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rkov chain-based platoon recognition model in mixed traffic with human-driven and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被引量:3
1
作者 DING Shen-zhen CHEN Xu-mei YU L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521-1536,共16页
Many vehicle platoons are interrupted while traveling on roads,especially at urba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One reason for such interruptions is the inability to exchange real-time inform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huma... Many vehicle platoons are interrupted while traveling on roads,especially at urban signalized intersections.One reason for such interruptions is the inability to exchange real-time informa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human-driven vehicles and intersection infrastructure.Thus,this paper develops a Markov chain-based model to recognize platoons.A simulation experiment is performed in Vissim based on field data extracted from video recordings to prove the model’s applicability.The videos,recorded with a high-definition camera,contain field driving data from three Tesla vehicles,which can achieve Level 2 autonomous driv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rate exceeds 80%when the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 penetration rate is higher than 0.7.Whether a vehicle is upstream or downstream of an intersection also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platoon recognition.The platoon recognition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can be used as a signal control input at intersections to reduce the unnecessary interruption of vehicle platoons and improve traffic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traffic connected and autonomous vehicles Markov chain platoon recognition Vissim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sualization of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on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秀玲 赵亮 +1 位作者 臧佳音 樊红敏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560-566,共7页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the key of the flatness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limited and the shape defects cannot be reflected intui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it, a nov...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the key of the flatness control. The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s limited and the shape defects cannot be reflected intui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it, a novel method via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optimized by genetic algorithm(GA) is proposed.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is constructed with T-S fuzzy neural network and the cloud model. So, the rapid of fuzzy logic and the uncertainty of cloud model for processing data are both taken into account. What's more, GA possesses good parallel design structure and global optimization characteristics.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cognition results of traditional BP Algorithm, GA is more accurate and effective. Moreover,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shape control by Lab VIEW, MATLAB mixed programming. And virtual flatness pattern recognition interface is designed.Therefore, the data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the actual model are combin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hape defects could be seen more lively and intui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ttern recognition T-S cloud inference network cloud model mixed programming virtual reality visual recogn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注意图的储粮害虫智能识别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英 赵颖 +2 位作者 周晓光 王殿轩 李佐勇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16,共8页
