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8篇文章
< 1 2 10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ization of nonlinear PID with feed-forward controller for 3-DOF flight simulator and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Duan Haibin Wang Daobo Yu Xiufe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2期342-345,共4页
As friction, intrinsic steady-state nonlinearity poses a challenging dilemma to the control system of 3-DOF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flight simulator, a novel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of nonlinear PID (proportional... As friction, intrinsic steady-state nonlinearity poses a challenging dilemma to the control system of 3-DOF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flight simulator, a novel hybrid control strategy of nonlinear PID (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 with additional FFC (feed-forward controller) is proposed, and the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results are also given. Based on the description of 3-DOF flight simulator, a novel nonlinear PID theory is well introduced. Then a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with additional FFC is designed. Subsequently, the loop structure of 3-DOF flight simulator is also designed. Finally, a series of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experiments are undertaken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nonlinear PID controller with additional FFC for 3-DOF flight sim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ight simulator nonlinear PID FFC hardware-in-the-lo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的车间作业排序优化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华 刘婷婷 +1 位作者 汪圆 严金凤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提出一种解决车间作业排序问题的、基于工序编码方式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上的优化设计方法,并运用传统的遗传算法对此类问题进行仿真优化。首先,对基于工序编码的方法进行改进,并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中映射实现,应用遗传... 提出一种解决车间作业排序问题的、基于工序编码方式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上的优化设计方法,并运用传统的遗传算法对此类问题进行仿真优化。首先,对基于工序编码的方法进行改进,并在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中映射实现,应用遗传算法实现最优的排序方式。最后示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简单可行,为解决这类复杂问题提供了一条捷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业排序 仿真优化 遗传算法 PLANT simulation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 architecture-oriented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based on MDE 被引量:3
3
作者 Yonglin Lei Ning Zhu +2 位作者 Jian Yao Hessam Sarjoughian Weiping W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5期900-922,共23页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is a special type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Thre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i.e. model composability,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and model evolvability, are g...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is a special type of complex system simulation. Thre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NFRs), i.e. model composability,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and model evolvability, are gaining higher priority from CSES users when evaluating different modeling methodologies for CSES. Traditional CSES modeling methodologies are either domain-neutral (lack of domain characteristics consideration and limited support for model composability) or domain-oriented (lack of openness and evolvability) and fall short of the three NFRs. Inspired by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e i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software engineering fields, we extend it into a concept of model architecture for complex simulation systems, and propose a model architecture-oriented modeling methodology in which the model architecture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achieving the three NFRs. Various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 approaches and technologies, including simulation modeling platform (SMP),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DSM), eclipse modeling framework (EMF), graphical modeling framework (GMF), and so forth, are applied where possible in