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龙果hAT-MITE转座子插入多态性分子标记开发与品种鉴别
1
作者 胡文斌 王好 +4 位作者 周新城 濮文辉 冯艳丽 李洪立 李琼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076-2085,共10页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子(MITE)作为真核基因组中活跃的可移动元件,其插入多态性为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新型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火龙果品种莞华白全基因组数据,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鉴定hAT家族MITE转座子,共筛选出2350个具有完整末端反向重复(TIR)和靶位点重复(TSD)特征的候选元件,平均每对染色体213个。基于序列特异性及多态性分析,从中选出110个(每对染色体10个)高差异位点设计引物,经PCR扩增验证后成功开发出41个稳定多态性hAT-MITE标记。进一步利用41对引物对48份火龙果种质进行全基因组扫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共检测到8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97.59%);UPGMA聚类分析表明,48份材料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和遗传多样性(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1之间),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3时,将品种资源划分为4个遗传结构显著差异的类群。基于引物-带型组合法,精选4对核心引物(HU-MIT-02/06/26/75)构建覆盖全部种质资源的数字化指纹图谱,其品种鉴别准确率达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火龙果hAT-MITE分子标记技术体系,所开发的标记库及标准化鉴定流程为火龙果种质资源精准分类、品种鉴定和品种权保护提供了高效工具,对火龙果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hat-mite转座子 指纹图谱 品种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座子标签技术的玉米抗虫性状改良研究
2
作者 李洪江 《种子科技》 2025年第8期59-61,共3页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座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利用可移动的DNA片段(即转座子)来标记或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特定位置的技术,这种技术在植物遗传...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球农业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转座子标签技术是一种利用可移动的DNA片段(即转座子)来标记或改变植物基因组中特定位置的技术,这种技术在植物遗传改良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尤其是应用于发现新基因、理解基因功能以及创建新的作物品种方面。研究了利用转座子标签技术提高玉米的抗虫性能的应用潜力,为未来玉米品种抗虫性状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标签技术 玉米 抗虫性状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转座子异源活性的大规模调查揭示其功能多样性并扩展基因工程工具箱
3
作者 张童童 谭生军 +3 位作者 唐娜 李源清 王皓毅 张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5-437,共3页
自1948年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 自1948年美国科学家Barbara McClintock首次报道转座子以来[1],这类跳跃遗传元件对宿主演化的重要意义逐渐被揭示[2~5]。其中,DNA转座子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以往多为个案研究,DNA转座子活性的决定因素与进化模式的一般规律尚不清晰。尽管DNA转座子可作为基因工程工具用于插入诱变或转基因载体[6,7],但目前只有Sleeping Beauty(SB)等少数几种转座子得到了开发和广泛应用。因此,系统挖掘具有不同功能特点的转座子工具的工作亟待开展[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进化模式 基因工程 转基因载体 功能多样性 插入诱变 首次报道 源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生物胁迫对毛竹转座子衍生TUCP转录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朱佰良 丁一倩 周明兵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0-1169,共10页
【目的】转座子(TE)是真核细胞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基因组超过63%时,易受胁迫诱导激活。分析非生物胁迫下,来源于转座子的不确定编码潜力转录本(TUCP)的表达模式,为转座子参与毛竹抗逆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目的】转座子(TE)是真核细胞基因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基因组超过63%时,易受胁迫诱导激活。分析非生物胁迫下,来源于转座子的不确定编码潜力转录本(TUCP)的表达模式,为转座子参与毛竹抗逆分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和手段,在低温、高温、高盐、紫外照射等4种胁迫处理下,研究毛竹TE-TUCPs及转座子邻近基因的转录特性和转录模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验证转录组来源的TETUCPs差异表达数据的可靠性。【结果】在毛竹4个胁迫处理转录本中,共鉴定出57627个TE-TUCPs。TE-TUCPs应对不同非生物胁迫表现出特异性表达模式。高温、高盐、紫外照射处理可以促进具有转录活性的TE-TUCPs附近基因差异表达,但是低温会抑制具有转录活性的TE-TUCPs附近基因差异表达。【结论】TE-TUCPs主要来源于Ty1/Copia和Ty3/Gypsy超家族。基因的表达潜能与近距离的TE-TUCPs表达潜能互相抑制。TE-TUCPs转录情况会受到非生物胁迫作用来调控附近基因的表达以适应胁迫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转座子(TE) 不确定编码潜力转录本(TUCP)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5
