火驱过程中,燃烧稳定阶段保持高速产油,最终采收率为53.27%,非均质油藏中继点火后开始稳定产油,进入产油主力期,大量原油被驱替,仅少量原油存在非流场波及范围内,最终采收率为51.46%;2种储层的剩余油分布在高温区都趋近于0,非均质油藏中继点火前物性遮挡影响的区域含油饱和度较高,中继点火后整个区域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2种储层下部由于燃烧较剧烈,含油饱和度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三维物理模型 物性遮挡 助燃剂 结焦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石墨烯量子点起泡剂的制备及性能
5
作者 吴景春 代勇辉 +3 位作者 石芳 殷鹏 蓝斌斌 张春龙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1-1848,共8页
为制备一种稳泡能力较强,降黏与起泡能力优异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起泡剂,采用柠檬酸水热法制备了GQDs,然后对其进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功能改性,制备了两亲性石墨烯量子点型起泡剂(D12-5-GQDs)。采用FTIR、纳米... 为制备一种稳泡能力较强,降黏与起泡能力优异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起泡剂,采用柠檬酸水热法制备了GQDs,然后对其进行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功能改性,制备了两亲性石墨烯量子点型起泡剂(D12-5-GQDs)。采用FTIR、纳米粒度电位仪、UV-Vis对D12-5-GQDs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通过评价静/动态吸附量、界面张力、起泡高度和分流率,阐明了不同实验条件下D12-5-GQDs的发泡能力、稳泡剂协同特性以及降黏调驱等能力。结果表明,温度31℃时,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的能力最佳,15 min内载液量可达187 mL;D12-5-GQDs应用范围在30~350℃,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水溶液在350℃时起泡体积仍能>200 mL;D12-5-GQDs的抗吸附能力较强,最终平衡吸附量约为0.18 mg/g;质量浓度1.0 g/L的D12-5-GQDs溶液调驱能力较好,级差4.6与16.6对应的高、低渗最终分流率之比分别为61∶38和70∶29;D12-5-GQDs在0.5 PV(孔隙体积)的注入量下可迅速起效调驱,并在1.5 PV左右使分流率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石墨烯量子点 泡沫复合驱 稠油热采 提高采收率 油田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建筑格局对雨洪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宋奇珂 刘成帅 +3 位作者 赵晨晨 李文忠 李铭 胡彩虹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9-175,共7页
城市形态指描述城市组成、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用地的几何形态、城市内部的各种功能以及建筑的空间格局等。为探讨城市中不同建筑格局对雨洪过程的影响,在郑州市根据不同建筑格局选取了12个区域,构建12种不同城市建筑... 城市形态指描述城市组成、环境以及各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包括城市用地的几何形态、城市内部的各种功能以及建筑的空间格局等。为探讨城市中不同建筑格局对雨洪过程的影响,在郑州市根据不同建筑格局选取了12个区域,构建12种不同城市建筑格局的城市内涝模型,根据设计降雨数据模拟4种不同重现期(10、20、50和100a重现期)的内涝过程。通过分析不同建筑格局和不透水面积百分率降雨情景下的排水口进流量变化过程和内涝淹没特征值,探讨了城市建筑格局对雨洪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排放口峰值流量在不同城市建筑格局分布下表现出一定差异,在矩形和环形格局中差异表现明显,在扇形格局中差异较小。②随着不透水率增加,排水口流量退水阶段速率增加;同一不透水率下,不同城市建筑格局分布下的雨洪过程有所差异,在环形格局中表现更为明显。③在研究数值模拟情景下,不同城市建筑格局分布对径流特征值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同城市建筑格局分布对径流系数影响相对较小,对径流峰值和峰现时间的影响较为明显。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建筑设计中空间布局与雨洪管理的联系,系统讨论了不同建筑格局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规律,为可为城市建筑格局的设计优化和雨洪过程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格局 SWMM 城市雨洪 数值模拟 郑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汛期汉江上游大洪水事件特征及大尺度环流分析
7
作者 王孝慈 孟英杰 +4 位作者 周耘逸 王海燕 王继竹 李波 祁海霞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7-829,共13页
