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有利发展条件与展望(2000—2035年) 被引量:4
1
作者 胡鞍钢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共14页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析2000—202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大变局,即中国从低收入到中低收入再到中高收入,进而迈入高收入水平。分析并预测2023—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将保...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即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分析2000—202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大变局,即中国从低收入到中低收入再到中高收入,进而迈入高收入水平。分析并预测2023—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有望在2035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劳动生产率比2020年实现三个翻一番。指出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八大中长期有利发展条件和能力:(1)保持世界较高国内储蓄率;(2)世界较高国内投资率;(3)保持国内生产总值中高速增长;(4)制造业保持中高速增长;(5)具有庞大的人力资源;(6)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7)成为世界最大国内消费市场;(8)世界最大货物出口市场。提出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执政、长期执政、正确领导,并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 中国经济增长趋势及来源 中等发达国家 经济发展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的时代内涵、特征及其发展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171,共10页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 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农村“未富先老”的现实挑战和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提供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是契合农村人口老龄化现实基础、创新养老服务体系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时代需要的必然选择。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政府、家庭、基层自治组织等多元主体为农村老年人提供的多层次的、内容丰富的连续性养老服务体系,其目的是促进老年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体系在历史演进与时代发展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积极老龄观的核心理念,传承中国的“家文化”、乡土社会的“互助文化”和基层乡村的“简约治理”传统。未来要进一步从促进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发挥农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锻造总揽全局协同高效的行动体系、构建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制度体系、完善和丰富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内容、夯实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要素基础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村养老服务 时代内涵 发展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推进国民素质现代化的主题聚焦与难题破解 被引量:1
3
作者 靖国平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2,共11页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核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标志是国民素质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经,以“中国教育现代化”为纬,以“国民素质现代化”为坐标点,聚焦高质量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分析国民素质现代化的难点问题...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核是中国人的现代化,中国人的现代化标志是国民素质现代化。以“高质量发展”为经,以“中国教育现代化”为纬,以“国民素质现代化”为坐标点,聚焦高质量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主题,分析国民素质现代化的难点问题并探寻破解之道,是探索中国教育现代化需要面对的时代课题。时代主题包括“人民幸福”以每一位国民的素质养成为基础,国民素质现代化以现代人格养成为核心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方式,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强驱动力。破解素质教育落实难、核心素养落地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难、“面向人人”保障难等问题,需要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优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探寻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中国道路、健全“面向人人”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现代化 国民素质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策略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光辉 程仕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96,F0002,共8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新质生产力内涵丰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实践表明,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外贸国际竞争力,通过模式创新推动外贸转型升级,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外贸发展动能。目前,新质生产力在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有待加深等问题。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开放合作的能力;加强数字经济赋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绿色贸易,打造外贸国际竞争新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国式现代化 新质生产力 外贸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逻辑重点与关键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耀彬 胡伟辉 +1 位作者 万博文 骆康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成效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增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支撑,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是解决中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重要策略。基于此,文章提出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路径,即以高水平保护培育绿色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美丽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 绿色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被引量:2
6
作者 熊禄全 刘青 向剑锋 《体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5,共15页
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事业。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过程-结果”质量维度剖析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 建成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标志性事业。运用文献资料调研、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从“过程-结果”质量维度剖析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涵、现实窘困与实践路向。研究认为,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健身诉求得到充分尊重、健身需求得以很好满足、健身获得感切实增强的发展状态。治理过程中,多中心协同治理体系尚未形成、政务信息公开不理想、基层群众主体地位弱化、需求信息征集失真等桎梏因素,以及供给结果突出的区域供给标准失衡、同质化现象普遍、公共健身环境差、空间布局不合理等窘困,致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治理效能和产品(含服务)体系质量总体不高。未来应主动顺应新需求环境,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理念,围绕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产品供给目标,多措并举推进新型举国体制赋能、基础标准兜底、多元特色产品供给、存量增量提质升级、空间布局便民共享和全过程质量监测,以奋力谱写中国式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以人民为中心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质量 高质量发展 困境 路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的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制度-空间-治理”的分析范式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必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共18页
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凸显了县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县域既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最小完整单元”,也是社会矛盾交织的“集中承载区”,更是实现融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支点”,从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底层... 破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难题,凸显了县域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关键性作用。县域既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最小完整单元”,也是社会矛盾交织的“集中承载区”,更是实现融合协调发展的“战略性支点”,从而对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底层逻辑意义。本研究构建“制度-空间-治理”三位一体的分析范式,突破传统城乡二元理论的解释边界,有助于深化对中国制度语境下城乡互动连接机理的理解。基于对县域发展中制度性壁垒、空间极化效应与治理效能滞后等现实瓶颈的系统分析,提出“要素市场化配置—空间多层级协同—治理适应性创新”的融合推进机制,从而为破除县域资源错配与体制性梗阻,为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目标,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向度的政策工具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城乡融合发展 “制度-空间-治理”分析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发展规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
