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州蜜柑果肉不同成熟期及贮藏期挥发性物质变化
1
作者 严文怡 谢雅婷 +2 位作者 马樱柯 杨艳 余爱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52-359,共8页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 为对温州蜜柑的品质评价、精准采收和采后贮藏提供基础理论支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的方法分析了龟井、日南和兴津三种典型的温州蜜柑果肉中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重点分析了龟井果肉在前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以及常温条件(温度:22.84±1.45℃,湿度:61.6%±3.38%)下的贮藏期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蜜柑果肉中共检测到1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萜类化合物有13种。通过对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在不同成熟期和贮藏期的分析发现,前熟期挥发性物质总体含量高于成熟期和过熟期,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达899.96μg/L。在贮藏过程中龟井果肉挥发性物质含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分析3个成熟期品种中各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发现,龟井中大部分化合物含量较高,日南中γ-萜品烯和香芹醇含量较高,分别为1.11μg/L和1.66μg/L;兴津中橙花醇含量较高,为1.95μg/L。温州蜜柑的香气主要表现为花香、果香与甜香,通过对挥发性物质气味活度值分析发现,D-柠檬烯、β-大马士酮、芳樟醇是对温州蜜柑香气贡献较大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蜜柑 挥发性化合物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乳酸菌发酵苹果汁香气成分 被引量:59
2
作者 李维妮 郭春锋 +2 位作者 张宇翔 魏建平 岳田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6-154,共9页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 以乳酸菌单一菌种和多菌组合分别发酵苹果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发酵过程中苹果汁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的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9组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结合不同香气物质的阈值与香气值分析特征香气成分,并对各组苹果汁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苹果汁的OD值呈对数上升趋势。各组苹果汁中共鉴定出48种香气成分,主要包含醇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酚类,其中酯类是各发酵组中种类最多且含量最大的香气类别,其次是醇类。9组苹果汁的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值较大并有突出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均为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甲基丁基乙酸酯和乙酸己酯等。多菌发酵和单菌发酵苹果汁的香气成分含量及香气值差异显著(P<0.05),说明多菌发酵中醇类、酯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的总含量明显高于单菌发酵,且赋予苹果汁更强烈的果香、青香和花香。多菌发酵组的总体感官评分高于单菌发酵组,当副干酪乳杆菌20241、动物双歧杆菌6165、嗜热链球菌6063、嗜酸乳杆菌6005活菌数比为1∶1∶1∶1时,感官评分最优。研究结果为今后乳酸菌在发酵果蔬汁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汁 乳酸菌 多菌发酵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E和HS-SPME/GC-MS的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陈林 余文权 +3 位作者 张应根 项丽慧 王丽丽 尤志明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2-704,共13页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 为更好地分析乌龙茶香气组成特征,本试验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平台,分别考察了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3种不同纤维涂层萃取头)对3个福建代表性乌龙茶样品(铁观音、肉桂和水仙)香气成分的萃取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香气成分萃取方法可从供试茶样检出262种香气成分,其中以肉桂香气种类最多(204种),水仙其次(175种),铁观音最少(120种)。应用HS-SPME干样萃取法可获得最多种类的检出成分(186种),其次为HS-SPME湿样萃取法(139种),并以SDE法检出成分最少(33种)。不同萃取方法对香气成分的检出存在良好的互补作用,但以基于HS-SPME干样萃取法,应用65μm PDMS/DVB(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萃取头进行检测分析可相对较好地反映3种供试茶样香气化学组成特征,并能实现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乙醇、苯乙腈、水杨酸甲酯等多种乌龙茶常见或特征香气成分的重复性检测。肉桂和水仙茶样相较铁观音茶样的香气种类和数量存在较大差异,且以肉桂茶样的香气组成更为复杂多样,该结果与闽南乌龙茶与闽北乌龙茶迥然不同的花香品质及肉桂相较水仙拥有更为浓郁高显的香型特征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同时蒸馏萃取 气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处理对荔枝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蔡长河 陈玉旭 +1 位作者 曾庆孝 张爱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57-561,共5页
以晚熟糯米糍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新鲜糯米糍荔枝果肉和冷冻处理60d后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前后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新鲜糯米糍... 以晚熟糯米糍荔枝品种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新鲜糯米糍荔枝果肉和冷冻处理60d后荔枝果肉的香气成分,用GC-MS联用仪对香气化合物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冷冻处理前后荔枝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具有显著差异。新鲜糯米糍荔枝和冷冻糯米糍荔枝分别鉴定出36、29种香气成分。相对总含量分别为96.97%、99.98%,具有8种共有香气成分。烯类是荔枝果肉风味的主要组成成分。经冷冻处理后,醇类和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增加,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减少。此外,在冷冻处理后的荔枝果肉中还检测到了醚类、醛类和羧酸类物质各1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香气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及水果中15种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2
5