为给秋汛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天气预报提供参考,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研究了2000年以来汉江上游秋汛期大洪水的水情、雨情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以及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秋汛期汉江流域洪... 为给秋汛期汉江上游大洪水天气预报提供参考,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实况观测资料,研究了2000年以来汉江上游秋汛期大洪水的水情、雨情特征、大尺度环流形势特征以及致洪暴雨成因,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秋汛期汉江流域洪水过程逐渐增多。致洪暴雨中心主要位于汉江上游南部和西部,即汉江流域南侧的米仓山、大巴山一带,安康水库以上的沿江河谷一带,及外方山南麓和伏牛山西南坡处的丹江河段。洪水峰值呈现单峰、双峰和多峰型。单峰型洪水过程持续时间最短,多峰型持续时间最长。从过程最大降水开始至洪峰出现,平均历时43 h,当起始入库流量超过4500 m 3·s^(-1)以上时,洪峰形成所需时长将大为缩短。从大尺度环流特征来看,汉江上游秋汛期降水偏多与欧亚中高纬阻塞系统强盛,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南亚高压及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密切相关,高空辐散场大值区对应汉江上游所在区域,低层至高层的垂直运动增强,有利于致洪暴雨的发生。汉江上游秋汛期大洪水年源自阿拉伯海经由印度半岛和南海南部向北输送的水汽异常增多、西太平洋向西输送的水汽异常增多,为致洪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异常充足的水汽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秋汛 大洪水 致洪暴雨过程 丹江口水库 雨洪响应 环流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及其应用——以孤岛东区南部馆陶组3-4层为例
8
作者 姚秀田 谢向东 +3 位作者 徐宏光 王宏 张亚男 张仲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8,共9页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 胜利油田孤岛东区Ⅱ类储层比Ⅰ类储层原油黏度更高、非均质性更强,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存在指进更严重和驱替更不均衡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难题,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调控技术,开展了稠油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综合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多维度井网、多轮次注入和多方位流线调整可以实现储量控制最大化、段塞组合最优化和驱替作用最佳化,最终实现剩余油的多层、多向、全面动用;孤岛东区南高黏度油藏二元复合驱通过全过程高效调整,单元段塞优化到1.15PV,目前单元采收率为52.4%,相较于水驱提高了17.0百分点,标定采收率达到61.27%,创出了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采收率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后续类似稠油油藏二元复合驱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聚/表二元驱 大段塞 综合调控 高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梅雨和华西秋雨特征的丹江口水库汛期分期研究
9
作者 汪肖雅 郭生练 +3 位作者 王俊 时毅军 董付强 杨海从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5,93,共9页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 梅雨和华西秋雨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气象特征,与洪水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及汛期划分密切相关。采用丹江口水库1961—2023年的日入库流量系列,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均值变点、矢量统计等)初步确定丹江口水库的汛期分期时间。长江中下游梅雨在湖北省域最晚结束日期为8月8日,出梅后汉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减轻,丹江口水库可逐步释放预留的防洪库容;华西秋雨8月下旬从四川开始逐步东移至秦岭山脉,具有显著的时序和周期性特征。综合分析考虑各种汛期分期结果的合理性,最终确定丹江口水库流域夏汛期为6月21日—8月10日,过渡期为8月11日—8月31日,秋汛期为9月1日—10月10日。依据气象部门预报的出梅日期和华西秋雨信息,可逐步将夏汛期的汛限水位抬高至秋汛期的汛限水位,把握提前蓄水时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库蓄满率。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水库运行调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汛期分期 长江中下游梅雨 华西秋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空气辅助微生物驱稠化营养激活体系评价及应用
10
作者 刘晓丽 李阳 +4 位作者 白雷 马艳清 马挺 姜振学 万云洋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1,共8页
新疆L-9油藏是具有边底水的薄层砂岩普通稠油油藏,受边底水及CaCl_(2)水型的影响,常规的化学驱体系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为了抑制底水锥进及高渗通道水窜,扩大微生物驱波及体积... 新疆L-9油藏是具有边底水的薄层砂岩普通稠油油藏,受边底水及CaCl_(2)水型的影响,常规的化学驱体系并不适用。针对该问题,开展了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提高采收率现场试验。试验过程中,为了抑制底水锥进及高渗通道水窜,扩大微生物驱波及体积,利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示踪剂监测数值模拟技术识别了水流优势通道,证实了水窜通道两侧剩余油饱和度高,评价了以生物多糖为主的稠化营养激活体系与现场回注污水和地层水的兼容性、体系对主要采油功能菌的激活效果及激活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未添加激活剂的稠化营养体系表现出较高的黏度和稳定性,岩心封堵率可达93.1%,提高采收率15.5个百分点;在添加激活剂后,采油功能基因及总菌浓度增加了1~2个数量级,促进了稠化体系的降解;注入稠化营养激活体系后,高渗通道得到有效封堵,增油降水效果良好。该研究对高含水期稠油油藏微生物驱过程中配套调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驱 稠油 稠化营养体系 边水 底水 CaCl_(2)水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主体技术进展及创新发展策略
