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成氢仲正催化转化的蒸气冷却屏对液氢储罐自增压的影响
1
作者 李科 朱顺 文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181,共12页
为了有效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瞬态传热传质模型,并研究了集成氢仲正催化转化的蒸气冷却屏的影响。引入蒸气消耗因子η_(c)、休眠期延长因子η_(d)等无量纲参数分别量化蒸气消耗量和储罐休眠期;定义单... 为了有效提升液氢储罐的绝热性能,构建了真空多层绝热液氢储罐的瞬态传热传质模型,并研究了集成氢仲正催化转化的蒸气冷却屏的影响。引入蒸气消耗因子η_(c)、休眠期延长因子η_(d)等无量纲参数分别量化蒸气消耗量和储罐休眠期;定义单位因子η为η_(d)与η_(c)之比,表征蒸气冷却屏屏蔽漏热的能力。对比分析了有无仲正催化转化时蒸气冷却屏无量纲位置、质量流量和开启时刻等参数对储罐休眠期的影响。结果表明:η_(d)和η均随蒸气冷却屏无量纲位置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当η_(c)为0.012 8且蒸气冷却屏无量纲位置是0.167时,加入仲正催化转化相比未加入时的两个指标的增幅最大,为22.77%;随着蒸气冷却屏质量流量的减小,两个指标均先增大后减小;当蒸气冷却屏无量纲位置和蒸气冷却屏质量流量均较小时,加入仲正催化转化后两个指标的增幅较大;两个指标随着蒸气冷却屏开启时刻的推迟而先增大后减小;在η_(c)和蒸气冷却屏无量纲位置分别为0.025 6和0.233的条件下,蒸气冷却屏开启时刻设置为第40.51 d时,加入仲正催化转化后η的增幅最大为2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氢储罐 真空多层绝热 蒸气冷却屏 氢仲正催化转化 瞬态传热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槽内绕组温度特性与瞬态测温滞后性研究
2
作者 陈雅婷 熊斌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4-82,共9页
面对电机短时过载时定子绕组内部瞬态温度难以实时监测的挑战,明晰电机槽内绕组温度特性和绕组绝缘对瞬态温度测量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层导热性较差导致瞬态温度测量具有滞后性的问题,设计了槽内绕... 面对电机短时过载时定子绕组内部瞬态温度难以实时监测的挑战,明晰电机槽内绕组温度特性和绕组绝缘对瞬态温度测量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本文针对电机定子绕组绝缘层导热性较差导致瞬态温度测量具有滞后性的问题,设计了槽内绕组传热模型模拟电机定子绕组内部温升的方案,计算了绕组漆膜和浸渍漆的等效材料参数并进行仿真分析,探究了加载不同电流持续不同时长槽内绕组绝缘内温度分布特性和绝缘外测温滞后性的规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温度特性及变化规律。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在电机运行时,槽内绕组绝缘内部温度分布均匀,各测点温度相近;在加载不同电流、持续相同时长,绕组绝缘外侧的测温滞后时间相同;研究表明可以通过选择高导热系数、低密度和低比热容的绝缘材料来增加热传导速率,减少测温的滞后时间。本研究为电机定子槽内绕组瞬态温度测量数据的评估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电机过载时的瞬态温度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 定子绕组 槽内绕组传热模型 温度测量滞后性 瞬态温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贮箱增压过程的传热传质数学模拟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赞社 顾兆林 +1 位作者 冯诗愚 邱剑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8-31,37,共5页
针对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低温液氧贮箱的预增压和增压过程建立了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运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推进剂与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方程等组成了关于气相空间参数的微分方程组,并运... 针对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低温液氧贮箱的预增压和增压过程建立了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运用实际气体的状态方程、连续性方程、能量守恒方程以及推进剂与气相空间的传热、传质方程等组成了关于气相空间参数的微分方程组,并运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对其进行求解。获得了气相空间的压力、温度、增压气体流量、液氧挥发速率以及贮箱壁温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发动机启动前的预增压过程中,气相空间的温度和压力急剧增加,液氧的挥发速率也增加很快;发动机启动后的保持增压阶段,由于气相空间的体积不断发生变化,气相空间参数的变化趋于平缓,液氧表面向气相空间的传质速率也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箱增压 传热 传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相变时间效应的结冰试验相似参数 被引量:8
4
作者 易贤 周志宏 +1 位作者 杜雁霞 朱国林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9,共6页
