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ional power absorption in helicon plasma sources excited by a half-helix antenna 被引量:2
1
作者 Mohsen AFSHARMANESH Morteza HABIBI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35-43,共9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wer absorption in helicon plasma excited through a half-helix antenna driven at 13.56 MHz. The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a code,HELIC. They were carried ...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ower absorption in helicon plasma excited through a half-helix antenna driven at 13.56 MHz. The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a code,HELIC. They were carried out by taking into account different inhomogeneous radial density profiles and for a wide range of plasma densities, from 10^(11) cm^(-3) to 10^(13) cm^(-3). The magnetic field was 200, 400, 600 and 1000 G. A three-parameter function was used for generating various density profiles with different volume gradients, edge gradients and density widths. The density profile had a large effect on the efficient Trivelpiece–Gould(TG) and helicon mode excitation and antenna coupling to the plasma. The fraction of power deposition via the TG mode was extremely dependent on the plasma density near the plasma boundary. Interestingly, the obtained efficient parallel helicon wavelength was close to the anticipated value for Gaussian radial density profile.Power deposition was considerably asymmetric when the n/B_0 ratio was more than a specific value for a determined density width. The longitudinal power absorption was symmetric at approximately n_0 =10^(11) cm^(-3), irrespective of the magnetic field supposed. The asymmetry became more pronounced when the plasma density was 10^(12) cm^(-3). The ratio of density width to the magnetic field w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in the power coupling. At high magnetic fields, the maximum of the power absorption was reached at higher plasma density widths. There was at least one combination of the plasma density, magnetic field and density width for which the RF power deposition at both side of the tube reached its maximum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n plasma half-helix antenna asymmetric power absorption density profile HELIC c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ssure effect study on the Ⅰ-Ⅴ property of the GaAs-based resonant tunnelling structure by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
2
作者 李秋柱 王楷群 +2 位作者 菅傲群 刘鑫 张斌珍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18-422,共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V property of the GaAs-based resonant tunnelling structure (RTS) under external uniaxial pressure by 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Compressive pressure parallel to the [110] direction, whose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V property of the GaAs-based resonant tunnelling structure (RTS) under external uniaxial pressure by 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Compressive pressure parallel to the [110] direction, whose value is determined by Hooke's law, is imposed on the sample by a helix microme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applied external uniaxial compressive pressure, the blue shift and splitting of the luminescence peaks were observed, which have some influence on the I-V curve of R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energy gap, and the splitting became more apparent with applied pressure.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broadening could also be obse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nant tunnelling structure I-V curve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 peak shift peak split 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 broade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低温循环退火方法的硅基碲镉汞位错抑制研究
