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2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electromagnetic continuous casting high-speed steel composite roll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国军 冯明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3期849-856,共8页
A high speed steel composite roll billet was fabricated, which is regular in shape, smooth in surface, slight in trace, compact in internal structure, free of slag inclusion, shrinkage cavity, cracks and other flaws, ... A high speed steel composite roll billet was fabricated, which is regular in shape, smooth in surface, slight in trace, compact in internal structure, free of slag inclusion, shrinkage cavity, cracks and other flaws, and good in macro quality of junction surface using a vertical continuous casting machine. The interface zone microstructure of bimetallic in billet of high speed steel composite roll was analyzed by metallurgical microscope(OM), X-ray diffractmeter(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and energy-dispersive X-ray analysis(ED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roll billet is composed of chilled solidified layer, dendrite zone, interfacial zone of bimetal and core material zone. The microstructure of outer shell material is composed of martensite + bainite + residual austenite + some small labyrinth-shape, small-short lath-shape, or dollop-shape eutectic carbides.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re material is slice-shape pearlite and a little ferrite along boundary of cells. The interface region microstructure of bimetallic composite roll consists of diffusion region, chilled solidified layer and columnar grai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 speed steel composite roll continuous casting interface of bimetal composite CARBI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w-frequency rotary electromagnetic-field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continuous cast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3
2
作者 周书才 白晨光 +3 位作者 雷亚 任正德 曹鹏军 杨治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3期360-364,共5页
To understand the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rotary electromagnetic-field, the influence of low-frequency rotary electromagnetic-field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 To understand the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rotary electromagnetic-field, the influence of low-frequency rotary electromagnetic-field on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in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was investigated based on industrial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idification structure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can be remarkably refined, the central porosity and shrinkage cavity can be remarkably decreased, and the equiaxed grains zone are enlarged by means of application of appropriate low-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field parameters. The industrial trials verify that the stirring intensity of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hould be higher compared with that of plain carbon steel.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affects the macrostructure even if the average magnetic flux density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reaches 90 mT (amplitude reaches 141 mT) with the frequency of 3-4 Hz. Due to a higher viscosity, rotating speed of molten stainless steel is 20%-30% lower than that of molten carbon steel in the same magnetic flux 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rizontal continuous casting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electromagnetic stirring equiaxed grains central poros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fluence of isothermal quenching of LAMC CrMnSi cast steel on impact toughness 被引量:1
3
作者 金宝士 黄志求 沈大东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5年第1期35-38,共4页
