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1
作者 刘丽莹 付祥钊 +3 位作者 孙克春 张建波 刘丽 李金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S1期259-264,共6页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esh-air h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a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was presented. The major part is a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Its performance was tested in summer a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fresh-air handing energy consumption,a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using earth energy was presented. The major part is a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Its performance was tested in summer and win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volume of the treated fresh-air is 125 m3/h,in summer,at the outlet of the device,the air temperature is 21.5-24.0 ℃,the air humidity ratio is about 17 g/kg,the greatest temperature drop is about 9 ℃ ,and the largest dehydration quantity is about 6 g/kg. In winter,at the outlet of the device,the air temperature is 15-17 ℃,the air humidity ratio is about 11 g/kg,the largest temperature rise is about 11 ℃,and the largest humidification quantity is about 6 g/kg. Therefore,the application of this new fresh-air handing device can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natural energy,thu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raditional energy consumption for fresh-air ha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air EARTH ENERGY double pipe soil-air heat EXCHANG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运行参数优化
2
作者 崔四齐 李慧鑫 +3 位作者 白静 李程 张毅 郑慧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4,111,共7页
为了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过高、温控效果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IEHA)。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室内外温度分别为35、15℃时,优化热管冷凝端和蒸发端风... 为了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过高、温控效果差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IEHA)。通过实验探究不同运行参数对设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在室内外温度分别为35、15℃时,优化热管冷凝端和蒸发端风机转速,制冷量可分别提高20.43%和18.10%;在室内外温度均为35℃时,优化冷凝、蒸发风机转速和压缩机转速,制冷量可分别提高1.33%、12.68%和25.80%。与通信机柜传统空调相比,IEHA的全年节能率达65.17%,比未优化时提高了5.17%;机柜内热负荷分别为1.5、2.0、2.5、3.0 kW时,IEHA的自然冷源利用率分别为62.74%、44.86%、28.56%、23.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柜 空调 热管 运行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3
作者 翟宇 赵旭 董志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26,共8页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 矿井回风取热与进风加热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热管结构参数的设计基本相同,导致矿井回风余热利用效率低且无法满足进风温度的设计要求。为解决该系统及热管组件关键参数设计缺乏针对性的理论支持的技术难题,基于重力式热管系统热交换模型,提出了一种矿井回风与进风重力热管系统关键参数设计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于银川某矿,并与其他三个典型重力热管煤矿的热交换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矿重力热管热交换系统将进风温度从-31.5℃提升至4.1℃,满足了煤矿安全规程中进风温度≥2℃的要求,相较其他项目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这些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回风取热 矿井进风加热 重力热管 设计计算方法 热交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热性能
4
