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惠莹 王浩 金保昇 《冶金能源》 2017年第5期46-49,共4页
焦炉荒煤气离开炭化室平均温度在700℃左右,携带了焦炉热量的35%。传统焦化工艺中,焦炉荒煤气在集气管内通过喷氨水冷却至80℃左右,不仅要消耗大量电能,还造成荒煤气热量的浪费。文章通过分析焦炉荒煤气特性、煤焦油结焦特性,并跟踪荒... 焦炉荒煤气离开炭化室平均温度在700℃左右,携带了焦炉热量的35%。传统焦化工艺中,焦炉荒煤气在集气管内通过喷氨水冷却至80℃左右,不仅要消耗大量电能,还造成荒煤气热量的浪费。文章通过分析焦炉荒煤气特性、煤焦油结焦特性,并跟踪荒煤气换热器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为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技术推广提供参考,并对今后荒煤气换热器技术发展方向和荒煤气余热回收工艺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煤气 换热器 结焦 煤焦油 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双联火道传热过程建模与仿真
2
作者 沈坤 王玲 马天雨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16-3022,共7页
针对具有废气循环的5.5 m焦炉立火道传热过程,分析了焦炉燃烧室内立火道的传热机理及双联火道的气体交换过程,构建了上升火道及下降火道传热过程的仿真模型。基于实际推焦装煤计划表,结合双联火道气体交换过程,利用仿真模型对炼焦生产... 针对具有废气循环的5.5 m焦炉立火道传热过程,分析了焦炉燃烧室内立火道的传热机理及双联火道的气体交换过程,构建了上升火道及下降火道传热过程的仿真模型。基于实际推焦装煤计划表,结合双联火道气体交换过程,利用仿真模型对炼焦生产过程中双联火道炉墙的表面温度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立火道墙面温度呈周期变化,下降火道炉墙表面温度以均匀间隔梯度分布,上升火道炉墙表面上部温度较高且基本相等;宏观上双联火道炉墙表面温度曲线呈现"W"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 双联火道 传热过程 气体交换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焦荒煤气上升管显热回收换热过程动态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彭文平 靳智平 +3 位作者 卢改林 白涛 郑立星 郭聪秀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煤焦油结焦是制约炼焦荒煤气上升管显热回收换热器长期高效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控荒煤气及上升管管壁温度抑制煤焦油析出是防止结焦的有效措施。基于多孔介质非热平衡模型,建立了内嵌螺旋盘管及多孔填料的荒煤气显热回收套管换... 煤焦油结焦是制约炼焦荒煤气上升管显热回收换热器长期高效安全运行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控荒煤气及上升管管壁温度抑制煤焦油析出是防止结焦的有效措施。基于多孔介质非热平衡模型,建立了内嵌螺旋盘管及多孔填料的荒煤气显热回收套管换热器的一维非稳态热传递模型。结合炼焦周期内荒煤气流量与温度瞬时数据计算得到荒煤气、上升管管壁、填料层、熔融盐温度动态变化,分析了填料层热容、填料层有效导热系数及熔融盐流量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控制荒煤气及上升管管壁温度的方法。结果表明:荒煤气中煤焦油析出及结焦主要发生在炼焦后期荒煤气流量减小时;填料层导热系数是上升管换热器设计时考虑的重要参数,增大填料层导热系数可显著提高余热回收效率,但会使荒煤气与上升管管壁温降增大,设计时应在保证焦油蒸汽不发生冷凝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大填料层导热系数;炼焦后期,通过切断熔融盐取热,并合理设计填料层导热系数、填料层热容及熔融盐入口温度等可实现上升管管壁温度调控,从而避免荒煤气中煤焦油析出及结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煤气显热回收 煤焦油结焦 非稳态换热 螺旋盘管 熔融盐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浴结构焦炉上升管换热器的传热特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吴道冬 李菊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869-2877,共9页
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际动态试验,研究了盐浴结构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内的温度场和荒煤气流场,得到了换热器内温度和荒煤气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升管换热器内荒煤气的流动处于层流入口段状态;沿上升管换热器径向,荒煤气温度在内筒... 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际动态试验,研究了盐浴结构焦炉上升管换热器内的温度场和荒煤气流场,得到了换热器内温度和荒煤气速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上升管换热器内荒煤气的流动处于层流入口段状态;沿上升管换热器径向,荒煤气温度在内筒壁及其扩展的直翅片附近迅速下降,在中心处的变化较小;直翅片的温度场呈现下部高、上部低、翅顶高、翅根低的趋势;整个炼焦周期内,上升管换热器的内筒壁温可控,可避免荒煤气中焦油蒸气的大量凝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上升管换热器 盐浴结构 荒煤气 层流 传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式两段焦炉用SiC换热器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红涛 郝明选 +1 位作者 王允 方文吉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0-383,共4页
