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1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of calcium stannate by modified wet chemical method 被引量:3
1
作者 何则强 李新海 +3 位作者 刘恩辉 侯朝辉 邓凌峰 胡传跃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3年第3期195-197,共3页
A modified wet chemical route for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he calcium stannate CaSnO3, a potentialmaterial for dielectric applications is reported. Firstly, a precursor CaSn(OH)6 was prepared using tin tetrachlor... A modified wet chemical route for low-temperature synthesis of the calcium stannate CaSnO3, a potentialmaterial for dielectric applications is reported. Firstly, a precursor CaSn(OH)6 was prepared using tin tetrachloride,calcium chloride and sodium hydroxide at room temperature. Then the precursor was annealed at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of 600 ℃ to obtain CaSnO3. The phase identification, thermal behavior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X-ray diffraction (XRD), thermo-gravimetric (TG) analysis and deriva-tive thermo-gravimetric (DTG) analysis,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SnO3 obtained by this method possesses a cubic perovskitestructure with average grain size of 5 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nO3 WET CHEMICAL method 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doped carbon materials and their use for sodium storage
2
作者 YUAN Ren-lu HOU Ruo-yang +4 位作者 SHANG Lei LIU Xue-wei LI Ang CHEN Xiao-hong SONG Huai-he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0-795,共26页
Defect engineering by heteroatom doping gives carbon material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different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a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high-performance applicatio... Defect engineering by heteroatom doping gives carbon materials some new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 different electronic structure and a high electrochemical activity,making them suitable for high-performance applications.N-doping has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because of its similar atom radius to carbon,high electronegativity as well as many different configurations.We summarize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roperties of N-doped carbon materials,and discuss their possible use in sodium ion storage.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 content/configuration and crystallinity,electronic conductivity,wettability,chemical reactivity as well as sodium ion storage performance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oped carbon material N configuration preparation method Performance Sodium stor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TiO_2 THIN FILMS BY MOCVD METHOD 被引量:2
3
作者 Tong Jun, Zhang Tong, Zhang Liang-ying, Yao Xi Electronic Materials Research Laborator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a’an, Shaanxi, 710049, China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Z1期215-218,共4页
Preparation of TiO<sub>2</sub> thin films by MOCVD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MOCVD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built. A wide rang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are investigated to deposit TiO<su... Preparation of TiO<sub>2</sub> thin films by MOCVD method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MOCVD system has been designed and built. A wide rang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are investigated to deposit TiO<sub>2</sub> films on Si wafers starting from metal-organic precursor tetrabutyl titanate. Activation energy of the film formation (E) is obtained to be 23.6 kJ/mol. Structure of films is pure anatase when deposit temperatures are low, rutile forms at 700℃. The films also exhibit preferred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s which strongly depend on deposit conditions. Refractive index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f film thickness and decreasing of deposit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RATE preparation OF TiO2 THIN FILMS BY MOCVD method 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V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1'-BI-2-NAPHTHOLS BY BORON CHEMICAL METHOD