representing the CSES model architecture and its components' behaviors from physical and cognitive domain aspects. A prototype CSES system, called weapon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system (WESS), and a non-trivial air-combat simulation example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method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at system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CSES) model architecture model-driven engineering (MDE) simulation modeling platform (SMP) domain specific modeling (DSM) weapon effectiveness simulation system (W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field experiment 被引量:5
4
作者 洪波 林波荣 +1 位作者 王冰 李树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688-695,共8页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 Veget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improving wind environment of residential districts,and is helpful for creating a comfortable and beautiful living environment.The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for wi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in winter was investigated by carrying out field experiments in Heqingyuan residential area in Beijing,and after that,numerical simulation with SPOTE(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experiments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of vegetation was adopted for comparison.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with simulation results,it could be concluded that the wind field simulate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wind field,and the flow distribution impacted by vegetation could be accurately reflected;2) The wind velocity with veget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out vegetation,and the wind velocity was reduced by 46%;3) By adjusting arrangement and types of vegetation in the regions with excessively large wind velocity,the pedestrian-level wind velocity could be obviously improv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nvironment simulation platform for out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SPOTE) field experiment optimal design of vegetation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ine Predator Algorithm-based Sliding Mode Control of a Novel Motion Simulator for High Column Sloshing Experiments
5
作者 DU Zun-feng CHEN Xiang-yu +2 位作者 BAI Hao ZHU Hai-ming HAN Mu-xuan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5-1848,共14页
Sloshing experiment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the reaction performance of regeneration columns on an offshore floating platform.A novel type of column motion simulating device and a Marine Predator Algorithm-based Slidi... Sloshing experiment is crucial to determine the reaction performance of regeneration columns on an offshore floating platform.A novel type of column motion simulating device and a Marine Predator Algorithm-based Sliding Mode Controller(MPA-SMC)are proposed for such sloshing experiments.The simulator consists of a Stewart platform and a steel framework.The Stewart platform is located at the column's center of gravity(CoG)and supported by the steel framework.The platform's hydraulic servo system is controlled by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with parameters optimized by MPA to improve robustness and precision.A numerical sloshing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using the proposed device and controll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ovel motion simulator has lower torque during the column sloshes,and the proposed controller performs better than a well-tuned PID controller in terms of target tracking precision and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on column sloshing experiment motion simulator Stewart platform sliding mode control marine predator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H-AC算法的冷源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璇 莫浩华 闫军威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1,共11页