The influence of isothermal quenching process of low-alloy and medium carbon (LAMC) CrMnSi cast steel on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LAMC CrMnSi cast steel were... The influence of isothermal quenching process of low-alloy and medium carbon (LAMC) CrMnSi cast steel on the impact toughness was investigat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LAMC CrMnSi cast steel were analyzed by the laser optical modulator,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 the hardness and impact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ual phases of bainite and residual austenite can be obtained by the severity isothermal quenching, the fractographies of specimens change from quasi-cleavage to dimple at 310℃ for 60min, the impact toughness for specimens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isothermally (achieves) 130J/cm^2, meantime and its hardness is more than 45(H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C CrMnSi cast steel bainite-austenite microstructure impact toughness HARD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search on Welding Test of Grey Cast Iron and Low-Carbon Steel
4
作者 LIU Cui-rong 1,ZHAO Zhi-ying 2 (1.Taiyuan Heavy Mach.Inst.,Taiyuan 030024,China 2.Taiyuan Chemical Factory,Taiyuan 030021,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00-,共1页
Grey cast iron’s welding itself is a complex proble m.So proper welding materials must be selected,complex welding techniques such as preheating before weldingslow cooling after welding etc,should be taken. However t... Grey cast iron’s welding itself is a complex proble m.So proper welding materials must be selected,complex welding techniques such as preheating before weldingslow cooling after welding etc,should be taken. However the carbon component in low-carbon steel is comparatively low,the carbo n of welded joint will diffuse to the low-carbon steel when it is welded with gr ey cast iron,which will cause the component of carbon greatly increased at the low-carbon steel side in HAZ,high carbon martensite and cracks will occur.If p reheating before weldingslow cooling after welding and other welding procedure are taken,the grey cast iron side can probably be qualified.But the carbon wi ll diffuse to HAZ of the low-carbon steel side more easily.Therefore after stud ying the weldabilities of grey cast iron and low-carbon steel,the author develo ped a new type of cast iron electrode considering the demands of factories’prac tices,and the welding technology test of grey cast iron and low-carbon steel ar e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a new type of grey cast iron electrode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ractices in factories,its ingredients and properties are introduced.The w elding tests of grey cast iron and low-carbon steel are practiced.The joint str ucture of the dissimilar metal and the appearance of weld are observed.The hard 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welded joint is tes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 rode can meet the welding requirements of the grey cast iron and low-carbon stee l.There are no cracksgas pores and other defects of metallurgy in welded join t,the appearance of welded joint are g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y cast iron low-carbon steel WEL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研究
5
作者 张伟 盛威 +1 位作者 曹益丹 赵挺生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91-2003,共13页
为提高生产安全监测及故障预警的可视化和集成化程度,设计了一种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模型架构。利用3ds Max、Unity3D等搭建多维多尺度模型,开发了安全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多级预警等功能模块;结合... 为提高生产安全监测及故障预警的可视化和集成化程度,设计了一种面向钢铁连铸场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预警三维可视化模型架构。利用3ds Max、Unity3D等搭建多维多尺度模型,开发了安全监测数据的可视化显示和多级预警等功能模块;结合WebGL技术和Node.js运行环境,实现了基于Web端的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的可视化;分析了流程工业生产安全监测参数的报警阈值确定方法,提出了单参数评判预警模型及多参数耦合预警模型,明确了预警等级及标准。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监测 多参数耦合 多级预警 三维可视化 钢铁连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净空下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6