4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89-189,共1页
关键词 BI-2-NAPHTHOLS BY BORON CHEMICAL method ADVANCE IN THE preparation OF ENANTIOMERICALLY PURE 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oncis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β-Hydroxymethyl α-Furfuryl Amine Derivativ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ynthesis of 1-Deoxyazasugar Isomers
5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A Concise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Furfuryl Amine Derivativ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Synthesis of 1-Deoxyazasugar Isom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Benzil Compounds from Substituted Benzoin Compounds
6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21-321,共1页
关键词 A New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ubstituted Benzil Compounds from Substituted Benzoin Compoun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Method to Prepare Symmetrical Azobenzenes from Anilines
7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25-325,共1页
关键词 Phase Transfer Catalyzed method to prepare Symmetrical Azobenzenes from Anilin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增强型相变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钟金豹 范浩熙 +3 位作者 方桂花 王永鹏 孟祥一 张剑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29,共6页
首先对相变材料蓄能原理以及导热过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能力的增强方式进行概述,并介绍了近年来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且对相变材料的发... 首先对相变材料蓄能原理以及导热过程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复合相变材料导热能力的增强方式进行概述,并介绍了近年来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实验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且对相变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强化导热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在食品领域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婷 张萌 +4 位作者 邓博研 李甜甜 陈丽卿 徐婷 司传领 《中国造纸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7,共10页
纳米纤维素具有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及表面化学多功能性,使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纳米纤维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制备方法;论述了纳... 纳米纤维素具有的高比表面积、优异的机械强度、良好的界面稳定性及表面化学多功能性,使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纳米纤维素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行概述,介绍了纳米纤维素的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制备方法;论述了纳米纤维素在乳液稳定剂、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食品安全传感,以及功能性食品成分中的应用进展;并对纳米纤维素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纳米纤维素的功能化利用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纤维素 食品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处理工业废水的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坤 孙海翔 +4 位作者 唐玉朝 黄显怀 张北平 伍昌年 陈伟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861-1866,1874,共7页
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丰富的储量、多样的晶型以及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当MnO_(2)被纳米化处理后,其颗粒尺寸显著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总结了MnO_(2... 二氧化锰(MnO_(2))作为一种重要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因其丰富的储量、多样的晶型以及出色的性能而备受瞩目。当MnO_(2)被纳米化处理后,其颗粒尺寸显著减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进而实现了材料性能的优化,大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总结了MnO_(2)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吸附剂在工业废水污染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通过介绍MnO_(2)纳米复合材料形貌特征及其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阐述MnO_(2)纳米复合材料吸附剂在处理不同污染物的吸附机理,并展望Mn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锰(MnO_(2)) 吸附机理 制备方法 工业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InP量子点材料的制备与制氢活性分析综合实验设计
11
作者 于姗 谢江川 +4 位作者 叶嘉乐 陈钇江 王芳 罗玉梅 周莹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19,共6页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 该文设计了不同InP量子点的制备、材料表征和制氢活性分析光催化综合性实验,作为“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实验。首先通过热注入法设计合成了三类不同的量子点:单独的InP量子点、壳层修饰的InP/ZnS量子点及Ni掺杂ZnS的InP/ZnS(InP/Ni:ZnS)量子点;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能量散射X射线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发光光谱对其结构组成、元素分布、带隙大小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光催化制氢活性研究了ZnS壳层以及Ni掺杂对InP量子点材料催化活性的影响。学生可在整个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解量子点光催化制氢的基本原理,掌握前沿热点材料量子点的制备,并加强对相关材料分析方法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设计 实验教学 量子点制备 光催化 材料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脉冲微孔喷射法的微滴按需调控及直接沉积凸点研究