中央空调冷源设备台数与运行参数的优化是一类离散与连续变量的协同优化问题,而经典强化学习算法难以优化此类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选项-评论者与演员-评论者框架的中央空调冷源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分层演员-评论... 中央空调冷源设备台数与运行参数的优化是一类离散与连续变量的协同优化问题,而经典强化学习算法难以优化此类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结合选项-评论者与演员-评论者框架的中央空调冷源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策略。首先,采用分层演员-评论者(H-AC)算法分层优化设备台数与运行参数,且高层和底层模型共用Q网络评估状态价值,以解决多时间尺度下的优化难题;然后,在智能体架构、策略与网络更新方式等方面对H-AC算法进行改进,以加速智能体的收敛;最后,以夏热冬暖地区某科研办公建筑中央空调冷源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冷源系统TRNSYS仿真平台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平均室内舒适时间占比分别增加14.08、11.23、29.70、9.07个百分比的前提下,基于改进H-AC算法的系统能耗分别比其他4种常规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减少了32.28%、28.55%、28.63%、11.53%;虽然基于改进H-AC算法的系统能耗比基于选项-评论者框架的算法增加了0.27%,但获得了更平稳的学习过程且平均室内舒适时间占比增加了4.8个百分点。该文算法可为各类建筑中央空调冷源系统节能优化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助力建筑“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源系统 TRNSYS仿真平台 深度分层强化学习 选项-评论者框架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P-DDPG的矿山运载机器人路径规划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健健 程琪 +2 位作者 章腾 黄先诚 韩子毅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1,共9页
针对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在路径规划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合运动学分析和经验回放机制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KP-DDPG)算法,在对移动的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和分析的基础上,在DDPG奖励函数中增加了方位角奖励因子和转弯惩罚因子,同时改... 针对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在路径规划中的不足,提出一种融合运动学分析和经验回放机制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KP-DDPG)算法,在对移动的机器人运动学建模和分析的基础上,在DDPG奖励函数中增加了方位角奖励因子和转弯惩罚因子,同时改变了随机采样经验池策略,建立积极经验重放缓冲区,优先采样时序差分误差大的样本进行训练。在仿真平台上比较了传统路径规划算法与所提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KP-DDPG算法可以有效地克服DDPG方法训练周期长、路径规划技术差等缺点。同时设计了基于数字孪生的矿山无人运输仿真系统,在数字孪生仿真平台上验证了规划路径转角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强化学习 KP-DDPG 数字孪生仿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角效应的“支架-围岩”数字孪生模拟试验平台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1
8
作者 解盘石 张颖异 +7 位作者 伍永平 杜玉乾 杨航 黄宝发 林伟典 易磊磊 徐辉 冯春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37-2852,共16页
液压支架与围岩两者间的稳定性关系是长壁工作面开采及其智能化研究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该类复杂难采煤层矿井的安全智能开采。为此,在实验室环境下研制了三维... 液压支架与围岩两者间的稳定性关系是长壁工作面开采及其智能化研究的重难点内容之一。大倾角、急倾斜煤层赋存条件复杂,“支架-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大,严重制约了该类复杂难采煤层矿井的安全智能开采。为此,在实验室环境下研制了三维大比例模拟试验平台与配套试验液压支架,可最大程度模拟复杂难采煤层工作面的开采环境,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耦合控制、顶板周期来压及冲击来压效果。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了“支架-围岩”试验平台孪生系统,可实现对物理空间模拟试验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的精确感知与高效仿真。开展了试验平台性能、异型液压支架研发支撑、“支架-围岩”试验平台孪生系统优化等一系列测试试验,确定了试验平台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性能的可靠性、孪生系统的实用性和准确性,体现了试验平台的多功能性。基于测试试验,发现工作面顶板来压期间,支架在倾角效应下易发生侧向偏转失稳,支架间侧向挤压加剧;工作面顶板、支架、煤壁及底板组成的“支架-围岩”系统是协同承载体,四者任何环节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的稳定性,也会加剧另外环节的破坏。针对性提出采取液压支架防倒滑装置、加强围岩控制和实时监测预警3项改进措施,来提升复杂煤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支架-围岩 倾角效应 大比例模拟试验平台 智能化 大倾角煤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光氢储微电网系统多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9
作者 赵建勇 于彦雪 +3 位作者 陈磊磊 吴敏 年珩 孙丹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5-60,共6页
为了弥补风光氢储微电网纯实物实验平台搭建难、成本高昂、安全可靠性不足的缺点,并填补暂态控制策略与多时间尺度稳态能量管理策略协同验证的空白,采用Typhoon HIL实时仿真器,设计开发了风光氢储微电网系统多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 为了弥补风光氢储微电网纯实物实验平台搭建难、成本高昂、安全可靠性不足的缺点,并填补暂态控制策略与多时间尺度稳态能量管理策略协同验证的空白,采用Typhoon HIL实时仿真器,设计开发了风光氢储微电网系统多控制器硬件在环仿真实验平台。基于该实验平台,面向本科生的电力电子技术类课程,设计了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与综合创新实验3个维度的实验内容;面向研究生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类课程,设计了微电网技术相关的实践内容。实践结果表明,该平台可快捷高效地验证微电网各类高性能控制及优化算法效果,弥补了传统稳态与暂态控制实验的不足,具备较强的可扩展性,支持多层次实验内容的灵活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光氢储微电网系统 硬件在环仿真 实验平台 多维度实验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架平台井口区天然气泄漏火灾模拟与安全评价
10
作者 黄焱 张勐 朱本瑞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3-851,共9页
