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of refrigerant gases,compressor lubricant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performance of a heat pump
1
作者 AFSHARI Faraz SÖZEN Adnan +2 位作者 KHANLARI Ataollah TUNCER Azim Doğuş ALI Hafiz Muhamma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56-3568,共13页
In the field of heat pumps,there are a number of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apparatus,which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tudies by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n the literature.This study des... In the field of heat pumps,there are a number of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and efficiency of the apparatus,which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studies by individual researchers in the literature.This study describes an experimental metho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ome significant parameters on heat pump performance.In this regard,a laboratory heat pump setup has been utilized to operate in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for achieving an appropriate estimation to find out effects of mentioned parameters such as refrigerant type and charge amount,compressor oil viscosity,compressor cooling fan,secondary fluids temperature and flow rate.Different refrigerants have been selected and used as circulating fluid in the installed heat pump.Although this work has been devoted to a detailed attempt to recogniz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value,an appropriate method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survey the obtained results by using economic analysis.It was revealed that one of the main parameters is refrigerant charge amount which has a notable effect on COP.The temperature of the heat source was also test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increased by more than 11% by employing mentioned modifications and various operating conditions.In addition,by selecting a low viscosity compressor oil,the system performance increased by 18%.This improvement is more than 6% for the case that cooling fan is installed to cool the compressor el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pump efficiency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 PERFORMANCE compressor oil charge amou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工况下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东哲 王重涵 +2 位作者 王晓媛 赵雅倩 周峰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1,共5页
针对低品位余热资源热负荷的不稳定性,开展研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的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变化规律。通过搭建水蒸气喷射制冷试验平台,对蒸汽喷射器的引射系数与系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为设计温度140 ℃时,蒸汽... 针对低品位余热资源热负荷的不稳定性,开展研究利用低品位余热资源的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变化规律。通过搭建水蒸气喷射制冷试验平台,对蒸汽喷射器的引射系数与系统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为设计温度140 ℃时,蒸汽喷射器引射系数与系统性能最佳,分别为0.34和0.33,当发生温度高于设计温度时,系统性能和蒸汽喷射器引射系数要比发生温度低于设计温度时更优;随着蒸发温度从2 ℃上升到22 ℃时,蒸汽喷射器引射系数由0.17上升到了0.22,增加了25%,系统性能从0.17上升到了0.24,提高了41%,因此较高的蒸发温度对系统的性能有所提升;系统存在1个临界冷凝温度,当超过临界冷凝温度时,蒸汽喷射器引射系数与系统性能急剧下降。研究结果为水蒸气喷射制冷的模拟研究提供了试验验证,对水蒸气喷射制冷系统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制冷 余热 宽工况 引射系数 系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及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贾子龙 郑佳 +3 位作者 张耀斌 陈珂 刘爱华 李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9-167,共9页