12
作者 董伟 贾赞儒 +2 位作者 许富民 王旭东 赵阳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8-186,共9页
微滴喷射的稳定性和微滴尺寸的按需制备是实现芯片封装中凸点直接制备的重要前提。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进行SAC305商用无铅焊料的喷射实验,探究了微滴喷射过程中,脉冲波形、传动杆与微孔的距离和微孔直径等工艺参数相互作用对喷射... 微滴喷射的稳定性和微滴尺寸的按需制备是实现芯片封装中凸点直接制备的重要前提。采用脉冲微孔喷射法(POEM)进行SAC305商用无铅焊料的喷射实验,探究了微滴喷射过程中,脉冲波形、传动杆与微孔的距离和微孔直径等工艺参数相互作用对喷射稳定性和粒子尺寸的影响,对制得焊球的表面及组织形貌、成分和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协同关键工艺参数能够实现微滴的稳定喷射及尺寸的按需调控,目标粒径与实际尺寸偏差在4%以内,能够满足凸点制备稳定按需的前提条件。微滴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氩气氛围中的冷速远低于氦气氛围,因此组织更粗大。结合上述结果,直接在纯铜板上制备凸点,形成了冶金层,表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为凸点的直接制备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微孔喷射法 SAC305 BGA焊球 凸点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电水凝胶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13
作者 黄晓艳 刘波 肖天伦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8-242,247,共6页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柔性传感器作为其核心组件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导电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因其独特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拉伸性,在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功能性导电水凝胶... 随着柔性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柔性传感器作为其核心组件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导电水凝胶柔性传感器因其独特的柔韧性、生物相容性和可拉伸性,在可穿戴电子、电子皮肤和软体机器人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综述了功能性导电水凝胶的制备策略、性能改进方法以及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水凝胶 柔性传感器 制备方法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
14
作者 李玉莲 李玉辉 +2 位作者 莫伟 刘欢欢 李琴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 目的构建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为提高该类患者出院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TBD术后出院准备相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形成证据汇总,结合临床实际需求,形成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初稿。应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开展2轮函询,确定出最终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第1轮发放问卷17份,回收15份;第2轮发放问卷15份,回收15份。第1轮有11名专家提出修改建议,第2轮有4名专家提出建议,提示专家参与研究积极性较高。专家咨询判断系数(Ca)为0.90,熟悉程度(Cs)为0.91,权威系数(Cr)为0.91,2轮函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63、0.368,形成贯穿患者入院至出院后6个不同时间点的13项出院准备服务方案条目。结论构建的PTBD术后患者出院准备服务方案科学、可靠,可为患者出院服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出院准备服务 循证护理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硬性石灰腐蚀行为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曹瑞东 王怡博 +3 位作者 赵杰 陈镐杰 段睿 任琳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5-2367,2395,共14页
水硬性石灰因优异的性能且与文物亲和力较强而被广泛用于历史建筑、岩土文物修复工作中。本文介绍了水硬性石灰的制备与性质,并对酸、碱、盐三类侵蚀环境下水硬性石灰宏观性能变化、改性后的性能提升及微观劣化机理进行了总结,旨在揭示... 水硬性石灰因优异的性能且与文物亲和力较强而被广泛用于历史建筑、岩土文物修复工作中。本文介绍了水硬性石灰的制备与性质,并对酸、碱、盐三类侵蚀环境下水硬性石灰宏观性能变化、改性后的性能提升及微观劣化机理进行了总结,旨在揭示水硬性石灰腐蚀行为的机理。研究表明,盐环境对水硬性石灰造成的损坏最严重,酸性环境次之,碱性环境最小。可以通过降低水胶比、加入火山灰材料和掺入改性剂来改善水硬性石灰生成物、孔隙率和微观形貌,以提高水硬性石灰的耐久性。最后指出水硬性石灰现阶段研究的不足,为水硬性石灰应对实际环境问题及新型建筑修复材料的研发提供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硬性石灰 腐蚀 力学性能 机理分析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制备及其体内药动学评价
16
作者 房伟 王奎鹏 韩德恩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6-1804,共9页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 目的制备漆黄素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乙醇注入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聚乙二醇1000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质量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X射线粉末衍射法分析晶型,透射电镜观察形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透析袋法考察释药,测定稳定性。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漆黄素及其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0.5%CMC-Na混悬液(150 mg/kg),于0.25、0.5、1、1.5、2、3、4、6、8、12 h采血,UPLC-MS/MS法测定漆黄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最佳处方为单硬脂酸甘油酯与磷脂比例1.56∶1,单硬脂酸甘油酯与三乙酸甘油酯比例3.05∶1,TPGS质量浓度0.2 mg/mL。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近似圆形,平均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分别为(86.14±1.28)%、(8.96±0.26)%、(212.35±9.04)nm、-(31.13±1.16)mV。原料药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中,制备过程未影响原料药与磷脂之间的氢键结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模拟胃液中3 h内累积释放度为46.12%,而在模拟肠液中18 h内约为50%,其冻干粉放置6个月后稳定性良好。