作者 高平 叶子坚 +1 位作者 钱晓宇 钟秀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重要的标志之一,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TIGD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周期相关,但相关机制未知。为了探究TIGD1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首先,利用shRNA质粒构建靶向敲低TIGD1... 细胞周期失调是肿瘤重要的标志之一,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TIGD1)在临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细胞周期相关,但相关机制未知。为了探究TIGD1调控肝癌细胞生长的具体机制,首先,利用shRNA质粒构建靶向敲低TIGD1的肝癌细胞系Hep3B,并分析TIGD1敲低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胞生长受阻;接着,通过细胞流式技术分析TIGD1敲低对肝癌细胞周期进程的影响,结果显示,TIGD1敲低的Hep3B细胞系的细胞周期进程主要阻滞于G2/M期;然后,通过免疫沉淀(IP)实验验证TIGD1可能发生相互结合的蛋白分子,结果表明,TIGD1可能与Aurora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AURKAIP1)存在相互结合,进一步的Co-IP实验证实了TIGD1和AURKAIP1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AURKAIP1可调控Aurora激酶A(AURKA)的蛋白酶体降解途径,AURKA是一种有丝分裂调控蛋白,与细胞周期进程密切相关。文中进一步探究TIGD1对AURKA蛋白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TIGD1敲低的情况下,AURKA在Hep3B细胞系中的蛋白水平明显下调,mRNA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TIGD1可能通过调控AURKA在肝癌细胞中的转录后水平来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从而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ger转座子衍生蛋白1 肝癌 细胞生长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Tol2转座子快速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
6
作者 俞海洋 杜昕昕 +1 位作者 常彦红 王旭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3-240,共8页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 脂质体转染是分子生物学中研究基因功能和基因表达调控的常规手段。然而,在海水硬骨鱼细胞中,脂质体转染效率低下且很难通过转染后直接筛选的方式获得稳转细胞。本研究以pminiTol2为模板,在末端反向重复序列中间添加了CMV启动子、EGFP荧光蛋白、新霉素抗性基因等功能区域,构建了CMV-EGFP-pminiTol2重组载体。CMV-EGFP-pminiTol2和pCS-TP质粒经脂质体包裹共转染至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卵巢颗粒细胞后,仅需2~3周的新霉素(G418)筛选即可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本实验首次探究了利用Tol2转座子系统快速筛选获得牙鲆稳转细胞的方法,其研究成果可应用于牙鲆分子生物学研究,并为其他硬骨鱼类稳转细胞构建及筛选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Tol2转座子 稳转细胞 脂质体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座子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廖鸣娟 董爱华 +1 位作者 王正栋 朱睦元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5-348,共4页
转座子作为插入突变原或分子标签被广泛应用于基因的分离和克隆,且因其独特的性质已成为发现新基因和基因功能分析的有效工具。本文综述了植物转座子及其作为基因分离和克隆工具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植物 转座子标签 转座子捕捉 功能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ggyBac转座子介导的家蚕细胞转基因研究初探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文林 王崇龙 +4 位作者 刘波 曹广力 薛仁宇 沈卫德 贡成良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 为探讨稳定转化家蚕细胞表达外源基因的新方法,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极早期蛋白基因(ie-1)启动子元件驱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r),并克隆至具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标记的昆虫转座子载体piggyBac中,构建转基因载体pigA3-IE-Neo。以该载体转染家蚕BmN细胞,用终浓度800μg/mL的遗传霉素(geneticin,G418)筛选3个月,获得了稳定转化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的细胞数达80%以上。通过PCR鉴定证实了细胞基因组DNA中neor基因和gfp基因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家蚕 PIGGYBAC转座子 家蚕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和甘蓝基因组转座子表达及其对基因调控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美霞 张彪 +1 位作者 刘胜毅 马渐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14-1022,共9页