作者 张亦鸣 杨鹏 +3 位作者 纪献兵 任纪星 张磊 苗政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1028,共11页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 为解决高热通量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制备了一款尺寸为200 mm×150 mm×30 mm的新型多回路平板式环路热管,该热管采用多气液管路与微针肋阵列蒸发板耦合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热量传输效率。研究了热通量、充液比和工质物性对环路热管传热特性的影响,测试了不同功率下环路热管的启动特性,并对单热源和多热源环境下的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新型环路热管启动迅速,300 W功率下启动时间仅为52 s,稳态后热源表面温度波动小于0.3℃。在3个热源同时加热,总输入功率为388.8 W(主热源热通量可达133 W/cm^(2))时,加热面的温度低于85℃,蒸发器内没有出现干烧现象,有效满足了大功率高热通量散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路热管 针肋 相变 传热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基埋管地源热泵与空气源热泵系统对比研究
5
作者 王福慧 孔纲强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77-484,共8页
能量桩技术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手段之一,逐步获得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面向超低能耗建筑采暖/制冷需求,依托“坝道工程医院”中试场地示范绿色建筑,基于Revit软件构建超低能耗建筑及桩基埋管(能量桩)、钻孔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结合... 能量桩技术作为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手段之一,逐步获得工程技术人员的关注;面向超低能耗建筑采暖/制冷需求,依托“坝道工程医院”中试场地示范绿色建筑,基于Revit软件构建超低能耗建筑及桩基埋管(能量桩)、钻孔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模型,结合TRNSYS软件分析河南平舆地区超低能耗办公建筑全年负荷需求;对比研究地源热泵系统与空气源热泵系统供给端的性能,研究源侧以及负荷侧供回水温差变化,探讨地源热泵系统运维过程中土层温度变化规律,初步分析通过能量桩替代部分钻孔埋管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由桩基埋管与钻孔埋管组成的地源热泵系统相比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率超过30%;经过一个制冷季或采暖季地埋管系统土层温度分别上升1.84℃或降低1.40℃,系统运行10年后,能量桩土层平均温度上升至17.40℃,地埋管土层平均温度上升至18.00℃,导致土层产生“热堆积”;依托工程条件下,通过建筑桩基内埋管替代部分钻孔埋管,可以节省约25%的初始投资费用,系统运行节能率超过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能耗建筑 地源热泵系统 空气源热泵系统 能量桩 钻孔埋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管换热器的稳定性设计分析
6
作者 赵艳 《化工设备与管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共7页
为解决套管换热器内外管失稳问题,基于稳定性计算和设计分析,对内外管分别提出了稳定性设计思路——对内管通过增设螺旋支承翅片以缩短内管的失稳当量长度,对外管则考虑外部支座对其失稳当量长度的影响。为验证稳定性设计方案,以三例典... 为解决套管换热器内外管失稳问题,基于稳定性计算和设计分析,对内外管分别提出了稳定性设计思路——对内管通过增设螺旋支承翅片以缩短内管的失稳当量长度,对外管则考虑外部支座对其失稳当量长度的影响。为验证稳定性设计方案,以三例典型套管换热器为例,通过有限元分析论证了螺旋支承翅片对内管抗轴向失稳的作用效果与铰支等效,而外部支座对外管抗轴向失稳的作用效果在工程设计可保守按铰支对待。基于此,针对三例换热器分别提出了稳定性设计方案并进行了对比总结,得出了本文稳定性设计思路的适用特点,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管换热器 失稳 失稳当量长度 螺旋支承翅片 铰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NSYS软件的日光温室空气源热泵-地埋管系统仿真与优化
7
作者 张高尚 吴乐天 +3 位作者 郭申伯 岳秋星 孙小丽 史慧锋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3-1285,共13页
【目的】通过系统模拟与优化,探索最优工作参数,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新疆戈壁和沙漠区温室冬季供暖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案例参考。【方法】以空气源热泵集热联合地埋管蓄热(ASHP-UP)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构建瞬时模拟模型,... 【目的】通过系统模拟与优化,探索最优工作参数,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为新疆戈壁和沙漠区温室冬季供暖相关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案例参考。【方法】以空气源热泵集热联合地埋管蓄热(ASHP-UP)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TRNSYS软件构建瞬时模拟模型,结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系统运行参数并优化。【结果】最优工况下,系统蓄热量为501.90 kWh,能耗为77.18 kWh,土壤升温2.26℃。系统日均蓄热功率为37.5kJ/s,日均蓄热COP为4.33,放热COP为4.81。相较传统燃煤、燃气和电加热等加热方式,能耗分别降低84.7%、81.3%和79.1%,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减少8.24、6.52和5.67 t。系统在越冬生产的最优工况为:热泵额定制热量30.0 kW、蓄热时间12.0 h、循环水流量5.55 m 3/h。【结论】该系统蓄、放热效果较佳,满足作物越冬生产需求,其节能与环保性能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装式日光温室 空气源热泵 地埋管 蓄热性能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户外机柜用温控设备节能措施及运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崔四齐 张毅 +4 位作者 白静 杨涵斐 许闯 关斯泽 范惠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5,104,共7页
