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ithin silicon wafer
1
作者 王爱华 牛义红 +1 位作者 陈铁军 P.F.HSU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4期1402-1410,共9页
A combined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transfer within wafer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n temperature non-uniformity within wafer surface... A combined conduction and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heat transfer within wafer and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on temperature non-uniformity within wafer surfac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d conductivities in both doped and undoped regions help reduce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cross the wafer surface. However, the doped layer conductivity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difference. The temperature level and difference on the top surface drop suddenly whe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changes from 104 to 103 m-1. When the absorption coefficient is less or equal to 103 m-1, the temperature level and difference do not change much. The emissivity has the dominant effect on the top surface temperature level and difference. Higher surface emissivity can easily increase the temperature level of the wafer surface. After using the improved property data, the overall temperature level reduces by about 200 K from the basis case. The results will help improve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energy transport in the rapid thermal processing and the wafer temperature monitor and control lev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wafer thermal transport properties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radiation heat transf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分布快速仿真方法
2
作者 陈思 盛戈皞 +1 位作者 张立静 王丰华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9,共13页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 温度是反映干式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准确快速仿真温度场分布有利于提升干式变压器的运行可靠性。数值热模型可以准确仿真温度场分布,但存在仿真效率低的问题,难以满足运行需求。因此,根据绕组的周期性分布特征,提出基于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快速仿真方法。选取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结合有限元方法和傅里叶定律计算其各向异性等效导热系数(equivalent thermal conductivity,ETC),并根据绕组周期性代表单元的内部结构和材料参数推导等效密度(equivalent density,ED)和等效比热容(equivalent specific heat capacity,ESHC)。基于上述等效热参数建立了干式变压器的简化热模型,采用同一台计算机对简化热模型和精确考虑绕组导线和绝缘结构的完整热模型进行仿真并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简化热模型与完整热模型所仿真的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均一致;热点温度的仿真误差保持在±4 K范围之内;在最大网格尺寸相同的条件下,简化热模型的仿真速度是完整热模型仿真速度的193倍。该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基于绕组等效热参数的干式变压器热点温度快速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密度 等效比热容 等效导热系数 数值热模型 温度场 变压器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吞吐地层热量变化机理
3
作者 姚长江 贾新峰 +4 位作者 尚策 李可寒 焦滨海 高飞 林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加热地层以降低原油黏度是蒸汽吞吐的主要机理之一,构建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的动态传热模型,通过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流体对流速度,进而分析地层热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汽阶段,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条件... 加热地层以降低原油黏度是蒸汽吞吐的主要机理之一,构建考虑热对流和热传导的动态传热模型,通过耦合温度场和压力场,计算地层压力、地层温度和流体对流速度,进而分析地层热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注汽阶段,周期注汽量相同的条件下,注汽时间为6.0~10.0 d时,加热速度和地层净热量均较高;在焖井阶段,压力停止上升,热对流快速减弱,地层加热速度大幅下降,焖井4.0 d后降幅达88.3%,可以开井生产;在采油阶段,热传导起主要作用,地层热量缓慢稳步上升;经过1个吞吐周期,地层热量增量的57.7%随着产液被回收,42.3%保留在地层中。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蒸汽吞吐过程中的地层热量变化规律,为注采参数的优化和蒸汽热量的流向分析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地层热量 原油黏度 热对流 热传导 温度场 加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磨削温度对表面质量影响研究
4
作者 张红哲 周顺 +3 位作者 鲍永杰 陈晨 贾煜鑫 殷国运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8-1445,共8页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对切削热敏感,为了更好地研究磨削温度对其加工性能的影响,本文建立了磨削温度场仿真模型,以获取不同铺层方向以及磨削参数下的温度分布特征,进而探究磨削温度与表面质量的关联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温度场仿真模型有效的预测了磨削温度,误差小于12.37%;磨削热主要沿纤维方向传导,导致不同铺层方向材料表面的磨削温度呈现明显的差异;当磨削温度超过80℃时,磨削表面树脂涂覆现象明显,并且随着温度的增加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碳纤维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 磨削温度 温度场仿真 热传导 表面质量 热损伤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