11
作者 甘衫衫 赵睿 +5 位作者 杨果 罗池辉 颜永何 朱爱国 吴芬婷 张晶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6-163,共8页
稠油热采技术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排放的能量集约型技术,在低碳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驱共4项稠油热采主体技术,围绕注采模式优化、井网井型创新、工艺创新和多介... 稠油热采技术作为一种高能耗、高排放的能量集约型技术,在低碳时代面临巨大挑战。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蒸汽吞吐、蒸汽驱、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火驱共4项稠油热采主体技术,围绕注采模式优化、井网井型创新、工艺创新和多介质辅助提效等方面,回顾总结了稠油热采技术进展、技术特征及面临的挑战,结合生产需求提出创新发展策略。结果表明:在低碳背景下,针对能耗大、排放高、热波及不均匀和驱油效率低等关键问题,稠油热采技术应从2个方面寻求突破。①从机理认识和工艺创新方面协同发力,发展流体转向智能控制技术,大幅提升热能利用效率和采收率;②转变传统热能供应方式,发展地下生热和清洁绿色低耗开采技术,从能量供给端和利用端协同攻关,推动热采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低碳时代的技术适应性。研究成果可为稠油开发技术突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采 蒸汽吞吐 蒸汽驱 SAGD 火驱 技术进展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试验的普通稠油油藏N_(2)降黏泡沫驱油特征
12
作者 张梦园 李宾飞 +3 位作者 曾祥晖 付显威 辛岩 李兆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5-182,共8页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 N_(2)降黏泡沫驱是普通稠油油藏开发中后期提高采收率的可靠手段,但围绕其驱油特征和影响规律的可视化试验研究有限。采用微观刻蚀模型和二维可视化平板模型分别开展可视化试验,探究N_(2)降黏泡沫微观驱油特征和原油动用机制,分析气液比和注入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N_(2)降黏泡沫驱显著改善N_(2)驱后期气窜现象,有效增加气体驻留时间,扩大波及并提高驱油效率;N_(2)降黏泡沫通过乳化分散、降黏和剥离作用提高洗油效率,通过与乳状油滴联合调堵作用扩大波及系数;气液比为3∶1时,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最高;气液同注时,N_(2)降黏泡沫预生成且可在地层中大量稳定存在,利于发挥乳化降黏和封堵调驱的优势,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气体前置、气体后置和气液交替的注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N_(2)降黏泡沫驱 可视化试验 原油动用机制 波及系数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小型浅层滑坡对降雨和下垫面的响应
13
作者 李萌萌 焦菊英 +7 位作者 严晰芹 徐倩 赵文婷 姜晓晗 张子琦 祁泓锟 章志鑫 王颢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39,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暴雨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导致山区滑坡易发多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用2013和2020年坊塌小流域逐日降水资料,分析2年诱发滑坡的降雨特征;结合遥感和GIS技术,获取降雨型滑坡的分布特征;进而研究滑坡... 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暴雨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导致山区滑坡易发多发,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利用2013和2020年坊塌小流域逐日降水资料,分析2年诱发滑坡的降雨特征;结合遥感和GIS技术,获取降雨型滑坡的分布特征;进而研究滑坡数量与规模对不同降雨特征及下垫面的响应,并探讨滑坡复发特征。结果表明:1)2013年7月长历时降雨和2020年8月5日暴雨是引发小流域2年滑坡群发的主要原因。2)滑坡类型主要为小型浅层滑坡,2013年比2020年的滑坡规模大,滑坡侵蚀模数分别为6428.24 t/km^(2)、4197.40 t/km^(2)。3)≥30°~50°坡度和≥1100~1250 m高程的区间是滑坡高敏感区间;林灌草区域滑坡较多,且距离道路越近滑坡可能性越大。4)流域内21.9%的滑坡复发,其中近90%的滑坡复发面积减小,部分滑坡出现多处小规模的复发。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暴雨天气造成的滑坡侵蚀灾害的应对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暴雨 滑坡规模 地形地貌 土地利用 滑坡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预警阈值研究
14
作者 张煜晗 王俊博 +3 位作者 陈帅帆 李璨 霍达 王瑛 《自然灾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3-127,共15页