为探索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满足北京市村镇分散式建筑清洁供暖需求,在北京农村地区建设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进行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并利用COMSOL软件开展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太... 为探索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供暖技术,满足北京市村镇分散式建筑清洁供暖需求,在北京农村地区建设太阳能-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进行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实验,并利用COMSOL软件开展地温场热均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较单一地源热泵系统,太阳能补热热泵供暖方案下,地源侧出水温度提升23%,系统制热能效比(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和机组COP分别提升19%、25%;系统运行10 a,地源热泵系统单季节运行方案下总的取热量要多于间歇期自然恢复量,地温场总均衡为-8.91×10^(9)kJ;单一地源热泵方式运行和太阳能补热方式运行在双季节情况下总的取热量小于总的排热量,地温场总均衡分别为4.220×10^(9)、1.084×10^(10)kJ。因此,双季节运行方案对地温场不会产生负均衡,反而会对地温场有一定的热量补充。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中加入太阳能补热,对地温场的影响更小,可显著提升系统和机组效率,该模式适用于北京农村地区特别是供暖需求较大的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地源热泵 数值模拟 地温场 取热量 排热量 能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源热泵温室降温系统的试验研究与性能分析 被引量:34
4
作者 柴立龙 马承伟 +3 位作者 张晓蕙 曲梅 陈青云 余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0-154,共5页
为探索地源热泵降温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途径和发展潜力,以及寻求传统蒸发式降温系统存在设施内湿度较高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该文作者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中进行了地源热泵温室夏季降温试验研究。该研究以COP即性能系数为评价指标... 为探索地源热泵降温技术在设施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途径和发展潜力,以及寻求传统蒸发式降温系统存在设施内湿度较高等问题的解决方法,该文作者在北京地区日光温室中进行了地源热泵温室夏季降温试验研究。该研究以COP即性能系数为评价指标对系统降温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适用于该研究的能量传递和系统性能分析模型。2007年8月17~19日连续观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显示,地源热泵温室降温系统制冷性能系数(COPsyscg)平均值达到3.01。2007年8月17日为连续观测的3天之中室外日均气温最高的一天,监测数据表明:上午10︰00至下午14︰00室内、外平均气温分别为31.3℃和34.1℃,平均温差2.8℃,同期室内平均相对湿度仅为60.7%,地源热泵系统具有明显的降温和除湿效果。测试期间温室外张挂遮阳幕,遮阳率为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温室 降温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端散热对半导体冷藏箱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奕 张小松 +2 位作者 胡洪 翁雯 刘佳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6,共4页
研究了水冷式半导体冷藏箱冷端和热端传热对冷藏箱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计算,分析了冷藏箱性能与冷端风扇电压及热端冷却水温度的关系.冷端传热强化后,冷藏箱的耗电量几乎不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及热端、冷端温度差降低,... 研究了水冷式半导体冷藏箱冷端和热端传热对冷藏箱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及计算,分析了冷藏箱性能与冷端风扇电压及热端冷却水温度的关系.冷端传热强化后,冷藏箱的耗电量几乎不变,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及热端、冷端温度差降低,制冷性能上升.热端冷却水温度降低,耗电量、制冷量及制冷系数增加,制冷温度降低,半导体的热端、冷端温度差减小,运行性能提高.研究结果可为通过改善半导体冷端和热端传热提高半导体冷藏箱的性能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藏箱 半导体制冷 传热 制冷量 制冷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彭发展 魏名山 +1 位作者 黄海圣 张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41-1746,共6页
针对电动汽车冬天取暖能耗较高,设计了基于蒸气压缩循环的热泵空调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热模式下不同的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转速对车室内平均温度、高压管路内部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系统能效比(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等参数的影响.... 针对电动汽车冬天取暖能耗较高,设计了基于蒸气压缩循环的热泵空调试验系统,研究了制热模式下不同的环境温度和压缩机转速对车室内平均温度、高压管路内部工质的温度和压力、系统能效比(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等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和压缩机的转速较高时,压缩机出口、车室内换热器出口处工质的温度和压力值较大,车室内平均温度的上升速度越快,达到舒适温度所需的时间越短.在压缩机转速相同时,环境温度越高,系统的COP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热泵空调 环境温度 能效比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燃气机组和热泵减少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电网调度 被引量:16