5
作者 周殷康 阎长虹 +3 位作者 郑军 谢胜华 项国圣 刘全威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67-1774,共8页
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对于核废料深地处置库设计至关重要。通过盐溶液对MX80膨润土粉进行盐化调湿处理,并基于热探针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膨润土相对湿度随盐分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 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对于核废料深地处置库设计至关重要。通过盐溶液对MX80膨润土粉进行盐化调湿处理,并基于热探针法测试了不同温度下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膨润土相对湿度随盐分特征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与无盐膨润土相似,导热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温度对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强化程度要弱于无盐膨润土;相同盐分类型下随浓度升高,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快速弱化;相同盐分浓度下,不同盐分类型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的温度效应不同,呈现CaCl_(2)<NaCl<KCl。含盐膨润土导热性能温度效应的演化机理归因于盐分降低了土内相对湿度,部分抵消了温度通过水汽潜热传输对导热性能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膨润土 导热性能 水汽潜热传输 温度效应 相对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法制备高导热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6
作者 汤黎辉 肖长江 +1 位作者 周彬 栗正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66-171,共6页
区别于以往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多种制备技术的综述,本文聚焦于高温高压法制备高导热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高温高压法通过提供高温和超高压条件,能有效解决材料致密性和金刚石石墨化问题。本文综述了高温高压法制备金刚石/铜复... 区别于以往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多种制备技术的综述,本文聚焦于高温高压法制备高导热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高温高压法通过提供高温和超高压条件,能有效解决材料致密性和金刚石石墨化问题。本文综述了高温高压法制备金刚石/铜复合材料在烧结工艺、原料粒径、金刚石体积分数、金刚石表面镀覆和合金元素添加等方面的关键研究内容。高温高压法与熔渗法工艺的结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刚石与铜的界面结合问题,并为热量传递提供金刚石直连通道,极大提升了金刚石/铜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未来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研究,以促进该领域中高温高压法制备工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金刚石/铜 复合材料 热导率 金刚石热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热能力对黑线仓鼠能量代谢的影响
7
作者 张开元 周健 +1 位作者 曹静 赵志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63-1774,共12页
能量代谢的适应性调节是小型哺乳动物应对环境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为探讨动物的散热能力对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影响,通过高温(32.5℃)驯化和剃毛处理改变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散热能力。8周后,测定体重、摄入能、体温、... 能量代谢的适应性调节是小型哺乳动物应对环境变化的主要策略之一。为探讨动物的散热能力对能量代谢和脂肪累积的影响,通过高温(32.5℃)驯化和剃毛处理改变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的散热能力。8周后,测定体重、摄入能、体温、代谢率,以及皮毛热传导率、脂肪重量、内脏各器官重量和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的基因表达。结果显示,背部剃毛使黑线仓鼠散热能力提高,能量摄入和代谢率显著增加、体温显著下降,而脂肪累积未发生显著变化;高温驯化使散热能力降低,能量摄入和代谢率显著减少,体温升高,但脂肪累积显著增加。结果表明,机体的散热能力通过调节代谢产热的能量支出参与体脂含量的适应性调节,对其应对自然环境的季节变化具有重要的生理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剃毛 热传导率 散热能力 体温调节 能量代谢 脂肪累积 黑线仓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传导耦合蒸汽注射加热土壤的升温规律
8
作者 叶春梅 司马菁珂 +2 位作者 周栋 陈窈君 杨洁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6118-6127,共10页
为探究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加热土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采用二维实验装置模拟了热处理过程,研究了蒸汽注射耦和热传导加热效果,分析了蒸汽流量、耦合方式等对升温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传导的基础上耦合蒸汽注射处理可以加快热量... 为探究原位热处理耦合技术加热土壤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采用二维实验装置模拟了热处理过程,研究了蒸汽注射耦和热传导加热效果,分析了蒸汽流量、耦合方式等对升温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传导的基础上耦合蒸汽注射处理可以加快热量传递、减少热损失,使加热时间缩短35.67%、能耗降低24.53%。蒸汽注射强化升温主要机制为:额外的热量注入增大了温差,增强了由浮力驱动的液相对流传热;蒸汽在浮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向上迁移,增强了气相对流传热。热传导和蒸汽注射耦合处理时,增大蒸汽流量和改变耦合方式对能耗影响均较小,将蒸汽流量从0.18 kg/h增大加0.54 kg/h能将加热时间缩短22.05%,但将水消耗增加了132.43%;热传导加热30 min后再耦合蒸汽注射较两者同时加热可以减少28.57%的水消耗,但将加热时间延长3.84%。工程应用中,宜根据工期、成本等筛选合适的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导 蒸汽 土壤修复 温度场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下高强钢丝的热力学性质
