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1
作者 曹昌强 刘忠凤 +1 位作者 胡兴丽 杨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1期44-47,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低流量氧疗,观察组... 目的 探讨在急性心力衰竭(AHF)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低流量氧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4 h的有效率、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B型脑钠肽(BNP)水平,气管插管率与1个月内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24 h的有效率分别为79.49%、97.44%,均高于对照组的51.28%、79.49%(P<0.05)。治疗后1、24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分别为(105.47±3.36)、(23.42±2.36)次/min和(91.31±2.54)、(19.45±2.86)次/min,均低于对照组的(116.72±3.52)、(27.58±3.52)次/min和(96.30±3.52)、(22.61±4.01)次/min(P<0.05)。治疗后1、24 h,观察组患者的PaO_(2)分别为(89.94±1.54)、(93.94±2.70)mm Hg(1 mm Hg=0.133 kPa),均高于对照组的(84.19±2.27)、(89.86±1.53)mm Hg, PaCO_(2)分别为(40.84±4.32)、(35.84±2.37)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45.84±3.56)、(44.62±1.38)mm Hg(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患者血清CRP(28.42±4.52)mg/L、BNP(2342.92±24.5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35.98±5.27)mg/L、(3876.65±34.19)pg/ml(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P<0.05);两组1个月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采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显著,可以降低患者气管插管率,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低氧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呼吸窘迫征早产儿鼻损伤有效性的Meta分析
2
作者 贾佳佳 陈雅岚 +2 位作者 李润 杨棋 唐灵玲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 目的系统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e,HHHFNC)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早产儿鼻损伤的有效性,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Embase、维普、知网等数据库有关HHHFNC预防RDS早产儿鼻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3月。运用Stata 16.0和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5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象3502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HHHFNC)在鼻损伤发生率[RR=0.28,95%CI(0.23,0.35),P<0.001]、气漏发生率[RR=0.30,95%CI(0.18,0.49),P<0.001]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其他无创通气模式)。Grade证据分级结果显示:鼻损伤发生率、气漏发生率2项结局指标均为中等质量证据。结论使用HHHFNC可降低RDS早产儿鼻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鼻损伤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静 万晓莉 +3 位作者 刘俊丽 王燕 姚国 史宝海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3期76-81,共6页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RDS的早产儿129例。根据随... 目的探究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HHHFNC)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初始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RDS的早产儿129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HHHFNC辅助呼吸,对照组给予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辅助呼吸。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胸片检查情况及患儿吸入气体氧浓度分数(FiO_(2)),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胸片提示RDS Ⅰ~Ⅲ级且FiO_(2)≤0.4(轻中度组),B组:胸片提示RDS Ⅳ级或FiO_(2)>0.4(重度组)。比较两大组中各自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分析数据125例。A组(HHHFNC组42例,NCPAP组39例),HHHFNC组在鼻损伤发生率上较NCPAP组低(2.38%vs.20.51%,P=0.009),HHHFNC组在腹胀发生率上较NCPAP组低(4.76%vs.20.51%,P=0.031),两组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HHHFNC组20例,NCPAP组24例),治疗效果上HHHFNC组患儿气管插管发生率较NCPAP组高(40.00%vs.12.50%,P=0.036),HHHFNC组患儿无创通气时间较NCPAP组患儿高(t=2.219,P=0.032),住院时间上HHHFNC组较NCPAP组高(Z=-2.414,P=0.016);并发症上HHHFNC组患儿鼻损伤发生0例,NCPAP组患儿鼻损伤发生6例,发生率为25.00%,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其他各项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可作为轻中度早产儿RDS初始治疗的一线治疗方案,但对于重度RDS早产儿,HHHFNC作为初始治疗方案时,选择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吸氧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玉娥 李杰 刘澄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9年第1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FLEXO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行HFNC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HFNC)在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FLEXO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组行HFNC治疗。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2、24 h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记录2组鼻面部皮肤破损情况。结果干预后2、24 h后,2组HR下降,PaO2、Sp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鼻面部破损1(3.33%)例,对照组发生鼻面部破损8(26.6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NC能有效改善老年晚期肺癌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患者呼吸症状,同时其还能有效避免鼻面部皮肤压疮,患者耐受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氧疗 晚期肺癌 呼吸衰竭 无创辅助通气 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在1~3月龄肺炎伴低氧血症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祥蕾 杨林风 吴长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对1~3月龄肺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PICU收治、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1~3月龄伴有低氧血症的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治疗组、经鼻持续气道正... 