7
作者 龙虹毓 付林 +2 位作者 徐瑞林 黄越辉 崔晖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19-226,共8页
电网运行因传统电力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光伏、风电等随机性电源规模导入而日益受到影响。基于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提出通过控制集中式供热、发电设备的热、电出力,并使分散式热泵与之相配合,让热力管网起到一个储热系统的效用。这样可... 电网运行因传统电力负荷预测的不确定性和光伏、风电等随机性电源规模导入而日益受到影响。基于智能电网调度系统,提出通过控制集中式供热、发电设备的热、电出力,并使分散式热泵与之相配合,让热力管网起到一个储热系统的效用。这样可以利用热、电传输特性存在的差异,在建模过程中将热源与终端用户之间的热水管道传输距离和热泵耗电负荷作为新的优化变量。针对电力负荷跟踪问题,1通过减小燃气机组的供热,增加了发电出力可调节范围,配合分散式热泵耗电供热所增加的电力负荷,可以等效改变电力负荷,跟踪目标负荷曲线;2不同热泵性能系数(COP)下的负荷跟踪效果一致,但COP越大节能效果越好。针对并网间歇性电源等效发电出力波动最小的目标函数,可以将热电联产机组和电厂侧集中式水源热泵构成联合热电源,增加其热、电的调节范围。计算结果表明:间歇性电源发电等效出力得到了有效平滑;不同空间分布的热负荷对平滑效果差异影响较小,但对于能耗有较大影响;远端型热负荷分布下节能效益最好,约为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跟踪 出力平滑 燃气联合循环 性能系数 热负荷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xergy研究的地源热泵降温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柴立龙 马承伟 +2 位作者 袁小艳 张义 余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0,共5页
以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农业温室和办公楼中的夏季降温研究为例,归纳出地源热泵降温系统的能量利用质量模型——Exergy分析模型,以Exergy损失Edest和Exergy效率ε为评价指标对降温工况下系统及其组成单元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地下水式地源热泵系统在农业温室和办公楼中的夏季降温研究为例,归纳出地源热泵降温系统的能量利用质量模型——Exergy分析模型,以Exergy损失Edest和Exergy效率ε为评价指标对降温工况下系统及其组成单元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的Exergy效率达到92.5%,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质量;冷凝器的Exergy效率相对较小,Exergy损失较大,不可逆性大;总体来看,系统的Exergy效率较低。与此同时,试验期间地源热泵机组和系统的制冷性能系数分别为5.90和3.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降温 可用能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系统在变水温工况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裴刚 季杰 +3 位作者 刘可亮 何汉峰 陆剑平 韩崇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PV-DXSAHP)的系统原理,建立了PV-DXSAHP系统试验台。对PV- DXSAHP系统在水温从15℃升高到55℃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升高到55℃时,PV-DXSAHP系统COP为4.1,测试过程的平... 提出了一种新型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PV-DXSAHP)的系统原理,建立了PV-DXSAHP系统试验台。对PV- DXSAHP系统在水温从15℃升高到55℃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升高到55℃时,PV-DXSAHP系统COP为4.1,测试过程的平均光电效率为13.2%。研究表明PV-DXSAHP系统具有优越的热泵性能和光电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直膨太阳能热泵 性能系数 PV-DXSAHP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热泵热水器实验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圣春 马一太 刘秋菊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8-242,共5页
为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效率,扩大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且均能制取出较高温度的热水,但在夏季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和水流量均最高;从健康角度考虑,当该... 为提高热泵热水器的效率,扩大CO2跨临界循环的应用领域,建立了CO2热泵热水器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同季节工况下均可正常运行,且均能制取出较高温度的热水,但在夏季工况运行时的性能系数和水流量均最高;从健康角度考虑,当该系统运行于夏季工况,且出水温度达到65℃时,性能系数在3.45以上;若系统冷量同时被利用(即空调热水两用机),其综合性能系数可达5.9.可见,CO2热泵热水器在制取热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能量利用角度分析,CO2空调热水器两用机在夏季运行时有很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热泵热水器 空调热水两用机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试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召田 赵艳林 +2 位作者 吕海波 徐云山 张研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37-744,共8页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 