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涵、特征及其实践路径
1
作者 王琦 张蕾 《上海节能》 2025年第2期145-151,共7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内在的绿色发展,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采用创新驱动、低碳环保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强调内在的绿色发展,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而采用创新驱动、低碳环保的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深受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等的影响,并在新时代对其加以创新和发展,核心是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并以美丽中国的建设为目标引领。在本质特征上,该现代化模式体现出继承性与发展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科学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发展绿色生产力,打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态势;强化生态教育,培育环境友好型公民素养,打好生态文明的群众基础;遵循全球化潮流,构筑合作共赢的生态新蓝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本质探微
2
作者 洪秀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4-41,共8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与唯物史观的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它以“现实的个人”作为逻辑起点,既确立了人的自我生成、自主创造的历史主体地位,又确立了人的历史制约性,强调以生态理性代替经济理性,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的平等性;它以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为认识论基础,肯定人与自然在本体论层面构成生命、生活维度上的共生共荣关系,要求以生产力的绿色转型真正实现生态化和现代化的融通共赢,与欧美国家生态现代化理论存在本质差别;它以“两个和解”作为价值旨归,破除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内生性的人类中心主义、物质主义、发展主义、生态异化等诸多积弊,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自然之间虚幻的、抽象的共同体关系,倡导构建“真正的共同体”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全面解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统一是遵循人类历史客观规律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现实的个人 实践关系 绿色发展 两个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天人合一”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胡坚强 任光凌 +2 位作者 梅艳 朱育晓 董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61,共6页
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 ,人们在重新审视历史时发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含有丰富的辩证哲理。与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林业管理理念不同 ,中国古代的林业经营管理思想 ,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 ,实现... 在全球环境生态危机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的今天 ,人们在重新审视历史时发现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含有丰富的辩证哲理。与西方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林业管理理念不同 ,中国古代的林业经营管理思想 ,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 ,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生生之道”。随着现代化建设与社会的进步 ,我国面临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粮食、能源等诸多问题 ,愈来愈倚赖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维系人类生存的途径 ,对古代这一宝贵思想进行回顾与分析 ,可为当代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思想 林业 可持续发展 森林生态系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材料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天民 郝维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6-8,共3页
生态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以哲学的观点为基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产生的必然铖一和其重要性,以... 生态环境材料是近年来在先进材料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产生的背景、过程和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以哲学的观点为基础,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出发,讨论了生态环境材料概念产生的必然铖一和其重要性,以及生态环境材料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学 可持续发展 环境协调性评价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伦理学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福森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1,共5页
人理与物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论障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通路;生命同根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伦理关系的价值基础。要确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 人理与物理的冲突,是确立人与自然之间伦理关系的理论障碍;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阻断了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伦理关系的通路;生命同根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确立伦理关系的价值基础。要确立起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就必须彻底超越近代理性主义的主体性哲学、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西方现代伦理学的思维框架,回归前理性的、前逻辑的、前概念的、前科学的古代自然观和建立在体悟的、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主义的伦理学。新伦理学是一种建立在人对自然的崇敬、感激、同情、关爱等情感基础上的非理性的伦理学,是一种确保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亲密相依的伦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 生态伦理学 发展 理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脱钩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慧华 袁健红 冯吉芳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5-142,共8页
实现人类福利水平提升与自然消耗脱钩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针对此,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地区的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的脱钩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十五"期间:有15个地区脱钩状态... 实现人类福利水平提升与自然消耗脱钩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针对此,本文基于Tapio脱钩模型分析了中国31个地区的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的脱钩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十五"期间:有15个地区脱钩状态为强脱钩;而其余16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有9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十一五"期间:有25个地区均为强脱钩;而其余6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仅有1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十二五"期间:有28个地区为强脱钩;而其余3个地区的自然消耗正增长,其中有2个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人类福利水平增长速度。在中国区域人类福利与自然消耗关系中,技术效应起到了驱动作用,而服务效应起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 人类福利 自然消耗 人类发展指数 生态足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有机食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7
作者 买娜 解利华 常铮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7年第1期32-33,37,共3页
介绍了有机食品的特点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作用,并概述了我国有机食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关键词 有机食品 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沈建军 武丽英 +1 位作者 祁利明 王福斌 《资源与产业》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47,共4页
