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刷电路板式天然气冷却器性能仿真模型和验证
1
作者 密晓光 孙国刚 +1 位作者 程昊 张晓慧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26-434,共9页
针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建立了三维分布参数模型,采用三维数组来描绘换热器芯体并划分控制单元,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矩阵的流路描述手段。将文献中提出的适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天然气侧与水侧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应用于仿真模型中... 针对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建立了三维分布参数模型,采用三维数组来描绘换热器芯体并划分控制单元,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矩阵的流路描述手段。将文献中提出的适用于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天然气侧与水侧的换热及压降关联式应用于仿真模型中。建立了模型的控制方程,并开发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能量方程快速迭代算法。利用该算法,完成了某海上平台天然气压缩机后冷却器的性能仿真,成功获取了换热器的换热负荷、流路压降等关键参数。通过与现场生产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显示,基于该仿真模型计算的换热器平均换热误差低于5%,天然气侧的平均压降误差也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 分布参数模型 算法 计算机模拟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管铝翅片换热器模型开发及软件实现
2
作者 张文锋 郭玮 +2 位作者 张新玉 曹昊敏 丁国良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84-92,共9页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家用空调器中最常用的换热器型式,将其中的铜管替换成铝管是降低翅片管式换热器生产成本最直接的方法。目前铝管铝翅片换热器的设计经验缺乏,开发铝管铝翅片换热器的仿真模型来预测性能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建立换热器的... 翅片管式换热器是家用空调器中最常用的换热器型式,将其中的铜管替换成铝管是降低翅片管式换热器生产成本最直接的方法。目前铝管铝翅片换热器的设计经验缺乏,开发铝管铝翅片换热器的仿真模型来预测性能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建立换热器的三维稳态分布参数模型,引入图论中的邻接矩阵来描述换热器中的复杂流路。采用交替迭代的换热器性能仿真算法,通过单独求解动量、能量方程达到对方程组的解耦。据此开发具有交互式图形界面的数字化仿真设计软件。在不同铝管和铝翅片组合的样机上开展实验验证,样机的实验结果和软件的仿真结果对比表明,在额定制冷、43℃高温制冷、额定制热、低温制热四种工况下,软件预测的换热量、管内压降和管外压降的误差分别在±5%、±10%和±10%以内。开发的铝管铝翅片换热器模型能够满足换热器设计的精度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用空调器 铝管换热器 稳态 模型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微气候影响的模拟
3
作者 郑飞 王燕珍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6-94,共9页
为了可视化了解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温度与气流分布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标准仿真用的人体及冲锋衣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并对比实验数据偏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分析各部位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空气层气流流场与... 为了可视化了解冲锋衣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温度与气流分布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标准仿真用的人体及冲锋衣三维数值模型,模拟分析结果并对比实验数据偏差验证模拟方法的准确性,分析各部位通风开口设计对衣内空气层气流流场与人体皮肤热分布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腋下通风开口显著促进腋下区域空气流通与散热,对流速度最大值2.87 m/s,温度可降至31.57℃;胸部与腹部开口对躯干前部的空气循环与散热有明显效果,但对腋下、侧腰和背部的作用较弱;腹部和侧腰区域的温度变化较为均衡,其中腹部和侧腰开口对这两个区域的降温效果最为显著;背部通风开口主要影响背部和侧腰的气流循环与散热,其他开口对背部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冲锋衣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以满足不同场景下对服装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风开口 计算流体力学(CFD) 三维数值模型 气流流场 热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介尺度模型的大型生物质流化床低温气化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罗子丰 金保昇 凌影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5-633,共9页
