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波纹翅片管蒸发器空气侧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1
作者 鲁仁刚 蔡家斌 +1 位作者 宋建 李家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0-105,共6页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CFD技术和正交试验法的翅片管蒸发器结构优化和换热机理分析方法,以波纹翅片管式蒸发器为例来研究蒸发器换热机理和优化其结构参数,根据实际物性参数对波纹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模型建立和求解。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翅片间距... 通过提出一种基于CFD技术和正交试验法的翅片管蒸发器结构优化和换热机理分析方法,以波纹翅片管式蒸发器为例来研究蒸发器换热机理和优化其结构参数,根据实际物性参数对波纹翅片管蒸发器进行模型建立和求解。模拟试验结果显示:翅片间距对该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影响最大,翅片波纹宽度和高度的影响次之,翅片管纵向间距的影响最小。最终根据综合评价系数(JF)评价得出波纹翅片管蒸发器的最优结构参数为:翅片间距2mm、翅片波纹宽度6.4mm、翅片波纹高度1.4mm、翅片管纵向间距21.6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翅片管蒸发器 正交试验 CFD技术 数值模拟优化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guerre-Voronoi开孔泡沫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孔隙尺度模拟
2
作者 王孝宇 戴贵龙 +1 位作者 邓树坤 龚凌诸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59-3273,共15页
为提高泡沫多孔介质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基于Laguerre-Voronoi镶嵌(LVT)算法,建立了具有人工可控孔隙结构的LV开孔泡沫模型。采用经实验验证的孔隙尺度方法,对比分析了边界无封闭骨架(O-LV)和边界有封闭骨架(E-LV)两类LV泡沫的流动、... 为提高泡沫多孔介质的流动-传热综合性能,基于Laguerre-Voronoi镶嵌(LVT)算法,建立了具有人工可控孔隙结构的LV开孔泡沫模型。采用经实验验证的孔隙尺度方法,对比分析了边界无封闭骨架(O-LV)和边界有封闭骨架(E-LV)两类LV泡沫的流动、传热及综合性能,并提炼了压降和传热的关联式。结果表明,当径、轴向元胞数大于等于5层时,数值结果满足元胞独立性要求;相比传统陶瓷及L-K泡沫,LV泡沫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在表观流速为0.1~5.0 m/s时,增设封闭骨架能够有效改善壁面效应,且综合性能最大可提升6.0%~9.3%;两类LV泡沫关联式均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R^(2)≥0.98,MAPE≤27%),其孔隙率和Reynolds数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529<φ<0.967,14<Re_(h)<3835和0.614<φ<0.970,15<Re_(h)<4487。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LV泡沫综合性能表达式,由孔隙率和Reynolds数即可预测其综合性能,为高效吸热器及反应器的进一步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孔隙尺度模拟 性能优化 流动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增强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蓄热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国会 马天娇 赫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8-485,共8页
目的为解决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中存在的蓄热时间过长等问题,探究该装置蓄热性能的优化措施。方法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添加不同体积分数、厚度和高度翅片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翅片体... 目的为解决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中存在的蓄热时间过长等问题,探究该装置蓄热性能的优化措施。方法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添加不同体积分数、厚度和高度翅片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翅片体积分数为15%,厚度为8 mm,高度为14 mm时,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蓄热时间缩短最显著,可缩短46.97%。结论翅片的添加对相变储能单元的熔化具有促进作用,通过优化翅片体积分数、厚度和高度参数,可以提高空气式相变储能装置的蓄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蓄热工况 传热性能提升 翅片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用钾热管传热性能的敏感性分析和优化
4
作者 韩冶 张亚坤 +6 位作者 柴宝华 王泽鸣 牟玉鹏 刘剑术 姚良 李小斌 李凤臣 《航天器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4,共7页