8
作者 熊凯 丁志刚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93,127,共11页
国家发展规划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概念辨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是依据国家发展规律设定国家发展目标,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以统筹各方面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的系统性、战略性谋划。从理论渊源角度讲,... 国家发展规划是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标识性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概念辨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是依据国家发展规律设定国家发展目标,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以统筹各方面资源推进国家现代化事业的系统性、战略性谋划。从理论渊源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智慧,吸取西方发展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从基本经验角度讲,国家发展规划呈现为由发展计划向战略规划转变、由单一领域向多元领域扩展、由适应现代化规律到引领现代化潮流的迭代升级过程。要从完善规划体系、增强规划能力和提升规划效能入手,更好地以国家发展规划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五年规划 国家发展规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1
9
作者 和逸群 赵德起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28,共7页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 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伴随着数字技术在“三农”领域的深化应用,数字乡村发展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通过运用熵值法测度2013—2021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对全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东北的区域间差异最大;而中部—东北、西北—东北的区域间差异在不断缩小。据此,就数字乡村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以提高数字乡村发展的整体水平,缩小数字乡村的区域差异,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发展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动态演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 数字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审计学科功能定位与创新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甲奎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 为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审计学科的建设亟待加强。基于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和创新发展问题。研究认为:应当优化审计学科的功能定位,新的功能定位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科学内涵和九大本质要求。审计本身的功能需重点考虑经济监督、政治监督、文化监督、生态监督、决策参谋和信任建设六个方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功能要不断深化和拓展,要推进审计人才自主培养,加强审计理论研究,推动研究型审计向纵深发展,突出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不断提高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审计学科的社会服务定位,将学科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力争在智库建设、合作框架、国家牵引、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审计学科的发展要与审计实践同频共振,要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目标,在创新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进一步提炼学科方向,推动审计学科交叉融合;加大审计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理顺机制,着力提升审计学科团队创新力;探索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聚焦审计博士点建设,培养一流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审计学科 功能定位 创新发展 审计监督 国家治理 研究型审计 中国自主审计知识体系 审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钮薇 裴红娟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69-72,共4页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条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路径,也是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条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客观路径,也是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本质理论等方面。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要从战略、政策、实践3个层面系统谋划推进,该研究将具体从强化战略层面顶层设计、完善政府政策扶持、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等方面提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农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现实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探索实践和启示意义
12
作者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课题组 许先春 +2 位作者 张学兵 袁倩 赵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21,共11页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经历了从分领域专题部署到一体化协同推进的演变过程。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探索实践,党形成了“八个坚持”的经验启示,深刻回答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政治保证、价值立场、... 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的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经历了从分领域专题部署到一体化协同推进的演变过程。经过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探索实践,党形成了“八个坚持”的经验启示,深刻回答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政治保证、价值立场、根本要求、目标导向、战略基点、动力源泉、制度保障、开放特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科教兴国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的时代出场、探索历程与重要特征
13
作者 袁洪亮 邓慧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的出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矢志不移地对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展开广泛而持续地探索,在初步探索、守正创新、持续推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变革以杜绝剥削产生的根源、发展生产力... 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的出场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矢志不移地对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展开广泛而持续地探索,在初步探索、守正创新、持续推动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变革以杜绝剥削产生的根源、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三次路径转换与优化。在探索中国式共同富裕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结合,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兼备稳定的动力支持与坚强的政治保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必由之路,兼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以逐步推进为战略选择,兼顾总体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经济可持续发展 公平 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里兰卡数字农业发展现状与中斯合作展望
14
作者 刘莹 丁高惠 《农业展望》 2025年第1期44-55,共12页