针对当前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资源环境问题,本文在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要... 针对当前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资源环境问题,本文在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人与自然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正确把握科学技术发展方向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本质要求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切实之举。总结提出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类与自然共同进化、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水工程的认识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宁 《中国水利》 2007年第4期13-17,共5页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评价水工程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 水工程 生态系统 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基本观点和植被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晓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 本文对西部开发的历史经验作了简要的回顾 ;对可持续发展途径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区域建设定位应与环境特征梯度相对应和适度发展等基本观点从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作了阐明 ;对植被发展的边界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作了分析 ,并对确定的方法和依据通过实例给以了说明 ;对植被建设中的节水材料选育、群落结构合理性、天保工程和合理采伐 3个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环境承载力 适度发展 植被发展边界 科技 西部大开发 可持续发展 植被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之生态城市思想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谭瑛 《规划师》 2005年第10期5-7,共3页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 早在二千七百年前,《管子》一书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生态命题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态城市思想,强调“无违自然”,提倡通过自然现象来规范城市社会的有序发展,突出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整体性,管子的这些思想对我国现今认识和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等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生态城市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生态文明与防沙治沙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信建 《中国林业经济》 2008年第6期5-10,共6页
论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 论述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它强调走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只有解放自然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提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生态建设和生态文化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防沙治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以新的发展观、文明观来指导防沙治沙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防沙治沙 人与自然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外生态智慧研究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新平 张芳芳 王得祥 《中国城市林业》 2017年第5期6-11,共6页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 为综合比较国内外生态智慧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热点演进趋势,文章借助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OS)分别统计国内"生态智慧"及国外"ecological wisdom"主题期刊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以h指数和施引文献数为主要评价依据,从发文量、出版物、学科方向和共现关键词等4个方面对国内外文献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讨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关于生态智慧的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各自的成就、问题和空缺。生态智慧跨学科的特点要求研究者多领域合作,开启产学研一体化多学科融合的实证性研究,为生态智慧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智慧 文献计量学 天人合一 可持续发展 研究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子》的天地人和合观探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长泰 《管子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19-22,共4页
《管子》的"和合"是一种差等和合,治国理念以天地人和合观为基础,建立了形而上的天地和合道德根据,治国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社会和合偕习,和合观的使用在方法上运用个人内心和合、国家内外和合达到国家治理,形下之用体现于政治... 《管子》的"和合"是一种差等和合,治国理念以天地人和合观为基础,建立了形而上的天地和合道德根据,治国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社会和合偕习,和合观的使用在方法上运用个人内心和合、国家内外和合达到国家治理,形下之用体现于政治上政通人和以实现天地人和。管子之所以成为我国春秋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是因为他的治国理念高远、方法得当、运用适宜,既有道德感化,又有法治辅助,还有礼义调和,实现了社会上下和合、内外和合、形上形下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天地人 和合观 政通人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 被引量:9
15
作者 孟兆祯 《住宅科技》 2005年第1期3-5,8,共4页
纵论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指出在人居环境的规划中,一切要顺应自然,不可做违背自然之事。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中国园林 规划 人与自然 违背 发展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雨辰 彭奕为 《云梦学刊》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提出应当立足于问题导向,以系统论、整体论、协同论等辩证思维统筹协同推进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形成,把维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性与重点展开对人民群众关切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二十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进一步继承和深化了十八大以来党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生态文明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中的“天人观”思想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文莺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7年第12期98-99,共2页
未曾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天人关系有着如此深刻持久的关注,以至于"天人观"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问题。汉构建与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了高台建筑向楼阁建筑的过渡,稳定了中国传统... 未曾有哪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天人关系有着如此深刻持久的关注,以至于"天人观"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本问题。汉构建与装饰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了高台建筑向楼阁建筑的过渡,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木构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史中处于重要地位。汉代董仲舒将早期的"天人感应"推向了"天人合一",将起初粗陋的天人观思想进行整合建立了"天人合一"宇宙图式,天人观思想在当时的汉代建筑与装饰中也逐步更清晰地体现出来。本文通过研究天人观思想在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中的体现,从哲学层面上解释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建筑与装饰艺术 哲学思想 “天人观”思想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社会建构与人的全面发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陶富源 钱亚琴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7-11,共5页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它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出发点和目的,以及衡量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内容,是和...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原则,它确立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出发点和目的,以及衡量是非得失的最高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根本内容,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指向。要在这个价值目标指引下,维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增进民生幸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要在人民群众共建共享中推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以人为本 人的全面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熵社会: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 被引量:1
19
作者 邝福光 《钦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60-64,共5页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哲学高度上来说,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及与社会环境和谐两个层面,其哲学本质就是抑制人类的自然贪欲本能,善待他人和世界万物,让社会生产和消费回归其自然属性,建设一个低...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哲学高度上来说,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及与社会环境和谐两个层面,其哲学本质就是抑制人类的自然贪欲本能,善待他人和世界万物,让社会生产和消费回归其自然属性,建设一个低熵社会。这一切,都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学说原理决定的。因此说,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就是构建低熵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哲学本质 熵学说原理 人和社会的自然属性 低熵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思想与和谐社会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建华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1-43,共3页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主导位置,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这一传统思想为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资源,为我们贯彻和... 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据主导位置,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应该保持一种协调、平衡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环境。这一传统思想为和谐社会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资源,为我们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思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