作者 王曙光 尹浩 +3 位作者 段启伟 王浩宇 李钦锐 李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1326,共9页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主要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当桩径相当时,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单桩承载力显著高于灌注桩和旋喷桩;锚杆静压桩由于直径较小,单桩承载力也最低;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旋喷桩表现为桩顶材料强度破坏,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未充分发挥;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由于芯桩的植入,弥补了旋喷桩桩身强度的不足,桩的侧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于旋喷桩;与灌注桩相比,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桩身界面不规则、旋喷工艺明显改善了桩土的界面特性,因而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承载力高于同直径的灌注桩。根据试验结果从工程实用的角度,通过引入侧阻力增大系数和端阻力折减系数,对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并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 抗压承载特性 室内足尺试验 锚杆静压桩 旋喷桩 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5号墩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施工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颇 吕晓平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24,共7页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 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主桥为主跨1 488 m的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5号墩采用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基础,桩长84 m,采用C45水下混凝土,单桩混凝土方量约3 000 m^(3)。5号墩墩位处水深流急,地质条件复杂,结合桥位处复杂海洋环境和主体结构特点,5号墩基础平台施工后,采用引孔跟进法埋设钢护筒,在钢护筒内扩孔,采用液压冲击锤插打钢护筒,跟进至设计标高,解决了深水裸岩地质条件下钢护筒埋设难题;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分级成孔或全回转钻机全断面一次成孔,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成孔难题;钢筋笼采用长线法制作,利用400 t龙门吊翻身、对接、下放,采用悬挂环进行支撑及悬挂定位,解决了带中心钢管的超大直径钢筋笼施工难题;桩基水下混凝土采用双导管法灌注工艺,解决了超大直径钻孔桩混凝土灌注难题。采用超声波自动循测仪RSM-SY7(F)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表明18根φ6.3 m超大直径钻孔桩均为Ⅰ类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铁路两用桥 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 超大直径钻孔桩 钢护筒 钢筋笼 分级成孔 双导管灌注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铸造性十字板式节点拓扑优化设计研究
8
作者 余永强 韩文哲 王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0-178,共9页
目的采用传统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十字板式节点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后,所得优化结果几何构型复杂,铸造困难。方法考虑铸造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在密度法框架下,本文以结构柔顺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同时考虑材料体积和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 目的采用传统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对十字板式节点构型进行优化设计后,所得优化结果几何构型复杂,铸造困难。方法考虑铸造约束的结构拓扑优化,在密度法框架下,本文以结构柔顺度最小化为目标,建立同时考虑材料体积和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模型;利用密度过滤和阈值投影相结合的优化技术减少优化设计中的中间密度单元;采用P-norm函数解决铸造约束函数面临的可微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进行基于典型2D和3D十字板式节点的可铸造性结构拓扑优化设计对比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采用集成铸造约束条件的结构拓扑优化方法,可有效解决传统十字板式节点拓扑优化设计面临的铸造困难问题;不同脱模方向和材料体积均会导致不同的节点设计,合理的脱模方向和充足的材料有利于获取高性能节点设计;过滤半径和网格密度主要影响节点的优化设计质量,过滤半径越小,节点设计越精细,网格密度越细密,节点设计越光滑。结论本文优化设计构型创新,满足可铸造性要求,可为可铸造性铸钢节点优化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优化 十字板式节点 可铸造性 铸钢节点 空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索桥销接式平行钢丝吊索设计研究与建议
9
作者 唐贺强 肖海珠 《桥梁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5,共6页
针对悬索桥销接式平行钢丝吊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从吊索结构布置、构造设计、材料选择、计算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给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同一吊点吊索的肢数一般宜设计为2肢;吊索的纵向间距应考虑结构受力及施工等需要,设置为加... 针对悬索桥销接式平行钢丝吊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病害,从吊索结构布置、构造设计、材料选择、计算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给出针对性的设计建议。同一吊点吊索的肢数一般宜设计为2肢;吊索的纵向间距应考虑结构受力及施工等需要,设置为加劲梁横梁间距的整数倍;悬索桥主跨跨中区域宜设置柔性中央扣;跨中最短吊索的柔性段长度不宜小于1.5 m,最好不小于2 m。吊索下端与加劲梁的连接建议采用销接式;锚头可采用热铸锚;空间索面吊索及柔性段长度小于10 m的平行索面吊索,其上、下端建议设置关节轴承;吊索相关部件之间应设置合适的过盈配合与间隙配合。吊索建议采用直径5 mm系列的锌铝合金镀层钢丝;叉形耳板宜采用强度相对较低的优质钢材,避免高强度钢对应力集中敏感易形成裂纹源的问题;吊索锚杯可采用ZG20Mn低合金铸钢。吊索受力分析应考虑静载试验工况,此时钢部件应力可按屈服强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销接式吊索 高强钢丝 中央扣 柔性段长度 热铸锚 桥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合浦汉墓出土部分铁器科学分析
10
作者 黄全胜 李永春 朱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4-210,共7页