作者 钱宗耀 华震宇 +2 位作者 周晓龙 刘河疆 王成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49-953,共5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及水果中15种农药的残留量。样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行前处理。经优化的试验条件:1采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2离子浓度:样品匀浆液中含(w)30%氯化钠;3萃取温度为70℃±1℃;4萃...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蔬菜及水果中15种农药的残留量。样品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进行前处理。经优化的试验条件:1采用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2离子浓度:样品匀浆液中含(w)30%氯化钠;3萃取温度为70℃±1℃;4萃取时间为30min。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用HP-5MS色谱柱,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15种农药的质量浓度均在0.05~1.0m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在0.02~0.10μg·kg-1之间。以2种果品作基体,在0.05,0.2,0.5mg·kg-1 3个浓度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71.0%~96.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5%~9.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农药 蔬菜 水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的猕猴桃酒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郭静 岳田利 +1 位作者 袁亚宏 高振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3,共5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①从猕猴桃酒中共分离鉴定出82种香气成分,...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①从猕猴桃酒中共分离鉴定出82种香气成分,其中新发现香气成分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0.04%)、2-苯乙基月桂酸酯(0.01%)、棕榈酸乙酯(0.75%)、肉豆蔻酸乙酯(0.17%)、月桂酸乙酯(1.93%)、法呢醇(0.05%)、橙花叔醇(0.03%)共7种;②香气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酯类有癸酸乙酯(8.52%)、丙酮酸异戊酯(7.51%)、乙酸乙酯(6.22%)、辛酸乙酯(6.00%)、乙酸苯乙基酯(3.61%)、月桂酸乙酯(1.93%)、乙酸己酯(1.28%)、己酸乙酯(0.92%)、乙酸异丁酯(0.87%)等;③香气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醇类有2-甲基-1-丁醇(13.29%)、异丁醇(5.40%)、苯乙醇(3.18%)、己醇(0.79%)等;④香气中相对含量较高的脂肪酸类主要有辛酸(4.37%)、癸酸(3.99%)。此外,还检测出可能构成猕猴桃酒特征香气组分的α-松油醇、里哪醇等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酒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窖池中不同部位窖泥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恒 孙夏冰 +4 位作者 陆震鸣 王松涛 沈才洪 许正宏 史劲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2,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泸州老窖50年窖龄窖池中窖壁与窖底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测到以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酚类化合物为主的65种挥发性化合物。窖...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对泸州老窖50年窖龄窖池中窖壁与窖底窖泥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窖泥中共检测到以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及酚类化合物为主的65种挥发性化合物。窖壁窖泥与窖底窖泥中的醇类、醛酮类以及酚类化合物差异不大,而酸类与酯类化合物无论在种类还是数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己酸、己酸丁酯、己酸己酯是窖壁窖泥中的主要特征成分,而窖底窖泥中则含有丰富的己酸甲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窖泥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酱油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72
8
作者 严留俊 张艳芳 +2 位作者 陶文沂 王利平 吴胜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5-291,共7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酱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2-辛醇为内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温度对酱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影响。该方法对酱油中常见挥发性风... 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地测定酱油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2-辛醇为内标,考察了萃取头、萃取时间、离子强度、萃取温度对酱油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萃取的影响。该方法对酱油中常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对常见挥发性物质的定量比较准确。优化的HS-SPME条件为:涂层厚度为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头,于45℃、NaCl质量浓度为250g/L下对酱油样品顶空吸附40min,于250℃下解吸2min后进行GC-MS分离鉴定。酱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醇、酸、酯和酚类,此外还有一些羰基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成分 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哈尔滨红肠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丽军 何宇洁 +1 位作者 蔡克周 姜绍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32-236,共5页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 为进一步探明烟熏灌肠类食品的风味特征,以哈尔滨红肠为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制备样品,联合气质联用测定其主要挥发性物质。通过比较不同萃取头、萃取温度以及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获得较适的萃取条件: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50min。采用气质联用对解吸物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中醛类占17.59%、酮类占7.01%、酚类占7.27%、醇类占12.29%、烯萜类占9.39%、烷烃类占6.14%、含硫化合物占27.38%、杂环化合物占7.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哈尔滨红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种夏秋茶渥堆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0
作者 金冬双 龚淑英 +3 位作者 林宇皓 张颖彬 顾志雷 王海坚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9,共9页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 本研究采用浙江省小叶种的夏秋茶鲜叶加工的晒青茶为原料进行渥堆加工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和气质联用分离鉴定技术,分析渥堆过程中在制茶样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制茶样中共检测到8类物质,包括萜烯类及其衍生物、烷烃类、芳香族、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酸类,其中主要成分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成品阴干茶样中其含量高达70.20%。香气物质总数在渥堆10天后达到最大值(47种),其相对百分含量渥堆5天后达到最大值(95.78%)。对后发酵过程中的甜香香型有贡献的物质可能是:3-辛酮、3-蒈烯、芹子烯等,其含量均随着甜香的加强而呈增加趋势。阴干茶样中检测到的新增的香气成分:正己醛、甲基环戊烷、庚醇、2-正戊基呋喃、异佛尔酮。