运行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文章借助桂林理工大学建立的地源热泵实验平台,对桂林地区地源热泵制冷工况下3种运行模式进行试验,研究地源热泵的运行状况及管壁温度变化特性,分析运行模式对地埋管热交换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3种运行工况下,地源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分别为4.30,4.03,3.48,竖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4~32.8 W/m,水平埋管单位管长换热量为14.8~17.9W/m;地埋管的管壁温度随着地源热泵的运行发生变化,其恢复程度与停机时间的长短有关;间歇运行模式有利于土壤温度场的恢复,提高地埋管换热器的热交换性能;停运比Ps-o由0变化到1时,热泵机组性能系数COP增加了1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运行模式 地埋管换热器 热交换性能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蓄存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韩宗伟 丁慧婷 +1 位作者 李先庭 史永征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9-443,共5页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 针对寒冷地区长期应用地源热泵系统出现的热平衡问题,提出了季节性蓄存环境空气热能的地源热泵供暖空调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模式,建立了系统中各部分的数学模型,确定了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并在此基础上,以哈尔滨地区某办公建筑为对象进行了瞬态数值模拟.由模拟结果可知,该系统能够保持土壤温度场以年为周期的热平衡,全年供暖空调平均性能系数为2.44,与燃煤锅炉供暖和分体空调供冷方案相比,该系统节能率为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平衡 地源热泵 季节性蓄存空气热能 数值模拟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温热泵制冷剂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于峰 孔令腾 +2 位作者 于晓慧 张彦 高岩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4-319,共6页
提出一种ODP为0的高温非共沸制冷剂BY4,通过与其他4种纯制冷剂的理论循环计算对比,得出BY4在冷凝温度区间(90~110℃)的COP、单位容积功、冷凝压力方面性能优越,且热物理性质良好;同时设计了以BY4为工质的高温热泵机纽,在经过改... 提出一种ODP为0的高温非共沸制冷剂BY4,通过与其他4种纯制冷剂的理论循环计算对比,得出BY4在冷凝温度区间(90~110℃)的COP、单位容积功、冷凝压力方面性能优越,且热物理性质良好;同时设计了以BY4为工质的高温热泵机纽,在经过改造的热泵检测系统上进行了蒸发器进水温度在40~60℃的实验工况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冷凝器侧最高出水温度能达到110℃,此时排气温度和冷凝压力适中;当冷凝器侧出水温度和蒸发器侧进水温度差小于35℃时,COP总是大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热泵 环境友好 cop 冷凝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临界CO_2热泵系统最优排气压力的极值搜索控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胡斌 李耀宇 +1 位作者 曹锋 邢子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1-87,共7页
ESC控制策略可以自动搜索性能指标最佳时系统所对应未知的或缓慢变化的系统输入,实际为一种基于梯度信号调制解调的动态搜索方法。本文针对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选取压缩机排气压力设定值作为ESC控制器的输入,采用COP作为系... ESC控制策略可以自动搜索性能指标最佳时系统所对应未知的或缓慢变化的系统输入,实际为一种基于梯度信号调制解调的动态搜索方法。本文针对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系统,选取压缩机排气压力设定值作为ESC控制器的输入,采用COP作为系统性能的输出指标,即极值搜索控制的反馈信号。通过搭建空气源跨临界CO_2热泵热水器的动态模型仿真平台,针对恒定工况,变环境温度条件和实时温度条件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ESC可以搜索恒定或者系统边界变化时最佳的系统输入值,ESC控制的最优排气压力稳态误差在1.0%以内,与基于模型的控制结果相比,最优排气压力的控制偏差也在5%以内,验证了ESC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临界CO2热泵 最优排气压力 极值搜索控制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质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的能效特性比较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国远 房磊 +1 位作者 许树学 黄成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6-301,共6页
对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的循环原理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系统性能的计算模型.其系统优势在于结构紧凑,能小型化,这使得采用太阳能驱动的家用小型空调成为可能;且性能系数相对较高,吸收式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 对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的循环原理进行了描述,建立了系统性能的计算模型.其系统优势在于结构紧凑,能小型化,这使得采用太阳能驱动的家用小型空调成为可能;且性能系数相对较高,吸收式的制冷系数(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COP)小于0.7,而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复合式热泵系统的制冷COP理论上高于1.4,且在室外温度越高时系数越高;能实现机械能、冷量的切换输出,在制冷工况和制热工况下,对有机朗肯循环和热泵循环采用相同工质和不同工质的循环性能进行了比较计算,筛选出了复合系统最适宜的工质,为进一步设计有机朗肯-蒸汽压缩式热泵系统提供理论指导,使此复合式热泵系统的应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热泵 工质 制冷系数(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工质内置热泵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子申 李惟毅 +2 位作者 徐博睿 贾向东 姜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4972-4980,共9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内置热泵的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前人提出的纯工质系统不同,该系统将工质的冷凝过程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在高温冷凝器后,将气、液两态的工质分离,使接下来的2种流程中的工质浓度产生差异... 