3
作者 姜梦佳 折伟林 +5 位作者 王丹 李震 周睿 管崇尚 邢伟荣 牛佳佳 《红外》 2025年第1期28-34,共7页
高低温循环退火是降低碲镉汞(HgCdTe)材料位错密度的有效策略之一,被广泛用于提升HgCdTe质量。使用离位的高低温循环退火工艺对硅基HgCdTe材料进行热处理,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退火条件对HgCdTe材料的影响。在温度区间250~450℃、升... 高低温循环退火是降低碲镉汞(HgCdTe)材料位错密度的有效策略之一,被广泛用于提升HgCdTe质量。使用离位的高低温循环退火工艺对硅基HgCdTe材料进行热处理,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退火条件对HgCdTe材料的影响。在温度区间250~450℃、升温时间5 min、循环12次的条件下获得最佳退火效果。采用统计位错密度的方法对比退火前后HgCdTe材料的位错变化。与未退火的HgCdTe相比,退火后的HgCdTe位错密度降低了80%左右,为1×10^(6)~2×10^(6)cm^(-2)。X射线摇摆曲线测试结果表明,退火后硅基HgCdTe的半峰宽可降至75~80 arcsec。本研究综合提升了硅基HgCdTe的质量,为焦平面器件的研发提供了高质量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碲镉汞 高低温循环退火 位错密度 半峰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OF并联机器人程控驱动电源研制
4
作者 余为清 刘举平 +1 位作者 刘平安 杨树军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2-404,共3页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是压电陶瓷应用中的重要部件。采用分立元件组成高压放大电路,结合16位SPCE061A单片机,利用软件做数字式半闭环控制,研制开发了3自由度(3-DOF)并联机器人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电源,并介绍了驱动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压电陶瓷驱动电源是压电陶瓷应用中的重要部件。采用分立元件组成高压放大电路,结合16位SPCE061A单片机,利用软件做数字式半闭环控制,研制开发了3自由度(3-DOF)并联机器人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电源,并介绍了驱动电源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软件算法实现了电源高精度可程控的设计目标,弥补了放大单元及压电陶瓷特性上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驱动电源 半闭环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桥半桥切换LLC谐振变换器的霍尔电源设计
5
作者 徐霆豪 王少宁 刘澳慧 《电子技术应用》 2025年第2期108-113,共6页
针对深空探测等空间任务电推力器高输入电压的需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霍尔电推进系统的电源处理单元,对LLC谐振变换器对半桥全桥动态拓扑切换和软启动进行研究,实现高效率、宽范围的输出。通过建立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模型,分析频率与增... 针对深空探测等空间任务电推力器高输入电压的需求,设计出一种适用于霍尔电推进系统的电源处理单元,对LLC谐振变换器对半桥全桥动态拓扑切换和软启动进行研究,实现高效率、宽范围的输出。通过建立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波模型,分析频率与增益的特性曲线,K值和Q值的选值,实现变频率控制输出电压,并设计基于同时变频和变占空比的低尖峰全桥半桥切换模式。同时为满足电推进所需的软启动功能,根据移相全桥软启动设计出基于改变LLC谐振变换器MOSFET移相角的分段线性的软启动模式。为了验证设计性能,设计了一款5 kW的全数字样机,输入400 V输出200~1000 V,能够实现LLC谐振变换器宽范围、高效率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源处理单元 LLC谐振变换器 全桥半桥切换 数字控制 软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半波长传输线的双频整流电路设计
6
作者 聂之君 韩滔 +6 位作者 孔笑荷 郭晗 周若臣 沈郁博 么鹏 孙铮 赵帅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提出一种低剖面、紧凑的双频整流电路,可用于射频能量收集和微波功率传输等场景中。提出的整流电路没有使用阻抗匹配网络,仅使用2条微带传输线实现整流电路的双频特性:第1条微带传输线将肖特基二极管(HSMS-2850)与整流电路后端的负载和... 提出一种低剖面、紧凑的双频整流电路,可用于射频能量收集和微波功率传输等场景中。提出的整流电路没有使用阻抗匹配网络,仅使用2条微带传输线实现整流电路的双频特性:第1条微带传输线将肖特基二极管(HSMS-2850)与整流电路后端的负载和滤波器进行连接;第2条微带传输线为半波长微带传输线,为设计的整流电路增加了第2个频段。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减小了整流电路的整体尺寸(0.14λ_(0)×0.11λ_(0),λ_(0)为最低频率对应的波长),也减少了额外匹配结构带来的损耗。经过理论分析、仿真和加工制造,整流电路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当输入功率为0 dBm时,整流电路的工作频段为1.44~1.66 GHz(14.2%)和3.35~3.54 GHz(5.5%),在频带内可实现的最大整流效率分别为73.7%和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频整流电路 射频能量收集 整流效率 半波长传输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fibril angle variability in Masson Pine (Pinus massoniana Lamb.) using X-ray diffraction 被引量:1
7
作者 Zhang Bo Fei Ben-hua +1 位作者 Yu Yan Zhao Rong-jun 《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 CAS 2007年第1期33-38,共6页
The microfibril angle of fiber walls is an ultra-mieroscopic feature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wood products.