对广西合浦汉代墓葬发掘出土的铁器开展科学研究。主要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观察等手段,对合浦汉墓出土馆藏的6件铁器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至晚自西汉开始合浦地区大量应用生铁铸造和生铁... 对广西合浦汉代墓葬发掘出土的铁器开展科学研究。主要采用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SEM-EDS)、金相观察等手段,对合浦汉墓出土馆藏的6件铁器样品进行了成分检测分析和显微组织观察。结果表明,至晚自西汉开始合浦地区大量应用生铁铸造和生铁炒钢制品,汉代时期该地区同时使用块炼铁和生铁冶金技术,中原地区农耕技术至晚汉代传播至广西沿海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广西合浦 铁器 生铁 炒钢 块炼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ewCast的顶盖砂型铸造工艺数值模拟及优化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晨 米国发 +2 位作者 王有超 许磊 历长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92-95,共4页
运用View Cast软件对顶盖原始铸造工艺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通过增加冒口数量,使用保温冒口,增设冷铁进行工艺优化。对优化后的工艺再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实现了从底部向顶部的顺序凝固,消除了缩孔缩松缺... 运用View Cast软件对顶盖原始铸造工艺的凝固过程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通过增加冒口数量,使用保温冒口,增设冷铁进行工艺优化。对优化后的工艺再次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艺实现了从底部向顶部的顺序凝固,消除了缩孔缩松缺陷。经生产验证,铸件的硬度及组织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盖 铸造工艺 铸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钢─连铸最优浇次(CAST)计划 被引量:14
12
作者 唐立新 杨自厚 王梦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6年第5期554-558,共5页
研究钢铁厂CIMS中炼钢-连铸计划与调度中的浇次计划编制方法,建立了最优浇次计划的0-1整数规划模型,提出了求解这一带约束的0-1规划模型的遗传算法的构造和求解方法,用实际数据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关键词 炼钢 连铸 调度 炉次计划 遗传算法 浇次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浸镀层Si含量对铝钢复合板界面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旭远 李元东 +4 位作者 周宏伟 王晟 邱谨 鞠涛 刘光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95,共15页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 采用热浸镀Al-x Si(x=0%、0.5%、1.0%、1.5%、2.5%、5.0%、7.5%,(质量分数,下同))合金进行实验,结合相图分析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热浸镀层中Si元素对固/液铸轧6061/Q345复合板界面组织、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浸镀层中添加Si元素后,铝/钢界面处形成了新的Al-Fe-Si三元相,即Al_(3)FeSi_(2)相、Al_(9)Fe_(2)Si_(2)相和Al_(0.5)Fe_(3)Si_(0.5)相;而脆性相Al_(5)Fe_(2)相和Al_(3)Fe相的含量降低提高了复合板的抗变形能力和韧性。热浸镀纯Al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为402.4 MPa,剪切强度为51.3 MPa;而热浸镀Al-1%Si时,复合板的拉伸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达到极值438.5 MPa和120.8 MPa,分别提高8.9%和135.4%。进一步增加热浸镀液中Si含量至7.5%时,复合板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下降,仅为395.7 MPa和78.6MPa。随着热浸镀液中Si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板 固/液铸轧 Q345钢 6061铝 界面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ew Cast软件在大型铸钢件铸造工艺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竹青 何斌锋 米国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82,共4页
以大型铸钢齿轮为例,介绍了利用ViewCast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新方法。首先根据裸件的凝固时间和热节数计算出冒口尺寸和数目,然后对铸件及其冒口进行凝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优化得出最佳的补缩系统。然后进行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并对... 以大型铸钢齿轮为例,介绍了利用ViewCast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新方法。首先根据裸件的凝固时间和热节数计算出冒口尺寸和数目,然后对铸件及其冒口进行凝固计算,根据计算结果优化得出最佳的补缩系统。然后进行浇注系统的设计计算,并对铸件的充型凝固过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铸造工艺能平稳地进行充型,补缩系统能有效补缩凝固过程中所需要的金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钢齿轮 冒口 浇注系统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流铸制备Fe-3%Si硅钢微观组织的数值模拟
15
作者 宫晓威 常庆明 +1 位作者 常佳琦 鲍思前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针对平面流铸工艺的特点,通过元胞自动机和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Fe-3%Si硅钢平面流铸过程的传热、凝固和晶粒生长过程。当熔潭达到稳定时,在熔潭内部的上、下半月面附近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涡流现象;熔体接触冷却辊开始凝固并形成稳定薄带;... 针对平面流铸工艺的特点,通过元胞自动机和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Fe-3%Si硅钢平面流铸过程的传热、凝固和晶粒生长过程。当熔潭达到稳定时,在熔潭内部的上、下半月面附近观察到不同程度的涡流现象;熔体接触冷却辊开始凝固并形成稳定薄带;薄带组织主要由贴辊面附近先形成的等轴晶薄层和随后形成的柱状晶组成;贴辊面晶粒尺寸为3~5μm,自由面晶粒尺寸为7~11μm。增大过热度和喷嘴速度都会使晶粒尺寸增大,柱状晶比例增大;而提高换热系数和冷却辊转速会使晶粒尺寸减小,柱状晶比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流铸 数值模拟 硅钢 微观组织 柱状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ewCast的齿轮轴铸钢件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南红艳 胡玉昆 +1 位作者 米国发 王有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69-71,共3页