传统双流体模型因忽略介尺度结构需依赖细网格模拟,难以实现工业级装置的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介尺度曳力模型(MSSD)的粗网格综合计算模型,建立流动-反应耦合框架。模型验证表明,MSSD模型能高效预测工业级流化床装置的气化特性。研究... 传统双流体模型因忽略介尺度结构需依赖细网格模拟,难以实现工业级装置的高效计算。提出一种基于介尺度曳力模型(MSSD)的粗网格综合计算模型,建立流动-反应耦合框架。模型验证表明,MSSD模型能高效预测工业级流化床装置的气化特性。研究发现:低温气化过程中,工业级装置在燃料空气当量比为0.200时气化效果最优;气化温度提升和空气预热均能强化反应效果,但高海拔环境需采用富氧气化技术以缓解产气热值下降;小麦秸秆含水率5%时产气热值最高;所有原料中橡胶的气化效果最佳;稻壳和树皮则需通过预热空气改善反应性能。该模型突破了传统细网格限制,为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的优化设计与运行调控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工具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质气化 传热传质 流化床 介尺度曳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浓度扩散的壁面冷凝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5
作者 彭程 邓康杰 +1 位作者 宋悠雅 孟显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5-502,共8页
针对核电厂安全壳内事故后含不可凝性气体的壁面冷凝传热问题,本文基于气体的浓度扩散,构建了二元混合气体边界层模型,描述了壁面液膜冷凝传热沿竖直方向的分布。通过与恒定壁温实验中的恒定壁温工况及恒定冷却流量实验中的恒定冷却流... 针对核电厂安全壳内事故后含不可凝性气体的壁面冷凝传热问题,本文基于气体的浓度扩散,构建了二元混合气体边界层模型,描述了壁面液膜冷凝传热沿竖直方向的分布。通过与恒定壁温实验中的恒定壁温工况及恒定冷却流量实验中的恒定冷却流量工况的比对,验证了模型对于强迫对流湍流流动工况中,不可凝性气体质量份额为13.2%~99.3%,压力为0.1~0.66 MPa的预测结果与精细化网格处理后的计算流体力学程序的模拟结果相一致,且较系统分析程序RELAP5的模拟结果有显著的改进,本文研究可为核电厂假想事故下壁面液膜冷凝的快速评估提供模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边界层 壁面液膜冷凝 浓度扩散 模型验证 热流密度 不可凝气体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结霜特性及性能仿真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光彩 安劲霖 +1 位作者 张明发 胡文荃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9,共8页
以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理想最小防融霜补热量和结霜量无量纲关联式的空气源热泵动态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验证其精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环境参数对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置式与跨越... 以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理想最小防融霜补热量和结霜量无量纲关联式的空气源热泵动态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验证其精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环境参数对具有防融霜装置的蒸发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后置式与跨越式系统蒸发器换热系数要高于前置式与传统电辅热系统,霜层厚度更小,分布更均匀;当相对湿度一定时,蒸发器换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空气温度不变时,换热系数随相对湿度的下降而减小,霜层更均匀;温度对蒸发器换热系数的影响比相对湿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蒸发器 动态模型 仿真模拟 防融霜装置 结霜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构建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冬 柳云钊 +2 位作者 陈鑫 杨云华 刘宏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9-59,共11页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 针对现有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忽略产物气体渗流可压缩效应的问题,建立了考虑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传热-热解模型。通过可压缩压力耦合方程组半隐式方法,求解完整的Navier-Stocks方程,以实现对热解气体可压缩流动的模拟,而非现有模型普遍采用的不可压缩Darcy方程;改进了热解度的计算方式,提高了孔隙动态演化时热解区域材料物性插值的准确性。以一种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为例,通过热质量试验数据,推导了热解动力学模型。测量了完全热解前后材料的关键计算输入参数。通过10 kPa低气压热试验测得了1000℃加热下材料的背温。结果表明:酚醛气凝胶复合材料存在200~550℃、550~800℃、800~1200℃共3个主要热解区间;完全热解前、后,材料孔隙率分别为0.568、0.484,渗透率分别为10^(-13)、10^(-12) m^(-2)。计算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最大相对误差为9.2%;热解气体向舱内渗流形成富集区域的现象对材料隔热有负面影响,但低导热系数和产物气体热阻塞作用仍使材料具备优异的防隔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解动力学模型 传热-热解模型 低气压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塔式太阳能吸热器传热特性计算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唐宪友 张亚南 +2 位作者 李欣怡 白凤武 王志峰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33,共10页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熔盐吸热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发电效率,吸热器安全性影响电厂运行小时数。因此,建立熔盐吸热器传热模型,获得准确的传热特性十分重要。对主...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是目前国际主流的光热发电技术,熔盐吸热器作为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的核心设备,其性能直接影响系统发电效率,吸热器安全性影响电厂运行小时数。