为根据承灾体的类型进行暴雨精准预警,降低洪涝灾害防控成本,提高防灾效率,该文以华北地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构建含五大类、十七小类的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分类体系。综合国内外暴雨洪涝预警阈值文献,构建华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小时... 为根据承灾体的类型进行暴雨精准预警,降低洪涝灾害防控成本,提高防灾效率,该文以华北地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分类,构建含五大类、十七小类的暴雨洪涝灾害承灾体分类体系。综合国内外暴雨洪涝预警阈值文献,构建华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小时降雨量的红、橙、黄、蓝四级预警指标体系。五大类承灾体中,城乡用地类阈值分别为15~30、20~40、30~60、35~85 mm;农牧业用地类分别为10~45、20~65、30~85、40~104 mm;景区用地类分别为10~20、20~35、35~65、50~100 mm;交通运输用地类分别为6~15、10~25、15~50、25~90 mm;水域及水域设施用地类分别为17~34、23~60、59~71、68~90 mm。十七小类承灾体中,公路及高速公路、山地景区、高速铁路、普通铁路、地下入口地类对暴雨的变化相对敏感,极易成灾,因此阈值设置得相对偏低,是上述阈值范围的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阈值 四级预警 承灾体分类 华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里下河涝区暴雨遭遇及排涝风险评估
15
作者 兰林 毛媛媛 +1 位作者 朱大伟 卢知是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7,共8页
为优化里下河水网区的排涝工程布局,需考虑腹部洼地与关联涝区的暴雨遭遇关系。基于Copula函数构建不同涝区间的降雨频率的联合分布,计算分析暴雨遭遇概率。结果表明,构造腹部区和斗北区降雨频率的皮尔逊Ⅲ型边缘分布,采用Frank Copula... 为优化里下河水网区的排涝工程布局,需考虑腹部洼地与关联涝区的暴雨遭遇关系。基于Copula函数构建不同涝区间的降雨频率的联合分布,计算分析暴雨遭遇概率。结果表明,构造腹部区和斗北区降雨频率的皮尔逊Ⅲ型边缘分布,采用Frank Copula函数拟合建立其二维联合分布,能方便地计算指定历时和重现期暴雨的遭遇概率;结合实况降雨的时程和频率分析,表明2个涝区发生超设计标准暴雨的风险很小,当腹部区发生超设计排涝标准暴雨时,斗北区遭遇超设计防洪标准暴雨的概率仍较低。研究结果表明在斗北区新辟排涝通道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涝风险 暴雨遭遇概率 Copula函数 平原水网 洼地排涝 里下河水网区 水利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井筒热损失率的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
16
作者 张耀祖 杜殿发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1期8851-8857,共7页
深层稠油油藏蒸汽注入过程中存在大量热损失,导致蒸汽腔发育形态不理想,并且严重影响蒸汽驱开发效果。基于汽液界面理论和传热学,引入井筒热损失率系数并建立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从而刻画蒸汽驱汽腔发育扩展情况。通过与现... 深层稠油油藏蒸汽注入过程中存在大量热损失,导致蒸汽腔发育形态不理想,并且严重影响蒸汽驱开发效果。基于汽液界面理论和传热学,引入井筒热损失率系数并建立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汽腔扩展模型,从而刻画蒸汽驱汽腔发育扩展情况。通过与现有的汽腔扩展模型对比,发现修正后的模型蒸汽超覆现象更严重,位于油层顶部的蒸汽波及范围也越大,将该模型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得到其误差仅为7.61%,符合实际现场开发情况。同时对模型中井筒热损失率和汽腔扩展形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井筒热损失率在注汽初期增长至峰值,然后伴随注入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油藏埋深越大则井筒热损失率越大;拟流度比作为影响汽腔发育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与蒸汽腔发育情况存在负相关性;形状因子则与汽腔发育形态为正相关性,即形状因子越大,蒸汽带与水平面夹角越大,蒸汽腔波及稠油范围越广,蒸汽超覆现象影响较小。该研究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帮助现场快速准确预测蒸汽腔前缘位置,从而优化注汽参数和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为中深层、深层稠油油藏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蒸汽驱 蒸汽腔扩展模型 井筒热损失率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
17
作者 李占华 程元庚 +1 位作者 赵红兵 张庆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52,共6页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单元、坡面汇流及河道汇流过程中的产流和汇流情况,进而算出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流量的洪峰及峰现时间,从而完成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结果中,洪峰流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6%、7.8%,峰现时差依次为-2.8、-2h,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1、0.94。这些指标均处于理想的预报效果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分布式水文模型 小流域 汛期短期 洪水预报 GBH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22年武汉短历时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18