小叶种后发酵茶的香气特征性成分有:α-柏木烯、β-柏木烯、α-古芸烯、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雪松醇(柏木醇)等,主要是萜烯类及其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种茶 渥堆 顶空固相微萃取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分离鉴定山核桃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拥军 郜海燕 +2 位作者 房祥军 陈杭君 穆宏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山核桃成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使用65μm PDMS-DVD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0 min。采用...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山核桃成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固相微萃取的最佳萃取条件:使用65μm PDMS-DVD萃取头,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30 min。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山核桃中分析鉴定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包括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醛类、酸类、醇类、酯类和酮类,这些物质成分的共同作用构成了山核桃独特的风味。其中杂环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醛化合物类含量较高,是对山核桃整体风味起关键作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核桃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检测土壤中的苯系物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玉 杨更亮 +4 位作者 曹伟敏 白立改 朱涛 李风新 姜明明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1,共6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同毛细管气相色谱连用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土壤中的苯系物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加水量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载气流速、柱温和分流比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优化固相...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同毛细管气相色谱连用技术,建立了一种测定土壤中的苯系物的方法.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加水量等因素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载气流速、柱温和分流比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通过优化固相微萃取条件,对该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38%,5种组分的回收率在98.4%~101.3%,苯、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氯苯的检出限分剐为4.18,1.14,0.42,0.41,3.95μg/L.该方法前处理步骤简单,灵敏度高,为土壤中的苯系物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捷、可靠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样品预处理 气相色谱 苯系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SPME涂层顶空萃取-气相色谱法分析废水中的芳香胺类化合物 被引量:22
13
作者 彭家钢 王丹华 吴采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21,共4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HS -SPME -GC)测定废水中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采用溶胶 -凝胶法 ,自制新型单苯并冠醚探针 ,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离子强度和pH值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 ,该方...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HS -SPME -GC)测定废水中芳香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采用溶胶 -凝胶法 ,自制新型单苯并冠醚探针 ,对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离子强度和pH值等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 ,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在标准溶液为0.1mg/L时 ,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4.0 %~7.8 % ,线性范围为0.05~100μg/L ,检出限达到0.005~0.01μg/L ,加标回收率在97 %~105 %之间。运用该法对药厂废水中芳香胺类化合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令人满意。由此可见 ,对环境中的芳香胺化合物进行检测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顶空-气相色谱 溶胶-凝胶 芳香胺类化合物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鉴定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54
14
作者 田怀香 王璋 许时婴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7-180,共4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 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 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 S)纤维头,于60℃下...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 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 S)分离鉴定了金华火腿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固相微萃取的操作条件。用75μm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CAR-PDM S)纤维头,于60℃下对金华火腿样品顶空吸附40m in,于250℃下解吸2m in,采用GC-M 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金华火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其挥发性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是醛、酸和酮类化合物,还有一些含硫或杂环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金华火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结合嗅觉检测法鉴定广式腊肠活性风味物质 被引量:17
15
作者 龙卓珊 徐玉娟 +3 位作者 潘思轶 杨万根 肖更生 唐道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98,共5页
比较4种不同类型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优化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广式腊肠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其进行感官嗅闻评价。经过对3种代表性品牌的广式腊肠的GC-O评价,从30多种挥发性成分... 比较4种不同类型萃取纤维头的萃取效果,优化萃取温度和时间等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广式腊肠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嗅闻(GC-O)技术对其进行感官嗅闻评价。经过对3种代表性品牌的广式腊肠的GC-O评价,从30多种挥发性成分中鉴别出13种风味活性化合物(4种醛、8种酯和1种酮)。这些风味化合物对广式腊肠整体风味贡献很大,是广式腊肠的重要特征风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式腊肠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嗅闻技术 风味活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用于白术中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58