针对目前通信户外机柜存在设备频繁高温报警、空调能耗过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以热管为主、空调为辅的温控系统方案,并开发样机,应用于郑州市逸泉小区三联柜移动通信基站。经全年实地测试表明,该温控设备调控机柜温度范围在10~38℃之间,完... 针对目前通信户外机柜存在设备频繁高温报警、空调能耗过高等突出问题,提出以热管为主、空调为辅的温控系统方案,并开发样机,应用于郑州市逸泉小区三联柜移动通信基站。经全年实地测试表明,该温控设备调控机柜温度范围在10~38℃之间,完全符合国家移动通信基站机柜温控要求,机柜内通信设备全年无高温报警,与原门载式空调相比,该温控设备在春夏秋冬各季节能率分别为68.2%,47.0%,64.7%,75.5%,全年节能率高达60.0%,节能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成果对通信户外机柜温控节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柜 空调 热管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过渡季性能实测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毅 崔四齐 +1 位作者 白静 郑慧凡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高、机柜内气流组织紊乱、基带处理单元(BBU)温控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发了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采用热管冷却为主、蒸气压缩式空调为辅的温控系统及下送上回、高风速、内循环的气流形式。机组应用于... 为解决通信机柜传统空调能耗高、机柜内气流组织紊乱、基带处理单元(BBU)温控效果不佳等问题,研发了通信机柜用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采用热管冷却为主、蒸气压缩式空调为辅的温控系统及下送上回、高风速、内循环的气流形式。机组应用于郑州某通信基站,经实地测试后,结果表明,在过渡季高温工况下,运行模式1调控BBU平均工作温度为38.2℃,最大出风温度为46.5℃,在过渡季常规工况下,运行模式2调控BBU平均工作温度为29.5℃,最大出风温度为41.3℃,均满足相关标准的温控要求,保证BBU安全运行。与通信机柜传统空调相比,空调热管一体化设备在运行模式1和2下,压缩机运行比例分别为24.9%和0,节能率分别为57.3%和71.9%,电能利用率(PUE)分别为1.43和1.19,过渡季综合节能率为71.3%、PUE为1.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机柜 热管 空调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机电暂态混合仿真在多能源系统动态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占博 张思瑞 +3 位作者 姜铭渝 夏越 高胜强 卜帅羽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61,共14页
热力网络是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和热网建模机理和时间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难以直接应用于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根据电-热类比方法,采用基本电气元件构建了热力管道热路和水路等效电路模型。同时... 热力网络是多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网和热网建模机理和时间尺度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电力系统暂态仿真程序难以直接应用于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根据电-热类比方法,采用基本电气元件构建了热力管道热路和水路等效电路模型。同时,基于查表法构建了计及设备运行特性的空气源热泵等效电路模型。为提高仿真效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电磁-机电暂态建模框架的电-热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方法。电网采用机电暂态建模,热网采用电磁暂态建模,空气源热泵模型作为接口模型,完成电网模型和热网模型之间的数据交互。电网模型与热网模型均采用毫秒级及以上仿真步长,实现了高效的多能源系统动态仿真。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热多能源系统 电磁-机电暂态建模 热力管道 空气源热泵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型平板微热管LED散热器散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万 韩煜 +4 位作者 王岗 苏华山 胡涛 苏良彬 董裴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7-235,共9页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 针对目前LED表面发热量较大,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其使用寿命减少的问题,该研究以平板微热管为核心传热元件,与锯齿形翅片结合,设计了一种U型平板微热管散热器。采用试验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风速、翅片结构、翅高及翅间距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比分析U型平板微热管在两种室外工况下各测点试验值和模拟值,散热稳定后温度的最大误差分别为4.2%和6.7%,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风速分别为0.5和3.0 m/s时,锯齿型翅片都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当风速为3.0 m/s时,锯齿型翅片、W型翅片、直翅片散热器稳定后热源温度分别为34.3、35.5和39.1℃。为找到最佳工况和结构,进行了正交分析,当室外风速为3.5 m/s,锯齿型翅片翅高为12 mm,翅间距为8 mm时,U型热管具有较佳的散热性能。研究结果可为LED散热系统的设计提供数据参考和设计思路,拓宽LED光源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试验 散热 U型平板微热管 翅片 正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与试验分析
12