碱金属热管在空间核电源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是航天器辐射散热器的重要组件。文章研究钾热管对充液率、吸液芯层数、吸液芯丝网目数及热负载功率的敏感性,并对上述多参数耦合下钾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钾热管温差随充液... 碱金属热管在空间核电源系统中具有重要应用,是航天器辐射散热器的重要组件。文章研究钾热管对充液率、吸液芯层数、吸液芯丝网目数及热负载功率的敏感性,并对上述多参数耦合下钾热管传热性能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钾热管温差随充液率和吸液芯丝网目数的增加而降低,随吸液芯层数和热负载功率的增加而升高,且钾热管的整体温度和蒸气流速随热负载功率的增加分别升高和降低。钾热管性能对吸液芯层数和热负载功率敏感,优化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充液率1.0时7层350目吸液芯和712.475 W的热负载功率。文章采用的分析和优化方法对热管式辐射散热器的工程应用设计具有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用钾热管 敏感性分析 传热性能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火积理论的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斯民 王萌萌 +2 位作者 顾昕 简冠平 文键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2-539,共8页
首次应用火积理论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优化结构分析。选取50%搭接的18°和27°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和改进的螺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应用传热性能综合评价(PEC)准则和火积耗散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 首次应用火积理论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进行优化结构分析。选取50%搭接的18°和27°的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和改进的螺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且分别应用传热性能综合评价(PEC)准则和火积耗散理论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有效度和传热单元数的增加,火积耗散数均减小。18°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明显优于27°螺旋折流板换热器,且在有效度或传热单元数相同的情况下,改进后的螺旋折面折流板换热器的性能也均优于螺旋平面折流板换热器。火积耗散理论与PEC准则分析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火积理论对螺旋折流板换热器性能分析的适用性。同时发现,传热火积耗散数的大小是阻力火积耗散数的上千倍,说明传热火积耗散在总火积耗散中占重要地位。这对火积理论应用于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传热和阻力性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传热 优化 传热性能综合评价准则 火积耗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塑料换热器传热特性实验研究与模型优化 被引量:13
6
作者 徐钢 陈袁 +4 位作者 牛晨巍 满孝增 王怡 任英杰 徐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297-2303,共7页
氟塑料换热器优良的耐腐蚀特性,为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氟塑料换热器开展实验研究,氟塑料换热管束表面光滑对层流边界层的附加扰动较弱,管外对流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材料偏低。茹卡乌斯卡斯经典关联式直接应用... 氟塑料换热器优良的耐腐蚀特性,为电厂低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针对氟塑料换热器开展实验研究,氟塑料换热管束表面光滑对层流边界层的附加扰动较弱,管外对流传热系数较金属换热材料偏低。茹卡乌斯卡斯经典关联式直接应用于塑料换热器存在约40%偏差。结合风洞实验数据,得到换热器在不同风速下的总传热系数、管外对流传热系数、空气阻力特性和各环节热阻分布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塑料 换热器 传热模型优化 传热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扰流元件的强化传热原理与性能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胜中 高景山 +2 位作者 王阳峰 王海波 徐宏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41-46,共6页
扰流元件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扰流元件主要应用于管壳式换热设备的换热管内,通过对管内流体的分流与旋流作用,使管内流体边界层变薄,污垢沉积始终处在较低水平,增大流体的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从而到达强化传热的效果。本文... 扰流元件是一种简易、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扰流元件主要应用于管壳式换热设备的换热管内,通过对管内流体的分流与旋流作用,使管内流体边界层变薄,污垢沉积始终处在较低水平,增大流体的管内对流传热系数,从而到达强化传热的效果。本文综述了多种扰流元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阐述了它们产生强化传热的机理、结构特点及适用场合。应用综合考虑扰流元件的强化传热效果与引起压力降增加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扰流元件的优缺点。总结了扰流元件的性能指标参数及其计算方法。