本研究旨在解决实际仓储场景中储粮害虫多物种混合图像的检测识别问题。通过对YOLOv5基础模型架构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注意图的储粮害虫检测识别方法。利用粮堆储粮害虫采集装置获取了仓储害虫不同物种混合的图像数据,并进一步构... 本研究旨在解决实际仓储场景中储粮害虫多物种混合图像的检测识别问题。通过对YOLOv5基础模型架构的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注意图的储粮害虫检测识别方法。利用粮堆储粮害虫采集装置获取了仓储害虫不同物种混合的图像数据,并进一步构建了单物种图像数据集与多物种混合图像数据集。本研究运用的方法借助多个动态注意图的有机组合,构建特征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模型,动态筛选特征图中与当前位置相关性最高的邻接节点,从而增强模型的特征提取能力,提高检测识别精度。在储粮害虫单物种和多物种混合图像的检测识别任务中,该模型的平均精度均值mAP@0.5分别达到了97.2%和91.0%。此外,该模型已成功部署到相关的储粮害虫监测识别系统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检测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物种图像 多物种混合图像 检测识别 深度学习 动态注意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凸混合范数误差编码人脸图像识别方法
4
作者 郭俊博 马祥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8-215,共8页
针对人脸图像在复杂环境下存在噪声污染、光照变化和遮挡等情况,提出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即基于非凸混合范数误差编码的人脸识别方法(NMN),旨在统一基于向量和基于矩阵的回归方法于一个回归模型中,以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识别挑战。在... 针对人脸图像在复杂环境下存在噪声污染、光照变化和遮挡等情况,提出一种新的人脸识别方法,即基于非凸混合范数误差编码的人脸识别方法(NMN),旨在统一基于向量和基于矩阵的回归方法于一个回归模型中,以更好地应对多样化的识别挑战。在考虑重构图像的低秩性质的同时,引入核范数约束捕捉图像的低秩特征。为缓解由异常值引起的偏差问题,引入非凸函数提高模型的鲁棒性。为进一步提升性能,充分考虑标签信息,以更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别之间的特征差异。在分类阶段,综合考虑非连续误差和连续误差,利用类重构误差来判别待识别图像。在Extended Yale B、ORL和AR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对比方法,NMN在遮挡人脸识别方面展现出更为卓越的性能。在Extended Yale B数据集上,针对测试样本添加40%的“狒狒”图像遮挡块,该方法的识别率达到80.40%,比其他对比方法至少高出11.68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脸识别 非凸函数 核范数约束 混合范数误差编码 复杂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MS的智能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
5
作者 焦立彬 王明 +1 位作者 马文学 王建超 《无线电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5-822,共8页
针对指挥调度业务多样化、指挥移动化、通信智能化以及多制式融合通信的需求,开展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的智能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IMS的智能多媒体通信系统,从系统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媒体... 针对指挥调度业务多样化、指挥移动化、通信智能化以及多制式融合通信的需求,开展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的智能多媒体通信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IMS的智能多媒体通信系统,从系统技术架构和应用场景设计、媒体控制、会议混音、视频会议、跨网短数据、智能语音与基础管理等业务单元设计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系统基于IMS、语音识别、融合通信、网页实时通信(Web Real-Time Communication,WebRTC)等关键技术,实现不同制式、不同网络环境下的通信系统有效整合、指挥调度统一接口及通信业务全融合,在应急指挥和电力调度等多个场景示范应用,为融合指挥和智能调度提供了有力的通信支撑,可有效提升协同指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通信 IP多媒体子系统 语音识别 融合通信 会议混音 跨网短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放煤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家臣 杨胜利 +2 位作者 李良晖 张锦旺 魏炜杰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共12页
综放开采技术是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我国在世界煤炭开采行业的标志性技术。综述了“四要素”放煤理论、顶煤采出率与含矸率关系、基于块度分布的采出率预测模型、煤流瞬时含矸率-累计含矸率关系等智能放煤理论研究进展。... 综放开采技术是厚及特厚煤层开采的有效方法,已成为我国在世界煤炭开采行业的标志性技术。综述了“四要素”放煤理论、顶煤采出率与含矸率关系、基于块度分布的采出率预测模型、煤流瞬时含矸率-累计含矸率关系等智能放煤理论研究进展。分析了智能放煤技术难点,指出含矸率是影响顶煤采出率和煤质的关键因素,放煤过程中含矸率的快速、准确计算是智能放煤技术突破的重点和关键。将智能放煤技术分为非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和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2类,对不同技术的研究进展、优缺点及使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非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包括记忆放煤技术、声音振动信号识别技术、γ射线探测技术、探地雷达技术、微波照射+红外探测技术、激光扫描放煤量监测技术等,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包括井下照度环境精准控制、放煤图像去尘算法、含矸率计算精度保障策略、煤岩红外图像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放开采 智能放煤 “四要素”放煤理论 含矸率 图像识别 非图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场混装乳化基质自动加料系统的研究开发