结冰风洞试验是进行飞机结冰和防除冰研究的主要手段,结冰试验相似准则是进行结冰风洞试验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的结冰试验相似准则在明冰模拟方面的不足,本文采用液/固相变的基本理论,对飞机结冰过程的液/固相变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 结冰风洞试验是进行飞机结冰和防除冰研究的主要手段,结冰试验相似准则是进行结冰风洞试验的理论基础。针对目前的结冰试验相似准则在明冰模拟方面的不足,本文采用液/固相变的基本理论,对飞机结冰过程的液/固相变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结冰试验相似参数CT,该参数与基于Messinger结冰热力学模型所得到的相似参数的主要区别是考虑到了结冰的干模式和湿模式,体现了相变的时间效应。通过将新的相似参数引入现有结冰试验相似准则中,可有效避免试验压力与速度选取的随意性。以NACA0012翼型和某超临界翼型为对象,对新相似参数的有效性进行了数值仿真评估,结果显示,采用本文提出的相似参数及相应的试验参数确定方法,能够得到与参考条件一致的水滴收集率和结冰,初步说明新相似参数的是有效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明冰及混合冰试验模拟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结冰 结冰风洞 结冰相似准则 结冰模型 传热 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沸火灾发生时间预测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阵 宋文华 +2 位作者 吕铃钥 冯莉莉 谢树俊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7-20,共4页
原油储罐扬沸火灾由池火灾发展而成,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事故。准确预测扬沸事故发生的时间,是扬沸机理研究中的难题之一。现有扬沸时间计算的通用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油品的粘性作用,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把扬沸火灾简化为无内热源的非稳态... 原油储罐扬沸火灾由池火灾发展而成,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事故。准确预测扬沸事故发生的时间,是扬沸机理研究中的难题之一。现有扬沸时间计算的通用模型由于没有考虑油品的粘性作用,计算结果误差较大。把扬沸火灾简化为无内热源的非稳态传热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热分析,进而推导出扬沸事故时间计算模型。设定了6组不同尺寸和不同充装水平的原油储罐池火灾,利用推导模型计算出了相应的扬沸事故发生时间。将计算结果与通用模型计算结果以及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该模型的准确性由于通用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误差较小,较为合理。研究结果对于扬沸火灾事故下消防人员的灭火救援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沸火灾 时间预测 数学模型 原油储罐 油层内部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和传热三维数学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孙承绪 宋力昕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273-281,共9页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 从流体力学和传热学原理出发,结合浮法玻璃熔窑作业特性,提出了浮法玻璃熔窑内三维液流运动及配合料熔化数学模型。建立了火焰与配合料和玻璃液之间的传热过程的半经验模型。模型采用SIMPLEc法进行计算求解。通过计算,研究了浮法玻璃熔窑内液流运动特性。发现,在投料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循环液流;在配合料层覆盖下的上层玻璃液由两侧池壁流向中心线,与热点处情况刚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法玻璃 熔窑 数学模拟 热传递 玻璃液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速对空冷凝汽器运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何纬峰 戴义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5,共5页
通过建立2×600 MW直接空冷电厂的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了环境风速影响下空冷凝汽器风机的运行规律,并通过加载翅片管换热器内部汽轮机排汽的凝结程序,分析了环境风速对空冷凝汽器换热量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环境... 通过建立2×600 MW直接空冷电厂的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计算得到了环境风速影响下空冷凝汽器风机的运行规律,并通过加载翅片管换热器内部汽轮机排汽的凝结程序,分析了环境风速对空冷凝汽器换热量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在环境风速的扰动作用下,环境风速由0 m/s上升至12 m/s时空冷凝汽器周围的流场变化使凝汽器总容积效率下降了15.9%,迎风面风机的容积效率下降幅度更是高达43.6%,而空冷凝汽器的换热量也相应地从1 695.2 MW下降至1 418.6 MW.通过分析获得了环境风速对空冷凝汽器运行性能的影响机理,可为空冷电厂运行背压的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型 环境风速 空冷凝汽器 容积效率 换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传热模型的干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计算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永强 张晓霞 +2 位作者 欧阳宝龙 李长远 潘兵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5-121,共7页