作者 贺畅 高峰 +7 位作者 王梓涵 杨春艳 山妮娜 郭萌 段振 崔喆 刘鹏 刘海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39,共6页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瓦式相控阵天线以其小型化、高性能、高集成的特点,已逐渐成为有源相控阵天线发展的新趋势。但随着频段及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多功能集成芯片的热流密度也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散热问题也更为突出。针对某高频段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要求,提出一种强迫风冷条件下“散热风道+扁平热管”的低成本散热方案,通过数值仿真验证阵面发热器件可控温度及多功能集成芯片温度一致性,搭建热测试平台进行热测试,对测试点实测温度与仿真温度进行对比分析。数值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热控结构能够满足发热器件的壳温要求以及多功能集成芯片的温度一致性要求,进一步验证了该散热方案的合理性,可为后续同类瓦式相控阵天线的热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式相控阵天线 多功能集成芯片 强迫风冷 扁平热管 数值仿真 热测试 热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管换热器在房间空调器上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鱼剑琳 张华 +2 位作者 王宜义 吴业正 金立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64-69,共6页
针对目前现有房间空调器在潮湿地区使用时,因其除湿量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创造出室内舒适性环境这一问题,提出在不改变房间空调器原有配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毛细管的情况下,加上重力式热管换热器,可以显著地增加空调器的除湿... 针对目前现有房间空调器在潮湿地区使用时,因其除湿量不足而不能很好地创造出室内舒适性环境这一问题,提出在不改变房间空调器原有配置的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及毛细管的情况下,加上重力式热管换热器,可以显著地增加空调器的除湿量,并使空调器的出风温湿度适宜,而空调器的制冷量和功耗基本不变;所需的重力式热管换热器换热面积不超过蒸发器换热面积的2倍;重力式热管换热器在空调器上布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换热器 空调器 除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发生器与螺旋片强化不同曲率的壳侧传热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丽 谢彩朋 +1 位作者 李雅侠 吴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198-3205,共8页
为考察涡发生器与螺旋片对不同曲率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强化效果,在不同中径的壳侧安装了相同密度的螺旋片和三角翼型涡发生器。以空气为介质,在Re=680~16000范围内,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考察了不... 为考察涡发生器与螺旋片对不同曲率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强化效果,在不同中径的壳侧安装了相同密度的螺旋片和三角翼型涡发生器。以空气为介质,在Re=680~16000范围内,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考察了不同曲率下复合强化的壳侧的综合性能,分析了传热强化机理。结果表明,曲率越大,壳侧传热系数越高,摩擦因数越大。对曲率分别为0.131、0.321和0.440的3种换热器壳侧,涡发生器将其传热系数平均提高了31.52%、20.83%和18.33%。小曲率和复合强化的壳侧综合性能更好。涡发生器改变了换热器壳侧的流场结构,提高了速度场和温度场之间的协同性,从而提高了换热器壳侧的传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发生器 螺旋片 套管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平均应力的直埋供热管道预热温度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飞 王国伟 邹平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85-1989,共5页
针对大直径、高温、高压预热安装供热直埋管道,在冷水试运行、降温等过程中被拉断、补偿器被撕裂等问题,提出基于"平均应力温度"的预热温度.从升温压应力等于降温拉应力出发,建立起预热温度函数式,绘出"平均应力温度&qu... 针对大直径、高温、高压预热安装供热直埋管道,在冷水试运行、降温等过程中被拉断、补偿器被撕裂等问题,提出基于"平均应力温度"的预热温度.从升温压应力等于降温拉应力出发,建立起预热温度函数式,绘出"平均应力温度"随压力和管径的变化曲线,并用于事故管道分析.结果表明:大管径的预热安装温度高,是降温断裂的主要原因.预热温度不仅要考虑循环最高温、循环最低温,还应考虑管道内压力、管径大小及其壁厚等因素."平均应力温度"随内压力和管径的增大而显著降低,而"循环中间温度"与这些因素无关.用"平均应力温度"取代"循环中间温度"来计算各项预热参数,能使预热安装直埋管道的降温拉应力显著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热直埋管道 供热管道 预应力 预热温度 内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式太阳能平板空气集热器集热性能 被引量:14
16
作者 朱婷婷 刁彦华 +2 位作者 赵耀华 马骋 李凤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 该文在传统平板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基础上,结合高效热导元件—微热管阵列(micro-heat pipe arrays,MHPA),提出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阐明了该集热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该新型集热器的传热机理。对集热器的热损失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新型集热器的非稳态集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该集热器在不同条件下的集热特性,分析了运行参数及气象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集热器在风量为290 m3/h,瞬时集热效率稳定在68%,且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集热效率稳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传热 微热管阵列 空气集热器 集热特性 摩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定标 董永申 +3 位作者 向飒 夏春杰 王艺玮 张光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08-1214,共7页