7
作者 郭占江 闫海勇 +4 位作者 张继东 孟广雄 王小军 赵学文 姜祖勇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给现场混装车加注乳化基质效率低、现场人员多等问题,研究开发了自动加料系统。采用二维码视频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混装车的准确定位,并对基质储罐下料口和混装车加料口的对准情况进行自动提示;自动加料控制模块实... 为解决传统工艺中给现场混装车加注乳化基质效率低、现场人员多等问题,研究开发了自动加料系统。采用二维码视频识别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混装车的准确定位,并对基质储罐下料口和混装车加料口的对准情况进行自动提示;自动加料控制模块实现了自动、定量加料和现场/远程操作与控制,并且能够防止飞溅和溢出,乳化基质的加注量等信息,由系统自动记录和管理,达到了混装车乳化基质加料过程的智能化和少人化目标。该系统在炸药厂运行了近3年时间,共加注现场混装乳化基质近12 000 t,通过加料数据的实时反馈,还实现了生产任务制定、车辆调度等的精细化管理。应用结果表明,开发的自动加料系统不仅实现了乳化基质加料过程的智能化,还对提升我国现场混装乳化炸药全工序智能化水平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混装 乳化基质 自动加料 智能化 二维码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YOLOv5s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指导系统 被引量:1
8
作者 徐俊 赵小虎 +2 位作者 候念琦 王杰 刘昱麟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156,共6页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辅助维修中二维码标注工作量大、通用性低及现有免注册识别方法实现复杂、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指导系统。该系统由设备免注册识别模块、故障维修指导模块、远程专家接入指导模...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辅助维修中二维码标注工作量大、通用性低及现有免注册识别方法实现复杂、难以部署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Ov5s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指导系统。该系统由设备免注册识别模块、故障维修指导模块、远程专家接入指导模块组成。设备免注册识别模块通过HoloLens眼镜上的摄像头采集故障设备图像,并通过改进YOLOv5s图像识别算法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出故障设备型号;故障维修指导模块根据故障设备型号自动匹配调用预设好的混合现实拆装模型,形成维修指导解决方案;远程专家接入指导模块通过音视频会话、虚拟标注等方式实现远程专家与现场维修人员的交互。为保证用户使用混合现实设备时的沉浸感体验,针对混合现实设备自身算力不足问题,采用ShuffleNetV2替换YOLOv5s中的Backbone,得到YOLOv5s−SN2网络,从而减少模型参数量,降低计算开销。实验结果表明:YOLOv5s−SN2相较于YOLOv5s精度略有下降,但每秒浮点运算次数(FLOPS)从16.5×10^(9)下降到7.6×10^(9),参数量从15.6×10^(6)个下降到8.2×10^(6)个;在YOLO系列模型中,YOLOv5s−SN2性能最优。以三叶罗茨鼓风机为例验证系统整体效果,结果表明,YOLOv5s−SN2可快速识别出电动机型号,调用与之匹配的虚拟模型及维修流程,远程专家可通过音视频接入和标注等方法辅助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机电设备维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机电设备 辅助维修 免注册识别 YOLOv5s 混合现实 HoloLen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优化及其理化指纹图谱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伟朋 邱智东 +5 位作者 石羽文 姜孟成 李钠 李春雨 王新蕊 贾艾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0-1118,共9页
目的 优化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其理化指纹图谱。方法 湿法制粒后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PB试验筛选潜在关键工艺参数。以辅(糊精)药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 目的 优化参莲草颗粒成型工艺,并建立其理化指纹图谱。方法 湿法制粒后单因素试验筛选辅料,PB试验筛选潜在关键工艺参数。以辅(糊精)药比、乙醇体积分数、润湿剂(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吸湿率、休止角、溶化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试验结合AHP-CRITIC混合加权法优化成型工艺。采用物理指纹图谱、HPLC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的质量一致性,并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 最佳条件辅药比0.98∶1,乙醇体积分数84%,润湿剂用量28%,在70℃下干燥60 min,综合评分为95.18分。10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HPLC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5。各批样品聚为3类,野黄芩苷、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甲酯、木犀草素、芦丁、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为关键质量差异物。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评价参莲草颗粒的质量一致性,为该制剂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也为同类中药制剂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莲草颗粒 成型工艺 物理指纹图谱 HPLC指纹图谱 Box-Behnken试验 AHP-CRITIC混合加权法 化学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深度残差收缩网络的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京华 魏祥麟 +3 位作者 范建华 胡永扬 王晓波 于兵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38,共12页