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get more defini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X-ray... The microfibril angle of fiber walls is an ultra-mieroscopic feature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wood products. It is therefore essential to get more definitive information to improv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X-ray diffraction is a rapid method for measuring microfibril angles. In this paper, the variability of microfibril angle in plantation-grown Masson pine was investigated by peak-fitting method. This method was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and-drawn method, 40% peak height method and half peak height method. X-ray diffraction measure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fibril angle changed as a function of the position in the tree. The mean microfibril angle decreased more gradually as the distance increased from the pith and reached the same level in mature wood. The microfibril angle also seemed to decrease clearly from the base upward. Differences of angle-intensity curves between heartwood and sapwood were also exa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ay diffraction microfibril angle peak-fitting method half peak height method Masson p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树昌 龚远达 刘景琨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 目的 研究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危险度的价值及与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GIST 120例,根据术后危险度分级分为非高危组68例和高危组52例,比较2组术前增强CT定量参数,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与GIST术后危险度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增强CT定量参数诊断GIST术后危险度的价值;并比较术后1年不同预后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增强CT定量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IST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危组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短于非高危组,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高于或长于非高危组(P<0.01)。增强起始时间、达峰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负相关(r=-0.426、-0.470,P<0.01),增强强度值、强度半降时间与GIST术后危险度呈正相关(r=0.518、0.635,P<0.01)。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联合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为高危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单独参数诊断(P<0.05)。肿瘤直径、增强起始时间、增强强度值、达峰时间、强度半降时间是GIST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 GIST患者增强CT定量参数与术后危险度、预后密切相关,各定量参数诊断GIST患者术后危险度具有一定价值,且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增强CT 增强起始时间 达峰时间 增强强度值 强度半降时间 术后危险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半桥LLC高压电源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期辉 高文雷 +2 位作者 刘银川 郝保良 陈银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设计一种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高压电源,其基本结构包括逆变电路、谐振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可用于微波功率模块集成电源。为实现高压电源的高效率,详细分析了半桥LLC谐振电路中场效应管零电压开启的实现条件,并给出了... 设计一种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高压电源,其基本结构包括逆变电路、谐振电路、倍压整流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可用于微波功率模块集成电源。为实现高压电源的高效率,详细分析了半桥LLC谐振电路中场效应管零电压开启的实现条件,并给出了实现该条件所需电路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辅助优化电路参数,降低了场效应管和变压器的损耗。最后,研制了一台高压电源原理样机,其输出电压为-3000 V,满载输出功率为300 W,在245~300 V输入电压范围内效率大于96%,峰值效率为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源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 软开关 谐振电路 场效应管 仿真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级联半桥拓扑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晁武杰 邓超平 +4 位作者 黄均纬 乔鑫 蔡曹轩 徐润东 凌志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16-1522,共7页
随着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产生了直流输电、交直流互联和储能的应用需求。目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交流储能领域。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 随着海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大规模建设,产生了直流输电、交直流互联和储能的应用需求。目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交流储能领域。模块化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MMC-BESS)虽然在交直流互联的同时,实现了储能的功能,但电池中流过的工频、二倍频等脉动电流成分对电池寿命有潜在影响,且传统的模块化多电平(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换流站的改造成本高。本工作提出的直流直挂储能装置将换流和储能分离,电池电流仅为直流和高频脉动成分,工况对电池友好,且直流直挂储能系统需要电池单体数量仅为MMC-BESS的1/6,成本低。对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拓扑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对级联子模块的数量和参数进行设计;基于载波移相调制,推导直流纹波电流,进而对并网电感参数进行设计;建立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数学模型,推导控制模型,根据控制框图进行功率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样机实验,验证该半桥拓扑级联型直流直挂储能装置设计的可行性及正确性。实验证明,该设计和控制方法效果良好,对高压大容量直流直挂储能装置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直挂储能 级联半桥 并网电感 载波移相调制 功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激光陀螺的组件电源设计
