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古希腊人所崇尚的身体观念 被引量:6
1
作者 郑小九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共3页
身心和谐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思想,古希腊人开启了西方文明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历史篇章。古希腊人把强壮的体魄视为城邦公民的首要素质,把健美的身躯看作自然界最美的形象,好的身体与好的灵魂必须相互关联,精神的美一定要在身体的美上... 身心和谐是奥林匹克主义的核心思想,古希腊人开启了西方文明追求身心和谐发展的历史篇章。古希腊人把强壮的体魄视为城邦公民的首要素质,把健美的身躯看作自然界最美的形象,好的身体与好的灵魂必须相互关联,精神的美一定要在身体的美上得到体现。古希腊人的身体智慧具有不朽的价值,对于当今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身体 精神 身心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 被引量:4
2
作者 汤广全 王坤庆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08年第2期33-35,共3页
教育学不但有人伦日用的形而下目的,而且还有形而上的追寻。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就是寻求一般,把握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形而上追求的意义在于:服务于学科内容和人的发展及其完善。
关键词 教育学 形而上学 传授知识 身心发展与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跨国水体及其和谐开发 被引量:5
3
作者 李佩成 郝少英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共4页
跨国水体除了具有一般水体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跨国水体在空间上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使其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变得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开发、和谐开发,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尊重... 跨国水体除了具有一般水体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跨国水体在空间上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使其在开发利用和管理中产生的问题变得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到科学开发、和谐开发,本着友好合作、互利互惠、尊重自然、合情合理等原则处理好一系列关系。本文从分析跨国水体的自然属性和政治社会属性出发,探讨了这些问题,提出了和谐开发跨国水体的八大原则。同时,提出应重视开发跨国水体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水体 水资源 和谐开发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性学习:一种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 被引量:7
4
作者 殷世东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5-40,共6页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充分、协调、自由和自主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创设适合学生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成长的环境,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才能促进... 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指人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充分、协调、自由和自主发展。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创设适合学生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成长的环境,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注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以实现人的身心全面、充分、协调和自由发展为目标,是一种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心和谐发展 研究性学习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被引量:7
5
作者 姜丽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5-128,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就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构建和实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求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 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就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求全面了解我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构建和实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所需求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更好地推广和开展适合大学生身心特点的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完善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体系,让每个大学生都掌握有关野外生存生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野外生存 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 知识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休闲体育的心理健康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曾芊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27,共3页
休闲体育不仅是增进健康、愉悦身心的载体,而且是拓展人际交往、增进情感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方式。休闲体育的健心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成为调节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改善心态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拓宽... 休闲体育不仅是增进健康、愉悦身心的载体,而且是拓展人际交往、增进情感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方式。休闲体育的健心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成为调节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改善心态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拓宽生活时空,扩大信息来源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体育 心理健康 身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教育价值观:关注人的心灵和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士杰 王艳霞 《成人教育》 2013年第6期12-14,共3页
社区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导向的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人性化,比其它教育更具开放性、终身性和便民性。其核心价值在使人的心灵和谐美好,人的环境充分优化,人的发展得到满足,人的生活持久向善,其中,关注人的心灵和谐是社区... 社区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理论与实践导向的多元化、大众化、个性化、人性化,比其它教育更具开放性、终身性和便民性。其核心价值在使人的心灵和谐美好,人的环境充分优化,人的发展得到满足,人的生活持久向善,其中,关注人的心灵和谐是社区教育的最高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教育 人的发展 心灵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罗林 陈斌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98-103,共6页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身心合一的身心观,知、仁、勇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身心性命双修的修养观。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身心和谐。这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自我身心和... 儒家身心和谐思想主要包括:身心合一的身心观,知、仁、勇统一的全面发展观,身心性命双修的修养观。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自我身心和谐。这是实现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安顿生命、培育精神;自我身心和谐,才能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身心和谐思想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关于身心关系学说的流变 被引量:4
9
作者 秦德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8-93,共6页
回溯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在身心关系学说上的流变 ,从笛卡儿身心二元论到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再到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 ,对其始终无法解决的困境作出梳理 。
关键词 二元论 精神 肉体 身心两面论 单子 预定和谐 物质 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哲学的另类形态:人文生态学(上) 被引量:5
10
作者 晏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5,共7页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来研究环境,人...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来研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参照,以他人、社会甚至代际利益作为评价环境的价值尺度,并以追求和谐与幸福为旨归。环境哲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乃是人类在解决自然生态的进程中求助于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确对待自然的观念方式、政治方式、制度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解决自然生态的根本出路,也是试图拥有真正人的生活的一种努力。重建人文生态具有双重效应: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文化基础;为追求人的身心和谐与心灵净化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在梳理生态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与限制、环境哲学及其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设置基础,主张构建人文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自然生态 资本逻辑 社会设置 人文生态 身心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身心协调优化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秦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9-131,共3页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重要步骤,他们往往渴望被人接受和理解,而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走向成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人际关系,拥有和谐的身心条件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交往意识,缓解自身的消极...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前的重要步骤,他们往往渴望被人接受和理解,而人际交往能力决定他们是否能够走向成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日常人际关系,拥有和谐的身心条件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的交往意识,缓解自身的消极认知和困扰情绪。高校大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交往准则,需要理解身心协调的内涵和积极作用。