为研究导管架平台井口区天然气泄漏引发的喷射火灾对平台结构、设备及人员安全性的影响,对比防火墙和被动防火材料(Passive Fire Protection,PFP)的保护效果,采用计算流体软件开展了不同泄漏速率下可燃气云燃烧发展过程的模拟,得到平台... 为研究导管架平台井口区天然气泄漏引发的喷射火灾对平台结构、设备及人员安全性的影响,对比防火墙和被动防火材料(Passive Fire Protection,PFP)的保护效果,采用计算流体软件开展了不同泄漏速率下可燃气云燃烧发展过程的模拟,得到平台着火区域附近支撑结构及周边设备的热通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而基于热通量评价准则,对平台结构、设备、人员及防火措施的效果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泄漏速率下,井口区火灾发展与蔓延趋势不同,小泄漏火灾主要影响平台中层甲板井口区;中等泄漏火灾对平台中层甲板的影响范围最大,人员逃生最为不利;高泄漏时则主要影响平台中层甲板北侧区域,但会对上层甲板的模块安全性造成威胁。泄漏速率越大,火焰覆盖区的平台主支撑及设备的稳态热通量越大,破坏时间越短。在相同的火灾场景下,防火墙能够比PFP对设备起到更好的安全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导管架平台 天然气泄漏 火灾仿真 防火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模仿真与控制
11
作者 许有熊 庄广锋 +1 位作者 朱松青 陈星宇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9-204,共6页
传统微动平台采用压电加柔性铰链的方式,存在柔性铰链刚度低、承受载荷小、易损坏等问题。针对此,将压电和液压放大技术的优点应用到微动平台上,提出一种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其工作机制和性能特点。利用... 传统微动平台采用压电加柔性铰链的方式,存在柔性铰链刚度低、承受载荷小、易损坏等问题。针对此,将压电和液压放大技术的优点应用到微动平台上,提出一种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建立其数学模型,分析其工作机制和性能特点。利用AMESim软件对液压放大机构进行结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腔体体积小、弹簧刚度小的情况下,液压放大机构的位移放大效果最好。搭建AMESim与MATLAB的联合仿真模型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液压放大式两自由度压电微动平台能实现高精度定位,为后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平台 压电 液压放大 动态仿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李尚平 甘伟光 +3 位作者 郑创锐 文春明 李凯华 李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4,共8页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 针对课题组研发的预切种式智能甘蔗切种机(下称甘蔗切种机)切种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开发了智能甘蔗切种机多刀闭环协同控制系统。为初步验证系统的有效性,搭建了调刀模拟平台进行试验,结果显示闭环控制平均调刀时间比开环控制少0.21 s。样机试验结果表明:(1)电机脉冲频率f=6 kHz时,调刀电机达到最佳速度120 mm/s,调刀绝对位移误差小于5 mm,相对位移误差<1%;当f>6 kHz时,调刀相对位移误差大于5%;当f≥8 kHz时,步进电机出现严重堵步,影响正常工作。(2)调刀速度为120 mm/s时,闭环控制切刀调刀时间为0.95 s/根,调刀效率提高了74.32%。(3)甘蔗传送速度达到0.15 m/s,提高了50%;甘蔗传送间距提升了80%;综合传送效率提升了86.6%。(4)切种合格率达98.02%,伤芽率小于1%,与原系统相比切种机总体切种效率提高83.20%,工作稳定,实现了连续、高效自动切种,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切种机 闭环控制 协同控制 调刀模拟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地融合的多体制通信仿真实验平台设计
13
作者 杨德伟 李念祖 +1 位作者 何东轩 王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7-72,84,共7页
为加强学生对星地融合多体制通信波形与系统的认识,以DVB-S2X、WCDMA和5G NR波形为基础,设计并搭建基于Matlab图形界面的交互式星地融合多体制通信仿真实验平台。平台根据通信场景分为用户上、下行链路与馈电上、下行链路,每条链路级仿... 为加强学生对星地融合多体制通信波形与系统的认识,以DVB-S2X、WCDMA和5G NR波形为基础,设计并搭建基于Matlab图形界面的交互式星地融合多体制通信仿真实验平台。平台根据通信场景分为用户上、下行链路与馈电上、下行链路,每条链路级仿真包含编解码、调制解调、噪声与频偏产生、帧同步、定时同步、信道估计、频偏估计、跳频解跳、扩频解扩和传输业务选择等模块。各功能参数通过图形交互界面配置,将结果通过仿真波形展示。该平台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不同配置参数下的频偏估计性能,学习帧捕获与定时同步环路原理并掌握同步流程,还能促使学生理解星地融合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各功能模块留有统一接口,允许学生自己编写算法,进行通信链路功能仿真与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 多体制波形 通信链路 仿真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设计及开发
14
作者 王志涛 畅英杰 +1 位作者 郑培英 李铁磊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燃气轮机是机、电、液耦合的复杂系统,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缩短其研制周期、降低试验风险,但仿真建模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单一工具很难满足建模需求。为设计和开发一种适用于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软件工具,建立了基于功能模型接口(FMI)... 燃气轮机是机、电、液耦合的复杂系统,采用仿真技术可以缩短其研制周期、降低试验风险,但仿真建模涉及不同学科,采用单一工具很难满足建模需求。为设计和开发一种适用于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软件工具,建立了基于功能模型接口(FMI)协议的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采用C#/WPF和SQL Server进行了代码、用户界面和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对功能模型单元(FMU)封装、仿真计算和数据存储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对燃燃联合动力装置进行了多系统联合仿真,并对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平台的功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采用FMU代理模型实现了燃燃联合动力装置多系统联合仿真的功能,仿真结果准确且仿真计算速度与商业软件相比提升了1.84%。为研发设计人员提供了基于多维度、多系统、多软件的燃气轮机多系统联合仿真的高可靠性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多系统联合仿真 仿真平台 标准化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案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15
作者 刘洋 祝安 +2 位作者 邢作霞 李文文 宋明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3-96,102,共5页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 为研究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方案和丰富教学手段,提升园区运行质量与产教融合水平,设计并搭建一种园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考虑了风光储、电热耦合以及冷热电气协同的多场景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实验教学案例。结果表明,采用冷热电气协同、源网荷储集群联控技术,可进一步提升园区运行质量和能源利用效率。通过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应用,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与实践能力,对电气工程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具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实验教学平台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优化调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能源数模混合暂稳态一体化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16