总结了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与冷模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应用场合。结合作者设计扰流元件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工程应用时计算流体力学软件与冷模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方法以及扰流元件的选型设计方法与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扰流元件 强化传热 性能指标 计算流体力学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Δ(T^n)时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的生态学性能优化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小芹 陈林根 孙丰瑞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4-417,共4页
以反映热机功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为目标 ,根据生态学优化方法研究传热规律服从Q∝Δ(Tn)时不可逆卡诺热机生态学最优性能 .在内可逆模型基础上 ,用常数项 q表示热漏流率 ,用常数项Φ表示除热阻和热漏以外的其余不... 以反映热机功率与熵产率之间最佳折衷的“生态学”准则为目标 ,根据生态学优化方法研究传热规律服从Q∝Δ(Tn)时不可逆卡诺热机生态学最优性能 .在内可逆模型基础上 ,用常数项 q表示热漏流率 ,用常数项Φ表示除热阻和热漏以外的其余不可逆性 ,导出了传热规律服从Q∝Δ(Tn)时广义不可逆卡诺热机生态学优化性能 .通过数值计算对不同损失、不同传热规律情况下的热机生态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本文结果对实际热机的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逆热机 生态学优化 传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传递规律对广义卡诺循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熊国华 陈金灿 严子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489-494,共6页
基于较一般的热传递规律,研究传热的不可逆性对广义卡诺循环性能的影响,导得循环的最优构形及基本优化公式。由此讨论了不同热传递规律下,广义卡诺循环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和主要差别,尤其对三种常见的热传递规律下循环的最优构形作了较详... 基于较一般的热传递规律,研究传热的不可逆性对广义卡诺循环性能的影响,导得循环的最优构形及基本优化公式。由此讨论了不同热传递规律下,广义卡诺循环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和主要差别,尤其对三种常见的热传递规律下循环的最优构形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传递 卡诺循环 构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轮机排汽通道气动性能优化及凝汽器换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曹丽华 司和勇 +3 位作者 董恩伏 胡鹏飞 宁哲 刘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97-3604,共8页
针对汽轮机排汽通道气动特性严重影响凝汽器工作性能的问题,对某600MW机组的排汽通道加装导流板,实现气动性能优化。将优化后的喉部出口流场与凝汽器耦合,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UDF冷凝程序对凝汽器内部流场及换热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研... 针对汽轮机排汽通道气动特性严重影响凝汽器工作性能的问题,对某600MW机组的排汽通道加装导流板,实现气动性能优化。将优化后的喉部出口流场与凝汽器耦合,采用多孔介质模型和UDF冷凝程序对凝汽器内部流场及换热特性进行模拟和分析。研究改造前后喉部出口的流场特性及凝汽器内工质速度、换热系数和冷却水温等参数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改造后的排汽通道气动性能有明显改善,静压恢复能力有较大的提高。蒸汽在凝汽器内的负荷分布更为合理,提高了管束区冷凝面积的利用率。各汽室的换热系数、冷却水温、冷凝速率和端差均有明显改善。在机组的不同负荷下,真空可提高0.06-0.09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机 排汽通道 气动优化 凝汽器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相变换热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定标 董永申 +1 位作者 向飒 夏春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3,共4页
基于ANSYS Workbench,以凹坑流道为研究对象,对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相变换热进行优化研究;以Nu和f为目标函数,探究了v(速度)、R(凹坑半径)、Hd(凹坑深度)和P(凹坑间距)等参数对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相变换热的热-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ANSYS Workbench,以凹坑流道为研究对象,对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相变换热进行优化研究;以Nu和f为目标函数,探究了v(速度)、R(凹坑半径)、Hd(凹坑深度)和P(凹坑间距)等参数对凹坑凸胞板式换热器相变换热的热-水力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坑处水蒸汽体积分数明显高于附近的平板处的水蒸汽体积分数,说明凹坑凸胞板对相变换热也有着很好的强化作用;在研究范围内,Nu和f对各参数的敏感性排序基本一致,为v>R>Hd>P,最优参数范围为7 mm<R<8 mm且2 mm<Hd<2.5 mm.另外,在考核范围内,得到了热-水力性能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力性能 板式换热器 优化研究 凹坑凸胞 相变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性能数值模拟及其优化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文键 王春龙 +3 位作者 刘华清 李超龙 田津 王斯民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5-341,共7页