基于深度学习进行信号自动调制识别在分类精度、可迁移性等方面普遍优于传统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方法多数针对单信号样本进行识别,无法适用于混叠信号识别场景。针对该问题,对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长短期记忆(l... 基于深度学习进行信号自动调制识别在分类精度、可迁移性等方面普遍优于传统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但是,当前方法多数针对单信号样本进行识别,无法适用于混叠信号识别场景。针对该问题,对混叠信号调制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结合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网络和深度残差收缩网络(deep residual shrinkage network,DRSN),设计了时序深度残差收缩网络模型,其中包含残差模块、收缩模块和LSTM模块。残差模块和收缩模块负责提取混叠信号中的显著信息并自适应生成决策阈值,LSTM模块用于提取混叠信号中的时序隐含特征。三者结合可以有效提高混叠信号的识别精度。公开和实测数据集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识别精度优于5种典型方法,在高信噪比下的平均识别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92.7%;21种混叠信号中有12种识别准确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混叠信号 深度残差收缩网络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MIMO-OFDM系统单-混信号调制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涵 张天骐 +1 位作者 马焜然 杨宗方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6-1465,共10页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系统的单-混信号调制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的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 为解决非协作通信中多输入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系统的单-混信号调制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和决策融合的调制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特征矩阵的联合近似对角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value matrix, JADE)算法从接收端恢复发送信号;然后,提取恢复后信号的四次方谱、循环谱和高阶累积量作为输入样本,利用多特征融合网络对输入样本进行训练;最后,使用决策融合策略根据每条支路输出得到最终判决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对MIMO-OFDM系统中的7种信号进行有效识别,在信噪比为10 dB时识别精度可达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单-混信号 调制识别 四次方谱 循环谱 高阶累积量 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助语音和面部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
12
作者 薛珮芸 戴书涛 +1 位作者 白静 高翔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42-4552,共11页
为提升情感识别模型的准确率,解决情感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对语音和面部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进行研究。语音模态提出一种结合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Multi-branc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MCNN)的特征提... 为提升情感识别模型的准确率,解决情感特征提取不充分的问题,对语音和面部图像的双模态情感识别进行研究。语音模态提出一种结合通道-空间注意力机制的多分支卷积神经网络(Multi-branc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MCNN)的特征提取模型,在时间、空间和局部特征维度对语音频谱图提取情感特征;面部图像模态提出一种残差混合卷积神经网络(Residual Hybri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RHCNN)的特征提取模型,进一步建立并行注意力机制关注全局情感特征,提高识别准确率;将提取到的语音和面部图像特征分别通过分类层进行分类识别,并使用决策融合对识别结果进行最终的融合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双模态融合模型在RAVDESS, eNTERFACE’05, RML三个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22%, 94.78%和96.96%,比语音单模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11.02%, 4.24%, 8.83%,比面部图像单模态的识别准确率分别提升了4.60%, 6.74%,4.10%,且与近年来对应数据集上的相关方法相比均有所提升。说明了所提的双模态融合模型能有效聚焦情感信息,从而提升情感识别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识别 注意力机制 多分支卷积 残差混合 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混合颜料光谱分区间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宇桐 吕书强 侯妙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57-2364,共8页
古代彩绘颜料的分析是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古代颜料技术发展和科学保护文物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传统的颜料识别算法大多针对彩绘文物表面的纯净颜料,对文物表面存在混合颜料的识别准确度较差。化学分析... 古代彩绘颜料的分析是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古代颜料技术发展和科学保护文物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传统的颜料识别算法大多针对彩绘文物表面的纯净颜料,对文物表面存在混合颜料的识别准确度较差。化学分析需要对壁画表面进行取样,易造成损伤。高光谱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新兴技术,在物质识别上具有广泛应用,提出一种基于高光谱分区间的混合颜料识别方法。