9
作者 刘志 李国强 郑华凯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7-482,共6页
为研究高强钢丝在火灾高温下的热力学性质,采用排酒精法、热流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激光闪射法,针对名义屈服强度为1670、1860、1960、2160 MPa的高强钢丝,研究了其20~1200℃下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并提出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经... 为研究高强钢丝在火灾高温下的热力学性质,采用排酒精法、热流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激光闪射法,针对名义屈服强度为1670、1860、1960、2160 MPa的高强钢丝,研究了其20~1200℃下的质量密度、比热容和导热系数,并提出了比热容和导热系数的经验模型.结果表明:高强钢丝的质量密度均值为7534 kg/m^(3);其比热容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低碳钢和规范中的类似,但波峰出现在更高的温度;高强钢丝的导热系数显著低于大部分低碳钢,但差异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丝 高温 导热系数 比热容 火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FRP叠层钻削温度分布数值仿真与分析
10
作者 陈晨 王爱旭 +2 位作者 赵晴 史战立 鲍永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46-1454,共9页
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叠层结构一体化加工过程中热量累积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受热退化出现热损伤。同时,叠层界面区域2种材料非连续接触,热量在叠层界面传热过程更为复杂。本文基于Cohesive单元建立叠层界面传热模型并结合测温实验... 钛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叠层结构一体化加工过程中热量累积导致碳纤维复合材料基体受热退化出现热损伤。同时,叠层界面区域2种材料非连续接触,热量在叠层界面传热过程更为复杂。本文基于Cohesive单元建立叠层界面传热模型并结合测温实验,拟合得到叠层界面导热率为70±10 W/(m·K)。在此基础上,考虑圆锥形热源分布以及叠层界面对热量传递的影响,建立叠层结构钻削温度预测仿真模型,温度预测误差小于17.2%。并基于此模型获得叠层结构不同钻削时刻温度分布特点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铺层方向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削Ti/CFRP叠层结构过程中,叠层界面温度较高,界面孔壁处易出现热损伤。叠层界面温度受Ti对碳纤维复合材料传热影响较大,温度场呈离心率较小的椭圆形分布,钻削Ti/多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合板温度场椭圆形离心率更小,温度沿纤维方向相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CFRP叠层结构 钻削温度 ABAQUS 界面导热率 圆锥热源 界面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泡沫混凝土力学及导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祖国 李久存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12-12119,共8页
以硅酸盐水泥为原料,通过物理发泡的方式制备了3种不同水胶比的泡沫混凝土,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对泡沫混凝土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抗压强度残余率、质量损失率、吸水率以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热温度低于500℃时,混凝土表面裂... 以硅酸盐水泥为原料,通过物理发泡的方式制备了3种不同水胶比的泡沫混凝土,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对泡沫混凝土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抗压强度残余率、质量损失率、吸水率以及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受热温度低于500℃时,混凝土表面裂纹较少,水胶比0.5的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和质量损失率下降最多,水胶比0.4的泡沫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少;受热温度达到900℃时,混凝土表面裂缝较多,出现了明显的贯穿性裂纹,3种水胶比的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率趋于一致,均降至20%以下,水胶比0.4的泡沫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低为20.18%,水胶比0.5的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最大为69.2%。导热性能测试表明,在相同温度下,水胶比0.4的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最低;受热温度达到900℃时,水胶比0.4的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最低为0.2975 W/(m·K),在防火和保温应用方面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高温热处理 水胶比 力学性能 导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机散热中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演变规律实验研究
12
作者 李雪强 赵萧涵 +3 位作者 张钟垚 刘圣春 张成明 李佳欣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7-853,共7页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 为推动毛细芯热管在电机中的应用并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加热功率、运行角度以及风速对毛细芯热管等效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热管正常运行过程中,加热功率对热管等效导热系数影响不大。不同运行角度下的热管等效导热系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0 W加热功率下,等效导热系数的差异最高可达25%。当风速增大时,热管的等效导热系数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这种现象对高加热功率下的热管运行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冷却 毛细芯热管 等效导热系数 温差 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地热能丛式多分支U型井采热技术及传热算法
13