转座子或转座元件是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成分。甘蓝(Brassica oleracea)基因组比白菜(B.rapa)大主要是转座子的扩增差异造成的。然而,这两个芸薹属近缘物种转座子表达水平以及对基因的调控和功能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文章对... 转座子或转座元件是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成分。甘蓝(Brassica oleracea)基因组比白菜(B.rapa)大主要是转座子的扩增差异造成的。然而,这两个芸薹属近缘物种转座子表达水平以及对基因的调控和功能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楚。文章对白菜和甘蓝叶、根、茎3个器官的转录组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转座子的表达量很低,转录组reads中有1%来自转座子的转录本;转座子的表达存在器官差异,且不同类别和家族的转座子表达量相差很大,相同类别和同一家族的转座子在白菜和甘蓝基因组中的表达活性也不相同。进一步鉴定到转录读出的LTR反转座子,其与下游基因距离小于2 kb的有41个,小于100 bp的有9个,这些LTR的转录读出很可能通过正义或反义的转录本激活或干扰下游基因的表达。同时,具有转录读出的intact LTR比solo LTR具有更强的读出活性。通过深入分析转座子的插入位点发现,白菜基因组中转座子插入基因内部的频率比甘蓝基因组中的高;与反转座子相比,DNA转座子更偏向于插入或保留在基因的内含子当中。这些结果为认识转座子对其他蛋白编码基因的影响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甘蓝 转座子 转录组 转录读出 转座子插入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座子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艳平 刘永生 +2 位作者 张杰 丁耀忠 杨生海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08-110,113,共4页
转座子是存在于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它存在于生物界的各个领域,转座子及其相关技术是后基因组时代用于研究基因组功能的生物技术。综述了转座子的分类、转座子的转座机制以及转座子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转座子 分类 转座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硬质性状可能源于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CACTA型转座子的插入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文芳 丁义峰 +5 位作者 潘磊 王小贝 牛良 鲁振华 崔国朝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9-1248,共10页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 【目的】溶质(melting flesh,MF)型桃果实的成熟软化依赖于生长素诱导的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硬质(stony-hard,SH)型桃不软化的原因是其在成熟期IAA的合成受阻导致乙烯不能正常释放。YUCCA编码类黄素单加氧酶(flavin monooxygenase-like),催化吲哚丙酮酸合成IAA。前期研究发现,PpYUC11为控制桃SH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笔者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PpYUC11基因在溶质型和硬质型桃果实中差异表达的原因。【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其在果实和种子的表达特性,扩增SH和非SH型桃品种PpYUC11基因的上游区域,以期明确该基因在不同桃品种类型的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特征。【结果】PpYUC11基因在MF型桃果实成熟期果肉中的表达丰度高于其在SH型桃中的表达丰度,而在2种肉质类型种子中的表达基本没有差异,比较PpYUC11基因的上游调控区域的序列发现,SH型桃相比MF型桃,PpYUC11基因ATG上游约2.1 kb处存在大片段的插入。核苷酸比对发现该片段预测为CACTA型DNA转座子片段,同时基于转座子的标记可以明显区分SH和非SH类型,调控顺式元件分析表明PpYUC11启动子存在多种激素响应元件,其中在插入位点上游100 bp左右存在1个果实特异性元件,暗示该元件参与PpYUC1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而转座子的插入可能导致该元件不能与果实成熟相关的转录因子正常结合。【结论】桃SH肉质性状可能由CACTA型DNA转座子插入PpYUC11基因启动子区域所致,本试验不仅为后期选育和鉴定SH型品种提供了可靠的分子标记,同时为进一步解析SH型桃果实的突变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硬质 CACTA转座子 类黄素加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hAT家族转座子Tgf2的克隆及其结构 被引量:13
12
作者 邹曙明 杜雪地 +1 位作者 袁剑 蒋霞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263-1268,共6页
hAT家族转座子以果蝇hobo、玉米Ac和金鱼草(Ceratophyllum demersum L.)Tam3为代表,以"剪切-粘帖"方式进行DNA转座。1996年,日本学者首次在白化青鳉(Oryzias latipes)中发现具有天然活性的脊椎动物hAT家族转座子,即青鳉Tol2... hAT家族转座子以果蝇hobo、玉米Ac和金鱼草(Ceratophyllum demersum L.)Tam3为代表,以"剪切-粘帖"方式进行DNA转座。1996年,日本学者首次在白化青鳉(Oryzias latipes)中发现具有天然活性的脊椎动物hAT家族转座子,即青鳉Tol2转座子,该转座子已在模式生物斑马鱼转基因、基因和启动子捕获方面进行了广泛应用。文章根据玉米Ac与青鳉Tol2转座子序列保守区设计一对引物,在19种不同鱼类物种或品系中进行PCR筛选,最后发现此类hAT家族转座子在我国不同品系金鱼中存在,命名为金鱼Tgf2转座子。金鱼Tgf2转座子全长4720bp,由4个阅读框组成,与青鳉Tol2转座子的相似度为97%。金鱼Tgf2与青鳉Tol2转座子在末端倒位重复和亚末端重复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金鱼Tgf2转座子的中间反向重复序列(1453bp到2091bp)可形成一种"十"字结构,明显有别于青鳉Tol2转座子形成的茎环结构,这些区域与转座活性密切相关。文章预示金鱼Tgf2转座子可能具有更高的天然转座活性,构建高效金鱼Tgf2转基因元件可供鱼类转基因和基因捕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鱼 hAT家族 Tgf2转座子 转基因 基因捕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转座子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承忠 陈宝昆 +2 位作者 江涛 张志毅 李善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99-403,共5页