首先,将未知颜料反射光谱进行一阶导数计算,根据未知颜料一阶导数曲线的“凸起”确定特征子区间范围,若子区间数量大于2,则只保留“凸起”最明显的两个特征子区间;其次,通过KM模型将反射率转换为更符合线性混合特征的吸收散射比(K/S),在特征子区间范围内,对未知颜料与标准颜料的K/S曲线进行最大最小值归一化,运用光谱角余弦结合归一化欧氏距离的方法计算未知颜料与标准颜料K/S曲线的相似度,每个特征子区间保留相似度最高的前三个结果;最后,在每个特征子区间的识别结果中依次取出标准颜料K/S曲线,不同特征子区间所取出的标准颜料K/S曲线两两组合成子区间识别结果集合,再根据狄利克雷分布函数得到的丰度矩阵,生成1000条不同丰度的模拟混合K/S曲线,将模拟混合K/S曲线与未知颜料K/S曲线再次进行相似度计算,每个区间识别结果均保留一个最高值,所有集合保留值中再次取最高,该值对应的区间识别结果集合中的标准颜料即为未知颜料的最终识别结果。实验选取石青、石绿、石黄、朱砂颜料制作纯净颜料样本,并将四种纯净颜料两两混合制作六组混合颜料样本,样本绘制完成后使用高光谱成像仪采集样本的成像数据,通过预处理后使用上述方法进行特征子区间的提取与识别。实验发现,仅石绿和朱砂混合样本中的朱砂出现识别错误,该方法对混合颜料样本识别结果良好,整体识别率为83.3%。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混合颜料进行识别,对文物颜料分析具有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识别 特征提取 光谱识别 混合颜料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差混合注意力结合骨骼图卷积多人姿态识别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斌 樊飞燕 陆天易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7,共12页
多人姿态识别研究起步晚,成熟度低,复杂性高,因此网络深度也随之加深,梯度消失问题也随之加剧,网络性能也随之衰减,由此造成识别精度差,识别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残差混合注意力结合骨骼图卷积多人姿态识别模... 多人姿态识别研究起步晚,成熟度低,复杂性高,因此网络深度也随之加深,梯度消失问题也随之加剧,网络性能也随之衰减,由此造成识别精度差,识别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残差混合注意力结合骨骼图卷积多人姿态识别模型.通过自顶向下的研究路径,运用预处理干预方式对多人体图像进行检测并对单人体坐标定位及框选标定,生成骨骼关键点架构图,借助残差块对网络结构进行改进以抑制梯度弥散,加载混合注意力机制对模型赋能增效.在MPII及MSCOCO2017两个数据集上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对多人姿态识别效果较好,在两个数据集上分布稳定,差异微小.同时,将本文模型与对本领域各类重要文献中记载模型综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各项精细指标上本模型都有一定程度提升,稳定性较好,分布较为均匀.本文提出的多人姿态识别模型在跨数据集基础上表现出较好的识别效果和效率,为多人姿态识别的研究增添了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人姿态识别 残差 混合注意力机制 骨骼关键点图 图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数据增强的MSWI过程燃烧状态识别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海涛 汤健 +1 位作者 丁海旭 乔俊飞 《自动化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0-575,共16页
国内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过程通常依靠运行专家观察炉内火焰识别燃烧状态后再结合自身经验修正控制策略以维持稳定燃烧,存在智能化水平低、识别结果具有主观性与随意性等问题.由于MSWI过程的火焰图... 国内城市固废焚烧(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过程通常依靠运行专家观察炉内火焰识别燃烧状态后再结合自身经验修正控制策略以维持稳定燃烧,存在智能化水平低、识别结果具有主观性与随意性等问题.由于MSWI过程的火焰图像具有强污染、多噪声等特性,并且存在异常工况数据较为稀缺等问题,导致传统目标识别方法难以适用.对此,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数据增强的MSWI过程燃烧状态识别方法.首先,结合领域专家经验与焚烧炉排结构对燃烧状态进行标定;接着,设计由粗调和精调两级组成的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 DCGAN)以获取多工况火焰图像;然后,采用弗雷歇距离(Fréchet inception distance, FID)对生成式样本进行自适应选择;最后,通过非生成式数据增强对样本进行再次扩充,获得混合增强数据构建卷积神经网络以识别燃烧状态.基于某MSWI电厂实际运行数据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识别网络的泛化性与鲁棒性,具有良好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固废焚烧 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 燃烧状态识别 非生成式数据增强 混合数据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光谱结合特征选择算法分选掺混稻种
16
作者 汪宇杰 张傲林 高春芳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3-149,共7页
农业生产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粳米作为日常食用的大米,劣质掺混种子的快速检验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本研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采集220份掺混稻种和纯品稻种样本的光谱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FT)对光谱数... 农业生产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粳米作为日常食用的大米,劣质掺混种子的快速检验是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工作。本研究使用太赫兹时域光谱采集220份掺混稻种和纯品稻种样本的光谱信号,通过傅里叶变换(Fourier transform, FT)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信号作为建模数据集,对QUSET等5种模式识别模型进行分选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算法(RF)、连续投影算法(SPA)、变量集群分析耦合迭代保留算法(VCPA-IRIV)等3种算法分别选择9个、6个、25个重要的特征频率,其中VCPA-IRIV作为耦合算法选择的特征频率包含的光谱信息最为丰富。为进一步优化模型,对特征频率选择后建模,在分析速度和识别精准度上显著优于全光谱建模方法,经VCPA-IRIV算法筛选的25个特征频率建立的QUEST和KNN分类对是否掺混的鉴别准确率均能达100%。变量集群分析耦合迭代保留算法能够有效地选择包含信息丰富的太赫兹光谱特征频率,能够有效提升所建立的识别模型的准确率。基于太赫兹光谱和耦合特征选择算法建立的掺混稻种识别模型快速、准确,能够为检测劣质掺混粳米种子提供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种子 掺混 太赫兹时域光谱 耦合特征选择算法 模式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源声发射信号混合重叠组稀疏分类研究