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培养方式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养,不断完善大学生的自我修养,同时能够积极引导大学生敢于面对人际交往中的挫折。并坚持正确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主观意识和幸福感,挖掘自身潜力,奠定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往 和谐 身心协调 自我修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思想基础及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万宏 潘华 王梓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13,共6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探析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的特征、思想基础及启示。文艺复兴时期体育勃发呈现出体育教育的人文主义、竞技运动的自上而下、群众体育的民间传统、学校体育的规范性与体育场馆的专门性等特征。思想基础:人文主义的“身心合一”关注身体,“自然哲学”的“物质本原”关注身心,“柏拉图学园”的“人为中心”关注身心塑造,“自然科学”的“注重经验”关注身心训练。对我国的启示:中华民族复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全民性目标;全面小康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社会性目标;美好生活需要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人民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勃发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身心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历程对我国体育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8
13
作者 夏书红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24-26,共3页
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大众体育迅速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相反,竞技体育却日渐萎靡,呈下滑趋势,直至雅典奥运会才又东山再起,获得佳绩。这都绝非偶然,其中蕴涵着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政策、方针的倾向及体育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 东京奥运会之后,日本大众体育迅速发展,国民身体素质显著提高。相反,竞技体育却日渐萎靡,呈下滑趋势,直至雅典奥运会才又东山再起,获得佳绩。这都绝非偶然,其中蕴涵着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政策、方针的倾向及体育的发展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通过对日本体育发展历程的考察和分析,对我们2008北京奥运之后中国体育的发展方向和"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奥运会 日本体育 全民健身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红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7-41,共5页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美学层面和哲学层面,是自我价值感、力量感、美感、道德感的重要来源。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束缚,必然以牺牲精神的发展为代价。学校教育必须寻求自我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将身体的"物质—美学—哲学"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寻求合适的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自我 和谐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系统论看学校体育的功能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荣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4-66,共3页
学校体育具有健身、育人的功能。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健康状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维持身心平衡,以期达到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体育教育理想;优化学校体育系统的内部元素及其结构,有利于学校体育功能更能... 学校体育具有健身、育人的功能。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和竞赛,增强体质,调节心理健康状态,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维持身心平衡,以期达到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体育教育理想;优化学校体育系统的内部元素及其结构,有利于学校体育功能更能适应社会、个体发展的需要,进而有利于整体健康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增强体质 整体健康 体育教育 化学 育人 体育活动 身心平衡 心理健康状态 健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哲学的另类形态:人文生态学(下)
16
作者 晏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4,共7页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 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研究环境,... 环境在本质上属于文化的范畴,是由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产品所构成的人的生存空间和意义空间。作为过程, 它表现为自然的人化;作为结果,它表现为人化的自然,健康的环境乃是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统一。必须基于价值与文化的维度研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参照,以他人、社会甚至代际利益作为评价环境的价值尺度,并以追求和谐与幸福为旨归。环境哲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乃是人类在解决自然生态的进程中求助于人性化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人类正确对待自然的观念方式、政治方式、制度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解决自然生态的根本出路,也是试图拥有真正人的生活的一种努力。重建人文生态具有双重效应:为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文化基础;为追求人的身心和谐与心灵净化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在梳理生态学的人文生态学转向及其限制、环境哲学及其局限的基础上,试图寻找造成环境问题的社会设置基础,主张构建人文生态是解决生态危机从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哲学 自然生态 资本逻辑 社会设置 人文生态 身心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悟历史 面向未来--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笔谈
17
作者 吴汉全 卢国琪 任德新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和党建理论的研究。党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对于研究者而言,还有若干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史和党建理论的研究。党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当前及今后的一段时期,对于研究者而言,还有若干问题是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九十年。解放思想永无止境。在我国经济转型期,伴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注重社会的公平、公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领袖人物 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和谐社会 利益共享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身体认知为逻辑起点的学校武术教育新思考 被引量:14
18
作者 彭国强 杨建营 +1 位作者 孙毅 于均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101,共8页
身体认知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转向。在中国武术身体观视角下对西方身体认知理论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修体悟法等,以身体认知理念为研究与思考的逻辑起点,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 身体认知是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研究中一个重要转向。在中国武术身体观视角下对西方身体认知理论重新解读的基础上,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修体悟法等,以身体认知理念为研究与思考的逻辑起点,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可能存在的“逻辑裂隙”,并在此视角下对学校武术教育在未来发展的路向进行了探索。研究认为:中国武术身体观维度下的身体认知主体是身心合一的“我”的身体,认知方式主要是通过武术习练过程中身体所产生的的直觉体悟,认知的范畴包括作为认知主体的“我”及其所处的客观场域;以此为视野对学校武术教育进行反思,认为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主要存在武术教育应然价值缺失、身体经验传承断裂、武术教学理念偏隅、教学过程中身体感知束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在身心合一的武术教育目标中培养完整的人、以经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中搭建身体交流、在实修体悟的训练过程中激发习武情怀以及体用兼备的训练思想中实现中国武术身体观中的“天人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认知 学校武术 武术教育 身心合一 武术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州新建本科院校为例
19
作者 韦素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了解目前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发生程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缓解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促进实验员队伍健康发展。方法:借鉴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针对实验员队伍的职业倦怠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整理,描述统计,并从性别... 目的:了解目前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发生程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和缓解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促进实验员队伍健康发展。方法:借鉴已有相关的研究成果,编制针对实验员队伍的职业倦怠问卷,进行发放、回收、整理,描述统计,并从性别、年龄、职称等与职业倦怠的三个特征之间寻找影响因素。结果:社会和家庭环境、学校组织和实验室环境、职业特性和自身因素都会导致高校实验员队伍职业倦怠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倦怠 职业发展 实验员 成就感 身心疲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栋梁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1期29-31,共3页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形式,决定了其教育对象——职校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必然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等职校的专业设置必然以社会性、教育性需求为导向,正确处理专业设置与学...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有别于普通高中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形式,决定了其教育对象——职校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心理发展的必然有别于普通高中学生。因此,中等职校的专业设置必然以社会性、教育性需求为导向,正确处理专业设置与学生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有效的教育活动,实现其身心发展目标的提高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 专业设置 学生 身心发展 目标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