热带岛国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关键支撑,其数字化转型路径对南亚区域农业治理具有典型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斯里兰卡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农业经济结构特征与数字化转型实践,揭示其面临的三大核心矛盾:气候变化与基础设施薄... 热带岛国农业作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体系的关键支撑,其数字化转型路径对南亚区域农业治理具有典型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斯里兰卡为研究对象,系统剖析其农业经济结构特征与数字化转型实践,揭示其面临的三大核心矛盾:气候变化与基础设施薄弱的效能瓶颈、特色作物精深加工不足的产业链脆弱性、数字技术与本土化适配的协同障碍。研究表明,构建“数字技术嵌入—产业链重塑—国际合作协同”的三维赋能体系,建立气候智慧型农业创新网络和跨境数字农业合作机制,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精准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转型,将成为破解小农经济现代化困境、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关键路径。在此进程中,中斯农业合作可通过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开辟新范式:中国在农业物联网、区块链溯源等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斯里兰卡特色作物生产体系深度耦合,通过技术转移与人才共育机制,中国数字农业经验将助力斯里兰卡实现农技推广数字化覆盖率的跨越,为全球热带岛国农业转型提供可复制的“中国方案—斯里兰卡场景”协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里兰卡 数字农业 农业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水稻 茶叶 椰子 橡胶 中国方案 “走出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纾解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秀兰 张永琴 +1 位作者 白洁 刘海丹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从普惠性教育、整体性思维、内涵式发展、共生型主张、前瞻性布局五个维度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上,通过对我国西部7...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中国式现代化从普惠性教育、整体性思维、内涵式发展、共生型主张、前瞻性布局五个维度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上,通过对我国西部70所农村幼儿园的大规模调研发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学前教育整体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西部农村学前教育仍面临规模与质量协同的“困顿”、教育资源供给与需求的“错配”、园本课程特色与底色的“迷失”、教师专业发展能动与被动的“纠葛”、教育督导与评估机制的“乏力”等困境。为此,有必要建立“量质并举”的教育质量观,顺应人口变动,合理调控教育资源,坚持乡土特色与课程底色并重,构建以教师为核心的“1+3+N”育人新格局,加强数字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学前教育 高质量发展 西部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边境口岸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黎丽 马晓东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 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九省区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口岸是体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的展示窗口;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能够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特征;陆地边境口岸所在边境九省区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影响和降低整体中国式现代化的速度和水平。其功能作用主要表现在:陆地边境所在省区和所有民众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源与力量;与东部省区水运口岸相比,陆地边境口岸及其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14个国家相邻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所在省区的现代化在与周边国家建立命运共同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和精神成果通过99个边境口岸向外传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和谐的价值观念。中国陆地边境口岸的现代化仍然有提升的空间,从战略层面来说,实施提升管控与开放相结合的边境管理模式;在持续推进边境现代化过程中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模式和效能;从实践层面来说,加快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保持口岸所在边境省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牧业发展;促进中国陆地边境口岸贸易现代化建设;加强以国门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建设;深化中国边境口岸与对应国口岸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边境口岸 中国式现代化 边疆发展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内涵要义、多重逻辑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62
17
作者 祁占勇 吴仕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6,共12页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扎根中国实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合乎人民利益诉求的中国式教育发展新模式,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本色和中国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时代推进职业教... 职业教育强国建设是扎根中国实际、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合乎人民利益诉求的中国式教育发展新模式,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立足于中国国情,彰显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本色和中国特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新时代推进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要在把握培育现代化工匠强才、聚焦职业教育科创属性、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要义基础上,遵循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话语逻辑,以立德树人、共同富裕、科教兴国为价值引领,从铺设职业教育提质育人的超越之道、绘制职业教育跨界融合的赋能蓝图、深化职业教育产教研相融的运行模式、建构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话语体系等方面着手,破解职业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根本问题和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 人才强国 技术技能人才 科教兴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政策支持:基本原则与着力方向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昊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7,共9页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东北地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国家需要适当加大对东北全面振兴的支持力度。国家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应该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协调原则、避免引发低效投资膨胀原则。应重点支持东北地区加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立对东北地区的区际利益补偿机制,支持中央企业扩大在东北地区进行重大生产力布局,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经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加大支持力度 内生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卯生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5,共10页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成为稳定世界和平发展大势的关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走出的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暴力扩张、殖民掠夺的霸权路径,顺应世界持久和平与... 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成为稳定世界和平发展大势的关键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走出的和平发展道路,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暴力扩张、殖民掠夺的霸权路径,顺应世界持久和平与各国共同发展的历史潮流,彰显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国担当;消解了西方现代化“自我优先”逻辑和“零和博弈”观念,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的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机遇,提供促进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打破了西方现代化“国强必霸”和“修昔底德陷阱”定式,积极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发挥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国力量;颠覆了西方现代化“唯一路径”和“普世模式”神话,创造出具有鲜明本土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担当 中国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法学理论创新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东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28,178,179,共18页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 旨在解决发展问题、促进全面发展的发展法学学科,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存在高度耦合,提供了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角。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与发展法学的理论创新存在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战略,构造了发展法学的新背景,要求从系统主义维度进一步创新发展法学理论;另一方面,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在方法论、制度体系、理论体系三个维度的递进式创新,有助于促进与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体而言,在方法论创新方面,发展法学作为一门系统科学,应融入系统论方法以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进行以中国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新综合研究,指导制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创新;在制度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促进全面发展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发展权利、义务与责任,创新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包容型制度体系;在理论体系创新方面,系统发展法学理论应从发生论、本体论、价值论、规范论、运行论、范畴论方面进一步创新,在发展研究领域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世界法学理论之进步与世界共同发展之实践,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法学学科 系统主义发展法学理论 自主法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