因此,建立熔盐吸热器传热模型,获得准确的传热特性十分重要。对主流的外置圆柱式熔盐吸热器的传热计算模型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了传热模型中投入辐射能、辐射热损失、对流热损失及熔盐得热量的计算过程及基本方法。根据计算结果的精细程度,吸热器传热模型分为详细模型和简化模型。详细模型的计算精度高,能细致反映实际能量转换过程,但计算成本较高,瞬态过程计算耗时多,但其特定工况的计算结果可为简化模型提供计算结果的验证参考。简化模型是对描述熔盐吸热器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做合理简化,在较为准确地完成计算的同时具备较快的计算速度,多用于吸热器设计阶段。通过各模型特点及性能的总结对比,可为熔盐吸热器热性能计算过程的传热模型选择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 外置圆柱式吸热器 计算模型 热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39
9
作者 潘健生 张伟民 +2 位作者 田东 顾剑锋 胡明娟 《中国工程科学》 2003年第5期47-54,共8页
热处理计算机模拟是热处理智能化的基础。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和界面条件突变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几种复杂形状零件在复杂的淬火操作过程中温度场、相变、应力和应变的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将气体渗碳的计算机模拟与计... 热处理计算机模拟是热处理智能化的基础。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和界面条件突变的处理方法实现了几种复杂形状零件在复杂的淬火操作过程中温度场、相变、应力和应变的模拟 ,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相符。将气体渗碳的计算机模拟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 ,研制成功智能型密封多用炉自动生产线 ,已处理渗碳件 3 0 0 0炉次以上 ,全部合格。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明显提高渗碳和渗氮零件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 ,减少热处理变形 ,缩短渗碳时间。建议将机械产品的CAD、选材与热处理的CAE和产品可靠性的动力评估技术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数学模型 计算机模拟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摩擦焊接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被引量:26
10
作者 王希靖 韩晓辉 +1 位作者 郭瑞杰 李晶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7-20,共4页
在深入考虑搅拌摩擦焊的具体焊接过程后,提出了简化的热输入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了随热源一起移动的坐标系,采用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搅拌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3mmLY12硬铝合金薄板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缝区每... 在深入考虑搅拌摩擦焊的具体焊接过程后,提出了简化的热输入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建立了随热源一起移动的坐标系,采用分步加载的方法对搅拌摩擦焊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得到了3mmLY12硬铝合金薄板在整个焊接过程中焊缝区每一时刻的瞬态温度场以及焊缝区各点的焊接热循环曲线,确立了温度场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的规律,并且通过测量特征点的实际温度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热输入模型 温度场 载荷步 ANSYS 移动坐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杆抽油井温度分布计算 被引量:8
11
作者 宋时权 张公社 +1 位作者 李晶晶 于洋洋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121-123,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一些高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的开采比例越来越大。为了经济高效地开发这些油藏,针对稠油流动性差、温度敏感性高的特点,采用电加热抽油杆开采技术配合其他工艺能较好地适应稠油油藏的开发。温度是影响黏度的...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一些高黏度、高凝固点、高含蜡原油的开采比例越来越大。为了经济高效地开发这些油藏,针对稠油流动性差、温度敏感性高的特点,采用电加热抽油杆开采技术配合其他工艺能较好地适应稠油油藏的开发。温度是影响黏度的主要原因,而黏度是评价稠油特征的核心参数,因此,建立井筒温度分布至关重要。在介绍电加热抽油杆装置及加热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井筒温度场模型,计算了在电加热下的井筒温度分布。实例计算表明:电加热具有较好的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加热 温度 计算模型 抽油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模组微通道液冷热模型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春荣 曹文炅 +1 位作者 董缇 蒋方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2-3241,共10页