转座子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根据其DNA结构和转座机理的不同,分为两类,即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它们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介绍转座子种类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植物转座子的研... 转座子是生物界中存在的一类可移动的遗传因子,根据其DNA结构和转座机理的不同,分为两类,即DNA转座子和反转录转座子,它们在植物基因和基因组进化中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介绍转座子种类及其特性的基础上,概述了植物转座子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植物转座子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座子 研究 应用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细菌转座子构建适于家蚕的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 被引量:14
14
作者 吴小锋 曹翠平 鲁兴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188,I0001,共7页
为了较好地解决家蚕杆状病毒基因表达系统(BmNPV expression system)在重组病毒构建和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组率低、空斑分析技术繁琐、花费时间长等缺点,借鉴国外AcNPV 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工作原理,对家蚕BmNPV基因组进行了改造... 为了较好地解决家蚕杆状病毒基因表达系统(BmNPV expression system)在重组病毒构建和纯化过程中存在的重组率低、空斑分析技术繁琐、花费时间长等缺点,借鉴国外AcNPV Bac-to-Bac快速基因表达系统工作原理,对家蚕BmNPV基因组进行了改造。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将含有单拷贝数细菌F复制子、插入有细菌转座子整合靶位点、编码LacZα肽的部分DNA片段和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基因片段重组入家蚕BmNPV基因组,替换多角体蛋白基因,获得了家蚕BmNPV病毒穿梭载体BmBacm id;并利用供体质粒上的表达盒和细菌转座子以及细菌转座子的基因定位转移作用,在细菌体内实现外源目的基因向家蚕BmNPV基因组上的转移整合,快速完成重组BmN-PV病毒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杆状病毒 细菌转座子 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座子在植物XY性染色体起源与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书粉 李莎 +2 位作者 邓传良 卢龙斗 高武军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7-164,共8页
XY性染色体决定系统是决定植物性别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其起源与演化机制却知之甚少。目前认为,携带控制雌蕊或雄蕊发育基因的一对常染色体由于某种未知原因的突变形成早期的neo-Y或neo-X性染色体,随着演化的进行,早期XY性染色体之间的... XY性染色体决定系统是决定植物性别的主要方式,但是对于其起源与演化机制却知之甚少。目前认为,携带控制雌蕊或雄蕊发育基因的一对常染色体由于某种未知原因的突变形成早期的neo-Y或neo-X性染色体,随着演化的进行,早期XY性染色体之间的重组逐渐受到抑制,非重组区域扩展最终形成异型的性染色体。研究发现,重复序列的累积以及DNA甲基化等因素都可能参与了XY性染色体的异染色质化、重组抑制及Y染色体体积增大过程。转座子作为一种基因组中含量最高的重复序列在性染色体演化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包括性染色体演化的起始激发,以及导致性染色体局部表观遗传修饰使其发生异染色质化扩展和重组抑制。文章综述了转座子在植物性染色体上的累积及其与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化之间的关系,并简要分析了转座子在性染色体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异染色质化 重组抑制 转座子 XY性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子在家蚕中的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惠娟 庄兰芳 +4 位作者 范伟 兰天云 丁农 陆长德 钟伯雄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4,共4页