17
作者 邓韬 刘哲潮 +1 位作者 汪华章 何磊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2,共9页
针对高速列车车体裂纹声发射检测的多源、波模式重叠及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模态的混合重叠组稀疏(MOGS)分类方法用于声发射源识别。MOGS是一种兼顾组间和组内稀疏,同时允许类间特征重叠的结构稀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噪声预... 针对高速列车车体裂纹声发射检测的多源、波模式重叠及噪声干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征模态的混合重叠组稀疏(MOGS)分类方法用于声发射源识别。MOGS是一种兼顾组间和组内稀疏,同时允许类间特征重叠的结构稀疏模型。设计了一种新的噪声预分解矩阵以降低本征模态分解计算量,选取目标特征频带模态为分类样本来提高类间差异。通过K-SVD层次稀疏组套索罚训练MOGS类别字典,并给出一种罚函数块坐标可分离的近似光滑处理过程以实现MOGS套索求解。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几类多源含噪信号分类准确率均高于80%,在识别率和波形重构效果上优于对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计量 声发射 组稀疏分类 混合重叠组稀疏 多源信号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家臣 潘卫东 +3 位作者 张国英 杨胜利 杨克虎 李良晖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101,共15页
煤炭智能开采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放顶煤工作面的智能化滞后于综采工作面。智能放煤是实现智能放顶煤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低照度、小空间、高粉尘、煤矸叠压、声振信号干扰、夹矸误识别等问题严重制约智能放煤技术开发。在... 煤炭智能开采是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放顶煤工作面的智能化滞后于综采工作面。智能放煤是实现智能放顶煤开采的关键核心技术,低照度、小空间、高粉尘、煤矸叠压、声振信号干扰、夹矸误识别等问题严重制约智能放煤技术开发。在探索尝试图像、声音、振动等多种煤矸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精准快速识别混矸率与适应恶劣环境是图像识别智能放煤需要攻克的主要技术难题。针对混矸率识别问题,将混矸率细化为投影面积混矸率、表面体积混矸率、内部体积混矸率。建立了轻量级的放顶煤工作面矸石识别及边界测量模型,实现了投影面积混矸率的精准快速识别。提出了快速写意重建和精准重建等2种煤矸块体三维重建方法,研究了煤矸块体三维形态特征与二维形态特征关系,揭示了后部刮板输送机上煤矸块体堆积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表及里”的混矸率高精度预测2步走策略,以实现透明化煤流,达到混矸率高精度测量的目的。针对低照度、高粉尘等恶劣环境适应问题,提出了立体视觉照度智能监测与自适应调节方法,为图像采集实时提供最优照度环境。基于人体仿生学以及边缘AI技术开发了智能图像采集系统,提出了基于频域先验的单通道Retinex去粉尘算法以及空频域联合强化去粉尘算法,为图像识别持续提供高质量图像。形成了“三位一体”夹矸智能识别技术,对放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夹矸进行了精准识别,减少了由于夹矸放出而引发的误识别、误操作。图像识别智能放煤技术可以提高放煤工序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资源回收率、降低含矸率,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研究成果的科学应用将有助于高质量实现智能化放顶煤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智能放煤 混矸率 透明煤流 夹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配配合物中配体间芳环堆砌作用研究(Ⅰ)──[Cu(C_(10)H_8O_4)(C_(10)H_8N_2)(H_2O)]·2H_2O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红外光谱 被引量:11
19
作者 关伟 孙锦玉 +1 位作者 张向东 刘祁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共4页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BMAH2为苄基丙二酸),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α=1.6593(3)nm,b=1.4673nm,c=1.674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晶体... 合成了Cu(bipy)[BMA]·3H2O混配配合物单晶(BMAH2为苄基丙二酸),测定了其晶体结构.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α=1.6593(3)nm,b=1.4673nm,c=1.6747(3)nm,Z=8.R和Rw分别为0.037和0.038.晶体结构表明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和分子间氢键作用是此晶体形成的主要作用力.晶胞中的分子间芳环堆砌作用不同于已往的文献报道,具有分子识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配 芳环堆砌 分子识别 铜配合物 联吡啶 B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多子网神经网络的多组分混合气体识别 被引量:9
20
作者 丁晖 刘君华 申忠如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92-594,598,共4页
目前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组分混合气体浓度识别时通常存在着识别精度差、识别范围小等问题。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结构 :分布式多子网神经网络。该网络包含多个子网和一个总网。工作时通过总网的分解处理可以将一复杂任... 目前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多组分混合气体浓度识别时通常存在着识别精度差、识别范围小等问题。为此本文首次提出一种新的神经网络结构 :分布式多子网神经网络。该网络包含多个子网和一个总网。工作时通过总网的分解处理可以将一复杂任务自动分解成多个子任务 ,并交由相应的子网处理。这种多子网、分而治之的特点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学习速度和泛化能力。将其用于多组分混合气体的识别中 ,大大提高了混合气体的识别效果和可识别范围。文章最后给出了模拟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多子网 神经网络 混合气体识别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