为提升板翅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翅片结构参数对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流动传热特性和承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尺度对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影响最大,而翅距和翅厚对翅片承压能力影响最大;波纹翅片... 为提升板翅式换热器的综合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翅片结构参数对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流动传热特性和承压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纹尺度对换热性能和流动阻力影响最大,而翅距和翅厚对翅片承压能力影响最大;波纹翅片结构参数主要通过改变换热面积和流速,以及加剧流体内部搅混来改变流动换热特性,其中加剧流体内部搅混为主要影响途径。结合动态Kriging响应面和遗传算法进行结构优化得到3组翅片结构参数,相较于常用结构,优化后翅片JF因子可提升5.8%~7.8%,而最大应力可降低7.3%~22.8%。研究结果可以为板翅式换热器波纹翅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翅式换热器 波纹翅片 流动换热性能 应力分析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可逆正反向两热源循环复杂传热规律下的优化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俊 陈林根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73-1176,共4页
考虑内可逆正反向两热源循环中工质与热源之间的传热服从复杂规律q∝(△T^n)~m(包括了牛顿传热规律、线性唯象传热规律、辐射传热规律、Dulong-Petit传热规律、广义对流传热规律和广义辐射传热规律),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功率与效率、内... 考虑内可逆正反向两热源循环中工质与热源之间的传热服从复杂规律q∝(△T^n)~m(包括了牛顿传热规律、线性唯象传热规律、辐射传热规律、Dulong-Petit传热规律、广义对流传热规律和广义辐射传热规律),导出内可逆卡诺热机功率与效率、内可逆卡诺制冷机制冷率与制冷系数和内可逆卡诺热泵供热率与供热系数间的基本优化关系特性。该文结果具有一定普适性和包容性,对实际热机、制冷机和热泵的设计工作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时间热力学 内可逆卡诺热机 内可逆卡诺制冷机 内可逆卡诺热泵 最优性能 传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折流杆换热器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友斌 郁鸿凌 +2 位作者 杨仕杰 陈梦洁 张贤安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96-598,共3页
分析了折流板换热器换热管泄漏的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方案。采用杆式折流替代板式折流,不仅解决了换热管束由于剧烈振动而导致的泄漏问题,而且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提高了34%,壳程阻力损失减小了23%,达到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关键词 折流板 折流杆 管束振动 管束泄漏 换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式制冷机传热面积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金灿 严子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研究热阴影响下吸收式制冷机传热面积的优化问题,导出制冷机的最佳制冷系数与制冷率和传热面积间的关系,以及里佳传热面积比,并应用这些结果对吸收式制冷机的一些优化性能作了讨论。
关键词 吸收式 制冷机 热阻 传热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温供暖自然对流散热器的换热特性及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翠敏 王源 刘成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76,共6页