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延长(P<0.01),Cmax、AUC_(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7.07倍。结论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改善漆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黄素 纳米结构脂质载体 制备 体内药动学 乙醇注入法 U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条件对Sr_(1.94)Eu_(0.04)La_(0.02)SiO_(4)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伟 朱红波 吴梅 《材料与冶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5,187,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Sr_(1.94)Eu_(0.04)La_(0.02)SiO_(4)荧光粉,分析了助熔剂类型、助熔剂添加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荧光粉物质结构、发光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表...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出Sr_(1.94)Eu_(0.04)La_(0.02)SiO_(4)荧光粉,分析了助熔剂类型、助熔剂添加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对荧光粉物质结构、发光性质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了荧光粉的物质结构、表面形貌及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制备的荧光粉的XRD图均与Sr_(2)SiO_(4)标准卡片PDF No.39-1256对应,没有产生杂质相;在选取的4种助熔剂中,最佳助熔剂为BaF_(2),其最佳添加量(质量分数)为3%;使用助熔剂制备的荧光粉分散性更好,发光性能也更优异;荧光粉的发光强度随着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当烧结温度为1300℃、烧结时间为5 h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条件 荧光粉 高温固相法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尺寸均一的木质素纳米粒子及其形成机理
18
作者 殷亚庆 吴晶枝 +3 位作者 覃善嘉 谢冰 唐爱星 刘幽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7-175,共9页
【目的】利用牛皮纸木质素的不可逆热响应特性在水中制备尺寸均一的木质素纳米粒子。并探讨木质素不可逆热响应行为的机理,为木质素纳米粒子的制备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木质素纳米粒子形态。采用全反... 【目的】利用牛皮纸木质素的不可逆热响应特性在水中制备尺寸均一的木质素纳米粒子。并探讨木质素不可逆热响应行为的机理,为木质素纳米粒子的制备提供新思路。【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制备的木质素纳米粒子形态。采用全反射衰减红外光谱、紫外-光扫描光谱以及差示扫描量热等方法,进一步分析了加热过程中木质素与水以及木质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结果】在125℃条件下加热30 min,可以得到平均水合粒径为94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2的木质素纳米粒子。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这些纳米粒子呈规则的球形。ATR-FTIR结果显示,在加热过程中,木质素中-CH_(3)和-CH_(2)-的吸收峰发生红移。FTIR结果显示,加热后木质素中C=O吸收峰蓝移。紫外-可见光扫描光谱结果显示,未观察到木质素的紫外吸收峰的位移变化。DSC结果显示,木质素的热响应过程需要吸收热量。酸-碱滴定结果显示,热处理后木质素中的羧基去质子化出现滞后现象,并且随着加热温度的上升以及加热时间的延长这种滞后现象逐渐增强。【结论】温度升高后,木质素与水的相互作用减弱,这是其产生热响应行为的主要原因。此外,木质素聚集后主要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木质素的不可逆热响应现象可归因于木质素疏水聚集导致溶解自由能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木质素纳米粒子 环保制备方法 木质素热响应机制 分子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游离氨基酸呈味分析结合SPME-GC-MS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
19
作者 侯智勇 张浩 +4 位作者 易宇文 王林 杨静 胡佳莉 张静茹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4,共9页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 为探究干燥方式对豆豉风味的影响,寻求预制豆豉粉的最佳干燥方式,通过游离氨基酸、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与电子鼻(E-nose)技术检测4种豆豉粉干燥后的氨基酸、化合物变化。游离氨基酸检测结果表明精氨酸、谷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使豆豉呈现苦味、鲜味、甜味、酸味,是主要的呈味氨基酸。采用SPME-GC-MS共检出50种化合物,醛类10种、醇类8种、酯类6种、烯类7种、烷类3种、酮类3种、酸类3种、硫醚类5种、苯酚类5种;豆豉粉主要由酯类(27.79%~42.97%)、烷类(23.51%~28.06%)和醛类(10.03%~22.49%)构成。气味活度值确认3-甲基丁醛是对风味影响最大的关键化合物,邻-异丙基苯、庚醛、壬醛、苯甲醛、正戊烯、氯甲烷、2,3-戊二酮、羰基硫、茴香脑、四甲基吡嗪、甲苯是对香气有贡献的化合物。研究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和冷冻干燥对氨基酸的鲜味有较大影响,不同干燥方式的传热条件及其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化合物含量变化。该研究结果对豆豉粉深加工中风味形成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豆豉粉 干燥方式 游离氨基酸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电子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在深钻井井筒井壁底施工中的应用
20
作者 姚直书 王法珺 +2 位作者 宋海清 晏中俊 胡长海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48,共7页
针对深钻井井筒井壁底在浇筑、养护及下沉过程中易产生裂纹的难题,以陶忽图煤矿北风井为工程背景,开展了深钻井井筒井壁底受力分析与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制备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半椭圆回转扁球壳式井壁底受力状态,识别出关键拉... 针对深钻井井筒井壁底在浇筑、养护及下沉过程中易产生裂纹的难题,以陶忽图煤矿北风井为工程背景,开展了深钻井井筒井壁底受力分析与高性能纤维混凝土制备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半椭圆回转扁球壳式井壁底受力状态,识别出关键拉应力区域。结果表明,井壁底筒体顶部外侧存在显著拉应力区域,最大主应力达0.56 MPa,存在受拉开裂风险,井壁底混凝土应采取防开裂措施。研究获得井壁底C75纤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磨细矿渣∶石子∶砂∶水∶减水剂∶纤维=400∶75∶85∶1011.8∶732.6∶145.6∶13.44∶2.0。平板裂缝试验表明,纤维混凝土抗裂性能显著优于普通混凝土。研究的配合比在工程现场应用表明,浇筑的井壁底未出现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法凿井 井壁底 井筒施工 纤维混凝土配制 防裂抗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