目的:观察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HFNC)对1~3月龄肺炎伴低氧血症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PICU收治、未达到机械通气指征的1~3月龄伴有低氧血症的肺炎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治疗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 CPAP)治疗组和普通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对照组),给予相应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1 h、12 h、24 h的PaO2、P/F、呼吸频率等指标,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气漏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NC组和n CPAP组有效率明显增加(46. 7%vs 90. 0%、86. 7%,P<0. 05),但HFNC组与n 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HFNC组和n CPAP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气漏例数明显减少(P<0. 05)。HFNC组和n CPAP组治疗后患儿的三凹征、呼吸急促、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 05),但HFNC组和n 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比较,HFNC组与n CPAP组在治疗后1 h、12 h、24 h PaO2、P/F升高,呼吸频率减慢(P<0. 05),但HFNC组和n CP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HFNC治疗1~3月龄伴有低氧血症的肺炎患儿疗效显著,损伤小,是一种适宜1~3月龄婴儿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氧疗 肺炎 低氧血症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辅助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文英 乔爱琴 +1 位作者 王晓娇 王媛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HFNC)、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机械通气(V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优选辅助通气方案。方法:将60例RDS早产低出生体质... 目的:观察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HHHFNC)、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呼吸机机械通气(VM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优选辅助通气方案。方法:将60例RDS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HHHFNC组21例、nCPAP组20例、VMV组19例,均接受PS替代治疗及其他常规综合治疗,同时分别应用HHHFNC、nCPAP、VMV,比较三组患儿辅助通气时间、开奶时间和相关性损伤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HHHFNC组开奶时间为(37.67±16.01)h,早于nCPAP组的(46.85±19.91)h和VMV组的(56.84±27.63)h;HHHFNC组辅助通气时间为(67.05±34.76)h,少于nCPAP组的(79.80±40.44)h;HHHFNC组肺出血、呼吸暂停、二氧化碳潴留和鼻腔颜面损伤发生率均低于nCPAP组和VMV组;HHHFNC组重新插管率为9.52%,低于nCPAP组的30.00%和VMV组的42.11%(P均<0.05)。结论:HHHFNC是一种有效无创的呼吸支持模式,应用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耐受性好,相关性损伤及并发症少,在HHHFNC、nCPAP、VMV三种辅助通气方案中最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辅助通气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呼吸机机械通气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HHFNC治疗新生儿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7
作者 张磊 张璐 唐建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7期34-36,共3页
目的浅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进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8例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新生儿,以系统抽样法作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经鼻持续... 目的浅析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进行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HFNC)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28例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新生儿,以系统抽样法作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新生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研究组新生儿给予HHHFNC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酸碱度(pH)值],并发症发生情况,气喘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2、24 h,两组的pH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两组的PaCO_(2)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治疗24 h的PaC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24 h,两组的PaO_(2)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4.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气喘缓解时间为(3.25±0.48)d,住院时间为(6.75±1.12)d,均短于对照组的(4.57±0.46)、(7.78±1.3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HHFNC治疗新生儿MAS合并Ⅰ型呼吸衰竭有着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深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Ⅰ型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8
作者 刘道展 李鑫阳 廖传胜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7期21-23,共3页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8例,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 目的:探究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番禺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28例,电脑等量随机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给予PS联合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对照组给予PS联合鼻塞式持续性正压通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症状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取PS联合不同通气方式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康复效率更高,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PS 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 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