作者 何桂雄 贾晓强 +3 位作者 董树锋 韩永禄 陈永华 郑一鸣 《系统仿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3-1115,共13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综合能源系统正经历重大改革。研究数模混合暂稳态仿真方法,应对能流优化和规划优化中的挑战。开发的综合能源仿真平台集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实物验证于一体,基于模块化原则,包含综合能源模型库、能...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综合能源系统正经历重大改革。研究数模混合暂稳态仿真方法,应对能流优化和规划优化中的挑战。开发的综合能源仿真平台集物理模拟、数字仿真、实物验证于一体,基于模块化原则,包含综合能源模型库、能流优化、建模管理、实时仿真和监控模块,实现了暂稳态仿真,提升了系统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设计了平台的功能和物理架构,分析了各模块主要功能,建立了动态和稳态模型库,研发了一体化仿真系统,对园区级场景进行仿真,验证了算例系统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 数模混合 仿真平台 能流优化 通讯接口 在线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机器人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17
作者 杨亮 邓伟俊 +1 位作者 沈慧 蔡川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47-153,共7页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 相较于传统单机器人,多机器人系统在效率、容错性能、鲁棒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但其也存在硬件成本高、占地面积大等缺点,这些都限制了与多机器人相关的实验课程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多机器人协同控制实验平台设计方案。该实验平台由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上位机控制子系统、机器人本体三部分组成,其中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负责完成环境建模、动力学仿真、传感数据采集等任务,上位机控制子系统通过网络接口与虚拟样机仿真子系统联动,以实现多机器人的协同控制。实践结果表明,该实验平台具有部署成本低、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的优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机器人 仿真教学平台 协同控制 虚拟样机 人机交互 视觉伺服 运动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堑积雪平台的作用机理及参数优化研究
18
作者 马文勇 郭世怡 +3 位作者 李赛 张智博 高毅 詹子悦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4-123,共10页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 风吹雪灾害会降低路面能见度同时造成积雪堆积。因此准确预测路堑内的雪浓度与积雪是路堑风吹雪灾害研究的重点。研究采用欧拉方法的混合多相流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基于典型全路堑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模拟得到流场、壁面摩擦速度、积雪以及能见度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模拟结果揭示了积雪平台的防治机理,并提出最优的参数取值。结果表明:积雪平台可以产生低风速区域,有效地捕获雪粒从而减少路面积雪;路堑中风速小于0.05倍入口1 m高度处风速的区域可以反映路堑内的积雪分布;平台的最优参数取值为,上风侧边坡比1∶3、7/6倍的行车道路宽度、5/6倍的行车道路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吹雪 全路堑 积雪平台 数值模拟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排烟制式下列车越站对地铁站台排烟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甘甜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1,共8页
为研究地铁车站协同排烟系统在列车越站时能否有效控制烟气扩散,以武汉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车站排热风机协同站台大系统风机的排烟方案,首先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有无列车越站运行时站台各通道口的风速,分析列车越站工况下流场的变化特... 为研究地铁车站协同排烟系统在列车越站时能否有效控制烟气扩散,以武汉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基于车站排热风机协同站台大系统风机的排烟方案,首先通过现场试验测试有无列车越站运行时站台各通道口的风速,分析列车越站工况下流场的变化特征;然后,利用测试结果对车站全尺寸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并计算站台行李火灾工况下站台内能见度、CO体积分数、温度等指标,分析列车越站工况下站台烟气的控制效果。测试结果表明:1)无列车运行工况下,楼扶梯口处向下风速为1.8~3.5 m/s;2)列车以40 km/h越站运行时,楼扶梯口处向下风速经历下降—升高—下降3阶段变化,并低至约0.5 m/s;3)列车越站显著影响楼扶梯口处的风速,且向下气流速度变化时间与列车运行的时间密切相关。烟气模拟结果表明:1)无列车运行工况下,站台内烟气控制效果良好;2)列车以40 km/h越站运行时,协同排烟系统整体表现良好,能够有效控制烟气扩散,仅有近火源处L5楼扶梯口局部位置(约占站台面积的10%)CO体积分数、能见度和温度等指标不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站台 站台火灾 列车越站 协同排烟系统 数值模拟 楼扶梯口处向下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理念的轻化工程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夏光美 吉兴香 +1 位作者 王强 李荣刚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0-184,共5页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操环境危险、设备结构封闭等问题,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的理念,本文提出了构建轻化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策略,详细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工科专业传统实践教学存在的实操环境危险、设备结构封闭等问题,基于“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实习实践虚实结合”的理念,本文提出了构建轻化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策略,详细论述了轻化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分析了该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特点。最后总结了笔者所在学校轻化工程专业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期为本校其他工科专业及省内外同类高校工科专业实施虚拟仿真教学提供借鉴与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教产融合 轻化工程 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