在齿轮轴铸钢件原方案的设计中,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会在内部形成缩孔和缩松的问题。为消除缺陷,利用ViewCast软件对原铸造工艺进行凝固模拟,观察模拟凝固的过程,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采用新的方案,采用保温冒口和改变冒... 在齿轮轴铸钢件原方案的设计中,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在实际生产中会在内部形成缩孔和缩松的问题。为消除缺陷,利用ViewCast软件对原铸造工艺进行凝固模拟,观察模拟凝固的过程,并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采用新的方案,采用保温冒口和改变冒口高度的方法,成功的消除了铸造缺陷,获得了最佳的铸造工艺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工艺设计 铸钢齿轮轴 凝固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O对M2高速钢连铸坯凝固组织及碳化物析出的影响
17
作者 朱守豪 刘海宁 +3 位作者 徐智帅 李志聪 陈湘茹 翟启杰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19,共17页
M2高速钢连铸坯中碳化物的尺寸、分布及形貌影响着后续轧制等工艺过程,并对最终产品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试验机,探究脉冲磁致振荡(pulse magneto-oscillation,PMO)凝固细晶技术对M2高速钢连铸坯中碳化物析出... M2高速钢连铸坯中碳化物的尺寸、分布及形貌影响着后续轧制等工艺过程,并对最终产品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采用连铸坯枝晶生长热模拟试验机,探究脉冲磁致振荡(pulse magneto-oscillation,PMO)凝固细晶技术对M2高速钢连铸坯中碳化物析出长大过程的影响,探讨应用PMO技术改善连铸M2高速钢碳化物的可能性及条件.实验研究表明,PMO可以细化凝固组织,0、120、240、360 KIA峰值电流条件下,凝固末端的二次枝晶臂间距分别减小3.08、3.83、6.91μm.同时C、W、Cr元素宏观分布更为均匀.利用PMO技术可有效降低碳化物面积占比,减小碳化物网交汇处尺寸:360 KIA时碳化物面积占比最低,240 KIA时碳化物网交汇尺寸最小.热力学计算表明:未施加PMO时,固液界面处Mo_(2)C与W_(2)C析出固相率为0.921、0.972;施加PMO处理时,固液界面处Mo_(2)C与W_(2)C析出固相率分别为0.931、0.988,M2C(M=Mo/W)形貌由层片状转变为蜂窝状.PMO处理一方面使凝固组织细化,元素富集减弱,另一方面使碳化物析出温度降低,两方面的作用使得碳化物更加细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高速钢 连铸 脉冲磁致振荡 碳化物 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对复合铸造铝/钢双金属界面组织及结合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黄梦娇 徐宏 +4 位作者 张国伟 张丹 宋和谦 吕伟泽 薛帅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8-206,共9页
目的利用磁场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并提高其结合性能。方法通过磁场辅助复合铸造方法实现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冶金结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双金属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等进行分析,借助万能... 目的利用磁场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并提高其结合性能。方法通过磁场辅助复合铸造方法实现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冶金结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双金属界面微观结构、元素分布和相组成等进行分析,借助万能试验机测试双金属界面结合性能,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界面断口形貌进行表征。结果磁场在复合铸造过程中发挥着多维剪切流作用,不仅有效减薄了铝/钢双金属界面反应层的厚度,而且使界面反应层的形貌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在所选择的磁场电流参数(10、100、300 A)范围内,双金属界面均呈冶金结合状态,随着磁场电流参数的增加,界面反应层的厚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由无磁场时的8.90μm降至4.50μm(300 A),界面反应层靠近铝合金一侧的形貌依次呈树突状、颈缩状、锯齿状特征。当磁场电流参数为100 A时,界面形成了由硬质相和软质相组成的复合结构,从而使铝/钢双金属呈现较高的界面结合强度,相较于无磁场时界面结合强度提高了83.8%。结论利用磁场辅助复合铸造能够有效改善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而提高双金属界面结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 铝/钢双金属 复合铸造 界面组织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yCasting的长细钢锭铸造成型数值仿真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斌 张建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98-100,103,共4页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内部组织优良的某型电极坯用长细钢锭,分析了其铸造原理及工艺。运用有限元铸造仿真软件AnyCasting建立了长细钢锭铸造成型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其在铸造成型过程中的钢液流动速度、温度、缺陷概率及碳偏析变... 为了获得力学性能、表面质量、内部组织优良的某型电极坯用长细钢锭,分析了其铸造原理及工艺。运用有限元铸造仿真软件AnyCasting建立了长细钢锭铸造成型的数值仿真模型,对其在铸造成型过程中的钢液流动速度、温度、缺陷概率及碳偏析变化趋势及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长细钢锭铸造成型过程中,钢液流动速度由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温度和碳偏析最大值主要分布在钢锭中心位置,分布区域呈沿长度方向的长椭圆状;缺陷主要分布在上端中心位置处,区域呈沿长度方向的细长椭圆状。该研究结果能为细长钢锭铸造产品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细钢锭 铸造成型 Anycasting软件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CAST技术在齿轮铸钢件工艺中的热节分析与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海龙 汤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79-80,83,共3页
齿轮铸钢件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缩孔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加强对铸件的热节分析,可以有效地消除铸造过程中的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铸件的生产成本。ProCAST软件可以对齿轮铸钢件的铸造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对铸造工艺进行... 齿轮铸钢件在铸造过程中容易产生缩孔缺陷,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加强对铸件的热节分析,可以有效地消除铸造过程中的缺陷,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铸件的生产成本。ProCAST软件可以对齿轮铸钢件的铸造过程进行模拟,可以对铸造工艺进行改进,达到提高铸件质量和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轮铸钢件 热节分析 Procast技术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