11
作者 郑东 赵杰 +1 位作者 罗浩 袁柱六 《电子技术应用》 2024年第8期114-120,共7页
针对激光陀螺的电源需求,提出了一种多输出组件电源的设计方案。首先,根据电源指标要求,概述了总体技术方案。随后进行了详细的电路设计,重点对4500 V升压电路进行了参数计算。最后给出了结构设计方案。经过样机验证后,设计的组件电源... 针对激光陀螺的电源需求,提出了一种多输出组件电源的设计方案。首先,根据电源指标要求,概述了总体技术方案。随后进行了详细的电路设计,重点对4500 V升压电路进行了参数计算。最后给出了结构设计方案。经过样机验证后,设计的组件电源具有尺寸紧凑、结构轻便和高可靠性等特点,可为激光陀螺应用提供小型化和轻量化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桥拓扑 高压输出 变压器设计 结构设计 组件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LC谐振放电的感应叠加固态脉冲电源
12
作者 翟心哲 陈锦晖 +1 位作者 王冠文 吴官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9-165,共7页
针对加速器传统闸流管半正弦冲击磁铁脉冲电源的低重频以及短寿命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LC谐振放电的半正弦感应叠加脉冲电源。脉冲的产生由两种开关配合控制,变压器初级IGBT作为主动脉冲开启开关,次级高压硅堆作为被动脉冲关断开关,这种... 针对加速器传统闸流管半正弦冲击磁铁脉冲电源的低重频以及短寿命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LC谐振放电的半正弦感应叠加脉冲电源。脉冲的产生由两种开关配合控制,变压器初级IGBT作为主动脉冲开启开关,次级高压硅堆作为被动脉冲关断开关,这种设计提高了有较长关断延时的大功率IGBT在窄脉冲应用的可能性。电源利用变压器磁芯饱和的特性,通过感应叠加初级二次反向谐振实现储能电容能量的自回收,降低了电路的充电时间以及热损耗。通过结合PSpice软件仿真和电路实验,研制出了一台5级叠加的脉冲电源原理样机。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闸流管半正弦脉冲电源,该脉冲电源可实现更高的脉冲重复频率以及更低的功率损耗,可为加速器半正弦冲击磁铁系统提供更多设计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C谐振 半正弦脉冲 感应叠加 大功率IGBT 能量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漠河与武汉站流星雷达的中间层顶大气温度反演
13
作者 陈步鹏 冯健 +3 位作者 尹文杰 许娜 魏博琦 宿杰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0-286,共7页
本文利用漠河和武汉站的全天空流星雷达在2012—2022年期间的观测数据,基于流星高度分布的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反演90 km高度处的大气温度。对每年数据作线性拟合时发现拟合参数几乎不变,因... 本文利用漠河和武汉站的全天空流星雷达在2012—2022年期间的观测数据,基于流星高度分布的半高宽(full width at half maximum,FWHM)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来反演90 km高度处的大气温度。对每年数据作线性拟合时发现拟合参数几乎不变,因此本文使用过去一段时间总结出的参数来拟合温度,并与传统梯度法对比。结果表明,使用FWHM法测出的温度与Aura卫星的温度更为接近,其中相关系数和平均误差均优于梯度法,并且FWHM法在较高纬度的漠河站的拟合效果好于较低纬度的武汉站。说明在漠河站和武汉站使用FWHM法反演中间层顶大气温度是可行的;同时也证明了纬度会影响FWHM法的误差,在较高纬度使用FWHM法的结果误差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星雷达 大气温度 中间层顶 流星峰值高度 半高宽(FW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应用于半桥拓扑的斜率补偿电路
14
作者 刘威 蒋林 +1 位作者 艾建 任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7,共5页
针对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半桥型开关电源存在次谐波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斜率补偿电路。该斜率补偿电路由少量外围常用器件构成,其补偿深度可由外围器件参数进行调节,与开关驱动信号完全保持同步。基于LTspice搭建斜率补偿电路的仿... 针对在峰值电流控制模式下半桥型开关电源存在次谐波振荡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斜率补偿电路。该斜率补偿电路由少量外围常用器件构成,其补偿深度可由外围器件参数进行调节,与开关驱动信号完全保持同步。基于LTspice搭建斜率补偿电路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补偿效果良好。样机实测结果也验证了该斜率补偿电路的有效性。所提电路适用于选择峰值电流模式但电源管理芯片内部没有斜率补偿电路的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桥拓扑 斜率补偿电路 峰值电流模式 次谐波振荡 补偿深度 同步驱动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密度LLC电源变换器研究与设计
15
作者 王煜 张先云 束钰鹏 《雷达与对抗》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针对两级式变换器中宽负载范围内的高效率要求,开展LLC电源变换器关键电路研究,并设计相应样机。基于半桥LLC拓扑工作原理和变换器特性分析,完成变换器电路参数设计;对样机开展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LLC电源变换器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 针对两级式变换器中宽负载范围内的高效率要求,开展LLC电源变换器关键电路研究,并设计相应样机。基于半桥LLC拓扑工作原理和变换器特性分析,完成变换器电路参数设计;对样机开展实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LLC电源变换器能够在全负载范围内实现原边开关管零电压开通ZVS和副边二极管零电流关断ZCS,效率得到较大提高,对类似器件的研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 半桥LLC变换器 高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励模式下桥梁实测阻尼比差异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李湛 李鹏飞 +1 位作者 姜震宇 韦韩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7,共6页