作者 李守定 张苏鹏 +8 位作者 徐涛 张召彬 郑博 马世伟 孔彦龙 张文秀 赫建明 庞忠和 李晓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7-1411,共15页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资源量大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新能源,当前的主要开采方法有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环绕式井筒换热系统(AGS)、断层带流体循环开采和同轴套管开采法,但存在采热功率不稳定、地震风险高和采热效率低等难题。针对... 深层地热能是一种分布广、资源量大具有发展前景的可再生新能源,当前的主要开采方法有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环绕式井筒换热系统(AGS)、断层带流体循环开采和同轴套管开采法,但存在采热功率不稳定、地震风险高和采热效率低等难题。针对当前深层地热开采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以开采过程只有能量交换而没有物质交换为原则,以深层干热岩地热规模化可持续稳定开发为目标,提出了深层地热能丛式多分支U型井采热方法(UMW-DGS)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井筒轴对称热传导模型,以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深部干热岩储层为背景,提出了高温高压岩石热导率测试新方法,计算了在定井径条件下井周温度场和采热功率的时空演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差、热导率和井径等3个敏感因素对采热功率的影响。此外,针对UMW-DGS定解问题,研发了基于有限体积法(FVM)的三维热流固耦合数值算法,研究了UMW-DGS单水平井段换热效率和在不同泵注量条件下温度场时空演化。通过分析不同流量的有效换热量、换热时长和功率发现:泵注流量的增加会导致有效换热能量和有效换热时长的降低,并且使有效换热功率先增加后减少。研究结果表明,深层地热能开发需要在平衡换热温度和功率的条件下设计注入排量,从而得到最优的换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地热 丛式多分支U型井 高温高压岩石热导率 储层-工质流固耦合热传导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履带车辆油气弹簧生热机理和热模型研究
14
作者 聂维 何洪文 +1 位作者 孙宇 万义强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55-3563,共9页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 为研究油气弹簧工作过程中的生热机理,建立油气弹簧参数化热模型。采集试验数据对油气弹簧阻尼示功特性进行数值拟合,得到活塞运动速度-阻尼力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对油气弹簧的传热路径和换热特点分析,建立油气弹簧热阻网络模型,计算得到工作过程中油气弹簧2种工作介质的温度变化特性。设计试验对油气弹簧的热模型计算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阻尼力做功是油气弹簧温度升高的主要热量来源,油液温度比气体温度上升更快、平衡温度更高,该模型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油气弹簧不同工作介质的温升情况,为油气弹簧热-机耦合动力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热机理 能量交换 热阻网络 温度分布 平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重力热管启动过程中压力和温度的演变规律
15
作者 赵萧涵 刘圣春 +2 位作者 李雪强 张钟垚 李海龙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3,共8页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 重力热管因具有高效的导热性能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将饱和温度和工质物性变化引入VOF模型,研究了U型重力热管的启动过程,并对启动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使用改进后的模型可与实验数据更好地吻合,模拟与实验值平均误差仅为5 K,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基于模拟结果,可将启动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平衡阶段和突变阶段;初始阶段的主要特征为绝热段和冷凝段的温升均滞后于蒸发段,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出现小幅波动(平均波动范围为81.5 Pa);平衡阶段的特征是冷凝段温度上升,蒸发段和冷凝段间的压力差波动幅度增大(平均波动范围为230.2 Pa),并出现间歇沸腾现象;突变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温度出现波动,同时压力波动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热管 VOF模型 启动过程 压力 温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热采插入密封工具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建伟 王俊姬 +3 位作者 王明杰 李清涛 王利军 刘亚鑫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解决海上稠油热采作业注汽不均匀、油藏局部吸热、开采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工艺分析,研制了海上稠油热采插入密封工具。该工具采用导热油吸热膨胀作为坐封动力源,可有效简化工具结构和作业流程。通过对比试验对热膨胀试验油进行了优选... 为了解决海上稠油热采作业注汽不均匀、油藏局部吸热、开采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工艺分析,研制了海上稠油热采插入密封工具。该工具采用导热油吸热膨胀作为坐封动力源,可有效简化工具结构和作业流程。通过对比试验对热膨胀试验油进行了优选,采用专业软件对工具关键部件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了工具结构及选材的合理性,并在室内对工具的性能进行验证。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插入密封工具在经过3个轮次、350和50℃高低温密封测试后,仍可承受2.1×10^(7)Pa压差,在高低温条件下均保持较小的解封力,试验后高温密封组合未发生明显损坏。该工具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与常规的注汽阀配套使用,可满足海上油田稠油热采分段注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为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提供良好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稠油热采 插入密封 均匀注汽 导热油 热膨胀 高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阜阳盆地及周边大地热流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克松 王朱亭 +3 位作者 姚波 张帅 姜光政 杨力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5-387,共13页