针对电动汽车电堆的热管理系统,建立了包含7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微通道液冷热模型。该模型集总处理单电池热过程、电池生热基于实测结果,模型还特别考虑了电池间导热。基于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放电倍率、冷却液入口流速、电... 针对电动汽车电堆的热管理系统,建立了包含71节18650型锂离子电池的电池模组的微通道液冷热模型。该模型集总处理单电池热过程、电池生热基于实测结果,模型还特别考虑了电池间导热。基于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放电倍率、冷却液入口流速、电池间接触面积以及电池与水冷管外壁接触面积对电池模组热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证实了该微通道液冷方案对动力电池模组热管理的有效性,并且发现:放电倍率的增加会使电池模组内单电池温度增加、模组内温度一致性变差;增大冷却液流量可以显著降低电池模组的温度,并改善其温度一致性;增大电池间接触面积可略微提升电池模组温度一致性,但对控制其最高温度作用有限;增大电池与液冷管外壁接触面积可显著降低电池模组内电池的最高温度,但会使其温度一致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热模型 微通道 计算机模拟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熔盐相变蓄热系统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邢玉明 崔海亭 袁修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5-297,共3页
对空间站吸热器高温熔盐相变蓄热地面模拟系统进行了数值分析 ,得到了太阳模拟器功率、循环工质气体出口温度、相变材料容器壁温等参数的瞬态变化曲线 ,计算结果表明单元换热管的蓄
关键词 太阳能发电 蓄热 空间站 吸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螺旋铣孔界面切削热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亚军 李皓 +4 位作者 李士鹏 唐心凯 朱圣富 张艳 秦旭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6-1413,共8页
随着钛合金和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其叠层构件切削加工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切削温度不仅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在分... 随着钛合金和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FRP)在航空航天制造业的应用比例逐渐增多,其叠层构件切削加工也成为研究热点。由于切削温度不仅影响刀具的磨损和耐用度,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本文在分析螺旋铣孔特点的基础上,对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界面热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界面热传递模型,通过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求解;结合钛合金/CFRP螺旋铣孔实验,修正了刀具与工件的热传递系数以及工件界面温度传导率,通过钛合金/CFRP叠层构件螺旋铣孔切削热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和实验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能为钛合金/CFRP叠层螺旋铣孔加工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CFRP 螺旋铣孔 热传递模型 数值仿真 界面温度传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点焊熔核流场及热场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黎峰 赵熹华 曹海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6,14,共4页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原理 ,建立了描述铝合金电阻点焊液态熔核流动行为和传热过程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移动边界层内部液态金属的对流传热和层外固体导热、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和接触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焊件表面通过对... 根据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原理 ,建立了描述铝合金电阻点焊液态熔核流动行为和传热过程的轴对称有限元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移动边界层内部液态金属的对流传热和层外固体导热、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和接触电阻随温度的变化、焊件表面通过对流和辐射向周围环境的散热、球面电极传热以及熔化 /凝固相变潜热对熔核形成热过程的影响 ,并采用有限元法对铝合金点焊熔核形成过程温度场和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 ,强烈的对流位于熔核中心沿轴线附近区域 ,其流速最大值数量级为1× 10 -1mm/s;在直流焊接条件下 ,5ms时间内开始形成液态熔核 ,并迅速沿轴向和径向扩展 ;回流环速度矢量将能量从熔核中心通过对流传热方式传递到熔核边缘 ,降低熔核内部温度梯度 ,促进熔核生长。试验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阻点焊 流场 热场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性能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定标 董永申 +3 位作者 向飒 夏春杰 王艺玮 张光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8-1214,共7页