基于RNGκ-ε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了Reynolds数为2362-16860范围内的螺旋升角α变化对Nusselt数和摩擦阻力系数f的影响;并考察了等泵功率下... 基于RNGκ-ε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换热器的传热进行模拟,通过模拟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模拟的可行性;分析了Reynolds数为2362-16860范围内的螺旋升角α变化对Nusselt数和摩擦阻力系数f的影响;并考察了等泵功率下的综合传热性能PEC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u和f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1%和1.3%,证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可行的;α在15°~75°范围内,Nu和f均随着α的减小而增大,特别地,当α小于35°时,f随α的减小剧烈增大;在等泵功率下,PEC值为0.84~1.93;α在15°~45°时,α为35°具有较好的综合传热性能,α为55°、65°和75°时,虽然其PEC值比35°时略高,但其Nu与35°时相比要小很多,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传热速率的问题,选择35。的螺旋升角较为合适,此时,PEC值为1.26~1.62。另外,为减小f,提出倾斜螺旋片强化的方法;螺旋升角α为35°、螺旋片倾斜角β为10°时,与普通螺旋片相比,Nu基本一致,甚至略大,而厂减小了12.5%~14.5%,此时,PEC值为1-38~1.71;场协同理论也很好地验证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 套管式换热器 螺旋片 螺旋升角 数学模拟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传热特性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丽 田密密 吴剑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9,共6页
为揭示螺旋片强化套管式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以指导此类换热器的进一步强化,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光滑内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利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 为揭示螺旋片强化套管式换热器壳侧传热的机理,以指导此类换热器的进一步强化,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光滑内管换热器进行了比较;利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对螺旋片强化的套管式换热器壳侧流体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正交螺旋坐标系下壳侧螺旋通道中的流场结构。实验结果表明,螺旋片能显著提高套管式换热器壳侧的传热性能;在Re为4000~14000,螺旋升角分别为45°、37°、27°、14°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是光滑内管换热器的1.3~4.2倍;螺旋升角越小的换热器传热效果越好,但压降也越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螺旋片能改变壳侧流场结构,使流场中产生了二次流动,从而强化了传热;螺旋升角越大,螺旋通道中心处的二次流动越弱。因此,对于螺旋升角较大的换热器,采用螺旋片复合其它强化技术改善螺旋通道中心处的二次流动状况是进一步提高其传热性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片 套管式换热器 强化传热 螺旋升角 二次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BT热管式整体翅片散热器优化分析 被引量:16
19
作者 徐鹏程 陶汉中 张红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104,109,共5页
本文建立了IGBT热管散热器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所建立的三维热管散热器模型及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研究翅片厚度t和翅片间距s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靠;当t由0.5 mm增至1 mm时整体翅片热... 本文建立了IGBT热管散热器模型,并用实验数据验证所建立的三维热管散热器模型及基于有限体积法的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然后研究翅片厚度t和翅片间距s对散热器散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靠;当t由0.5 mm增至1 mm时整体翅片热管散热器的摩擦系数f增加45%,而传热因子j最大增加30%;当s由1.2 mm增至2 mm时散热器的摩擦系数f减小15%,而j的变化较小且s=1.2 mm时j的平均值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 散热器 整体翅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微通道蒸发器的分离式热管空调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胡张保 张志伟 +2 位作者 李改莲 邵双全 胡手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8-71,共4页
设计了一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分离式热管空调,并试验研究了充液率、室内外温差和风机风量等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充液率过大过小均会影响系统的传热性能,其最佳充液率为120%左右;室内外温差越大分离式热管... 设计了一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分离式热管空调,并试验研究了充液率、室内外温差和风机风量等因素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充液率过大过小均会影响系统的传热性能,其最佳充液率为120%左右;室内外温差越大分离式热管空调传热效果越好,空调传热量在室内外温差为20℃时比室内外温差为8℃时增加了228%;当风机风量低于2000m3/h时,传热量和EER随着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当风机风量超过2000m3/h时,增加风量对传热量的影响减小,而EER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式热管 微通道换热器 充液率 风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