阜阳盆地位于周口坳陷的东部,地热资源丰富,但基础地热地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为深入研究本区地热资源,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收集的6口钻孔测温资料、实测的4口稳态测温数据以... 阜阳盆地位于周口坳陷的东部,地热资源丰富,但基础地热地质研究相对较少,尤其对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为深入研究本区地热资源,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收集的6口钻孔测温资料、实测的4口稳态测温数据以及61块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数据,计算出了4个大地热流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0~2281 m内现今地温梯度为23.4℃/km~35.5℃/km,平均值为27.9℃/km;热导率介于0.968~4.932 W/(m·K)之间,平均值为1.959 W/(m·K);对应的大地热流值介于44.7~63.8 mW/m^(2)之间,平均值为53.4 mW/m^(2),与周口坳陷已发布的各大地热流平均值53.4 mW/m^(2)一致,但却较明显低于中国大陆地区(平均值60.4 mW/m^(2))、中国东部(平均值61.9 mW/m^(2))、研究区东部两淮煤田(平均值58.3 mW/m^(2))以及南部秦岭造山带(平均值61.4 mW/m^(2)),并发现与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等国内主要的克拉通型盆地较接近,同时远远低于汾渭地堑、渤海湾盆地等新生代构造活跃的裂谷型盆地,反映出区域构造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区内热流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是受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底起伏、沉积盖层、断裂活动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测温 地温梯度 岩石热导率 大地热流 阜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光纤法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误差分析
18
作者 胡优 司炳成 +4 位作者 李敏 何海龙 何冬 任姮烨 刘吕刚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9-997,共9页
土壤水热参数是研究土壤水热传输的基本物理参数。当前热脉冲探针法(HPP)可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但该方法仅限于在点尺度下测定。与其具有相同理论基础的加热光纤法(SPHP-DTS),可将测定尺度增大至田间千米尺度,但其测定精度尚未得到有... 土壤水热参数是研究土壤水热传输的基本物理参数。当前热脉冲探针法(HPP)可同步测定土壤水热参数,但该方法仅限于在点尺度下测定。与其具有相同理论基础的加热光纤法(SPHP-DTS),可将测定尺度增大至田间千米尺度,但其测定精度尚未得到有效验证。为了探知SPHP-DTS法的误差,本研究进行了SPHP-DTS法与HPP法测定土壤水热参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HPP为标准,加热光纤法测定热导率的精度RMSE为0.13 W×m^(-1)×℃^(-1)。SPHP-DTS法测定的热导率显著高于HPP法,主要原因在于加热光纤时产生的温度效应。通过热导率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时,在热导率测定误差的影响下,SPHP-DTS法的测定精度明显低于HPP法。SPHP-DTS法测定土壤水热参数的其他误差来源包括光纤与土壤之间多个界面的接触热阻、光纤的温度敏感性、噪音干扰以及温度梯度驱动下的水分迁移。本研究可为SPHP-DTS法提升土壤水热参数测定精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热导率 土壤含水率 加热光纤法 热脉冲探针 分布式温度传感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地热系统停止运行后温度恢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汉青 胡才博 赵桂萍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2-230,共9页
在增强地热系统(EGS)运行过程中,干热岩(HDR)人工储层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外界的热量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系统热量提取的速度,同时也会对人工储层的流体压力产生巨大的影响,EGS停止运行以后人工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会逐渐的恢复到初始状态。... 在增强地热系统(EGS)运行过程中,干热岩(HDR)人工储层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外界的热量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系统热量提取的速度,同时也会对人工储层的流体压力产生巨大的影响,EGS停止运行以后人工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会逐渐的恢复到初始状态。前人对干热岩开采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流体压力场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停止开采以后人工储层的温度恢复过程和流体压力场变化,而停止开采以后的温度场恢复过程对于新的地热井选址和废弃地热井的重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双井EGS运行过程和停止运行之后两个阶段的二维热-孔隙流体耦合数值模型,模型考虑了放射性生热的贡献和不同热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EGS运行期间,热对流是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人工储层温度下降过程很快,19 a后EGS已经到达运行寿命,68 a后HDR人工储层已经失去开采价值。而地热开采停止以后,人工储层温度的自然恢复过程长达万年,热传导是主要的热量传递和温度恢复方式,热导率越高,人工储层温度恢复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温度恢复 热传导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扩热可靠性研究
20
作者 王翔宇 李海珠 范德松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08-10012,10029,共6页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和低密度等优点,是理想的航天电子器件散热材料。然而,目前对影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研究仍有不足。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综合考虑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金刚石粒径组合的影响,制...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热和低密度等优点,是理想的航天电子器件散热材料。然而,目前对影响金刚石/铝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因素和可靠性研究仍有不足。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综合考虑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和金刚石粒径组合的影响,制备了热导率为462 W/(m·K)的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同时,验证了复合材料在高低温和振动环境中的扩热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热流密度为70 W/cm^(2)时,与铝合金扩热板相比,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将带动热源温度下降13℃,在高低温和振动环境中仍具有热物理性质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有效提升了电子设备的总体散热能力,为航空航天电子器件的发展提供了一种稳定、可靠的散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铝复合材料 热导率 电子器件散热 高低温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