针对干式变压器绕组热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直接测量与间接计算相结合的绕组三维反传热模型,得到了变压器在额定负荷及0.8,1.2,1.3,1.5倍的额定负荷下的绕组最热点温度值。基于高精度的红外测温系统获得的高压绕组温度的分布及仿真运... 针对干式变压器绕组热点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直接测量与间接计算相结合的绕组三维反传热模型,得到了变压器在额定负荷及0.8,1.2,1.3,1.5倍的额定负荷下的绕组最热点温度值。基于高精度的红外测温系统获得的高压绕组温度的分布及仿真运算初始化的低压绕组的温度分布,运用共轭梯度法不断修正低压绕组温度分布,使得通过正向数值求解高低压绕组传热方程所得的高压绕温度分布与实际测量所得的高压绕组温度分布之间的误差最小即为最优解,整理数据后得到整体绕组的最热点温度。将算例求解结果与IEEE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表明:三维反传热模型计算的结果与IEEE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不超过1.2%,从而证明了该计算模型可以准确的计算出干式变压器绕组热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变压器 热点温度 绕组 三维反传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低温风洞扩散段热力学模型修正 被引量:7
9
作者 麻越垠 聂旭涛 +2 位作者 陈万华 姚程伟 张伟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78,共8页
低温风洞运行过程消耗大量液氮和电力,洞体结构产生附加热应力和热变形,建立可靠的低温风洞热力学模型对研究风洞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必不可少的。以低温风洞扩散段为方法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热力学模型,为提高热力学模型和实际模型的... 低温风洞运行过程消耗大量液氮和电力,洞体结构产生附加热应力和热变形,建立可靠的低温风洞热力学模型对研究风洞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是必不可少的。以低温风洞扩散段为方法研究对象,建立有限元热力学模型,为提高热力学模型和实际模型的相关性,使用响应面法对有限元热力学模型多个参数进行修正。通过对比分析温度、应力监测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差别,确定驻室锥形体内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待修正参数;使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生成有限元热分析样本空间,以温度、应力监测点试验数据和仿真数据的残差均方和为考核指标,在样本空间内对残差均方和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残差均方和的响应面模型;以所有监测点残差均方和总和为目标函数,在样本空间内进行多目标非线性优化分析,得到最优解;验证修正后的热力学模型,结果表明:(1)基于响应面法的热力学模型修正是可行的;(2)修正后的热力学模型分析数据与试验数据吻合性提高,并且适用于其它降温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模型 响应面法 低温风洞 模型修正 对流换热系数 降温试验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行周 马重芳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26,34,共5页
针对常用的汽车发动机散热器,在大量试验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建立散热器传热及阻力特性的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建立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与散热器试验数据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行的。
关键词 汽车散热器 传热 风阻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分液体蒸发传热传质耦合计算模型及其实验验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旭海 华敏 +1 位作者 龚红卫 蒋军成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2-85,共4页
在对液体蒸发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液体蒸发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设计了风洞实验台,并通过对液体苯蒸发过程的实验研究,对新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液体蒸发过... 在对液体蒸发过程中的热量传递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液体蒸发计算模型,并给出了求解方法。设计了风洞实验台,并通过对液体苯蒸发过程的实验研究,对新建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新建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液体蒸发过程中蒸发质量和液体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其预测平均值分别比实验测量值偏大3.5%和3%,从安全的角度来讲是有利的。而在预测准确度方面,新建模型的预测绝对偏差分别为15%和5%,预测精度较高。最后,对导致偏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新建模型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传热传质 模型 风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氮贮箱常压停放实验与数值仿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佳超 梁国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7,共9页