基于RNGκ-ε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了Reynolds数为2362-16860范围内的螺旋升角α变化对Nusselt数和摩擦阻力系数f的影响;并考察了等泵功率下... 基于RNGκ-ε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了Reynolds数为2362-16860范围内的螺旋升角α变化对Nusselt数和摩擦阻力系数f的影响;并考察了等泵功率下的综合传热性能PEC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u和f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1%和1.3%,证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α在15°~75°范围内,Nu和f均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特别地,当α小于35°时,f随α的减小剧烈增大;在等泵功率下,PEC值为0.84~1.93;α在15°~45°时,α为35°具有较好的综合传热性能,α为55°、65°和75°时,虽然其PEC值比35°时略高,但其Nu与35°时相比要小很多,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传热速率的问题,选择35。的螺旋升角较为合适,此时,PEC值为1.26~1.62。另外,为减小f,提出倾斜螺旋片强化的方法;螺旋升角α为35°、螺旋片倾斜角β为10°时,与普通螺旋片相比,Nu基本一致,甚至略大,而厂减小了12.5%~14.5%,此时,PEC值为1-38~1.71;场协同理论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套管式换热器 螺旋片 螺旋升角 数学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0
17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张红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5,共6页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求解时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湍流 燃料燃烧 热裂解反应 辐射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加热相变材料蓄热地板采暖的热性能模拟 被引量:27
18
作者 林坤平 张寅平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33-637,共5页
为消除电采暖引起的电网峰谷差并降低采暖运行费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带有相变材料潜热贮能板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并建立了分析此系统热性能的地板和房间理论模型,对给定的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采暖房间,模拟了室内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的变化,... 为消除电采暖引起的电网峰谷差并降低采暖运行费用,该文提出了一种带有相变材料潜热贮能板的地板电采暖系统,并建立了分析此系统热性能的地板和房间理论模型,对给定的电加热相变蓄热地板采暖房间,模拟了室内空气温度和地面温度的变化,藉此分析了我国几个气候地区冬季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证明此采暖方式在使房间热负荷不大的建筑和气候条件下,基本能满足人的热舒适性要求,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蓄热 电采暖 地板采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实体模型的管壳式换热器壳程流场和温度场数值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古新 董其伍 王珂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25,共6页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基于管壳式换热器真实三维实体模型的几何建模方案,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实现了具有复杂壳程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克服了现有数值模拟建模方式的一些不足,为再现和模拟管... 根据管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基于管壳式换热器真实三维实体模型的几何建模方案,提出了管壳式换热器周期性全截面计算模型,实现了具有复杂壳程结构的管壳式换热器的数值模拟,克服了现有数值模拟建模方式的一些不足,为再现和模拟管壳式换热器壳程的真实流动状况,以及分析各种构件对壳程流体流动和传热性能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在综合考虑折流杆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的多方面影响因素下,提出了对折流杆换热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的修正算法,改进和完善了折流杆换热器周期性单元流道计算模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壳式换热器 周期性 计算模型 数值模拟 修正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挤压成形过程的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储灿东 王东哲 +1 位作者 彭颖红 阮雪榆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在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中 ,摩擦力为驱动力 ,变形体和模具接触面上的摩擦功和塑性变形功不断转化为热能 ,使得变形体在塑性变形的同时 ,与模具及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促使变形体和模具内的温度场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温度的变化对模具和变形... 在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中 ,摩擦力为驱动力 ,变形体和模具接触面上的摩擦功和塑性变形功不断转化为热能 ,使得变形体在塑性变形的同时 ,与模具及周围环境进行热交换 ,促使变形体和模具内的温度场不断发生变化 ,这种温度的变化对模具和变形体的性能又有强烈的影响。因此 ,对连续挤压成形过程中变形体和模具的温度场的准确预报和控制 ,将有助于连续挤压产品的内部质量和尺寸精度的提高。本文在分析连续挤压技术特点的基础上 ,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模型 ,重点分析了连续挤压摩擦力学模型和热力耦合模型 ,组建了一个有关连续挤压的计算机仿真系统 ,对连续挤压的成形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得出了有关连续挤压全过程的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挤压 摩擦模型 热力耦合模型 温度场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