为了研制性价比更优的换热式两段焦炉用非氧化物结合SiC材质的换热器,以国产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氧化铝微粉、硅粉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等静压成型后,氮化烧成制备了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并研究硅粉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 为了研制性价比更优的换热式两段焦炉用非氧化物结合SiC材质的换热器,以国产碳化硅颗粒和细粉、氧化铝微粉、硅粉为原料,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等静压成型后,氮化烧成制备了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并研究硅粉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20%、25%、30%)对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性能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25%(w)硅粉制备的非氧化物结合SiC材料的致密度、常温强度和高温强度均最优;生产的换热器在旭阳焦化三孔炉上投入使用2年多,运行情况依然正常,使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式两段焦炉 换热器 非氧化物结合 碳化硅材料 硅粉 等静压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甲烷化反应器性能研究
6
作者 陈钢 屈江文 李琨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160,162,共4页
基于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甲烷化工艺进行试验,考察了其核心装置低温换热式甲烷化反应器在甲烷化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升温过程中控温精确;在连续1 000 h运行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反应器出口气组成稳定,其中出口气中... 基于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甲烷化工艺进行试验,考察了其核心装置低温换热式甲烷化反应器在甲烷化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在升温过程中控温精确;在连续1 000 h运行过程中,装置运行平稳,反应器出口气组成稳定,其中出口气中CO_2转化率大于98.0%,CO转化率大于99.8%,能够一步完成焦炉煤气甲烷化反应。同时,该反应器可在负荷为1 650~1 900 m^3/h下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甲烷化 低温换热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
7
作者 王莉萍 屈江文 +1 位作者 卢燊 陈钢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4,共6页
介绍了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试验规模为2000Nm^3/h,甲烷化反应连续运行1000h。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绝热反应段、冷激室和换热反应段相结合的新工艺,工艺简单、装置运行,出口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 介绍了焦炉煤气低温换热式合成天然气中试试验,试验规模为2000Nm^3/h,甲烷化反应连续运行1000h。运行结果表明,采用绝热反应段、冷激室和换热反应段相结合的新工艺,工艺简单、装置运行,出口气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转化率分别达到99.9%和97.0%。同时Ni基甲烷化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具有多次开停车后稳定性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低温换热式 甲烷化 合成天然气 中试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节能换热立式热回收焦炉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8
作者 韩克明 王奇 +2 位作者 薛改凤 韩冬 徐列 《冶金能源》 2022年第5期19-22,共4页
利用高效节能换热立式热回收焦炉技术建设的7孔4.3 m热回收焦炉于2021年3月17日建成投产。经过不断调节优化,已逐步实现了稳定运行,预计年产焦炭可达5.5万t,中温中压蒸汽13.7万t,优于设计值。焦炭生产效率较同类型机焦炉提高10.3%。同... 利用高效节能换热立式热回收焦炉技术建设的7孔4.3 m热回收焦炉于2021年3月17日建成投产。经过不断调节优化,已逐步实现了稳定运行,预计年产焦炭可达5.5万t,中温中压蒸汽13.7万t,优于设计值。焦炭生产效率较同类型机焦炉提高10.3%。同时全炉负压操作,实现焦炭生产清洁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行业 热回收焦炉 立式 换热室 应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炉上升管纳米不粘涂层换热器的数值研究
9
作者 汪徽俊 包向军 +3 位作者 林琦 杨筱静 张玉 陈光 《冶金能源》 2021年第1期24-28,共5页
以纳米不粘涂层夹套式上升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采用高压水(0.4MPa)作为换热介质,在一个炼焦周期内,荒煤气温度和换热器内壁沿程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荒煤气进口速度从6.55m/s降低到0.83m/s,焦油析出径向范围增加了37mm;炼... 以纳米不粘涂层夹套式上升管换热器为研究对象,模拟研究了采用高压水(0.4MPa)作为换热介质,在一个炼焦周期内,荒煤气温度和换热器内壁沿程温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荒煤气进口速度从6.55m/s降低到0.83m/s,焦油析出径向范围增加了37mm;炼焦过程中,换热器内壁温度范围在496.8℃到141.4℃之间,呈现逐渐递减趋势;上升管内壁沿程温度在“高温段”处降低幅度较大,同时高于涂层耐受温度,应采取措施保护不粘涂层避免损坏;随着荒煤气进口速度的降低,纳米不粘涂层夹套式换热器的热量回收率从13.84%提高到42.16%,炼焦中后期的换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荒煤气 上升管换热器 不粘涂层 壁面温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