提出了一种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内置热泵的有机朗肯循环冷、热、电联供系统。与前人提出的纯工质系统不同,该系统将工质的冷凝过程分为高温段和低温段。在高温冷凝器后,将气、液两态的工质分离,使接下来的2种流程中的工质浓度产生差异。在热、电联供和冷、热、电联供2种运行模式下,分别计算不同引射系数时该系统(使用混合工质R245fa/R134a,75:25)和纯工质系统(分别使用R245fa和R134a)的发电效率、性能系数、憥效率、经济热效率和制冷热效率,并将2种系统进行对比。混合工质系统在2种运行模式下的性能系数分别达到了1.35和1.39,明显高于纯工质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热泵 热电冷联供 性能系数 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压缩热泵压缩机倒置性能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马瑞 吴玉庭 +3 位作者 杜春旭 陈夏 张德楼 马重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4-1260,共7页
为探究压缩机的倒置性能,搭建性能实验台,研究制冷剂充注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冷量及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充注量的增加,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功率大于正立的值,制冷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小于正立的值。最佳制冷剂... 为探究压缩机的倒置性能,搭建性能实验台,研究制冷剂充注量对制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制冷量及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充注量的增加,压缩机排气温度和功率大于正立的值,制冷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小于正立的值。最佳制冷剂充注量150 g下的最大制冷COP值为3.2。压缩机倒置后系统性能良好,该系统是"重力无关"系统。压缩机倒置性能实验可为热泵空间应用提供实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压缩热泵 倒置压缩机 制冷剂充注量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源热泵的温室冬季加温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强 杨禹尧 +3 位作者 夏礼如 鲍恩财 曹凯 伍德林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4-50,共7页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值为1.76,与... 采用空气源热泵配合管道通风的方式对日光温室进行加温处理,测量室内热环境、计算空气源热泵的性能系数(COP)以及与传统燃煤锅炉加温进行节能比较,研究空气源热泵冬季温室的加温效果。结果表明:典型晴天空气源热泵的平均COP值为1.76,与燃煤锅炉加温相比节能23.4%。采用空气源热泵加温,温室白天平均温度可达23.09℃,夜间8.68℃,比对照温室分别提高6.95℃和3.99℃,增温效果明显;温室白天平均相对湿度为47.45%,夜间为70.02%,比对照温室分别降低18.56、18.75个百分点,除湿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空气源热泵 冬季加温 cop 节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寒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金光 陈正浩 +2 位作者 郭少朋 王瑾瑾 李雨宸 《太阳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1-257,共7页
针对严寒地区所构建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装置,进行热泵独立运行及蓄热水箱-热泵双热源联合运行的供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空气源热泵单独供暖时,当室外温度低于-12℃时系统COPs达到最低,无法满足室内采暖需求;当室外温... 针对严寒地区所构建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装置,进行热泵独立运行及蓄热水箱-热泵双热源联合运行的供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空气源热泵单独供暖时,当室外温度低于-12℃时系统COPs达到最低,无法满足室内采暖需求;当室外温度在-12~-7℃之间时,室内采暖需求虽可得到满足,但系统COPs仅为1.10~1.44,节能效果不明显;当室外温度大于-7℃时,室内平均温度可达到20℃以上,系统节能性较好;蓄热水箱的加入会影响运行初期机组的稳定性,但可使室温得到快速提升并提高系统的制热性能,在相同运行条件下,蓄热水箱-热泵混合供暖期间室内平均温度为24.61℃,系统COPs为2.01,较蓄热水箱与空气源热泵交替供暖及单一空气源热泵供暖模式分别提高6.90%、21.08%,供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空气源热泵 供暖 cop 实验研究 严寒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跨临界循环热力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管海清 马一太 +1 位作者 李敏霞 杨俊兰 《流体机械》 CSCD 2004年第6期39-42,共4页
对带回热器和带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循环过程应用热力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带回热器的CO2 跨临界循环过程虽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统效率 ,但只要膨胀机的效率达到一定值 。
关键词 CO2跨临界循环 回热器 膨胀机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