为研究低温推进剂的常压停放过程,设计了可视化液氮贮箱实验系统。实验中研究充填率和环境温度对液氮汽化量的影响,并测量贮箱内流体和贮箱外壁面的温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实验得出贮箱常压停放过程,相变主要在壁面和气液界面产生,并... 为研究低温推进剂的常压停放过程,设计了可视化液氮贮箱实验系统。实验中研究充填率和环境温度对液氮汽化量的影响,并测量贮箱内流体和贮箱外壁面的温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实验得出贮箱常压停放过程,相变主要在壁面和气液界面产生,并且气枕区存在温度分层,距出口位置越近温度越高;而液体区温度基本一致,处于饱和状态。贮箱外壁面在轴向的温度分布显著不同,处于液体区壁面温度低。运用分子动力学推导出的HertzKnudsen公式作为气液相变的传热传质源项,并据实验测得温度边界条件,采用混合物模型对贮箱常压停放状态进行30 min的数值仿真。仿真得到结果显示体积汽化速率与实验数据的偏差在5%以内,液体区的温度仿真与实验的偏差在0.15 K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贮箱 常压停放 相变 传热传质 混合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天然气储罐脱附放气过程热力特性
13
作者 谭羽非 牛传凯 卜宪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6-451,共6页
车用吸附天然气储罐在脱附放气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严重影响了储罐的脱附效率和汽车行驶速度.建立了天然气、活性炭吸附剂和天然气储罐的热质交换模型,模拟计算了脱附过程中储罐内温度、压力和脱附量的变化,分析了温度、压力等热力参数... 车用吸附天然气储罐在脱附放气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严重影响了储罐的脱附效率和汽车行驶速度.建立了天然气、活性炭吸附剂和天然气储罐的热质交换模型,模拟计算了脱附过程中储罐内温度、压力和脱附量的变化,分析了温度、压力等热力参数对脱附速度和脱附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储罐的自然脱附过程是吸热过程,在脱附过程中,储罐内的平均温度由293.15K降到了250.46K;储罐中心处温降最大,由293.15K降至244K,降幅达到了49.15K;自然对流下的脱附效率比等温脱附降低了24.49%;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壁面所提供的热量越少,脱附速度越小,脱附效率也就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用吸附罐 热质交换模型 脱附热效应 脱附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耗氧惰化技术的飞机燃油箱热模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冠男 王立群 +4 位作者 王悦 许扬 王洋洋 冯诗愚 范菊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520-3527,共8页
温度是燃油箱耗氧惰化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过程中重要指标。基于MATLAB Simulink软件,建立了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系统油箱部件的传质传热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惰化系统抽气流量和出口温度对飞机燃油箱气相空间节点温... 温度是燃油箱耗氧惰化系统适航符合性验证过程中重要指标。基于MATLAB Simulink软件,建立了飞机燃油箱耗氧型惰化系统油箱部件的传质传热模型,并验证其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惰化系统抽气流量和出口温度对飞机燃油箱气相空间节点温度和燃油节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飞机燃油箱传质传热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随着惰化系统抽气流量的增加和惰化系统出口温度的升高,气相空间节点温度随之升高但对燃油节点温度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燃油箱 耗氧惰化 热模型 传热传质 适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总参数法的坦克装甲传热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金锁 周国印 +3 位作者 王普凯 吴行 陈庆昌 褚庆国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10-1614,共5页
为研究坦克装甲热特征,基于集总参数法进行坦克装甲单元划分,建立了热平衡方程,搭建了坦克装甲热网络,确定了热平衡计算求解方法。对某型坦克在设计工况下的装甲温度进行计算,得出了热特征明显的高温区域,并分析了原因。对某型坦克装甲... 为研究坦克装甲热特征,基于集总参数法进行坦克装甲单元划分,建立了热平衡方程,搭建了坦克装甲热网络,确定了热平衡计算求解方法。对某型坦克在设计工况下的装甲温度进行计算,得出了热特征明显的高温区域,并分析了原因。对某型坦克装甲温度进行试验测量,将测量值与计算值进行了对比,最大误差为6.92%,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集总参数法 坦克装甲 热网络 模型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热图技术在表面热流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金涛 方德润 《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 CSCD 1995年第1期67-72,共6页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密度风洞中,进行的相变热图技术的应用工作。实验模型是尖锥及球锥,实验条件是自由来流马赫数M∞=16,来流雷诺数Re∞/m=0.5×105~2.0×105,来流滞止...