作者 姜琪 秦鹏程 +1 位作者 刘火胜 史瑞琴 《气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03-816,共14页
利用武汉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逐分钟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累计法识别短历时强降水事件,通过模糊识别法确定单次降雨过程雨型,从发生频率、强度和雨型等方面系统分析武汉地区短历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并初步探究城市化对... 利用武汉市国家级气象观测站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逐分钟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累计法识别短历时强降水事件,通过模糊识别法确定单次降雨过程雨型,从发生频率、强度和雨型等方面系统分析武汉地区短历时强降水时空特征,并初步探究城市化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2年武汉短历时强降水事件的年均发生频次、年均强降水量、最大单次强降水量和最大60 min强降水量分别为6.9次、289.9 mm、282.2 mm和98.0 mm,总体呈微弱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0.3次·(10 a)^(-1)、16.7 mm·(10 a)^(-1)、0.9 mm·(10 a)^(-1)和1.4 mm·(10 a)^(-1)。其中,年强降水频次和年强降水量存在年代际特征,近似呈现“减—增—减—增”的“W”型。强降水持续时间以60~120 min的发生率和贡献率均最大,分别为41.6%和32.2%。年内强降水最强时间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占全年的33.6%;日内强降水频次近似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5:11—05:40(北京时,下同),波谷出现在15:58—16:47;平均分钟雨强呈多峰分布,主峰出现在16:04—17:34,波谷出现在07:53—08:27,白天平均分钟雨强大于夜间,尤其是14:00—20:00分钟雨强较大,春季平均分钟频次波峰和波谷较年平均有所提前。武汉强降水雨型以单峰前置(Ⅰ型)和均匀型(Ⅳ型)为主,其中历时0~60 min强降水以Ⅰ型和单峰居中型(Ⅲ型)为主,历时大于180 min强降水则以Ⅳ型为主。武汉地区短时强降水空间差异较小,城区强降水频次、持续时间和强降水量略高于郊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时空特征 雨型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雨洪水本体模型的可视化呈现与应急决策应用
19
作者 王潇 孙雨 +2 位作者 黄昕桐 刘天奇 张国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为减少暴雨和洪水灾害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出暴雨洪水灾害风险本体模型。从环境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管理因素、人力因素、信息因素5个方面识别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要素,分别给出暴雨洪水类、状态空间的概念,定义各个灾害要素的数据属性和对... 为减少暴雨和洪水灾害带来的各种风险,提出暴雨洪水灾害风险本体模型。从环境因素、设备设施因素、管理因素、人力因素、信息因素5个方面识别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要素,分别给出暴雨洪水类、状态空间的概念,定义各个灾害要素的数据属性和对象属性,并基于Protégé应用程序实现暴雨洪水本体模型的可视化。结果表明:暴雨洪水本体模型可清晰准确地表达风险要素和属性,并科学快速地检索出风险要素之间的联系,从而帮助决策者有效作出响应。为暴雨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存储和检索平台,能够实现用户知识重用和共享,同时也为政府和应急管理主管部门的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水 本体模型 可视化 应急决策 Protégé应用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及控水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高岳 蔡晖 +2 位作者 朱建敏 王公昌 邓景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0,I0007,共11页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 海上稠油油田进入特高含水阶段,钻遇部分水淹储层的分段水淹水平井成为新投产油井的主要类型。为解决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难度大、机械控水措施界限不清等问题,基于微元理论,将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等效为多个微元水平段段间干扰,油相流动考虑稠油启动压力梯度,应用势的叠加原理和镜像原理,建立油藏渗流与井筒压降耦合的水驱稠油油藏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模型,研究分段水淹水平井产液规律。结果表明:考虑井筒摩擦阻力后,水平井微元段的径向流量呈不对称“U”型,跟部水淹段对产能的影响高于趾部和中部的;定液量条件下,水淹水平段渗流阻力小,阻碍未水淹段油相的产出,导致水平井生产初期高含水,在相同水淹程度下,水淹水平段长度比例越大,水平井含水率越高,对水平井干扰程度越大。该结果对水驱稠油油田分段水淹水平井产能预测和机械控水策略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油水两相渗流 分段水淹水平井 特高含水期 水平井控水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