构建了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质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对家蚕品种N is-tari进行转基因实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表达EGFP的转化效率,G0代中EGFP阳性蛾区检出占总注射蚕卵的比率达0.618%,且EGFP的表达呈组织特异性。... 构建了A3启动子缺陷piggyBac转座质粒,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为标记基因对家蚕品种N is-tari进行转基因实验,发现其具有较高的表达EGFP的转化效率,G0代中EGFP阳性蛾区检出占总注射蚕卵的比率达0.618%,且EGFP的表达呈组织特异性。PCR实验分析也证实了标记基因的成功导入。该实验中标记基因及转基因阳性个体均易于检出,为启动子缺陷转基因方法在家蚕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筛选研究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转基因 启动子缺陷 PIGGYBAC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的克隆及IRAP分子标记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鹏 张士伟 +2 位作者 翟锐 王志刚 徐凌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4,共8页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分离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析序列特点,并基于其中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和极早熟芽变植株叶片为试材,根据已知的Ty1-copia反转录转... 【目的】从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分离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析序列特点,并基于其中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方法】以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和极早熟芽变植株叶片为试材,根据已知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技术得到目的基因。根据基因两端LTR序列设计引物,建立IRAP分子标记体系,并对早酥梨及其芽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从早酥梨基因组中获得2条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PbTYZS1和PbTYZS2,长度分别是9 363和9 632bp。从红色芽变基因组中获得1条序列,命名为PbTYRM1,长度为9 652bp。经结构分析,获得的3条序列都是典型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但其开放阅读框(ORF)的完整性发生了变化。利用反转录转座子LTR保守区域设计引物成功建立了IRAP分子标记体系,早酥梨与红皮芽变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104,与极早熟芽变的遗传距离为0.115,并且早酥梨与极早熟芽变的多态性为20.41%,较之与红皮芽变的多态性(18.89%)更为丰富。【结论】早酥梨及其红皮芽变基因组中都含有完整结构的Ty1-copia反转录转座子,建立的IRAP分子标记体系可以得到清晰稳定的多态性指纹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变 反转录转座子 进化分析 I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中的反转录转座子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陈志伟 吴为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中最不稳定的遗传元件之一,它们对基因组的大小、结构、功能和进化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类型和结构、在基因组中表达、调控、转座活动、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它们在遗传研究中的... 反转录转座子是植物中最不稳定的遗传元件之一,它们对基因组的大小、结构、功能和进化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反转录转座子类型和结构、在基因组中表达、调控、转座活动、进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它们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转座子 转座 调控 进化 遗传工具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转座子TnYLB-1构建枯草芽孢杆菌的突变体文库 被引量:17
19
作者 马欣 刘俊 +2 位作者 乔俊卿 伍辉军 高学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7-81,共5页
为了鉴定枯草芽孢杆菌定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基因,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高温诱变条件下,筛选了2 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OKB105菌株的突变体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5个突变体采用... 为了鉴定枯草芽孢杆菌定殖和促进植物生长相关基因,用携带转座子TnYLB-1的穿梭载体pMarA转化枯草芽孢杆菌OKB105菌株。高温诱变条件下,筛选了2 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的单克隆,构建了OKB105菌株的突变体文库。对随机挑选的15个突变体采用PCR及Sou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转座子TnYLB-1以单拷贝、随机方式插入到OKB105菌株的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OKB105 TnYLB-1转座子 pMarA质粒 Himar1转座元件 随机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Ds转座子转基因后代的抗性筛选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其 韩志勇 +1 位作者 殷丽青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水稻Ds转基因后代的种子为抗性筛选材料 ,建立了种子浸润发芽的抗性检测方法 ,研究表明以 34 0~ 4 50mg·L- 1Basta浓度 ,浸润处理时间以 4 8h较为适宜 ;通过抗性检测方法的比较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正确、成本低等优点 。
关键词 水稻 转基因 抗性 检测 DS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