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密度风洞中,进行的相变热图技术的应用工作。实验模型是尖锥及球锥,实验条件是自由来流马赫数M∞=16,来流雷诺数Re∞/m=0.5×105~2.0×105,来流滞止温度T0=940K,滞止压力p0=0.39MPa~1.17MPa。实验结果与国外计算结果作了比较。最大相对偏差26.0%。本文对实验结果作了误差分析,介绍了相变漆响应滞后分析的一些结果。同时本文还介绍了相变热固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密度风洞 相变热图 对流换热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顶罐内油品蒸发损耗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佩宇 黄维秋 +2 位作者 景海波 汪城 孙宪航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3-151,共9页
集成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拱顶罐作为汽油等高挥发性油品的储存设施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拱顶罐气体空间传热传质机理尚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拱顶罐的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并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以... 集成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拱顶罐作为汽油等高挥发性油品的储存设施日益受到重视,但对拱顶罐气体空间传热传质机理尚不清楚,需做进一步研究。建立了拱顶罐的非稳态传热传质理论模型,自编Matlab程序并通过自行搭建实验平台验证其可行性,以江苏省常州地区某液位为2875 mm的1000 m^3拱顶汽油罐为研究对象,对该拱顶罐在春分日6∶00~18∶00时间段储罐内油品的蒸发损耗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储罐内温度、传热系数、液相蒸发量的变化规律,并估算了储罐的小呼吸损耗量。结果表明:储罐内气相、罐顶、气体空间罐壁和液体空间罐壁温度的变化趋势与大气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最大值均出现于14∶00,罐内气相温度居于储罐边界(罐顶和气体空间罐壁)温度与大气环境温度之间;储罐内液相与罐壁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大且变化幅度也很大,变化范围为31.05~73.05 W/(m^2·K);储罐内气相与罐壁和罐顶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较小且变化幅度也很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64~2.10 W/(m^2·K)和1.40~1.61 W/(m^2·K);液体空间罐壁的总传热系数最大,气体空间罐壁次之,罐顶最小,三者的变化范围依次为8.57~10.18 W/(m^2·K)、1.45~1.80 W/(m^2·K)、1.16~1.31 W/(m^2·K);在储罐内油气浓度为0的初始条件下,自6∶00至18∶00,罐内液相蒸发量为421.13 kg,气体体积膨胀量为214.06 m^3。研究结果对于拱顶罐油品蒸发损耗的评估及其油气收集回收系统的设计、管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拱顶罐 油品 蒸发损耗 传热传质模型 数值模拟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端气象条件对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洪亮 冯雨 +6 位作者 李云屹 马屹松 于明锐 刘卓 韩旭 郭强 元一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69-1174,共6页
极端气象条件可能会导致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ACP100)出现倾斜风或进风口堵塞情况,探究其对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能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在风洞平台内搭建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小比例模型并采用ANSYS FLUENT对原厂模型... 极端气象条件可能会导致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ACP100)出现倾斜风或进风口堵塞情况,探究其对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能力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在风洞平台内搭建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小比例模型并采用ANSYS FLUENT对原厂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试验表明:各倾斜风条件下,环境风场对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均是有利的;各进风口阻塞条件下,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均可建立循环,无倒流或旁通现象;倾斜风、进风口阻塞耦合条件下,循环亦可建立。数值模拟表明:各倾斜风条件下,环境风场对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均是有利的,换热增强11.3%~33.9%;各进风口阻塞条件下,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换热最大削弱4.5%;而倾斜风、进风口阻塞耦合条件下,换热最大削弱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象条件 模块化小型压水堆核电厂 倾斜风 阻塞 非能动安全壳空气冷却系统 小比例模型 数值模拟 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