我国的低温热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部分低温热源的温度较低,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是一种新型的低温供暖末端设备,以毛细管网为换热芯,以自然对流为主要散热方式,可使用不低于30℃的热水采暖,从而对其他... 我国的低温热源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部分低温热源的温度较低,利用率不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是一种新型的低温供暖末端设备,以毛细管网为换热芯,以自然对流为主要散热方式,可使用不低于30℃的热水采暖,从而对其他类型供暖末端设备难以利用的低品位热源加以循环利用。本文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散热规律,得出了设备高度、厚度、进风口和送风口尺寸等几个结构因素与设备散热强度的制约关系,并根据关系曲线和数据总结出了最优结构因素的计算公式,为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依据。为保证结果的可信性,本文还通过相应样机的散热量试验结果和温度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自然对流散热器 散热规律 最优结构因素 计算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板式吸附床的结构分析和传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焕新 魏莉 +4 位作者 张威 董媛媛 朱静 张绰 殷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49,共5页
分析了螺旋板式吸附床的优缺点,采用逆流型的流动换热方式,针对制冷量为15kW的制冰工况对螺旋板式吸附床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并理论研究其传热过程和冷热源的需求量。结果表明:螺旋板式吸附床的传热能力较其它吸附床结构形式有... 分析了螺旋板式吸附床的优缺点,采用逆流型的流动换热方式,针对制冷量为15kW的制冰工况对螺旋板式吸附床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和优化设计,并理论研究其传热过程和冷热源的需求量。结果表明:螺旋板式吸附床的传热能力较其它吸附床结构形式有很大提高、体积较小,若能有效解决加工困难和传质通道的设置,则可以得到广泛应用,推动吸附制冷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板式吸附床 结构形式 传热性能 需求热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中强化传热表面传热性能的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廖强 辛明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8-24,共7页
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在熵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传热性能评价判据——强化传热性能因数。
关键词 强化传热表面 传热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器尾管的换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袁隆基 薛祯祯 李聪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3-97,共5页
煤炭开采过程中浓度(体积分数,下同)低于8%的抽采瓦斯数量占整个抽采瓦斯总量的50%以上,该低浓度瓦斯处于爆炸浓度范围,由于常规的燃烧方式很难将其安全高效利用,故通常都被直接排入大气从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 煤炭开采过程中浓度(体积分数,下同)低于8%的抽采瓦斯数量占整个抽采瓦斯总量的50%以上,该低浓度瓦斯处于爆炸浓度范围,由于常规的燃烧方式很难将其安全高效利用,故通常都被直接排入大气从而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将脉动燃烧技术与低浓度瓦斯燃烧利用相结合,建立了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实验平台,着重对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器尾管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的最佳频率为82~92 Hz,相对应的燃烧器尾管长度为2.0~2.5 m;2燃烧器尾管传热系数随着燃烧器热负荷的增加而增大,但其增加值逐渐减少,换热系数最终趋于定值;3随着脉动燃烧器热负荷的增加,燃烧器尾管脉动换热强化比值下降;4脉动压力振幅对尾管换热系数有着较大的影响,尾管换热系数随着脉动压力振幅的增大而增大。该研究成果对于优化低浓度瓦斯脉动燃烧器设计、实现低浓度瓦斯的高效清洁燃烧利用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瓦斯 脉动燃烧 燃烧器尾管 实验研究 换热性能 传热系数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夹层多孔材料的主动散热性能研究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凯 邓子辰 +1 位作者 周加喜 胡伟鹏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37,共6页
通过推导不同边界条件的圆柱状夹层多孔材料散热指标,研究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圆柱状夹层多孔材料主动散热问题。这种圆柱夹层材料的每一层胞体个数相同,胞体尺寸随着外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保持每一层胞体的相对密度相同。通过计算两种不... 通过推导不同边界条件的圆柱状夹层多孔材料散热指标,研究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圆柱状夹层多孔材料主动散热问题。这种圆柱夹层材料的每一层胞体个数相同,胞体尺寸随着外径的增大而增大,从而保持每一层胞体的相对密度相同。通过计算两种不同换热边界条件下圆柱夹层多孔材料的散热性能,比较并分析了与夹层材料层数相对应的最大散热效率和最优相对密度等指标,并最终得到这些工况下的最优质量。通过分析得到,无论哪种边界条件,正六边形胞体的夹层结构散热性能优于其他构型。同时当为达到某一限定散热效率值时,正六边形胞体结构的质量最小,正六边形构型的多孔材料具有明显的综合性能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夹层多孔材料 主动散热 换热系数 最大散热效率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