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5 位作者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73
2
作者
李林
朱西德
+1 位作者
周陆生
汪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22,共5页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 1 96 2~ 2 0 0 1年 4 0年来三江源地区 1 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 ,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近 4 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 1 96 2~ 2 0 0 1年 4 0年来三江源地区 1 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 ,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近 4 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 ,同时 ,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草场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E
of
三江源地区
荒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姚玉璧
邓振镛
+2 位作者
尹东
王润元
张秀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7-93,共7页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曲湿地
生态退化
气候变化
环境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潜在植被
演替
潜在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刘猛
夏自强
+1 位作者
李俊芬
刘红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1,共2页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日照百分率
蒸发变化
气候变暖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兴林
司建华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造价与规费管理中心
阿拉善盟生态产业发展规划中心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379029)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23YFFA0020)
+1 种基金
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23YFFA0018)
讨赖河流域径流变化预估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24GSLK063)。
文摘
【目的】准确分析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可为流域的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洮河流域为例,通过耦合绿度、湿度、热度和干度指数构建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并对1990—2020年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引入地理探测器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对自然和人为因素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响应。【结果】结果表明,研究区RSEI均值呈先降低后上升趋势;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由大面积的差和较差转化为大面积的中等和良好。气候和地形对RSEI分布有正向影响,城市化对RSEI分布有负向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RSEI为先负向后正向。气候的正向影响逐渐减弱,城镇化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结论】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逐渐改善的趋势,其空间格局的变化及相应的驱动因素分析结果可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结构方程模型
洮河流域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geodetect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aohe River Basin
influencing factors
climate
change
human acticities
分类号
X8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
73
2
作者
李林
朱西德
周陆生
汪青春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8-22,共5页
文摘
利用EOF等方法通过计算 1 96 2~ 2 0 0 1年 4 0年来三江源地区 1 6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蒸发资料 ,分析了三江源地区近 4 0年来气候变化的异常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和蒸发增大的干旱化气候变化趋势 ,同时 ,在气候干旱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出现了草场退化、湖泊萎缩、河流流量减少、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荒漠化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
E
of
三江源地区
荒漠化
Keywords
headwater of three rivers climate chang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ngriness
分类号
P46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X17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
13
3
作者
姚玉璧
邓振镛
尹东
王润元
张秀云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87-93,共7页
基金
甘肃省科学技术攻关计划项目(ZGS042-A44-017)
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2005DIB3J100)
+1 种基金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高原气象开放基金项目(LPM2006014)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经费(CCSF2005-2-QH26)
文摘
近50年来黄河首曲流域草场退化、沙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功能弱化。分析了黄河首曲流域气候、生态观测资料及统计资料,结果表明:造成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环境蠕变。黄河首曲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均大于全国增温速度。草地年干燥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末至2004年明显趋于干旱化,气候变化是草地生态退化的自然诱发因素。超载过牧、滥采乱挖、人为破坏、生物链失衡等环境蠕变是造成生态退化的人为因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黄河首曲流域草地与湿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控制放牧、防止滥采乱挖、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是维护该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关键词
首曲湿地
生态退化
气候变化
环境蠕变
Keywords
Wetland
of
first meander
of
Yellow River
ecology degeneration
climate
change
environment
change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出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8,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潜在草原格局演替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GIS模拟"(40961206)资助
文摘
本研究以综合顺序分类法(IOCSG)为基本理论方法,在GIS的支持下,利用黑河流域14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间50年的气候数据模拟出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过程,在此基础上耦合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黑河流域潜在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果表明:1)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类型在逐渐减少,到c时期(1991-2010)时仅有11种植被类型,并且在空间分布上差异性很大,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类型非常单一。2)黑河中上游气候暖湿化,潜在植被向暖湿的植被类型发展,但变暖的速度大于变湿的速度,使植被类型不断退化;而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气候逐渐暖干化,潜在植被向暖干的植被类型发展,荒漠化较为严重。3)随着气候的变化,全流域植被类型逐渐减少,潜在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近年来下游额济纳旗地区植被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潜在植被
演替
潜在生态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Keywords
Heihe River watershed
potential vegetation
succession
the
change
of
potent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limate
chang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被引量:
10
5
作者
刘猛
夏自强
李俊芬
刘红霞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延津县气象局
三门峡库区水文水资源局
出处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1,共2页
文摘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日照百分率
蒸发变化
气候变暖
黄河源区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 activities
sunshine percentage
evaporation variation
climate
warm up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分类号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洮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朱兴林
司建华
王军德
雒天峰
程玉菲
周冬蒙
杨杨
伊丽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江源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李林
朱西德
周陆生
汪青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
7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河首曲流域草地生态与自然环境退化成因及对策研究
姚玉璧
邓振镛
尹东
王润元
张秀云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50年黑河流域潜在植被的演替及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赵军
马小平
魏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刘猛
夏自强
李俊芬
刘红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