16
作者 郭方遒 黄兰芳 周邵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7,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 S-SPME-GC-M S)分离鉴定了白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与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平衡30m in后,用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H S-SPME-GC-M S)分离鉴定了白术中的挥发性成分,并与采用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实验中筛选了固相微萃取纤维头,优化了SPME的操作条件。样品在70℃下平衡30m in后,用65μm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 S-DVB)纤维头对白术样品顶空吸附30m in,于250℃下解吸4m in,然后采用GC-M S对解吸物进行分离鉴定;采用H S-SPME-GC-M S鉴定出41种组分,占总峰面积的90.81%;采用SD-GC-M S鉴定出31个组分,占总峰面积的88.19%,且采用SD所提取的组分基本上都被固相微萃取所提取。结果表明,H S-SPME可取代耗时的SD用于白术中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蒸气蒸馏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成分 白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HS-SPME技术分析葡萄果皮与果肉挥发性香气物质 被引量:17
17
作者 范文来 徐岩 +2 位作者 李记明 姜文广 于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3-118,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法(GC-MS)快速测定葡萄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定量分析了蛇龙珠、品丽珠、赤霞珠和梅鹿辄4种葡萄果皮与果肉中的香气成分。在4种葡萄中,果皮中的化合物总量高于果肉,含有较多的酯类、芳香族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和挥发酚,这些化合物在果皮中的含量是果肉中的1.58~20.54倍。不同的风味化合物在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含量差别较大,其中有19种化合物在果皮中含量较多,茴香脑、(S)-3-乙基-4-甲基戊醇、萘在4种葡萄皮中含量远高于果肉。不同品种葡萄果皮中,高含量化合物是不同的,主要风味成分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 气质联用(GC-MS) 葡萄果皮 葡萄果肉 挥发性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柑橘品种对柑橘果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琨毅 王琪 +2 位作者 郑佳 袁华伟 吴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5-279,284,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由脐橙、锦橙、椪柑和蜜柑所酿造的柑橘果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柑橘果酒中共分离鉴定出4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酯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烃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酯类化合...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由脐橙、锦橙、椪柑和蜜柑所酿造的柑橘果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4种柑橘果酒中共分离鉴定出43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酯类、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烃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58%~68%之间。柑橘果酒主体香气成分有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3-苯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庚酸乙酯、壬酸乙酯、癸酸异戊酯、癸酸乙酯、月桂酸乙酯、苯甲酸乙酯、异戊醇、苯乙醇、2-乙基己醇、辛酸、月桂酸、2-氨基苯乙酸、苯乙醛、4-苯基丁醛、苯乙烯等,这些成分是决定柑橘果酒酒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而锦橙果酒中这类化合物含量最高,且其感官评分也最高。因此,川南地区宜选锦橙用于柑橘果酒的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酒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冷藏时间对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鹏 邵丹 +2 位作者 李江阔 颜廷才 陈绍慧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8-224,共7页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 为明确冷藏时间对葡萄贮后货架期芳香物质的影响,以‘无核寒香蜜’葡萄为试材,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技术检测冷藏15、45 d出库后常温货架期间(0、3、6 d)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并采用电子鼻对不同冷藏期(15、30、45、60 d)出库后常温货架的果实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葡萄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由酯类、醛类和醇类组成,主要挥发性成分为乙酸乙酯、青叶醛、正己醇、叶醇、香茅醇。冷藏45 d后常温货架期间酯类和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均低于冷藏15 d同期果实,醛类物质则较高。电子鼻结果表明,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冷藏期的葡萄,贮后货架期间,除冷藏15 d出库后0、3 d货架重叠外,其余冷藏期货架期间均互不重叠,即随着贮后常温货架的延长,葡萄中挥发性成分变化较大,电子鼻区分效果越加明显;负荷加载分析分析得出,W1W(硫化氢、萜烯类)、W1S(芳香成分)、W2S(乙醇)传感器对挥发性气味的贡献较大,与HS-SPME-GC-MS分析相佐证。因此,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对葡萄冷藏时间及贮后货架期的芳香物质判别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芳香物质 冷藏时间 货架时间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锥菊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曾栋 文瑞芝 +1 位作者 潘振球 冯家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07-613,638,共8页
采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传统共水蒸馏法,对紫锥菊植物干花与干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研究。GC-MS(配N ist2005标准质谱库)从传统方法提取的紫锥菊干根挥发油中分离分析出188个峰,初步鉴定出68种化... 采用气-质(GC-MS)联用技术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传统共水蒸馏法,对紫锥菊植物干花与干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研究。GC-MS(配N ist2005标准质谱库)从传统方法提取的紫锥菊干根挥发油中分离分析出188个峰,初步鉴定出68种化合物,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 7,100μm)及聚丙烯酸酯(PA 85μm)三种固相微萃取涂层吸附的紫锥菊干花挥发性成分中分别分离分析出27、118、105个峰,各自鉴定出1、22、23种化合物。对不同处理方法及紫锥菊植物不同部位所得数据进行了相识性与差异性的比较,所建分析方法及所得结果为了解紫锥菊植物体挥发性有效成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锥菊 挥发油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共水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