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结构物阻尼比的实测结果,指出了当前桥梁阻尼比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当前桥梁阻尼比实测结果匮乏的局限,针对三座典型桥梁进行了阻尼比测试,分析了影响桥梁阻尼比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发现:桥梁的阻尼比不... 收集和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结构物阻尼比的实测结果,指出了当前桥梁阻尼比研究成果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当前桥梁阻尼比实测结果匮乏的局限,针对三座典型桥梁进行了阻尼比测试,分析了影响桥梁阻尼比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发现:桥梁的阻尼比不是定值,它与桥梁的类型、测试时的激励方式、阻尼比的处理方法、测试环境等有较大的相关性。激励强度越大,测试的阻尼比数值越大。车辆激励作用下的阻尼比数值明显大于环境激励下的阻尼比数值。相同激励模式下,不同的阻尼比处理方法所计算的阻尼比数值差距较大。半功率带宽法计算的阻尼比数值的离散性要大于利用自由衰减法计算的阻尼比。建议桥梁结构阻尼比的测试中需要保证激励的一致性,避免在采样过程中出现激励程度差距较大的激励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阻尼比 激励模式 半功率带宽法 自由衰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D法研究水泥水化反应速度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淑珍 宋汉唐 谢荣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73-76,共4页
本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的常规物相分析法,以物相的衍射强度与多个主峰峰强和半高宽乘积之和成正比的原理,测定了同种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并与热导式微热量热法进行比较,证实采用XRD法测定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具有简单、快... 本实验采用X射线衍射(XRD)的常规物相分析法,以物相的衍射强度与多个主峰峰强和半高宽乘积之和成正比的原理,测定了同种水泥水化反应的速度,并与热导式微热量热法进行比较,证实采用XRD法测定水泥水化反应速度具有简单、快速和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射强度 水化反应速度 X射线衍射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孔泡沫铝材料吸声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李斯 姚广春 +1 位作者 穆永亮 华中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6,132,共4页
为更全面地反映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吸声降噪能力,从密度、厚度、背后空腔深度、打孔率几个方面,对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研究.改变以往单纯用吸声系数的峰值表征的方法,而是用吸声系数的峰值、降噪系数、半峰宽3个指标来评价闭孔... 为更全面地反映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吸声降噪能力,从密度、厚度、背后空腔深度、打孔率几个方面,对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吸声性能进行研究.改变以往单纯用吸声系数的峰值表征的方法,而是用吸声系数的峰值、降噪系数、半峰宽3个指标来评价闭孔泡沫铝材料的吸声性能.通过驻波管法测试吸声系数,用Origin软件进行吸声曲线的分析,建立一次函数.结果表明:在以往研究中个别吸声系数的峰值较高的样品,整体吸声效果不佳;而一些吸声系数的峰值处于中等水平的却具有较好的整体吸声效果,因此更适合于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吸声结构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孔泡沫铝 吸声 降噪系数 半峰宽 吸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阻尼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小农 王丽 +3 位作者 相阳 熊哲 赵卫华 严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4-39,共6页
为研究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结构阻尼特性,填补现行设计规范对铝合金结构阻尼比取值的空白,对一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的阻尼比进行了实测。采用锤击法对结构施加动力激励,由拾振器记录结构各点的加速度响应。通过FFT变换得出节点加速度响应... 为研究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结构阻尼特性,填补现行设计规范对铝合金结构阻尼比取值的空白,对一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的阻尼比进行了实测。采用锤击法对结构施加动力激励,由拾振器记录结构各点的加速度响应。通过FFT变换得出节点加速度响应频谱,采用半功率带宽法估算结构阻尼比。通过改变锤击力度、拾振器位置、敲击点位置,设计了57种工况,并测出一系列阻尼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阻尼比平均值,并建议此类结构阻尼比取为3.3%。运用该阻尼参数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节点加速度响应实测曲线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的响应曲线的峰值、周期和振动衰减规律均吻合较好,证明所测得阻尼值可为铝合金板式节点网壳的动力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网壳 板式节点 阻尼特性 半功率带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宽带双脉冲辐射天线 被引量:6
20
作者 易超龙 朱四桃 +3 位作者 樊亚军 石磊 夏文峰 朱郁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81-1084,共4页
研究了一种高功率超宽带双脉冲辐射天线,其设计思想为:辐射天线辐射两路不同脉宽的超宽谱电磁脉冲,且两路脉冲在时间上有一定延时,从而达到拓宽辐射场频谱宽度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采用三馈源的半抛物反射面超宽带天线,并对其进行了数值... 研究了一种高功率超宽带双脉冲辐射天线,其设计思想为:辐射天线辐射两路不同脉宽的超宽谱电磁脉冲,且两路脉冲在时间上有一定延时,从而达到拓宽辐射场频谱宽度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采用三馈源的半抛物反射面超宽带天线,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对辐射组合脉冲进行了联合时频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能有效辐射双路不同脉宽的超宽谱脉冲,双脉冲辐射场的频谱宽度比单脉冲辐射场有了明显的拓宽,验证了采用双脉冲辐射是拓宽辐射场频谱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天线 超宽谱 高功率微波 半抛物面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